对旅游定义的思考与分析
旅游业淡季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分析
![旅游业淡季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54362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e.png)
旅游业淡季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分析旅游业是一个与经济紧密相关的行业,而在经济不景气或一些特定季节,旅游行业也会进入淡季,进而对行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如何解决旅游业淡季问题,是旅游行业的从业者急需面对的课题。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对策。
一、旅游业淡季的原因旅游业的淡季和旺季之分,首先由季节、天气、人们的节假日分布等客观因素决定。
而在经济体系中,淡旺季更多考虑到经济金融的波动影响。
会员国家在某些时期会存在供应和消费的波动,比如业余时间、职业性质的特殊要求、限制性惯例等也会影响旅游发展。
此外,旅游业自身的发展伴随着机制完善、产品创新、投资优化等,这些因素也会影响旅游业淡旺季的形成。
淡季时,旅游业的消费者减少,酒店、景区、交通等服务基础设施投资却没有减少。
这会减少旅游开支的水平,进而对旅游业发展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减少的旅游活动还意味着收入减少、旅游从业人员就业形势加大、设备利用率降低,每对经济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只有通过创新把握住这一机会,才能适应市场和顾客的需求,推动旅游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解决淡季问题要从多方面入手。
1.加强旅游产品的创新推行新产品的发展是消费者抵御冬季淡季的重要方法。
可根据不同的旅游需求,研发出适合淡季游览的旅游套餐,利用旅游积分奖励、折扣、促销等方式提高旅游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
2.提升旅游服务档次不同于装备物质的产品,旅游产品在分类、性质、外观等方面是可以调整的,如可以增加各类旅游娱乐配套活动,让消费者感受到不一样的旅游服务体验,从而提升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提升满意度,促进旅游行业震荡健康发展。
3.协调旅游业各环节整合资源,协调各旅游环节是应对淡季的另一个重要措施。
如旅游公司、旅馆、交通公司、景区等应继续加强合作,通过延长维修维护时间、部分旅游行业的转型等多方面应对淡季经营状况。
4.主动寻求其他行业协助寻求其他行业对旅游行业的协助也是解决淡季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如可以联合旅游与购物、药妆、餐饮等行业,进行组织冬季游玩、寻找休闲地点和与旅游相联系的服装、美容等产品的推介活动等方式应对淡季。
对大连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
![对大连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4afc9e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f6.png)
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对大连文化旅游发展的思考王 晶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对旅游产业持续进行政策性引导和扶持,中国旅游业得到了空前的迅猛发展,旅游产业不断升级。
旅游者不再满足单一的观光旅游、休闲旅游,而是更多在旅游过程中探寻文化层面的知识,参与文化底蕴丰富、参与性强的旅游体验活动。
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类型,文化构成了吸引旅游者或激励人们旅行的基础。
现如今追求文化方面的享受已经成为旅游界的一种时尚,游客对与文化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将文化和旅游结合起来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大连是我国第一批旅游城市,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大连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
而近年来,大连文化旅游发展并不突出。
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对大连文化旅游发展中拥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大连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帮助。
一、文化旅游的概念关于文化旅游的概念,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不同定义。
目前常用的几个观点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UNWTO)1985年从旅游动机角度来界定文化旅游为:“以文化为动机的旅游活动,如学习、戏剧、文化、参加节庆及类似活动、参观历史景点、纪念碑、探索自然、民俗、宗教、艺术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ectionWen organization,UNESCO)则将文化旅游当作一种过程,将其定义为:文化旅游是为了了解文化环境——包括景观、视觉和表演艺术、独特的当地生活方式、价值观、传统、事件以及其他创造性和文化变化的旅行过程。
国内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给出了文化旅游的定义: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泛指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旅游活动;从产业的角度考虑,则主要是指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而提供的有针对性的、侧重于文化要素的旅游产品及服务。
旅游业淡季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分析
![旅游业淡季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ac446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e8.png)
旅游业淡季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分析1. 引言1.1 旅游业淡季问题的现状旅游业淡季问题是指旅游行业在一年中某些时间段内游客数量较少,旅游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现象。
在中国,每年的春节、清明、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是旅游高峰期,而在这些高峰期之外的时间则是淡季。
淡季问题在旅游业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旅游从业者和相关企业都带来不小的困扰。
淡季问题主要体现在旅游景区、酒店、交通等方面。
在淡季期间,旅游景区的游客数量骤减,导致景区经营收入大幅减少;酒店住房率下降,经营压力增加;交通运输业的客流量减少,运营成本提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旅游从业者的收入,也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淡季问题的现状依然存在,需要我们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通过了解淡季问题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寻找出解决淡季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2 淡季问题的影响淡季问题对旅游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淡季期间,旅游景点往往人流稀少,导致景点运营成本增加,收入减少,甚至有可能导致景点无法正常运营。
淡季期间也可能造成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因为许多与旅游相关的产业都会受到影响。
淡季问题还会导致景点设施的老化和更新速度减缓,带来不良影响。
由于景点在淡季时常常缺乏人气,游客的体验质量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景点的口碑和长期发展。
