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结构及文字分析指导

合集下载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曲式分析报告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曲式分析报告

门德尔松《葬礼进行曲》曲式分析报告这是一首使用展开性中段带变化再现的单主题单三部曲式,全曲主调为e小调。

简单的结构图式如下:引子4(2+2)+‖:A8(4+4):‖+B8 (4+4)+再现连接4+A’12(4+8)+尾声4文字分析报告如下:引子 (1-4小节):全曲由e和声小调引入,句中出现三连音,给人营造出一种沉重,严穆,凝重的气氛,具有”葬礼”的悲剧性色彩.同时三连音结构又符合进行曲这种体裁的风格特点.(5-20小节): 呈示段)呈示段是一个长为16小节的复奏乐段,其基本乐段是个长为8小节(4+4的收拢性乐段,带变化重复,不构成曲式结构的升级.上句半终止在属和声上,下句在第10小节在和声上出现短暂向其平行大小调G大调离调,且和声音响加厚。

中段 (21-28小节):属方整的两句式乐段,e和声小调.第1句(21-24小节)采用主题首部同音持续到三连音,并且层层上行模进,采用渐强的阴凉给人一种凝重的感觉,带有综合展开的特点.第2句(25-28小节)采用音的下行模进,力度上用ff,给人压抑的感觉.连接:(29-32小节)运用引子的材料,为再现段的出现作材料和和声上的准备,且感情得到升华.再现段:(33-44小节):并行的非方整(4+8)的两句式乐段,属收拢式乐段.首先用ff开始向G大调作离调.第1句终止在e小调的主和弦上;第2句采用综合再现,第37小节和声上为G大调下属上建立的属三四和弦到下属和弦,且出现D和声大调的六级上的和弦,之后的第38小节出现属的属七和弦到属和弦的进行,从39小节开始加入引子材料,进行扩充,且经过阻碍终止,强调主和弦,最终完满结束在e小调的主和弦上.尾声:(45-48小节)与引子遥相呼应,采用主和弦上作分解,采用pp力度和最后的延长音使音乐消失.。

曲式文字报告伴奏织体

曲式文字报告伴奏织体

曲式文字报告伴奏织体
伴奏织体是一种常见的曲式,它是指在音乐中以伴奏为主线,通过连续不断的伴奏音乐来强调和支持主旋律和歌词,使音乐整体更加丰富和完整。

伴奏织体的曲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重复式:这种伴奏织体是最简单直接的形式,通常由一段简单的伴奏循环反复出现。

例如,流行歌曲中常见的A-B-A-B-C-B-C-D-C-D-E-D-E形式,其中A、B、C、D、E分别代表不同的伴奏段落,按照顺序重复出现。

2.变奏式:这种伴奏织体是在重复式基础上进行变化和发展,通过对伴奏旋律、和声或节奏进行改变和变化,使音乐具有更多的层次和变化。

例如,钢琴练习曲《黑键练习曲》中通过改变和弦进行和速度,以及增加华丽的音阶和装饰音来进行多次的变奏。

3.对比式:这种伴奏织体通过对比不同的伴奏段落来丰富音乐表达,使音乐更具有戏剧性和对比性。

例如,古典音乐中的奏鸣曲形式常常采用A-B-A-C-A的形式,其中A和C部分为相似的伴奏段落,B部分为截然不同的伴奏段落,通过对比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4.层叠式:这种伴奏织体通过将多个伴奏线进行层叠,使音乐具有更为复杂的结构和声部。

例如,管弦乐作品中常常采用不同的乐器组合进行层叠,通过不同音色和声部的叠加,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5.变位式:这种伴奏织体通过改变伴奏的音高、音响或节奏来创造新的音乐效果。

例如,爵士乐中的伴奏改变了传统音乐的规则,采用了更加复杂的和弦进行和节奏,使音乐更加自由奔放。

综上所述,伴奏织体是音乐中常见的曲式之一,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技巧来丰富音乐的表达和演奏效果。

