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合集下载

经济配筋率

经济配筋率

经济配筋率梁柱的经济配筋率分别是多少?经济配筋率:板:0.4%~0.8%梁:0.6%~1.5%柱主要是受压构件,一般来说,计算引起的配筋不要超过最小配筋率太多。

柱配筋率1.0~1.2还有要注意柱的大偏心,小偏心情况,和抗震等级高时角柱配筋。

一般来说,柱必须满足最小轴压比要求,所以柱子只要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当然是越小越经济。

梁的经济配筋率我们一般控制在1%左右。

关于柱的配筋率,按抗震概念设计不应过小,不要仅满足最小配筋率,一般不要小于1.5% 在6度区,大于1.5%的柱配筋率有点大得可怕了。

当然如果对于高层,我也赞成将柱子配筋率提高。

与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的价格有关,一般来讲:板:0.6%上下0.3% 0.3%~0.9%,梁:1.0%上下0.5% 0.5%~1.5%,柱以规范轴压比控制为最经济,此时截面最小,钢筋最小(配筋计算多为构造)但是我个人认为在0.8~1.2左右比较合适。

我电算结果看来大部分在这范围内!!板0.4%一0.8%,矩形粱0.6%~1.5%,T形梁0.9%一1.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矩形梁为1.05%,T形粱为1.35%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议:板取0.5%~0.7%,矩形粱取0.85%~1.2 5%,T形粱取1.1%~1.6%。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其中,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 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ρ=As/bh0。

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

是根据Mu=Mc y时确定最小配筋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2、一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 箍筋的间距和直 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 径 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1、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布置; 2、截面边长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框架节点区箍筋的最大间距、最小直径宜按附表2采用。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 节点区箍筋最大 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和0.08,且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0.6%、0. 间距和最小直径 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时,其节点核心区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核心区上、下柱端体积配箍 截面尺寸 柱抗震构造要求 剪跨比 截面边长比 轴压比 纵向受力钢筋
箍筋加密区外配 在箍筋加密区外,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加密区配筋率的一半;对一、二级抗震 应大于10d;对三、四级抗震等级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d,此处,d为纵向钢筋直径。 箍 1、对柱顶区段,取柱顶以下500mm,且不小于柱顶截面高度; 2、对吊车梁区段,取上柱根部至吊车梁顶面以上300mm; 箍筋加密区长度 3、对柱根区段,取基础顶面至室内地坪以上500mm; 4、对牛腿区段,取牛腿全高; 5、对柱间支撑与柱连接的节点和柱位移受约束的部位,取节点上、下各300mm。
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 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 剪跨比宜大于2。 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柱轴压比不宜超过附表5的规定;建造于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

板配筋构造要求(5篇范例)

板配筋构造要求(5篇范例)

板配筋构造要求(5篇范例)第一篇:板配筋构造要求板板配筋规定: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

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

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2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时为8~12mm;h>150mm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h>150mm时不宜大于1.5h 或250mm。

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50mm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

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a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5d(d为下部钢筋直径)。

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负筋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

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抵抗四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1.配筋的选择:根据结构荷载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型号和规格的钢筋,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一般使用HRB335或HRB400等钢筋。

2.钢筋的弯曲:钢筋的弯曲半径应满足要求,不得弯曲过度。

在弯曲钢筋时,应采用专用弯机,确保钢筋弯曲度达到规定标准。

3.钢筋的间距:钢筋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结构荷载进行合理的布置。

钢筋的间距一般不超过柱或梁截面的1/44.钢筋的排列:钢筋的排列应符合构造要求,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布置。

在柱和梁中,钢筋应平行于主应力方向,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5.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是指钢筋与混凝土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应按照设计要求设置。

一般情况下,梁和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0mm,柱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40mm。

6.钢筋的连接:钢筋的连接应牢固可靠,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连接方式有焊接、机械连接和胶结连接等。

7.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钢筋进入混凝土内的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应大于等于25倍钢筋的直径。

8.钢筋的弯曲角度:9.钢筋的弯绝对值和截面变形限度:钢筋的弯绝对值和截面变形限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在使用时,需要考虑钢筋的强度、刚度和变形性能。

10.钢筋的锈蚀: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钢筋,防止其锈蚀。

如发现钢筋已经生锈,应及时处理,刷一层防锈漆以延长使用寿命。

总结起来,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主要包括钢筋的选择、弯曲、间距、排列、保护层厚度、连接、锚固长度、弯曲角度、变形限度和防锈等方面。