淡季问题不仅仅是单个景点或旅游企业的问题,更是整个旅游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有效解决淡季问题,不仅可以提高景点运营效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游客体验感,增强景点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2000字】2. 正文2.1 淡季问题的原因分析淡季问题的原因分析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季节性因素是导致旅游业淡季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地区,特定季节会受到天气或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游客数量减少,从而形成淡季。
节假日分布不均匀也会导致淡季问题。
一些长假或节日集中在某一段时间内,而其他时间则相对空闲,导致旅游业在某些时段非常繁忙,而在其他时段则非常冷清。
研学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创新分析
![研学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创新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f58b3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0.png)
研学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创新分析1. 引言1.1 研学旅游的定义研学旅游是指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旅游方式,通过参与各种实地考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旅行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培养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
研学旅游不同于传统的旅游观光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研学旅游通常包括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参观考察当地的文化遗产、参与科学实验、体验农耕生活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拓宽视野,加深对所学科目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研学旅游旨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锻炼中成长,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业成绩,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1.2 研学旅游发展背景在中国,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研学旅游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推广。
教育部、文化部等相关部门也相继出台政策支持研学旅游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教育的多样化。
社会对于研学旅游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高,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于参与研学旅游活动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增加。
研学旅游的发展背景可以说是由全球化、教育改革和旅游业兴起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于教育与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研学旅游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3 研学旅游的意义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参与研学旅游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增强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提高见识。
研学旅游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教室,去了解不同的文化、风景和生活方式,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研学旅游项目,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研学旅游活动往往结合户外探险、体育运动等,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体能锻炼,还可以缓解学习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关于我国影视旅游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我国影视旅游的分析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1255560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9.png)
关于我国影视旅游的分析与思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各种旅游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影视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兴分支而日益普及和流行,尤其是在我国。
影视旅游,作为一种将电影、电视剧等影视制作成功地转化为旅游资源的产业形态,已经成为各地推动文化旅游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前,在我国各地,影视旅游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发展方向之一。
例如,浙江乌镇、湖南凤凰古城、广东丹霞山、云南普者黑、河北木兰围场……这些地方通过打造电影、电视剧、网剧等影视作品的拍摄地、电影主题公园、影视文化旅游小镇等形式,推动旅游收入的增长。
目前,中国电影产业已逐渐走向成熟,从此也衍生出了各个城市和景区之间的综合竞争。
而影视旅游的崛起可以很好的引领文化旅游的风向,也更好的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当地的收入。
一方面,影视旅游具有吸引力,它可以将电影、电视剧等影视制作成功地转化为旅游资源,创造出影视拍摄地、电影主题公园、影视文化旅游小镇等多个形式。
这些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大批游客,还能提升民众整体对文化旅游的认知度和美学品位。
此外,影视旅游还可以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并且可以持续较长时间,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影视旅游不仅仅更容易地营销,而且打响了品牌。
一个被多个知名的电影、电视剧所塑造过的旅游目的地,无形中已经形成了品牌。
而品牌,则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资本来打造的,同时可以经受时间的考验。
另一方面,影视旅游破解了地区游客流呼之所及的限制,形成了区域间、国内外之间的不同程度的“互联互通”。
越来越多的国际导演来到我国拍摄电影,在他们的镜头下,旅游地的景色或历史文化将得到更多的展现和推广。
当电影、电视剧走出国门,更多的观众和游客就会知道这个地方。
同时,这种流量还能够间接地促进人员往返并将当地特色与文化扩展出去。
因此,可以说,影视旅游的发展,极大地助推了中国文化信息的传播。
当然,影视旅游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旅游定义
![旅游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a70c5a8b71fe910ef12df86b.png)
旅游是旅游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是架构旅游学科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如果不能科学地界定,旅游学科体系则难以完善。
国外旅游定义其一,强调旅游目的和内容的定义。
在国内外的一般性语言词典中,对旅游一词的解释是指人们因消遣性原因或目的而离家外出旅行的活动。
如法国学者让·梅特森1966年的定义是“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它包括旅行或离开定居地点较远的地方逗留。
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和文化教育”。
美国学者马丁·普雷1979年的定义:“旅游是为消遣而进行的旅行”。
这些定义比较强调旅游的目的性,如消遣、审美、求知等。
