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oc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2019必修1生物课本第5.3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主要内容为通过实验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使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本节内容为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讲解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呼吸的动画、图片和图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标题为“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二、实验器材根据四个创新实验,分为四组材料用具:(1)第一组:集气瓶,分液漏斗,上嘴抽滤瓶,导管,具支试管,止水夹,20ml注射器,橡胶管,H2O2,FeCl3 ,澄清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等;(2)第二组:20ml注射器,输液管,EP管,水浴锅,H2O2,FeCl3,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液:葡萄糖溶液=1:1),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3)第三组:锥形瓶,CO2传感器,数据采集器,电脑(电子白板),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液:葡萄糖溶液=1:1),植物油;(4)第四组:血糖仪,注射器,输液管,葡萄糖,酵母菌,H2O2,FeCl3。
三、教材实验分析(图1 教材中的有氧装置)(图2 教材中的无氧装置)教材方案设计合理、科学完整。
图3和图4为学生参考教材中操作的有氧装置和无氧装置。
(图3 学生操作的有氧装置)(图4 学生操作的无氧装置)学生经过操作发现实验时间较长,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分析原因有如下几点:1.制氧慢,图1有氧装置中氧气的来源由橡皮球鼓气50分钟。
2.反应物量比较多,在500mL 锥形瓶中加入240mL 酵母菌培养液。
3.无氧条件不好控制,图2的B瓶中放置一段时间消耗瓶中的氧气来制造无氧条件。
4.不能定量比较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酒精不太方便检测。
5.实验时间比较长,要培养8到10小时,课堂上难以完成实验。
四、实验原理和创新设计思路(一)实验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呼吸,有氧条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用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会变成灰绿色;用CO2传感器和电脑采集和绘制二氧化碳变化曲线;用血糖仪测定葡萄糖(稀释10倍)。
5.3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究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体验并阐明细胞生命活动 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与能量 的变化。
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 式的探究, 探讨生产生活 中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和 所需条件,并尝试提出建 议,形成社会责任感。
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分析 得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 式及对应产物,初步感知 细胞的呼吸作用。
为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 心素养的提升,应开展探究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这一教学 活动。
能力
高一入校不久的学生实验动手 能力不强,操作有待规范。
知识
通过酶实验的学习,已经 对自变量、因变量、无关 变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 本实验自变量的控制、因 变量的检测方法不是太了
解。
情感
有探究的欲望,小组合 作创新意识强。
根据生活实例,对酵母菌 的呼吸方式和产物提出假 设,用现有器材组装实验 装置,并熟练运用科学探 究实验的一般过程验证实 验假设。
0 2
• 实验时间过长,不利于课堂教学实验的开展。
• 有氧和无氧条件的实验装置设计存在不足,无法保证 有氧和无氧的环境。
• 用作酒精检测试剂的酸性重铬酸钾属于管控危险品, 同时浓硫酸有腐蚀性,学生使用时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且用其检测时无法排除溶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
• 给出该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请学生5人一小组合作,自 行设计和组装实验装置
• 思考: 1.自变量是什么?哪些装置可以以及如何控制有氧 和无氧条件?
2.如何鉴定产物中有无CO2和酒精?酒精检测仪相比 酸性重铬酸钾的优势?
