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方“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启示
论西方“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启示
论西方“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启示摘要]在近些年的社会舆论中,媒体融合这个概念往往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特别是在未来主义和自由经济舆论的鼓吹下,媒体融合不仅代表让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仿佛还预示着天赋人权和民主自由的人类理想,因而成为了象征实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类平等的金钥匙。
笔者认为北美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把媒体融合现象作为起点,着重剖析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政经、机构、政策、发展、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的本质、动因以及影响。
总的来说,在全球传播体系市场化、自由化和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媒体融合不仅是全球资本主义体系通过传播信息产业自我更新和自我重组的具体手段,同时也给发展策略、行业监管、资本积累、劳动关系、社会民主和大众文化带来了种种互相制衡的矛盾的影响,历史的延续性和革新性是媒体融合的双重特点。
[关键词]传播政治经济学;媒体融合;概述洪宇,美国伊利洛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传播学博士,现任Muhlenberg College 媒体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洪宇的研究方向包括:中国信息传播产业与政治经济研究,国际传播以及发展问题。
电子邮件********************“媒体融合”,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它的内涵与外延非常的丰富,人们对媒体融合的界定往往受潜在的经济逻辑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作为历史现象,媒体融合的发展也还未有终结。
处在最活跃的经济和技术领域,媒体融合的走势受到宏观政治、意识形态、产业政策、市场、技术、核心价值和社会大众的多方影响。
介于“媒体融合”是一个动态的学术热点,本文试图粗略地归纳出几种比较突出的研究途径和角度。
特别是站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本文旨在审视北美学者近几年内对“媒体融合”现象的预测、分析以及常用的理论分析框架。
总体来说,北美学者对媒体融合的探讨大致分三大重点:第一个重点考量媒体融合这一历史现象的性质,并试图解释趋势背后的主要推动力和阻力;第二个重点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媒体融合的具体状况加以分析。
国外知名报纸报网融合现状及启示
国外知名报纸报网融合现状及启示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报纸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
其中,报网融合策略已经成为许多知名报纸寻求发展的必经之路。
报网融合,顾名思义,是指报纸与网络媒体的深度融合,通过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实现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和最大化。
在国外,许多知名报纸早已迈出了报网融合的步伐,为其他报纸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在报网融合的浪潮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纽约时报》。
《纽约时报》在保持其传统报纸发行量的积极开拓网络市场,打造了一个集新闻报道、评论、互动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新闻平台。
英国的《卫报》和美国的《华尔街日报》也是报网融合的典型代表。
这些报纸不仅在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突破,还通过网络平台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互动性。
报网融合给报纸行业带来了许多启示。
报网融合是传统报纸转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报纸需要与时俱进,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
报网融合有助于提高报纸的品牌影响力。
通过网络平台,报纸可以扩大自己的受众范围,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报网融合可以为报纸带来更多的广告收入。
网络广告具有形式多样、定位精准、互动性强等优点,可以为报纸带来更多的广告收入来源。
报网融合是传统报纸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知名报纸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未来,我国报纸行业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进报网融合,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尤其是在国外知名图书馆中,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发展的重要趋势。
本文将详细阐述国外知名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旨在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在数字化建设的大潮中,国外知名图书馆积极投入资源,推动数字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数字化建设不仅提高了图书馆的存储容量和信息检索速度,还使得图书馆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通过数字化建设,读者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所需信息,同时还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保护。
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建议
黑板报设计五要素黑板报设计五要素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黑板报了吧,制作黑板需要用到写作、绘画、书法、设计、色彩等多种学问和技能。
你所见过的黑板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黑板报设计五要素,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黑板报设计五要素1、版面内容:主题明确,整个版面不能字太少,主题健康、鲜明,有教育意义,有时代感,能体现创新精神。
2、版面布局:布局合理,长短句有穿插变化,生动活泼,版面应避免杂乱或死板。
插图要有象征意义。
3、文字抄写:文字工整、字迹规范、字迹清晰、字跟字有空隙,应尽量避免过于紧密、凌乱或色彩过于杂乱,同时还应注意错别字。
4、刊头设计:能适应主题思想,设计有创意,须配有装饰图案,刊头占版面位置不能超过整个版面的1/5。
5、辅助设计:题花、尾花、花边及装饰性图案,应比刊头更简洁,与文章有空隙。
标题应醒目,不能过于潦草、简单、喧宾夺主。
黑板报简介黑板报是以固定或移动的黑板作载体,用粉笔或广告颜料作书写绘画工具的普及性宣传阵地,具有容易擦洗、修改、更换的优点,是最经济、最方便、最常见的.一种宣传形式,在中小学校中有广泛的应用。
黑板报是一种可传阅观赏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
在学校,黑板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
黑板报和手抄报一样,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
黑板报版面排列比例标题起到提纲挈领,引导读者阅读的作用,一般放在较重要的位置,排列时有横排、竖排,也有斜排、弧形排列、波浪交错排列等。
一般都采用横竖交叉的排列,使版面活泼多变,有动感,清一色的横排或竖排,虽简单方便,便于编排,但显得呆板,无生气。
标题虽然重要,但不能占据太多篇幅,否则会显得头重脚轻,所以,应注意比例适当。
黑板报抄写字体和格式黑板报文稿抄写字体和格式黑板报文稿抄写的字体,与标题的字体选择有根本区别。
标题字体,选择力求符合标题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情感,尽可能与字体所具有的个性协调一致,而黑板报文稿的字体,选择的目的却在于使整个版面整洁便于阅读。
对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
对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媒体融合是指不同传统媒体之间,以及传统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媒体融合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
