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言行的成语及解释

合集下载

形容谨慎说话的成语

形容谨慎说话的成语

形容谨慎说话的成语
形容谨慎说话的成语有:
1. 谨言慎行:谨慎地进行言行举止,避免轻率或不必要的言语和行为。

2. 不苟言笑:形容言语谨慎,不轻易发笑或讲话。

3. 门无杂宾: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

4.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不怠慢。

5. 规言矩步:比喻言行谨慎,合乎法度。

6. 临深履薄:形容言行小心谨慎,如同站在深渊边缘或走在薄冰上一样。

7. 敛色屏气:收起笑容,屏住呼吸,形容谨慎畏惧的样子。

8. 小心翼翼:形容言行举止非常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言行一致 成语 故事

言行一致 成语 故事

言行一致成语故事
摘要:
一、成语“言行一致”的定义和含义
二、成语“言行一致”的来源和历史
三、成语“言行一致”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价值
四、总结: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及对我们的启示
正文:
成语“言行一致”是一个描述人的言语和行为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印证的词语。

这个成语传达了一个人应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观念,即所说的和所做的要保持一致,不矛盾、不冲突。

成语“言行一致”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左传》记载,鲁国大夫叔向曾在鲁昭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29年)说:“言行不一致,是君子所耻。

”这是最早关于“言行一致”的记载。

后来,《论语·颜渊》中,孔子也提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这都表达了古代圣贤对言行一致的重视。

在现代社会中,成语“言行一致”仍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无论是在工作、生活还是学习等方面,言行一致都是一个人品质的体现,也是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基础。

一个言行一致的人,会让人觉得可靠、可信赖,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相反,一个言行不一的人,会让人产生疑虑和不信任,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结起来,言行一致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表达言行一致的成语

表达言行一致的成语

表达言行一致的成语1、表里如一【拼音】:biǎo lǐ rú yī【解释】:表:外表;里:内心。

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

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附会》:“首尾周密,表里一体。

”《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举例造句】:他这人表里如一,很受人尊敬。

2、言行一致【拼音】:yán xíng yī zhì【解释】: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指人表里如一。

【出处】:宋·赵善璙《自警篇·诚实》:“力行七年而后成,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举例造句】:我们从小要养成言行一致的好习惯。

3、心口如一【拼音】:xīn kǒu rú yī【解释】: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

形容诚实直爽。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举例造句】:他力求自己做事光明正大,心口如一。

4、言行相符【拼音】:yán xíng xiāng fú【解释】: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与刘孝仪令》:“言行相符,始终如一。

”【举例造句】:做人要言行相符,这是最基本的品质。

5、言行不贰【拼音】:yán xíng bù èr【解释】:犹言言行一致。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晋书·孝友传·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

”【举例造句】:他喜欢和言行不贰的人结交。

形容诚实的成语及解释100个

形容诚实的成语及解释100个

形容诚实的成语及解释100个1. 诚心诚意:指说话或做事态度真诚、诚恳。

2. 童言无忌:形容孩童的话语天真无邪,毫无隐瞒和虚伪。

3. 一言一行:形容言行举止十分谨慎,极为慎重。

4. 格正不阿:形容人品正直,毫不趋附他人。

5. 隐恶扬善:形容揭露恶行,赞扬好事,为诚实者辩护。

6. 直言不讳:直接说出实情,毫无顾忌。

7. 必言守信:对已说过的话一定遵守,不食言。

8. 忠言逆耳:忠实的劝告或指责,常常容易使人痛苦。

9. 心直口快:忠诚直爽,没有做作。

10. 口无遮拦:形容说话不顾及对方感受,直言刺耳。

11. 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12. 心照不宣:心意相通,无需多言。

13. 磊磊落落:清正廉洁,没有丝毫隐瞒。

14. 目不斜视:眼光坚定,毫不迷惑。

15. 凿凿有据:依据确凿,没有丝毫猜测或臆测。

16. 迎难而上:勇敢面对困难,毫不逃避。

17. 操作公正:做事绝对公正,毫不偏袒。

18. 笃定不疑:坚信不疑,没有丝毫怀疑。

19. 守信用:信守承诺,言而有信。

20. 实至名归:实际行动赢得荣誉,无需多言。

21. 大公无私:没有私心,追求公道和公正。

22. 秉公办事:依照公私分明的原则,公正办事。

23. 忠诚不渝:忠实而坚定,绝不动摇。

24. 忠于职守:对所任职责忠诚不二,尽心尽责。

25. 凭空捏造:毫无根据地捏造事实。

26. 事实胜于雄辩:事实的力量胜过辩论。

27. 一五一十:逐一详细地说明或列举。

28. 信口开河:随口信口胡说,没有丝毫依据。

29. 言之凿凿:所言确凿有力,无可辩驳。

30. 知无不言:一切皆可公开讲述,毫不保留。

31. 授人以渔:不只给予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32. 从心所欲,不逾矩:按照内在原则行事,不越过底线。