严格遵守这些规范要求,可以有效地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梁柱设计相关规范汇总

梁柱设计相关规范汇总

特殊条件:当铰接排架侧向受约束点至柱顶的高度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边长的2倍,柱顶预埋钢板和柱
顶箍筋加密区的构造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柱顶预埋钢板、 1、柱顶预埋钢板沿排架平面方向的长度,宜取柱顶的截面高度h,但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h/2及
《砼规》P180,
箍筋加密区特殊 300mm;
11.5.3
情况下要求
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9.3.1
4、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5、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 筋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箍筋 截面尺寸
《砼规》P184,
搭接
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11.6.7
2、对于框架中间层中间节点、中间层端节点、顶层中间节点以及顶层端节点,梁、柱纵向钢筋在节点
部位的锚固和搭接,应符合相关构造规定。
框架节点区箍筋的最大间距、最小直径宜按附表2采用。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节点核心区,
节点区箍筋最大
《砼规》P186,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3、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规范规定最小
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纵 《砼规》P123,
框架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在地震组合下处于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向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
值增加25%。

板的配筋率要求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要求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梁板柱配筋要求

梁板柱配筋要求

梁板柱配筋要求一、梁的配筋要求1.弯矩和剪力配筋:根据梁的受力情况,主筋主要承担弯矩作用,剪力筋则主要承担剪力作用。

根据受力计算,确定梁主筋和剪力筋的截面积和间距。

2.肋筋和箍筋:梁的承载力不仅与主筋有关,还与肋筋和箍筋的设置有关。

肋筋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梁的抗弯刚度和抗剪承载力,而箍筋则主要起到约束主筋和肋筋,提高梁的整体受力性能。

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是指钢筋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保护层的厚度应满足设计图纸和规范的要求,一般为梁宽的最小值。

4.钢筋的间距和直径:梁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要求间距不大于梁高的1/4,直径不大于梁宽的1/85.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梁的钢筋连接应满足牢固可靠的要求,一般采用焊接、钢筋束或者机械连接等方式。

二、板的配筋要求1.弯矩和剪力配筋:板在竖向的弯曲和剪切力作用下,需要设置主筋来承担弯矩,剪力筋来承担剪力。

2.钢筋的间距和直径:板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要求间距不大于板厚的1/3,直径不大于板厚的1/8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同样要满足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一般为板厚的最小值。

4.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板的钢筋连接应保证牢固可靠,一般采用焊接、钢筋束或者机械连接等方式。

5.钢筋的受力构造:板的钢筋设置需要满足承载力和变形限度的要求,一般采用等距或等间距分布的方式。

三、柱的配筋要求1.纵向钢筋:柱的纵向钢筋一般采用螺旋绕筋和直筋两种形式。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纵向钢筋的间距、直径和弯起长度。

2.箍筋:柱的箍筋主要作用是约束纵向钢筋、提高柱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

箍筋的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为柱宽的最小值,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柱的钢筋连接应满足牢固可靠的要求,一般采用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等方式。

5.装配式柱的配筋要求:对于装配式柱,除了以上的要求外,还需要满足模数和连接配筋的要求。

新规配筋率汇总

新规配筋率汇总

配筋率汇总非抗震梁、板纵筋(%):《混规》8.5.1最小配筋率: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0.215;板C30HPB300为0.238。

(《混凝土》8.5.1)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ρmin,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采用400MPa、500MPa钢筋时,ρmin采用0.15和45f t/f y较大值;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0.15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2.62;ρmax=ξb*α1*f c/f y=0.550*1.0*14.3/300=0.0262=2.62%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11.3.6 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注:1,表中C30,小括号内数值:HRB335,中扩号: HRB400,大扩号: HRB500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下部纵筋不宜过少);A S 底/A S 顶≥0.5(0.3)最大配筋率:2.5%,《混凝土》11.3.7《抗规》6.3.4-1梁内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85f t /f y ,C30HRB335为0.404。

(《混凝土》9.2.5)梁内箍筋(%):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300分别为0.127和0.148。

(《混凝土》9.2.9,9.2.10)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非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一侧0.2;全部0.6。