媒体融合的发展可以提高媒体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促进媒体产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媒体的多元化和交叉性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问题。
本文着重对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特点分析及未来的趋势思考进行探讨。
一、媒体融合发展现状1. 多元融合的媒体生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
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体之间展开了多元融合。
通过融合,媒体可以整合多种形式和载体,实现多样性传播,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媒体生态。
2. 跨界融合的产业模式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跨界融合成为了一种新的产业模式。
传统媒体通过与互联网、通信、科技等行业的跨界合作,开展多样化的业务拓展。
例如传统电视台推出在线视频平台、手机厂商与内容提供商合作推出视频直播服务等,形成了产业链与价值链的互相融合和联动。
3. 个性化定制的服务方式媒体融合使得媒体内容的传播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
由于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发展,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在不同的平台上获取多样的信息。
传统媒体通过融合新媒体,可以实现内容的个性化定制,提高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二、媒体融合的特点分析1. 互动性增强,用户参与度提高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媒体传播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用户参与度也相应提高。
智能电视、手机视频平台等媒体产品的普及,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媒体内容的制作、分享和评论,使得媒体的互动性大大增强。
2. 跨平台传播,传播效果立体化媒体融合使得媒体内容可以跨越不同的平台进行传播,实现了媒体传播效果的立体化。
一个新闻故事可以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站、社交媒体等多个平台进行传播,达到多角度、多层次的传播效果。
对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比较分析
对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比较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媒体形式的多样化,报纸与网络的融合已经成为了媒体发展的一个趋势。
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各大媒体机构都在不断探索报网融合的模式和路径。
由于不同国家的文化、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差异,中外媒体在报网融合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本文将对中外媒体的报网融合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旨在为媒体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相似之处在报网融合的进程中,中外媒体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
中外媒体都积极响应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移动端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和新闻报道。
无论是中国的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还是美国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都在积极探索新媒体的应用。
中外媒体都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将传统报纸与网络媒体相结合,实现内容的双向传播,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中外媒体在报网融合的过程中,都注重内容的质量和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尽管在报网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相似之处,但中外媒体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中国媒体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较大,新闻报道受到一定的政策限制。
而在西方国家,媒体更加重视新闻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具有更大的言论自由。
中外媒体在新闻报道的侧重点上存在差异,中国媒体更加注重宣传政策、传播正能量,而西方媒体更加注重新闻的深度和多样性。
在商业模式上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中国媒体更多的是由政府资助和控制,而西方媒体更加注重商业化运营和广告营销。
通过对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和借鉴。
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内容生产和传播能力,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
需要注重内容的创新和品质,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需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拓展信息传播的渠道。
需要加强媒体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实现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中外媒体在报网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认识和应用。
媒介融合的现状及对传媒业的影响
媒介融合的现状及对传媒业的影响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信息交流的日益密切,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媒介融合的现状及其对传媒业的影响。
我们将概述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现状。
接着,我们将分析媒介融合对传媒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包括内容创新、平台拓展、用户互动等方面的变革。
我们还将讨论媒介融合对传统传媒业的影响,以及媒介融合对新兴传媒业的影响。
我们将总结媒介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以期为传媒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媒介融合的现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传媒业发展的显著趋势。
媒介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运营模式,也在塑造新的传播格局,推动传媒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目前,媒介融合主要体现在内容生产、传播渠道、接收终端以及经营管理的融合上。
内容生产方面,新闻采编、制作和发布过程已经高度数字化和网络化,各种媒体形态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被整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融合报道。
传播渠道方面,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纷纷开设网络版、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实现跨媒体传播。
接收终端方面,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和分享信息,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经营管理方面,媒体机构开始尝试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的合作与并购,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然而,媒介融合的现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媒体机构需要不断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和用户需求,这对其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媒介融合也带来了版权保护、信息安全、内容质量等方面的新问题,需要媒体机构和政府部门共同努力解决。
