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教授颜光美M1“灭癌”病毒 有望进行临床试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教授颜光美:M1“灭癌”病毒有望明年进行临床试验

2017-08-24 12:09:00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举报

分享到:

∙易信

∙微信

∙QQ空间

∙微博

o

o

o

(原标题:中山大学教授颜光美:M1“灭癌”病毒有望明年进行临床试验)

时隔三年,中山大学药理学教授颜光美的团队又带来了好消息,他们向外界公布了“溶瘤病毒M1”的最新进展。

此次,该抗癌新药的研究更进一步:不仅在猴子这一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证实了M1病毒的安全性,还发现和其他药物联用让M1增效的机制,甚至揭秘了M1病毒可以引起肿瘤“内斗”的灭癌原理。

团队部分成员合影,右二是颜光美教授。

如果把研发抗癌新药的过程比作10公里长跑,2014年,颜光美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认为,团队顺利跑完了第一公里,而现在他说,路程已走了一半。

这几年,仍有大量癌症患者向他发来邮件,希望使用病毒进行治疗,颜光美都拒绝了,此次,他也带来了临床试验的最新消息,“预计2018年可以进行M1病毒的临床试验。”

药物或可享受绿色通道更快进入临床试验

2014年,颜光美的实验团队在全球内首次发现,在自然界存在的病毒M1具有选择性杀伤多种肿瘤细胞的特性。这种在海南蚊虫上发现的病毒,只在马和猪之间传播,但被团队证实,可以钻入癌细胞体内,通过扩增裂解方式杀伤肿瘤细胞,“以毒攻毒”。

颜光美团队在小鼠和人体肿瘤组织上进行的实验显示,M1对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最明显,对黑色素瘤、脑癌和前列腺癌等癌细胞也起作用。

实验发现,M1病毒对体外培养的部分人类癌症细胞,抑制率高达90%;对肿瘤模型小鼠体内的癌细胞,抑制率达50%—60%。他们还对临床病例中切除下来的肿瘤组织进行实验发现,对敏感病例的癌组织的抑制率达60%—70%。所谓抑制率,指的是M1病毒杀死肿瘤或抑制肿瘤增殖的比率。

论文发表在2014年10月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经国内媒体报道后,引起轰动。

胡骏博士和邱鹏新研究员给食蟹猴进行CT检查。

又是三年,颜光美说,自2014年研究被报道伊始,每个星期,都有患者发来邮件,希望使用病毒制剂,或是询问研究进度,来自齐齐哈尔的一家四口人,甚至直接登门拜访。颜光美尽量一一回复,“我很理解,亲人得了癌症,是什么样的心情。人的精神向往会产生很大的作用,有了期待,也许病人就能等到那一天。”

除了患者,这项研究也得到了省领导的关注。溶瘤病毒M1的临床转化研究还获得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的支持。在这些支持下,溶瘤病毒M1将可能享受绿色通道以更快的速度进入临床试验。

现阶段,颜光美教授课题组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新药申报前的临床前研究,他说,有望2018年申请临床试验批件,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届时,部分受试患者就能最先注射到这一药物。

抗癌新药研发已走了一半疗效要用临床说话

“整个研究还算顺利,除了睡着的几个小时没考虑(这项研究),其他时间都在考虑。”今年颜光美已有60岁,因为年龄原因,他退出了中山大学副校长这一领导岗位,有媒体希望专访他,被拒绝了。“我说自己主要的兴趣在研究上,如果有了科研进展,我会跟大家沟通。”

获得了众多关注的目光,让颜光美更加珍惜时间,退下来后,颜光美一天都没休息过。团队的成员凌晨一两点,可能也会接到他的微信。但颜光美很欣喜,因为现在精力很集中,“100%花在研究工作上,这两三月研究的进展特别快,这是我特别觉得高兴的事情。如果有机会做成新药,那是非常幸运的。”

颜光美教授团队的主要研究成员。

自然界存在的病毒中,只有一小部分会对人体致病。团队通过体外细胞系和小动物模型上证实,M1病毒虽然可以攻破肿瘤的防线,但对正常细胞并没有损伤作用。

但人体毕竟不是动物,病毒是否会对人体有毒副作用?在2014年成果公布后,团队紧锣密鼓,挑选了“最接近人类”的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进行验证。

团队成员、中山大学副教授胡骏在肇庆找到了合适的实验猴厂,这里既能给猴子做B超,还能做CT、核磁共振(MRI), “广州医院也有核磁共振,但猴子去做肯定不方便。”

接下来的两年里,胡骏有一半时间就住在山上的猴厂,不定期地给食蟹猴静脉注射了18次溶瘤病毒M1,密切记录食蟹猴的日常行为表现、生化指标和重要器官的影像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每天也提心吊胆,每次检查结果出来就赶紧去看。”胡骏说。

研究人员正在显微镜下观察M1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数据结果让人欣喜:在观察的半年时间内,食蟹猴都没有出现任何不良临床反应,核磁共振检查也未发现任何器官出现损害。

为什么是18次?颜光美说,因为怕反复注射引起人体过敏反应等副作用,因此在食蟹猴身上注射了多次,“如果一个疗程使用6次,那我们打18次,看会不会有影响。”

“在猴子身上是安全的,在人身上有很大的机会也是安全的。这个结果强烈提示,M1病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为将来M1病毒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了保障。”颜光美说。这一成果也在2016年6月22日发表在基因治疗领域的权威期刊《人类基因治疗》。

强强联手 M1病毒增效3600倍

除了验证M1病毒的安全性,颜光美也在考虑另一个问题:抗癌药物研发已有200年历史,针对各种癌症的药物达数百种之多,知识有一个继承关系,M1病毒和现有的抗癌药物有无协同作用?

为此,团队的博士张海鹏带领另外三位博士,挑选了350种有代表性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筛选了8个月。

在对比后,张海鹏等人逐渐缩小范围,并定格到一类靶向内质网相关降解通路(ERAD)的抗癌药物,它适用于多发性骨髓瘤和多种晚期实体瘤。

课题组在小鼠的肝脏上注射人肝癌细胞,建立了原位肝癌模型,并对小鼠注射低剂量的溶瘤病毒和ERAD抑制剂,结果显示,小鼠的生存期延长了一倍以上。单独使用低剂量M1病毒攻击,肿瘤模型小鼠体内的癌细胞,抑制率为23.6%。而在用了增效剂后,抑制率提高至72.3%。

临床肿瘤手术标本的离体培养组织上,这一联合应用的效果也得到验证。此联合疗法在食蟹猴模型上没有引起不良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