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机顶盒软探针北向接口技术规范v1.0.0
OMC北向接口参数输出标准--统一网络资源模型文件格式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技术规范O M C北向接口统一网络资源模型文件格式U n i f i e d F o r m a t o f N e t w o r kR e s o u r c e M o d e l F i l e s版本号:1.0.0(报批稿)╳╳╳╳-╳╳-╳╳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 I I 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网络资源模型文件格式综述 (1)4.1网络资源模型的采集机制 (2)4。
2网络资源模型文件格式 (2)5网络资源模型文件格式 (3)5.1文件总体结构 (3)5.2文件头部分 (3)5.3网络资源模型部分 (4)5.3。
1网络资源模型的组织 (4)5。
3。
2对补充网络资源模型的支持 (5)6数据类型的串化和还原 (6)6.1总体方案 (6)6.2标记的数据类型串化和还原 (6)6.2.1标记值保留字符 (6)6.2.2简单数据类型 (6)6.2。
3复杂数据类型 (7)6.3标记属性的数据类型串化和还原 (9)6。
3.1NRM文件标记属性 (9)6。
3。
2标记属性值保留字符 (10)7网络资源模型文件组织 (10)7.1综述 (10)7。
2文件的命名 (10)7.3文件的压缩 (12)7。
4文件的更新 (12)8编制历史 (12)附录A统一网络资源模型文件SCHEMA(规范性附录) (13)附录B网络资源模型文件示例(资料性附录) (13)本标准用于规范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的OMC北向接口的网络资源模型文件的格式,使来自不同厂商的OMC产生的网络资源模型文件格式一致。
11-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GGSN性能测量参数(V3.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20××-××-××发布 2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OMC 北向接口 GGSN 性能测量参数N e t w o r k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 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 o r kO M C N o r t h b o u n d I n t e r f a c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o f G G S N目录目录 (I)前言 (III)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3.1术语和定义 (4)3.2缩略语 (4)4 GGSN 性能数据 (5)4.1G N接口流量性能统计 (5)4.1.1 Gn口上行字节峰值速率 (5)4.1.2 Gn口下行字节峰值速率 (5)4.1.3 Gn口上行包峰值速率 (5)4.1.4 Gn口下行包峰值速率 (5)4.1.5 Gn口接收的GTP包数量 (5)4.1.6 Gn口发送的GTP包数量 (6)4.1.7 Gn口接收的GTP包字节数 (6)4.1.8 Gn口发送的GTP包字节数 (6)4.1.9 Gn口出错丢弃的GTP包数量 (6)4.2G I接口流量流量性能统计 (6)4.2.1 Gi口上行字节峰值速率 (6)4.2.2 Gi口下行字节峰值速率 (7)4.2.3 Gi口上行包峰值速率 (7)4.2.4 Gi口下行包峰值速率 (7)4.2.5 Gi口接收的IP包数量 (7)4.2.6 Gi口发送的IP包数量 (7)4.2.7 Gi口接收的IP包字节数 (8)4.2.8 Gi口发送的IP包字节数 (8)4.2.9 Gi口出错丢弃的IP包数量 (8)4.3G A接口性能统计 (8)4.3.1 CDR信息传送请求次数 (8)4.3.2 CDR信息传送成功次数 (9)4.4会话管理性能统计 (9)4.4.1 PDP上下文激活程序的尝试次数 (9)4.4.2 PDP上下文激活程序的成功次数 (9)4.4.3 PDP上下文激活程序的失败次数 (9)4.4.4 动态PDP上下文激活程序的尝试次数 (10)4.4.5 动态PDP上下文激活程序的成功次数 (10)4.4.6 由MS发起的PDP上下文去激活程序的尝试次数 (10)4.4.7 由GGSN发起的PDP上下文去激活程序的尝试次数 (10)4.4.8 平均的激活的PDP上下文数 (10)4.4.9 最大的激活的PDP上下文数 (11)4.4.10 鉴权尝试次数 (11)4.4.11 鉴权成功次数 (11)4.4.12 计费尝试次数 (11)4.4.13 计费成功次数 (11)4.4.14 平均分配的地址数 (12)4.4.15 最大分配的地址数 (12)4.5CPU负荷性能统计 (12)4.5.1 处理器平均负荷 (12)4.5.2 处理器峰值负荷 (12)4.6以太网端口性能统计 (13)4.6.1 以太网端口发送的字节数 (13)4.6.2 以太网端口接收的字节数 (13)5 修订历史 (14)附录 (14)附录A规范起草人 (14)前言本标准用于规范2G/TD核心网融合组网环境下GGSN OMC北向接口性能测量参数。
智能家庭网关软探针介绍---移动学院
设备型号
Mac
设备MAC地址 设备MAC地址
averTxRate
上行流量周期均
值
averRxRate
下行流量周期均
值
maxTxRate
上行流量周期峰
值
maxRxRate
下行流量周期峰
值
upStaticstics
上行流量
上行流量,单位byte
downStaticstics 下行流量
下行流量,单位byte
s
次数
DNS解析信息
dnsInfo
参数 dnsResponseTime
参数名称
参数描述
DNS解析信息 DNS解析信息
DNS响应时延
如果域名已经被缓存,终 端 一 般 不 会 发 起 DNS 解 析 流程,单位毫秒
ipAddress
DNS解析结果 域名对应的IP地址列表
Ping拨测
pingTestInfo
下挂设备信息 网关下挂设备信息
subDeviceNumber
下挂设备数量 下挂设备数量列表
deviceInfo
设备信息
设备信息列表
deviceType
设备类型
设备类型,取值
Mobile, PC, PAD,
Other
deviceName
设备名称
设备别名
manufacture
设备厂家
设备厂家
model
设备型号
V1.1.2
2018/08
V1.1.3
V1.0.0版本的软探针系列规范 V2.0.0版本的软探针系列规范
网关基本信息
deviceInfo
参数
参数名称
网关基本信息
中国移动家庭终端软探针数据安全管理规定(2016版)
中国移动家庭终端软探针数据安全管理规定(2016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2016年11月目录前言 (2)一、软探针数据面临的安全威胁 (3)二、采集环节 (4)(一)软探针的安全 (4)(二)软探针厂家管理 (4)三、传输环节 (5)(一)传输网络接入及组网 (5)(二)网络端口管理 (6)(三)数据传输的安全 (6)四、存储环节 (6)(一)存储介质的安全 (6)(二)存储数据的安全 (7)五、使用环节 (7)(一)软探针数据应用的申请及管理 (7)(二)上层应用系统设备的安全 (7)(三)上层应用系统的集成商管理 (8)六、共享环节 (9)七、销毁环节 (9)八、机房管理要求 (10)九、后续落地要求 (10)(一)强化责任,制定软探针数据安全责任控制矩阵 (10)(二)强化人员管理,严格控制第三方合作伙伴 (11)前言随着智能家庭网关、机顶盒的规模商用,基于智能家庭网关、机顶盒的软探针部署规模不断扩大,对软探针数据的存储、分析、应用逐步开展,软探针数据所面临的安全风险也日显突出,且数据涉及用户敏感信息,因此是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重点。