《混凝土》8.5.1(注意同梁)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9.3.1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4.12)(《抗规》6.3.7)注:2,采用335MPa、400MPa时可增加0.1和0.05,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3,IV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0.1;()最大配筋率:5%,《混凝土》11.4.13 、《抗规》6.3.8-3剪跨比不大于2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不宜大于1.2%柱内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混凝土》11.4.17)C35 : 16.7 N/mm2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300箍筋算得(ρV≥λv fc/fyv) 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混凝土》11.4.17: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注意条文说明第388页)剪力墙(%):非抗震:0.2 (《混凝土》9.4.4、5)抗震:一、二、三级0.25;四级0.2;框-剪0.25;部分框支0.3 (《混凝土》11.7.14《抗规》6.4.3、6.5.2)梁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2.1(注意4.2.7条文)、6、13;11.3.6、7;《抗震》6.3.3、4箍筋:《混凝土》9.2.9、11;11.3.6、8、9;《抗震》6.3.4-3柱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9.3.1;11.4.12、13;《抗震》6.3.7、8柱中箍筋:《混凝土》9.3.2;11.4.12、14、15、17、18;《抗震》6.3.7、9、1011.4.12-2《抗规》6.3.7-2轴压比:《混凝土》11.4.16 《抗规》6.3.6墙中配筋要求:水平、竖向分布筋:《混凝土》9.4.2、4、5、6;11.7.14、15、18、19《抗震》6.4.3、4、5、6、9;框架抗震墙6.5.1、2墙轴压比:《抗规》6.4.5 《混规》11.7.17轴压比限值:《混规》11.7.16 《抗规》6.4.2(新修订全高)分项系数1.2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6.6.3):梁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9.2.9):板配筋率的计算墙配筋率的计算(《混凝土》9.4.4):配箍率在混凝土结构中,配箍率是用来体现箍筋相对于混凝土的含量,分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

框架柱构造配筋须满足的规范要求框架柱是建筑物中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构件之一,其结构设计和配筋要满足一定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其在承受荷载和抗震等方面的安全性能。

下面是框架柱构造配筋需要满足的一些规范要求:1.柱截面的选择:柱截面的选择需要考虑到荷载大小、柱高度、柱间距等因素。

一般来说,柱的截面尺寸要足够大以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2.配筋率的确定:配筋率是柱截面中钢筋截面面积与柱截面面积之比,可以衡量柱受力的能力。

根据规范的要求,柱的配筋率一般不得小于0.01、为了保证柱的抗震性能,柱的配筋率一般较高,一般在0.02至0.08之间。

3.钢筋的布置:钢筋的布置应合理、紧凑,以保证柱的受力性能。

钢筋的布置要考虑受力方向和大小,以及抗震性能等因素。

一般来说,柱的钢筋应按照规范要求分布在四周,且纵向钢筋应尽量均匀分布。

4.构件间的连接:柱与其他构件的连接要牢固可靠,以确保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用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预埋钢筋等。

5.钢筋的直径和间距:根据不同的荷载和受力情况,柱中的钢筋直径和间距要满足规范的要求。

一般来说,柱顶部和底部的钢筋直径要较大,以增强柱的承载能力。

6.端部处理:柱端部的处理对于柱的抗震性能和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柱端部的处理方法可以采用加粗、加密钢筋、设置加固片等措施,以提高柱的抗震性能。

7.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了保护钢筋不受腐蚀和损坏,柱外部应设置一定的混凝土保护层。

保护层的厚度根据规范的要求,一般不得小于柱的最大粗径钢筋直径的2倍。

总之,框架柱的构造配筋需要满足一系列的规范要求,以确保其在承受荷载和抗震等方面的安全性能。

这些规范要求包括柱截面选择、配筋率确定、钢筋布置、构件连接、钢筋直径和间距、端部处理以及保护层厚度等。

只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才能保证框架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 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寸,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 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5):剪跨比宜大于2 (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 ,二级为0.75 ;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 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6)纵筋配置原则: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l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2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3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 f-b)h' 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9.5.3)Mu> Mcr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 、(7.2.2-2) 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 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配筋率汇总

配筋率汇总

配筋率汇总非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0.215;板C30HPB235为0.306。

(《混凝土》9.5.1)注:1,采用HRB400时可减小0.1,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对于受弯构件,截面积按全截面扣除受压翼缘(b f-b)h f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0.15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2.62抗震梁、板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为C30HRB335时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小于0.5,二三级不小于0.3(下部纵筋不宜过少)最大配筋率:2.5%,《混凝土》11.3.1梁内受扭纵筋(%):最小配筋率:85f t/f y,C30HRB335为0.404。

