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七章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 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开展一般规律根底上指明社会开展的方向空想社会主义者曾详尽地描绘过理想社会的图景。

但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

往往带有浓厚的空想性质和梦想色彩,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也不懂得人类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开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开展的特别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开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开展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是建立在对历史开展规律把握的根底上的。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主要是在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资本主义现实的根底上提出的。

通过探究整个人类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开展的规律预测历史未来前景,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掌握社会规律,离不开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唯物辩证的方法的指导,这个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从绝对真理、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描绘未来社会美景,而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觉新世界,即通过深刻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特别是经济形态来获得对未来社会的认识。

他们以此法勾画出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替代物。

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相对立的,同时,二者也有同一性,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对立物,而且也是继承者,应当汲取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成果。

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剥削和压迫,但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仅停留在现象上,并未揭示其实质和根源。

高等数学第七章 习题答案

高等数学第七章 习题答案

习题7-11. 下列向量的终点各构成什么图形?(1)空间中一切单位向量归结为共同的始点;(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一切单位向量归结为共同的始点;(3)平行于同一直线的所有单位向量归结为同一始点;(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所有向量归结为同一始点。

答:(1)单位球面 (2)单位圆 (3)两个点 (4)直线。

2. 设点O 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在向量,,,,,,,,OA OB OC OD OE OF AB BC ,,,CD DE EF FA 中,哪些向量是相等的? 答:,OA EF =,OB FA =,OC AB =,OD BC =,OE CD =.OF DE =3.平面四边形,ABCD 点,,,K L M N 分别是,,,AB BC CD DA 的中点,证明:.KL NM =当四边形ABCD 是空间四边形时,上等式是否仍然成立?证明:连结AC, 则在∆BAC 中,21AC. 与方向相同;在∆DAC 中,21AC. NM 与AC 方向相同,从而KL =NM 且KL 与NM 方向相同,所以KL =NM .当四边形ABCD 是空间四边形时,上等式仍然成立。

4. 解下列各题:(1)化简()()()()2332;x y x y -+-+-a b a b(2)已知12312323,322,=+-=-+a e e e b e e e 求,,32+--a b a b a b.解:(1)()()()()2332x y x y -+-+-a b a b()()()()23322332x y x y x y x y =--++-++⎡⎤⎡⎤⎣⎦⎣⎦a b()()55x y x y --+-=a b;(2)()()123123123233225;+=+-+-+=++a b e e e e e e e e e()()12312312323322;-=+---+=-+a b e e e e e e e +e e()()()()123123123123323232322693644-=+---+=+---+a b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235.=+e e5.四边形ABCD 中,2,568AB CD =-=+-a c a b c,对角线,AC BD 的中点分别是,,E F 求.EF 解:()()111156823352222EF CD AB =+=+-+-=+-a b c a c a b c.6. 设ABC ∆的三条边,,AB BC CA 的中点分别为,,,L M N 另O 为任意一点,证明: .OA OB OC OL OM ON ++=++证明:(1)如果O 在ABC ∆内部(如图1),则O 把ABC ∆分成三个三角形OAB,OAC,OBC 。

普通化学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

普通化学第七章课后习题解答

第七章沉淀反应参考答案P 142【综合性思考题】:给定体系0.02mol/LMnCl 2溶液(含杂质Fe 3+),经下列实验操作解答问题。

(已知K θSPMn(OH)2=2.0×10-13,K θSPMnS =2.5×10-13,K θbNH3=1.8×10-5,K θaHAc =1.8×10-5①与0.20mol/L 的NH 3.H 2O 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解:等体积混合后浓度减半,[Mn 2+]=0.01mol/L ,c b =[NH 3.H 2O]=0.10mol/L∵是一元弱碱体系,且c b /K b θ>500∴10.0108.1][5⨯⨯=⋅=--b b c K OH θ又∵ 622108.101.0][][--+⨯⨯=⋅=OH Mn Q c=1.8×10-8> K θSPMn(OH)2=2.0×10-13∴ 产生Mn(OH)2沉淀。

②与含0.20mol/L 的NH 3.H 2O 和0.2mol/LNH 4Cl 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是否产生Mn(OH)2沉淀? 解:混合后属于NH 3.H 2O~NH 4Cl 的碱型缓冲液体系此时浓度减半:c b =[NH 3.H 2O]=0.2V/2V=0.1(mol.L -1)c S= [NH 4+]=0.2V/2V=0.1(mol.L -1)[Mn 2+]=0.02V/2V=0.01(mol.L -1)A 、求[OH -] 用碱型缓冲液计算式求算:s b b c c K OH ⋅=-θ][ 55108.11.01.0108.1--⨯=⨯⨯= B 、求Qc 22][][-+⋅=OH Mn Q c=0.01×[1.8×10-5]2=3.24×10-12C 、比较θ2)(,OH Mn SP K ∵13)(,100.22-⨯=>θOH Mn SP C K Q故有Mn(OH)2沉淀产生。

