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张小龙8小时演讲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张小龙8小时演讲一、微信回顾微信自2010年11月19日启动至今433天,用户数突破1亿,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入口。
二、用户篇(一)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帝是一个建立了简单的规则,然后让这个世界演化。
产品经理和上帝一样,也会俯瞰芸芸众生,知道他们的欲望,建造系统并制定规则,让群体在系统中演化,让他们按照这个规则来运转。
只有简单的规则才可以演化出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件出来。
一开始就做一个复杂的规则出来,最后没有任何演化的空间。
我们看到很多的产品,像Twitter之类的产品都非常简单,它的规则简单到你们都瞧不起它,但是这样的东西是最有生命力的。
如果一个产品计划的逻辑,要花一个小时才能看懂,那一定不是一个好的产品。
(二)了解人性作为产品经理来说,一方面是自身要保持饥渴,保持一个觉得自己很无知的状态。
但是对用户来说,要想办法让他们知道他们的饥渴在哪里。
第二点,要满足他们的贪嗔痴。
所以做一个产品的时候,研究人性,而不是研究一个产品的逻辑。
最重要的是产品为什么是这样子,而不是那样子,最后是对于人性的分析。
这个人性不是说产品需要,所有的产品都需要有人性的研究。
1、人是环境的反应器。
电脑屏幕(微博本身,内容)也是环境,微博上follow的人就是你的世界。
产品营造环境,决定用户反应。
2、人是懒惰的。
懒惰导致发明,是创新的动力(例如:语音查找联系人)。
3、时尚是驱动力。
人是跟风的,“因为别人都在用”。
在互联网产品中,“时尚”是重要驱动力,但不要太“工具化”。
4、人没有耐心。
用户没有耐心看你的说明书,让用户一分钟爱上你,产品做好前不轻易拉用户来你的产品。
5、人不爱学习。
微博的衰落,是否是RSS(订阅BLOG,订阅新闻)的原因?马桶阅读理论:不要给用户超过马桶上看不完的内容。
(三)了解群体心理什么是产品体验?总结一个字的话,产品体验就是爽,作为两个字来说是好玩。
群体是有一个趋同性的。
另外一个观点是群体是一个完整的生命。
从张小龙的七项理念看产品终极价值观
从张小龙的七项理念看产品终极价值观5月6日,腾讯公司宣布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成立微信事业群,由张小龙担任微信事业群总裁。
张小龙向微信事业群发出公开信,提出七项理念:一是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
二是保持自身的价值观,因为它会体现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中。
三是保持小团队,保持敏捷。
四是学习和快速迭代比过去的经验更重要。
五是系统思维。
六是让用户带来用户,口碑赢得口碑。
七是思辨胜于执行。
笔者认为,这七项理念的背后,体现出张小龙在产品与管理方面奉行的哲学思想,即极简主义。
一、什么是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最早出现在文化艺术范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
其特点有三:第一,展示物质本原,减少过度的形式表现,不强加过多作者的主观意识。
第二,开放作品艺术概念上的意向空间,让观者参与对作品的构建。
第三,以此理念将设计做到极致。
第一点强调回归本原,第二点强调对象参与,第三点强调做到极致。
对应到产品上,本原就是用户的需求,关注用户需求,加强用户参与设计,做到极致,就是极简产品。
我们可以看到,小米、青橙等手机满足这些特点;微信等产品也奉行这种思想。
映射到管理上,本原就是人的能动性,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自组织、自管理,做到极致,就是极简的管理文化。
典型代表Facebook 等;反面代表,国内组织架构复杂、等级森严的各大垄断国企。
目前,极简主义逐渐成为一种哲学思想、价值观念,正在向产品、美食、管理等各个领域渗透。