其二,强调旅游时空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1991年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1年的活动。
这一定义比较强调旅游活动的空间性(异地性)和时间性(时间界定)。
其三,强调旅游功能的定义。
例如奥地利经济学家Herman Von Schullard认为“旅游是外国或外地人进入非定居地并在其中逗留和移动所引起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我国有学者认为“旅游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旅游是人们为寻求文化差异所进行的一种暂时性文化空间跨越的行为和过程”。
这些从某一学科的视角定义旅游,难免以偏概全,而且容易导致理解上的困惑和误解(如单纯从经济的角度解释旅游,就容易导致对“旅游”和“旅游业”两者的误读)。
其四,强调旅游本质的定义。
英国学者伯卡特和梅特利克1972年的定义:“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各种旅游地的流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该地的各种活动”。
这一定义比较强调定义者所认为的旅游“本质”——人的流动。
其实这一定义并没有抓住旅游的本质,有些舍本逐末。
旅游的本质应是“游”(消遣与审美等愉悦体验)而不是“旅”(人的流动)。
其五,强调旅游综合关系的定义(或关系总和的定义)。
对森林康养旅游科学性研究的思考
![对森林康养旅游科学性研究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eee34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a.png)
对森林康养旅游科学性研究的思考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热点。
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康养方式,森林康养旅游逐渐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对于森林康养旅游的科学性研究还有待发展。
本文将就森林康养旅游的定义、作用、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思考,并探讨其科学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前景。
一、森林康养旅游的定义和作用森林康养旅游是一种通过亲近自然环境,享受森林氛围,减轻压力,促进身心健康的旅游方式。
森林康养旅游利用森林特有的自然资源,提供给人们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恢复体力和提升心理状态的机会。
在森林中漫步、呼吸新鲜空气、观赏大自然的美景,有助于释放紧绷的神经,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压力。
二、对森林康养旅游的科学研究方法要想在森林康养旅游领域开展科学研究,需要结合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并探索适合的研究工具和技术。
目前,对森林康养旅游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测量、生理指标监测、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案例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旅游者在森林康养旅游中的体验、感受和效果,为我们对森林康养旅游的科学性进行评估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和依据。
三、森林康养旅游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对于森林康养旅游的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森林康养旅游的作用和机制,为政府和旅游经营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其次,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和意愿,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为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和推广提供支持。
此外,科学研究还有助于深化人类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为构建美丽中国、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四、森林康养旅游科学研究的前景展望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的不断增加,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的森林康养旅游科学研究将更加深入细致,包括对旅游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对森林康养旅游环境的评估、对森林康养旅游对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旅游的定义和内容教案
![旅游的定义和内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d30c6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7.png)
旅游的定义和内容教学目标:掌握旅游的定义、旅游的内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其树立自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旅游的定义和内容难点:对旅游的概念的分析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任务导入:轻松问答活动:“旅游了以后才知道”组织各组同学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分享“旅游了以后才知道”小故事;任务提示:只有学习专业理论,才能更好开展实际工作。
二、讲授内容:旅游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的旅游活动发展到今天,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人们对旅游的认识也在逐渐扩大和深入。
※图文资料:拉萨布达拉宫:藏传佛教信徒心中必去朝圣的地方一、旅游的定义※课堂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给旅游下个定义。
通过对旅游的产生及其内涵发展变化的考察后,对旅游的定义可作如下表述: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定义的理解:旅游必须以旅行为前提,在异地进行游览参观、消遣娱乐等活动,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
扩大旅游概念的包容性。
※知识拓展:“旅游”一词的出现及其“艾斯特”定义:西方:Travel、Tourism我国古代:旅行、游览“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赚钱活动。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出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游览、旅行、旅游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异”功能和动与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它的目的广泛。
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由此可见,只有旅行没有游览构不成旅游;没有以旅行为前提的也仅是游览而不是旅游。
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交流体会:展示图片:世界第一条载客高速铁路1964年运营说一说,只是争先乘坐首列高铁也算是旅游吗?请同学们根据课程开始分享的旅游小故事,分析总结出旅游的内容。
项目一 任务二 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最新版旅游概论教案第一章)
![项目一 任务二 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最新版旅游概论教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ae480a22daef5ef7bb0d3c69.png)
※图文资料:
拉萨布达拉宫:
藏传佛教信徒心中必去朝圣的地方
一、旅游的定义
※课堂提问: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给旅游下个定义。
通过对旅游的产生及其内涵发展变化的考察后,对旅游的定义可作如下表述: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3、旅游的内容包括哪些要素?