媒介融合的现状呈现出多元化、融合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为传媒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媒介融合将更加深入和广泛,推动传媒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对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比较分析
对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比较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比较分析,探讨了该领域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优劣势以及影响因素。
在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现状比较中发现,国外媒体在融合程度和技术应用方面比国内更为先进。
在特点分析中,国内媒体注重内容整合,而国外媒体更注重用户体验。
发展趋势分析表明,中外媒体都将加强移动端和社交化平台建设。
在优劣势比较中,国内媒体在用户粘性和内容创新上有优势,但在商业化和国际化方面仍有不足。
本文总结了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比较,展望了未来发展并提出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关键词:中外媒体、报网融合、比较分析、现状、特点、发展趋势、优劣势、影响因素、总结、展望、不足、研究意义、研究目的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媒体融合发展势头强劲。
各大媒体纷纷推出网站、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全方位互动。
而在国外,像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媒体机构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对中外媒体报网融合进行比较分析,既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也可以总结中国的成功实践,为中外媒体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从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现状比较、特点分析、发展趋势分析、优劣势比较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中外媒体报网融合作为当今媒体发展的新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中外媒体报网融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际媒体传播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有助于提升我国媒体发展的全球竞争力。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借鉴和吸收外国媒体报网融合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深入研究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优劣势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媒体发展的方向,解决我国媒体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促进我国媒体的进步和创新。
探讨中外媒体报网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促进我国媒体传播事业的繁荣和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美国传媒业融合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媒体融合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逐步由“相加”走向“相融”,目前正向纵深发展。
在取得很大成效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
作为媒体发达国家,美国的媒体融合起步早、发展快,其融合发展成果很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经验和问题,对我国有很大借鉴意义。
为学习和考察美国媒体融合的发展经验,经中宣部、国家外专局批准,“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应对策略”培训班于2019年1月13日-2月2日在美进行了21天的培训和考察,培训班的学员对美国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得到了很多启示。
启示一:珍惜国内媒体融合发展环境,抢抓发展机遇,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美国媒体融合主要是市场化驱动,零散、投入不足、缺乏顶层设计。
与美国相比,我国媒体融合发展环境更优越。
一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把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
自2014年8月18日中央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18年11月中央发布《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中央和有关媒体管理部门先后颁布了十几个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习总书记在“8·19”“2·19”“8·21”等多个重大会议发表关于推进媒体融合的重要讲话,尤其是今年初的“1·25”讲话,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这种顶层设计和总书记的高度重视,是美国欠缺的。
二是我国媒体融合投资力度大。
既有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也有媒体自有资金投入,还有地方财政支持。
三是媒体融合的主力是“国家队”,步调一致。
与美国不同,我国所有媒体都是国家所有,都有国家相关部门和国有企业做主管、主办单位。
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的媒体融合发展,也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国外新媒体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启示
国外新媒体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启示新媒体文化是随着新媒介的出现,以新媒介为载体、以新媒介的表达方式为特征的当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
国外新媒体文化发展迅猛,尤其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新媒体文化占有了绝大多数的媒体资源,成为新媒体文化的引导者,掌控着新媒体文化的话语权。
新媒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政治运作模式,催生新媒体经济,但西方新媒体文化渗透、文化消费主义也时刻在威胁着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
综观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新媒体文化的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中国新媒体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标签:新媒体;文化;发展;启示一、新媒体文化概念解读依靠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支撑起来的新媒体,因其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在短短时间内对当代世界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影响。
随着新媒体产业的繁荣发展,它的文化色彩也愈见浓厚,新媒体文化以一种时尚、个性和开放的表达形式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
新媒体文化以新媒体技术手段为载体,最大程度地反映了大众日常生活实践、观念、经验、感受,因而能够成为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播、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和参与的文化形式和内容。
概括地说,新媒体文化是随着新媒介的出现,以新媒介为载体、以新媒介的表达方式为特征的当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具有强烈的草根性价值取向、感性张扬的精神特征以及双向互动的传播特点。