为贯彻落实相关数据安全管理要求,确保内置于家庭终端中软探针数据安全风险的可管可控,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软探针数据价值,总部网络部组织制定了本管理规定。
该规定从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共享、销毁六个环节,设备、系统、人员三个要素,梳理并明确了软探针数据安全防护的具体管理要求。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提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切实提高软探针数据的安全防护水平,做好软探针数据安全工作。
未在此规定中明确的其他安全相关事宜,请遵循公司有关客户信息安全的相关管理要求。
一、软探针数据面临的安全威胁如图1所示,软探针数据安全涉及软探针数据交互的整个过程,包括软探针数据采集生成、传输、存储、使用、共享、销毁环节。
图1 软探针数据交互流程•采集生成环节:通过内置于智能家庭网关或机顶盒中的软探针,被动收集用户在业务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或者通过模拟/仿真用户的业务使用行为,对特定的业务进行针对性的测试,并收集与测试相关的数据。
03-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MSS性能测量参数(v3.0.0)
20××-××-××发布 2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OMC 北向接口 MSS 性能测量参数N e t w o r k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 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 o r kO M C N o r t h b o u n d I n t e r f a c eP e r f o r m a n c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o f M S C Se r v e r版本号:3.0.0目录目录 (I)前言 (V)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术语和定义 (1)3.2缩略语 (1)4设备资源特性 (2)4.1处理器负荷性能参数 (2)4.2VLR用户数 (2)4.2.1VLR中当前存储的用户的总数 (2)4.2.2VLR中当前开机的用户数 (2)4.2.3VLR本地用户总数 (3)4.2.4VLR本地开机用户总数 (3)4.2.5VLR国际漫游来访用户总数 (3)4.2.6VLR国际漫游来访开机用户总数 (3)4.2.7VLR平均附着SIM用户数 (3)4.2.8VLR平均附着USIM用户数 (4)4.3M C口消息流量性能参数 (4)4.3.1Mc收到的H248消息总个数 (4)4.3.2Mc发送的H248消息总个数 (4)4.4以太网端口性能测量参数 (4)5信令测量 (5)5.1信令路由集性能测量参数 (5)5.2信令路由性能测量参数 (5)5.3M3UA链路集性能测量参数 (5)5.4MTP信令链路集性能测量参数 (5)5.5M3UA信令链路测量参数 (5)5.6MTP信令链路性能测量参数 (5)5.7SCTP偶联性能测量参数 (5)6呼叫控制特性 (5)6.1概述 (5)6.2始发话务统计 (8)6.2.12G始发话务统计 (8)6.2.23G始发话务统计 (9)6.3终接话务统计 (11)6.3.1移动用户终接试呼次数 (11)6.3.22G终接话务统计 (11)6.3.33G终接话务统计 (13)6.4入局话务统计 (15)6.4.1入局试呼次数 (15)6.4.2入局接通次数 (15)6.4.3入局应答次数 (15)6.4.4入局应答话务量 (16)6.5出局话务统计 (16)6.5.1出局试呼次数 (16)6.5.3出局应答次数 (16)6.5.4出局应答话务量 (17)6.6本局话务统计 (17)6.6.1局内3G-2G话务统计 (17)6.6.2局内3G-3G话务统计 (18)6.6.3局内2G-2G话务统计 (19)6.6.4局内2G-3G话务统计 (20)6.7入局终接话务统计 (21)6.7.1入局终接试呼次数 (21)6.7.22G终接话务统计 (21)6.7.33G终接话务统计 (22)6.8始发出局话务统计 (23)6.8.12G始发话务统计 (23)6.8.23G始发话务统计 (24)6.9转接话务统计 (26)6.9.1转接试呼次数 (26)6.9.2转接接通次数 (26)6.9.3转接应答次数 (26)6.9.4转接应答话务量 (26)6.10BICC局间话务统计(同时适用于CMN) (27)6.10.1来话占用次数 (27)6.10.2来话接通次数 (27)6.10.3来话应答次数 (28)6.10.4来话占用话务量 (28)6.10.5来话应答话务量 (28)6.10.6来话用户原因失败次数 (28)6.10.7去话试占次数 (29)6.10.8去话占用次数 (29)6.10.9去话接通次数 (30)6.10.10去话应答次数 (30)6.10.11去话占用话务量 (30)6.10.12去话应答话务量 (30)6.10.13去话用户原因失败次数 (30)6.10.14BICC局向溢出次数 (31)6.10.15BICC局向CIC可用数 (31)6.11中继群话务统计 (32)6.11.1中继群可用中继数 (32)6.11.2来话占用次数 (32)6.11.3来话接通次数 (32)6.11.4来话应答次数 (32)6.11.5来话占用话务量 (33)6.11.6来话应答话务量 (33)6.11.7来话用户原因失败次数 (33)6.11.8去话试占次数 (34)6.11.9去话占用次数 (34)6.11.10去话接通次数 (34)6.11.11去话应答次数 (35)6.11.12去话占用话务量 (35)6.11.13去话应答话务量 (35)6.11.14中继组溢出次数 (35)6.11.15去话用户原因失败次数 (36)6.12服务质量统计 (36)6.12.1始发呼叫建立时间 (36)6.12.2终接呼叫建立时间 (37)6.13.1寻呼请求尝试次数 (37)6.13.2一次寻呼成功次数 (38)6.13.3寻呼请求成功次数 (38)6.13.4每位置区寻呼请求尝试次数 (38)6.13.5每位置区寻呼请求成功次数 (38)6.13.6全网寻呼请求尝试次数 (38)6.13.7全网寻呼成功次数 (39)6.14编解码协商统计 (39)6.14.1入局编解码协商请求次数 (39)6.14.2入局编解码协商成功次数 (40)6.14.3入局编解码协商修改请求次数 (40)6.14.4入局编解码修改成功次数 (40)6.14.5出局编解码协商请求次数 (40)6.14.6出局编解码协商成功次数 (41)6.14.7出局编解码协商修改请求次数 (41)6.14.8出局编解码修改成功次数 (41)6.15目的码统计 (41)6.15.1试呼次数 (41)6.15.2接通次数 (41)6.15.3应答次数 (42)6.15.4应答话务量 (42)6.15.5用户原因呼损 (42)7移动性管理 (43)7.1概述 (43)7.2位置更新性能参数 (44)7.2.1正常Intra-VLR位置更新请求次数 (44)7.2.2正常Intra-VLR位置更新成功次数 (45)7.2.3正常Inter-VLR位置更新请求次数 (45)7.2.4正常Inter-VLR位置更新成功次数 (45)7.2.5IMSI附着Intra-VLR位置更新请求次数 (45)7.2.6IMSI附着Intra-VLR位置更新成功次数 (45)7.2.7周期性位置更新请求次数 (46)7.2.8周期性位置更新成功次数 (46)7.3MSC SERVER局间切换 (47)7.3.1后继切回本MSCa尝试次数 (48)7.3.2后继切回本MSCa成功次数 (49)7.3.3后继切出到MSCc尝试次数 (49)7.3.4后继切出到MSCc成功次数 (49)7.3.53G到3G入局切换尝试次数 (49)7.3.63G到3G入局切换成功次数 (50)7.3.73G到3G出局切换尝试次数 (50)7.3.83G到3G出局切换成功次数 (50)7.3.93G到2G入局切换尝试次数 (50)7.3.103G到2G入局切换成功次数 (51)7.3.113G到2G出局切换尝试次数 (51)7.3.123G到2G出局切换成功次数 (51)7.3.132G到2G入局切换尝试次数 (51)7.3.142G到2G入局切换成功次数 (52)7.3.152G到2G出局切换尝试次数 (52)7.3.162G到2G出局切换成功次数 (52)7.4MSC S ERVER控制下的局内切换 (53)7.4.1本MSC Server控制的3G到3G的切换尝试次数 (53)7.4.2本MSC Server控制下的3G到3G的切换成功次数 (54)7.4.3本MSC Server控制的3G到2G的切换尝试次数 (54)7.4.4本MSC Server控制下的3G到2G的切换成功次数 (54)7.4.5本MSC Server控制下的2G到3G的切换尝试次数 (54)7.4.6本MSC Server控制下的2G到3G的切换成功次数 (55)7.4.7本MSC Server控制下的2G到2G的切换尝试次数 (55)7.4.8本MSC Server控制下的2G到2G的切换成功次数 (55)8电信业务质量性能测量参数 (55)8.1概述 (55)8.2可视电话 (56)8.2.1可视电话业务始发试呼次数 (56)8.2.2可视电话业务始发接通次数 (56)8.2.3可视电话始发应答次数 (56)8.2.4可视电话始发应答话务量 (56)8.2.5可视电话业务终接试呼次数 (56)8.2.6可视电话业务终接接通次数 (57)8.2.7可视电话终接应答次数 (57)8.2.8可视电话终接应答话务量 (57)8.3语音彩铃业务 (57)8.3.1语音彩铃业务被呼次数 (57)8.3.2语音彩铃平台试呼次数 (58)8.3.3语音彩铃用户应答应答次数 (58)8.4短消息业务 (59)8.4.1始发短信业务尝试次数 (60)8.4.2始发短信业务成功次数 (60)8.4.3终接短信业务尝试次数 (61)8.4.4终接短信业务成功次数 (61)8.4.5由于用户原因导致的终接短信业务失败次数(MT,含重发) (61)8.5智能业务 (62)8.5.1智能被叫试呼次数 (62)8.5.2智能被叫业务接通次数 (62)8.5.3智能被叫业务应答次数 (62)8.5.4智能主叫试呼次数 (62)8.5.5智能主叫业务接通次数 (62)8.5.6智能主叫业务应答次数 (63)9修订历史 (63)附录 (63)附录A:根据业务速率细分的业务类型列表(规范性附录) (63)附录B:规范起草人 (63)前言本标准用于规范2G/3G共核心网组网环境下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MSC Server的OMC北向接口性能测量参数。
2015MDAS集采附录5-6:中国移动通信网网络北向接口规范-业务协议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15年度光纤分布系统设备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附录六中国移动通信网网络北向接口规范--业务协议2015年8月中国移动XX北向接口规范XXXX目次目次 (I)前言 (III)中国移动移动通信网北向接口规范-业务协议 (4)1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缩略语 (4)4网络管理功能需求 (4)4.1角色 (4)4.2业务需求 (5)4.2.1业务功能 (5)4.2.2业务功能与接口功能集的映射 (6)4.2.2.1配置管理 (6)4.2.2.2性能管理 (6)4.2.2.3故障管理 (6)4.2.2.4其他管理 (7)4.3接口功能需求 (7)4.3.1配置管理1:大批量配置数据上报 (7)4.3.2性能管理1:大批量性能数据上报 (7)4.3.3故障管理1:告警实时上报 (7)4.3.4故障管理2:清除告警上报 (7)4.3.5故障管理3:同步告警信息 (7)4.3.6故障管理需求4:通道心跳检测 (7)4.3.7直连接口需求1:可选条件的配置数据上报 (7)4.3.8直连接口需求2:可选条件的性能数据上报 (7)4.3.9直连接口需求3:可选条件的告警上报 (7)4.3.10直连接口需求4:操作维护 (7)4.3.11集中化接口需求1:系统管理-汇聚点接入能力 (7)4.3.12集中化接口需求2:系统管理-汇聚点兼容性 (8)4.3.13集中化接口需求3:系统管理-接口规范要求 (8)4.3.14集中化接口需求4:系统扩展性 (8)4.3.15集中化接口需求5:系统容错性 (8)4.3.16集中化接口需求6:故障管理 (8)4.3.17集中化接口需求7:故障接口统一性 (8)4.3.18集中化接口需求8:配置管理 (8)4.3.19集中化接口需求9:配置数据补采 (8)4.3.20集中化接口需求10:性能管理 (8)4.3.21集中化接口需求11:性能数据时延要求 (8)I中国移动XX北向接口技术规范XXXXII4.3.22集中化接口需求12:性能数据补采 (8)5接口实现要求 (9)6参考文献 (9)7修订历史 (9)中国移动XX北向接口规范XXXX前言本规范为《中国移动通信网网络北向接口规范-业务协议》,依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需求编制而成的。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技术规范文档编号:中国移动PTN故障智能辅助定位功能需求规范书文档版本:Version 1.0版权声明:版权归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所有,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全部或部分使用和传播本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20年10月发布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前言本技术规范根据中国移动PTN网络维护效能提升管理需求而制定,随着网络管理需求的不断深化,本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将会修改和完善。
本技术规范的解释权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本技术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集团公司:邓春胜、邓宇省公司:党志俊、娄文科、田志坚、黄垣森、杨彬、张剑、夏志超、李勇、梁静海、张跃明、彭鹏目录前言 (2)目录 (3)1.概述 (4)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2.1术语和定义 (4)2.2缩略语 (4)3.功能需求 (5)3.1告警相关性分析 (5)3.1.1告警根源性分析 (5)3.1.2告警相关性原则 (6)3.2业务相关性分析 (6)3.3故障辅助分析及定位 (6)3.3.1用户界面 (7)3.3.2故障定位手段 (7)3.3.3故障定位结果 (8)1.概述研究各种典型场景下PTN网络故障诊断定位方法,包括业务故障、光缆故障、设备故障、时钟故障、DCN故障、业务性能劣化等,开发出故障智能辅助定位工具,实现一键式故障智能诊断及故障原因智能输出,并给出常见故障处理建议,提高运维人员现场维护效率及能力。
该辅助定位功能具备以下模块:―告警相关性分析―业务相关性分析―故障智能分析和定位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1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网元管理系统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简称EMS,由设备供应商提供,是为了管理一个或多个传送网网元所使用的软硬件系统。
网元管理系统管理由单一设备供应商提供的网元。
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v