二、七项理念的极简本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涉及到本原、参与和极致。
简单归纳如下:一是价值理念层面:重用户需求,保持价值观,提升产品一致性、价值化。
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讲究感知一致性,即产品经理的感知要与用户的感知一致。
做到这一点,需要以终为始。
关注用户诉求,以用户价值为出发点,来判断哪些功能是否去做,哪些商业策略是否执行;重视用户的参与和反馈,提高产品与服务对用户需求的契合度。
同时,也需要产品经理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保持初心,不被外界干扰。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张小龙-PPT精选文档153页
人是环境的反应器
我的实验:在路上和在电脑前发的微博的区别: 电脑屏幕(微博本身,内容)也是环境
微博上follow的人就是你的世界 朋友圈的拍照和Qzone相册的区别 产品营造环境,决定用户反应
人是懒惰的
懒惰导致发明 懒惰是创新的动力 案例:语音查找联系人
时尚是驱动力
不要从战略分析来逆推需求
Microsoft, Nokia, Google
调研获得需求是骗人的
从大量反馈看出需求是骗人的(群的需求, 用户会告诉你他们需求的是QQ群)
用户反馈能帮助完善体验,但不会告诉你要做什么新东西 从数据统计看出需求更是骗人的
需求来自于对群体效应的好奇
漂流瓶 附近的人 摇一摇
一种比facebook, path更私密的社区 想法比功能重要 为自己要用而做
只抓主场景,不做全功能
做大而全很容易,做少很难 如果没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就克制自己的做多的欲望 做多源于不自信 每天看到几个需求的爽,远大于提出几个需求 案例:朋友圈只能发照片。发140字的难度远胜一张图片
长期在脑袋中酝酿各种可能的特性 重要的需求会在合适的时间自己浮现 案例:附近的人
世界是新的
忘记过去的数据甚至经验 对当前和未来趋势的洞察才重要 PC上的入口在搜索框,手机上的入口在二维码
产品是演化出来的 而非规划出来的
微信的每个版本该做什么,都是等上个版本发布后才确定
需求来自于自身需要和 周边朋友反馈
蓝牙支持 Web微信 待办置顶 换手机迁移
需求来自于对当下生活潮流 的理解
朋友圈:人们需要从和朋友的互动中很安全地找到 存在感,并且很舒适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张小龙8小时演讲-建议PM UI都看看
没有自然增长就不必推广
保持粗放,保持笨拙!!!
• ····~~~~··
如果解决方案非常复杂,一定是问题错了
案例:视频通话
在每个细节中体现认知 • 每一个细节都做到自己满意 • 满意是否就好:取决于你的水准 • 案例:“来自 iPhone”和来自“深圳”
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就是创新(PONY)
抛弃不人性的创新
【自然篇】
【气质篇】
【UI篇】
谢谢观看! 祝工作顺利!
在每个细节中体现认知 • 每一个细节都做到自己满意 • 满意是否就好:取决于你的水准 • 案例:“来自 iPhone”和来自“深圳”
给用户选择权
• 除了核心功能,都做成可卸载的插件 • 保持简单
尊重用户
• 保护用户隐私(通讯录上传要经过同意,LBS暴露 位置要 告知) •不诱导用户 •在每个体验点上以用户为重。案例:在所有的正文 编辑处, 加上crash后的内容保护 •案例:系统邮件,采用真实的产品经理签名,而非 机器思 维的“系统管理员”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 张小龙
为群体效应而做:摇一摇
• • • • 人们会喜欢简单癿行为劢作 人们会对随机好奇 人们会对跨空间癿同类好奇 它有群体效应
为惱法而做:朊友圈
• 惱法:人人需要在朊友关注中获得存在想,照片是手机最 佳亏劢载体,人只需要三亐好友,人需要丌暴露好友但又 要扎堆 • 一种比facebook, path更私密癿社区 • 惱法比功能重要 • 为自己要用而做
有DNA癿产品才会演化
• DNA是产品癿价值观,讣知 • 如果将产品比喻为生命体癿话,它是有DNA癿
群体效应是社交产品癿核心
• 通过对人内心欲望癿洞察,建立虚拟社会癿觃则,引发群 体效应,群体在推劢觃则变化 • 案例:如何调戏明星?
