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史—从古埃及宅园到现代景观设计
西方园林发展的概述
西方园林发展的概述西方园林的发展有着漫长而丰富的历程。
整体来看是这样,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埃及。
古埃及的园林主要是为了满足法老和贵族们的享乐需求,那时的园林多与宫殿相伴,有水池、种植着各种植物等。
就像是讲究对称和秩序,比如说一些宫苑中,会用规则的几何形划分区域,种植树木也整齐排列,这是受到当时古埃及人严谨的宗教和社会秩序观念影响。
大致分这几个部分。
然后就是古希腊园林,它与古希腊的文化息息相关。
希腊人崇尚自然之美,但他们的园林也不是完全的自然式。
庭院园林是比较常见的形式,核心内容是往往以柱廊环绕,中间布置小型的喷泉,种植着一些花卉和少量的树木,这种园林风格反映了希腊人对户外公共生活以及美学的追求。
比如说在一些希腊的公共建筑周围就有这样的庭院园林,人们可以在这里休闲交流。
接下来是古罗马园林。
古罗马园林在吸收古希腊园林的基础上发展得更为宏大和豪华。
主要包括这些内容,庄园园林大量出现。
罗马人有着很强的工程技术能力,他们建造了非常壮观的引水渠,从而保证园林中有充沛的水源,可以营造更大规模的喷泉和水池景观。
而且在园林布局上,传承古希腊的对称规则等,同时还把雕塑艺术融入其中,使得园林带有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
像罗马的哈德良离宫就是典型例子,那里有巨大的建筑、精心修剪的植物、宏伟的喷泉等等,规模惊人,花园和建筑完美融合。
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西方园林进入中世纪时期。
这段时期园林发展比较停滞,主要是与修道院等宗教机构联系紧密。
园林更多是为了满足修士们自给自足的生活和一些宗教仪式用途,通常种植草药等一些实用的植物,形式比较简单质朴。
框架上是这么理解,这一时期宗教影响对园林的风格和功能起到了主导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对西方园林来说又是一个重要的变革点。
受文艺复兴运动对古典文化的复兴思潮影响,园林风格开始向古典回归。
意大利在这时期是园林发展的先锋队。
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意大利的台地园兴起。
利用地势的高差打造层层台地,这种园林巧妙地把建筑、花园、喷泉、雕塑等元素结合起来。
西方园林史
西方园林史总说决定园林艺术形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文化背景和与之相适应的哲学思想,尤其是美学观点。
美是艺术的灵魂,也是园林艺术要着重表现的方面,不同的美学思想决定着不同的园林艺术形式。
此外,田园生活也是影响西方园林艺术的重要因素之一。
古代的人们就已开始将田园生活环境理想化,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e,前70一前19)就曾竭力讴歌田园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建造乡村别墅之风尚从古罗马时代起就长盛不衰。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表现的是以山脉景观为主的田园风光,其中布置着岩洞、古代遗址以及崇尚古代先贤道德的庙宇等建筑物,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成为充满田园诗意、愉悦欢乐的自然环境的象征。
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和风景画,对以后英国风景园的产生也起到积极作用。
与田园生活相关的是将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形象化、具体化。
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后来的巴洛克园林中,常将理想的田园风光与神话传说中的情景相结合,在花园中布满神像。
人们创作的这些代表古代的、有着超自然神力的神像,也表达了人力能够影响并改造自然的西方哲学思想。
传统的西方园林以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代表,它们同时也代表着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这两大造园样式。
在西方,规则式园林出现较早,并在从古埃及的庭园一直到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自然是园林需要着重表现的另一个方面。
从古埃及的宅园到中世纪的庭园,其间经过古希腊、古罗马园林,是规则式园林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在建筑物围合的人工环境中,以人工化的手法布置花草树木和水景,强调的是人工化的“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的协调。
这种将自然引入人工环境,以自然要素来装点人工园林的创作方法,可以看作是借助自然之物来美化人工环境的艺术思想的反映。
文艺复兴运动将欧洲的园林艺术带人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4、15世纪,修建园林在意大利成为一种时尚,佛罗伦萨和意大利北部其他城市的郊外乡间遍布着贵族富商们的别墅庄园。
最全西方园林史文档集(全)
