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初中数学活动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课程形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想要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需要从多个方面注意,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确立教学目标在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之前,首先需要确立教学目标。
除了考虑到应学内容以外,还应关注教学目标能否真正体现数学文化的精髓、是否真正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和活动的热情以及是否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能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以及数学可以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感受。
二、选择恰当的教具与传统的课堂讲解不同,初中数学活动课更注重互动和体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可以使得课堂生动有趣。
在教具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实用性高的教具,例如红板、黄板、白板、算珠和数学拼图等。
在教学技巧方面,更注重运用教具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移植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数学卡片游戏,让学生运用教具与其他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就会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发展,也能够让他们享受数学的乐趣。
三、增加情感元素在教学活动中处处注重增加情感元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好的情感体验,也能够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教学环节之间,可以增加一些轻松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比如音乐会、晚会、提供零食等。
同学带着这样的情感故事去学习,能够使学习过程变得更轻松愉快,也容易产生更多的学习收获。
四、注意教学评价对于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评价来说,不能仅仅关心其学习成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更应该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发展意义。
而且评价不能只关键于某一个部分分数,而是应该看重整个学生而言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成果,如是否深刻理解、理解力与应用能力是否达到标准、有没有完整的工作流程等。
学生间合作与规范行为和规定,将其渐渐渗入到学生的血液中,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
五、培养学生自信在初中数学活动课中,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信心。
如何规范初中数学教案
如何规范初中数学教案一、明确教学目标在教案的开头,我们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这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和方向性。
二、梳理教学内容在编写教案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梳理。
首先,要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新授知识和复习知识点。
其次,要确定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确保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此外,还要注意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其他学科知识相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三、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需要详细描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制定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教案中,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这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技能水平、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五、注意事项在编写教案时,还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循。
首先,教案要具有可操作性,明确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活动。
其次,教案要具有灵活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教案还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确保教学内容不遗漏。
总之,编写规范的初中数学教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梳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评价,并遵循一定的注意事项。
通过规范的教案,我们能够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 模板(优秀7篇)
初中数学备课教案模板(优秀7篇)初中数学教案格式篇一课程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学时/周学时:/开课时间:年月日第周至第周授课年级、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教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章节名称2、教学目的3、课时安排4、教学重点、难点5、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等)6、复习巩固与作业要求7、教学环境及教具准备8、教学参考资料9、教学后记初中数学教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3.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讲解,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本小节先回顾了小学学过的字母表示的两种实例,一是运算律,二是公式,从中看出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教学重点分析:教科书,介绍了小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一个是运算律,一个是常用公式,上述两种例子应用广泛,且能很好地体现用字母表示数所具有的简明、普遍的优越性,用字母表示是数学从算术到代数的一大进步,是代数的显著特点。
运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小学学生的思维方法,现在,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
对代数式的概念课文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用实例形象地说明了代数式的概念。
对代数式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1)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抽象思维的开始,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明、普遍的优越性。
