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 陌上桑》课文分析
《陌上桑》课文详细解析
《陌上桑》课文详细解析日出东南隅○1,照我秦氏楼。
【字词全解】①[东南隅(y ú)]指东方偏南。
隅,角落。
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翻译】太阳升起在遥远的东南方,光芒照射着我们秦家的楼房。
【句解】交代时间、环境等背景。
写环境之美。
秦氏有好女○2,自名○3为罗敷○4。
【字词全解】②[好(h āo)女)美女。
③[自名]本名。
④[罗敷(f ū)]虚构人物,古代美女的通称。
【翻译】秦家有位漂亮的女子,她的名字叫做罗敷 。
【句解】交代诗中主人公的名字,“好女”二字统领全诗。
罗敷善蚕桑⑤,采桑城南隅;【字词全解】⑤(蚕桑)养蚕采桑。
【翻译】罗敷很会养蚕采桑,采桑常在城南角;【句解】交代人物的活动,“善”字说明罗敷很勤劳。
青丝为笼○6系○7,桂枝为笼钩○8。
⑥[笼]篮子。
⑦[系(xì)]络绳。
⑧[钩]提柄,提梁。
【翻译】用黑丝绳做篮筐的络带,以桂树枝做篮筐的提梁。
【句解】讲罗敷很讲究,以器物之精致衬人品貌之洁美。
头上倭堕髻⑨,【字词全解】⑨[倭堕(wǒduò)髻]当时的一种发型。
因发髻歪在头的一侧,好像要掉下来而得名。
【翻译】头顶上梳成倭堕髻的发式,【句解】当时一种时髦发式。
10耳中明月珠○【字词全解】⑩[明月珠]一种特别大的宝珠。
【翻译】耳朵上戴着明月珠的耳环;【句解】用的东西不仅高雅,而且非常名贵。
缃绮○11为下裙,紫绮为上襦○12。
【字词全解】○11[缃绮(xiāng qǐ)]浅黄色的有花纹的丝织品。
○12[襦(rú)]短袄;短衣。
【翻译】身穿浅黄色丝绸下裙与紫色丝绸短袄。
【句解】鲜艳的服饰打扮,衬托出罗敷的美丽。
以上八句为正面铺叙,从用具的精致、服饰的华美,表现罗敷的艳丽动人。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13髭○14须。
【字词全解】○13[捋lǚ)]手握东西,顺着移动。
○14[髭(zī)]嘴唇上边的胡子。
【翻译】过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胡须。
《陌上桑》说课稿范文
《陌上桑》说课稿范文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语文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陌上桑》。
一、说教材:1该课所处的地位及教材简析《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歌颂了采桑女罗敷严词拒绝使君调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美丽、机智、勇敢的女性形象全诗分三节。
第一节描写罗敷貌美,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正面描绘了罗敷发型的美观、耳环的珍贵、衣着的华美,同时有美好景物的渲染,有精美器物的陪衬,又运用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对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反应进行细节刻画,从侧面表现出罗敷的巨大吸引力,由此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为使君的出场作了铺垫。
第二节写使君劝诱,几乎全用对话写成。
第三节写罗敷夸夫拒诱。
在夸夫中处处暗含着与使君的对比和对使君的讥讽。
在罗敷扬眉吐气、越夸越高兴的语气中,全诗戛然而止,至于使君听后的扫兴之态以及最终结局,全然留给读者去想象,余意绵绵。
2教学目标①理论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古诗文教学的要求是:“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②学情分析经过本期的学习,对于诗歌的阅读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这类篇幅较长的文言诗作仍接触的不多,加之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学习能力,感悟能力均有所不同;此外这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时代,人生阅历和知识水平有限,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需要引导。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字词。
B、能力目标:落实诵读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把握人物形象,提高审美能力。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人物形象之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认识美、欣赏美,进而热爱美、尊重美,提高欣赏品位。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罗敷形象。
[七年级语文]10-11版初中语文新课标同步授课课件:第29课 陌上桑(语文版七年级上)
对罗敷已作了多方面描写,如果这里再作
细致描写,就会显得累赘、拖沓。
罗敷: 美丽非凡 机智善辩 不慕权贵
使君: 荒淫无耻 巧取豪夺 自取其辱
板 书 设 计
陌 上 桑
文章脉络 罗敷美貌,众人倾慕(侧面)……美丽勤劳
使君觊觎,无耻要挟(正面)……机智勇敢
拒绝使君,盛夸丈夫(正面)……爱憎分明
品 评
本篇是汉乐府民歌中著名的叙事诗,采用喜剧 手法来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同时塑造了一个 坚贞美丽的农家女子形象。
《 乐 府 诗 集 》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味,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理解主人公罗敷忠贞不二、机智勇敢的反抗精神。
解 题
汉乐府,指汉朝的 乐府诗。乐府原指国家设 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 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 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 这首诗叙述了采桑少妇 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 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 幽默和反抗强暴的精神。
器物和服饰?