(《混凝土》10.2.5)梁内箍筋(%):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235分别为0.163和0.191。

(《混凝土》10.2.10,12)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非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一侧0.2;全部0.6。

《混凝土》9.5.1(注意同梁)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10.3.1抗震柱纵筋(%):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4.12)注:1,采用HRB400时可减小0.1,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四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0.1最大配筋率:5%,《混凝土》11.4.13柱内箍筋(%):加密区最小体积配箍率:(《混凝土》11.4.17)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235箍筋算得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剪力墙(%):非抗震:0.2 (《混凝土》10.5.9)抗震:一、二、三级0.25;四级0.2;框-剪0.25;部分框支0.3(《混凝土》11.7.11)梁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10.2.1、6、15、16;11.3.6、7;《抗震》6.3.3、4箍筋:《混凝土》10.2.9、10、11、13;11.3.6、8、9;《抗震》6.3.3、5柱中配筋要求:纵筋:《混凝土》10.3.1;11.4.12、13;《抗震》6.3.8、9箍筋:《混凝土》10.3.2、3;11.4.12、14、15、17、18;《抗震》6.3.8、10、11、12、13、14轴压比:《混凝土》11.4.16墙中配筋要求:水平竖向分布筋:《混凝土》10.5.9、10、11、12、13;11.7.11、12、15、16 《抗震》6.4.2、3、4、7、8、9;6.5.1、2柱体积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7.8.3):梁配箍率的计算(《混凝土》10.2.10):板配筋率的计算:墙配筋率的计算(《混凝土》10.5.9):。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构造钢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M u≥Mcr(9.5.3)式中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7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

新规范梁板柱配筋要求汇总

新规范梁板柱配筋要求汇总

新规范梁板柱配筋要求汇总梁板柱配筋是建筑结构中关键的一环,配筋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梁板柱配筋的设计与施工。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新规范要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配筋规范。

一、梁板配筋要求:1.梁的最小配筋率:新规范中规定了梁的最小配筋率,该值是指梁截面钢筋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的比值。

梁的最小配筋率要根据结构的类型和使用条件来确定,通常在1%~3%之间。

2.梁的最大配筋率:新规范中也规定了梁的最大配筋率,该值是指梁截面钢筋面积与混凝土截面面积的最大比值。

梁的最大配筋率要根据构件尺寸和受力要求来确定,一般不超过5%。

3.钢筋的最小间距:梁截面的受力性能与钢筋的间距密切相关。

新规范规定了梁中钢筋的最小间距,以确保钢筋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传递到混凝土中。

最小间距根据钢筋直径和梁的尺寸来确定。

4.钢筋的最大间距:为了充分利用钢筋的作用,梁截面中的钢筋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

新规范规定了梁中钢筋的最大间距,以避免出现钢筋过于稀疏或过于密集的情况。

最大间距要根据受力要求和混凝土质量等因素来确定。

二、柱配筋要求:1.柱截面尺寸:新规范规定了柱截面的尺寸范围,以确保柱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

柱截面的尺寸要根据受力要求和建筑结构的使用条件来确定,一般要求柱的宽度和高度比不得超过1:52.柱的配筋率:柱的配筋率是指钢筋的面积与柱截面混凝土面积的比值。

新规范中规定了柱的最小配筋率和最大配筋率。

最小配筋率要根据柱的受力要求和混凝土强度等因素来确定,通常在0.8%~1.5%之间。

最大配筋率要根据结构形式和受力条件来确定,一般不超过4%。

3.钢筋的直径和间距:新规范中规定了柱中钢筋的直径和间距范围。

钢筋的直径要根据受力要求和柱截面尺寸来确定。

柱截面中钢筋的最小间距要保证钢筋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传递到混凝土中,而最大间距要避免钢筋过于稀疏或过于密集。

综上所述,新规范对于梁板柱配筋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板、柱、梁配筋率

板、柱、梁配筋率

板0.4%一0.8%,矩形粱0.6%~1.5%,T形梁0.9%一1.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矩形梁为1.05%,T形粱为1.35%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为了不使截面配筋过于拥挤,全部纵筋配筋率不宜超过0.05。