将用户分为高中低端是丌道德癿
• 做人人都爱用癿产品 • 通用产品做得低龄化是丌与业癿体验 • 产品面前,人人平等*
需求来自亍建立新系统
• 讥二维码普及起来,成为入口 • 通过建立简单觃则,创作一个自运行系统,满趍人群癿某 种心理戒经济需要
在最后一刻才决定新版本特性
• 丌预先觃划版本功能,一个版本做完了,才确定下个版本 癿需求 • 长期在脑袋中酝酿各种可能癿特性 • 重要癿需求会在合适癿时间自己浮现 • 案例:附近癿人
丐界是新癿
• 忘记过去癿数据甚至经验 • 对弼前呾未来趋势癿洞察才重要 • PC上癿入口在搜索框,手机上癿入口在二维码
产品是演化出来癿 而非觃划出来癿
• 微信癿每个版本该做什么,都是等上个版本发布后才确定 • 我们丌可能知道半年后癿产品形态。觃划是骗人癿 • 每个版本癿确定越后越好,取决亍弼时癿整体用户环境, 以及对弼下环境癿判断
只抓主场景,丌做全功能
• • • • • 做大而全徆容易,做少徆难 如果没有化繁为简癿能力,就兊制自己癿做多癿欲望 做多源亍丌自信 每天看到几个需求癿爽,进大亍提出几个需求 案例:朊友圈只能发照片。发140字癿难度进胜一张图片
张小龙的产品哲学和微信的极简主义
张小龙的产品哲学和微信的极简主义张小龙,腾讯公司微信事业群总裁,曾提出七项理念,体现了他在产品与管理方面奉行的哲学思想,即极简主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享张小龙的产品哲学和微信的极简主义。
张小龙向微信事业群发出公开信,提出的七项理念一是做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
二是保持自身的价值观,因为它会体现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中。
三是保持小团队,保持敏捷。
四是学习和快速迭代比过去的经验更重要。
五是系统思维。
六是让用户带来用户,口碑赢得口碑。
七是思辨胜于执行。
这七项理念的背后,体现出张小龙在产品与管理方面奉行的哲学思想,即极简主义。
一、什么是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最早出现在文化艺术范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
其特点有三:第一,展示物质本原,减少过度的形式表现,不强加过多作者的主观意识。
第二,开放作品艺术概念上的意向空间,让观者参与对作品的构建。
第三,以此理念将设计做到极致。
第一点强调回归本原,第二点强调对象参与,第三点强调做到极致。
对应到产品上,本原就是用户的需求,关注用户需求,加强用户参与设计,我们可以看到,小米手机满足这些特点;微信等产品也奉行这种思想。
同时,通过创意设计,把产品单一功能做到极致,也就是极简产品,像国内新兴的婚恋网站就算得上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映射到管理上,本原就是人的能动性,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自组织、自管理,做到极致,就是极简的管理文化。
典型代表Facebook等;反面代表,国内组织架构复杂、等级森严的各大垄断国企。
目前,极简主义逐渐成为一种哲学思想、价值观念,正在向产品、美食、管理等各个领域渗透。
二、七项理念的极简本质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每个层面都涉及到本原、参与和极致。
简单归纳如下:1、价值理念层面:重用户需求,保持价值观,提升产品一致性、价值化。
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讲究感知一致性,即产品经理的感知要与用户的感知一致。
做到这一点,需要以终为始。
关注用户诉求,以用户价值为出发点,来判断哪些功能是否去做,哪些商业策略是否执行;重视用户的参与和反馈,提高产品与服务对用户需求的契合度。
产品经理张小龙说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编辑导语:微信逐渐成为我们日常沟通与工作的必备工具之一,它的关键定位是“1个生活方式”。
它能够成为1个生活方式,意味着它有着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和潜移默化形成的认知。
本文就微信成为1个生活方式展开分析,一起来看看。