3.如何让酵母菌在实验过程中保持高活性?设计的 实验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每组有氧装置2人,无氧装置2人,记录1人
排除了空气中其他气体如 CO2的干扰,确保参与反应 的为O2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创新实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呼吸作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创新实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出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2.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进而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这个实验是在呼吸作用这节课的开头,通过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学生初步了解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为后面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知识作以必要的知识铺垫。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本章节的教材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有较多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二、实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酵母菌在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并且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多;2.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2.尝试自行设计实验,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生物科学的价值,关注生产生活实践;2.乐于学习生物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实验原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在有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酒精使橙色的酸性重络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
四、实验改进要点1.实验材料的改进:(1)酵母菌20g改13g(原实验使用酵母菌过多,产生大量泡沫涌向澄清石灰水锥形瓶,涌过去的酵母菌培养液使石灰水浑浊,干扰实验结果)。
(2)凉白开水配制葡萄糖溶液(实验室蒸馏水放置久了含氧对无氧组造成影响)2. 锥形瓶500ml改250ml(减少排气时间,器材小,方便操作)3. 后面装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改玻璃小胶管(装置简化,使用澄清石灰水量少,更短时间可观察明显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结果)4. 玻璃小胶管出口接气球(可观察有氧组)五、实验器材及试剂250ml锥形瓶,玻璃小胶管,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酵母菌,5%的葡萄糖溶液,凉白开,气球,双面胶,L型玻璃管六,实验过程①锥形瓶两个,标记有氧组和无氧组,分别加入凉白开水配制的5%的葡萄糖溶液200ml+13g酵母菌。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P91
1 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 6CO2 + 12H2O +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装置:(见课本)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
甲:有氧呼吸装置乙:无氧呼吸装置
3 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其目的是:使进入B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处理,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 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其作用是:检测CO2的产生
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
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
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3、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高中生物【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知识点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选择酵母菌的依据: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酵母菌用作饲料添加剂时通气培养,目的: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生产葡萄酒时密封发酵,目的: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实验装置甲装置为探究有氧呼吸装置,乙装置为探究无氧呼吸装置3.本实验的自变量: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有无酒精的产生及二氧化碳的产生量4.如何控制有氧、无氧条件?有氧:用气泵间歇性通入空气;无氧:密封培养。
5.甲装置中用气泵间歇性地通入空气的目的是什么:保证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气以进行有氧呼吸。
6.甲装置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除去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引起的。
7.乙装置中为什么要将B瓶封口一段时间再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将B瓶内的氧气消耗完,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
8.将葡萄糖溶液先煮沸再冷却后加入锥形瓶的原因:加热煮沸后,葡萄糖溶液中的细菌被杀死,排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加热煮沸,可排出溶液中的氧气;若不冷却,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
9.代谢产物的鉴定1)检测CO2的产生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其浑浊程度,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产量的多少;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其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产量的多少。
2)检测酒精的产生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浓硫酸)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10.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也叫相互对照实验。
知识点二: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1)[H]出现在细胞呼吸中为NADH,出现在光合作用中为NADPH。
产生[H]的过程是指氧化型辅酶转化成还原型辅酶。
课本93页2)细胞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项目来源去路[H] 有氧呼吸:葡萄糖和水无氧呼吸:葡萄糖有氧呼吸:与氧气结合生成水无氧呼吸:还原丙酮酸ATP 有氧呼吸:三个阶段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直接为绝大多数需能的生命活动供能(与光合产生的ATP 比较)3)糖类为什么必须要分解为丙酮酸后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因为线粒体膜上不含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或进入线粒体内没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实验教学设计9: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3.利用酒精检测仪检测酒精的产生情况更准确,并且操作更简单、安全。
实验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提出问题、科学猜想
展示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加入酵母菌后的面团。
教学反思
优点:
第一:将酵母菌提前活化,只需5到10分钟即可出现明显实验现象,实现实验的随堂化。
第二: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参与实验,直接见证产物。
3.学生通过发展性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在评价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不足:
实验没能直接证明水的生成。
通过参与实验操作,提升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实践能力;培养严谨、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合作,并运用科学术语报告实验结果。
指导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评价表。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环节四课堂拓展
设问:酿酒时为什么要蒸粮?
摊粮时原料内拌酒曲前为什么要测量温度?原料入池后,为什么要盖上几层塑料薄膜及厚厚的泥土?