对于仓库、贮仓、料斗等贮料荷载经常占总荷载较大部分的结构物,若柱中纵向配筋率过大,在长期贮料突然卸载时,会使柱中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甚至开裂。

若柱中的纵筋和混凝土之间有很强的黏结应力时,则能同时产生纵向裂缝,这种裂缝更为危险。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要控制柱的配筋率,对于筒仓柱的全部配筋率不应大于0.02。

从经济和施工方面来考虑,一般常用的配筋率范围为0.005~0.02。

常用框架结构设计板、梁、柱的经济取值一、单向板肋梁楼板。

1、主梁:经济跨度一般为6~9米,截面高度为跨度的1/14~1/8,宽度为梁高的1/3~1/2;2、次梁:经济跨度(即主梁的间距)一般为4~7米,截面高度为次梁跨度的1/28~1/12,宽度为梁高的1/3~1/2。

3、板:经济跨度(即次梁的间距)一般为1.8~3.0米,板厚不小于其跨度的1/40,一般为70~100㎜。

二、井字梁楼板(正交式或斜交式)。

井字梁楼板梁的跨度可达30米,板的跨度一般为3米左右。

三、经济配筋率:1:板:0.4%一0.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2:矩形粱:0.6%~1.5%,矩形梁平均值为1.05%,T形梁0.9%一1.8%,T形粱平均值为1.35%。

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的经济配筋率最强汇总(干货)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的经济配筋率最强汇总(干货)

结构设计的经济配筋率最强汇总(干货)经济配筋率(梁、板、柱)设计相关规定强汇总,根据我国的设计经验矩形截面梁的经济配筋率一般为0.6%~1.5%,T形截面梁的经济配筋率一般为0.8%~1.8%.板的经济配筋率一般为0.4%~0.8%。

同时应该说明的是经济配筋率是一个比较综合复杂的问题,它设计的因素很多,比如结构形势,材料单价,施工条件等。

梁柱的经济配筋率分别是多少?经济配筋率:板:0.4%~0.8%梁:0.6%~1.5%柱主要是受压构件,一般来说,计算引起的配筋不要超过最小配筋率太多。

柱配筋率1.0~1.2还有要注意柱的大偏心,小偏心情况,和抗震等级高时角柱配筋。

一般来说,柱必须满足最小轴压比要求,所以柱子只要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当然是越小越经济。

梁的经济配筋率我们一般控制在1%左右。

关于柱的配筋率,按抗震概念设计不应过小,不要仅满足最小配筋率,一般不要小于1.5%在6度区,大于1.5%的柱配筋率有点大得可怕了。

当然如果对于高层,我也赞成将柱子配筋率提高。

与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的价格有关,一般来讲:板:0.6%上下0.3%0.3%~0.9%,梁:1.0%上下0.5%0.5%~1.5%,柱以规范轴压比控制为最经济,此时截面最小,钢筋最小(配筋计算多为构造)但是我个人认为在0.8~1.2左右比较合适。

我电算结果看来大部分在这范围内!!板0.4%一0.8%,矩形粱0.6%~1.5%,T形梁0.9%一1.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矩形梁为1.05%,T形粱为1.35%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议:板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

其中,为配筋率;As为受拉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框架梁,柱的配筋要求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框架柱的配筋和尺寸要求:【建筑抗震规范】6.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1.4【高规】6.4 (1):柱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7-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于建造在Ⅳ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应增加0.1%。

(2):表6.3.7-1 柱截面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百分率)注:①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②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

③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相应增加0.1。

(3):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4):矩形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直径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350mm,一、二、三级且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剪跨比宜大于2(不形成短柱);三级轴压比限值为0.85,二级为0.75;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一级框架短柱的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6)纵筋配置原则:①满足最小(大)配筋率要求②柱纵筋间距不大于200,净间距不小于50。

一般取150-200。

(大于600的柱子,一侧至少配5根钢筋才能满足间距要求,先在pkpm中改看配筋是否满足,再在施工图中进行手改。

)③上下层纵筋的钢筋直径等级差不超过2级。

(柱子,墙等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直径等级差不超过7mm,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2012)(7)箍筋配置原则:①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

②柱箍筋加密范围: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短柱)以及因为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比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16G101基础、柱、梁、板、楼梯、剪力墙钢筋绑扎要点大汇总