夸赞环境、器物和服饰的目的在于烘托罗敷之美。
问
题
为何要极力写众人被罗敷的容貌美所倾倒?
写众人的表情是用侧面描写衬托罗敷之美。
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题
没有直接写罗敷的容貌,你
能感受到她的美吗?
以虚寓实,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从而去展开 联想和想象。
问
题
本诗的夸张与细节描写相结合,使 人觉得夸张得真实可信。试举例说 明。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陌上桑》原文及赏析《陌上桑》原文及赏析《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
又名《艳歌罗敷行》、《日出东南隅行》。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陌上桑》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仃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直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直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储中趋。
生中数千人,皆方夫婿殊。
词句注释⑴陌:田间的路。
桑:桑林。
⑵东南隅:指东方偏南。
隅,方位、角落。
中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
⑶喜蚕桑:喜欢采桑。
喜,有的本子作“善”,善于、擅长。
⑷青丝为笼系:用黑色的丝做篮子上的络绳。
笼,篮子。
系,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
⑸笼钩:一种工具。
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
⑹倭(wō)堕髻(jì):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
倭堕,叠韵字。
⑺缃绮:有花纹的浅黄色的丝织品。
⑻帩(qiào)头:帩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⑼少年:古义十至二十岁的男子。
⑽但:只是。
坐:因为,由于。
⑾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
⑿姝(shū):美丽的女子。
⒀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
⒁不:通假字,通“否”音也为“否”的音。
⒂居上头:在行列的前端。
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
⒃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
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
宝剑,荆轲刺秦王时带的就是鹿卢剑。
七年级语文上册 29《陌上桑》教学设计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释题和文体知识
“陌上桑”, 意即小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汉乐府: 指汉朝的乐府诗。乐府原指国家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就称这类诗歌为乐府 。
2、给生字注音:
捋髭须lǚ zī 缃绮Xiāng qǐ 罗敷fū
著帩头Zhuó qiào 襦rú 踟蹰chí chú
注意:字音要读准,还要注意语气的变化,节奏的快慢。
根据自己的体会,全班同学齐读这一首经典诗歌。
1请用“这是一首…的诗”说一句话。2用“罗敷是一个……”说一句话。
结合情景朗读,让学生把握阅读节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理解内容。
【品赏美】
问题一:
罗敷的美是如何表现的,在诗中划出具体的句子分析一下,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结束语:
文以载道,诗以传情。在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中,今天这堂语文课也接近了尾声,愿同学们以罗敷为榜样,善良勇敢,让美永驻心中。
适时的总结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布置作业】
完成关于天气“寒冷”片断练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板书】:
陌上桑 乐府诗集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外貌美
罗敷 拒绝使君 人格美真正的美
陌上桑
主要环节
教学内容的主描述
设计思路
教材辨析
教材把握:
本课的题目是《陌上桑》,它是语文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汉乐府民歌写了一个采桑女子罗敷巧妙拒绝“使君”调戏的故事,诗中塑造了勤劳善良、泼辣智慧、不畏权贵、机智善辩的古代妇女形象。诗中对罗敷外貌描写的艺术,堪称文学史上外貌描写艺术的经典之笔。
老师也认为想象是世间最美的,一千个人眼中可以有一千个美若天仙的秦罗敷。老师觉得这恰恰是诗作者的高明之处。从刚才对罗敷美的分析中,老师感觉到侧面描写可能比正面描写更容易让人记住。这种方法也叫映衬,烘云托月或者绿叶扶花,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女即是这样的描写。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陌上桑》教案-精选文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陌上桑》教案29课陌上桑教学设想这是一首古代民歌。
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诗歌背景的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读来琅琅上口,可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还记得《谈骨气》这篇课文吗?孟子给“有骨气”下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对,我们今天又要认识一个“有骨气”的人,还是一位美丽的女子。
二、听录音(也可由教师范读课文)要求:解决生字难字。