33. 言过其实:夸大事实,说得过分,失去真实性。

34. 信誓旦旦:郑重宣誓,表示绝对真实和诚信。

35. 出言不逊:说话不恭敬,有侮辱或轻视之意。

36. 食言而肥:说话不算数,失信于人。

描述言行一致的成语

描述言行一致的成语

描述言行一致的成语
言行一致是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以下是一些描述言行一致的成语:
1.表里相符:形容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

2.表里一致:形容人的思想、言行与内心完全一致。

3.心口如一: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完全一致,形容为人诚实直率。

4.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5.言行不贰: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6.言出必行:表示话一说出来就一定会执行,强调言行一致。

7.信守不渝:指坚守信用,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改变。

8.堂堂正正:形容言行光明正大,没有半点歪曲或私心。

9.言行抱一:犹言言行一致。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10.言行若一: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指人表里如一。

11.言出法随:指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形容言行一致,说话有权威性。

12.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与言行一致有相似之处。

举止言行能颠倒的成语

举止言行能颠倒的成语

举止言行能颠倒的成语
一、成语的起源与含义
成语是汉语中常用的固定短语,通常是由多个汉字组成,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语言韵味。

它们起源于古代的文化传统,很多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故事。

在日常交流中,成语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二、举止言行颠倒的成语示例
1.狐假虎威:形容一个人借助别人的势力,装腔作势,欺压别人。

2.指鹿为马:形容一个人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3.鸠摩智盗:形容一个人模仿别人的言行举止,以达到某种目的。

4.掩耳盗铃:形容一个人自欺欺人,明明知道事实,却故意装作不知道。

三、这些成语的使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1.使用场景:这些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言行举止上的错误、不合适或故意颠倒黑白的行为。

2.注意事项:在使用这些成语时,需要注意成语的含义和语境是否相符,避免造成误解或贬低他人。

四、成语的演变和现代用法
随着汉语的发展和演变,一些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也可能发生变化。

在现代汉语中,这些成语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还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颠倒、混乱等现象。

总之,举止言行颠倒的成语是汉语中一个有趣的现象,通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古代的文化传统和语言韵味。

关于言和行的成语

关于言和行的成语

一.关于言和行的成语[言行一致]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言行信果]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相诡] 诡:违反,违背。

说的和做的相违背。

指言行不一。

[言行相顾] 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言行相副]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同“言行相符”。

[言行相符]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言行相悖] 说话和行动不一致,互相矛盾。

[言行若一]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指人表里如一。

[言行计从] 说的话出的主意都采纳照办。

形容深被信任。

[言行不一] 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言行不符]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言行不贰] 犹言言行一致。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言行抱一] 犹言言行一致。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言扬行举] 根据德行和名声来选择人才。

[言信行果]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文行远] 言辞有文采,才能传播远方或影响后世。

[言听行从] 指说话、做事有人听从。

形容威望很高。

[言清行浊] 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

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

形容人言行不一。

[言芳行洁] 指言行高洁。

[言方行圆] 指言论正直而行为圆滑。

[言听事行] 指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言听计行]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同“言听计从”。

[言寡尤,行寡悔] 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言多伤行]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言从计行]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同“言行计从”。

[言不及行] 指言行不一。

[言不顾行]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

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

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的成语

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的成语

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的成语
(原创版)
目录
1.成语的含义和来源
2.形容谨慎的成语示例
3.成语在现代的应用和意义
正文
一、成语的含义和来源
“言行举止”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言语,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素质和教养。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形容言行举止谨慎的成语,它们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智慧,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二、形容谨慎的成语示例
1.小心翼翼:原指祭祀时恭敬谨慎的样子,后用来形容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2.谨言慎行:谨慎地说话,小心地行动。

形容人在说话和做事时十分谨慎,以免犯错误或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3.慎终追远:在事情结束时谨慎处理,对已发生的事情进行认真总结。