第七章 习题答案

第七章 习题答案

第七章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习题一、选择题1. 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取决于: C(A) 电路的结构(B) 外施激励(C) 电路的结构和参数(D) 电路的参数2. 图示电路中I S = 5 A恒定,电路原已稳定,t = 0时开关S打开。

在求解过渡过程中,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 D(A) u(∞) = 125 V (B) τ = 0.4 s (C) u(0+) = 100 V (D) i(∞) = 5AL3.在电路换路后的最初瞬间( t = 0+ ),根据换路定律,电路元件可作如下等效: C(A) 无储能的电容可看做开路(B) 无储能的电感可看做短路(C) 电容可看作具有其初值电压的电压源(D) 电压源可看作短路,电流源可看作开路(0+)的值为:D4. 图示电路在开关S合上前电感L中无电流,合上开关的瞬间uL(A) 0 V (B) 63.2 V (C) ∞(D) 100 V5. 图示电路中电压源电压恒定,且电路原已稳定。

在开关S闭合瞬间,i(0+)的值为:C(A) 0.2 A (B) 0.6 A (C) 0 A (D) 0.3 A6. 表征一阶动态电路的电压、电流随时间变化快慢的参数是:D(A) 电感L(B) 电容C(C) 初始值(D) 时间常数τ7. 图示正弦脉冲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B (A) sin ω t ⋅ ε (t ) + sin ω ( t - T ) ⋅ ε ( t - T ) (B) sin ω t ⋅ ε (t ) - sin ω t ⋅ ε ( t - T ) (C) sin ω t ⋅ ε (t ) - sin ω ( t - T ) ⋅ ε ( t - T ) (D) sin ω t ⋅ ε (t ) + sin ω t ⋅ ε ( t - T )8. 图示电路中,原已达稳态, t = 0开关 S 打开,电路的时间常数为:D (A)s 41 (B) s 61(C) s 4 (D)s 69. 示电路中,t = 0 时开关打开,则 u (0+)为:C(A) 0V (B) 3.75V (C) – 6V (D) 6V10.图示电路中,开关打开已久,在 t = 0 时开关闭合,i (0+) 为:D(A) 0A (B) 0.8A(C) 2A (D)1A11.R 、C 串联电路,已知全响应()()10C 83V,0t u t e t -=-≥,其零状态响应为:(A )(A) 1088V te-- (B) 1083V t e -- (C) 103V t e -- (D) 105V t e -12.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10C 106V,0tu t et -=-≥若初始状态不变而输入增加一倍,则全响应u C (t)为 ( D ) (A) 20-12e -10t ; (B) 20-6e -10t ; (C) 10-12e -10t ; (D) 20-16 e -10t 。