在《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中,yyds张小龙谈及微信关键定位:1个生活方式。
他还斩钉截铁的认为,微信是「时尚的」「生活方式」。
那,为什么不是1个通讯APP?不是1个社交APP?首先,微信是一个时尚的产品,它是早已成为大众生活不可缺少的构成。
如果你不用微信,你会被看成脱离时尚潮流的人——这是微信已经构建的生活方式。
其次,APP更像是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但,张小龙对待微信,更像是倾力而为的「作品」——这是对象质的不同,产品是工具,作品是创造物。
微信完全成为1个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和潜移默化形成的认知。
通过张小龙的分享,让本人感触深刻的是:抽象用户的需求后,莫要仅当做产品能力来开发,更多要考虑的是,它如何满足顾客现有和可能有的需求,再能结合时尚趋势来,那这个作品就不会落伍,会成为人们的1个生活方式。
那怎么去理解3H:微信开发费用至少不下10个亿,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功能、每一个UI设计和新版本的文案,都是历经内部不断的讨论、脑暴、迭代的过程。
张小龙在《微信背后的产品观》提到,为了能够让UI设计师感受到新版封面设计的感受,亲自带着设计师坐上他的车听了1路的摇滚音乐,想要传递摇滚的精神。
每一处UI的设计都要求到最简单最简单,不要让用户陷入混乱,尽量让用户路径最短。
这样子的匠心,是令我钦佩的。
反观我们。
进行一个新的产品策划时,为了快速拿到结果,实现的路径通常是,快速地吸取竞品、行业同类产品的经验,复制粘贴,拼凑成初版本的模样。
因为节奏,我们无法真正安静下来,去体验每一步的流程是否真的符合人的需求,符合最真实的用户行为,是最简单的用户操作。
起码我常常会如此反思。
成功的作品,往往是精心雕刻的。
于我个人,通讯软件的选择为什么从QQ转为微信(那个时候我还在义务教育阶段)。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张小龙
改变用户习惯
36
4/7/2024
• 创新不是基于推理
• 创新是为人服务的
• “你要不计一切代价地展示聪明,还是选择善良? by 贝索斯
• 案例:耳机的按一下就开始说话(而不是按住)。是 不能被接受的
抛弃不人性的创新
37
4/7/2024
• 避免”打通“,需要打通,说明不是需求 • 避免”整合",需要整合,说明都不行了 • 避免”拉动“。需要拉动,说明是KPI了 • 避免”导入“。需要导入,说明没生命力 • 避免”多平台“。不为平台而平台 • 避免“全面”。全面的东西是平庸的
27
4/7/2024
• 案例:摇一摇,与pony回信中,“摇一摇很难被超越, 因为我们已经做到极简”。
极简方能不被超越
28
4/7/2024
• 案例:已送达状态?2年后网络状况主够好,必然能 送达的
面向两年后的场景来设
计
29
4/7/2024
• 你不能真正理解自己不感兴趣的需求 • 好奇心是PM的驱动力 • 逻辑的完美也是令人兴奋的 • 在单点获得口碑,而不是一些列可有可无的特性 • (案例:QQ邮箱中转站)
工具甚至省钱
12
4/7/2024
• 案例:附近的人 • 不是为了陌生人交友。是为了好奇心 • 他们会发生什么? • 它是有群体效应的。每个人在观察别人,也在被观察 • 他们第一次在现实中大规模互相看到
为群体效应而做:附近
的人
13
4/7/2024
• 想法:人人需要在朋友关注中获得存在感,照片是手 机最佳互动载体,人只需要三五好友,人需要不暴漏 好友但又要扎堆
不要听从产品经理的需
求
7
4/7/2024
[VIP专享]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微信之父”张小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正文∙我来说两句(16人参与)2012年07月25日14:05∙打印∙字号大|中|小∙保存到博客保存到相册 编者按:本文作者@和菜头2012年7月24日下午14:20—23:30,在《腾讯大讲堂》的特别讲座,由微信之父张小龙主讲了《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原文链接:张小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可能是张小龙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做公开讲演,在公众面前讨论产品。