移动网O M 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v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 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N e t w o r k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 o r k--B u l k C o n f i g u r a t i o n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F u n c t i o n R e q u i r e m e n t s版本号:3.0.020××-××-××发布2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发布目录前言本规范是《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系列标准中的第二项的子项。
该系列标准预计分为三部分:基本原则、厂商网元管理系统北向接口部分和直连网元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又包含若干项,其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1)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基本原则2)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功能需求3)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分析4)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资源模型5)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CORBA设计6)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文件格式7)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DN和Filter的约定8)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补充说明文件9)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接口性能指标10)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直连网元本规范为《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大数据量配置管理接口功能需求》,是参考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的相关建议、3GPP 相关建议以及对象管理组织OMG的有关规范,并依据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的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需求编制而成的。
5.6.1-附件1-中国移动无源光网络厂商网管系统北向接口技术规范V0.5.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无源光网络厂商网管系统北向接口技术规范CMCC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 North Interface TechnicalSpecificationN o r t h I n t e r f a c e T e c h n i c a l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W D M P a r t)版本号:0.5.0╳╳╳╳-╳╳-╳╳实施╳╳╳╳-╳╳-╳╳发布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目 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4PON接入网网络管理体系结构5接口功能要求5.1配置管理5.1.1 厂商网管系统配置5.1.1.1查询/修改厂商网管系统信息(必选)5.1.1.2厂商网管系统信息改变通知(必选)5.1.2 网元配置管理(上线必选)5.1.2.1查询/修改网元信息(上线必选)5.1.2.2查询/修改网元类型参数配置5.1.2.3查询/修改ONU配置信息(上线必选)5.1.2.4预创建ONU5.1.2.5查询/修改POS配置信息5.1.2.6查询VLAN配置信息(上线必选)5.1.2.7查询OLT上联口SVLAN配置信息(上线必选)5.1.2.8查询/修改ONU的AG配置信息(条件必选)5.1.2.9查询/修改ONU的MGC配置信息(条件必选)5.1.2.10网元配置改变通知(上线必选)5.1.3 设备配置管理5.1.3.1查询/修改机架/子架配置信息(条件必选)5.1.3.2查询/修改机框配置信息(条件必选)5.1.3.3查询/修改机槽配置信息(上线必选)5.1.3.4查询/修改单元盘配置信息(上线必选)5.1.3.5设备配置改变通知(上线必选)5.1.4 终端点配置管理(必选)5.1.4.1 查询/修改物理终端点配置信息5.1.4.2查询/修改流点配置属性信息5.1.4.3查询/修改终端点的层配置信息5.1.4.4查询VLAN的端口列表信息5.1.4.5终端点配置改变通知5.1.5 带宽模板管理(必选)5.1.5.1查询/修改带宽模板配置信息5.1.5.2创建带宽模板5.1.5.3删除带宽模板5.1.5.4带宽模板配置改变通知5.1.6 拓扑连接管理(必选)5.1.6.1概述5.1.6.2查询/修改拓扑连接信息5.1.6.3拓扑连接配置改变通知5.1.7端到端业务配置管理(必选)5.1.7.1查询端到端业务(必选)5.1.7.2端到端业务改变通知(必选)5.1.8配置变更同步(上线必选)5.1.9配置信息同步(上线必选)5.1.10业务配置管理5.1.10.1 OLT上联口VLAN设置5.1.10.2 POTS语音业务配置管理5.1.10.3上网业务配置管理5.1.10.4 IPTV业务配置管理(可选)5.2保护管理5.2.1保护组配置管理5.2.1.1查询/修改保护组配置信息(必选)5.2.1.2保护倒换管理(必选)5.2.2保护组配置改变通知5.3故障管理5.3.1 告警上报功能(必选)5.3.2 告警过滤功能(必选)5.3.3 告警屏蔽功能(可选)5.3.4 告警级别表管理(可选)5.3.4.1设置告警级别表5.3.4.2查询/修改告警级别表5.3.5 告警同步功能(必选)5.3.6 告警数据要求5.4性能管理(必选)5.4.1 性能采集任务查询(必选)5.4.2 性能采集任务管理(必选)5.4.3 性能任务改变通知(必选)5.4.4 性能数据上报功能(必选)5.4.5 清空性能寄存器(必选)5.4.6 当前性能数据同步查询(必选)5.4.7 历史性能数据同步查询(必选)5.4.8 性能门限管理(可选)5.4.9 性能测量数据要求(必选)5.5安全管理功能(必选)5.5.1 用户访问权限管理5.5.2 用户鉴权管理5.5.3 修改用户口令5.5.4 网络安全告警(可选)5.6图形用户界面切入(GUI Cut-Through) (可选)5.7通信链路监视功能(必选)5.8时间同步要求(必选)6接口总体技术要求6.1接口通信协议要求6.2接口信息模型要求6.3接口性能要求6.3.1 接口信息传递准确性6.3.2 接口信息传递完备性6.3.3 接口容错能力6.3.4 接口数据追溯能力6.3.5 接口的版本稳定性附录B 编制历史前 言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中国移动PON接入网多厂商PON接入网网管系统与各厂商网管系统之间的管理信息交换,保证上层的中国移动PON接入网多厂商网管系统的开发成功。
(技术规范标准)PON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
- 1 -中国电信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V1.0)2010年12月- 2 -前言本标准主要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国内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现有的PON设备、PON EMS及PON EMS 北向接口技术资料,结合PON EMS与OSS系统对接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编制而成。