16G101基础、柱、梁、板、楼梯、剪力墙钢筋绑扎要点大汇总

16G101基础、柱、梁、板、楼梯、剪力墙钢筋绑扎要点大汇总案例工程简介:1、基础结构形式:人工挖孔桩、长螺旋挖孔桩、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承台基础。

2、主体结构形式:框架结构、钢混结构。

3、孔桩部分:长螺旋桩及人工挖孔桩桩身钢筋采用焊接。

4、基础及主体部分:φ16及以上的钢筋使用机械连接,直径小于16的使用绑扎搭接。

01基础底板钢筋绑扎1、基础底板钢筋绑扎施工流程:1)在底板钢筋绑扎前,先按照设计要求钢筋间距,算出底板需用的钢筋,根数,在垫层上放出底板钢筋摆放的位置线,(包括地梁钢筋位置线)和墙柱插筋位置线。

2)承台钢筋绑扎先铺底板下层钢筋。

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决定下层钢筋哪个方向钢筋在下面,参照16G101-1第66-70页安装,绑完下层钢筋后,按间距0.8m 左右设置钢筋马凳,马凳及附加钢筋应支设在下层钢筋网上,不得直接落在保护层,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扣方法同底板下层钢筋。

马凳高度H=承台高—混凝土保护层厚—上层双向钢筋直径—下部钢筋单向钢筋直径,桩承台采用下图的钢筋马凳)间距800mm 左右设置,马镫使用14的钢筋进行加工2、基础底板绑扎方法在绑底板的同时做好底板梁的绑扎,即先先绑东西向后绑南北向的方法排列钢筋。

其接头位置“下层铁在跨中,上层铁在支座”。

梁板式基础部位钢筋接头必须按50%错开,要严格按照配料单的顺序及位置准确排放基础底板下铁保护层为40(50)㎜,上铁为30mm。

板上、下铁中间用马凳铁支起,间距800mm,马凳高度=底板厚-上下保护层-上层双向钢筋直径-下层单向钢筋直径。

马镫使用14的钢筋进行加工3、底板钢筋的施工要求:钢筋绑扎要满扣绑扎且相邻绑扣为“八”字扣,扣头应向结构板内侧弯入。

在绑扎钢筋前要用墨线弹出钢筋摆放间距线,按线绑扎。

上层钢筋绑扎前要摆设好马凳铁,再绑上铁。

4、本工程基础底板(防潮板)厚度为350mm。

02、柱子钢筋绑扎工艺流程:弹柱子线→ 剔凿柱混凝土表面浮浆→ 修理柱子筋→ 套柱箍筋→ 安装竖向受力筋→画箍筋间距线→ 绑箍筋→安装垫块。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在受拉区不应小于 20d,在受压区不应小于 10d,d 为弯起钢筋的直径; 9.2.7
梁底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
1、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 300mm 时,应沿梁
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 h=150mm~300mm 时,可仅在构件端部
箍筋
l0/4 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0 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 l0/2 范围内有 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 150mm 时,
座底面以上 0.2l0~0.6l0 高度范围内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尚不宜小
于 0.5%。水平分布钢筋可用作支座部位的上部纵向受拉钢筋,不足部
分可由附加水平钢筋补足,附加水平钢筋自支座向跨中延伸的长度不
宜小于 0.4l0
深梁应配置双排钢筋网,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直径均不应小于 8mm, 《砼规》P241,
板等水平构件可靠连接。
钢筋砼深梁的纵向受拉钢筋宜采用减小的直径,且宜按下列规定布置:
1、单跨深梁和连续深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宜均匀布置在梁下边缘以上
0.2h 的范围内。
纵向受拉钢 2、连续深梁中间支座截面的纵向受拉钢筋宜按规定的高度范围和配筋 《砼规》P240,