2'
教学反思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出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游览、旅行、旅游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步移景异”功能和动与静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2.旅行:是指人们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进过程,它的目的广泛。
3.旅游:是一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的消遣性、娱乐性的社会活动。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导入新课
学生在讨论中思考相关的学习内容
通过案例导入,形象地开展所学课程
任务导入:
轻松问答活动:“旅游了以后才知道”
组织各组同学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分享“旅游了以后才知道”小故事
2、如果结论是“没去过实地旅游过,还真无发言权”,又如何解释出“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任务提示:
只有学习专业理论,才能更好开展实际工作。
任务导入
小组形式展开讨论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回答
5'
旅游活动的概念
![旅游活动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1531bc0ad51f01dc281f14b.png)
(第6页)总的来讲,同社会科学所有其他学科一样,旅游 学研究需要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 象中分析和归纳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有关 规律。同时,实践也是旅游学研究的最终归宿,否则研究也 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旅游学研究必须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的原则,注重有关问题的逻辑性和实证性的统一。社会科学 的研究需要运用理论、历史和政策去探索和解释社会现象, 同样,对旅游学的研究也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发展旅 游的政策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 和分析问题。当然旅游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旅游发展 的基本规律是不因国界而改变的。我国发展旅游和开展旅游 研究的历史还很短,因而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吸取世界各国在 发展旅游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际学术界 在旅游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共识性成果。这将有助于我国旅游 业的发展少走弯路,使我国尽快跻身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
旅游学作为单独的科系或专业 在欧美普通高校中设置始于什 么时候?
绪论1页:20世纪60年代末,70 年代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发展。
(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教材3页
(1)旅游者 (2)旅游业 旅游是主体欣赏客体的活动,旅游业在旅 游主体和客体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3)旅游的影响
旅游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本书3页3个基本板块)
(三)旅游学的学科性质(特点)
旅游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综合性学 科。主要包括五大方面:
第一,具有经济学方面的特点,包括旅游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
经济学、旅游市场学、旅游会计学、统计学和旅游财物管理等;
第二,具有管理学方面的特征,包括现代管理学、饭店管理学、旅行
社经营管理、旅游景区管理学、餐饮服务与管理等;
旅游业淡季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分析
![旅游业淡季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27cff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7.png)
旅游业淡季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分析旅游业是一个与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重要产业,它对于促进国际交流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淡季。
淡季是指旅游业的需要与游客的供给量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效益减少、收入下降,并且许多从业者失去了工作机会。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对淡季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解决对策。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淡季带来的潜在问题。
淡季导致的最大问题是收入的下降。
这是因为淡季时的游客数量少,相应的旅游消费也会减少。
这也意味着,酒店、餐馆和其他旅游相关公司的收入减少,这将直接导致这些企业可能需要缩减员工数量或砍掉工资、停止一些项目,这种决策会对当地的经济状况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会使雇主和雇员都失去收入来源。
那么如何去解决淡季问题呢?从政策层面出发,政府可以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提高市场需求,增加旅游行业的活跃度,引导更多游客在淡季期间旅游。
同时,政府也可以采取资源整合、多渠道宣传等措施,吸引更多海外游客赴中国旅游,为个别城市的旅游业带来新增的人流。
其次,从行业层面出发,旅游业也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缓解淡季压力。
比如,旅游业可以针对淡季和旺季制定不同的定价策略,让游客们愿意在淡季来旅游。
另外,旅游业也可以发掘深度市场,开发研究更多与淡季相关的新产品,如城市文化、做客之旅等,以增加人们对于旅游的兴趣和需求。
最后,从市场层面出发,旅游业也可以通过合作伙伴的方式来解决淡季问题。
比如,酒店、餐馆和其他旅游相关公司可以联合推出优惠套餐、特价产品等,让旅游更加有吸引力,从而带动淡季经济的活跃。
综上所述,旅游业的淡季问题是不可忽视的一大挑战,但是我们可以采用政策层面、行业层面和市场层面三个角度来解决问题。
淡季问题的缓解,不只是一个行业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因此,需要各方力量的加入,才能让旅游业在经济和社会中获得最大的价值。
旅游业淡季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分析
![旅游业淡季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78fe72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3.png)
旅游业淡季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分析旅游业是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为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更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方式。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之一便是淡季问题。
淡季指的是旅游景点在某段时间内游客数量较少,旅游收入下降的情况。