新媒体文化中存在着许多非主流文化和隐性文化现象,其外延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互动性电视媒体、户外媒体、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等。
新媒体文化可分为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新媒体,一个是文化。
其实,文化与传播媒介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传播媒介;另一方面传播媒介的演进也丰富、改变、传承着文化。
从口语、印刷、广播、电视发展到网络,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的产生也随之产生了新的文化。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在《媒体文化》一书中将媒体文化概括为三重含义:一是媒体文化产品制作;二是媒介文本;三是媒介文本的接受和运作。
对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
对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媒体融合是指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相互融合、交叉影响的一种趋势。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传媒产业的变革,媒体融合成为当今传媒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媒体融合不仅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也对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对媒体融合的现状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思考。
一、媒体融合的现状及特点分析1. 媒体融合的现状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媒体如报纸、电视和广播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互联网媒体、移动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正在迅速崛起,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使得媒体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和互动日益频繁,媒体形态变化和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传媒产业呈现出多元化、立体化的发展态势。
媒体融合具有多种特点,首先是跨界性。
不同类型的媒体之间相互交叉影响,形成了媒体内容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多元化趋势。
其次是互动性。
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用户参与媒体传播的程度越来越高,媒体内容不再是单向传播,而是形成了多方互动的传播模式。
再次是定制化。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进行内容定制,实现个性化的传播服务。
最后是融合发展。
媒体融合不仅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也包括了媒体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如文化产业、科技产业等,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融合发展格局。
二、对媒体融合发展趋势的思考1. 多媒体融合将成为主流趋势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普及,传媒行业将朝着多媒体融合的方向发展。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将促进信息的跨平台传播和互动,不同媒体形式之间将形成更为紧密的纽带,用户在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时候将会更加便利和多样化。
2. 媒体内容将更加个性化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媒体内容将更加个性化。
传媒机构将根据用户的偏好和习惯进行精准推荐,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和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媒体传播的效果将更加显著。
浅析西方媒介融合的新动态及其影响下的传媒业
浅析西方媒介融合的新动态及其影响下的传媒业姓名:汪陆靓学号:2009357772317摘要:媒介融合是近年来传媒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对其的理论研究不断增多,实践者也在孜孜不倦进行探索,虽然目前学界对于一些具体问题没有定论,但在新媒体的出现和新传播形态的作用下,媒介融合已成为传媒业发展的一种趋势,而且作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一趋势在不断发展,并将会对传媒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新闻教育也将逐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的要求。
论文将以媒介融合与及其影响下的传媒业为题进行展开,就媒介融合的涵义进行探讨、对媒介融合的实践进展程度和形态进行分析,并对媒介融合环境下传媒业将会发生的变化等方面,探讨这一趋势的现状及其影响。
关键词:媒介融合内涵传媒业影响一、关于西方社会的媒介融合什么是“媒介融合”,对于这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见解,众说纷纭,目前还没有统一、确定、公认的对此概念的阐释。
“媒介融合”这一提法的最早提出者普尔教授认为其本意是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普尔教授最初提出此概念也是基于技术的发展之上。
1997年,欧洲委员会的关于信息社会发展的绿皮书中认为,融合不仅限于技术,也体现在经济的层面,即商业机构采取一种新的方式来从事生产经营。
[1]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 则认为“媒介融合”是:“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提出,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预见了传媒业发展的趋势,根据当时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在推动传播媒介的变革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研究者敏锐洞察到传媒环境将发生的改变。
实践也证明,媒介借助网络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媒介融合”渐渐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印证,而且在不断完善。
另有一些学者“媒介融合”进行了分类。
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便归纳了美国当时存在的五种“媒介融合”的类型: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新闻表达融合。
欧美新闻传媒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欧洲和 美 国的广 播 电视在 体制 上不 同,欧洲 以公 政府对广播 电视执行 了基本一致的政策取 向:强调广播 电视的公益性,防止其 过度 的商业倾 向。这 一政策 从广 播 电台正式播出开始,持续了半个世 纪。 2 0 世纪 8 0 的核心,而在美 国,各种各样 的规定 已束缚 了广播 电视 的发展 , 《l 9 9 6年 电信法》的实施就是要给 电信业 、
媒体 的 变化之 快 。动作之 大 ,令 人 目不暇 接,西 方媒
济浪 潮 中有效 的 占用全 球资源 , 占领 全球 市场 ,而 中 国传 媒业仍 然 是 尚未 成熟 的产业 ,西方 强势媒 体都 试 图充分利用 自身在 全球传 媒业中的优势 与特色 ,试探、 媒业 显得愈 发任重 而道远 。 关键词 :新 闻媒体 欧美媒体 新秩序 放松 管制
对 抗与 合作 、冲突 和融 合,都 与政 治 、经 济利 益 以及 文化差异有密不可分 的关系 。 i n v e s t),占据 了 4 4)平分天下 。
。
中 国的 巨大 传媒 市场 被欧 美 的传 媒 巨头称 作 “ 东
1 .新闻媒体新政策使西方媒体掀起 “ 四化”的浪潮
西方媒 体 集 中化 。在集 中化过 程 中,主要 方式 有 两种 。一是纵 向兼并、联合 ,造成纵 向一体化公司 ,这
世 界变 化最 大,发 展最 快 的一个 行业 。它不 但蕴 发生在跨行业的兼并、联合上 。比如在 电信业与广播 电 藏着 巨大的商机 ,也潜在着 巨大的政 治利 益 。近 2 0年 视业之间 ,在 电视台和有线网 电视、互联网之间,或 出 来, 欧美各 国纷纷 出台针对新 闻媒体的新政策, 新法规 , 从而引发新闻媒 体从体制到运 作模式 的 版业与广播 电视业之间 ,其 目的是在全国、全球 范围 内 形成立体的媒体覆 盖网络,对产品进行 交叉促销 。二是