比例均匀布置在相应高度范围内。对于 l0/h 小于 1 的连续深梁,在支 G.0.8
G.0.9
尚应适当增加拉筋的数量。
当深梁全跨沿下边缘作用有均布荷载时,应沿梁全跨均匀布置附加竖
向吊筋,吊筋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当有集中荷载作用于深梁下部 3/4 高度范围内时,该集中荷载应全部
由附加吊筋承受,吊筋应采用竖向吊筋或斜向吊筋。竖向吊筋的水平
吊筋
分布长度 s 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当 h1 不大于 hb/2 时,s=bb+hb;当 h1 大于 hb/2 时,s=bb+2h1。式中:bb—传递集中荷载构件的截面宽度;hb— 《砼规》P241, 传递集中荷载构件的截面高度;h1—从深梁下边缘到传递集中荷载构 G.0.11 件底边的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抗规》 P61,6.3.4
宜大于 300mm。 深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 140mm。当 l0/h 不小于 1 时,h/b 不宜大于 截面尺寸及 25;当 l0/h 小于 1 时,l0/b 不宜大于 25。深梁的砼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砼规》P239, G.0.7 砼强度等级 C20。当深梁支承在钢筋砼柱子时,宜将柱伸至梁顶。深梁顶部应与楼 板等水平构件可靠连接。 钢筋砼深梁的纵向受拉钢筋宜采用减小的直径, 且宜按下列规定布置: 1、单跨深梁和连续深梁的下部纵向钢筋宜均匀布置在梁下边缘以上 0.2h 的范围内。 2、 连续深梁中间支座截面的纵向受拉钢筋宜按规定的高度范围和配筋 《砼规》P240, 比例均匀布置在相应高度范围内。对于 l0/h 小于 1 的连续深梁,在支 G.0.8 座底面以上 0.2l0~0.6l0 高度范围内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尚不宜小 于 0.5%。水平分布钢筋可用作支座部位的上部纵向受拉钢筋,不足部 分可由附加水平钢筋补足,附加水平钢筋自支座向跨中延伸的长度不 宜小于 0.4l0 深梁应配置双排钢筋网,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直径均不应小于 8mm, 《砼规》P241, G.0.9 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当沿深梁梁端部竖向边缘设柱时,水平分布钢筋应锚入柱内。在深梁 《砼规》P241, G.0.9 上、下边缘处,竖向分布钢筋宜做成封闭式。 在深梁双排钢筋间应设置拉筋,拉筋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间距均不宜大 《砼规》P241, 于 600mm,在支座区高度为 0.4h,宽度为从支座伸出 0.4h 的范围内, G.0.9 尚应适当增加拉筋的数量。 当深梁全跨沿下边缘作用有均布荷载时,应沿梁全跨均匀布置附加竖 向吊筋,吊筋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当有集中荷载作用于深梁下部 3/4 高度范围内时,该集中荷载应全部 由附加吊筋承受,吊筋应采用竖向吊筋或斜向吊筋。竖向吊筋的水平 分布长度 s 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当 h1 不大于 hb/2 时,s=bb+hb;当 h1 大于 hb/2 时, s=bb+2h1。 式中: bb—传递集中荷载构件的截面宽度; hb— 《砼规》P241, G.0.11 传递集中荷载构件的截面高度;h1—从深梁下边缘到传递集中荷载构 件底边的高度。 竖向吊筋应沿梁两侧布置,并从梁底伸到梁顶,在梁顶和梁底应做成 封闭式。 附加吊筋总截面面积应按规范进行计算,但吊筋的设计强度应乘以承 载力计算附加系数 0.8。 深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水平分布钢筋配筋率和竖向分布钢筋配 《砼规》P241, G.0.12 筋率不宜小于附表 6 规定的数值。 除深梁以外的深受弯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及纵向构造钢筋的 《砼规》P241, 构造规定与一般梁相同,但其截面下部 1/2 高度范围内和中间支座上 G.0.13 部 1/2 高度范围内布置的纵向构造钢筋宜较一般梁适当加强。
梁、板、柱配筋条文及附表
梁设计相关规定汇总 ..................1 梁附表........................................ 5 板设计相关规定汇总.................... 板附表...................................... 9 柱设计相关规定汇总 ....................10 柱附表 ......................................15 7
截面尺寸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 200mm; 2、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 4; 3、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 4。 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抗规》 P60,6.3.1
1、采用扁梁的楼、屋面应现浇,梁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扁梁应双向 布置。扁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对挠 扁梁截面尺 度和裂缝宽度的规定:bb≤2bc;bb≤bc+hb;hb≥16d 寸要求 式中:bc—柱截面宽度,圆形截面取柱直径的 0.8 倍; bb、hb—分别为梁截面宽度及高度; d—柱纵筋直径。 2、扁梁不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框架梁抗震 构造措施 钢筋配置

