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体验活动
思政课实践活动感悟初中
思政课实践活动感悟初中在初中阶段,思政课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国家政策、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我参与的思政课实践活动中,收获颇丰,让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首先,参与思政课实践活动让我更加了解国家政策和社会现实。
通过参观政府机构、企业、社会福利机构等,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的政策导向和社会的发展现状。
了解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态度和为人民谋幸福的责任感,也让我意识到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需要每个公民的参与。
在亲身体验中,我深刻领悟到勤劳、坚持、负责的重要性,这些道理在书本上学不来,只有亲自参与实践才能体会到。
其次,参与思政课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社会实践中,我接触到了各行各业的人群,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境和难题。
有些人虽然面临困难,但仍然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努力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让我认识到生活并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充满着各种色彩和可能性。
这也促使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努力学习,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思政课实践活动让我意识到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不断审视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改正错误,不断学习进步。
通过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我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开阔了心胸。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激励我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思政课实践活动不仅帮助我提升了自身素质,更让我成长为一个更加独立、坚强的人。
综上所述,参与思政课实践活动是我初中阶段最宝贵的经历之一。
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看待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这些感悟将伴随我走过人生的每一步,让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对家庭有责任、对自己有信心的人。
我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成长,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施路径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施路径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汲取道德与法治知识呢?下面是一些实施路径的建议。
一、教学策略1.情景式教学:将学生带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根据学生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从而深化对道德性和法治性的认识。
例如,在课堂上模拟小偷入室盗窃的情景,让学生饰演小偷、警察以及被盗者,在场景中探究道德问题和法律问题,深入理解这些知识。
2.对话式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对话,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例如,带领学生讨论借钱还钱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因为逾期未还债务而引起的社会问题,从而自己发现个人信用及诚信的重要性。
二、实践活动1.实践教学:通过实践,学生了解道德法律知识的具体应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校组织校外拓展活动,让学生在现场亲身体验团队合作、信任、支持,了解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及如何与他人合作。
2.模拟法庭:通过模拟法庭,提高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创造力。
例如,在课堂上组织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检察官、辩护律师、被告人等角色,亲身体验法庭程序和法律的司法过程。
三、课堂讲解1.观看真实案例视频和资料:将课堂中的案例贴近实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借鉴性。
例如,教师可根据省市级的征文、新闻报道等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审视校园欺凌、交通肇事等当代社会问题,加深学生对于道德法律的理解。
2.游戏式教学: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道德法律知识。
例如,设计有趣的道德法律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公平公正的意识。
总之,“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增强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念体验式教学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亲身参与、实地感受,通过实践活动来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体验式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体会和感悟,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乐趣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1. 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生参与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2. 强调实践性体验式教学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体验式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和需求,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通过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了解法律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自行组织辩论和审判案件,从而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3.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体验式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如制定社会公益项目、策划法治宣传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分工合作、协调沟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策略一、体验式教学简介体验式教学是一种由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方式,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通过感官刺激和情感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领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经验中成长。
1. 角色扮演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
模拟法庭审理案件、模拟国会大会通过法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成为法官、律师、被告人等,从而深入了解法律程序和司法原则。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感受到法律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社区、法院、公安局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法治的实践和现状。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了解社会法治的重要性和实施情况,从而增强对法治的信心和认可。
3. 游戏化学习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吸引力。
利用角色扮演、卡片对战、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一些探究项目或实践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协作能力,更好地体验到法治中尊重他人权利、平等公正的内涵。
5. 互动讨论在课堂中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自主发言、表达观点,促进思想碰撞和素质提升。