西方园林史西方造园史分六个时期:一、古代造园(详细)二、中世纪欧洲的庭园(详细)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造园(详细)四、17、18世纪法国造园(详细)五、18、19世纪的英国造园(详细)六、美国园林一、古代造园(一)古埃及(详细)西方文化最早策源地,有文字记载)(二)巴比伦(详细)(悬园)(又称空中花园)(三)波斯(详细)(名花异卉发育最早的地方)(四)希腊(详细)(五)古罗马(详细)(一)古埃及 1、气候干旱2、庭园的兴建(主要为宅园)——第四王朝时代开始(1)行列式、整齐式格局(2)多矩形,绕以高垣(3)前面装饰,后面园艺(4)下沉园(三)波斯名花异卉发育最早的地方“天堂园”、“田字园”1、“天堂园”——公元前5世纪,四面有墙与外面隔绝2、“田字园”——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8世纪3、西方规则式庭园布置的开端(四)希腊 1、柱廊园 2、继承波斯“田字园” 3、有林荫小道,为“绿廊”(五)古罗马 1、大规模庭园2、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数为万物之体”认为黄金分割率最符合美学原则二、中世纪欧洲的庭园中世纪:从罗马帝国崩溃——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以前1、城堡式庭园(庄园)(图)2、寺庙式庭园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造园1、历史背景2、文艺复兴时的庄园文艺复兴中心城市——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3、意大利台地园的风格特点意大利——在欧洲大陆一个半岛上,冬寒夏闷热潮湿如:美提契庄园、兰台庄园、加佐尼庄园(巴洛克式庄园(1)采用整形式格局和天然风景结合A:地形B:理水 C:风景透视线(2)多种理水形式的运用3)整形格局的植物配置(多用整形修剪的常绿灌木,极少色彩明亮花卉)A:整形式植坛——模纹绿丛植坛(黄杨)B:绿篱C:行列式种植D:树丛(4)台地的设计 A:式样和变化多重多 B:因主题、地形而异四、17、18世纪法国造园备注:平常所说法国园林指——17世纪下半叶以后的古典造园(一)法国传统造园的两大特征 1、森林式栽植方式 2、河渠湖池理水方式(二)17世纪勒诺特式造园风格特点1、代表作——“孚”苑凡尔赛宫(图)2、凡尔赛宫主题思想——表现皇权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采用完整的轴线系统3、总的追求——和谐、丰富、典雅、庄重4、勒诺特式——勒诺特创作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艺术。
外国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五、英国自然风景园
18世纪初,英国人开始探求新的园林形式。受中国园林、绘画和欧洲风景 画的启发,英国园林师开始从英国自然风景中汲取营养。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3.文艺复兴后期的意大利园林
16世纪末至17世纪,欧洲的建筑艺术进入巴洛克时期,园林的内容与形式 也随之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巴洛克建筑不同于简洁明快,追求整体美的古典主 义建筑风格,而倾向于繁琐的细部装饰,喜欢运用曲线加强里面效果,爱好以雕 塑或浮雕作品来形成建筑物华丽的装饰。受巴洛克风格的影响,园林艺术也出现 追求新奇,表现手法夸张的倾向。园内建筑物的体量都很大,林荫道纵横交错, 并且大量充斥着装饰小品。随着植物修剪技术的发展,绿色雕塑植物的形象和绿 丛植坛的花纹日益复杂和精细。
有各种树木,还设有凉亭、雕塑及座椅等。
一、西方古代园林→(四)古罗马园林→1.宅园
古罗马的宅园通常由三进院落构成,包括用于迎客的前厅、列柱廊式的中庭和露坛式花园。
一、西方古代园林→(三)古希腊园林→2.庄园 古罗马的奴隶主贵族们占有大量土地,拥有雄厚的财力、物力,且生活奢侈成风,他们除在
城中建造豪华的宅园外,还兴起了在郊外建造庄园的风气。罗马庄园通常建在山坡上或海岸边, 其布局形式多为规则式,并且十分注重与自然地形的结合。
既是祭祀的场所,又是进行祭祀活动时供人们休息、聚会的地方。
一、西方古代园林→(三)古希腊园林→3.公共园林 古希腊的民主思想发达,公共集会频繁,民众热爱体育运动,大量的群体性活动促进了公
《西方园林发展史》课件
3 田园风光和浪漫小径
庭园中的田园风光和弯曲的小径为游客带来了无限的探索乐趣和浪漫的体验。
现代西方园林的发展方向
现代的西方园林设计呈现出多样化和环保意识的特点。它们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入了现代技 术和创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可持续性
融合了意大利和法国元素,注重自然风景和杂草花卉的野生美感。
巴洛克式园林的发展
巴洛克式园林以宏伟和壮丽的风格闻名。华丽的建筑和装饰,配合戏剧性的花坛和喷泉,展现了贵族的权力和 财富。
对称和轴网
园林中的主要景点都以对称和轴 网布局,营造出奢华和富丽堂皇 的视觉效果。
华丽的喷泉
巴洛克式园林以喷泉为亮点,喷 泉水柱和雕塑展现出浩渺和宏大 的氛围。
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设计
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设计受到古典艺术和文化的影响。它们追求对称、比例和几何形状,表达出人类对 自然秩序的追求。
1
意大利花园
以对称、雕塑和水景为特点,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化的繁荣。
2
法国花园
以宫廷草坪、几何花坛和修剪整齐的树篱为特点,象征了法国宫廷的权威和统治。
3