三、学生自由诵读课文要求:结合注释体会句意,注意停顿和节奏。
四、讨论交流1.提问:诗歌是怎样表现罗敷的美貌的?明解: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正面描写: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提问:罗敷是否只具有外表美?明确:罗敷不光外表美,心灵更美。
罗敷坚拒使君调戏,表现出她坚贞不屈、勇于斗争的高贵品质。
罗敷以夸耀自己的丈夫,使欺弱怕强的使君无从下手,充分表现出罗敷的沉着和机警聪慧。
3.提问:诗歌是怎样刻画使君的形象的?明确:使君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
诗歌先是写他停留着不走,继而打听年龄,最后竟提出“共载”,步步深入地暴露出使君的肮脏灵魂。
4。
提问:刚才我们对使君的评价是一种传统的评价,你对使君的行为有什么新的看法吗?明确:这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指责使君,鞭挞他的荒淫无耻。
其实,换二个角度来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使君的行为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是观点要合理,并做到有理有据。
五、课堂练习学生充分展开想像,描绘罗敷“置词”后的情景。
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
、2.展开想像,增补一些情节,将这首诗改写一个故事。
《陌上桑》使君人物意蕴分析陌上桑使君形象
《陌上桑》使君人物意蕴分析陌上桑使君形象《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关于其主题,一般的观点(包括《中学语文教师用书》等许多资料)是:通过叙述采桑少妇严辞拒绝五马太守调戏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歌颂了罗敷的美丽、机智、不慕富贵、不畏权势的精神。
然而,笔者却不敢苟同,现不揣浅陋,就诗中使君这一形象为突破点来做一番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我们先对诗作的内容作一个简单的回顾。
全诗先用罗敷的住所之美、采桑的器物之美以及富有诗情画意的采桑地点(“桑林”在古诗中其实已成为了一个特定的意象,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
成语“桑间濮上”、“桑中之约”等正是由此演化而来)之美来烘托罗敷之美,再刻画其衣着装饰之美,然后便是一段侧面描写,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这些人见了罗敷的反应来烘托罗敷之美。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君出场了(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敢情我们这位贵为一方之长的使君大人在见到罗敷后也被她的美貌倾倒了,于是便详加打听、邀其共载甚至想“娶”得美人归。
一个问题就这样摆在了我们面前:使君这个形象,难道就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吗?可仔细一看,我们似乎又得不出这样的结论。
试想:为什么劳动人民面对罗敷就是美的欣赏,而只要是官员就变成好色无耻了呢?“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是罗敷拒绝亦或斥责使君的理由,但使君是否有妇,罗敷能一眼看出吗?而罗敷呢,我们姑且认为她是名花有主,但罗敷之夫果真就如她所说的那般容貌秀美、风度翩翩、地位尊崇、前途无量吗?假如这也是真的,但就这么一个“专城居”之贵夫人,又何劳亲自去采桑养蚕呢?即使要去,也肯定是前呼后拥、结伴而行。
否则象她这样独自一人,她的家人,尤其是堂堂的“专城居”能放心吗?万一要是碰到了使君这样的“坏人”、这样荒淫无耻的“好色鬼”又怎么办?这样看来,罗敷就是有丈夫也不可能如她所说的那样显赫。
那么,脑满肠肥的使君就没有识破这一点吗?诗歌虽未写,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使君这样的人还不至于被几句大话给吓昏了头。
陌上桑说课稿
陌上桑说课稿陌上桑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河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三十课。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叙述了一个太守调戏陌上采桑少女而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愚蠢丑恶,同时刻画了一个坚贞美丽的女性形象.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读这首民歌。
2.掌握“汉乐府”常识。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味,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诗歌的诵读,学习文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提高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3.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把握罗敷形象。
(三)情感目标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赞美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及对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的憎恨。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通过反复诵读,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美韵律和意境,并做到通畅地背诵诗歌,为加深体会诗歌感情内容提供可靠的基础。
四、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刚刚学过《木兰诗》,《陌上桑》和《木兰诗》都是乐府民歌中流传甚广的名篇,也都是叙事诗,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古代的劳动女子,她们个性鲜明,品质可贵。
因此,在前一课的铺垫上,学生较易把握罗敷的性格特点。