(2)代数式中并不要求数和表示数的字母同时出现,单独的一个数和字母也是代数式。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初中趣味数学教案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趣味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趣味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们领略数学隐藏在生活中的迷人之处;2、培养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方法:启发探索、小游戏教具安排:多媒体、剪纸、小剪刀三把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从小学到现在我们都在跟数学打交道,能说说大家对数学的感受吗?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不管以前你们喜不喜欢数学,但老师要告诉大家,其实数学很有趣,它不仅出现在我们的课本,更隐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我们仔细探究,就会发现它在我们的周围闪着迷人的光,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喜欢数学,与数学成为好朋友,好好领略好朋友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
事不宜迟,现在我们马上开始我们的数学探究之旅。
首先,我们来玩个小游戏:请大家拿出笔和纸,根据下面的步骤来操作,你会有惊人的发现。
(PPT演示)[1]首先,随意挑一个数字(0、1、2、3、4、5、6、7)[2]把这个数字乘上2[3]然后加上5[4]再乘以50[5]如果你今年的生日已经过了,把得到的数目加上1759;如果还没过,加1758[6]最后一个步骤,用这个数目减去你出生的那一年(公元的)师:发现了什么?第一个数字是不是你一开始选择的数字呢?那接下来的两个呢?如无意外,就是你的年龄了。
是不是很有趣呢?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课后大家仔细想想自然就明白啦,这就是数学的魅力所在了。
接下来我们来尝试帮助格尼斯堡的居民解决下面的问题(PPT演示):格尼斯堡建造在普蕾尔河岸上。
7座桥连接着两个岛和河岸,如图所示:网路图居民们的一项普遍爱好是尝试在一次行走中跨过所有的7座桥而不重复经过任何一座桥。
同学们,你们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想法吗?拿出纸和笔设计的路线。
学生思考设计。
师:同学们行吗?事实上,著名数学家欧拉已经证明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可是这是为什么呢?别急,我们继续看下去。
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数学课堂往往是枯燥乏味的。
而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就需要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可以让初中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呢?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工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要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首先要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富有趣味性和具有启发性的,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有关函数的知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内容还应该注重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整数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训练,通过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让数学课堂生动活泼的关键。
传统的板书讲解和学生单向接受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直观地展现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具体。
通过演示幻灯片展示直线方程的图形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理解和记忆直线方程的知识。
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亲身参与感。
在教学圆的性质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地调查,测量不同直径的圆的周长和面积,从实际数据中总结出圆的性质,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讨论问题,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难题,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如何上好一堂初中数学课
如何上好一堂初中数学课一、尊重学生新课程标准最大的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上好一堂数学课的立足点应是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乐趣无限的“数学环境”,同时尊重学生应是建立在如何让学生在数学上有所发展基础上的。
二、尊重知识数学教学首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没有知识的教学即使有最华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空洞和盲目的。
殊不知数学课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课,数学课堂应是以是否落实系统的数学知识,是否培养学生数学修养为唯一目标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让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数学固有的挑战性。
三、尊重规律尊重规律,我们首先应尊重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规律。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一般不具有跳跃性。
我们对教材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设计也应如此。
其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数学学习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规律基础上的。
如果学生的心理规律没有发展到某个水准,就不要拔苗助长,任何事物总是按照其客观规律发展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急功近利。
四、尊重自己教师是教材的使用者、开发者,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探索者和创造者。
长期教学经验累积到一定水准后,应自然升华形成别具一格、具有鲜明个性特色的教学风格。
教学个性应该是每位教师的终身追求,是教学的高境界,不要轻易受一些“时尚理论”的左右,应有自己明辨是非、虚心吸取的水平。
五、在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活动中,要注重数学教学本质。
数学活动之后,要引导学生自主反思、归纳、总结活动中隐含的或发现的数学规律,让学生真正体验和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六、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
不同观点、不同的方法、质疑等,教师都要耐心倾听,并引导学生讨论,特别要注重生生交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思想,使其做到能让同学们听懂并能理解所表达的数学思想,鼓励生生之间展开辩论式的讨论。
初中数学如何教才有趣教案