英国伊丽莎白式花园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代园林以精致和雅致著称。它们注重自然与人工结合,重视空间布局、建筑设计和景观营造。
人造山与水池
山石和水景在园林中被巧妙地融 合,创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景观。
亭、轩和廊
精美的亭台楼阁点缀在园林中, 增添了艺术和文化的氛围。
曲桥与曲水池
曲桥与曲流水池营造出优雅的景 致,为人们提供了漫步游览的舒 适空间。
欧洲中世纪园林的兴起
西方园林史发展特点和概述第一讲古代园林
古希腊埃比道拉斯
雅典卫城的神庙(1)
卫城在雅典城中央孤立的山冈上(高于平地70-80m;东西长约280m, 南北最宽约130m),最突出的保存有3处:帕提农神庙、厄瑞克 提翁神庙、胜利女神雅典娜神庙。
雅典卫城的神庙(2)
雅典卫城由于山门两侧不对 称,因此利用南边的胜利神 庙可取得均衡。
维尼斯广场
四、古罗马园林
最初的罗马人园林是以生产为主要目的的果园、菜园,以及种植香料和 调料植物的园地。园中的观赏性、装饰性和娱乐性后来逐渐增强。
来自东方和希腊的文化艺术,包括园林,是罗马人取之不尽的源泉。罗 马人在学习希腊的建筑、雕塑、园林后,逐渐有了真正的造园事业。古 罗马在继承和发展了希腊园林艺术的同时,也吸收了古埃及和西亚等国 的造园手法。
园林类型丰富, 风格多变。既 有附属于各种 建筑的庭园, 也有环绕在建 筑四周的花园, 最典型的园林 形式是各式各 样的柱廊园。
哈德良山庄
每个园子都有其主题 及功能,往往以水池 为核心,点缀着大量 的雕像和柱式等装饰 之物。
哈德良山庄
哈德良山庄
山庄中心是由双侧回廊(Pecile)环绕的花园,柱廊的墙面上绘有壁画,称 为柱廊园。9米高的园墙及回廊围合着约100米宽、200米长的长方形庭 园,正中开有巨大的拱门作为出入口,庭园中央是矩形大水池。
埃及(公元前3500年前) 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公元前2560年)胡夫建金字塔;
埃及国土96%以上为沙漠,耕地2.48% 惜树如金、以石代木 金字塔(西岸)、神庙(东岸)
埃及的造园在特殊的气候风土条件下独树 一帜:
1.府邸庭院(宅院)
3.埃及墓园(陵园)
1.府邸庭院(宅院)奈巴蒙花园
哈德良山庄
古代西方园林史整理
规则式园林园林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狩猎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第二阶段: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第三阶段:工业社会的园林:自然征服型社会第四阶段:现代社会的园林:将朝人类与自然处于共生关系的自然共生型社会发展,生物多样性将成为评价园林绿地的标准第一阶段狩猎社会的园林:自然从属型社会认识水平不高,以宗教信仰园林空间为主第二阶段:农业社会的园林:自然顺应型社会世界各地园林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
三个共同特点:1、园林为统治者、贵族、宗教者等少数人所有与享用;2、园林空间为封闭的内向型;3、以追求精神享受为主,多忽视生态与环境效益第三阶段:工业社会的园林:自然征服型社会18世纪中叶,英国的产业革命带来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20世纪,自然征服型(工业)社会的后果导致了地球环境的急剧恶化,主要表现在地球温暖化、酸雨以及野生生物的灭绝等。
对于城市环境来讲,主要带来了三大问题:1、城市人口爆发性增长;2、人类生态系的突出;3、人工环境领域的扩大。
在这一时期。
人类在创造便利与富裕生活社会的同时,正在破坏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
园林出现了公园、都市绿地系统、田园都市等。
第四阶段:现代社会的园林将朝人类与自然处于共生关系的自然共生型社会发展,生物多样性将成为评价园林绿地的标准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代园林(公元4世纪之前)埃及园林、巴比伦园林、希腊园林、罗马园林中世纪欧洲园林(5-15世纪)中世纪西欧园林伊斯兰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15-16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园林(17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18世纪)近代城市公园(19世纪)现代风景园林(20世纪)西方园林的艺术形式规则式园林又称建筑式、几何式、图案式等园林;西方园林的传统样式,以意大利、法国园林为代表。
规则式园林在20世纪得到广泛的更新和进一步发展。
不规则式园林又称自然式园林,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传统样式;在西方园林艺术史中以英国园林为代表。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
西方园林发展历史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
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园林发展历史,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西方园林发展历史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