本标准主要用于规范PON EMS与OSS系统间的北向接口功能、参数、协议及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包括四部分:(1)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业务开通分册(2)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测试分册(3)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告警分册(4)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信息查询分册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制定。
本标准包含中国电信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相关厂商需经中国电信授权方可使用本标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 3 -目录1范围..................................................................... - 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5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5 -3.1术语和定义.................................................................................................................. - 5 -3.2缩略语.......................................................................................................................... - 6 - 4接口规范概述............................................................. - 8 -4.1业务开通接口规范(I1接口).................................................................................. - 9 -4.2综合告警接口规范(I2接口).................................................................................. - 9 -4.3综合测试接口规范(I3接口).................................................................................. - 9 -4.4综合信息查询接口规范(I5接口)........................................................................ - 10 - - 4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PON EMS与OSS系统之间的北向接口功能要求、接口参数、接口协议、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PON网络网管系统(EMS),用于指导PON EMS与OSS系统北向接口的设计、开发和测试。
中国移动智能家庭网关软探针北向接口技术规范V1.0.0-发布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智能家庭网关软探针北向接口技术规范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I n t e l l i g e n tH o m e G a t e w a y S o f t P r o b e a n dN o r t h-I n t e r f a c e版本号:1.0.0╳╳╳╳-╳╳-╳╳发布╳╳╳╳-╳╳-╳╳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 前言 (3)2. 范围 (3)3. 规范性引用文件 (3)4.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5. 智能家庭网关软探针与监测平台接口定义 (4)5.1. 接口功能描述 (4)5.2. 接口结构描述 (5)5.3. 接口协议说明 (5)5.3.1. HTTP请求发起 (5)5.3.2. HTTP请求返回 (6)5.3.3. FTP文件上传 (7)5.3.4. 接口JSON数据协议定义 (7)6. 开机上报接口 (7)6.1. 开机上报请求 (7)6.2. 开机上报响应 (10)7. 周期上报接口 (12)7.1. 周期上报数据 (12)7.1.1. 网关信息 (12)7.1.2. 业务信息 (15)7.2. 周期上报请求 (19)7.3. 周期上报响应 (21)7.4. 周期文件上报接口 (21)7.4.1. FTP文件格式和参数 (21)8. 实时上报接口 (22)8.1. 实时上报数据 (22)8.1.1. 网络诊断数据 (22)8.1.2. 网络质量测试功能数据 (24)8.2. 实时上报请求 (25)8.3. 实时上报响应 (26)9. 告警上报接口 (27)9.1. 告警上报数据 (27)9.1.1. DNS告警 (27)9.1.2. TCP连接告警 (27)9.1.3. HTTP连接告警 (28)9.1.4. HTTP下载告警 (28)9.1.5. 视频卡顿告警 (29)9.1.6. 即时通信/游戏告警 (29)9.2. 告警上报请求 (29)9.3. 告警上报响应 (30)10. 网络探测接口 (31)10.1. 主动测试请求 (31)10.2. 主动测试响应 (31)11. 配置接口 (31)11.1. 周期上报配置 (31)11.2. 告警配置 (33)11.3. 网络探测配置 (34)11.3.1. 网络诊断配置 (34)11.3.2. 网络质量测试配置 (34)12. 编制历史 (35)附录A常量表 (35)1.前言本规范旨在描述智能家庭网关软探针与软探针监测平台(省级数字家庭管理平台软探针前置机)之间的接口协议,用以规范智能家庭网关软探针应用和软探针监测平台的对接与实现,保证整个智能家庭网关软探针中间件及软探针监测平台顺畅运行。
2015MDAS集采附录5-7:中国移动MDAS类设备网络管理北向接口测试规范
EMS
输出结果:□和预期结果相同□和预期结果不同,结果如下:
测试结论:□通过□未通过
14.3.6
测试项编号:H.4.3.6
测试内容:新告警通知上报功能
预设条件:设备或EMS产生了新告警
预期结果:新告警产生后,可通过北向接口上报通知至NMS。下列各项测试功能必须同时满足。
测试记录:
(1)告警列表文件准备完成后,应能够向NMS上报告警同步通知。
(2)告警同步通知包含与同步请求相同的RequestID。
(3)告警同步通知的参数内容完整并符合技术规范表22要求。
(4)告警同步通知的格式符合技术规范7.4.1节要求。
(5)NMS收到告警同步通知后,能够根据通知提供的信息获取告警列表文件。
(4)清除告警通知消息中的“告警记录编号”应与相应的新告警通知保持一致。
输出结果:□和预期结果相同□和预期结果不同,结果如下:
测试结论:□通过□未通过
15
日期
主题
旧版本号
新版本号
2015年5月
创建第一稿
V0.0.1
2015年6月
修改了部分测试要求,完善了对技术规范的引用
V0.0.1
V1.0.0
This annex lists all change requests approved for the present document since the specification was first approved by 3GPP TSG-SA.