形容对待工作或事业有始有终,认真负责。

4.谨严拘慎:谨慎严格,不敢稍有疏忽。

形容人在做事时非常小心,以免出现失误。

三、成语在现代的应用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这些形容谨慎的成语依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现实意义。

在人际交往、工作学习等方面,我们需要具备谨慎的品质,以确保言行举
止得体,避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

同时,谨慎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取得成功。

总之,形容言行举止谨慎的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和成长提供了有益的智慧和指导。

《言行一致》成语典故

《言行一致》成语典故

《言行一致》成语典故言行一致指言语和行为一致,形容人守信用、耿直。

孟子(约公元前 372 年—公元前289 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

其中《离娄章句下》中的“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是言行一致的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

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

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

故君子百行,殊涂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

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主张博爱无私,即使手拿马鞭做个车夫,也是愿意的;楚国的子文没有追求卿相的欲望,却三次登上令尹的高位,这就是君子想为民众尽力的缘故。

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同,但是趋向是一致的,都是根据各自的本性去行动的。

所以,尧、舜做帝王,许由隐居山林,张良辅助刘邦,接舆隐居不仕,他们的行为虽然不同,但是他们都遵循了真诚无妄的本性。

所以君子做各种事情,虽然途径不同,但归结起来都是一样的,都是根据自己的本性去行动的。

言行一致 成语 故事

言行一致 成语 故事

言行一致成语故事【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言行一致的含义和重要性2.成语“言行一致”的来源和故事3.如何做到言行一致4.结论:言行一致对于个人品质的提升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篇1正文一、言行一致的含义和重要性言行一致,指的是说的和做的一样,体现了一个人的诚信和正直品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够直接影响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而影响到人际关系、事业发展等方面。

因此,言行一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成语“言行一致”的来源和故事“言行一致”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原文是“言出必行,行出必果。

”这个成语的故事是关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国君鲁昭公的。

鲁昭公曾答应把一块土地赐给一个大臣,但是后来他反悔了,大臣因此而上告鲁昭公。

鲁昭公无奈,只好按照原来的承诺把土地赐给大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三、如何做到言行一致1.说话要负责任。

在说话之前要考虑清楚,不要轻易许下承诺,一旦许下承诺就要兑现。

2.做事要有原则。

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要遵循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3.养成好的习惯。

通过长期的自我要求和自律,养成良好的言行一致的习惯。

4.学会反思和改进。

当发现自己的言行不一致时,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结论:言行一致对于个人品质的提升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言行一致是诚信和正直品质的体现,对于个人来说,它能够提升我们的品质,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对于社会来说,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篇2 目录1.成语“言行一致”的含义2.“言行一致”的成语故事背景3.故事的主要情节4.故事的寓意和启示篇2正文1.成语“言行一致”的含义“言行一致”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说的和做的完全一样,指人的言论和行动相符。

这个成语强调了人应当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是评价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标准之一。

2.“言行一致”的成语故事背景“言行一致”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原文为:“言出必行,行出必果。

有关言行的成语

有关言行的成语

有关言行的成语
1. 言行一致
指说的话和做的事情保持一致,不出现矛盾或过度夸张的情况。

例句:他的言行一致,所以在团队中很受欢迎。

2. 一言九鼎
形容一句话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性。

例句:领导说的一言九鼎,我们一定要认真执行。

3. 言出必行
表示说了就要去做,言出必行,切实落实。

例句:我们不但要讲诚信,更要言出必行,做好每一件事情。

4. 一言兴邦
指一句话可以振兴整个国家。

例句:那个伟大领袖的一言兴邦,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

5. 语重心长
形容讲话话语慢条斯理,含义深刻,字字铿锵有力。

例句:领导的话语语重心长,让
人感受到他的真心和坚定。

6. 口若悬河
形容口才极佳,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如同悬在半空中的大河。

例句:演讲时,他口若
悬河,台下听众灰常佩服。

7. 说一不二
表示说了就一定会做到,不会反悔。

例句:他说一不二,大家都很信赖他。

8. 以言传身
指言行一致,通过言语来展现自己的品质和特点。

例句:领导以言传身,赢得了大家
的尊重和信任。

9. 言简意赅
形容讲话简练明了,言辞恰当,表达清楚。

例句:在演讲中,他的话语简单明了,言
简意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0. 言归正传
表示话题回到正题,不再延伸到其它方面。