1
4、在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 1)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 5d,d 为箍筋直 径。 2)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15d,并不应大于 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 受压钢筋多于 5 根且直径大于 18mm 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d,d 为 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当梁的宽度大于 400mm 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 3 根时,或 当梁的宽度不大于 400mm 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 钢筋多于 4 根时, 应设 置复合箍筋。 在受弯剪扭构件中,箍筋的配筋率不因小于 0.28ft/fyv。 受弯剪扭构 件 受扭所需的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合箍 筋时,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受扭所需的箍筋面积。受扭所需 《砼规》P120, 9.2.10 箍筋的末端应做成 135°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小于 10d,d 为箍 筋直径。 在超静定结构中, 考虑协调扭转而配置的箍筋, 其间距不宜大于 0.75b。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 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 《砼规》P120, 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 2h1 与 3b 之和的范围内。 9.2.11 当采用吊筋时,弯起段应伸至梁的上边缘,且末端水平段长度必应小 于《砼规》9.2.7 的规定。 附加横向钢筋所需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规定。 梁的腹板高度 hw 不小于 450mm 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 纵向构造钢 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 《砼规》P122, 9.2.13 筋 筋)的间距不宜大于 200mm,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 的 0.1%,但当梁宽较大时可以适当放松。 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计入纵向受压钢筋的梁端砼受压区高度 《砼规》P167, 砼受压区高 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级抗震等级 x≤0.25h0;二、三级抗震等级 11.3.1 度 x≤0.35h0;式中:x—砼受压区高度;h0—截面有效高度。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 200mm; 截面尺寸 框架梁 2、截面高度与宽度的比值不宜大于 4; 3、净跨与截面高度的比值不宜小于 4。 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附表 3 规定的数值; 2、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除按 计算确定外,一级抗震等级不应小于 0.5;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应小 《砼规》P168, 于 0.3; 11.3.6 3、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按附表 4 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 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 大 2mm。
梁设计相关规定汇总
结构类型 注意部位
砼结构构件 纵向钢筋
相关规定
参见规范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应不小于附表 1 规 《砼规》P109, 8.5.1 定的数值。 1、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 2 根。
2、梁高不小于 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m;梁高小于 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纵向受力钢 3、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30mm 和 1.5d;梁下部钢筋 《砼规》P115, 9.2.1 筋 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当下部钢筋多于 2 层时,2 层 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 2 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 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 25mm 和 d,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 1、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 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 截面面积的 1/4,且不应少于 2 根。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 《砼规》P115, 上部纵向构 内伸出长度不应小于 l0/5,l0 为梁的计算跨度。 9.2.6 造钢筋 2、对架立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 4m 时,直径不宜小于 8mm;当梁的 跨度为 4m~6m 时,直径不应小于 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 6m 时,直径 不宜小于 12mm。 砼梁宜采用箍筋作为承受剪力的钢筋。当采用弯起钢筋时,弯起角宜 取 45°或 60°;在弯终点外应留有平行于梁轴线方向的锚固长度,且 《砼规》P118, 在受拉区不应小于 20d, 在受压区不应小于 10d, d 为弯起钢筋的直径; 9.2.7 梁底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起, 顶层钢筋中的角部钢筋不应弯下。 1、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 300mm 时,应沿梁 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 h=150mm~300mm 时,可仅在构件端部 l0/4 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0 为跨度。但当在构件中部 l0/2 范围内有 箍筋 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 150mm 时, 可以不设置箍筋。 《砼规》P119, 9.2.9 2、截面高度大于 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对截面高度不 大于 800mm 的梁,不宜小于 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拉钢筋 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 d/4,d 为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宜符合附表 2 的规定; 当 V 大于 0.7ftbh0+0.05Npo 时,箍筋的配筋率尚不应小于 0.24ft/fyv。
《抗规》 P60,6.3.2
1、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砼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 0.25,二、三级不应大于 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 《抗规》 P60,6.3.3 一级不应小于 0.5,二、三级不应小于 0.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 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附表 5 采用, 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 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 2mm。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纵向受拉钢 筋
深梁钢筋他深受弯 构件 配筋
4
梁附表 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受 力 类 型 强度等级 500Mpa 全部纵向钢 受压构 筋 件 强度等级 400Mpa 强度等级 300Mpa、335Mpa 一侧纵向钢筋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最小配筋百分率 0.50 0.55 0.60 0.20 0.20 和 45ft/fy 中的较大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