无论是古典音乐、流行音乐还是爵士乐,伴奏织体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彩。

曲式分析资料【范本模板】

曲式分析资料【范本模板】

绪论一、音乐是什么二、对于“曲式”的五种认识三、曲式分析的几点说明第一部分:曲式分析基础知识第一章音乐语言的分类体系及分析要求一、怀特音乐分析四元分类体系二、节奏分析三、旋律分析四、和声分析第二章曲式结构的单位及符号体系一、三个基本名词二、曲式结构的单位及符号体系第三章句法结构一、构成句法的基本要素二、句法结构第四章音乐主题与音乐形象一、音乐主题二、音乐形象第二部分:典型曲式分析第五章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及陈述类型一、曲式发展的结构原则二、音乐的陈述类型第六章一段体一、一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二、一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三、一段体的从属部分四、一段体的细部结构思考与练习第七章二段体一、二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二、二段体的基本类型三、二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四、二段体的长度比例及从属部分五、二段体的声乐曲与器乐曲结构的异同思考与练习第八章三段体一、三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二、三段体的基本类型三、三段体的再现段四、三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五、三段体的从属部分六、三段体的声乐曲与器乐曲实例思考与练习第九章三部曲式与二部曲式一、三部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二、三部曲式的中部及其基本类型三、三部曲式的两端部分(首部和再现部)四、三部曲式的从属部分思考与练习附:二部曲式第十章变奏曲式一、变奏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二、变奏曲的类型三、变奏曲的分组问题四、变奏曲的整体布局五、变奏曲的实例分析思考与练习第十一章回旋曲式一、回旋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二、古回旋曲(或“小型回旋曲式”)三、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回旋曲(或“典型回旋曲式”)四、浪漫主义以后回旋曲式的发展(或“回旋曲式的变体”)思考与练习第十二章奏鸣曲式一、关于奏鸣曲式的整体结构及其原则二、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三、奏鸣曲式的展开部四、奏鸣曲式的再现部思考与练习附:回旋奏鸣曲式主要参考文献二、教案绪论一、音乐是什么1、从技术的角度看音乐(1)传统的:有调性的音乐(2)现代的:非调性的音乐2、从理论的角度看音乐(1)来源方面:有个性、有情感的声音信息。

三段曲式分析文字报告

三段曲式分析文字报告

案例分析三:个人简历
01
个人简历也是一种常见的应用三段曲式的文本,通常包括个人信息、教育背景、 工作经历、技能与特长等部分。
02
在个人简历中,三段曲式的运用可以使整个简历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让读者 更容易了解申请人的经历和能力。
03
例如,在个人信息部分,可以介绍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在 工作经历部分,可以详细介绍申请人在各个公司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在技能与 特长部分,可以列出申请人的专业技能和语言能力等。
局限性
1 2
形式僵化 由于遵循固定的三段曲式,可能限制了报告的创 新性和灵活性,对于某些复杂问题可能无法充分 展开。
内容限制 由于结构限制,报告主体部分可能无法深入探讨 所有相关内容,导致某些细节被忽略。
3
适用范围有限 三段曲式分析文字报告适用于规范性、结构化的 问题分析,对于非结构化或创新性问题可能不太 适用。
05
如何提升三段曲式分析能力
掌握基本概念和原则
理解三段曲式的定义和结构
三段曲式是一种常见的音乐结构,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是起始部分、中 间部分和结尾部分。了解每个部分的特征和功能,是进行三段曲式分析的基础。
掌握三段曲式的原则
了解并掌握三段曲式的原则,如对比、发展和统一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分 析音乐作品。
在市场调研报告中,三段曲式的运用 可以使整个报告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调研的结果和建议。
例如,在调研目的部分,可以明确调 研的主题和目标;在调研方法部分, 可以介绍调研的设计、样本选择、数 据采集等;在调研结果部分,可以对 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具体的结论和建议。
发现3
第三段通常是全曲的高潮 部分,通过强烈的情感表 达和音乐冲突来达到全曲 的顶峰。

歌曲常见的7种曲式结构

歌曲常见的7种曲式结构

歌曲常见的7种曲式结构
1、AABA:行进式,以三段A部分组成主旋律,最后以B部分结尾;
2、ABCBA:叙述式,两次重复的A和B部分,其中B部分是结局性的诠释;
3、ABAC:三部结构,以A部分开篇,紧接B部分,最后C部分总结结尾;
4、Verse-Refrain:A部分(前奏)-B部分(重复部分)-A部分(段落歌词)-B部分(重复部分)-C部分(反常部分)-B部分(最后重现部分);
5、ABCDEF:复杂结构,以A部分开篇,同时以D、E、F句式组成桥段,最后C部分结尾;
6、ABAB:双重式,A和B部分必须重复两次,循环曲调;
7、AABB:交错式,以A和B部分两段文字思想,相互交错排布,给人混乱而又有逻辑的感受。

曲式分析文字模版

曲式分析文字模版

曲式分析文字模版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

保护环境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只有每个人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真正做到环保从我做起。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

首先,我们可以从节约能源做起。

每当离开房间时,要记得关掉灯光和电器设备,不要长时间开着空调等能源消耗大的设备。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使用节能灯具和家电,这样不仅可以为环境节约能源,还可以为自己省下不少电费。

其次,我们可以从垃圾分类做起。

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我们可以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放入不同的垃圾桶内,这样可以方便环保人员进行垃圾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再次,我们可以从减少用塑料制品做起。

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可以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塑料瓶等一次性塑料制品,选择使用环保袋、玻璃瓶等可重复使用的物品,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鼓励绿色出行做起。

绿色出行是指选择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环保的出行方式,而不是开车。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最后,我们可以从关爱自然生态做起。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参加植树活动、保护野生动物、节约用水等活动,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出一份力。