在这次演讲中,他把自己15年来关于产品的所有经验和心得一次性全部公开,今后将不再做类似公开课。
讲演长达8小时20分。
腾讯为此开设17个分会场,同步直播讲座,参加者超过1700人。
晚上19:10分听众晚餐,20:30继续进行。
恢复演讲时在线直播用户依然有600余人,加上分会场听众,总计有超过800人听完全程讲演。
这一讲座受到腾讯保密协定约束,因此其中令人惊叹的新产品特性演示不可以对外公开。
同时,腾讯大讲堂举办的这一公开课的目标群体是腾讯两万余员工中的产品经理,其中涉及大量腾讯公司业务也不宜对外公开。
因此,作为唯一的受邀外界自媒体,我只能根据授权部分内容进行阐述。
因此,腾讯相关人士请先阅读下一段落的内容: 作为腾讯前员工,我清楚地知道这一课程的全部视频和PPT资料都储存于腾讯KM平台,请务必在阅读本文前完整浏览一次8小时20分的视频资料。
张小龙关于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全部思考和分析,都在这8小时20分的视频之内。
其中,所有内容都来自张小龙业余时间用手机记录下来的产品心法300余条。
经过精炼和分类之后,形成了长达180余页的PPT文档。
这是最原始,也是最真实的素材,完整记录了一个产品经理的个人思考和感悟。
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前后文逻辑背反抵触之处,很容易地看到一个真实的人内心深处的挣扎和纠结。
它很清晰地给予以下启示: 1、一个亿级用户的产品经理,无需做到透彻思考人性和产品的所有方面,得出定性结论,但依然可以做出成功的产品。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作者: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3年第18期微信是什么?张小龙表示并不愿意给微信下定义,“你如何使用微信,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它到底是什么。
”“说老实话,做了这么多年工作以后,我感觉对人性的把握是最重要的……但是我现在越来越难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2012年7月24日,张小龙在腾讯内部办了一个讲座。
很多听众慕名而来,都想要听听这位奇人脑海里到底有哪些天马行空的想法。
而张小龙在这场长达8小时20分的个人秀里,把自己做产品15多年以来的经验和心得一次性全部公开,并表示以后将不再做类似公开课。
这次讲座的总结语是一句“我所说的都是错的”,张小龙似乎想借此告诉听众:成功的产品经理不可复制,无需顶礼膜拜。
但随后在知乎刮起的“张小龙风”,却让他几欲“封神”。
在张小龙好友的众多跟帖中,一个朴实无华却胸怀经纬的形象跃然纸面。
而他长达8个多小时、有800位听众全程听讲的讲座内容,更是被奉为经书,广为传阅。
简单美“为什么苹果手机只有一个按钮?”张小龙借助这个问题展开了他的“简单美”理念。
乔布斯追求极致的简洁,而微信“摇一摇”的极简体验就是对乔布斯理念的效仿。
“…摇一摇‟非常简单,不用做任何学习。
我们避免在界面里出现任何的文字解释,一旦一个功能需要文字解释,这个功能的设计已经失败了。
”张小龙认为,这种最简化的功能是没人可以模仿和超越的,就像汽车是双腿的延伸一样,他把手机看做是人的“第六根指头”。
“要了解人们的欲望,然后通过你的产品去满足,并且他们使用的过程是按照你的预期来进行。
”在张小龙眼里,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就像上帝创造宇宙的时候定了非常简单的规则一样,一个优秀的产品也应该是简单而有序的,用户应该在你制定的框架中寻找乐趣。
每天上亿次摇动,后台显示的搭讪成功率很低,但无数的男性和女性还在拼命摇,为什么?吸引男性摇一摇的驱动力自不待言,女性则大相径庭:喜欢通过摇一摇检验魅力值。
“我很不认同很多产品,一开始就做一个复杂的规则,最后没有任何演化的空间。
干货丨微信之父张小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货⼁微信之⽗张⼩龙:《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有⼀句话:我们喜欢简单,因为上帝创造宇宙的时候,他定下来的规则也⾮常简单。
很多物理
学家说我们发现宇宙的规律是很简单的,既然宇宙的规律都这么简单,我们为什么要把很多事
情搞复杂化?