最新(完美版)第七章习题答案_数值分析

最新(完美版)第七章习题答案_数值分析

第七章习题解答2、试确定系数a ,b 的值使220[()cos ]ax b x dx p+-ò达到最小解:设220(,)[()cos ]I a b ax b x dx p=+-ò确定a ,b 使(,)I a b 达到最小,必须满足0,0I Ia b ¶¶==¶¶即3222222000022222000012[cos ]0cos 248212[cos ]0cos 82a b ax b x xdx a x dx b xdx xxdx a b ax b x dx a xdx b dx xdx p p p p p p p pp p p p p ììì+=-+-=+=ïïïïïïÞÞíííïïï+=+-=+=ïïïîîîòòòòòòòò解得:0.6644389, 1.1584689a b »-»5、试用Legendre 多项式构造()f x x =在[-1, 3]上的二次最佳平方逼近多项式 解:作变量代换,将区间[-1, 3]变为[-1, 1],令21x t =+,即12x t -=则()()(21)21(11)F t f x f t t t ==+=+-££对()F t 利用Legendre 多项式求其在}{21,,span t t上的最佳平方逼近多项式20()()j j j S t C P t ==å,其中11(,)21()()(0,1,2)(,)2j j j j j P f j C F t P t dt j P P -+===ò20121()=1,()=t,()=(31)2P t P t P t t - 则有:1121012112111212212121215[(21)(21)]24311[(21)(21)]285(31)(31)45[(21)(21)]22264C t dt t dt C t tdt t tdt t t C t dt t dt ---------=--++==--++=--=--++=òòòòòò 01251145()()()()4864S t P t P t P t \=++则()f x 在[-1, 3]上的最佳二次逼近多项式*01222151111451()()()()()()2428264251114511=()((3()1))4826422135+82243512x x x x S t S t S P P P x x x x ----===++--++-+=7、确定一条经过原点的二次曲线,使之拟合下列数据ix123iy0.2 0.5 1.0 1.2并求平方误差2d解:设2012()1,(),()x x x x x j j j ===由题,拟合函数须过原点 则令001122()()()()f x C x C x C x j j j =++,其中00C =,即212()f x C x C x =+ 12000.2110.5,,24 1.039 1.2Y f f æöæöæöç÷ç÷ç÷ç÷ç÷ç÷===ç÷ç÷ç÷ç÷ç÷ç÷èøèøèø 11122122(,)(,)1436(,)(,)3698G f f f f f f f f æöæö==ç÷ç÷èøèø 12(,) 6.1(,)15.3Y F Y f f æöæö==ç÷ç÷èøèø得法方程GC F = 121436 6.1369815.3C C æöæöæö=ç÷ç÷ç÷èøèøèø解方程得:120.61840.0711C C »»-2()0.61840.0711f x x x \=-误差222121(,) 2.730.6184(,)0.0711(,)0.04559j j j YC Y Y Y df f f ==-=-´+´=å8、已知一组数据ix1 2 3iy3 2 1.5试用拟合函数21()S x a bx =+拟合所给数据解:令2()f x a bx =+ 201()1,()x x x j j ==01()()()f x a x b x j j =+则123113111114,219213y A F y y æöæö÷ç÷çæöç÷ç÷ç÷ç÷===ç÷ç÷ç÷ç÷èøç÷ç÷ç÷ç÷èøèøT T a A A A F b æö\=ç÷èø,即331422514983a b æöç÷æöæö=ç÷ç÷ç÷ç÷èøèøç÷èø解方程组得0.3095,0.0408a b == 即210.30950.0408()x f x y=+=从而有21()0.30950.0408S x x =+补充题:用插值极小化法求()sin f x x =在[0, 1]上的二次插值多项式2()P x ,并估计误差 解:作变量替换1(1)2x t =+,将[0, 1]变换[-1, 1]取插值点11(21)cos 0,1,2222(1)K K x K n p+=+=+ 0120.933001270.50.0669873x x x ===利用这些点做插值商表i xi y一阶插商 二阶插商0.9330127 0.80341740.5 0.479425 0.74863250.0669873 0.0659372 0.9549092 -0.23818779则:20.9330127()0.80)0.2341740.743818779(0.9330127)(0.5)86325(x P x x x ---=+-同时误差213322()()()22(1)!3!24n n M M M R x f x P x n --+=-£==+其中(3)3max ()M f x = 由于1(1)2x t =+,即21t x =- 则(3)(3)3max (21)max sin (21)8max cos(21)8[0,1]M f x x x x =-=-=-=Î281()243R x \£=。

分析化学第七章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七章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七章习题答案(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共1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1.条件电位和标准电位有什么不同影响电位的外界因素有哪些答:标准电极电位E′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通常为25℃)半反应中各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即离子、分子的浓度(严格讲应该是活度)都是1mol/l(或其比值为1)(如反应中有气体物质,则其分压等于×105Pa,固体物质的活度为1)时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

电对的条件电极电位(E0f)是当半反应中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浓度都为1或浓度比为,并且溶液中其它组分的浓度都已确知时,该电对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电位(且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的实际电极电位,它在条件不变时为一常数)。

由上可知,显然条件电位是考虑了外界的各种影响,进行了校正。

而标准电极电位则没有校正外界的各种外界的各种因素。

影响条件电位的外界因素有以下3个方面;(1)配位效应;(2)沉淀效应;(3)酸浓度。

2.是否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就能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为什么答:一般讲,两电对的标准电位大于(K>106),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于滴定分析。

实际上,当外界条件(例如介质浓度变化、酸度等)改变时,电对的标准电位是要改变的,因此,只要能创造一个适当的外界条件,使两电对的电极电位超过,那么这样的氧化还原反应也能应用于滴定分析。

但是并不是平衡常数大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中。

因为有的反应K虽然很大,但反应速度太慢,亦不符合滴定分析的要求。

3.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应物的浓度;2)温度;3)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