通过互动讨论,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增强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和自我表达的技巧。
三、实践经验分享1. 在我们的学校,我们设计了一个“模拟联合国大会”的活动,让学生扮演各个国家的代表,共同探讨国际法律和国际关系的问题。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国际法律和国际社会的重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谈判能力。
2. 我们还组织学生到当地法院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司法实践和法制建设的现状。
寓教于乐,寓教于思——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策略
寓教于乐,寓教于思——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策略内容摘要:本文将分析基于体验式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进行探究,从而培育核心素养策略,指导教学开展。
将从四个角度分析:1、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气氛。
2、设计活动,丰富课堂形式。
3、小组合作,强化团队意识。
4、重视体验,尊重学生的内心需求。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体验”,既包含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也包含学生对各种事件的情感感悟。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实际开展时,要求教师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地突显出来,以学生为中心,培育学生的合素质及能力,使学生有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与社会发展更加适应,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但是,目前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地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仍大量存在。
这不仅学生基本能力无法得到提升,道德素养目的也无法实现,学生也失去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甚的产生厌倦情绪。
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着重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度。
在实际应用中,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及具备的生活经验为依据,完成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此种情境中体验、探索,并鼓励学生之间互帮互助,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形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特征方面看,体验式教学具备三方面的优势。
第一,教师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学习,并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第二,学生自主性更加突出,使学生更为关注自身在体验过程中的成长;第三,让学生对“需将情感融入体验”有深入、准确的了解。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运用体验式教学后,学生将真正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也会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基础上创设各种体验活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应用体验式教学是纵深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而新课程改革纵深发展是进一步推动核心素养发展的推力,因此,开展道德与法治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助于实现更良好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景教学的实践研究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景教学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生认识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关键环节。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景教学的实践研究,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现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情景教学的应用提供依据。
2. 探讨情景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重要性,探讨其对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作用。
3. 研究情景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方法,探讨如何将情景教学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
4. 分析实践案例,通过实际案例验证情景教学的有效性,为教师们提供可参考的教学方案。
5. 评估情景教学的效果,探讨改进策略,为今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以上目的的研究,旨在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3 研究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律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一些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学生的passivity 学习情况、知识与实践脱节等。
开展情景教学的实践研究对于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情景教学能够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使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道德和法治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情景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实践研究将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推动课程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五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五篇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
一起来看看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五篇,欢迎查阅!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9月我有幸参加了经开区教研室组织的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培训。
通过这次的培训,使原来懵懵懂懂的我收获颇多,专家和老师们的讲解,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通过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
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一年级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作为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以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抓细抓实,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行为训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这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今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解读教材,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一切要从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心得体会2七月七日参加了由涪陵区教委组织的部编《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时间两天,上午听了一年级和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示范课各一节,并观看了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的讲话视频,下午听了两位授课老师的教学反思和县小学教研室钟晓菊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详细解读。
这一天的培训,总体感觉是严谨且高效,受益匪浅。