测试记录:
(1)NMS通过北向接口下发获取告警列表请求后,EMS能够立即返回响应信息。
(2)请求及响应消息中的RequestID保持一致。
{选}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 LN
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中国电信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V1.0)- 3 -2010年12月- 4 -前言本标准主要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国内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现有的PON设备、PON EMS及PON EMS 北向接口技术资料,结合PON EMS与OSS系统对接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编制而成。
本标准主要用于规范PON EMS与OSS系统间的北向接口功能、参数、协议及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包括四部分:(1)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业务开通分册(2)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测试分册(3)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告警分册(4)PON EMS北向接口功能及技术规范——综合信息查询分册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组织制定。
- 5 -本标准包含中国电信的专利等知识产权,相关厂商需经中国电信授权方可使用本标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目录- 6 -1范围............................... - 8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8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10 -3.1术语和定义- 10 -3.2缩略语- 11 -4接口规范概述...................... - 14 -4.1业务开通接口规范(I1接口)- 16 -4.2综合告警接口规范(I2接口)- 16 -4.3综合测试接口规范(I3接口)- 17 -4.4综合信息查询接口规范(I5接口)- 18 -- 7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PON EMS与OSS系统之间的北向接口功能要求、接口参数、接口协议、对相关系统的技术要求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PON网络网管系统(EMS),用于指导PON EMS与OSS系统北向接口的设计、开发和测试。
2015MDAS集采附录5-5:中国移动MDAS类设备网络管理北向接口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15年度光纤分布系统设备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附录五中国移动MDAS设备网络管理北向接口技术规范2015年8月1范围 (1)2规范参考文件 (1)3概述 (1)4配置管理接口 (1)5性能管理接口 (1)6故障管理接口 (2)6.1功能定义 (2)6.2接口概述 (2)6.3数据格式定义 (2)6.4告警告警接口 (3)6.4.1接口协议 (3)6.4.2接口数据编码格式 (3)6.4.3接口说明 (3)6.4.4通信规程 (3)6.4.5消息格式定义 (3)6.4.6告警字段要求 (4)6.4.7告警样例 (6)6.5心跳检测接口 (7)6.5.1接口协议 (7)6.5.2接口数据编码格式 (7)6.5.3接口定义 (7)6.5.4消息格式定义 (7)6.5.5心跳样例 (7)6.6同步告警信息接口 (8)6.6.1接口协议 (8)6.6.2接口数据编码格式 (8)6.6.3接口定义 (8)6.6.4告警字段要求 (8)6.6.5文件格式 (8)本规范定义了运营商MDAS网络监控管理的监控系统北向接口规范。
本标准的附录A和B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规范归口部门负责解释。
1范围本标准供运营商内部和厂商共同使用,适用于MDAS网络管理接口部分的规划和设计。
2规范参考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概述MDAS系统与网管系统(省)之间的接口称为北向接口(Itf-N),网管系统(省)通过此接口实现对MDAS系统的管理,MDAS系统监控系统须通过此接口实现对配置管理接口功能、故障管理接口功能、性能管理接口功能的支持。
✧故障管理接口功能:实现对MDAS系统设备故障告警数据的实时采集和集中监视,辅助故障定位。
09-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SGSN性能测量参数(v3.0.0)
20××-××-××发布 2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OMC 北向接口 SGSN 性能测量参数N e t w o r k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 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 o r kO M C N o r t h b o u n d I n t e r f a c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of S G S N版本号:3.0.0目录目录 (I)前言 .................................................................................................................................................................................. I V 1范围 .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术语和定义 (1)3.2缩略语 (1)4会话管理性能统计 (2)4.1MS激活会话请求次数 (2)4.2MS激活会话成功次数 (2)4.3用户原因导致的MS激活会话失败次数 (2)4.4MS激活会话建立总时长 (3)4.5使用静态地址激活会话请求次数 (3)4.6使用静态地址激活会话成功次数 (3)4.7处于激活态的会话平均数 (3)4.8处于激活态的会话最大数 (4)4.9SGSN去激活会话请求次数 (4)4.10SGSN去激活会话成功次数 (4)4.11MS去激活会话请求次数 (4)4.12MS去激活会话成功次数 (5)4.13GGSN去激活会话的请求次数 (5)4.14GGSN去激活会话的成功次数 (5)4.15二次激活的请求次数 (5)4.16二次激活的成功次数 (5)4.17MS修改会话请求次数 (6)4.18MS修改会话成功次数 (6)4.19SGSN修改会话的请求次数 (6)4.20SGSN修改会话的成功次数 (6)4.21GGSN更新会话的请求次数 (6)4.22GGSN更新会话的成功次数 (7)4.23SGSN更新会话的请求次数 (7)4.24SGSN更新会话的成功次数 (7)5MAP消息性能统计 (7)5.1HLR请求插入用户数据的次数 (7)5.2HLR请求删除用户数据的次数 (7)5.3位置更新请求次数 (8)5.4位置更新成功次数 (8)5.5统计发送鉴权信息尝试次数 (8)5.6统计发送鉴权信息成功次数 (8)6附着流程性能统计 (9)6.1GPRS附着请求次数 (9)6.2GPRS附着成功次数 (9)6.3GPRS附着用户原因失败次数 (9)6.4MS发起的GPRS分离请求次数 (9)6.5SGSN发起的分离请求次数 (10)6.6SGSN发起的分离成功次数 (10)6.8附着建立总时长 (10)7附着用户数性能统计 (11)7.1平均附着用户数 (11)7.2平均附着SIM用户数 (11)7.3平均附着USIM用户数 (11)7.4最大附着用户数 (12)8路由更新性能统计 (12)8.1SGSN内的RAU请求次数 (12)8.2SGSN内的RAU成功次数 (12)8.3SGSN内RAU失败次数 (12)8.4SGSN内的周期性RAU请求次数 (13)8.5SGSN内的周期性RAU成功次数 (13)8.6SGSN间的RAU请求次数 (13)8.7SGSN间的RAU成功次数 (13)8.8SGSN间的RAU失败次数 (14)9寻呼性能统计 (14)9.12G分组寻呼请求次数 (14)9.22G分组寻呼成功次数 (14)9.33G分组寻呼请求次数 (14)9.43G分组寻呼成功次数 (15)10重定位性能统计 (15)10.1SGSN之间服务RNS重定位请求次数 (15)10.2SGSN之间服务RNS重定位成功次数 (15)10.3SGSN之间联合硬切换和服务SRNS重定位请求次数 (15)10.4SGSN之间联合硬切换和服务SRNS重定位的成功次数 (16)10.5SGSN内部服务RNS重定位请求次数 (16)10.6SGSN内部服务RNS重定位成功次数 (16)10.7SGSN内部联合硬切换和服务SRNS重定位的请求次数 (16)10.8SGSN内部联合硬切换和服务SRNS重定位的成功次数 (17)11SGSN内部2/3G间切换性统计 (17)11.1SGSN内部从2G到3G切换请求的次数 (17)11.2SGSN内部从2G到3G切换成功的次数 (17)11.3SGSN内部从3G到2G切换请求的次数 (17)11.4SGSN内部从3G到2G切换成功的次数 (18)12DNS解析性能统计 (18)12.1DNS解析尝试次数 (18)12.2DNS解析成功次数 (18)13GA接口性能统计 (18)13.1CDR信息传送请求次数 (18)13.2CDR信息传送成功次数 (19)14用户鉴权、加密性能统计 (19)14.1用户鉴权的请求次数 (19)14.2用户鉴权的成功次数 (19)14.3身份标识请求次数 (19)14.4身份标识请求成功次数 (20)14.5加密模式控制请求次数(3G) (20)15GN接口性能统计 (20)15.1G N口接收的GTP包数量。
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组织规范_OTN_接入原则V1.0.0
中国移动通信⽹络组织规范_OTN_接⼊原则V1.0.0中国移动通信⽹路由组织规范O T N接⼊原则分册WL-CX-1-002-JRYZ-2013版本号:V1.0.02013-09-01发布2013-09-01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络部⽬录前⾔ (3)范围 (4)术语、定义和缩写词 (4)1.概述 (5)2.总体原则 (5)3.OTN承载业务需求 (5)3.1SDH接⼝ (5)3.2ETH接⼝ (6)3.3SAN接⼝ (6)4.OTN⽹络接⼊原则 (7)4.1TDM接⼝ (7)4.2ETH接⼝ (8)4.3SAN接⼝ (8)4.4⽀撑设备接⼊原则 (9)5.编制历史 (10)前⾔随着中国移动传输⽹络的快速发展,同时为进⼀步推进中国移动⽹络IP化进程,提升传送⽹带宽容量,提⾼⽹络容灾能⼒,实现业务快速开通和灵活调度以及低成本⾼效建⽹和运维的⽬标。
为此,有限公司⽹络部对OTN⽹络的路由组织、接⼊原则和资源管理原则进⾏归类整理,组织起草了《中国移动通信⽹路由组织规范-OTN》(以下简称为OTN路由组织规范)。
《OTN路由组织规范》分为三个分册。
第⼀分册为《路由组织原则》,阐述了OTN⽹络的承载业务需求、路由组织总体原则和路由组织场景;第⼆分册为《接⼊原则》,明确了OTN⽹络的业务接⼊原则;第三分册为《码号与⽹元命名原则》,明确了系统资源的分配原则及现⽹分配情况。
本规范是中国移动通信⽹络组织规范系列标准之⼀,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序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例[1] WL-CX-1-002-LYYZ-2013 中国移动OTN路由组织原则[2] WL-CX-1-002-JRYZ-2013 中国移动OTN接⼊原则[3] WL-CX-1-002-ZYYZ-2013 中国移动OTN码号与⽹元命名原则本规范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络部提出,集团公司⽹络部归⼝。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络部本规范主要起草⼈:刘康健张跃明关⽂赫范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OTN⽹络,包括城域⽹、省级⼲线(包括省际和省内⾻⼲)等传送⽹各层⾯。
05-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MGW性能测量参数(v3.0.0)
20××-××-××发布 2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移动通信网网络管理接口技术规范OMC 北向接口 MGW 性能测量参数N e t w o r k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f o r M o b i l e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N e t w o r kO M C N o r t h b o u n d I n t e r f a c e P e r f o r m a n c e M e a su r e m e n t s o f M G W版本号:3.0.0目录目录 (I)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3.1术语和定义 (1)3.2缩略语 (1)4备资源特性 (1)4.1处理器负荷性能测量参数 (1)4.2系统资源性能测量参数 (2)4.2.1TC资源尝试占用次数 (2)4.2.2TC资源占用成功次数 (2)4.2.3EC资源尝试占用次数 (2)4.2.4EC资源占用成功次数 (2)4.2.5会议资源占用尝试次数 (2)4.2.6会议资源占用成功次数 (3)4.2.7DTMF资源占用尝试次数 (3)4.2.8DTMF资源占用成功次数 (3)4.2.9通知音资源占用尝试次数 (3)4.2.10通知音资源占用成功次数 (3)4.2.11TFO功能尝试次数 (3)4.2.12TFO功能成功次数 (4)4.2.13TDM终端占用尝试次数 (4)4.2.14TDM终端占用成功次数 (4)4.2.15ATM终端占用尝试次数 (4)4.2.16ATM终端占用成功次数 (4)4.2.17IP终端占用尝试次数 (5)4.2.18IP终端占用成功次数 (5)4.2.19成功的TrFO次数 (5)4.2.20Transcoder资源缺少导致的呼叫失败次数 (5)4.3以太网端口性能测量参数 (5)4.4M C接口性能测量参数 (5)4.4.1Mc接口的收包数 (5)4.4.2Mc接口的发包数 (6)4.4.3Mc口收到的H.248命令的总和 (6)4.4.4Mc口发送的H248命令的次数 (6)4.4.5Mc口命令处理成功的次数 (6)5信令测量特性 (7)5.1信令路由集性能测量参数 (7)5.2信令路由性能测量参数 (7)5.3M3UA链路集性能测量参数 (7)5.4MTP信令链路集性能测量参数 (7)5.5M3UA链路性能测量参数 (7)5.6信令链路性能测量参数 (7)5.7SCTP偶联性能测量参数 (7)6承载控制特性 (7)6.1N B接口承载控制性能测量参数 (7)6.1.1IP主动建立尝试次数注:主动即”出局”方向 (7)6.1.2IP主动建立成功次数 (7)6.1.3IP被动建立尝试次数注:被动即”入局”方向 (8)6.1.4IP被动建立成功次数 (8)6.1.5Nb口用户面主动初始化尝试次数 (8)6.1.6Nb口用户面主动初始化成功次数 (8)6.1.7Nb口用户面被动初始化尝试次数 (8)6.1.8Nb口用户面被动初始化成功次数 (9)6.2I U接口承载控制性能测量参数 (9)6.2.1ATM AAL2连接建立次数 (9)6.2.2ATM AAL2连接建立成功次数 (9)6.2.3Iu口用户面主动初始化尝试次数 (9)6.2.4Iu口用户面主动初始化成功次数 (9)6.2.5Iu口用户面被动初始化尝试次数 (10)6.2.6Iu口用户面被动初始化成功次数 (10)7承载传输特性 (10)7.1N B接口承载传输性能测量参数 (10)7.1.1Nb口的收RTP包个数 (10)7.1.2Nb口的发RTP包个数 (10)7.1.3Nb口的收到RTP包的字节数 (11)7.1.4Nb口的发出RTP包的字节数 (11)7.1.5Nb口的丢RTP包数 (11)7.1.6Nb口最大时延 (12)7.1.7Nb口平均时延 (12)7.1.8Nb口最大时延抖动值 (12)7.1.9Nb口平均时延抖动值 (13)7.2LU接口承载传输性能测量参数 (13)7.2.1IuCS口PVC链接的收AAL2包个数 (13)7.2.2IuCS口PVC链接的发AAL2包个数 (13)7.2.3IuCS口PVC链接的收到AAL2字节数 (13)7.2.4IuCS口PVC链接的发出AAL2字节数 (13)8修订历史 (14)附录 (14)附录A:规范起草人 (14)前言本标准用于规范2G/3G核心网融合组网环境下OMC北向接口MGW性能测量参数。
中国移动家庭终端软探针数据安全管理规定(2019版)