初中数学如何教才有趣教案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数学趣味故事分享2. 数学游戏设计3. 实际问题解决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数学有趣吗?为什么?2. 分享数学趣味故事,如数学家的小故事、数学谜语等,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课堂活动一:数学游戏设计(15分钟)1. 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数独游戏”、“24点游戏”等。
2. 分组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3. 邀请学生分享游戏心得,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课堂活动二:实际问题解决(15分钟)1. 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旅行时如何规划路线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3.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数学的趣味性和实际应用。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评估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 课后收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享数学趣味故事、设计数学游戏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让数学教学充满趣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
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感到枯燥和无趣。
而在初中阶段,数学又是必修课,所以怎样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是每位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更加有趣和活跃。
一、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者故事引入数学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实例和案例,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运用。
二、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来让数学课堂更加活跃。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呈现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接触和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和探索,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活跃课堂氛围。
三、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时,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同时享受游戏的乐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探究性课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和鼓励。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来设计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动力。
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
五、及时反馈和鼓励要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需要教师多方面的努力和引导,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注重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结合,提高课堂趣味性和挑战性,及时反馈和鼓励学生的学习表现,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5课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5课数学活动教
学设计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字母、运算符号表示简单问题的规律,并能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能综合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验算验证规律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归纳、分析、猜想、抽象、类比、转化等思维方法,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际问题中规律的探索,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辩证思想,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2学情分析
从学生学习的心理基础和认知特点来看,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些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但由于初一学生年纪小缺少生活经验,有些规律、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有一定的障碍。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实际问题中蕴涵的关系和规律。
教学难点:用字母、符号表示一般规律。
4教学过程
4.1探究规律
教学活动
1【导入】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教版初中数学教案三篇》,供⼤家参考!公式法理解⼀元⼆次⽅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公式法的概念,会熟练应⽤公式法解⼀元⼆次⽅程.复习具体数字的⼀元⼆次⽅程配⽅法的解题过程,引⼊ax2+bx+c=0(a≠0)的求根公式的推导,并应⽤公式法解⼀元⼆次⽅程.重点求根公式的推导和公式法的应⽤.难点⼀元⼆次⽅程求根公式的推导.⼀、复习引⼊1.前⾯我们学习过解⼀元⼆次⽅程的“直接开平⽅法”,⽐如,⽅程(1)x2=4 (2)(x-2)2=7提问1 这种解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提问2 这种解法的局限性是什么?(只对那种“平⽅式等于⾮负数”的特殊⼆次⽅程有效,不能实施于⼀般形式的⼆次⽅程.) 2.⾯对这种局限性,怎么办?(使⽤配⽅法,把⼀般形式的⼆次⽅程配⽅成能够“直接开平⽅”的形式.)(学⽣活动)⽤配⽅法解⽅程 2x2+3=7x(⽼师点评)略总结⽤配⽅法解⼀元⼆次⽅程的步骤(学⽣总结,⽼师点评).(1)先将已知⽅程化为⼀般形式;(2)化⼆次项系数为1;(3)常数项移到右边;(4)⽅程两边都加上⼀次项系数的⼀半的平⽅,使左边配成⼀个完全平⽅式;(5)变形为(x+p)2=q的形式,如果q≥0,⽅程的根是x=-p±q;如果q<0,⽅程⽆实根.⼆、探索新知⽤配⽅法解⽅程:(1)ax2-7x+3=0 (2)ax2+bx+3=0如果这个⼀元⼆次⽅程是⼀般形式ax2+bx+c=0(a≠0),你能否⽤上⾯配⽅法的步骤求出它们的两根,请同学独⽴完成下⾯这个问题.问题:已知ax2+bx+c=0(a≠0),试推导它的两个根x1=-b+b2-4ac2a,x2=-b-b2-4ac2a(这个⽅程⼀定有解吗?什么情况下有解?)分析:因为前⾯具体数字已做得很多,我们现在不妨把a,b,c也当成⼀个具体数字,根据上⾯的解题步骤就可以⼀直推下去.解:移项,得:ax2+bx=-c⼆次项系数化为1,得x2+bax=-ca配⽅,得:x2+bax+(b2a)2=-ca+(b2a)2即(x+b2a)2=b2-4ac4a2∵4a2>0,当b2-4ac≥0时,b2-4ac4a2≥0∴(x+b2a)2=(b2-4ac2a)2直接开平⽅,得:x+b2a=±b2-4ac2a即x=-b±b2-4ac2a∴x1=-b+b2-4ac2a,x2=-b-b2-4ac2a由上可知,⼀元⼆次⽅程ax2+bx+c=0(a≠0)的根由⽅程的系数a,b,c⽽定,因此:(1)解⼀元⼆次⽅程时,可以先将⽅程化为⼀般形式ax2+bx+c=0,当b2-4ac≥0时,将a,b,c代⼊式⼦x=-b±b2-4ac2a 就得到⽅程的根.