伍才英老师上的一年级《校园里的号令》一课,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让学生感受校园里的各种铃声,通过听一听、辨一辨、说一说、演一演等活动,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校各种铃声的含义,并受到了“遵守秩序,快乐生活”的“法治”教育。
浅谈体验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体验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摘要:体验活动式教学方法,是在当下社会发展的情况下,为适应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它在当下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学会合理地运用这种教育形式,让其发挥最大的价值。
重视体验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问题,在活动中学到知识,让教师能够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验活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体验活动是一种唤醒方式,它能使学生亲身经历那些课本中的理论,借助自己的亲身经验去感受社会生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将学生的品德养成归功于他们的生活体验,尤其是小学生,直观的感受比意识形式的灌输效果更好。
关注学生品质形成,就必须要关注课堂体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这关乎于学生内化知识的程度,关注教育的最终目标。
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行为会自觉的规范起来,对于事物的认识也会向纵深方向发展。
那么,如何去设计与实施课堂体验活动呢?1制定计划,构想体验任何事情想取得成功都需要一个完美的计划,而小学道德与品质课堂体验活动的开展也需要一个计划,这是整个活动的纲领和基础。
在精心策划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明确活动目标是什么,以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来展开,在过程中需要关注哪些实质性的问题,对于活动应该有怎样的总结,这些问题都是教师需要在活动开始之前准备的。
例如在《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体验活动,我们的校园中有很多废弃的塑料制品,塑料袋或者是塑料瓶子。
那么在这次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就要设计好活动目标、实施形式,这次活动的目标设定为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使其能够拥有创造美好的心灵。
形式就是小组制作活动成果,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很认真,也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充满着美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原来我们周围有这么多可以改变的事物,变废为宝活动中,学生懂得了节约,也懂得了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实践研究引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法律知识进行教育,是学生品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和学生都反映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学生难以将课堂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如何回归生活实践,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一、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 课程脱离生活实践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容大多是以法律知识和伦理道德原理为主,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学生 passively 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学生 passively 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难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3. 缺乏实际操作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缺乏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实际操作环节,学生难以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1. 强化案例分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引入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找出其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2. 提倡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他们从自己的视角去发现和思考道德和法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3. 加强实践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小组活动或实践性操作,比如模拟法庭辩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案例分析1. 校园欺凌案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校园欺凌案例,讨论欺凌行为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引导他们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欺凌行为的危害和后果,进而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和正义感。
体验共情行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研究
体验共情行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由于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往往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深入理解和内化道德和法治观念。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实践研究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体验共情行动的角度出发,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研究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初步的实践研究方案。
我们将从体验共情行动的概念和特点出发,进一步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然后,我们将提出一些体验共情行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具体实践方案,并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一、体验共情行动的概念与特点体验共情行动是一种基于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的行动方式,它强调通过情感体验和情感交流来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情商和社会情感的发展。
在体验共情行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情感联系,通过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来传递道德、法治和社会价值观念。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研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课堂内容单一。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内容往往过于单一,大多是一些道德原则和法治知识,缺乏生活情感和社会情感的体验。
二是教学方式呆板。
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大多是死板的讲解和灌输,缺乏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
三是学生情感投入不足。
当前,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情感投入不足,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
基于以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研究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我们提出如下体验共情行动方案:一是多元化教学内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将生活情感和社会情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道德与法治的内涵和意义。
二是情感交流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感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情感交流中能够积极表达情感和思想,促进道德与法治观念的交流和碰撞。
