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六课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6课时《平均数(试一试)》课件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6课时《平均数(试一试)》课件

说算
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售票/张 700
640
910
990 1300 1700 1460
⑵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这个星 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与前5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
哇!星期六星 期天卖出这么 多门票啊!
我觉得这个星期售票张 数的平均数肯定要比前
五天的平均数大!
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售票/张 700
640
910
990 1300 1700 1460
⑵星期六售出门票1700张,星期日售出门票1460张。这个星
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与前5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6课时
平均数(试一试)
请同学们准备好纸、笔、尺子……
科 技 馆
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售票/张 700
640
910
990 1300
⑴估一估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
每天参观科技 馆的人数真不
是900.
平均每天大约 售票是900张。
下面是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售票/张 700
640
910
990 1300
⑴估一估前5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
平我均们每来天算售票 是一9下0吧8张!。
(700+640+910+990+ =1340504)0÷÷55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课件第六单元运算律第6课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共13张PPT)

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课件第六单元运算律第6课时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共13张PPT)
6
一共要付多少元? 32×102= (元)
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得数?
探究新知
32×102=
方法一:用竖式计算
102 × 32
204 306 3264
(元) 方法二:口算
32×100=3200 32×2=64 3200+64=3264
探究新知
32×102= 3264 (元)
方法三:用拆分法计算
32×102 =32×(100+2) 应用乘法分配律 =32×100+32×2 =3200+64 =3264(元) 答:一共要付3264元。
试一试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46 ×12 + 54 ×12
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学交流。
46 ×12 + 54 ×12
=(46+54)×12
=100×12 =1200
应用乘法分配律
课 堂 检 测 (教材66页第8题) 1. 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的。
23×3=(20+3)×3=20×3+3×3=69 4×12= (10+6)×5=10×5+6×5=80 16×5= 4×(10+2)=4×10+4×2=48 2×48= 2×(40+8)=2×40+2×8=96
4.
巩固练习
5.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88×125吗?
88×125 =8×11×125 =11× (8×125) =11× 1000 =11000 乘法结合律
88×125 =(80+8)×125
=80×125+8×125 =10000+1000 =11000 乘法分配律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名师教案之大数的认识教案 第六课时求近似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名师教案之大数的认识教案 第六课时求近似数

2014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名师教案之大数的认识教案第六课时求近似数第六课时求近似数(P15 例6 练习二4、5、8)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通过观察,让学生体会近似数产生的过程,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建议:本课是教学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教材运用拟人的形式,通过太阳与地球的对话,呈现有关地球、太阳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太阳的直径,太阳与地球的大小关系。

并且结合具体数介绍“四舍五入”法。

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先出示一条信息,如:三峡水库最终蓄水393亿立方米,26台机组年均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千瓦时,为修建三峡水库,120余万人从这里迁移到其他地方。

请大家看看,哪些是近似数。

最后说明:393亿和120余万,这些数所在统计时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舍弃了尾数,这些是近似数,26台是准确数。

再出示教材中太阳和地球图,让学生自己观察,收集并交流图中提供的信息,描述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再让学生读出太阳和地球的直径分别是多少,并说一说怎样能很快看出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使学生感到直接说出这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较困难,从而启发学生想到,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显得方便。

进而引出怎样将“非整万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从而介绍“四舍五入”法和如何用“四舍五入”将非整万数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在学生掌握了“四舍五入”法后,应该根据具体例子让学生讨论:取近似数为什么用“≈”,改写与取近似数有什么不同。

练习二第4题,下面画线部分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对比区分练习,使学生体会到什么情况下使用准确数,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近似数,进一步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第七课时数的产生(P19、P20 练习三1、2)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以及数的产生和发展是因为生产和生活实践的需要,理解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第六单元第6课时商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第6课时商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第6课时商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法算式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商的变化规律,这是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六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100页至第102页。

我们将学习商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这个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商的变化规律的概念。

2. 学习在除法算式中,如何通过调整被除数和除数的大小,使商保持不变。

3. 学习如何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应找回的零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商的变化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能够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商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保持不变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商的变化规律。