(2)这个式⼦叫做⼀元⼆次⽅程的求根公式.(3)利⽤求根公式解⼀元⼆次⽅程的⽅法叫公式法.公式的理解(4)由求根公式可知,⼀元⼆次⽅程最多有两个实数根.例1 ⽤公式法解下列⽅程:(1)2x2-x-1=0 (2)x2+1.5=-3x(3)x2-2x+12=0 (4)4x2-3x+2=0分析:⽤公式法解⼀元⼆次⽅程,⾸先应把它化为⼀般形式,然后代⼊公式即可.补:(5)(x-2)(3x-5)=0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2页 练习1.(1)(3)(5)或(2)(4)(6).四、课堂⼩结本节课应掌握:(1)求根公式的概念及其推导过程;(2)公式法的概念;(3)应⽤公式法解⼀元⼆次⽅程的步骤:1)将所给的⽅程变成⼀般形式,注意移项要变号,尽量让a>0;2)找出系数a,b,c,注意各项的系数包括符号;3)计算b2-4ac,若结果为负数,⽅程⽆解;4)若结果为⾮负数,代⼊求根公式,算出结果.(4)初步了解⼀元⼆次⽅程根的情况.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 习题4因式分解法掌握⽤因式分解法解⼀元⼆次⽅程.通过复习⽤配⽅法、公式法解⼀元⼆次⽅程,体会和探寻⽤更简单的⽅法——因式分解法解⼀元⼆次⽅程,并应⽤因式分解法解决⼀些具体问题.重点⽤因式分解法解⼀元⼆次⽅程.难点让学⽣通过⽐较解⼀元⼆次⽅程的多种⽅法感悟⽤因式分解法使解题更简便.⼀、复习引⼊(学⽣活动)解下列⽅程:(1)2x2+x=0(⽤配⽅法) (2)3x2+6x=0(⽤公式法)⽼师点评:(1)配⽅法将⽅程两边同除以2后,x前⾯的系数应为12,12的⼀半应为14,因此,应加上(14)2,同时减去(14)2.(2)直接⽤公式求解.⼆、探索新知(学⽣活动)请同学们⼝答下⾯各题.(⽼师提问)(1)上⾯两个⽅程中有没有常数项?(2)等式左边的各项有没有共同因式?(学⽣先答,⽼师解答)上⾯两个⽅程中都没有常数项;左边都可以因式分解.因此,上⾯两个⽅程都可以写成:(1)x(2x+1)=0 (2)3x(x+2)=0因为两个因式乘积要等于0,⾄少其中⼀个因式要等于0,也就是(1)x=0或2x+1=0,所以x1=0,x2=-12.(2)3x=0或x+2=0,所以x1=0,x2=-2.(以上解法是如何实现降次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上述两个⽅程中,其解法都不是⽤开平⽅降次,⽽是先因式分解使⽅程化为两个⼀次式的乘积等于0的形式,再使这两个⼀次式分别等于0,从⽽实现降次,这种解法叫做因式分解法.例1 解⽅程:(1)10x-4.9x2=0 (2)x(x-2)+x-2=0 (3)5x2-2x-14=x2-2x+34 (4)(x-1)2=(3-2x)2思考:使⽤因式分解法解⼀元⼆次⽅程的条件是什么?解:略 (⽅程⼀边为0,另⼀边可分解为两个⼀次因式乘积.)练习:下⾯⼀元⼆次⽅程解法中,正确的是( )A.(x-3)(x-5)=10×2,∴x-3=10,x-5=2,∴x1=13,x2=7B.(2-5x)+(5x-2)2=0,∴(5x-2)(5x-3)=0,∴x1=25,x2=35C.(x+2)2+4x=0,∴x1=2,x2=-2D.x2=x,两边同除以x,得x=1三、巩固练习教材第14页 练习1,2.四、课堂⼩结本节课要掌握:(1)⽤因式分解法,即⽤提取公因式法、⼗字相乘法等解⼀元⼆次⽅程及其应⽤.(2)因式分解法要使⽅程⼀边为两个⼀次因式相乘,另⼀边为0,再分别使各⼀次因式等于0.五、作业布置教材第17页 习题6,8,10,11⼀元⼆次⽅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1.掌握⼀元⼆次⽅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会初步应⽤.2.培养学⽣分析、观察、归纳的能⼒和推理论证的能⼒.3.渗透由特殊到⼀般,再由⼀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规律.4.培养学⽣去发现规律的积极性及勇于探索的精神.重点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其推导难点正确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元⼆次⽅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是指⼀元⼆次⽅程两根的和、两根的积与系数的关系.⼀、复习引⼊1.已知⽅程x2-ax-3a=0的⼀个根是6,则求a及另⼀个根的值.2.由上题可知⼀元⼆次⽅程的系数与根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我们已学过的求根公式也反映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这种关系⽐较复杂,是否有更简洁的关系?3.由求根公式可知,⼀元⼆次⽅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b+b2-4ac2a,x2=-b-b2-4ac2a.观察两式右边,分母相同,分⼦是-b+b2-4ac与-b-b2-4ac.两根之间通过什么计算才能得到更简洁的关系?⼆、探索新知解下列⽅程,并填写表格:⽅程 x1 x2 x1+x2 x1•x2x2-2x=0x2+3x-4=0x2-5x+6=0 观察上⾯的表格,你能得到什么结论?(1)关于x的⽅程x2+px+q=0(p,q为常数,p2-4q≥0)的两根x1,x2与系数p,q之间有什么关系?(2)关于x的⽅程ax2+bx+c=0(a≠0)的两根x1,x2与系数a,b,c之间⼜有何关系呢?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解下列⽅程,并填写表格:⽅程 x1 x2 x1+x2 x1•x22x2-7x-4=03x2+2x-5=05x2-17x+6=0 ⼩结:根与系数关系:(1)关于x的⽅程x2+px+q=0(p,q为常数,p2-4q≥0)的两根x1,x2与系数p,q的关系是:x1+x2=-p,x1•x2=q(注意:根与系数关系的前提条件是根的判别式必须⼤于或等于零.)(2)形如ax2+bx+c=0(a≠0)的⽅程,可以先将⼆次项系数化为1,再利⽤上⾯的结论.即:对于⽅程 ax2+bx+c=0(a≠0)∵a≠0,∴x2+bax+ca=0∴x1+x2=-ba,x1•x2=ca(可以利⽤求根公式给出证明)例1 不解⽅程,写出下列⽅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1)x2-3x-1=0 (2)2x2+3x-5=0(3)13x2-2x=0 (4)2x2+6x=3(5)x2-1=0 (6)x2-2x+1=0例2 不解⽅程,检验下列⽅程的解是否正确?(1)x2-22x+1=0 (x1=2+1,x2=2-1)(2)2x2-3x-8=0 (x1=7+734,x2=5-734)例3 已知⼀元⼆次⽅程的两个根是-1和2,请你写出⼀个符合条件的⽅程.(你有⼏种⽅法?)例4 已知⽅程2x2+kx-9=0的⼀个根是-3,求另⼀根及k的值.变式⼀:已知⽅程x2-2kx-9=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求k;变式⼆:已知⽅程2x2-5x+k=0的两根互为倒数,求k.三、课堂⼩结1.根与系数的关系.2.根与系数关系使⽤的前提是:(1)是⼀元⼆次⽅程;(2)判别式⼤于等于零.四、作业布置1.不解⽅程,写出下列⽅程的两根和与两根积.(1)x2-5x-3=0 (2)9x+2=x2 (3)6x2-3x+2=0(4)3x2+x+1=02.已知⽅程x2-3x+m=0的⼀个根为1,求另⼀根及m的值.3.已知⽅程x2+bx+6=0的⼀个根为-2,求另⼀根及b的值。
如何设计生动有趣的初中数学课堂活动
如何设计生动有趣的初中数学课堂活动数学是一门抽象且逻辑性强的学科,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数学课常常是枯燥乏味的。
然而,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活动,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这样的数学课堂活动。
一、引入活动在开始活动之前,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讲述一个关于数学的故事,或者给学生们出一道有趣的数学题目,让他们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答案。
这样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基础。
二、游戏化学习游戏是吸引学生参与的一种有效方式。
我们可以设计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数学竞赛,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通过解决一系列数学问题来获取分数。
这样的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
三、实践应用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计算购物时的折扣,或者设计一个家庭预算表,让学生通过计算来规划家庭开支。