淡季问题不仅影响了旅游从业者的经济利益,更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对于旅游业淡季问题的思考及解决对策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一、淡季问题的成因及影响1.成因分析淡季问题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季节性因素:部分旅游景点因为季节性原因,例如气候、景色等,导致在某个季节内游客较少;(2)节假日影响:大多数游客更喜欢在假期出游,所以在非假期时期,游客数量相对较少;(3)营销策略:一些景点及旅行社在淡季时期,未能及时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导致游客数量下降。
2.影响分析淡季问题给旅游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1)旅游从业者的经济收入减少;(2)景区内的生态环境维护及服务水平的下降;(3)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二、解决对策分析1.提高淡季游客体验在淡季时期,景区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游客的体验,例如举办特色活动、推出折扣门票、提供优质服务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2.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在淡季时期,景区及旅行社应该加大宣传推广的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去宣传景区的特色及优势,增加游客的了解度和对景区的兴趣。
3.开发淡季旅游产品在淡季时期,景区可以通过开发一些新的旅游产品,例如结合当地特色的文化体验、摄影游等,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4.建立淡季旅游促销体系景区可以与当地旅行社、酒店等合作,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促销体系,例如推出联合门票、酒店住宿套餐等,增加游客的消费意愿。
5.加强与其他产业的衔接景区可以通过与其他产业的合作,例如与文化、体育、娱乐等产业进行深度合作,打造跨界旅游产品,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到访。
6.提升服务水平在淡季时期,景区可以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来吸引更多的游客,例如培训员工的专业素养、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等,提升景区整体的服务水平。
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的思考
![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bdc95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7.png)
及时公开信息
在危机发生时,及时公开 准确的信息,以消除游客 的疑虑和恐慌情绪。
05
案例研究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新西兰——自然与 冒险的天堂
新西兰以其壮观的自然景观 和冒险活动吸引了全球游客 。通过强大的品牌传播和体 验营销,成功塑造了“自然 与冒险的天堂”的形象。
案例二:巴黎——浪漫之都
巴黎凭借其浓郁的艺术气息 、美食和浪漫的氛围成功地 塑造了“浪漫之都”的形象 。通过举办世界著名的艺术 展览、音乐会等活动,吸引 了全球情侣和艺术家。
通过创新和差异化策略,将旅游目的地的特色资源转化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旅游 产品和服务,以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提高目的地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吸引力与独特卖点
吸引力提升
通过精心策划和开发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独特性,包括旅游线路设计、景点开发、活动 策划等。
独特卖点打造
提炼出旅游目的地的独特卖点,将其融入到宣传材料和营销活动中,以吸引更多的潜在客户关注和购买。同时, 不断优化和完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问题案例解析
案例一:某海滨城市——过于依赖旅 游业
案例二:某古城——缺乏有效的营销 策略
某海滨城市过于依赖旅游业,导致当 地经济发展不稳定。同时,由于缺乏 创新和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游客数量 逐渐减少。
某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 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由于知名度不 高,游客数量有限,未能充分利用其 旅游资源。
对比分析与启示
成功案例的共性
1. 独特的旅游资源:这些目的地都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壮观的自然景观、浓郁的 历史文化等。
2. 有效的品牌传播:通过广告、公关活动、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成功地传播了旅游 目的地形象。
《旅游的产生》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旅游概论
![《旅游的产生》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旅游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9e6651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73.png)
《旅游的产生》教学分析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是至关重要的。
《旅游的产生》作为一篇中文教学材料,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旅游的起源和发展,帮助他们拓展视野,增进文化交流。
本文将从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对《旅游的产生》进行分析。
起首,从内容上看,《旅游的产生》主要盘绕旅游的定义、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和意义展开。
通过介绍旅游的观点和起源,学生可以了解旅游的本质和意义,从而激发对旅游的兴趣。
同时,通过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的介绍,学生可以了解旅游产业的发展脉络,认识到旅游对经济和文化的重要性。
最后,通过讨论旅游的意义,学生可以深入思考旅游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从教学方法上看,《旅游的产生》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阅读理解、讨论互动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阅读理解,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关键信息。
通过讨论互动,学生可以展开思维,交流观点,激发进修兴趣。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教学方法的结合,既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进修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从教学效果上看,《旅游的产生》在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对旅游的观点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旅游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旅游的重要性和影响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同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可以说,《旅游的产生》作为一篇中文教学材料,既符合学生的进修需求,又具有一定的教学效果,是一篇值得推荐的教材。
综上所述,《旅游的产生》作为一篇中文教学材料,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效果良好。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篇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进修兴趣。
置信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旅游的产生》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中文进修和文化交流带来更多的收获。