初中实践活动感想政治
初中实践活动感想政治今天,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一场实践活动,这让我收获很多。
这次实践活动是我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我对此感到非常兴奋和激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体验了很多新鲜的事物。
下面我要分享一下我的感想。
首先,这次实践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多益处。
我们参观了一家大型工厂,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生产设备和流水线上的生产过程。
我以前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这些东西,没有亲眼看到过,现在在实地参观之后,我对工业生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次实践活动也让我了解到了很多新的知识,我对工业生产和企业管理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其次,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关于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技能。
我们在工厂里参观的时候,需要团队协作,互相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我们需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这让我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让我意识到了沟通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这次实践活动还让我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珍贵。
在工厂里,我看到了很多工人们日夜辛苦的工作,他们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为了更好的生活,没有怨言地默默付出。
这让我深深地感到敬佩和感动,我学会了珍惜劳动的成果,更加明白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这次实践活动给了我一个新的视野和思考方式。
在工厂里,我看到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模式,也看到了企业家们的智慧和勇气。
这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和信心,我相信只要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这次实践活动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努力,不断提高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
总的来说,这次实践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体验了很多新的事物,也收获了很多感触。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劳动的成果,更加有信心和勇气面对未来。
我相信这次实践活动对我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会珍惜这次机会,不断提高自己,为实现更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道德与法治》体验式课堂教学论文
《道德与法治》体验式课堂教学论文概要: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去创设具备情境的体验式课堂,使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喜欢品德与法治课,让小学思想品德课更精彩。
学生品德情操的形成主要是源于生活中的体验与感受。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只有学生自己在现实教育活动中的感悟才能形成道德情感,这种情感是真实可信的,觉而非浅层次道德认识。
这些情感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体验生活,这也是社会实践中的核心课程。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进行情景教学,为学生营造更为真实的感官世界,让他们对生活保持热爱,促进他们主体人格的形成。
一、走进社会,学会实践大量利用学校以外的资源,让孩子们走出学校,去社会中学习,去体验,以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兴趣,逐步提升实践能力。
教材为我们搭建了校外实践基础平台,如教学《购物有学问》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领学生深入至超市里进行实地体验购物环节,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购物的真情实感,亲自感受购物的学问。
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点点滴滴,不可能出现于现实生活脱节的"纯道德",也不具有非道德的生活。
这主要来源于学生生活中的体验与感受,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学生现实教育活动中的感悟才能形成道德情感,此情感真实而非浅层次道德认识。
所以,一切品德的形成都将建立在现实生活体验的基础之上,而非游离于生活之外。
在现实生活中对孩子教育时,必须要激励学生通过自身的行为,观察生活中的真实部分,从中获得真实感受,在他们心灵中获得共鸣,这样必然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讨论,学会交流学生在学习交流、学习活动中,最为常见的是讨论。
在课堂实践中,讨论可以是四人小组的,也往往是一大部分集体的;讨论通常具有随机性,也可以是有目的性的交流沟通;讨论可以让孩子们表达自身的的感受、思想,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断提升表达能力与交流沟通能力等。
在品德课上进行激烈的讨论,教师必须要有目的进行,避免流于形式的讨论。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体验活动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体验活动摘要:体验活动是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学生体验作为教学目标,从而引导学生感知、思考、领悟体验活动中蕴含的道理和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积极动脑分析、探究、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和道德品质。
由此充分可知开展体验活动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体验活动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道德法治教育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入手,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多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形成。
因此,我们要对课堂实践体验活动进行有效的实施策略。
策略一:以目标为导向,设计体验活动实践体验活动的实施要求教师精准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要思考和明确设计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价值在哪里,活动是否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总之,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导向。
比如,四年级上册的《班徽设计大赛》一课,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通过设计班徽活动,促进班级精神和班级共同奋斗目标的形成。
”在制作班徽之前,我们首先得让学生“认识班徽”,我们可以出示三个班徽引导学生观察班徽的特点,思考班徽与班级特点的关联,知道班徽所代表的意义,激发学生设计班徽的兴趣,这就是为了达成知识目标——“认识徽章、了解班徽的重要意义”而设计的环节。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来“设计班徽”,利用多媒体出示设计班徽的步骤。
这是对于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制作步骤。
明确了步骤之后,我们的小组就可以行动起来,此时,活动过程的指导也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服务。
因此,在这里对小组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1.每位组员都参与,发表自己的建议;2.组长合理分配任务,人人有事做;3.汇报时,每位成员轮流发言;4.讨论时声音要合适,音乐停止活动结束。
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情景教学的实践探究