这样的实践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四、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是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活动的关键。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探索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纸片,让他们自己发现面积与周长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我们可以使用数学软件或者互动投影仪来展示数学问题,并让学生通过触摸屏幕或者键盘来解决问题。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几何软件来展示三角形的性质,并让学生通过拖动图形来验证定理。
这样的多媒体辅助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实验探究数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手段。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步骤
初中数学教案模板步骤1. 引入课程内容在本节课开始时,教师应引入本课的内容,可以通过提问、讲故事或展示实例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设定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什么程度的能力和知识。
3. 导入概念在介绍新概念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并与新概念做出联系。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
4. 讲解基本原理在本节课中,教师应详细讲解一些基本原理和概念,通过提供相关的定义、定理或公式,使学生理解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5. 练习演示在讲解完基本原理后,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解题的方式,展示解题思路和步骤,使学生了解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6. 学生练习在教师演示解题后,学生应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目。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辅助材料,如教学手册、练习册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7. 检查作业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检查,重点关注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步骤是否正确。
对于存在错误的学生,教师应及时指出并给予正确的指导。
8. 巩固与拓展在检查作业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思考更深入的问题,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9. 课后作业作为巩固和延伸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完成。
作业可以是练习题目、思考题、探究性问题等,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思维。
10. 后续措施教学不止于课堂,教师应思考如何进一步辅导和指导学生。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步骤,教师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数学教学,使学生在听课、练习、思考和巩固中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初中数学活动课作为一种趣味性和互动性较强的教学形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活动课前准备1.确定教学目标针对本次活动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明确重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2.设计活动课教学模式根据活动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游戏化学习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3.准备教学素材根据活动课的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包括教学PPT、练习题等,确保教学过程中有足够的素材供学生参与。
4.安排教学时间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注意不要过于赶进度,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课中的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启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分析、让学生自主探索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问题,相互讨论、互相合作,从中获得知识和成果的学习方式。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分工等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促进彼此的思维碰撞,提高学习效果。
3.游戏化学习策略游戏化学习是将游戏元素应用于学习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4.情景教学策略情景教学是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数学实验等方式,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因材施教策略在活动课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策略,给予每个学生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分层次设计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
原创初中数学教案模板步骤
原创初中数学教案模板步骤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掌握相关概念,提高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教学投影仪和电脑;2.学生的学习笔记本和铅笔;3.教学课件和教学大纲。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与引导 (10分钟)在开始课堂之前,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知识讲解与示范 (1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教学课件,以清晰的结构和逻辑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使用具体的例子和图表进行示范。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问。
3. 学生合作讨论 (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教师提供一道练习题或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巡视,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指导。
4. 小组展示与讨论 (15分钟)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来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问题或提供建议。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5. 总结与评价 (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核心概念。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个人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 (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巩固练习或拓展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并按时上交。