论西方“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启示:一种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
分立 的行业监管不得不重新调整 , 不同利益和理念之间 的争论 与冲突 不 可避免 。 对于这些争论 的记载和分析有助于说明媒体 融合 的多重 主 体性与复杂 的内在矛盾 首先 . 在基础设施这一层面 . 就存 在许 多关 于发展趋势的争论 在 媒 体变革 的过程 中, 种种有关技术标准 、 市场准人条件 、 以及行业 准则 的监管政策都将影响未来媒体格局 . 因而至关重要 其次. 媒体融合 还促使了许多新 型终端和新型服 务的m现 : 虽 然 传 统媒体并不会彻底消亡 . 但却经历巨变。 重要的是 . 这些剧烈的变革 鼓励社会各界重新审视貌似永恒不变 的媒体结构和媒体权力分配 . 因 此孕育 了大量 的争论和动荡 但是 。 往往正是这些极有益的技术特点 使得资本通过全球传播体系实现利润积累的过程受到 冲击 总之 . 如何创造新 的盈利方式 . 如何 控制乃至扼杀不 符合资本积 累的技术应用 . 如 何打开并开发利用新 兴市场 . 如何创 造新的需求不 仅对于资本逻辑下的媒体行业本身有重要的意义 . 对于剖析现代资本 经济组织演化也有关键性意义
3 媒体 融合 的社 会 影 响
由媒体融合 引发 的全球传播体 系的重整对资本主 义市场体 系本 身有深刻的影 响 当新媒体社会学和新媒体文化学 的研究从 大众 “ 消 费者” 的视角 出发 . 媒体政治经济 学的视角则又 回归到媒体与资本 主 义体系的另一个 重要交点 . 那就 是媒体融合对 劳动者 、 劳动关 系和劳 动状况的影响 一方 面. 数字技术在各种机构 中的渗透加深 了资本 主 义体系对 劳动者 的监视 、 控制和操纵 . 在后福特主义生产模式下 , 当全 球 数字化 与经济全球化相融合 . 媒体融合更促使 国际产业链 的扩 张和 调整 .因而对世界各 国的就业结构和劳动状况也产生 了深刻影 响 : 另 方面 . 新技术也带来 了鼓励劳动者主体性和承载集体维权 活动的空 间 这一对相互制衡 的矛盾趋势将怎样影响数字劳动 、 创造性 劳动和 知识型 劳动 面对媒体融合 所带 来的媒体产业 结构和管理方 式的变 化, 广义的媒体工人 是怎样应对 的? 在信息产业全球化 , 媒体行业的工 会做出什么样 的战略性 的组织调整 ?可 以说 , 关 于广 义的“ 知识 劳动” 与“ 创造性 劳动者 ” 的研究是一个的新兴领域。 这个视角再次把媒体融 合 的现象 设置在资本 主义 经济体系全球扩 张和 自我更新 的时代背景
论西方“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启示:一种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
论西方“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启示:一种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摘要】本文通过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探讨了西方“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启示。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解释了媒体融合的定义和特点,探讨了西方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媒体融合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并总结了西方媒体融合的启示。
结论部分总结了论文观点,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西方“媒体融合”现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播政治经济学、西方媒体、政治经济学、融合发展、启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定义、特点、影响、结论总结、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西方国家的媒体融合发展一直备受关注,随着信息技术和传播方式的不断更新和变革,媒体融合已成为传媒领域的热点话题。
媒体融合涵盖了多种传媒形式的整合和交叉,包括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和数字媒体等。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媒体融合不仅对传媒产业产生重大影响,也深刻影响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对西方“媒体融合”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揭示媒体融合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为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
中,西方媒体融合的发展历程、特点和趋势,对于理解西方国家传媒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国传媒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媒体融合是当今世界传媒领域的重要趋势,对于推动传媒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西方国家在媒体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和运用。
本文旨在探讨西方“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启示,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媒体融合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为深化对媒体融合的认识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西方“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启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媒体融合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促进媒体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传媒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通过对西方国家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借鉴,可以为中国传媒产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促进中国传媒产业的进步与发展。
对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
对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与趋势思考1. 引言1.1 媒体融合的定义媒体融合是指各种传统媒体以及新兴媒体之间相互融合、互联互通的过程。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逐渐与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设备等新兴媒体相结合,形成了新的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
媒体融合不仅是技术上的整合,更是内容、商业模式、传播渠道等多方面的融合。
通过媒体融合,信息可以更广泛地传播,受众可以更多元地获取信息,传播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媒体融合的定义并不局限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还包括了不同类型、不同形式媒体之间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媒体融合将会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形式,不断推动媒体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媒体融合是传统媒体转型升级、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兴媒体不断壮大、扩大影响力的关键路径。
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将会给传媒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字数要求2000字】1.2 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在于它对媒体产业的转型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媒体融合为传统媒体提供了转型的机遇,让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
通过媒体融合,不同类型的传统媒体可以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共享,实现内容的跨平台传播。
这不仅提高了内容的传播效率,还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媒体融合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媒体体验,使他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和娱乐内容。