2.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 彩色粉笔,用于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一个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明去超市买了360克糖果,每袋糖果重30克,他一共可以买多少袋糖果?”在学生解答这个问题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想知道450克糖果可以分成多少袋,我们可以怎么计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商的变化规律。

2. 讲解:我使用PPT课件,详细讲解商的变化规律。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明白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保持不变的原理。

3. 练习:我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计算。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我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被除数除数商360 30 12450 30 15在板书的左侧,我列出被除数和除数,右侧列出对应的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06课时_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06课时_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06课时_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一个课时。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会从高位开始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笔算除法的过程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加、减、乘法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对于除法运算,特别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试商的技巧,以及如何判断商的位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笔算过程。

3.利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尝试解决导入问题,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3.演示与讲解: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明确笔算过程和试商的技巧。

4.练习与交流:学生进行笔算练习,小组内交流讨论,互相纠正和指导。

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和试商的技巧。

可以采用流程图、步骤图等形式,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6课时 秋游(2)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6课时 秋游(2)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6课时秋游(2)一、教学目标1.能听写出本课的生词和课文;2.回答与课文有关的问题,理解文章内涵,并能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阅读;3.能够识别句子成分并用正确书写形式进行书写;4.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数学运算,并能理解运算的步骤及结果;5.能够了解并学习生物和自然科学中爬行动物的知识;6.能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扮演游戏进行合作学习,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获取信息;2.掌握数学运算,尤其是加减法;3.了解与秋游和爬行动物相关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2.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生词语音与拼音教学。

老师先念,让学生听读,然后由学生分组交替朗读。

2.课文阅读与理解。

老师逐个问题进行提问,带着学生一起读课文。

3.数学口算。

老师出题,根据学生口算速度给予不同的难度。

4.游戏学习。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学生扮演家长与孩子、游客等角色,感受秋游的快乐,探讨爬行动物的种类和习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步:引入老师和学生相互问候,打招呼,拉近师生关系。

第二步:学习生词1.老师介绍本课生词,并请学生读音和拼音。

2.学生分组交替朗读生词。

3.老师检查并纠正学生读音错误。

第三步:课文阅读与理解1.老师先念一遍课文,并让学生跟读。

2.老师逐个问题进行提问,由学生回答。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背景、人物情感和事件发展。

第四步:数学口算1.老师出示口算题目。

2.学生用笔写下运算步骤并得出结果。

3.老师检查答案,纠正错误并给予评价。

4.更换题目,再次练习口算。

第五步:游戏学习1.老师介绍秋游的主题,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家长、孩子、导游和游客等等。

2.在游戏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知识小结。

例如,了解爬行动物的种类和习性,解释不同的名词等。

第六步:总结老师与学生互动,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复习课文,增强记忆。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第6课时 练习三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第6课时 练习三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3单元第6课时练习三本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的第6课时,练习三。

本文档主要按照以下结构展开:1.教学目标2.教学原则3.教学重难点4.教学过程5.巩固练习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各类长度单位,包括:厘米、分米、米。

2.让学生能够互相换算各类长度单位。

3.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换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应用。

4.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原则本节课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原则:1.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地、自由地学习。

2.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感知到在实际生活中使用长度单位的情景。

3.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意识,引导学生在探索中自觉形成正确看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4.建立正确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厘米、分米、米这三个长度单位。

2.掌握各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换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进入教室后,教师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目标:认识长度单位,掌握换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换算方法。

并通过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你们平时在生活中会用到长度单位吗?2.厘米、分米、米这三个长度单位都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4.2 学习内容教师在引导学生简单了解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开始介绍本课的三个学习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各类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实际操作练习。

4.2.1 认识长度单位教师向学生展示一面标有厘米、分米、米的尺子,并就其共同点和不同点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与此同时,教师通过量木棍、鞋子、书桌等场景物品的长度来说明长度单位的实际使用情景。