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列宁格勒的彼得宫喷泉。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
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
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
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
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
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着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
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
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
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
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
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平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第三章西方古典园林史
第一节、古代园林
水体的应用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庭园的一个中要特征
第一节、古代园林
小结:园林基本依附于建筑,受建筑轴
线控制,形式为几何形,规则式。
第二节、中世纪欧洲园林
一、中世纪西欧园林
1、概述
公元221~1860:中央集权
公元476~13、14世纪:权力不集中,宗教权强大,是黑暗 时代。 2、园林形式 城堡园林、寺庙园林。
第一节 古代园林
一、古埃及 公元前300年建国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公元三千多
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 。尼罗河沃土冲积,
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 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 何学,应用之于园林设计。eg: 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 则,房屋和树木都按几何形状,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庞贝( pompei )古城内保存着的许多宅园遗址一般均为四 合庭院的形式,一面是正厅,其余三面环以游廊,墙壁上画 上树木、喷泉、花鸟以及远景等的壁画
古 罗 马 庞 贝 一 个 庭 园 的 柱 廊
第一节、古代园林
古 罗 马 突 斯 卡 姆 庄 园 平 面 图
宫苑:哈德良山庄(the Canupus,Tivoli,1世纪)
埃及胡夫金字塔
约公元前2700年,146X232, 10万奴隶,30年
私园
古埃及阿美诺菲斯三世 时代大臣陵墓中的壁画: 奈巴蒙花园
第一节、古代园林
宅院复原图
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 格里斯河)美索布达米亚平原,3500BC 城市国家 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象征天 堂),矩形中庭,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 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主要园林类型:
西方园林发展史
西方园林发展史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公元十四世纪——伊斯兰园林的鼎盛印度莫卧儿园林公元十五世纪——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公元十五世纪后期——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公元十七世纪——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公元十七世纪末——法国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威公元十八世纪初期——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公元十八、十九世纪——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公元十九世纪中叶——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大量花卉开始在经景观中运用公元十九世纪后期——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二十世纪以来(一战以后)——现代流派的迭兴产生了现代园林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
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
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