教师感受:
通过亲自设计并完成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通过实验现象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和发展,综合来说达到了有效教学。
设问:比较不同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处理后的面团,说出两者之间的不同点?为什么培养条件不同,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学生通过比较并说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并根据已有认知分析原因。
通过创设真实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探究欲望。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装置如图所示。
(3)检测酒精的产生:自B、D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现象4.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在有氧条件下产生CO2多而快,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CO2。
[深度思考](1)为什么选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提示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可通过测定其细胞呼吸产物来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2)为什么先将空气通过10%的NaOH溶液后,再进入酵母菌培养液中?提示10%的NaOH溶液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以保证用于检测产物的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导致的。
(3)用于测定无氧呼吸的装置中,为什么将酵母菌培养液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提示酵母菌将锥形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毕后再进行检测,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
(4)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此实验为何不设置对照组?提示此实验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而是通过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两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得出实验结论。
(5)实验所用的葡萄糖溶液为什么需煮沸?提示煮沸的主要目的是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方法技巧]1.运用液滴移动情况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方法(1)欲确认某生物的呼吸类型,应设置两套呼吸装置,如前面5题中的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1学案:5.3.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Word含答案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习目标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重点);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会控制和检测实验变量(重难点)|基础知识|一、细胞呼吸的概念1.场所:细胞内。
2.物质变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3.能量变化: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1)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是兼性厌氧菌。
(2)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不同,以此来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3)CO2的检测①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②CO2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变混浊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CO2的产生情况。
(4)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2.实验装置(1) CO2的检测装置:①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如图甲②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如图乙(2)酒精的检测装置:答案(1)①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②澄清的石灰水(2)重铬酸钾3.实验现象及结论(1)实验现象①甲、乙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混浊,但甲中混浊程度高且速度快。
②试管1中溶液颜色无变化,试管2中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2)实验结论①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②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自查自纠|1.细胞呼吸只能产生CO2()2.细胞呼吸只能在细胞进行()3.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主动运输()4.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5.只检测有无CO2产生即可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6.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可以确定CO2产生的量的多少()7.酒精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产生灰绿色()答案 1.× 2.√ 3.√ 4.√ 5.× 6.√7.×|图解图说|★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通入CO2的颜色变化:蓝→绿→黄。
人教版(新)高中生物必修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报告
.$灰绿色 /$橙色
0$红色
1$蓝色
'$二氧化碳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检测二氧化碳的方法有
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பைடு நூலகம்()>?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但酵母菌在有氧无氧环境中细胞呼吸的产物不同可以通过检测产物不同来研 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 A
重铬酸钾溶液!浓硫酸!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等"
B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酵母菌能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这一过程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进行 的*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和有氧条件下是不是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如果都会产生二氧 化碳!是否一样多*
++
我们组探究的问题是)
!
我 !$ #我们组$的实验结果)
观察项目
有氧条件
无氧条件
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所需的时间
浑浊程度变化比较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 长短
酸性重铬酸钾试剂检测
我 &$ #我们组$得出的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
!
在无氧条件下
"
'$有的小组发现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有氧条件下的酵母菌培养滤液!溶液变成了
(
)
>
? @
uv45xRE
(
)
A
B
6789
东汉许慎在 /说文解字0中提到* &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 ++'杜康!作为中国的酒祖!历代受人敬仰#历代文人骚客畅饮着美酒!写下了大 量锦绣文章"不朽诗篇#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分析《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是课程目标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开展探究性实验、观察与分析实验结果、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探究技能。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这个实验为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内容”的开篇内容。
本实验在编排上不再像以往一样直接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先让学生查阅资料后进行实验设计,然后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和概念,并且在探究过程中得到多种能力的发展。
除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外,该项实验还可以为学生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打下了基础。