4.2.2 各类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师通过具体的场景引入厘米、分米、米之间的互相换算,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各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具体教学包括:•互相换算,例如:1厘米=0.1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等。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件 第6课时 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件 第6课时 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19756
10000
15000
20000
12756 ≈ 10000 = 1万
16756 ≈ 20000 = 2万
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 数全舍去,改写成0。 这种方法叫“四舍”
大于5,向前一位进1,再把它 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这种方法叫“五入”。
二、探索新知
12756 14756 16756
20000
几何画板
二、探索新知
12756 14756 16756
19756
100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000
20000
12756 是更接近10000?还是更接近20000?
14756 呢? 16756 呢? 19756 呢?
想一想,接近10000还是20000是由什么决定的?
二、探索新知
12756 14756 16756
地区
人口数/人 人口数/万人
上海 山东
23019148 95793065
2302 9579
这是我国第 六次人口普 查的数据。
浙江
54426891
5443
湖南
65683722
6568
广西
46026629
4603
云南
45966239
4597
四、拓展练习
教材P13 做一做
2010年5月1~3日,中国科技馆三天共接待 84455 人次。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近似数。
你能把它们的直 径改写成用“万” 作单位的数吗?
像 12756 和 1389000 这样不是整万数,该怎么改 写呢?
二、探索新知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近似数。
地球的直径大约是 多少万千米?太阳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六单元 第6课时商是两位数的除法(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六单元 第6课时商是两位数的除法(1)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课题第六课时商是两位数的除法(1)课型新授课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在新知的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弄清每一步商的书写位置。

过程与方法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弄清每一步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出示习题,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习题。

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第1题,学生回忆起除数是一位数的试商方法,即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高位不够除用前两位来除。

第2题,学生能用正确的方法计算,从高位除起,用哪一位上的数去除,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

2.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那么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就一定是一位数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商是两位数的除法(1)]【设计意图】通过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复习,特别是首位够除和首位不够除两种不同情况的对比,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能顺利做到知识的迁移,为新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课件出示教科书P83例6。

学校共有612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

可以组成多少组?师:想一想,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学生能正确列出除法算式612÷18。

2.引导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这道算式的商吗?仔细观察这道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想一想,你先算18除多少?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会说先用18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因为612的前两位61比18大,18除61够除。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06课时_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06课时_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06课时_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求法,培养学生求近似数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更大的数的近似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认识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求近似数,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求法。

2.培养学生求近似数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求法。

2.教学难点:理解求近似数的概念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亿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求法的动画演示。

2.案例:一些求近似数的实际问题。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求近似数的概念。

例如:小华去超市买苹果,每斤3元,他想买5斤,但只带了15元,他实际买了多少斤苹果?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

2.呈现(10分钟)呈现亿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求法,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求近似数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出一个求近似数的问题,其他组解答。

例如:一辆汽车行驶了120公里,问它行驶了100公里需要多少时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求近似数的掌握程度。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求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求近似数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求近似数的方法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求近似数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新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四单元第六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

新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四单元第六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

新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数学(课课练)第四单元第六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一、填空题。

1.名数的改写。

(1)25米60毫米=()毫米(2)150分=()时()分(3)3.45平方米=()平方米()平方分米(4)15吨60千克=()千克【考点】:长度单位的换算;时间单位的换算;质量的单位换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

【解析】:(1)把25米60毫米换算成毫米数,先把25米换算成毫米数,用25乘进率1000得25000毫米,再加上60毫米得25060毫米;(2)把150分换算成复名数,用150除以进率60,商是2,就是2时,余数是30,就是30分;(3)把3.45平方米换算成复名数,整数部分就是3平方米,把小数部分0.45平方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数,用0.45乘进率100得45平方分米;(4)把15吨60千克换算成千克数,先把15吨换算成千克数,用15乘进率1000得15000千克,再加上60千克得15060千克。

2.完成下面名数的改写。

【考点】: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分、秒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质量的单位换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单位换算。