四、教学特点与注意事项教学特点1.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能力;2.结合具体实例和图表进行知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3.强调学生的思维训练和逻辑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注意事项1.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并熟悉教学内容和流程;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3.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4.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内容。
数学活动课教案初中
教案:初中数学活动课——探索多边形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多边形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掌握多边形的性质,如边数、对角线、内角和等;(3)能够运用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探索多边形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共赢的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多边形的定义及基本概念;2. 多边形的性质,如边数、对角线、内角和等;3. 运用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多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特征,引出多边形的定义及基本概念。
2. 探究多边形的性质(1)边数: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折纸多边形,观察多边形的边数,总结多边形的边数与边长、角度的关系。
(2)对角线:引导学生画出多边形的对角线,观察对角线的长度,总结多边形对角线的性质。
(3)内角和:让学生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计算不同多边形的内角和,总结多边形内角和的性质。
3. 应用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1)举例说明:教师展示实际问题,如设计园林、制作服装等,让学生运用多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互相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4.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多边形的性质及应用。
同时,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秀的学生,激励后进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探索多边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部审初中数学七年级上《数学活动》刘艳平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比赛新课标人教
【教学设计】《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临江市外国语学校刘艳平《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教学设计临江市外国语学校刘艳平1.教学设计说明:本课通过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出发点,以教师的诱导参与点拨为依托,通过丰富的实例及问题,让学生合作探讨,建立数学模型.通过观察类比得出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在教学中以探究的形式解决电话费计费问题.这个问题要比前几节的问题复杂,与实际情况更接近,其中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所以在探究过程中正确地列出方程是主要难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弄清问题背景,分析清楚有关数量关系.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在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指引下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2)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会了有理数运算,掌握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及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和等式性质,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实际问题中,虽然初一的学生受基础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抽象概括能力不强,但学生上进心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初步养成了与他人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学生们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使学生初步掌握所学知识.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典型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指引下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4.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识.教学难点:分析问题背景,分析数量关系,找出可以作为列方程依据的相等关系,正确地列方程.5.课时设计一课时6.教学策略本节课主要采用以类比发现法为主,以讨论探究法、练习法为辅的教学方法.7.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现在移动搞活动,有这样(投影)两种计费方式,老师想选择一种,不知选择哪种好,麻烦大家帮我出出主意,好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探讨的核心内容:一元一次方程----数学活动(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场面引入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无处不在,感受生活,学好数学。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摘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学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在实践中形成了课前预习、学案导学、课后延伸的上课模式,同时促进了学习评价的改进。
但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实施也面临着困难,本文对如何进一步推进课程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方法结果反思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教育情况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使我国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各种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得到了大力的普及。