例句:等闲话都说完了,我们言归正传,继续商讨如何推进项目。

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的成语

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的成语

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的成语
(最新版)
目录
1.成语的含义与来源
2.成语的用法和示例
3.成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4.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正文
“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的成语”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汉语成语,它的含义是指人们在说话和做事时非常谨慎小心,生怕出现一点差错或者失误。

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重要场合或者需要小心翼翼的场合下的表现,强调谨慎和细心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中的一句话:“小心翼翼,不敢出一言以损其身。

”意思是说,谨慎小心,不敢说出一句可能会损害自己形象的话。

后来,这个意思逐渐演变成了形容人在言行举止上非常谨慎、小心翼翼的成语。

这个成语的用法非常广泛,可以用来形容人在各种场合下的表现。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同事们在处理重要文件或者项目时非常谨慎小心,生怕出一点差错。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人们在说话做事时非常谨慎,以免得罪他人。

这个成语也有一些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包括“小心翼翼”、“谨小慎微”、“谨言慎行”等,意思都是指人在言行举止上非常谨慎小心。

反义词则包括“鲁莽冒进”、“轻率从事”、“随心所欲”等,意思是指人言行举止不谨慎、不考虑后果。

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强调谨慎和细心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言行的成语及解释【卑鄙龌龊】:龌龊:肮脏。

形容品质恶劣,居心不正,言行肮脏。

【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

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

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病狂丧心】:狂:疯狂;丧:丧失。

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

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

【不安本分】:本分:本身应尽的的职责和应守的规矩。

指不甘于所处的地位和受到的待遇,思想言行越出正轨。

【不成体统】:体统:格局,规矩。

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不教之教】: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

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不近人情】:不合乎人的常情。

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参前倚衡】:意指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

泛指一举一动,一。

【察言观行】:指考察其言行以知人。

【超世拔俗】:超出当代,不同凡俗。

形容人的思想、品德、言行等境界极高,当世罕见。

【出尔反尔】: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

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吹吹打打】:指各种乐器的合奏。

也用以形容故意渲染某种言行或事物,吸引别人注意。

【倒三颠四】: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倒四颠三】:颠:颠倒。

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

【颠颠倒倒】:①指神思迷糊错乱。

②指事情不顺或言行无条理,不可置信。

【反躬自省】:躬:自身;省:检查。

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反躬自问】:躬:自身;问:检查。

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反面教员】: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

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反身自问】: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同“反躬自问”。

【反听内视】: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

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方言矩行】:指言行方正,合乎规范。

【防心摄行】:指防止杂念和注意言行。

【放诞风流】:指有文采,言行不受礼法束缚。

【风行草从】:比喻有声望者的言行影响世态俗情。

同“风行草偃”。

【风流倜傥】: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倜傥:卓异,洒脱不拘。

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

【风向草偃】:偃:卧倒,倒伏。

风一吹草就倒下。

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顺从君主。

也比喻有声望的人言行影响世态俗情。

【复礼克己】:克:克制,约束;克己:约束自己。

指约束自我,使言行合乎先王之礼。

【古调单弹】:比喻言行不合时宜。

【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

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规言矩步】:说话赶路不离规矩。

比喻言行谨遵法度。

【行不副言】:指言行不一。

【行而世为天下法】:行:所作所为;法:效法。

言行要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为世人作学习榜样。

【行浊言清】: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

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

形容人言行不一。

【哗世动俗】:用浮夸的言行去惊动世俗之人。

【哗世取名】:用浮夸的言行使世人兴奋激动,博取虚名。

【洁言污行】:洁净的言辞,污秽的行为。

形容言行不一,表里相违。

【阔步高谈】:阔步:迈大步。

潇洒地迈着大步,随意地高声交谈。

比喻言行不受束缚。

【澜倒波随】:犹言随波逐流。

比喻言行无标准。

【愣头呆脑】:楞:呆,失神。

形容言行鲁莽冒失或发愣的样子。

【愣头磕脑】:楞:呆,失神。

形容言行鲁莽冒失或发愣的样子。

【愣头愣脑】:形容言行鲁莽冒失。

【离经畔道】:①指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

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离弦走板】:比喻言行偏离公认的准则。

【良心发现】:指触发了善良之心而对自己的言行有所悔悟。

【聊博一笑】:姑且取得别人一笑。

比喻自己言行虽无可取,但亦能令人快乐一时。

【没深没浅】:言行没分寸。

【明镜鉴形】:明亮的镜子照出自己的言行。

比喻身边有人经常指出自己的言行是否适当。

【内视反听】: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

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判若两人】: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象两个人一样。