对于沙漠居民来说,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
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
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
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佾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
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
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原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
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
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
欧洲古典园林的发展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欧洲古典园林的发展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在英语中,传统园林称为Garden或Park.从14、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西方园林的内容和范围都大大拓展,园林设计从历史上主要的私家庭院的设计扩展到公园与私家花园并重。
园林的功能不再仅仅是家庭生活的延伸,而是肩负着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供休憩、交往和游赏的场所。
在西方,园林(Garden或Park)概念自此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更广泛的景观(Landscape)的概念。
19世纪下半叶,LandscapeArchitecture一词出现,现在成为世界普遍公认的这个行业的名称。
欧洲古典园林发展过程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
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为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奠定了基础。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带来了伊斯兰的园林文化,结合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文化,形成了西班牙特有的园林风格。
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各种装饰变化细腻,喜用瓷砖与马赛克作为饰面。
这种类型的园林极大影响到美洲的造园和现代景观设计。
欧洲古典园林发展过程欧洲的园林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
其中的代表为古埃及园林、古希腊园林及古罗马园林,其中水、常绿植物和柱廊都是重要的造园要素,为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奠定了基础。
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带来了伊斯兰的园林文化,结合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文化,形成了西班牙特有的园林风格。
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酒、乳、蜜四条河流。
环境设计中外园林史笔记
环境设计中外园林史笔记一、中国园林史。
(一)先秦时期。
- 园林起源。
- 中国园林的起源与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园林形式是“囿”,是供帝王狩猎游乐的场所。
例如商纣王的沙丘苑台,它具有一定的规模,里面有天然的植被和鸟兽。
- 除了“囿”,还有“台”,它既是登高望远、观天象、通神明的地方,也是一种军事防御设施。
- 思想基础。
- 先秦时期的哲学思想对园林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儒家倡导“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将山水与人的品德相联系,这种思想影响了后来园林中山水的象征意义。
- 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提倡人们顺应自然,这种思想为中国园林追求自然之美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秦汉时期。
- 皇家园林。
-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
它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里面有众多的宫室建筑,如阿房宫。
园林内还开凿了许多池沼,像昆明池,用于训练水军,同时也具有观赏功能。
- 特点:规模大,功能多样,既有游憩娱乐功能,又有军事训练、生产等功能;园林内山水景观丰富,建筑分布较为疏朗,以自然山水为骨架。
- 私家园林。
- 开始兴起,多为贵族、官僚所建。
这些私家园林受皇家园林影响较大,但规模相对较小。