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五、校情分析我校是一所乡镇学校,农村的孩子,学习语文较被动,语感较差,语文素质的层次明显,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六、教法与学法1、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四读一背”的方法组织教学。
所谓“四读一背”,即: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课文,理解内容;选读课文,推敲字词;赏读课文,体会写作特色;巧用提示,背诵课文。
通过多次朗读,不仅使学生全方位的感受课文,同时也为背诵做好铺垫。
2、改讲授法为自主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罗敷之美——《陌上桑》鉴赏作品赏析(语文版七年级)
罗敷之美——《陌上桑》鉴赏作品赏析(语文版七年级)说起语文版七年级的古诗文,学生会首先推荐《陌上桑》。
文中讲的是一名年轻貌美的女子叫罗敷,一日在采桑路上恰巧遇到了一位太守,太守被她的美丽所打动,问她愿不愿意跟随自己回家。
太守原以为凭自己的权势,这个民间女子一定会答应。
想不到罗敷非但不领情,还把他奚落了一顿。
记得课后,很多同学飞速地读熟成诵,甚至把网名改成“小罗夫”、“小萝芙”、“秦氏好女”,一看就知道,那都成了罗敷的“粉丝”。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为何会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追捧和喜爱?笔者带着好奇之心探求其中的秘密,原来是源于一个字——美。
吟读这首诗,五言一短句,琅琅上口,绝无赘语。
全诗构思精巧而以平易出之,虽匠心独运却了无痕迹。
其中的字词之美,谋篇布局之美自然不必言说。
再说罗敷的貌美。
古代写女子之美的词句比比皆是,多读生厌。
就好比大鱼大肉吃多了,偶尝到一碟乡野贡菜,会让人倍觉清爽可口。
美也是这样,被写得赤裸裸无处可藏,那也就只成一时之美。
“环肥燕瘦”,谁能说出怎样的身材、体态、眉目可以完善到毫无缺点,众人皆爱?只有从虚处落笔,无中生有,才能表达不可描摹的完美!罗敷,仿佛是经得起千百年来,历史的咀嚼和推敲的女子,体现一种传世之美。
诗中开头写太阳刚刚升起,桑园里一位女子在辛勤劳作。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此时,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传神、让人心动的“桑园美女图”。
罗敷勤快美丽,服饰得体,表现出健康之美、劳动之美。
这是官家府邸深深庭院中的富家娇弱小姐所不可共比的。
这样的美,雅俗共赏,让人无可挑剔。
诗中并不正面描写罗敷的容貌,而是巧妙地避开了众人评说。
世人万千,审美情趣不一,难免毁誉参半。
比如二OO 九年春晚的“小沈阳”的表演,喜欢他的观众把他捧上天,讨厌他的人对他劈头盖脸大声臭骂,说他无聊、低俗、肉麻、下流、变态……罗敷的美,美得含蓄,美得大气,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传世的美人胚子,其余全靠读者自己去想象。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9课 陌上桑》课文分析
陌上桑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歌颂了一个反抗荒淫无耻的五马太守的采桑女子——秦罗敷,塑造了一个美丽、机智、不慕福贵、不畏权势的女性形象。
全诗分三节。
作者在诗的开头,即以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让罗敷一出场就以其惊人的美丽吸引着读者:……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悄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写罗敷之美,不从罗敷本身去实写,而是从旁观者眼中、神态中虚摹。
这段描写,不仅营造了活活泼泼的喜剧气氛,同时在结构上也为那“五马立踟蹰” 的“使君”的出场作了铺垫和导引。
第二、三节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写使君的无耻要挟和罗敷的断然拒绝:“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这种面对面的斗争,更能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君的荒淫无耻,罗敷的机智勇敢。
第三节写罗敷夸说自己夫婿的事功和美貌,是一种机智的反击。
这段夸说,表现了罗敷越说越高兴,而使君却越听越扫兴,表明了作者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陌上桑》是以喜剧为结局的,塑造了一个获得成功的女子的形象。
如果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相比,在那样的社会条件下,应该说罗敷是很幸运的。
关于《陌上桑》的主题,关于罗敷这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专家之间是有不同意见的。
我们根据课文的内容,采纳游国恩等先生的观点(见其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带领同学一起深入探讨,使其有所碰撞,有所收益。
课文翻译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秦氏的楼台。
秦家有个美好女孩,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罗敷善于种桑养蚕,常常采桑在城南角;篮子是系着青丝带,笼钩是用桂枝做成。
头上梳着云朵般髻,耳上佩着明珠宝饰。
下身穿着缃绮的裙,上身穿着紫绮的袄。
走路的人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须。
年少的人见到罗敷,摘下帽子只戴纱巾。
耕田的人见到罗敷,忘记了把住犁耕田;锄地的人见到罗敷,忘记了握着锄锄地;回家之后相互嗔怨,只是因为观望罗敷。
从南面来了太守模样的人, 乘坐五马拉的车徘徊不前。
太守模样的人令手下去问, 问这美人是谁家的好女孩。
民歌《陌上桑》原文及赏析
民歌《陌上桑》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民歌《陌上桑》原文及赏析【导语】: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陌上桑说课稿参考