【解析】:高级单位米化低级单位分米乘进率10;高级单位分米化低级单位厘米乘进率10。

4.08吨看作4吨与0.08吨之和,把0.08吨乘进率1000化成80千克。

高级单位平方米化低级单位平方分米乘进率100;高级单位平方分米化低级单位平方厘米乘进率100。

把30米除以进率1000化成0.03千米再与40千米相加。

把42平方厘米除以进率10000化成0.0042平方米再与8平方米相加。

把2分米除以进率10化成0.2米,5厘米除以进率100化成0.05米,再把二者相加。

5.5小时看作5小时与0.5小时之和,把0.5小时乘进率60化成30分。

把4平方分米除以进率100化成0.04平方米再与5平方米相加。

【答案】:解:86米=860分米=8600厘米;4.08吨=4吨80千克;7平方米=700平方分米=70000平方厘米;40千米30米=40.03千米;8平方米42平方厘米=8.0042平方米;2分米5厘米=0.25米;5.5小时=5小时30分;5平方米4平方分米=5.04平方米故答案为:860,8600,4,80,700,70000,40.03,8.0042,0.25,5,30,5.04。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商不变的规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六单元除法·第6课时商不变的规律·教案班级:课时:课型:一、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商不变的规律”是在学生已较好地掌握了多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因而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这部分知识,发现和探索出商不变的规律,难度不是很大,但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引导学生从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入手,探索怎样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用类推的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与发现商不变的规律的过程,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2.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寻找合理、简便的运算方法。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归纳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过程设计第一板块【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计算下面两组式子。

1.计算下面两组式子。

8÷2= 48÷24=80÷20= 24÷12=800÷200= 6÷3=师:第一组式子的得数各是多少?生齐声回答:都是4。

师:第二组呢?生齐声回答:都是2。

师:仔细观察对比,每组中后两个算式的被除数、除数与第一个算式比较,有什么变化?商呢?生:商都没有变化。

师:明明是不同的题目,为什么商会不一样呢?生: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扩大或者缩小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两组式子隐藏着什么秘密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商不变的规律。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通过对比发现相对于某一个算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数后,商是不变的,这是学生根据这一组算式初步得到的发现。

在此应使学生意识到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是同步的,为后面的举例验证积累经验。

【答案】1(从上到下)4;4;4;2;2;2第二板块【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商不变的规律。

(课件出示教材P77的式子)8÷2=4 48÷24=280÷20=4 24÷12=2800÷200=4 6÷3=2(1)发现规律。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第6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第6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教案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除法第六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内容:课本第79--81页。

教学目标:1、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理解和掌握行程为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行程为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学模型。

难点: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正确书写速度单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播放学校运动会百米比赛场景。

师:同学们,百米比赛如何论输赢。

学生:看谁跑得快。

跑得快的胜,跑得慢的就输了。

师:跑步有块有慢,坐车、走路、做作业也有快有慢,我们说的快、慢也可以用一个词来说,那就是——速度。

比如说,某某同学写字速度快,某某同学总是磨磨蹭蹭的,速度慢。

《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常常乘风而来,速度快。

慢羊羊一步一个脚印,速度慢。

(板书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二、合作探究新知1、感知和理解“速度、路程、时间”三个概念。

(1)课件出示(2)学生独立观察表格,比较谁快谁慢。

(3)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发现,松鼠比猴子快,因为同样的时间,松鼠走得路长一些,小兔也比猴子快,因为它俩走的路一样长,小兔只用了3分钟。

(4)追问:怎样比较小兔和松鼠谁更快?与同桌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

)学生可能说:可以算一算小兔和松鼠1分钟各自能走多少米。

指名学生上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完成后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小兔:240÷3=80松鼠:280÷4=70猴子:240÷4=60(5)讨论、小结:小兔平均1分钟走80米,就是说小兔的速度是80米每分。

(边说边在上述算式后添上单位米/分,表示每分钟走多少米。

(6)理解“速度、路程、时间”(a)师:其中“240米、280米”在数学上叫什么?(路程)“3分钟、4分钟”是指用去的时间,“80米/分、70米/分、60米/分”叫速度,表示每分钟走的路程。

第四单元 第6课时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 第6课时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四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四单元 第6课时 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 教学设计复习导入【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启发学生感受小数的数字相同但是小数点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也就不相同。

既与前面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知识联系起来了,又为后面探究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奠定基础。