某某县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某某县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44432d5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c.png)
某某县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要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乡村旅游:近年来,某某县把乡村旅游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强力抓手,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培育了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初步构建“一心、三园、四区、多极”的旅游新格局。
为深入了解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作用发挥,国家统计局某某调查队走访县文旅局,深入某某乡某某村、某某某镇某某某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开展专题调研。
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对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成效初显,但旅游特色不够鲜明、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旅游资源旺季不旺等问题较为突出。
一、发展现状某某县乡村旅游起步于农业观光及城郊乡镇的农家乐,经过10多年的发展,逐步实现局部到整体、零散到规模发展转变,乡村旅游正在成为旅游业新的成长点,发展前景看好。
(一)发展乡村旅游资源禀赋。
某某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是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路上连接某某、某某的重要节点城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灿烂而深厚的丝路文化、长城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等地域文化。
同时,某某文化又使其拥有了国家级资源基因。
据统计,目前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AAA级旅游景区1个,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
全县培育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个。
丰厚的文化遗产以各种形态广泛分布于乡村和民间,农村生态良好、气候环境怡人、田园风光优美,是休闲度假的绝佳之地,生产的红萝卜、羊肉、虹鳄鱼和元生绵羊奶制品等诸多绿色有机农产品,经过精深加工便可成为乡村旅游商品,都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发展乡村旅游达成共识。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机结合点,备受关注,各级政府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形成强大发展合力。
关于旅游论述
![关于旅游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34f667f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8.png)
关于旅游论述
旅游是指个人或团体离开日常居住地,到其他地方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等活动。
以下是旅游方面的论述内容:
1.文化交流与体验:旅游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通过走访不同地域、国家或民族,
了解其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和文化特色。
游客可以体验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增进对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
2.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旅游业是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就
业创造了巨大的贡献。
旅游业涉及饭店、交通、零售、娱乐等多个行业,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3.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可持续发展理念
的引入和倡导有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4.人文历史传承:旅游业促进了历史和人文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各地古迹、文物、传
统建筑等因旅游需求而得到保护和修复,使之得以延续传承。
5.心理健康和休闲:旅游也是一种放松和休闲的方式,有助于减轻压力、舒缓心情、
促进身心健康,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6.全球互联与多元文化交融:旅游业的全球化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国家和文化之间
的互相了解和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综上所述,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方式,更是促进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活动。
在充分享受旅游乐趣的同时,也需要关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尊重当地文化和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旅游地理学绪论
![旅游地理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1533a0fbba0d4a7302763aec.png)
• 2、是旅游者出游的得力参谋 • 案例说明:你根据哪些因素选择旅游目 的地?
五、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目的及方法
1、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目的
• • • • 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 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 树立环保意识, 激发爱国热情,
• 古代人们的地理知识即来源于旅游。 如:《易经》、《山海经》、《史记》、《水经 注》、《徐霞客游记》等
• 一般而言,人们通过旅游可以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 而地理知识的丰富又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旅游活动。
5、旅游地理学
• 概念: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 学科性质: • (1)地理学分支学科:旅游地理学是伴随现代旅游业 大规模发展而兴起的; • (2)一门边缘学科 :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 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 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 ; • (3)一门应用学科:直接服务于旅游业、实用性很 强,有关理论与知识为旅游从业人员必备。
• 具体来说,旅游学就是将旅游作为一种综合的社会现 象,以其所涉及的各项要素的有机整体为依托,以旅 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在旅游运作过程中的内在矛 盾为核心对象,全面研究旅游的本质属性、运行关系、 内外条件、社会影响和发生发展规律的新兴学科。
4、旅游和地理
请同学谈谈自己的旅游经历。(准备、过程、感受) • “旅游几乎没有哪几个方面与地理无关,地理也几乎没 有哪几个部门无助于研究旅游现象”。
二、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教材P1-2、思考、讨论并归纳:
• 1、有关旅游地理的论述出现的时间?举例说明。 • 2、现代旅游地理学专著出现时间? • 3、中国旅游地理学真正起步的时间?