教学的创新是依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的改革,其服务的根本依然是建立在学生之上。
我们在践行新课改进行教学创新的同时,要多思考、勤研究,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指导。
在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课堂上,我将焦点放在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希望能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起到有效的帮助。
一、聚焦问题分析,指导学生思维方向数学学习离不开习题练习的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有效检验和强化的方法。
目前,初中学生的在习题的练习中普遍存在着解题思路狭窄,缺乏对问题包涵意义的分析能力的现象。
究其原因除了与学生的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具有一定的关系。
我在数学课堂上融入了综合与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希望借此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中,方程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科目中的重点知识部分。
学生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上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在面对应用题部分时,由于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原因,因此在列式的正确率上略显不足。
我在综合与实践能力的导入时,将生活中的问题融入练习题的创设中,通过亲切有趣的例子,来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例1.学校为学生发放健康食品,将一些面包非给一个小组的每个学生,如果每个学生分得5个面包,那么还剩下4个;如果每人分六个面包,那么最后一个学生将什么都得不到,现在请大家计算:一共有多少个面包呢?”学生们通过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相关的习题计算,有效提高了自身的分析能力,达到了综合与实践能力教学的目的。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一、引言数学活动课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有效开展数学活动课对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进行探讨。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前,教师应首先调动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引入有趣的数学问题、谜题或故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例如,可以用数学游戏“猜数”的形式,引出本堂课的主题,或者用一道有趣的数学题目作为课堂导入。
这样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增加学习动力。
三、构建合适的活动环境在进行数学活动课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同桌合作,促进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思想。
另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辅助工具,如计算器、几何模型、数学演示软件等,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数学实践操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奖励,比如给予表扬、加分等,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展开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数学活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小组的,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五、注重课堂的互动性数学活动课的特点是学生参与度高,教师应注重课堂的互动性。
教师可以布置小组讨论的任务,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解题思路。
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答题能力。
六、注重总结和归纳数学活动课的最后一步是总结和归纳。
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包括解题方法、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和巩固。
在总结和归纳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
摘要: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数学活动课中注重从寓教于乐,面向全体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自主探索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活动课兴趣探索创新能力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统的教学目标、陈旧的教学方法、单调的课堂交流、枯燥的教学训练,都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
国家在《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把活动课正式纳入了中小学课程,这是中小学课程设置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它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学生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数学活动课,突出表现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活动”。
活动是载体,是实现目标的手段,必须贯穿始终。
活动中既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学生通过“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导、学、做三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说明了这一道理:“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在活动中,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为了使数学活动课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本人认为上好数学活动课应体现以下五个方面。
一、寓教于乐,增强趣味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本人安排了一节“24点游戏”的活动课,要求学生分别抽取四张扑克牌:[1(A)—13(J表示11,Q表示12,K表示13)],其中红色表示正数,黑色表示负数,计算±24,列出算式并写出计算过程,然后公布。
在游戏期间采取多种比赛方式,使学生在游戏、快乐、竞赛的气氛中感到乐趣无穷,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同时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此外,故事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讲故事不但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学习数学家严谨、刻苦、勤奋的作风,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配合已学过的数学基础知识,设计“数学故事会”活动,通过介绍中外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有趣的数学知识等。