177学习版摘 要:情景教学是一种利用外界事物引起学生情感的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课程中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提升学生法制观念的重要课程,教师在贴近生活实际的基础,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构建教学情境,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情景教学 实践探究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学期是非常重要的,这一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促进学生形成道德品质素养体系,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有利帮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情景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为此,本文对情景教学法的概念和作用进行概述分析,并探讨了情景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高效运用。
一、情景教学法的概念所谓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创建课堂情景,学生通过情景课堂的学习可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情景教学的根本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熟悉教学内容,教师设置有趣的情境,增加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学生在情景教学对课堂产生兴趣,学生会主动探索研究,便会使教学的开展更容易。
有教学意义的情景设置可以更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要情景课堂上学会自己思考,促进学生吸收教学内涵。
二、情景教学法的作用(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一门道德和哲学范围内的学科,相对来说有较高的理论性,思想层次较高,学生难以对教学内容产生很好的共鸣,进而影响学习的热情。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善用情景教学方式,赋予枯燥的道德与法治内容以生动性,将教材知识转变成情景映射在学生脑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学生对加入情景教学模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的相关情绪变化,教师对这种情绪改变做出了更为详细的深入探析,最终发现如果在初中学校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知识、重点以初中学校学生都能听得懂的情景、直观地案例展示给初中学校学生时,就能有效的使学生在对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对生活中那些看似自然而然的事,产生一种对事件本质的探究的好奇心理。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分析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学,本质就是发掘课程的生活元素,以生活元素构建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感受与践行优秀思想道德与日常行为,兼顾学生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从教材、教学过程与学生行为习惯等角度入手,一方面整合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材料中的生活素材,促使教学材料更贴近生活;同时创设生活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带领学生体悟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落实生活化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分析引言生活化教学是目前很多学科教师都在探究的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掌握先进的教学策略,以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内容大多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也应该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教学素材。
当然,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难度较高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因此,本文主要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内容概述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道德观念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是教师塑造学生优秀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知、辅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道德、规范与法治的认知较为浅薄,缺乏主观价值标准,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真实的生活事件、日常发生的生活小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各种道德观念、价值标准与行为规范,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对道德产生认知,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成长。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较为基础的学科,需要教师摆脱理论束缚,利用生活化素材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情进行感受,以此完成道德法治课程的学习任务。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结合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践的结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新课程理念对初中教学的总体要求,也是初中教学应把握的方向性原则。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将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生活实践的场景之中,让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体悟中获得知识,懂得道理,受到教益,是发挥该学科课程价值的重要手段。
一、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生活实践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在要求新课程标准载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实践性。
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并将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实践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其实,长期以来,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的认知和实践早已有之。
十七世纪30年代,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提出了“教育是生活的准备”的思想;十八世纪以后,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了教育应“立足自然”“回归生活”的观点;美国教育家杜威也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著名论断;我国近现代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更是主张“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学做合一”,即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可见,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非常重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丰富、寓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教育性于一体,这就迫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活动融入到学生生活实践中,通过学生的认知、体验与实践,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有效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机结合,既是教材的思想,也是教学的要求,更是提高教师教学激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只有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实践,才能激活所学知识、丰富学生情感,走进学生内心,触动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正是要求本学科教学活动要融入学生生活实践,体现了本课程对教学的内在要求。