媒体融合还可以为广告主提供更广阔的营销渠道,帮助他们更精准地定位目标受众。
通过数据的分析和运用,广告主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市场推广,提高广告投放效果。
媒体融合的重要性在于它为传统媒体的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也为用户和广告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机遇。
【字数:224】2. 正文2.1 媒体融合发展现状分析当下,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各种媒体形式之间的融合和互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外新媒体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启示
国外新媒体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启示
随着互联网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传媒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国外新媒体文化发展的现状不
仅在技术水平上领先于国内,更在内容创新、用户参与、商业模式等方面
积累了宝贵经验,给国内新媒体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首先,在内容创新方面,国外新媒体注重展现多样性和个性化。
他们
通过视频、音频、文字、插画等多元化的表达方式,结合时尚、文化、艺术、科技等元素,打造独特的内容风格。
他们着眼于受众的兴趣和需求,
深入挖掘隐藏在大众文化背后的小众文化,为用户提供更加鲜活、有趣、
有深度的内容体验。
这为国内新媒体提供了借鉴,应该关注用户需求,创
造独特的内容风格,提升用户粘性和满意度。
其次,在用户参与方面,国外新媒体倡导用户参与、互动和创造。
他
们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论坛、用户评论等方式,不仅邀请用户参与到内容
创作、活动策划中,还为用户提供了表达意见、建议和互动的渠道,形成
了一个开放、共享、互动的社区。
这种用户参与的模式为国内新媒体提供
了参考,可以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和合作,增强用户黏性,提高品牌认知度
和影响力。
最后,在监管方面,国外新媒体注重自律和社会责任。
他们通过建立
自律机制、行业规范和公益活动,保护用户权益、传播真实信息、维护社
会和谐。
同时,他们也积极与政府、学术机构进行合作,参与相关政策的
制定,推动新媒体行业健康发展。
这种自律和社会责任意识对国内新媒体
发展提出了警醒,应该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内
容和服务。
美国电视媒体台网融合的启示
美国电视媒体台网融合的启示近年来,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促成各种不同类型的网络电视媒体不断出现,台网融合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
美国在这个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cnn、fox、msnbc等在平台、内容、品牌、产业链延伸策略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建立传统电视的网站,延伸传播平台把传统的电视拿到网络平台播出,它就悄然发生了变化:既非传统观念里的电视,也不再是单纯的互联网络,而是两者紧密结合之后形成的“共同体”。
“伴随着数字化,所有的媒体都可以通过字节相互转化,这使得它们摆脱了自身传统传送方式的限制。
”①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电视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焕然一新的、不一样的电视媒体。
1.寻求传统电视传播与网络传播的契合点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主网站下设video、international、ireport等14个分网站,此外还有rss订阅、blog、cnn mobile等11个功能设置,根据用户的需求,寻求传统电视节目内容在网络传播中的同步或重复传播。
按照cnn的官方说法,“每月具有3800万的独立访问者,17亿的页面访问量,以及1亿的视频浏览量。
而其全部页面访问量则达到1210亿”。
②2.创办视频网站,联动渠道合作伙伴,丰富传播内容fox(福克斯广播公司)与cnn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和nbc合作创立了视频网站hulu,它的内容除了nbc和fox的部分产品之外,还包括索尼、米高梅、华纳兄弟、狮门影业及nba等80多家内容制作商提供的服务,另外,美国在线(american online)、雅虎(yahoo)以及msn等网站也都成为其渠道合作伙伴。
3.网台分营,开发丰富的多媒体内容产品msnbc(微软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是美国一个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专业新闻频道,与其网站在财务以及运营上没有任何联系,完全分开。
该网站以nbc新闻家族频道内容为主,但网站也有原创的、自采的新闻报道,同时它还有其他合作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
论西方“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启示:一种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
论西方“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启示:一种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作者:岳洋洋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17期【摘要】在近些年的社会舆论中,媒体融合这个概念往往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特别是在未来主义和自由经济舆论的鼓吹下,媒体融合不仅代表让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仿佛还预示着天赋人权和民主自由的人类理想,因而成为了象征实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类平等的金钥匙。
笔者认为北美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把媒体融合现象作为起点,着重剖析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政经、机构、政策、发展、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的本质、动因以及影响。
总的来说,在全球传播体系市场化、自由化和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媒体融合不仅是全球资本主义体系通过传播信息产业自我更新和自我重组的具体手段,同时也给发展策略、行业监管、资本积累、劳动关系、社会民主和大众文化带来了种种互相制衡的矛盾的影响,历史的延续性和革新性是媒体融合的双重特点。
【关键词】传播;政治经济学;媒体;融合;概述“媒体融合”,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它的内涵与外延非常的丰富,人们对媒体融合的界定往往受潜在的经济逻辑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作为历史现象,媒体融合的发展也还未有终结。
处在最活跃的经济和技术领域,媒体融合的走势受到宏观政治、意识形态、产业政策、市场、技术、核心价值和社会大众的多方影响。
介于“媒体融合”是一个动态的学术热点,本文试图粗略地归纳出几种比较突出的研究途径和角度。
特别是站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本文旨在审视北美学者近几年内对“媒体融合”现象的预测、分析以及常用的理论分析框架。
由于认识到在市场化和自由化的全球影响下,媒体融合已超越言论,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承载国际政治经济角逐、影响国内社会权力结构的重要历史趋势,北美学者也因此给于媒体融合足够的重视,对这个历史进程在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机构和权力分配中起到的有机作用做了全方位的研究。
1 什么是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最早是由MIT政治学学者IthieldeSolaPool提出的。
对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比较分析
对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比较分析【摘要】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比较分析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情况。
引言部分介绍了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重要性和研究目的。