4.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有哪几类这些方法的基本反应是什么答:1)高锰酸钾法.2MnO4+5H2O2+6H+==2Mn2++5O2↑+8H2O.MnO2+H2C2O4+2H+==Mn2++2CO2+2H2O2) 重铬酸甲法. Cr2O72-+14H++Fe2+===2Cr3++Fe3++7H2OCH3OH+Cr2O72-+8H+===CO2↑+2Cr3++6H2O3)碘量法 3I2+6HO-===IO3-+3H2O,2S2O32-+I2===2I-+S4O62Cr2O72-+6I-+14H+===3I2+3Cr3++7H2O5.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具备什么条件?答:应用于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反应,必须具备以下几个主要条件:(1)反应平衡常数必须大于106,即△E>。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答:⑴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由于战线延长,国民党大部分兵力用于守备,战略性的机动兵力大为减少,而且士气低落。

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迫使国民党处于被动地位。

⑵土地制度改革的实施。

中国最主要的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自觉地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为国民政府的崩溃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⑶国民党政府由于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

抗战后期已经严重丧失人心。

⑷国民党政府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

为了筹措内战经费,国民党政府对人民征收苛重捐税,无限制发行纸币,将全国各阶层人民置于饥饿和死亡的界线上,因而迫使全国各阶层人民团结起来和国民政府斗争。

⑸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二、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答:1. 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⑴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

他们所联系和代表的不是单一阶级,而是这些阶级、阶层的人们在反帝爱国和争取民主的共同要求基础上的联合,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在它们的成员和领导骨干中,还有一定数量的革命知识分子和少数共产党人。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⑵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

尽管各自的纲领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政纲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战后进行国共谈判和召开政协会议时,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主要是同共产党一起,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的。

南昌大学大学化学第七章习题答案

南昌大学大学化学第七章习题答案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及配位平衡 习题答案 1.配合物的化学式 命名 中心离子 配离子电荷 配体 配位数 [Ag(NH 3)2]NO 3 硝酸二氨合银(I ) Ag + +1 NH 3 2 K 4[Fe(CN)6] 六氰合铁(II)酸钾 Fe 2+ -4 CN - 6 K 3[Fe(CN)6] 六氰合铁(III)酸钾Fe 3+-3 CN - 6 H 2[PtCl 6] 六氯合铂(IV )酸氢 Pt 2+ -2 Cl - 6 [Zn(NH 3)4](OH)2 氢氧化四氨合锌(II ) Zn 2+ +2 NH 3 4 [Co(NH 3)6]Cl 3氯化六氨合钴(III )Co 3++3NH 362.写出下列配合物的化学式,并指出中心离子的配体、配位原子和配位数。

答:(1)[CrCl 2 (NH 3)3 (H 2O)]Cl ,配位体为Cl -、NH 3、H 2O 。

配位原子为Cl 、N 、O 。

配位数为6。

(2)[ Ni(NH 3)4]SO 4,配位体为NH 3。

配位原子为N 。

配位数为4。

(3)NH 4[Cr(SCN)4(NH 3)2],配位体为SCN -、NH 3。

配位原子为S 、N 。

配位数为6。

(4)K 4[Fe(CN)6] ,配位体为CN -。

配位原子为C 。

配位数为6。

3.答:[PtCl 2(NH 3)4]Cl 24. 解:(1) 223344[()]Cu NH Cu NH +++ c 平 x 1 1×10-32312.59342443{[()]}11010[][]1Cu NH K Cu NH x +-Θ+⨯=== 稳x =2.57×10-16 Q=[Cu 2+][OH -]2=2.57×10-16×0.001×0.001=2.57×10-22<202.210sp K Θ-=⨯无沉淀。

(2) Q=[Cu 2+][S 2-]=2.57×10-16×0.001=2.57×10-19>366.310sp K Θ-=⨯,有沉淀。

高等数学第七章习题详细解答

高等数学第七章习题详细解答

第七章习题答案习题7.01.下列各种情形中,P 为E 的什么点?(1)如果存在点P 的某一邻域()U P ,使得()⊂c U P E (c E 为E 的余集); (2)如果对点P 的任意邻域()U P ,都有, ()(),C U P E U P E φφ≠≠; (3)如果对点P 的任意邻域()U P ,都有. 解 (1)P 为E 的外点;(2)P 为E 的边界点;(3)P 为E 的聚点。