二、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生活实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认知(一)转变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生活实践的重要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道德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的发展原则,落实知行合一教育策略,引导中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能塑造良好的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推动人生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育人”功能,教师应精心组织与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实践体验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
本文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运用价值,从深化道德认知、促进实践育人、改善行为意识以及升华思想领悟四个方面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运用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实践活动;综合素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常规理论教育的有益补充。
坚持知行合一教育思想,以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激起学生的自主性与探究性,颠覆传统“满堂灌”教育的弊端,让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中奠定主体地位、拓宽知识视野,锻炼其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提升核心素养、促进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一、综合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价值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有极强的实践特征,如何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强大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的关键点,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具有鲜明的运用价值。
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迁移运用,而实践的过程本身也是深度学习、全面理解的过程,精心设计多元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吸引中学生的参与兴致,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体现学科特色;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培育学生道德品质,升华思想认识。
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独立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潜移默化地锻炼道德实践能力,让教材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由此激活学习欲望、积累实践经验,不断塑造成熟的心智,提升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法治意识,将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作者:杨华娟来源:《启迪与智慧·下旬刊》2021年第07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相关方法以及相应的教学实例。
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介绍,旨在提供给广大任课教师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程质量和上课效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除了在身体上逐渐发育成熟之外,其内心也在逐渐发生着转变。
在初中阶段,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渠道之一便是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机会拓展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认知。
一、围绕学情确定主题,精心设计实践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拓展综合素质,并通过实践的方式来从生活中获得认知来弥补情感上的缺失,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通过老师的指导来发现自身行为及思想上存在的不足,通过结合自身问题及行为处事方式等来审视自身道德,优化个人品质。
教师应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综合实践的目的以及德育教育观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准确定位,认真审视初中生道德观念的缺失情况,依据学生需求以及德育教育要求来确定主题内容,并充分设计实践活动内容,在实际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认真指导学生活动,严格落实教学要求,确保综合实践能够发挥其真正作用。
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首先要让学生对自我有正确的认知,这就需要学生首先对自身有足够的了解与定位,同时要懂得自珍自爱。
例如: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要以“懂得珍爱自己”为主题,首先要求学生了解需要通过哪些渠道去爱护自己、保护自己。
在身体方面,学生要注重健康的生活习惯,不少学生有不良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这些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学生要从日常行为出发,逐渐养成良好习惯,如按时吃饭、加强体育锻炼、按时睡觉等;另外,在心理方面,学生要注重心理健康。
基于体验活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体验活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
体验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性活动,学生在
实践中学习道德和法治知识,锻炼自身素质。
本文将探究基于体验活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教学。
首先,基于体验活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道德和法治的重
要性。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相关案例或经验分享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突出道德和
法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而,单纯的课堂讲解和理论学习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因此可以设置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来感受道德
和法治的重要性。
其次,基于体验活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在
体验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进行协作和交流,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
能力。
此外,学生需要在活动中严格遵守规则和法律,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遵法意识。
这些都是基于实践的教学无法替代的。
最后,基于体验活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
体验活动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通过体验活动的设立和组织过程,学生还能够提高自己的组织和规划能力。
总之,基于体验活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它能够让学生在
实践中感知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和创造力。
未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体验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创新的教学体验。
大学生道德与法治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感悟
大学生道德与法治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感悟嘿,你们知道吗,大学生活里,道德与法治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更是一次次让人印象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
哎,我有个室友老李,他就总说“学习就像走迷宫,社会实践活动就像亲自闯迷宫。
”确实,这不就正是咱们亲身体验过的真实写照吗?就拿上回我们班级组织的那次环保志愿活动来说吧。
那天阳光明媚,我、老李和几个同学提着垃圾袋、带着手套,踏上了那片人行道。
走过的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小姑娘停下脚步捡起地上塑料袋的场景,也听到了老李对路人的劝导:“请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哦。
”这不就是法治意识与道德责任在行动中的体现吗?记得当时我走到一个公交站台时,遇到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等车。