根据人教版教纲的要求,本实验被安排在十一月底,室温约为10℃,一般要十个小时才会出现明显现象。
另外,教材中给我们所列举的实验参考资料中部分操作耗时也较长。
因此,需采用提前活化酵母、将酵母菌培养液水浴加热或利用MnO2催化过氧化氢产生O2直接通入酵母菌培养液等手段来有效缩短实验时长。
二、学习者分析本实验适合30人左右的小班教学,授课对象为高一的学生。
学生已经掌握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糖类的功能等知识,同时初步了解了细胞呼吸的知识,但对细胞怎样利用糖类还不清楚。
另外,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及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这两个实验,对探究性实验的过程有一个初步了解。
此外,部分学生思维灵活、探究意识强、探究欲望高,但也有部分学生习惯被动地接受知识,还不具备进行独立探究能力。
因此在组织上要做好小组的分配,促进小组内合作交流,使不同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机会。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查阅相关资料,准确说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
2.掌握对比试验的设计方法。
3.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阐明细胞呼吸的本质。
能力目标:1.尝试从现实生活出发提出与生物学相关的、可探究的问题,作出假设,确认变量,并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孙晖、张蓓蓓、陈小婕、陈徐羽心一、教材分析:在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探究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教材对该实验仅提供实验原理、参考案例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二、学情分析:学生一般都有亲身经历过或看到做泡菜、做酸奶等与发酵有关的活动,但是不清楚其反映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不同条件和产物;(2)描述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过程,说出细胞呼吸的本质(3)能够运用酵母菌呼吸对比装置的搭建技巧2.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搭建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的装置(2)用表格方式记录观察到的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小组合作、共享实验方案(2)形成探究实验思路,养成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四、重难点:【重点】:掌握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与差别【难点】:设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与判断。
五、器材准备:酵母菌培养液、锥形瓶五个、橡皮球、玻璃导管数根、澄清石灰水、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重铬酸钾溶液、浓硫酸(95%-97%)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张: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描述:家庭如何蒸馒头?如何酿酒?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较松软?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它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是酵母菌在有氧条学生甲、乙分别阐述家庭蒸馒头和酿酒的过程。
学生根据初中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作出各种假设:三、本课总结1.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有氧,无氧呼吸的对比四、整理实验台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也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另外,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很多,必须严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对照试验是最好的方法。
张:通过以上的探究实验,我们得知酵母菌有两种呼吸方式,实际上这也是自然界的生物的呼吸方式。
试验结束后,收拾实验台面,把实验器具放回原来的位置七、板书设计: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八、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知识点总结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检测: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实验原理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马上点标题下“高中生物”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 实验步骤观察叶绿体: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观察线粒体: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注意问题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注意事项: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2)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检测: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实验专练:(9)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实验专练:(9)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在探讨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时,唯一假设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B.整个实验过程中,保证酵母菌能正常生活的重要条件是加入足量的培养液C.研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需通入空气,以保证酵母菌正常代谢D.该实验中不通入空气的装置属于空白对照组,整个实验属于对照实验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中,对3个保温瓶的处理情况分别是:A瓶注入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B、C两瓶注入未经煮沸的同样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然后,向A、B两瓶加入等量的酵母菌培养液,C瓶加等量蒸馏水,并向A瓶注入液体石蜡覆盖满液体表面,最后用蓬松的棉花塞住瓶口。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C保温瓶的作用是作为对照B. 24小时后温度最高的是B瓶C. A瓶中酵母菌不能存活D. 煮沸的作用包括灭菌和去除氧气3、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B.二氧化碳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黄再变绿C.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D.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氧气、pH等4、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C.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OD.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25、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和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①②B.若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①④C.若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①②和①③D.反应①②在人体细胞的细胞溶胶和线粒体进行,反应①③在酵母菌的细胞基质中进行6、下图为某生物小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装置。
【高中生物】重难点一本过高三生物基础实验(人教版(下)):实验1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Word版含解析
——酵母菌呼吸类型,酵母菌呼吸产物的鉴定,酵母菌呼吸装置前情提要:关键词:呼吸方式、溴麝香草酚蓝水、重铬酸钾溶液、颜色变化难度系数:★★★★重要程度:★★★★基础回顾:考点一览:考点一、实验原理(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产生大量的CO2,在进行无氧呼吸时能产生酒精和CO2。
(2)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考点二、实验流程技能方法:1、实验装置分析:(1)甲图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通入石灰水的气体中的CO2全部来自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从而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保证乙图中通入石灰水的CO2全部来自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方法实验开始时,应将D瓶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以消耗完瓶中氧气,然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石灰水的CO2全部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甲组石灰水变浑浊,很快又变澄清的原因后续通入的CO2会和刚产生的碳酸钙沉淀反应,形成了碳酸氢钙,因而石灰水变混浊后,很快又变澄清。