对旅游定义的思考与分析
![对旅游定义的思考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19d22b0722192e4536f61e.png)
对于旅游定义的思考与分析【摘要】在入门一个全新领域进行专业学习的时候首要的是把握基本概念及定义,这是以后在此领域中的深入研究和学科扩展的基础。
旅游的发展导致了旅游学的出现,但由于这一学科本身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还有其发展达到的现状并不是相当成熟,对旅游一词的理解极为广泛。
本文立足于学术界已有的理论和前人的研究,通过阅读各类文献,搜集参考资料,运用对比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深入思考,得出旅游是人们以消遣、探亲访友、商务和其他个人事务为主要目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其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它是多维的综合性社会现象。
【关键词】旅游定义思考分析Reflec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Definition of Tour【Abstract】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having a good commend with basic definitions at the time of starting the deep study in a totally new area.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leads to the appearance of tourism science, but there are various comprehensions of tourism because of its opening and syntheses, even its not fledged enough system. Based on existent theories and the guidance of scholars and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draws a consequence by means of comparison and system-analysis. Tourism is a totality of activities which people have in other to relax, visit relatives, do business or other private things and not to live there, relation and phenomena. It’s complex and composited social phenomenon. 【Key Words】tour definition reflection analysis一、旅游的基本含义人们对旅游似乎很熟悉,经济发展到现在,旅游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重要部分,每个人对旅游都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2542b067ec102de2bd89fb.png)
34
四、季节性
一、概念
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特点被称为旅游的季节性。
二、分类
1、旺季 2、淡季 3、平季
三、我国国际旅游接待季节性不强
1、疆域辽阔、气候环境不一、各月都有适宜开展 旅游活动地方;
2、相当部分旅游资源是历史人文资源。
• 商务旅游、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季节性小; • 消遣性旅游,季节性强; • 带薪假期时间集中,则季节性强; • 带薪假期时间分散,则季节性弱。
37
季节性
选择旅游客源市场时需注意的几种情况:
1、在出国旅游者的社会阶级构成中社会上层旅游者人数 展统治比例,则季节性小。如西班牙
2、在出国旅游者中公务、商务、会议等差旅型旅游者占 绝大比例,则季节性小。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 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里,但连续 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1、旅游被定义为一种活动,不是一个产业,这 是因为旅游是从需求的角度来定义的; 2、旅游活动要离开其惯常环境并停留在目的地; 3、旅游活动有个时间限制,连续不超过1年; 4、旅游不仅仅以休闲为目的,以商务为目的的 活动也包括在内。
不属于所在国居民的常驻外国人在所在国境内 进行的旅游活动也属于国内旅游。 该外国人在所在国的连续驻留时间已达一年或 更久。
14
发展旅游活动的规律
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地域范围通常是由近及远 地渐进发展。因此国内旅游活动的发展总是先 于国际旅游活动的发展。 原因主要是:国内旅游距离短、时间少、费用 低、障碍少、手续简。 国家政府更重视国际旅游,原因主要是国际旅 游会造成国家之间的财富转移,赚取外汇。
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旅游定义的思考与分析
【摘要】在入门一个全新领域进行专业学习的时候首要的是把握基本概念及定义,这是以后在此领域中的深入研究和学科扩展的基础。
旅游的发展导致了旅游学的出现,但由于这一学科本身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还有其发展达到的现状并不是相当成熟,对旅游一词的理解极为广泛。
本文立足于学术界已有的理论和前人的研究,通过阅读各类文献,搜集参考资料,运用对比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深入思考,得出旅游是人们以消遣、探亲访友、商务和其他个人事务为主要目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其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它是多维的综合性社会现象。
【关键词】旅游定义思考分析
Reflec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Definition of Tour
【Abstract】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having a good commend with basic definitions at the time of starting the deep study in a totally new area.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leads to the appearance of tourism science, but there are various comprehensions of tourism because of its opening and syntheses, even its not fledged enough system. Based on existent theories and the guidance of scholars and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draws a consequence by means of comparison and system-analysis. Tourism is a totality of activities which people have in other to relax, visit relatives, do business or other private things and not to live there, relation and phenomena. It’s complex and composited social phenomenon. 【Key Words】tour definition reflection analysis
一、旅游的基本含义