站台上的同学们都主动上前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
这就是我们的校园,充满了关爱与善良的“法”。
那一刻,我们体会到了法律的实践其实就在于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关怀和互助。
除了法律知识的运用,还有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有时候和路上的小朋友交流环保知识,我会用一些比较夸张的比喻:“想象一下,我们的地球就像个家,我们要保护好这个家啊!”小朋友听后,都睁大了眼睛点头说:“对!要保护地球!”这种互动中,我感受到了道德的力量和法治的温暖。
再想想我们班级的集体活动,从策划到执行,每个人都积极参与、互相帮助。
这不就是道德与法治在集体生活中的体现吗?我们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承担责任。
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并不是空泛的理论知识,它关乎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和生活。
我个人啊,还更偏向于参加志愿者服务,通过为别人送上一份帮助或爱心时感受到的那份成就感啊。
还记得上次服务完后得到老人的那一声感谢吗?就瞬间让我感觉,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所以你们说,法治与社会实践不就应当这样么?真正地将情感、价值观与理论知识融合在一起。
你看啊,经过这么多实践活动后,我明白了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有着一定规则的。
而这些规则不仅是由法律来制定和约束的,更是由我们每个人的道德心和行为习惯共同维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体验活动
发表时间:2020-03-31T08:40:46.79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2期作者:孙雅彬[导读] 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形成。
因此,我们要对课堂实践体验活动进行有效的实施策略。
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街道过西小学261417
摘要:体验活动是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学生体验作为教学目标,从而引导学生感知、思考、领悟体验活动中蕴含的道理和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积极动脑分析、探究、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和道德品质。
由此充分可知开展体验活动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体验活动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道德法治教育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入手,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多形式、多层面、多角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促进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形成。
因此,我们要对课堂实践体验活动进行有效的实施策略。
策略一:以目标为导向,设计体验活动
实践体验活动的实施要求教师精准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必须要思考和明确设计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落脚点以及活动的价值在哪里,活动是否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总之,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导向。
比如,四年级上册的《班徽设计大赛》一课,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通过设计班徽活动,促进班级精神和班级共同奋斗目标的形成。
”在制作班徽之前,我们首先得让学生“认识班徽”,我们可以出示三个班徽引导学生观察班徽的特点,思考班徽与班级特点的关联,知道班徽所代表的意义,激发学生设计班徽的兴趣,这就是为了达成知识目标——“认识徽章、了解班徽的重要意义”而设计的环节。
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来“设计班徽”,利用多媒体出示设计班徽的步骤。
这是对于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制作步骤。
明确了步骤之后,我们的小组就可以行动起来,此时,活动过程的指导也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服务。
因此,在这里对小组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1.每位组员都参与,发表自己的建议;2.组长合理分配任务,人人有事做;3.汇报时,每位成员轮流发言;4.讨论时声音要合适,音乐停止活动结束。
在制作班徽的过程中,我们可引导学生对班级的发展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充分的讨论。
这个环节指向于能力目标——“善于和小组同学合作,为班徽的设计献计献策。
”最后,我们就要“展示班徽”,也就是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这里的评价语言也要指向于教学目标。
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再次明确了本班班徽的意义,更促进了班级精神和班级共同奋斗目标的形成,我们也就高效率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策略二:创设生活情境,活动形式多样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生活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
这种实践性活动形式,贵在恰当合理,教师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努力营造一种自然、美好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愉悦地感受、体会、思考和认识,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得到升华。
例如,教学《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时,我们可以选择学生在校园里的生活为观察点,先是出示课前教室里窗明几净、桌椅摆放整齐的图片,再出示学生离开教室去操场玩耍,桌子上的书本、铅笔堆放得乱糟糟的图片,让学生对比思考:同一个教室、同一个位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这些场景都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再现,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集中到课堂上。
通过观察、辨析,学生明白了离开教室前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我们可以再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模拟下课离开教室之前的场景,整理桌椅书包后井然有序地离开教室。
同时我们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拍摄,再现在投影仪上,增强学生的规则意识,使学生知道和谐的班级生活处处有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提升其班级责任感。
策略三:加强组织调控,保障活动效果
有的时候,老师设计的一些活动方案很好,但是在体验活动过程中,学生一动起来,课堂秩序就会乱。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给学生做好规则的渗透,要求学生用心去参与每一次活动。
例如,一年级的《我的好伙伴》这一课,在“网小鱼”的游戏活动中,我用了大约十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游戏规则的渗透:首先,观看游戏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个游戏的玩法;然后,学习游戏儿歌,再次观看视频里的自我介绍,并让几个学生做了示范;在此基础上,再次出示“网小鱼”的游戏方法和规则,进行规则的强化;最后,学生开始游戏活动。
活动过程中,我适时地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也就是课堂的生成进行了处理,充分保障了活动的秩序和效果。
活动结束后,我对本次的游戏活动做了评价。
在我的引领下,整个游戏活动井然有序,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老师,就应该这样对课堂体验活动做好组织和调控,才能有效地保障好活动的效果。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有思想、有温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课程,课堂实践体验性活动丰富多彩,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正确解读教材,挖掘教材内涵,拓展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活动。
我们只有下功夫把握好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灵魂和实质,才能真正让这门课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汝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7),25-27。
[2]刘志英活动化课堂已成为《道德与法治》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