接着正文部分首先分析了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发展现状,然后对比了其优势和挑战,探讨了实践案例以及未来趋势。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启示,强调了其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比较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情况,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外媒体、报网融合、比较分析、发展现状、优势、挑战、实践案例、策略探讨、未来趋势、启示、重要性。
1. 引言1.1 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重要性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重要性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日益突出,这种趋势不仅是媒体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
中外媒体在报纸和网站之间实现融合,可以有效拓展信息传播渠道,提升媒体影响力和传播效率,更好地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
中外媒体报网融合还能促进媒体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新闻采编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对于中外媒体而言,通过报网融合可以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增强竞争力,拓展市场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外媒体报网融合不仅是推动媒体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也是适应时代潮流、满足受众需求的重要战略选择。
在全球化信息传播的背景下,中外媒体报网融合已成为推动媒体行业跨越发展的关键路径,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比分析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情况,探讨其发展现状、优势和挑战、实践案例、策略以及未来趋势。
通过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媒体融合模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外媒体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媒体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也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些启示和建议,促进媒体融合的更好发展。
通过分析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现状和趋势,可以为媒体运营者和管理者提供更明智的决策,推动媒体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2. 正文2.1 中外媒体报网融合的发展现状中外媒体报网融合是指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和新闻报道。
独家丨美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独家丨美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特点及启示导读对传统媒体来说,改变传播形态、运用新技术是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善于讲好故事是吸引用户的核心要义。
美国媒体融合发展有哪些新趋势和特点?哪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2016年,中国记协组织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了美国一些主流媒体和机构,我们是代表团成员,虽然是走马观花,但美国同行的一些做法值得思考和借鉴。
美国媒体融合发展的特点和趋势1.立体传播+讲好故事。
美国主流媒体把生产媒体内容统称为讲故事,办好媒体讲好故事成为美国媒体的共同追求。
美国主流媒体为把故事讲好,最大程度吸引受众,推动传播理念、手段、技术、平台、运行机制不断创新,传播新闻内容的手段由单一、平面变为多维、立体,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传播手段叠加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站、手机短信、移动客户端、脸书、推特等各种媒体交叉融合传播,带来了多维、立体、全程性传播格局的形成。
在《华尔街日报》,讲同一故事也就是发布同一新闻的顺序是这样的:先用图文、视频方式在社交媒体渠道上快速发布这个故事的简单版本,紧接着在网站发布稍有深度的,最后落地纸媒时再把故事讲得更加完整、更有深度。
他们认为这样做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故事的传播效果更好,符合当下大多数人的新闻获取方式,能够抓住更多不同层次的受众。
美联社国际新闻部副主任约翰·达尼谢夫斯基介绍,美联社新闻随时在手机移动客户端和社交媒体上发布,目前美联社一半以上的新闻都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以后还会更多。
他认为,必须适应网络时代,适应传播方式的变化不断创新。
美联社每天会发布2000条新闻、50条视频,一个月发100万张照片,传播范围占世界人口的一半。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开拓了网络视频、手机移动视频等传播新形态,还与社交网站、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开展合作,抢占新的传播阵地。
据CNN数字制作人莱兹·巴莱丝介绍,CNN在脸书上的受众有2100万,推特上的受众达2400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方“媒体融合”的现状与启示摘要]在近些年的社会舆论中,媒体融合这个概念往往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特别是在未来主义和自由经济舆论的鼓吹下,媒体融合不仅代表让人眼花缭乱的新技术,仿佛还预示着天赋人权和民主自由的人类理想,因而成为了象征实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类平等的金钥匙。
笔者认为北美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把媒体融合现象作为起点,着重剖析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政经、机构、政策、发展、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的本质、动因以及影响。
总的来说,在全球传播体系市场化、自由化和数字化的大背景下,媒体融合不仅是全球资本主义体系通过传播信息产业自我更新和自我重组的具体手段,同时也给发展策略、行业监管、资本积累、劳动关系、社会民主和大众文化带来了种种互相制衡的矛盾的影响,历史的延续性和革新性是媒体融合的双重特点。
[关键词]传播政治经济学;媒体融合;概述洪宇,美国伊利洛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UIUC)传播学博士,现任Muhlenberg College 媒体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洪宇的研究方向包括:中国信息传播产业与政治经济研究,国际传播以及发展问题。
电子邮件********************“媒体融合”,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它的内涵与外延非常的丰富,人们对媒体融合的界定往往受潜在的经济逻辑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作为历史现象,媒体融合的发展也还未有终结。
处在最活跃的经济和技术领域,媒体融合的走势受到宏观政治、意识形态、产业政策、市场、技术、核心价值和社会大众的多方影响。
介于“媒体融合”是一个动态的学术热点,本文试图粗略地归纳出几种比较突出的研究途径和角度。
特别是站在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本文旨在审视北美学者近几年内对“媒体融合”现象的预测、分析以及常用的理论分析框架。
总体来说,北美学者对媒体融合的探讨大致分三大重点:第一个重点考量媒体融合这一历史现象的性质,并试图解释趋势背后的主要推动力和阻力;第二个重点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媒体融合的具体状况加以分析。
对于新媒体政策与新融合经济的解析是这个方向的重中之重;第三个重点涉及媒体融合所带来的,反映在大众政治、公共文化、社会关系上的种种深刻影响。
可以说,一方面,通过对当今全球资本主义格局的分析,北美传播学,特别是传播政治经济学,对“媒体融合”概念中另人眼花缭乱的技术未来主义成分做了“去神秘化”的剖析;另一方面,由于认识到在市场化和自由化的全球影响下,媒体融合已超越言论,成为了实实在在的、承载国际政治经济角逐、影响国内社会权力结构的重要历史趋势,北美学者也因此给于媒体融合足够的重视,对这个历史进程在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机构和权力分配中起到的有机作用做了全方位的研究。