1.复习旧知:口答。

(1)把6米 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100倍、1000 倍各是多少米?(2)把6000厘米 缩小到原来的101 、 1001 、10001 各是多少厘米? 2.回忆什么是小数的基本性质?3.请将下面两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观察排列之后的这组数,有什么发现? (1)1.25 1.250 1.2500 1.25000(2)0.23 0.023 23 0.0023 2.34.引入课题:小数点的位置很重要,在数学上我们把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叫做小数点的移动。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调皮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给小数的大小带来怎样的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学习任务一:探究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研究,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善于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的能力。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1)播放视频故事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西游记》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2)下面我们边看故事边收集有关的数学信息,看看孙悟空的金箍棒的长短发生了什么变化。

(3)学生汇报。

预设:孙悟空的金箍棒在不断变长:0.009m→0.09m→0.9m→9m。

(4)观察这几个小数,它们有什么不同?预设:这几个小数的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2.自主探究(1)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长短有什么关系?将金箍棒的长度单位转化为毫米,再进行比较。

预设:0.009m=9mm0.09m=90mm0.9m=900mm9m=9000mm【引导题1】(2)观察数据,思考用已学过的知识,利用学具找出小数点移动时金箍棒长短所发生的变化。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课时 分解质因数教案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课时 分解质因数教案

5.6 分解质因数⏹教学内容教材第57、58页分解质因数⏹教学提示分解质因数,教材设计了“把60写成几个因数相乘的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写出后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学质因数的概念。

接着教材设计了把35、42和54分解质因数。

最后,“试一试”,要求小组合作,验证“任何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是否正确。

例3组织教学交流学生写出的算式时,可通过讨论,60可以写成最多几个因数相乘的形式,以及分析因数的特点(都不是质数)引出质因数的概念。

例4关于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教师可先进行示范,再让学生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问题讨论”中的几个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分析、判断,然后交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目的有二:一是检验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概念的掌握程度,二是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含义,会把一个合数用“树枝图示分解法”和“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认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以及用不同方法分解质因数的过程并掌握分解质因数的两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自己写算式、尝试分解质因数的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会用自己的方法分解质因数。

难点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明白质因数与因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例3、例4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准备:质数等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1、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2、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3、说出20以内的质数和合数。

4、下面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它们各能被哪些数整除?3 6 2128 53 607597设计意图:复习2、3、5倍数特征、质数合数的概念、20以内的质数、合数为新知的学习做知识基础的铺垫(二)探究新知1、认识质因数。

师:看到60,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交流想到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尝试)(预设)●1、2、3、4、5、6、10、12、15、20、60都是60的因数。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6课时 十进制计数法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6课时  十进制计数法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数到一千万; 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到一亿; 一亿一亿地数,数到十亿。
小试牛刀(选题源于《典中点》)
1.把下面的表格(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
千百十 亿亿亿
千百十 万万万
千百十 亿亿亿
千百十 万万万
千 百十
2 .10个一千万是( 一亿 ),
10个一亿是(
十亿),
10个(
十亿)是一百亿,
( )1个0一百亿是一千亿。
归纳总结:
1.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
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讲解源于《典中点》)
夯实基础(选题源于教材P72练一练)
1. 一百万里有( 10 )个十万,一千万里有( 10 ) 个一百万,一亿里有( 10 )个一千万,十亿里 有( 10 )个亿。
104999
最小是:
95000
1.想一想,填一填。 (1)634190≈( 63 )万 想:因为千位上的数是( )4,小于(
万位后面的尾数( )舍。去
)5,所以将
(2)795300≈( 80 )万
646870≈( 65)万
想:因为795300千位上的数( 等)5于,646870千位上
的数(
大)5于,所以求近似数时,先要向前一
位(
提升点 2 按要求省略某数位后面的尾数
6.丽江豪园的建筑面积为1450768平方米。
原数 1450768
要求 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 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 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近似数 1450800 1451000 1450000
7.一个自然数四舍五入后的近似数是10万,这个数
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最大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6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第6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第4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6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基础知识达标一、填空题。

1.填一填。

①黑板的长度是4米20厘米,也就是________米。

②铅笔长15cm7mm,也就是________cm。

③王红的体重是30千克400克,也就是________千克。

④一本数学书的价格是6元7角5分,也就是________元。

2.56千克=________吨 1.2平方千米=________公顷20千米56米=________千米5240 m=5.24________ 960 cm2=0.096________7.5 t=7________500________二、单选题。