总的来说,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节约能源、垃圾分类、减少使用塑料制品、鼓励绿色出行、关爱自然生态等方面出一份力,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美丽的地球家园做出贡献。

曲式分析分析报告

曲式分析分析报告

曲式分析分析报告1. 引言曲式分析是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旨在通过对曲式结构的分析来揭示音乐作品的内在组织原则和美学特征。

本文将通过对一首经典音乐作品的曲式分析,探讨其结构和音乐要素的运用,以期增进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

2. 音乐作品介绍选取的音乐作品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该交响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分别为:第一乐章:Adagio molto,Allegro con brio;第二乐章:Andante con moto;第三乐章:Scherzo. Allegro vivace;第四乐章:Allegro molto。

3. 第一乐章:Adagio molto,Allegro con brio第一乐章采用了典型的奏鸣曲形式,包括引子、主题发展和再现部分。

引子部分以悠扬的弦乐旋律开场,渐渐引入了主题的素材。

接着,主题在整个乐章中被反复演绎和发展,展示了多变的旋律和丰富的和声。

4. 第二乐章:Andante con moto第二乐章是一首悠扬的行板曲,采用了变奏曲的形式。

开篇处,由木管乐器奏出了轻柔的主题,然后逐渐由其他乐器加入。

整个乐章通过对主题的变奏和发展,展示了贝多芬在和声、旋律和节奏方面的卓越才华。

5. 第三乐章:Scherzo. Allegro vivace第三乐章是一首三段式舞曲,富有活力和幽默感。

乐章以强烈的和弦序列开场,然后引入了欢快的主题。

接着,主题在不同乐器之间进行回合,增添了整个乐章的变化和层次感。

最后,乐章以激昂的音乐结尾。

6. 第四乐章:Allegro molto第四乐章是一首轻快而激烈的快板乐章,采用了奏鸣曲形式。

乐章以强烈的乐队奏鸣曲开始,然后引入了主题的变奏部分。

接着,乐章逐渐加强并展示了大量的音乐动机,最后以激动人心的高潮结束。

7. 总结通过对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进行曲式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在结构和音乐要素的运用上展现出了他的创作天赋和丰富的音乐知识。

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共同构成了这部伟大的交响乐作品。

曲式分析文字报告分层设计

曲式分析文字报告分层设计

曲式分析文字报告分层设计引言曲式分析是音乐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和组织进行分析,可以深入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音乐作品的内在逻辑。

本文将介绍一个分层设计的方法,用于曲式分析中的文字报告的创作。

这一方法将帮助分析者更系统地观察和阐述音乐作品的结构和组织,使得分析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读性。

1. 分析对象在报告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被分析的音乐作品。

分析对象的选择可以根据研究者的兴趣和音乐作品的重要性来进行。

同时,分析对象的时期、风格和类型等特征也会对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分析结果的呈现产生重要影响。

2. 分析框架为了构建一个系统完整的分析报告,需要确定一个分析框架。

分析框架是指对于音乐作品不同层次的结构进行分类和描述,以便于观察和分析。

常见的分析框架包括小节分析、乐章结构分析和全曲结构分析等。

2.1 小节分析小节分析是对音乐作品中最基本的、具有独立节奏、主题的段落进行分析。

在小节分析中,需要观察和描述小节的长度、节奏、旋律、和声以及情感色彩等特征。

2.2 乐章结构分析乐章结构分析是对于一个乐章中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进行分析。

在乐章结构分析中,需要观察和描述乐章的主题、重复段落、过渡段和高潮段等重要组成部分。

2.3 全曲结构分析全曲结构分析是对整首音乐作品的结构和组织进行分析。

在全曲结构分析中,需要观察和描述不同乐章之间的关系、主题变形、再现和发展等。

3. 分析方法在确定了分析框架之后,可以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不同的分析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特点。

常见的分析方法包括视觉分析法、听觉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

3.1 视觉分析法视觉分析法通过绘制乐谱、和弦分析和结构图等可视化工具来观察和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组织。

这种分析方法侧重于形式的观察和比较,可以很好地展示音乐的形式逻辑。

3.2 听觉分析法听觉分析法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并记录主题、变化和情感色彩等音乐元素来观察和分析音乐的结构和组织。

多重元素解析贝多芬第二乐章结构特征

多重元素解析贝多芬第二乐章结构特征

贝多芬第四钢琴奏鸣曲(op.7)第二乐章结构图及文字分析贝多芬第四钢琴奏鸣曲(op.7)第二乐章曲式结构图及文字分析【A】首部∶ 再现单三部曲式A段∶1~8小节,C大调,一句扩展乐段。