可以达到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面向全体,注重普及
数学活动课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应当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因此所选择的活动内容既要突出操作性,又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普及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动手做一做。
如在设计《设计美丽的图案》这一节数学活动课中,让每个学生亲手操作“七巧板拼图”及“图案设计”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课后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览、评比,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操品质。
另外在教学《圆柱、圆锥及它们的侧面积》后,可以安排每个学生去制作圆柱、圆锥模型,这样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让所有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三、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特别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
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
之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生也不善于用数学眼光去思考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造成了知识与生活、知识与能力的脱节。
因此上数学活动时要使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
如在设计《地砖的镶嵌》这一节数学活动课中。
首先要求学生准备好硬质做的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及正八边形各20 个。
活动过程如下:
(1)使用同一规格的正多边形进行镶嵌,哪些可镶嵌成功,哪些不能,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实践后易得出结论:如果用一种正多边形进行镶嵌,那么共顶点的各个角的和必须等于360 度。
因此,这种正多边形的角度必须是360的因数,所以只可能是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2)使用不同规格进行混合镶嵌,可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
学生多次试验后发现以下几种组合方法:(A)2 个正三角形和2 个正六边形;(B)3 个正三角形和2个正方形;(C)2个正方形,1 个正三角形和1 个正六边形(有两种不同图案);D)2个正八边形和1个正方形。
(3)由学生各自设计一种美丽的镶嵌图案。
教师提供两种样式作参考。
完成后,各小组选择不同的镶嵌图案,进行展示评比。
这一节数学活动课研究了铺嵌地砖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
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对自然界中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思考,就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索和解决。
四、拓展延伸,渗透创新
数学活动课可以安排大量的思维训练内容和动手操作内容,通过这些充满了数学逻辑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励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勤思、善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教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后,特意安排了一节图形设计活动课。
要求学生利用线段、角、三角形和圆等基本图形设计一些表现客观事物的图形,每幅图可以由一种图形构成,也可以是两种或三种图形构成,但总数不得超过三个,力求美观、形象;并为
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命名。
学生设计出了许多构思巧妙的作品,现举例部分如下:
这节活动课体现了对所学知识的延伸,在活动中学生表现相当活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探究发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自主探索,实践操作
自主与实践是数学活动课的精髓,因而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核心要素。
就活动课而言,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需根据学生的要求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他们较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主、独立地活动,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如在设计《测量校园中旗杆的高度》这一节活动课时,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测量工具独立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可行的测量方案;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并评选出设计独特且有较强应用推广价值设计方案在全班同学中进行交流,再由设计者对自己的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可行性进行讲解论证,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以下是学生评选出的两种测量旗杆高度的设计方案:
方案一: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实验原理:利用太阳光是平行光,得到△ABD ∽△CDE 。
具体操作:小组选一名同学直立于旗杆影子的顶端处。
需测量的数据:观测者的身高CD 、观测者的影长DE 、
同一时刻旗杆的影长BD 。
计算方法:旗杆高度DE BD CD AB ⋅= 方案二:利用镜子的反射。
敬礼 气冲冲 体操 雄鹰展翅 树木 日出
实验原理:根据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得到△ABE ∽△CDE 。
具体操作:小组选一名同学作为观测者,在观测者与旗
杆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在镜子上做一个标记。
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移动,
直至看到旗杆顶端在镜子中的像与镜子上的标记重合。
需测量的数据:观测者的身高CD 、观测者的脚到镜子
的距离DE 和镜子到旗杆底部的距离EB 。
计算方法:旗杆高度ED EB CD AB ⋅= 本节课经历了“猜想、实践、验证”的活动过程,由于学生亲自参与实际测量,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因此这节活动课对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和分析归纳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上好数学活动课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同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观点。
实践证明,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有趣的活动中学到知识,能力得到锻炼,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刘新静.初中数学活动课中应用问题的探讨 [J] .科教文汇. 2007年02期
[4]郭淑华.数学课堂的多样性教学 [J] .江西教育. 2001年09期
[5]张青、隋文秀.课堂教学中的数学探究活动 [J] .中学数学杂志. 200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