中国移动家庭终端软探针数据安全管理规定(2019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2019年11月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软探针数据面临的安全威胁 (2)二、采集环节 (3)(一)软探针的安全 (3)(二)软探针厂家管理 (3)三、传输环节 (4)(一)传输网络接入及组网 (4)(二)网络端口管理 (5)(三)数据传输的安全 (5)四、存储环节 (5)(一)存储介质的安全 (5)(二)存储数据的安全 (6)五、使用环节 (6)(一)软探针数据应用的申请及管理 (6)(二)上层应用系统设备的安全 (6)(三)上层应用系统的集成商管理 (7)六、共享环节 (8)七、销毁环节 (8)八、机房管理要求 (9)九、后续落地要求 (9)(一)强化责任,制定软探针数据安全责任控制矩阵 (9)(二)强化人员管理,严格控制第三方合作伙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软探针数据面临的安全威胁如图1所示,软探针数据安全涉及软探针数据交互的整个过程,包括软探针数据采集生成、传输、存储、使用、共享、销毁环节。
图1 软探针数据交互流程•采集生成环节:通过内置于智能家庭网关或机顶盒中的软探针,被动收集用户在业务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或者通过模拟/仿真用户的业务使用行为,对特定的业务进行针对性的测试,并收集与测试相关的数据。
•传输环节:软探针数据在智能家庭网关、机顶盒与省级数字家庭管理平台之间,省级数字家庭管理平台与一级家庭开发平台或其他省内网管平台之间进行传输的过程。
•存储环节:对软探针前置机采集生成的原始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数据、以及处理后的数据在省级数字家庭管理平台、OSS/BSS系统及省内网管系统中进行存储。
•使用环节:包括省级数字家庭管理平台、OSS/BSS系统以及其他省内网管平台对数据进行查询、分析、挖掘的过程。
OMC系统北向接口通用技术规范V1.0.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XX-XXX-XXXXOMC北向接口通用技术规范NorthboundInterfaceGenera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OMC版本号 1.0.02016-10-24发布2016-10-24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1范围 (5)2规范性引用文件 (5)3缩略语 (5)4接口架构 (5)5通用技术约定 (6)5.1公共要求 (6)5.2FTP通用要求 (6)6资源数据接口 (9)6.1接口协议 (9)6.2接口数据 (9)6.3数据格式 (10)6.4技术指标 (16)7性能数据接口 (16)7.1接口协议 (16)7.2接口数据 (16)7.3数据格式 (17)7.4技术指标 (24)8告警数据接口 (24)8.1接口协议 (24)8.2通信过程 (25)8.2.1消息方式的实时告警流水 (25)8.2.2文件方式的批量告警同步 (26)8.3消息数据 (28)8.3.1消息格式 (28)8.3.2登录与登录响应 (29)8.3.3消息方式同步告警请求与响应 (30)8.3.4文件方式同步告警请求与响应 (31)8.3.5心跳请求与响应 (32)8.3.6关闭连接通知 (33)8.3.7实时告警上报 (33)8.4文件数据 (34)8.5技术指标 (34)9操作指令接口 (35)10接口日志 (36)11接口可靠性要求 (36)12编制历史 (36)前言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立卫、刘云霞、李健、肖捷、陈丹、高建军、张凤桥。
本标准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XXX号文发布。
1 范围本规范给出了中国移动OMC系统北向接口的通用技术要求,适用于无线网、核心网、传输网和IP网四个专业,适用于新建OMC系统以及现网OMC系统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机顶盒软探针北向接口技术规范 T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 f o r S e t To p B o x S o f t P r o b e a n d N o r t h -I n t e r f a c e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发布
╳╳╳╳-╳╳-╳╳发布 ╳╳╳╳-╳╳-╳╳实施 QB-╳╳-╳╳╳-╳╳╳╳
目录
1前言 (2)
2范围 (2)
3规范性引用文件 (2)
4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
5软探针与监测平台接口 (3)
6接口协议定义 (4)
6.1.BOOT接口(IF1) (4)
6.1.1.BOOT请求 (4)
6.1.2.BOOT响应 (6)
6.2.PERIODIC接口(IF2) (9)
6.2.1.PERIODIC请求 (9)
6.2.2.PERIODIC响应 (11)
6.3.PROGRAM INFO接口(IF3) (12)
6.3.1.PROGRAM INFO请求 (12)
6.3.2.PROGRAM INFO响应 (15)
6.4.ALARM接口(IF4) (16)
6.4.1.ALARM请求 (16)
6.4.2.ALARM响应 (20)
6.5.CONNECTION REQUEST之网络测试接口(IF5) (21)
6.5.1.网络测试任务下发 (21)
6.5.2.网络测试数据上报请求 (23)
6.6.常量表 (25)
6.6.1.EventCode (25)
6.6.2.AlarmCode (25)
workTestCode (26)
6.6.4.ProgramInfoCode (26)
6.6.5.Result (26)
6.6.6.OperationCode (27)
1前言
本规范定义了机顶盒软探针和软探针监测平台(省级数字家庭管理平台-软探针前置机)的接口协议,用以规范平台和机顶盒软探针的对接与实现,保证整个探针平台及机顶盒软探针中间件顺畅运行。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书炫、李颖、吴博、郭毅峰、王天竹、吴文雯。
本标准解释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XXX号文发布。
2范围
本规范定义了机顶盒软探针与软探针监测平台的接口协议,是中国移动家庭宽带质量监测平台相关产品开发的依据,适用于机顶盒软探针的开发和软探针监测平台的对接。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表3-1 规范性引用文件
4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5软探针与监测平台接口
图5-1 软探针与监测平台接口框图
软探针从底层播放器、网络口和系统采集数据,进行预处理后,根据触发上报的条件不同向软探针监测平台上报数据,目前软探针与软探针监测平台的接口可分为:
表5-1 接口列表
6接口协议定义
这里定义的是应用层协议,和具体采用的编码方式无关。
为了提高服务器和机顶盒之间的交互速度,决定采用相对简单的一次交互流程进行交互。
目前选择的编码方式是JSON。
Bean的数据组织格式为:
“beanName”:{ “para1”:”value1”,”para2”,”value2”}
List of String的数据格式为:
“listName”: [“value1”,”value2”]
List of Bean 的数据格式为:
“listName”:[{“para1”:”value1”,”para2”:”value2”}, {“para1”:”value1”, ”para2”:”value2”}]
目前后台端采用标准的json解析库来解析数据,机顶盒端通过字符串匹配的方式来解析数据。
6.1.BOOT接口(IF1)
6.1.1.BOOT请求
消息方向:软探针(启动数据)—>软探针监测平台
消息格式如下:
POST <Request URI> HTTP/1.1
Host:
Content-Type:
Content-Length:
User-Agent:
Date:
Accept:
Referrer:
<payload>
Request URI:默认为“/ ”
Host:软探针监测平台的域名及端口
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Content-Length:表明了消息体长度;
User-Agent:表明了客户端的信息;
Date:发起请求的日期、时间
Accept:终端可以接收的响应消息的媒体类型
<payload>:消息体中包含一个json文档,具体信息如下:
6.1.2.BOOT响应
消息方向:软探针监测平台—>软探针(启动数据)消息格式如下:
Server:服务器软件信息
Content-Type:application/json
Content-Length:消息体长度
<payload>:消息体中包含一个json文档,具体信息如下:
样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