这个曲式的主题构造有点界限模糊,起先是一个简单的动机,变化复奏一次后,伸展出一条新旋律作为曲式的后半部分。

但是,前后两部分虽然构造不同,却又不宜拆分成二个对比的乐句,结构的一体形式要更为显著一些。

B段∶9~14 小节,G大调,合成的中段结构。

一,对比的新主题动机,通过两次原样的重复,叠加成为乐段规模,其二,在主动机与每次重复之间,合成插入三次不尽相同的小连接片断材料,最后一次转回主调准备再现。

A段∶15~24 小节,C大调,一句扩展乐段。

情绪动力再现的A段,将主题动机进行展开性质的扩展,而不再是旋律的结束。

【 B】插部中部∶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5 ~36 小节,"A大调→f小调→D大调,新的并置旋律主题,先形成乐句结构(从旋律的片断交接发展成为旋律乐句。

并以这个乐句为基点,按三度下行的调移动方式在不同调性上强调这个材料,构成展开的三句中心插部。

第二阶段∶37~50 小节,C大调→'B 大调→C 大调,插部在整个主调小下属功能组调性中跑完一圈后,异常明确地进入属准备阶段。

在这个从单一属音到属九和弦的过程中,不经意地插人3 小节在"B 大调上的 a 主题先现片断。

【 A】再现部∶ 再现单三部曲式A段∶51~58 小节,C 大调,一句扩展乐段的曲式与首部相同。

B段∶59~64 小节,G大调,仍然是合成结构的中段,在结束前加入少许的装饰变化。

A段∶65~74 小节,C大调,一句扩展乐段。

结构有所扩充及旋律主题添加装饰变奏的动力再现。

终止后交给尾声完成乐章。

尾声∶74~90 小节,开始采用中央插部的主题材料(片断回忆性构造模式,贝多芬喜好的结构方式之一),和声伴随一条向属和弦目标推进的上升线条。

曲式分析答题模板

曲式分析答题模板

曲式分析答题模板一、曲式的基本信息。

1. 曲名:2. 作曲者:3. 曲式类型:4. 曲调:5. 调性:6. 速度:7. 节奏型态:二、曲式的结构分析。

1. 前奏部分:描述前奏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如是否引入主题动机、是否预示曲子的基本风格、是否为曲子的整体氛围做铺垫等。

2. 主题部分:分析主题部分的旋律特点、和声特点、节奏特点,以及主题的表现形式和发展。

3. 发展部分:描述发展部分如何对主题进行变化和发展,是否出现了新的音乐材料,以及发展部分的音乐形式和结构。

4. 再现部分:分析再现部分是否完整呈现了主题部分的内容,是否进行了变奏处理,以及再现部分和主题部分的关系。

5. 尾声部分:描述尾声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如是否对整个曲子做了总结,是否有特别的结束方式等。

三、曲式的风格分析。

1. 曲子的情感色彩:分析曲子所表现的情感,如欢快、悲伤、激昂等,以及情感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2. 曲子的音乐语言:描述曲子的音乐语言特点,如旋律的特点、和声的特点、节奏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为曲子的风格服务。

3. 曲子的表现手法:分析曲子的表现手法,如对比、重复、变奏、发展等手法的运用,以及这些手法如何为曲子的整体效果服务。

四、曲式的演奏技巧分析。

1. 对于演奏者的要求:描述演奏这首曲子所需要的技巧和能力,如对于技巧的要求、对于表现力的要求等。

2. 演奏技巧的难点:分析演奏这首曲子时可能遇到的难点和技术上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难点。

五、曲式的历史背景分析。

1. 作曲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简要介绍作曲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这首曲子在作曲者的创作生涯中的地位和意义。

2. 曲式的时代特点:分析这首曲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音乐风格,以及这首曲子在当时的音乐环境中的地位和影响。

六、曲式的评价。

1. 音乐性评价:对这首曲子的音乐性进行评价,包括旋律的美感、和声的丰富性、节奏的生动性等。

2. 表现力评价:对这首曲子的表现力进行评价,包括情感的表达、音乐语言的表现、演奏技巧的要求等。

曲式分析报告

曲式分析报告

曲式分析报告在音乐中,曲式是指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形式安排。

通过对曲式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构成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演奏和欣赏音乐。

本报告将针对曲式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音乐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

首先,我们来谈谈曲式的基本元素。

曲式通常由主题、副题、发展部分和再现部分等基本元素构成。

主题部分通常包括主题A和主题B,它们在音乐作品中扮演着引子和回旋的角色。

副题部分则是主题部分的补充和发展,为音乐作品增添了更多的情感和内涵。

发展部分是整个曲式的高潮部分,通过对主题和副题的变奏和发展,使音乐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再现部分则是整个曲式的总结和回顾,将前面的主题和发展部分进行回顾和再现,使整个音乐作品呈现出完整的结构和形式。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不同曲式类型的特点和风格。

常见的曲式类型包括奏鸣曲式、变奏曲式、小步舞曲式等。

奏鸣曲式通常以交响乐和协奏曲为代表,其特点是结构严谨、情感丰富。

变奏曲式则是通过对主题的反复变奏和发展来展现音乐作品的多样性和变化性。

小步舞曲式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曲式类型,常见于舞曲和轻音乐作品中。

每种曲式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通过对不同曲式类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最后,我们来谈谈曲式分析在音乐教学和演奏中的重要性。