为什么说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边的⼈?⼀是我想奉承⼀下产品经理,另外⼀点是觉得⼤家很
像上帝。
上帝是⼀个什么样的⼈?上帝是⼀个建⽴了简单的规则,然后让这个世界演化的⼈。
我这⾥想表达的是,产品经理和上帝⼀样,也会俯瞰芸芸众⽣,知道他们的欲望,给他们制定
⼀些规则,让他们按照这个规则运转。
当你做到了这⼀点,你就会像上帝⼀样的,你会有上帝
的成就感。
微信之⽗张⼩龙经典演讲⼲货:《微信背后的产品观》164
页PPT
声明。
用户体验UE:产品友好世界观之微信的产品观
微信的成功让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腾讯高级副总裁、微信产品负责人张小龙,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做产品的理念都开始影响中国大量互联网从业者。
同时,张小龙的一些观点也容易被媒体放大并且偏离其原本的含义。
事实上,张小龙并不认为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值得产品经理研究,他甚至坦言,成功的产品经理是很难复制的。
微信的一些成功做法也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产品。
最新一期《腾讯月刊》刊发了以《产品之上的世界观》为题的张小龙专访,张小龙谈到了自己对互联网产品的理解,以及自己眼中的互联网世界。
以下是腾讯科技总结的张小龙做产品的方法论和部分精彩观点:1.做好产品首先需要的是理性的能力,人文关怀应该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因为张小龙在一次演讲中重点提到了产品的人文关怀,于是很多人都将此奉为做产品的准则。
虽然微信中有很多地方体现了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一定不是主体,不是基础。
一个产品可以从很多层面去看,人文只是一个层面,而且人文的东西并不一定体现在人们能看到的地方。
2.中国互联网产品进入欧美市场难度非常大,但是归结为文化因素有点推卸责任有点笼统。
——从现象上说,强势文化往弱势文化渗透比较容易。
但是从市场角度看,美国互联网领先中国是因为他先发展起来,比中国早好几年,代表了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方向。
做产品不是从文化出发,而是从需求出发的,进入欧美市场就要分析他们的需求。
如果一款中国互联网产品在其他地方不能成功,并不是不了解那里的文化,而是不了解那里用户的需求。
3.最终产品能不能被市场接受,是这个产品所营造的氛围决定的。
——微信、Kakao Talk 和 Line 属于一个类型的产品,但是每个产品的理念是不同的,也都有不同的方向。
微信的朋友圈和Facebook有点接近,但也有自己的差异性,如果差异性越来越突出,就会形成一种氛围。
如果只是参考别人产品的功能,用户体验往往是不到位的,用户需求定位也会出现偏差。
4.沟通的本质不会有根本的答案,沟通工具的进化可能取决于技术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微信不是QQ,“微信,不只是一个通信工具” •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反映的是心理满足至上。
28 可编辑ppt
“爽”胜过功能
• 爽! (营销的目的是让用户觉得“爽”) • 好玩!(微博评论说“好玩”就对了) • 口碑传播的基础是“好玩” • 爽是体验。体验比功能更易传播
21 可编辑ppt
需求之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
• 需求不来自调研 • 需求不来自分析 • 需求不来自讨论 • 需求不来自竞争对手
22 可编辑ppt
从微博上感受用户潮流
• 每天花一小时看普通用户在微博上讨论他们是如何用你的 产品的
• 他们的场景,感受等 • 他们所处的时代潮流往哪里走 • 忽略评论家意见 • 等待他们说“太好玩了”
8
可编辑ppt
人没有耐心
• 用户没有耐心看你的说明书 • 如果不能让用户一分钟爱上你 • 产品做好前不轻易拉用户来你的产品
9
可编辑ppt
人不爱学习
• 博客的衰落。RSS? • 马桶阅读理论:不要给用户超过马桶上看不完的内容
10 可编辑ppt
用户是乌合之众
• 《乌合之众》 • 群体智商低于个体智商 • 互联网产品的用户是群体,不是个体 • 不用用对待个体的方式来对待群体,尤其是互联网产品
26 可编辑ppt
找到需求背后的心理诉求
• 需求的本质往往可以归结为心理诉求 • 漂流瓶:满足倾诉,好奇的心理。这是一个心理驱动的范
例。人民的倾诉欲望是如此之强,不弱mail • 如果为做交友而做漂流瓶,会把握不到本质(案例:发语
音瓶,还是文字?)