【岂有此理】:哪有这个道理。

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

【岂有是理】:哪有这个道理。

指别人的言行或某一事物极其荒谬。

同“岂有此理”。

【前言往行】:指前代圣贤的言行。

【三榜定案】:三次张榜,广求意见,再作最后决定。

极言行事慎重【三复白圭】:指慎于言行。

【丧心病狂】:丧失理智,象发了疯一样。

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或残忍可恶到了极点。

【慎言慎行】:言行都十分小心注意。

【诗礼发冢】:一边念着《诗经》、《周礼》,一边去挖坟盗墓。

原是讽刺儒家倡导仁义的虚伪性。

后用以讽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诗书发冢】: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十目十手】:十个人看着你,十只手指着你。

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离不开众人的监督。

【顺耳悦目】:顺耳:合乎心意,听着舒服;悦:好看。

听着舒服,看着好看。

指言行迎合人的心意。

【顺非而泽】:顺从错误言行且加以润饰。

【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说过的话一定用行动实现。

【堂皇正大】:形容言行光明公正,不偏不倚。

【倜傥风流】:倜傥:卓异,洒脱不拘;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

【天良发现】:天良:良心。

指触发了善良之心而对自己的言行有所悔悟。

【退思补过】:退思:退朝后检查自己的言行;过:过失,错误。

表示事后省察自己的言行,有没有错误必须补正的地方。

【妄言轻动】:妄言:胡乱说;轻动:轻率地行动。

指言行不稳重。

【小心谨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小心敬慎】: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邪魔怪道】:犹言邪魔歪道。

指不正当的言行或途径。

【邪魔歪道】:指不正当的言行或途径。

【信以为本】:信:诚实。

以诚实可信作为处世的根本。

指言行要遵守信用。

【兴不由己】:指正在兴头上,对自己的言行控制不住。

【修身立节】:修:修养;立:树立;节:气节。

修养自身的言行,树立坚贞的节操。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说话与行事不能相照应,行动和言语也不相符合。

指言行不符。

【言不及行】:指言行不一。

【言从计行】: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同“言行计从”。

【言多伤行】: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言多伤幸】: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同“言多伤行”。

【言多伤倖】: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同“言多伤行”。

【言芳行洁】:指言行高洁。

【言行抱一】:犹言言行一致。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言行不贰】:犹言言行一致。

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言行相副】: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同“言行相符”。

【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

【言行相诡】:诡:违反,违背。

说的和做的相违背。

指言行不一。

【言清行浊】:清:清高;浊:浑浊,指低下。

说的是清白好话,十的是污浊坏事。

形容人言行不一。

【野调无腔】:野:粗野;无腔:没有规矩。

形容言行放肆,没有礼貌。

【淫言诐行】:指不正当的言行。

【庸言庸行】:指平平常常的言行。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有理到哪儿都行得通,无理到哪儿都不行。

指人的言行必须有理可循。

【有伤风化】:伤:妨碍、败坏;风化:风俗教化。

败坏、损害社会的风俗和教化。

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

【有天没日头】:比喻无稽言行。

同“有天无日”。

【有头没脑】:形容心神不定,言行丢三落四。

【迂腐腾腾】:迂腐:言行谨慎不敢超越旧规。

形容固执保守,不通世故。

【盂方水方】:盛水的器皿是什么形状,水也成为什么形状。

比喻在上的人言行影响风气。

【允执厥中】: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粘皮带骨】:形容言行不干脆,不爽快。

【粘皮著骨】:粘:粘贴,胶合。

形容言行办事不干脆爽利,执着刻板。

【正大光明】: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正其谊不谋其利】:正:合于法则的;谊:通“义”,合宜的道德、行为;谋:图谋。

言行合乎正义,不谋个人私利。

【正身清心】: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静内心。

比喻修身养性。

【正视绳行】:谓言行正直。

【直入公堂】:比喻言行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珠规玉矩】:比喻人的言行纯正合乎规矩。

【自家撞著】:自家:自己;著:着。

自己的言行前后矛盾。

【自由泛滥】:指某种错误的思想言行没有约束,到处扩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