对于音乐学习者来说,通过对曲式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从而更好地进行演奏和表达。

对于音乐演奏者来说,曲式分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和情感,使演奏更加准确和生动。

同时,曲式分析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曲式分析是音乐学习和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曲式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形式,从而更好地进行演奏和表达。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促进音乐教育和演奏水平的提高。

《我爱你中国》的曲式结构分析及演唱技巧探究

《我爱你中国》的曲式结构分析及演唱技巧探究

10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24《我爱你中国》歌曲的曲式可以分为前奏和引子部分、间奏部分、尾声部分,单三曲式(ABA ’)特征明显,三个部分的结构大体相等,A 部分旋律抒情悠长,B 部分旋律较为激昂,尾声主题再次回到A 部分。

图1(一)第一部分:悠扬曲调,呈现抒情主题《我爱你中国》的前奏和引子为第一部分,前奏(1-2)在描绘意境和渲染情绪方面不可或缺。

由两个乐句构成的前奏,为引子部分奠定了音乐基调,“辽阔、自由”的音乐意境呼之欲出。

第一部分为主题呈现,八个小节的引子(3-10)气势磅礴,引子的上半句“百灵鸟从蓝天飞过”有序奏之意,全曲风格初现,引入百灵鸟凌空俯瞰大地辽阔旷远的想象,以写意的手法展示出一种清新空灵。

第二句“我爱你,中国”中心思想贯穿全曲,直抒胸臆地表达出爱国之情。

旋律下行,对三连音的进行了充分使用,节奏变化由高昂过渡到沉稳,旋律呈现明显的起伏感,优美、抒情、沉稳地表现出对祖国爱得深沉。

(二)第二部分:由浅入深,激情发展主题《我爱你中国》的第二部分是主题发展部分,进入B 部分,也是整首歌的主体部分,旋律逐层上升,曲调随曲风发展变化,由浅入深不断深化“我爱你中国”主题思想,强而有力的抒情手法,深情、真挚地表达出爱国激情。

歌曲以F 调作为原调,发音连贯,节奏紧凑,曲谱中圆滑线标记处要唱得圆滑,歌词的内容运用了赋、比、兴的手法,在平铺直叙中一咏三叹。

间奏(Bridge ):引子过后8小节的间奏,连接主要部分和副歌部分,起到了较好地承上启下的作用,间奏部分没有歌词,既是引子部分情绪的补充,由“辽阔、自由”的情绪变为“深情、真挚地”情感,又是A 段陈述性段落的引导,情绪和速度的转换过渡变化以形成音乐上的对比,连续的三连音节奏型,结合分解和弦的节奏,丰富了音乐的情感表达,自然地过渡到陈述型的A 段。

主要部分(Verse ):A 段第一句“我爱你,中国”在八度音程内波动起伏,曲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乐曲提示“深情、真挚地”。

将乐曲内部各主要部分的起止小节用文字简达,并谈谈该曲式结构的特点。

将乐曲内部各主要部分的起止小节用文字简达,并谈谈该曲式结构的特点。

将乐曲内部各主要部分的起止小节用文字简达,并谈谈该曲式结构的特点。

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引言部分旨在介绍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即将乐曲内部各主要部分的起止小节用文字简达,并进一步探讨该曲式结构的特点。

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乐曲结构的安排和组织对于音乐的发展和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乐曲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其中的起始小节和结束小节是决定音乐整体形态和情感走向的关键部分。

通过用文字简要描述乐曲内部各主要部分的起止小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乐曲的结构和发展。

起始小节是乐曲引领听众进入音乐世界的门户,它们以独特的旋律、节奏和和声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结束小节则是乐曲的压轴部分,它们通常以高潮或回归主题的方式结束乐曲。

通过文字的描述,读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乐曲内部各部分的起止小节之间的转折和发展关系。

同时,该曲式结构的特点也是本文的重点分析对象。

曲式结构在音乐创作中起着组织和统一乐曲素材的作用。

它可以是一种简单而重复的形式,也可以是一种复杂而多变的形式。

通过解释该曲式结构的基本原理和分析其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乐曲结构对于音乐的表现力和沟通力的影响。

本文将以对乐曲内部各主要部分的起止小节的描述和分析,以及对该曲式结构的解释和探讨为主线,从而全面地揭示乐曲创作中乐曲结构与音乐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类型的乐曲,并具备一定的乐曲分析和创作能力。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乐曲内部各主要部分的起止小节的具体内容和该曲式结构的特点,以期为读者呈现一场丰富而有趣的音乐之旅。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组织框架,包括各个章节的标题、内容和顺序等。