人们对旅游似乎很熟悉,经济发展到现在,旅游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重要部分,每个人对旅游都有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于此文之前,每每谈及旅游,笔者几乎全部是从一名旅游者的角度去描绘的,另一方面头脑中的旅游总是和财富联系在一起:旅游者要有充分的财物准备,旅游业因此获取巨大利润。
一个学科领域的开辟有赖于:⑴统一的定义⑵对现象的描述⑶分析⑷预测⑸控制。
纵观学术界的多种定义,角度多样,纷杂各有侧重。
其原因正是旅游是一种重要的综合性社会现象,它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众多方面。
更说明“旅游”这个词本身就内涵丰富,下定义未免将其理性化了。
会展是个更加年轻的学科,与旅游息息相关,这一领域的学者们在必须深入旅游的同时也会有自己对旅游的理解。
樊国敬①便切实旅游的丰富和感性,提出了一种泛
①赣南师范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旅游教研室主任。
化观点。
他综合分析旅游学界各种定义,归纳出大致五个定义角度:出游目的、旅行时间、逗留时间、主客体媒介之间的作用、经济角度。
然而他跳出这些,认为旅游本身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它不等同于休闲,但也不一定有距离限制,不一定离开常住地,不一定有时间限制,不一定消费;认为定义旅游要从广泛意义上讲,不能太过局限和量化。
这倒很像普通大众对旅游的粗略感觉了,如此看来笔者对其观点并不太认同。
由于旅游的多维性,提出一个让人普遍接受的旅游定义很难。
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是出于某一特定目的的,如果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会给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造成很大困难,那么得出的结论必然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所以模糊宽泛的定义在学科研究中是不可取的。
UNWTO1991年提出的定义是“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停留在那,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tourism comprises the activities of persons traveling to and staying in places outside their usual environment for not more than one consecutive year for leisure, business, and other purposes)”,于1995年12月官方最终确定。
这也是为各种研究设立了一个标准,使各类调查行之有效对继续深入有重大意义的权威定义。
教材中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旅游定义,大致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从整体角度出发,其以AIEST定义(1942)为代表,“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这一定义是学术界最早的定义,也是我们专业教材所偏重的定义。
定义中“这些人”指代前文“非定居者”,而“非定居者”自然就是旅游活动中的旅游者。
“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体现的是旅游的非就业性,即参与旅游活动的人不会在旅地定居或就业,“赚钱”的施物主语是旅游者而非旅游业。
申葆嘉、李天元等人提出的观点可以说也与艾斯特定义是类似的。
第二类是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旅游的休闲性更强,一般成团体;旅行则个性突出一些。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对旅游一词的解释为旅行游览,而对旅行的解释是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
显然,在词典中对两个词条的解释互有重叠,这反映出旅游和旅行的关系,他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字之差,导致结果全然不同,目前发展壮大成为一门学科的是旅游学,不是旅行学。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旅游虽然比旅行的范围要小,但其与人类活动与生活的关系更大,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更广,因为“游”比“行”强调的移动少,滞留多。
二、旅游的起源对其定义的影响
经典辞书中“旅游”一词并不存在,可见国人对“旅游”一词的正式使用是很晚的事情。
英语中,tourism——美国学者多用travel——最早出现在1811年《体育杂志》。
后者这一词语的出现是旅游学和世界对旅游学研究的开始。
旅游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有人对它的需要,研究旅游学是因为旅游自出现开始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程度,是为迎合人对旅游的需要。
申葆嘉认为国内学术界关于定义的提法,大都没有离开国外定义的框架范围,缺乏独立的创新精神。
他提出“旅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从旅游与旅行在空间运动的形态和运行过程结构上存在的极大相似性出发,用类比推理法论证旅游现象是从旅行现象中分化出来的近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
早期人类社会远地产品交换的发生,产生了旅行活动。
“市场经济发展之后所出现的旅游现象,也是从历史上的游乐性旅行中分离出来的社会大生产的产物。
”旅行是具有明显的经济性质的,是社会生产活动的一部分;而旅游现象则具非经济性质。
旅游从游乐性旅行转化过来是一个漫长的活动,虽说旅游是旅行的产物,但它绝不是旅行的延续。
另一方面,“旅游是综合性的社会现象”。
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包括离家出游、旅游途中、返回家园三个部分,其中主要的是旅游途中,最后回到家后才算圆满告终。
这里每个过程都牵涉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与各个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互动。
李天元也说到“社会分工的发展使得人们开展产品交换活动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人们(特别是商人阶级)需要了解其他地方的产品生产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需要到其他地方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物人们对外出旅行的需求也便因此产生”。
“人类最初自愿外出的旅行活动并非出于消遣或度假的目的,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交换产品或贸易经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
由此我们发现,学者们对旅游的定义不同又与“何时出现旅游”关系紧密,受其直接决定。
这里面的主观性就比较大了。
三、总结
定义是内涵与外延的总和,内涵是指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外延是指事物或现象的形态、结构和与外界的联系。
旅游的基本含义是为划分出什么是旅游活动,什么不是旅游活动,比量化了的便于数学统计的技术性定义更关注旅游的内涵和性质。
旅游的定义无法达到如理科中的
定义那般界限分明精准,这也是因为它不像数字、符号一样冰冷,它是生动灵活的一门学科。
本文的结论是,旅游是人们以消遣、探亲访友、商务和其他个人事务为主要目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其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是多维的综合性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