陌上桑说课稿参考陌上桑说课稿参考篇一:19陌上桑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河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三十课。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叙述了一个太守调戏陌上采桑少女而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愚蠢丑恶,同时刻画了一个坚贞美丽的女性形象.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进一步了解诗歌朗读的技巧,并运用朗读知识反复读这首民歌。
2.掌握“汉乐府”常识。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汉乐府”常识的了解和语言文字的品味,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诗歌的诵读,学习文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
3.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罗敷形象。
(三)情感目标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赞美我国古代劳动妇女及对封建官吏的卑劣可耻行为的憎恨。
2.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感情。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通过反复诵读,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美韵律和意境,并做到通畅地背诵诗歌,为加深体会诗歌感情内容提供可靠的基础。
四、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刚刚学过《木兰诗》,《陌上桑》和《木兰诗》都是乐府民歌中流传甚广的名篇,也都是叙事诗,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古代的劳动女子,她们个性鲜明,品质可贵。
因此,在前一课的铺垫上,学生较易把握罗敷的性格特点。
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五、校情分析我校是一所乡镇学校,农村的孩子,学习语文较被动,语感较差,语文素质的层次明显,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六、教法与学法1、改变传统文言文教学逐句串讲的方式,采用“四读一背”的方法组织教学。
所谓“四读一背”,即: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研读课文,理解内容;选读课文,推敲字词;赏读课文,体会写作特色;巧用提示,背诵课文。
通过多次朗读,不仅使学生全方位的`感受课文,同时也为背诵做好铺垫。
2、改讲授法为自主探究法和合作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陌上桑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歌颂了一个反抗荒淫无耻的五马太守的采桑女子——秦罗敷,塑造了一个美丽、机智、不慕福贵、不畏权势的女性形象。
全诗分三节。
作者在诗的开头,即以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让罗敷一出场就以其惊人的美丽吸引着读者: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悄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写罗敷之美,不从罗敷本身去实写,而是从旁观者眼中、神态中虚摹。
这段描写,不仅营造了活活泼泼的喜剧气氛,同时在结构上也为那“五马立踟蹰” 的“使君”的出场作了铺垫和导引。
第二、三节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写使君的无耻要挟和罗敷的断然拒绝:“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这种面对面的斗争,更能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君的荒淫无耻,罗敷的机智勇敢。
第三节写罗敷夸说自己夫婿的事功和美貌,是一种机智的反击。
这段夸说,表现了罗敷越说越高兴,而使君却越听越扫兴,表明了作者的爱憎分明的感情。
《陌上桑》是以喜剧为结局的,塑造了一个获得成功的女子的形象。
如果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相比,在那样的社会条件下,应该说罗敷是很幸运的。
关于《陌上桑》的主题,关于罗敷这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专家之间是有不同意见的。
我们根据课文的内容,采纳游国恩等先生的观点(见其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带领同学一起深入探讨,使其有所碰撞,有所收益。
课文翻译
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照到我秦氏的楼台。
秦家有个美好女孩,
自家起名叫做罗敷。
罗敷善于种桑养蚕,
常常采桑在城南角;
篮子是系着青丝带,
笼钩是用桂枝做成。
头上梳着云朵般髻,
耳上佩着明珠宝饰。
下身穿着缃绮的裙,
上身穿着紫绮的袄。
走路的人见到罗敷,
放下担子捋着胡须。
年少的人见到罗敷,
摘下帽子只戴纱巾。
耕田的人见到罗敷,
忘记了把住犁耕田;
锄地的人见到罗敷,
忘记了握着锄锄地;
回家之后相互嗔怨,
只是因为观望罗敷。
从南面来了太守模样的人, 乘坐五马拉的车徘徊不前。
太守模样的人令手下去问, 问这美人是谁家的好女孩。
(那人)说:
“她是秦家的女孩,
她的名字叫罗敷。
”
(太守模样的人问):
“罗敷现年几岁了?” (那人)回答道:
“不够二十岁,
十五已出头。
”
太守模样的人问罗敷: “(你)愿意与我同车共载吗?” 罗敷走上前来对太守模样的人说: “你是多么的愚蠢!
你有你自己的家室,
我有我自己的丈夫。
我的丈夫在东方做官,
出入有千车万马随从,
我的丈夫走在最前头。
我的丈夫有什么标志呢?
(请看呐):
他跨着一头大白马,
还有黑色的小马随从。
大白马尾巴上系着青丝绦,
黄澄澄的金饰装点着马头。
腰上佩着辘轳剑,
高贵可值千千万万。
十五岁时做了小吏,
二十岁时做了大夫,
三十岁时做了侍中郎,
四十岁时做了一城的长官。
夫婿长得白白净净,
须发疏密得体,
步履从容,
落落大方,
座上众人都说夫婿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