在本篇文章中,结构的安排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乐曲内部各主要部分的起止小节用文字简述2.1.1 介绍乐曲的起始小节2.1.2 介绍乐曲的结束小节2.2 该曲式结构的特点2.2.1 解释该曲式结构的基本原理2.2.2 分析该曲式结构的特点和优势3. 结论3.1 总结乐曲内部各主要部分的起止小节3.2 总结该曲式结构的特点和重要性文章结构的设计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脉络和主题发展,使文章更加清晰易懂。

歌剧《沂蒙山》选段《沂蒙的女儿》音乐旋法与演唱分析

歌剧《沂蒙山》选段《沂蒙的女儿》音乐旋法与演唱分析

歌剧《沂蒙山》选段《沂蒙的女儿》音乐旋法与演唱分析摘要:《沂蒙的女儿》是我国原创民族歌剧《沂蒙山》的唱段,是根据抗战时期真实事件改编而来,展现了军民水乳交融的深厚情感,歌颂了大义凛然的沂蒙儿女。

本文就《沂蒙的女儿》分析其音乐旋法与演唱处理。

关键词:音乐结构;旋法分析;演唱分析;1.音乐结构分析1.曲式结构图尾12.文字分析选段《沂蒙的女儿》是并列型的三部曲式,全曲共有97小节,G宫调式。

前四小节是歌曲的前奏,其骨干音取材于歌曲,和声走向从主和弦到属和弦。

左手伴奏织体几乎全部由四个十六分音符组成,只有一个四分音符,且结束在第二小节。

右手的旋律以琶音开始,其节奏型丰富,有前附点节奏、前八后十六节奏、三十二分前附点节奏等,最后左手伴奏织体和右手旋律都以琶音结尾,为歌曲的开端铺垫,起准备作用。

第一部分(A)由两个乐段构成,A1乐段的第一乐句(6小节)结束之后,其间奏速度变成53,起过渡作用,引导下一乐句的开端。

第二乐句(4小节)结束后,其间奏速度变为60,在上一乐句的基础上有所加快,速度的变化使A乐段的感情层层递进。

A2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为五小节,结束在属和弦上。

第二乐句为六小节,结束在主和弦上。

速度上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在第二乐句快要结束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渐慢标记,最后仍回到60的速度。

第二乐句结束之后,出现了三小节的补充,起过渡作用,引导第二部分(B)的开端。

第二部分(B)由两个乐段构成,B1乐段和B2乐段都由两个乐句构成。

B1乐段的两个乐句其旋律相同,但是和声功能不同,第一乐句呈大调功能性,第二乐句呈小调功能性,带有调式功能交替色彩。

第二乐句的第四小节,即43小节,其伴奏织体加入了重属和弦,第44小节解决到属和弦(徴和弦)上,呈现出离调色彩。

B2乐段和B1乐段的伴奏织体和和声织体相同,其乐句结束在主功能上。

就第一部分(A)和第二部分(B)而言,其旋律、速度和伴奏织体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速度变为78。

疑虑曲式分析报告

疑虑曲式分析报告

疑虑曲式分析报告曲式分析试卷题型一般分为两大类,首先是曲式结构图示,其次就是分析报告了。

分析报告如果只是流水线式的说明各部分的基础结构,调性,那就不要对分数期盼太高,好的分析报告,应该从作曲家的角度出发,为什么这么创作,运用什么手法等等。

曲式的文字分析部分应遵循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原则,下面以单三部曲式乐曲的文字分析为例:1、首先,准确定位乐曲的曲式结构类型,如“本曲结构为带有动力再现的、综合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比起只说“本曲为单三部曲式”说法要全面。

2、第一部分(呈示段)分析主要包括:a.呈示段的结构类型(两句体的平行乐段还是三句类,四句式乐段等);b.主题的构成(包括主题的调性、声部情况、旋律特征、伴奏织体类型及在主题在什么速度上进行等等):c.是收拢性乐段还是转调乐段:d.每句分别在什么调性上,每句的终止类型是什么:e.乐段发生没有离调或转调。

3、中部分析主要包括:&中部结构类型(单主题中部、对比主题中部还是综合型中部),可分为几个“段落”;b.如果是单主题的中部,要详细说出中部主题是从呈示段那个小节引申而来,是用什么手法进行引申发展的;如是对比主题中部,要说出主题的构成情况。

c.中部在那些方面与第一部分(呈示段)形成了对比(主要从主题、声部、和声、调性、织体、速度、力度等方面找)d.中部与第一部分的联系在哪些方面,作曲家是如何在体现中部与第一部分对比的同时,在哪些方面又与第一部分保持联系,即如何统一两个部分的。

e.调性布局,中部经过了那些调性,调性转换特征(古典调性转换特征还是浪漫派调性转换特征)等;和声稳定与否。

4、连接段(如果有的话)的分析包括:连接段结构长度、起始位置。

典型的连接段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承上部分(与中部联系比较紧密,好像是中部的补充)、连接中心部分(连接段和声调性的最不稳定的部分)、启下部分(一般称为属准备部分)。