如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就可避免这种现象。
3、实验的鉴定试剂及现象试剂鉴定对象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CO2变混浊(据变混浊程度可确定CO2多少)溴麝香草酚蓝溶液CO2蓝→绿→黄(据变色的时间快慢确定CO2的多少)重铬酸钾溶液酒精橙色→灰绿色(酸性条件)【技巧点拨】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1)实验装置(2)实验原理:组织细胞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CO2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
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呼吸速率。
装置乙为对照。
(3)误差的校正①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中的一个探究实验。
新课标对于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是(1)要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并能将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2)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统计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3)能对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与修订。
本着以学生为主导,倡导探究的理念,结合学生对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有一定了解的实际情况,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得出结论、交流应用,以使学生顺利完成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通过整个探究过程培养他们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二、三维目标的确定:(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证明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学会对比实验的设置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加强学生探究能力,掌握检测二氧化碳和酒精的方法,提高学生动手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生活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通过改进实验方法的可操作性,增强学生乐于创新,敢于质疑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学会对比实验的设置方法。
四、教学方法设计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模式,通过列举实例,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基本程序如下:设疑引入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归纳小结→学生展示师生讨论→评价反馈师生总结。
五、课时安排 1课时学生按改进后的实验方案进行分组操作,并做好记录。
(1)学生分析现象,并将小组的实验结果与老师的演示结果作对比。
如果有不同的现象分析找出原因。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改进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改进摘要“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属于探究实验,该实验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难以开展,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为实验实施创造条件,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增加了实验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酵母菌细胞呼吸;实验装置;实验改进“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课题中的探究性实验。
本实验旨在使学生通过具体操作理解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通过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现象观察、结果记录等方面的经历和实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 教材实验原型与不足之处1.1教材实验原型图11.2实验设计的不足(1)实验装置组装难,笔者根据教材原型实验设计对实验仪器进行组装,至少需要花费10分钟。
(2)玻璃导管易碎,安全隐患多。
笔者在将玻璃导管插入瓶塞的过程中多次经历导管断裂,割伤手指。
另外,酵母菌发酵液溶液进入导管,若不及时清洗容易造成堵塞,减弱导管使用寿命。
(3)实验耗时长,一般需要8-10h,不便于教学随堂化;难以确定有氧呼吸组是否存在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组操作时难以把握锥形瓶中氧气耗尽的时间。
2 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1)实验原料改进:用高活性干酵母菌(安琪)代替新鲜的食用酵母菌。
根据学校地理位置不同,新鲜的的酵母菌一般不易于取材,且容易发酵过度,对酒精的检测造成干扰。
利用高活性酵母真空包装,网上购买即可,且容易保存。
(2)实验变量控制方法的改进:教材中利用像皮球(或气泵)间歇性将空气通入NaOH溶液中,NaOH溶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增加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
另外,空气中的02浓度低,溶解在酵母菌培养液中的O2就更少了,使得实验耗时过长。
固笔者通过利用H2O2和FeCl3溶液制备纯净O2,能让酵母菌迅速进入有氧环境中,缩短实验时长,同时也排除因通气不及时导致少量酵母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可能性。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精品课件 第3章 第4节 第2课时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及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酵母菌结构
(1)观察酵母菌的结构可知,其细胞类型为
细胞,代
谢类型为
,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方式。
(2)在温度适宜、
充足的条件下,酵母菌以出芽方式迅
速增殖。 答案:(1)真核 兼性厌氧 (2)氧气和养料
3.关于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酵母菌只进行 需氧呼吸 B.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则酵母菌只 进行厌氧呼吸 C.无论进行需氧呼吸还是厌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 D.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酸性重铬酸钾 变灰绿色 答案:C
解析:装置一液滴左移,说明消耗了O2,装置二液滴不移动,说 明消耗的O2与产生的CO2相等,则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A 项正确。装置一液滴不移动,说明没有消耗O2,装置二液滴右 移,说明产生了CO2,则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B项正确。装 置一液滴左移,说明消耗了O2,说明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装 置二液滴右移,说明产生的CO2多于消耗的O2,说明酵母菌进 行了厌氧呼吸,则酵母菌同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C项
CO2 是细胞呼吸的最终产物,积 过多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
1.结合上述曲线,请思考应如何储存蔬菜和水果。 提示:(1)储存水果、蔬菜需要低氧,但并不是越低越好,而是 指总呼吸强度最弱时对应的氧浓度。 (2)储存水果、蔬菜时要低温,但不能低于0 ℃,否则会引起 冻害。 (3)储存水果、蔬菜时需要适宜的湿度,目的是保持水果、 蔬菜的新鲜度,避免干燥导致水果、蔬菜失水而影响品质。
正确。装置一液滴不移动,说明没有消耗O2,酵母菌没有进行 需氧呼吸,装置二液滴不移动,说明没有产生CO2,酵母菌也没 有进行厌氧呼吸,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P91
1 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 6CO2 + 12H2O +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装置:(见课本)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
甲:有氧呼吸装置乙:无氧呼吸装置
3 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其目的是:使进入B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处理,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 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其作用是:检测CO2的产生
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
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3、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