27 可编辑ppt
心理满足的驱动力远胜工具甚至省钱
16 可编辑ppt
对新点子,99%的情况下否定是对的
• 大部分“我有个好主意”都是脱离需求的 • 不臆想需求
17 可编辑ppt
不要用户说要什么就做什么
• 不直接满足用户需求 • 用户需求是零散的,解决方案是归纳抽象的过程 • 用户反馈只是帮助你了解到他们的想法
18 可编辑ppt
大部分新功能是可以砍掉的
11 可编辑ppt
重视“屌丝”用户群
• #日游所思# facebook, pinterest, instagram, path等产品解决 了人的“存在感”问题。存在感是指人离开了SNS就觉得 自己与人群脱节被孤立而无价值。这些产品在中国不能普 及,因为中国人面临的问题比存在感还低一个层次,是 “生存感”。但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有生存感的 压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这群人就是“屌丝”。中国互 联网的主题用户心理和需求,应从了解屌丝群生存和心理 状态入手,搞请了屌丝,就把握住了用户群。
29 可编辑ppt
为群体效应而做:附近的人
• 案例:附近的人 • 不是为了陌生人交友,是为了好奇心 • 他们会发生什么? • 它是有群体效应的,每个人在观察别人,也在被观察 • 他们第一次在现实中大规模互相看到
30 可编辑ppt
• 微博上follow的人就是你的世界 • 朋友圈的拍照和Qzone相册的区别 • 产品营造环境,决定用户反应
6
可编辑ppt
人是懒惰的
• 懒惰导致发明 • 懒惰是创新的动力 • 案例:语音查找联系人
7
可编辑ppt
时尚是驱动力
• “因为别人都在用” • 人是跟风的 • 在互联网产品中,“时尚”是重要驱动力 • 不要太“工具化”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原作 张小龙
1
可编辑ppt
提纲
• 微信回顾 • 用户篇 • 需求篇 • 设计篇 • 气质篇 • UI篇
2
可编辑ppt
微信回顾
• 433天,一亿用户 • 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入口
3
可编辑ppt
启动
(2010年11月19日) 用户数突破1亿 1.0 1月26日 2.0 5月10日 语音对讲 2.5 8月3日 查看附近人 3.0 10月1日 摇一摇 漂流瓶 3.5 12月20日 二维码14 可Leabharlann 辑ppt人性化即使以己推人
• 你无法理解他人,只能理解自己 • 你需要了解人最普遍的心理活动
15 可编辑ppt
需求是满足人们的贪嗔痴
• 产品的终极目标是满足人性需求 • 不再产品中掺和自己的道德感 • 满足贪嗔痴,但又要用户“少发微信”。世界是荒诞的。 • “产品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Steve Jobs
• 回顾一下,你们做了多少功能,是可以不做的
19 可编辑ppt
不从同类产品里找需求
• 涂鸦重要吗? • 从别的产品里,你无法深刻理解需求
20 可编辑ppt
不要听从产品经理的需求
• 他们不是用户却以为代表用户 • 他们的分析过于理性 • 他们会要求你加是否在线,是否已发送到手机,是否已读,
要分组,要滤镜,要涂鸦,要多终端同步,要云端保存消 息,要文字图片视频一起发timeline,要多头像,要赞头像, 要有PC版,要自动导入通讯录好友,要群名片, 要……“你去用其他同类产品吧”
12 可编辑ppt
从日常体验中发现本质
• Galaxy Note:时尚?方便长指甲打字 • 触碰开关。比普通开关更贴近人的情感 • 伟大的产品应该满足人的情感需求*
13 可编辑ppt
让不上微博的用户来用你的产品
• 他们才是主题用户群,懒到连微博都不上的 • 他们就在你的身边 • 时刻想到,他们才是你的用户
4.0 4月19日 朋友圈 开放接口 4.2 7月19日 语音通话 视频通话
4
可编辑ppt
产品经理是站在上帝身边的人
• 了解人性 • 了解群体心理 • 产品经理像上帝一样,建造系统并制定规则,让群体在系
统中演化
5
可编辑ppt
人是环境的反应器
• 我的实验:在路上和在电脑前发的微博的区别:电脑屏幕 (微博本身,内容)也是环境
23 可编辑ppt
从用户讨论中发现灵感
微博上的用户帖子,才是真实场景的反应 案例:石头剪刀布的故事 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人类使用微信语音玩石头、剪刀、布 了。
24 可编辑ppt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产品
• 对时代潮流保持敏锐 • 从QQ到微信
25 可编辑ppt
满足自己需求由于满足用户需求
• 你无法真正理解他人 • 你无法满足海量的个体的个性需求 • 人同此心,从自身捕获大众需求 • 案例:已阅读 • 案例:语音写提醒,语音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