5、再现段的分析:首先界定再现部类型,是什么类型的再现(无变化再现、缩减再现、动力再现等)与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结构长度、声部增减、调性、力度等)6、尾声:尾声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音乐材料的来源;有无向下属调性离调;尾声的作用。

单二部曲式

单二部曲式
• 3.也有些分节歌的每节副歌歌词完全不同,像主歌一 样。
• 4.在多声部的分节歌中,主歌是独唱或领唱的部分, 副歌是合唱的部分。
可编辑ppt
8
• 分节歌用的最多的是单二部曲式!也有采用单三部曲 式、回旋曲式、复三部曲式或复二部曲式。
• 并且,单二部曲式的分节歌大多主歌在前,副歌在后。 而当主歌是副歌的对比主题时,为了突出对比鲜明的 主歌的不同性格,也有主歌在副歌之后的情况。

飘落一片岁月,一片火红。

这是一片有过收获的金秋,

这是一片有过热恋的生命。

枫叶将化作泥土默默消融,

化作一片大地深情。
可编辑ppt
2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Ⅴ Ⅴ7-Ⅰ

Ⅴ7-Ⅰ
可编辑ppt
15
可编辑ppt
16
可编辑ppt
17
可编辑ppt
18
可编辑ppt
19
• 单二部写作应该注意的:
• A、B段的对比性(音区、节奏、节拍、 调式性、主题、、)
高潮句的设置
歌曲的高潮对于塑造音乐形象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可编辑ppt
20
可编辑ppt
21
4.写作单二部的手段
• 主要是指如何将两个对比性的乐段有机的结合的手段 常见的手法如下:
1.主题不变而改变调性----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转调 2.两个乐段有音调上的联系,而节奏对比鲜明(也能可以转调及转
调后在全曲结束时再转回原调)
3.用一个间奏连接两个乐段,或全曲开始前的引子中综合前后两个 乐段的主题材料作准备,以求对比中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入学考试培训之曲式结构及文字分析指导一、曲式结构划分要注意的问题
曲式分析在中国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系统,它们对乐曲曲式结构的名称及曲式结构不同部分称谓是不一样的,
曲式结构的对错将直接决定考试分数的高低,如果划分错误,那么老师认为你的文字分析是在对一个错误的客体阐述一个错误的观点,即使你的文采再好,也将是得不了高分。

反之图式结构的正确划分,即使文字分析稍有偏差,也不会对你的分数起太大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复三部曲式各个“部”分别用大写的A、B、A表示,“部”下面的次级结构“乐段”用小写的a、b等表示,而乐段的次级结构“乐句”一般用数字表示出即可。

如下图:
单二、三部曲式一般各用小写ab表示乐段,数字表示乐句。

但也可用大写的A、B表示乐段,而用小写的a、b等表示乐句,但要在文字分析开始时首先用文字阐述清楚大写A 与小写a分别表示乐段和乐句。

如下面的单二部曲式图式:
二、曲式结构图式与文字分析的关系
曲式结构图式即使表示的再详细也不能代表曲式分析的全部,所以就需要文字加以阐述。

比如在复三部结构图中,我们用数字表示乐句,但乐句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数字是看不出来的,那么,我们在分析主题时,就要对乐句之间的关系再加以详细的解释。

再如,我们虽然在图式结构中标出了大部分主要的调性情况,但这些调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是古典调性的布局还是浪漫派调性布局,都不得而知。

所以我们首先要理清楚图式结构与文字分析之间的关系——图式结构好比宏观上人的骨骼框架,文字分析则是微观的人的身体各个部分的细部描述,比如面部有几颗痣等。

一句话,“文字是对图式的进一步细化、深化”
三、如何做文字分析
曲式的文字分析部分应遵循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分析原则,
下面以单三部曲式乐曲的文字分析为例:
1、首先,准确定位乐曲的曲式结构类型,如“本曲结构为带有动力再现的、综合型中段的单三部曲式”,比起只说“本曲为单三部曲式”说法要全面、到位。

2、第一部分(呈示段)分析主要包括:
a.呈示段的结构类型(两句体的平行乐段还是三句类abb’型的乐段等);
b. 主题的构成(包括主题的调性、声部情况、旋律特征、伴奏织体类型及在主题在什么速度上进行等等);
c.是收拢性乐段还是转调乐段;
d.每句分别在什么调性上,每句的终止类型是什么;
e.乐段发生没有离调或转调
3、中部分析主要包括:
a.中部结构类型(单主题中部、对比主题中部还是综合型中部),可分为几个“段落”;
b.如果是单主题的中部,要详细说出中部主题是从呈示段那个小节引申而来,是用什么手法进行引申发展的;如是对比主题中部,要说出主题的构成情况。

c.中部在那些方面与第一部分(呈示段)形成了对比(主要从主题、声部、和声、调性、织体、速度、力度等方面找)
d.中部与第一部分的联系在哪些方面,作者是如何在体现中部与第一部分对比的同时,在哪些方面又与第一部分保持联系,即如何统一两个部分的。

e.调性布局,中部经过了那些调性,调性转换特征(古典调性转换特征还是浪漫派调性转换特征)等;和声稳定与否。

4、连接段(如果有的话)的分析包括:
连接段结构长度、起始位置。

典型的连接段落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承上部分(与中部联系比较紧密,好像是中部的补充)、连接中心部分(连接段和声调性的最不稳定的部分)、启下部分(一般称为属准备部分)。