一、什么是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最早是由MIT政治学学者Ithiel de Sola Pool提出的。
他在1983年的专著Technologies of Freedom中,把媒体融合描绘成一股未来趋势。
这个概念泛指由数字技术所带来多种媒介载体相互融合的技术演变。
根据这个概念,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信电、电话、电报、大众传媒之间原有的行业隔离与技术区别正在逐步消失。
未来,某一物理媒介—无论它是无线还是有线,无论是电波还是电缆—将能承载所有的语音、图像、数据、以及视频的传递;同理,原本只能由传统媒体提供的信息,例如印刷品、广播和电话,也将不再限于它们原来特定的载体(Jenkins, 2008: 10)。
3G手机、数字电视、网上广播、还有众多网络互动媒体的出现都是媒体融合的具体例子;这些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也对网络带宽和终端功能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
总的来说,“媒体融合”是西方未来主义思潮的又一流行词汇,是继“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后工业社会”之后的又一热点。
在未来主义的词汇中,“媒体融合”以技术演化为核心标尺,对技术带来的社会经济变化又持有实在化的观点。
作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对新技术革命的主导思潮,未来主义反映了政治经济权力精英对人类社会发展未来前景的主观愿望。
技术未来主义一大特点是把科学技术偶像化、自在化、绝对化,但同时又回避国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与限定。
无独有偶,北美传播学主流思想为未来主义的流行贡献了一臂之力。
比如, Murray (2003)就曾预测数字化的内容下载功能将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的“第三次”浪潮。
不可否认,技术演变是媒体融合现象的重要特点,“媒体融合”的口号也确是强有力的言辞。
但是,作为一种学术理论框架,“媒体融合”有明显的盲点。
脱掉“科学技术”客观性的伪装,“媒体融合”实质上是带有强烈价值倾向的规范性框架:一方面,它为“革命式”的技术创新而加油欢呼;另一方面,社会舆论却领会不到融合潮流实质上是全球资本主义市场体系自我再造重组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对新技术寓言式的描述,“媒体融合”潜在地为维护并重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核心优势做了铺垫,埋下了伏笔。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未来主义把“新科技”对历史进程的影响放大到绝对主导的地位,但是伴随着国际资本和西方发达国家实实在在的推动,媒体融合已从主观预测转变为有自我实现能力的潮流,因而有了超越话语范畴的现实影响力。
特别是美国1996年的电信改革,不仅取消了原来的行业隔离,不再禁止电信运营商进入有限电视和网络服务行业,更是抢先全面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包括电信、广电、计算机网络在内的美国传播行业,因而迫使英国和欧盟国家紧随其后以期提升本国媒体资本在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在自由化的市场机制的激励下,垄断集团通过融合强占先机,以期制定规则,主导转型(Zhang, 2002: 38)。
可以说通过迎合跨国垄断集团资本扩张的本性,这一历史性改革标志着新自由主义机制的兴起,其深远的影响力波及了整个国际传播体系。
就在市场化、自由化浪潮的推动下,自九十年代以来,融合潮流变得相当明朗。
尽管技术演变本身是不可缺少的必要因素,但是在那些以技术革命为理论框架的学者眼里,新技术就成了凌驾于政治经济结构之上、自成体系的历史推动力。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深度的研究作品。
Milton Mueller(1999)就描绘了由电子技术带来了媒体经济和技术组织结构的重大变化。
根据Mueller,媒体融合这个概念已流传了近25年。
自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诞生以来,关于互联网是否会最终促成媒体融合的讨论就不绝于耳(Mueller: 12)。
在互联网时代,技术进步显然已将媒体融合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但是,如果这个趋势至今还没有充分实现,是什么样的非技术阻力导致的?哪些机构,哪些利益,出于什么原因,在推动或延缓这个趋势?哪些地区国家,哪些社会团体,哪些权力集团将从媒体融合的大潮中获利?由于媒体融合还是不断演化的历史进程,在世界各国的发展程度也大相径庭,这些结构性、实质性的问题将引导学术界的讨论。
当然,不同的学术流派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也不尽相同。
首先是机构研究。
机构研究以引导机构改革、促进融合为目的,着重分析和评估融合的具体政策和现状。
这类研究默认并接受了主导媒体融合的商业逻辑,其研究的目的也是为了完善并促进资本主义技术改革,推进在“新自由主义”引导下的全球信息体系的重组与再造。
比如说,Dong-Hee Shin (2006)就韩国的发展状况,认为目前媒体所有制结构,监管部门结构,以及媒体管理政策从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媒体融合。
Baldwin, McVoy和 Steinfield在他们的专著里(1996)也指出媒体融合的实现不仅仅包含技术问题,还涉及到产业运作、商业文化、融资方式、基础设施、产业政策等等方面。
立足于各个国家的特定环境,站在经营策略的立场,这些论述着重讨论“如何做”这一实际的操作性问题,为帮助实现跨国抑或本土资本在这一重大媒体产业变革中的取得战略地位献计献策。
机构研究的“改良主义”的前提有意无意地提示我们:媒体融合决不是简单的、必然的技术潮流,因为政府政策、经济行为、意识形态、乃至资本主义的国际生产关系对媒体融合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这个理论架构下,“媒体融合”成为一个缩写,泛指在电信、广电和信息产业,由一系列技术演化、产业重整、市场改革和相关政策组成的现象(Blackman, 1998)。
因此,相对于未来主义科学技术绝对化和自在化的逻辑,传播政治经济学学者更加赞同这种社会化、机构化的理解。
但是,不同于机构研究对全球资本主义体系默认或回避的态度,传播政治经济学对媒体融合的理解有意识地跳出“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思维模式,并直截了当地解析全球资本主义系统与传播信息体系之间日益复杂交错的关系。
在他的专著How to Think about Information中, Schiller就主张把媒体融合的本质看作是国际资本扩张和重组的又一个历史表现,并指出“媒体融合”这个概念使公众错误的认为融合是不可逆转的技术进步的必然(Schiller 2007: 103)。
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下,“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已被深深地卷入市场经济活动中去了,成为创造剩余价值的商品,同时也是资本积累的平台;在信息经济的旗号下,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关心的是资本通过传播信息平台在全球范围的积累,只要能增加利润,这个体系中的主导者有意摧毁任何国家或地方干扰利润实现的现有技术体系、制度、传统和机构。
从这个意义上,媒体融合说明资本逻辑渗透全球传播体系的规模和深度的不断扩张。
有别于机构视角,批判政治经济学往往突出国际资本活动所起到的隐形的,但实质上相当核心的主体导向作用,并且描述这个复杂历史过程中所上演的种种矛盾、斗争、控制,进而说明社会变革的根本性质和方向。
此外,由商业逻辑为主导的媒体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被推进的。
那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媒体融合的看法与做法一致吗?新媒体的普及给于发展中国家“跨越”的机会吗?当发展中国家加速融入全球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国家政府与本土资本是否有能力有选择地介入媒体融合,并从中获得实质性的实力增长?当地的人民大众能否从中赢得更多的权益?当日本韩国成为媒体融合的先导国家,跨国资本在这些亚洲国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新媒体的出现会促进本土文化的发展?抑或是遏制它?随着媒体信息产业变得越加重要,它与国际政治和区域经济之间又有什么样的紧密关联?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媒体环境下,这一系列关于国际关系和跨文化传播的“永恒”问题仍然非常重要。
比如说,Jussawalla (1999)就曾探讨过信息技术融合对亚洲区域经济的影响;Msimang (2001)则认为如果发展中国家想改变相对落后的被动状况,面向媒体融合的管理方式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自由经济的模式; Boyd-Barrett (2006)更进一步指出数字媒体在国际上的扩张帮助重整国际资本所操纵的媒体霸权。
总的来说,从比较与跨国视角出发,如果媒体融合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又一次浪潮,那么媒体产业在国际上的演变能帮助我们理解重大的国际权力的动态结构吗?二、新媒体政策与融合经济毋庸置疑,媒体融合给行业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