例如梁孝王的兔园,园内有山有水,建筑精美,还有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 园林发展的背景。
- 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十分活跃。
玄学兴起,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寄情山水成为一种风尚。
- 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为园林艺术的变革提供了理论和艺术借鉴。
- 园林类型与特点。
- 皇家园林:规模不如秦汉时期宏大,但更加注重园林的精致性。
如北魏洛阳的华林园,园内的山水布局更加巧妙,建筑与山水的结合更加紧密。
- 私家园林:大量涌现,成为这个时期园林发展的主流。
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发展迅速,如谢灵运的始宁墅。
这些私家园林追求自然山水意境,造园手法更加细腻,注重对自然山水的模仿和提炼,以小见大,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无限的山水意境。
西方造园变迁史笔记
一旧约时代的造园1 伊甸园:枣椰子树或者无花果树是“生命树”之首。
帕金森被认为是英国最早的造园家,除了栽培药用植物,他还潜心于花卉的栽培和花坛的设计。
2 所罗门的庭院所罗门是以色列的国王,他热衷于建筑、造园以及园艺,喜欢种植果树,极为关注葡萄园,喜欢芳香植物。
由于流行与法老通婚,园林受埃及影响较大,显著特点:巨大的规则式庭园,庭中有林荫道、石榴树林和挂满葡萄的凉亭以及大水池。
二古代的造园第一章:埃及造园埃及地处沙漠。
气候炎热,因此特别重视树木。
私家宅园特点:庭院为方形,四周建有围墙,入口处有塔门,高墙内种植着埃及榕、枣椰子、棕榈以及无花果、洋槐树。
中间有矩形下沉水池,种有水生植物,养鱼、鸟,池边通常有亭子。
有些庭园在塔门和建筑之间有4个葡萄架。
代表庭园:高僧麦利尔的庭园。
其它庭园: 1 神苑在神庙周边种树,称之为圣林,总称为神苑。
代表作:德尔埃尔巴哈里神庙2 陵园非常小,只有几棵树、小花坛、小水池第二章:美索不达米亚的造园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大致与埃及相对,但造园晚于埃及。
气候条件很好(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1 猎苑:以森林为主体,以自然风格取胜,以狩猎为主要目的。
堆建小土丘,台地,在上面建造宫殿、神庙、礼拜堂,饲养动物,种植香木、丝柏和石榴葡萄。
2 巴比伦空中花园:国王尼布甲雷撒为王妃所建,特点:由数层金字塔形露台组成,露台由厚墙支撑,外部是拱廊,内部有大小都不等的房屋、洞府、浴室灯。
露台四周堆土成丘,种有各类树木,层层叠叠像森林覆盖的小山耸立在巴比伦平原中央,如同高悬于天空。
第三章:希腊的造园希腊文化的前身是爱琴海文化,由克里特时期和迈锡尼时期两种文化组成,克里特宫殿住宅式开敞布局,迈锡尼宫堡式封闭布局。
由种植果树、蔬菜生产色彩浓重的实用园向装饰园转变,开始种植芳香植物。
私家造园:1 希腊列柱中庭:位于住宅中心,庭园开始铺砌,没有花草,代之以雕像、盆栽、喷泉,后期开始种植物。
2 阿多尼斯园:希腊妇女纪念爱神阿多尼斯,在屋顶树立其雕像,周围放置种有小麦、莴苣及其它快速发芽的种子,起初只在短期内装饰屋顶,后面流行于一年四季,成为了屋顶花园。
欧美园林发展史
江户时代(相当我国清朝) 合时期”
“综
1本园林艺术最繁隆时代 2前期,回游式池泉庭院 回游式池泉庭院并回游庭园与茶园大 回游式池泉庭院 为盛行。 后期,接受我国明朝混合。
明治时代(相当我国清末一民初)
1治维新以后许多园多次被毁 2近代欧美风格影响 近代欧美风格影响,倾注于公园建设是日本 近代欧美风格影响 公园黄金时代 3治中庭形式庭园中用大片草坪,水流岩石配 置。 4大成时代最大造园看明治神宫。
罗马帝国——几何式庭园
特点:1几何式庭园传入罗马帝国 2一般人民为求安多集中城墙内,但由于住宅 空地限制,庭园仅栽植蔬菜,药草,果树等, 而池泉仅以沐浴为,极为原始,可谓保持在 古罗马及希腊中庭式的阶段。
西班牙——几何式庭园
特点:西班牙的造园里庭园中多带浓厚的东 方色彩,以“天井”为单元的中庭,可以喷 泉雕刻为中心,而植以暖带绿树木及花果或 盆栽植物。其喷泉雕刻,均以狮子出名(中 东风味)庭园中多设绿荫,拱廊,望楼。善 用迷园,且庭园的线条规则整齐。
波斯伊斯兰园林
中古时代
希腊——几何式庭园 背景:1受埃及中东影响 2地理地势特点:希腊全境多山,海岸曲折,天然良港甚多,航海事 业发展,由于航海及战争的需要,酷爱体育竞技,由此产生了奥林匹克 运动会。。还有当时人们爱好社交,运动会,野外运动 3希腊多信奉神教,腊神话也甚多可以算是世界之最,这间接刺激了 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达到很高的水平,尤于雕塑著称于世(精美雕 塑加入园林) 特点:1园景仍为几何式 使过去实用庭园增加了观赏功能:植物材料增加,树木及绿篱的栽 植,精美雕塑的加入。 3开始注重公共园景,如行道树旁之雕刻物等成为欧洲园林与公共园 林的发祥地。
上古时代(传说时代,即夏朝建立前的时代)
夏、商、周、春秋战国——中国园林 的雏形期 雏形期
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
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园林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
要探求园林的发展,就必须针对园林背后蕴涵着的文化精神及思想基础进行探讨。
先将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园林名称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