5、再现段的分析:
首先界定再现部类型,是什么类型的再现(无变化再现、缩减再现、动力再现等)?与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变化(结构长度、声部增减、调性、力度等);
6、尾声:
尾声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音乐材料的来源;有无向下属调性离调;尾声的作用等。

四、总结
1、就我掌握的2000年以来的各个高校的曲式分析(有的学校也叫音乐作品分析,它包含的内容要比曲式分析要多些)考试真题显示,大部分高师的音乐院(系)以及少数专业音乐学院(如四川音乐学院)的题目以复三部曲式为多;而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学校的题目多以奏鸣曲式为多;
2、音乐学类研究生曲式分析入学考试初试曲目一般在古典派作品和浪漫派作品内选择,而又以浪漫派的占多。

主要包括肖邦(夜曲等)、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等)、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等)、门德尔松(无词歌等)和舒曼(钢琴小品等)等人的作品。

3、有些学校的曲式分析(音乐作品分析)试题中还有单独的和声分析小题,主要是选择一些浪漫派的音乐作品的片断,一般在二十小节以内,这类题型的和声常常包含很多的变化音,主要考试副属和声、重属和声、重属变和弦、以及离调等方面的内容,一般难在和弦音与和弦外音的判断上及变和弦的确认上,比起我们本科所学的四部和声写作及和声分析要难些。

五、单三部分析简例
舒曼《梦幻曲》(图示略);曲子在曲式分析基础教程(新版,高为杰陈丹布著)第80页,结合乐曲参看下面文字分析;复三部曲式为单三的扩大化,思路是一样的。

此曲为一首用比较典型的引申型的单三部曲式写成的曲子。

三个部分等长,结构非常平衡,各为八小节。

A段(1-8)带有典型的呈示型特点,为平行方整的转调乐段(4+4),反复一次,反复时接入引申型的中段。

a句(1-4)在F大调上以有节制的中板速度呈示,主题由两个各为两小节的乐节组成,织体特征为建立在四部和声基础上的合唱型织体。

第一个乐节(1-2)
即主题的开始为弱起(抑扬格),由调式属音C上行四度进行到主音F折回后再次形成分解和弦的上行,停在高八度的主音上;第二个乐节(3-4)的材料可以认为是主题开始属到主上行动机的引申,为一系列的变化模进下行,最后停到调式属和弦的五音上,在和声上形成正格半终止;第二个乐句为第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两个乐句形成同头异尾的呼应关系,第二句形成句尾转调,结束在主调的属调-C大调上,但和声上为不完满的完全终止(强拍的V7到次强拍的I)。

总之,整个呈示段结构平行、平衡方整,和声主要为主(T)到属(D)的进行,和声用的比较简单,调性也比较稳定,没有出现较多的离调,只是在段尾转向属调,符合呈示段的特点。

中段B为引申型中段,主题材料均来源于呈示段,织体、速度、节拍都无变化。

结构也比较单纯,由两个四小节(4+4)的乐句组合,第二句为第一句的移调重复。

第一句(9-12)从F大调进入,以呈示段主题的开头进入,第13小节开始离调到g和声小调,并结束在它的主和弦上。

整个乐句发展的并不大,可以认为是呈示段第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只不过乐句引入了其它调式调性,并结束在从属调性g小调上;第二句(13-16)为第一句的移调重复,依次经过了降B大调和d小调,和声最后落在F大调的属七和弦上。

总之,中段与呈示段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中段可两句材料可以基本认为呈示段主题材料的变化重复,而且变化不大,只不过引入了其它调性,所以中段与呈示段的主要对比就体现在调性上,主要是向下属方向和平行调方面转调。

从调性布局来看(F-g-降B-d),主要为二度三度关系的转调,为浪漫派的调性转换特征。

中段没有什么大的发展,没有运用裁截、分裂、模进等乐曲常用的展开手法,而且乐曲织体也没有变化,还是四部和声为基础的合唱型织体。

再现段A’(4+4)完全再现,结构长度没有变化。

第一句(17-20)为无变化再现;第二句(21-24)为了结束全曲,由原来的转向C大调改为转回主调F大调,用不完满的完全终止结束乐曲。

总之,本曲在结构上非常典型、规整,调性和声的运用也比较传统。

但舒曼用十分规整平衡的结构、传统的和声谱写出了十分浪漫、梦幻的情感,确实不失为一首短小精悍的音乐精品。

单士锋
07.1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