1.下面( )与9.07吨相等。

A. 907千克B. 9070千克C. 9700千克2.1.5吨=( )A. 1吨50千克B. 1吨500千克C. 150千克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动车行驶986米,把“986米”改写成用“千米”做单位的数是()千米。

A. 9.86B. 0.986C. 98.6D. 0.0986三、判断题。

1.2分钱就是0.2角钱,也就是0.20元。

()2.118厘米就是11.8分米。

()3.4.80元就是4元80角。

()4.125平方分米是12.5平方米,30分米是3米。

()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五、在横线里填上“<”“>”或“=”吨________2吨5千克2千克40克________2.4千克3.5千米________3千米50米立方米________6500立方分米1时50分________1.5时9吨________900千克平方米________6500平方分米2.5元________20角5分1.2米________1米20分米六、找朋友,连一连。

综合能力运用七.一块占地3.9公顷的平行四边形菜地,高是60米,底是多少米?八.小聪买这三本书共花了________元?(用小数计算)答案解析部分一、填空题1.【答案】4.2;15.7;30.4;6.75【考点】含小数的单位换算,货币单位及其换算,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与比较,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解析】【解答】解:①4米20厘米=4.2米;②15cm7mm=15.7cm,③30千克400克=30.4千克;④6元7角5分=6.75元。

第六单元第6课时商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第6课时商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六单元第6课时商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六单元第6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商的变化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商的概念,掌握商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商的概念,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商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的掌握。

2. 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具模型。

2. 学具:练习册、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商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商的概念2. 商的变化规律3. 实际问题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巩固商的概念和变化规律。

2. 综合练习: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过程中,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商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练习和应用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对商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字数:约200字)第六单元第6课时商的变化规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理解障碍或操作困难的知识点,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和详细解释。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商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的掌握,以及如何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1. 商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的掌握- 商的概念:商是除法运算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表示被除数被除数的几等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感知
提问: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习指导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复习提问: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口算: 2.6+0.4 0.375+0.625 5.8+2 5-0.2 0.48+0.29
4.3-1.6 0.74-6.4 1-0.89 3-2.3
教研联合体(数学)备课
备课教师
备课单位
课题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
课型
复习课
审核人
年级
四年级
编号
导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2、能够对一些能简算的题简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复习小数计算法则和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选择正确答案.写在等号后边:
(1).9.26-3.96+8.905= (14.475 14.205 13.809)
(2).9.09+11.1-19= (20 1.1 1.19)
(3).40-9.05-(3.8+6.02)= (21.13 33.35 20.95)
先观察数字特点.能用简便算法计算的用简便算法计算.
解决问题:1、一只驼鸟每小时跑54.3千米,一辆卡车每小时行45.7千米.鸵鸟的速度比卡车快多少千米?
2、锦华水泥厂原计划全年生产水泥13.58万吨,结果上半年生产7.96万吨,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产0.04万吨,全年超过计划多少万吨?
3、有两个粮食仓库,第一个仓库里有粮食57.5吨,第二个仓库里有50吨,后来从第一个仓库里运走粮食9.9吨,这时第一个仓库的粮食比第二个仓库少多少吨?
4、专业队用三个月挖了一条9.5千米的水渠,第一个月挖了2.75千米,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个月挖了
三、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题目。
材料补充
个性化修改补充
教后感:
对3;15.6 24.8-18.2 13+7.1 10-9.05 3.96+6.04 4.03-1.97
提问: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
什么样的题可以简算?根据是什么?
练习: 1.计算: 2-0.35-0.275+0.4 4.36-(2.01+2.29)+0.48 21.3+108.75-(100-0.07)
4.9+0.1-4.9+0.1 34.02+13.5+0.98 5.6+2.7-4.4
5.17-1.8-3.2 9.95-(4.95+3.14) 8.43+2.87+0.57+0.13
列式计算: (1).27.8减去19.3的差.再加上24.5,和是多少?
(2).23.64加18.9的和.再减去37.82.得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