中国殷周时期和西亚的亚述,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
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
“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
”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
二、园林功能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
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
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
游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
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三、园林开发方式从开发方式上说,园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原有自然风致,去芜理乱,修整开发,开辟路径,布置园林建筑,不费人事之工就可形成的自然园林。
如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是将私家别墅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可称为山林别墅;如湖南大庸县的张家界、四川松潘县的九寨沟,具有优美风景的大范围自然区域,略加建设、开发,即可利用,称为自然风景区;如泰山、黄山、武夷山等,开发历史悠久,有文物古迹、神话传说、宗教艺术等内容的,称为风景名胜区。
西方园林史
制作人:xxxxxx
班级: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
西方园林史
西方古典园林发展 时期:十八世纪以前,包括十八世纪
西方现代园林 时期:十八世纪以后
西方古典园林发展
1、古代时期西方园林
2、中世纪时期西方园林
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花园
4、17世纪法国古典式园林
5、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图
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花园
产生背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人们的思 想从中世纪宗教中解脱出来,摆脱了上帝的禁锢,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能 力和创造力。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达到极盛时期,特别是古希腊的建 筑师、园林师为逃避土耳其人侵者,大批逃亡意大利,使希腊古罗马帝 国时期的文化在该国得以复兴,并得到高度发展。
2)造园家及其造园思想,典型代表有布里奇曼、肯特和布朗。
布里奇曼——英国由规则式花园艺术转向风景式造园的开创者
斯陀园是整形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之 间的过渡状态的代表,被称之为“不 规则化园林”
斯陀园
肯特——18世纪后半期风景式庭园进入全盛期的先导者
特点: 抛弃了规则形式,走向非规则形式。 从不完善的造园理论中建立起较完整的体系,发现越过绿篱的所有自然界 都是庭园。 在他的成名作契斯维克别墅园中,大量运用了自然式手法,园林中有形状 顺应自然的河流和湖泊,起伏的草地,自然生长的树木,并在规则划分的 地块中间修建了弯曲的小径。
Thank yo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布朗——自然风景学派创始人 布朗1715年出生于一个园林世家,他的一生都就此和园林结缘。他选择成 为蔬菜园艺家,后到伦敦学习建筑,随后又转为风景园林师。家庭的熏陶,对 蔬菜园艺和建筑的学习,使布朗成为第一个职业造园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
府邸前庭视野开阔,一览无余,两侧平台上是小花园,布局十分华丽而 巧妙。厨房的烟道移至平台两侧,成为装饰性小塔楼,与府邸融为一体。
1. 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
1. 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
1. 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
Villa d'Este,Tivoli Villa Lante,Bagnaia
意大利园林特征
Hale Waihona Puke Villa Aldoblandini
Villa Garzoni,Collodi
Villa Gamberaia, Settignano
植物
意大利园林特征——要素
植物
意大利园林特征——要素
植物
意大利园林特征——要素
2. 伊索拉·贝拉庄园(Villa Isola Bella)
伊索拉贝拉是意大利庄园中唯一的 湖上庄园,建造在马吉奥湖中波罗 米安群岛的第二大岛屿上,离岸有 600多米,原先是由美丽的岩石构 成的荒岛。
名为伊索拉·马托勒的第一大岛上 过去也建有台地园,后来逐渐荒芜 并消失了。
伊索拉·贝拉庄园
1632年庄园由卡尔洛博罗梅奥第三代 伯爵始建,园名源自其母伊索拉伊莎 贝拉姓名的缩写。
植物
意大利园林特征——要素
植物
意大利园林特征——要素
意大利园林特征——要素
石作
石作
意大利园林特征——要素
石作 水景
意大利园林特征——要素
石作 水景
意大利园林特征——要素
意大利园林特征——要素
石作 水景
1. 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Villa Aldobrandini) 2. 伊索拉·贝拉庄园(Villa Isola Bella) 3. 加尔佐尼庄园(Villa Garzoni,Collodi) 4. 冈贝里亚庄园(Villa Gamberaia, Settignano)
1. 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Villa Aldobrandini)
术的非理性特征,并最终导致了统治欧洲造园样式长达一个多世纪 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的衰落。 此后,与巴洛克艺术同期产生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登上了历史舞台。
1.巴洛克时期园林概况
按照园林风格来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其实又可分为人文主义园 林、风格主义园林和巴洛克园林等三种形式。
意大利巴洛克园林实例
1671年其子第四代伯爵维塔利阿诺将 庄园建成。
设计师有建筑师卡尔洛封塔纳和水工 师莫纳,维斯玛拉和西蒙奈塔负责雕 塑和装饰工程。
小岛东西最宽处约175米,南北长约 400米,庄园用地长约350米。
岛的西边50米宽、150米长的用地上 有座小村庄,建有教堂和码头。
花园规模约为3公顷,堆砌出九层台 地。
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是红衣主教克利门斯八世的外甥、枢密官阿尔多 布兰迪尼的夏季别墅,庄园因此而得名。
先由建筑师波尔塔在1598年开始建造,直到1603年由建筑师多米尼基 诺完成。水景工程由封塔纳和奥利维埃里负责。
1. 阿尔多布兰迪尼庄园
庄园坐落在阿平宁山半山腰的弗拉 斯卡迪小镇上,西北距离罗马约20 公里。
3. 加尔佐尼庄园
几年后,弗兰塞斯柯·斯巴拉建成了花园的台地部分和宽敞的半圆形入 口。从狄奥达蒂作的平面图上,可以看到花园中有无数的泉池和喷水。 一个世纪之后,罗马诺·加尔佐尼的孙子才将花园最终建成并定型,一 直保持到现在。
3. 加尔佐尼庄园
卡尔佐尼庄园在规划上将周围的乡村景观、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的吕 卡式花园和渐渐兴起的巴洛克风格三者融汇在一起,显得非常独特。简 明的形式和质朴的空间,无疑是古典作品的手法。
庄园布局巧妙、尺度宜人、气氛亲切、光影平衡。含蓄的象征性手法、 简洁而均衡的构图、深远的透视画面、使其成为托斯卡纳地区众多花园 中的非常宜人的一个。
4. 冈贝里亚庄园
庄园位于佛罗伦萨 以东塞替涅阿诺小 村边。14世纪以前 这里原是一座修道 院的小农场。
1618年,富商查诺 比拉比购下这块地 后,在旧址的基础 上建造了别墅和花 园。
3. 加尔佐尼庄园
3. 加尔佐尼庄园
花园中几乎全年可见的、起主要装饰作用的花卉布置,一些造园要素和 细部的处理手法,表现出受巴洛克风格的影响,有着某种程度的轻浮和 明显的矫柔造作的特点。
3. 加尔佐尼庄园
3. 加尔佐尼庄园
3. 加尔佐尼庄园
3. 加尔佐尼庄园
3. 加尔佐尼庄园
4. 冈贝里亚庄园(Villa Gamberaia, Settignano)
台地园的设计将立面与平面结合考虑。一般愈接近城市,坡度愈缓,台 层少,高差小;距离城市愈远,坡度愈大,台层多,高差较大。
庄园内的主体建筑——府邸 设在庄园最高处——控制全园,显示权贵 设在中间台层上——出入方便,给人亲切感 设在庄园最底层——面积较大、地形较平缓的庄园
意大利园林特征
Villa Palazzina Farnese
佛罗伦萨亚诺河(Arno)流域别墅分布图。
罗马台伯河(Tiber)流域庄园分布图
意大利园林特征——布局
意大利庄园布局一般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稳定、主次分明、变化统一、 比例协调、尺度适宜的构图方式,反映着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
台地园的平面一般是严整对称的,建筑常位于中轴线上,有时也位于庭 园的横轴上,或在中轴线的两侧对称排列。庭园轴线有时只有一条主轴, 有时分主、次轴,甚至也有几条轴线或直角相交、或平行、或呈放射状。
2. 伊索拉·贝拉庄园
2. 伊索拉·贝拉庄园
2. 伊索拉·贝拉庄园
2. 伊索拉·贝拉庄园
3. 加尔佐尼庄园(Villa Garzoni,Collodi)
17世纪初,罗马诺·加尔佐尼委托出生于吕卡的人文主义建筑师奥塔维 奥·狄奥达蒂为其在小城柯罗第附近建造一座庄园,以期成为这个地区 的代表作。
西方园林史
第五讲 意大利巴洛克园林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规划教研室
朱建宁
1.巴洛克时期园林概况
17世纪下半叶,意大利的园林创作从高潮时期逐渐走向没落时期。 造园愈加的矫揉造作,大量繁杂的园林小品充斥着整个园林,同时
对植物的修剪整形和水景技巧作为追新求异的手段。 园林的风格背离了最初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反映出巴洛克艺
4. 冈贝里亚庄园
4. 冈贝里亚庄园
4. 冈贝里亚庄园
4. 冈贝里亚庄园
4. 冈贝里亚庄园
4. 冈贝里亚庄园
4. 冈贝里亚庄园
4. 冈贝里亚庄园
小结:意大利园林特征——选址
意大利庄园一般建于河流周边风景秀丽的丘陵山坡上。山坡上特殊的气 候特点和地理条件,使台地园成为意大利庄园的主要布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