2.判定下列平面点集的特征(说明是开集、闭集、区域、还是有界集、无界集等?)并分别求出它们的导集和边界.(1) (){},0≠x y y ;(2) (){}22,620≤+≤x y x y ; (3) (){}2,≤x y y x ;(4) ()(){}()(){}2222,11,24+-≥⋂+-≤x y x y x y x y .解 (1) 是开集,是半开半闭区域,是无界集,导集为2R ,边界集为(){},0=x y y ;(2)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是半开半闭区域,是有界集,导集为(){}22,620≤+≤x y x y ,边界集为(){}2222,=6=20++,x y x y x y ;(3) 是闭集,是半开半闭区域,是无界集,导集为集合本身,边界集为(){}2,=x y y x ;是闭集,是闭区域,是有界集,导集为集合本身,边界集为()()(){}2222,11,24+-=+-=x y x y x y习题7.11. 设求1. 解 令,=-=yu x y v x,解得,11==--u uv x y v v,故()22,11⎛⎫⎛⎫=- ⎪ ⎪--⎝⎭⎝⎭u uv f u v v v ,即()()21+,1=-u v f u v v ,所以,()()21+y ,1=-x f x y y φ≠-}){()(P E P U 22,,y f x y x y x ⎛⎫-=- ⎪⎝⎭(,).f x y2.已知函数()22,cot =+-x f x y x y xy y,试求(),f tx ty .2. 解 因为()22,cot =+-y f x y x y xy x,所以,()2222,cot ,=+-t y f tx ty tx ty txty t x即()()222,cot =+-y f tx ty t x y t xy x.3.求下列各函数的定义域 (1) 25)1(=-+z ln y xy ;(2) =z ;(3) =z(4) )0;=>>u R r(5) =u3. 解 (1)(){}2,510-+>x y yxy ;(2)(){},0->x y x y ;(3)(){}2,≥x y x y ;(4)(){}22222,<++≤x y r x y z R ;(5)(){}222,≤+x y z x y4. 求下列各极限:(1) ()()233,0,31lim →-+x y x yx y ;(2)()(,1,1ln lim→+x x y y e(3)()(,0,0lim→x y(4)()(,0,0lim→x y ;(5)()()(),0,2sin lim→x y xy x ;(6)()()()()222222,0,01cos lim→-++x y x y x y xy e.4. 解 (1)()()2333,0,31101lim 0327→--==++x y x y x y ;(2)()(()1,1,1ln ln 11lim2→+++===x x y y e e e (3)()()()(,0,0,0,0limlim→→=x y x y ()(,0,01lim4→==x y (4)()(()()),0,0,0,01limlim→→=x y x y xy xy()()),0,0=lim1=2→+x y(5)()()()()()(),0,2,0,2sin sin limlim 122→→=⋅=⋅=x y x y xy xy y x xy(6)()()()()()()()()()222222222222222,0,0,0,01cos 1cos limlim→→-+-++=⋅++x y x y x y x y x y x y xy xy eex y()()()()()()()2222222022,0,0,0,01cos 10limlim=02→→-++=⋅⋅=+x y x y x y x y xy e exy5.证明下列极限不存在: (1)()(),0,0lim→-+x y x yx y ;(2)()(),0,0lim→+-x y xyxy x y .5. (1) 解 令=y kx ,有()(),0,001limlim 1→→---==+++x y x x y x kx kx y x kx k ,k 取不同值,极限不同,故()(),0,0lim→-+x y x yx y 不存在.(2) 解令=x y()()22,0,00lim lim 1→→==+-x y x xy x xy x yx ;令2=x y()()()()22,0,02,0,0022lim lim lim 0221→→→===+-++x y y y y xy y y xy x y y y y ;01≠,故()(),0,0lim→+-x y xyxy x y不存在.6.函数=y z a 为常数)在何处间断?6. 解 因为=y z 是二元初等函数,且函数只在点集(){,x y y 上无定义,故函数在点集(){,x y y 上间断.7.用 εδ- 语言证明()(,0,0lim0→=x y .7. 证明 对0∀>ε,要使220-=≤=<ε2<ε,取=2δε<δ0-<ε,所以()(,0,0lim 0→=x y习题7.21. 设()(),sin 1arctan ,π==+-xy xz f x y e y x y 试求()1,1x f 及()1,1y f1. 解()221,sin arctan 1=+++xy x x yf x y ye y xx yyπ22=sin arctan+++xy x xy ye y y x y π.()()222,sin cos 11-=++-+xy xyy x y f x y xe y e y x x yπππ 222sin cos -=+++xyxyx x xe y e y x y πππ()()1,1,1,1∴=-=-x y f e f e2.设(),ln 2⎛⎫=+ ⎪⎝⎭y f x y x x ,求()1,0'x f ,()1,0'y f .2. 解()()222122,22--==++x yx y x f x y y x x y x x()2112,22==++y x f x y yx y x x()()11,011,02∴==,x y f f . 3.求下列函数的偏导数(1) 332=++z x y xy ,(2) ()1=+xz xy , (3) ()222ln =+z y x y ,(4) ln tan=y z x, (5) ()222ln =+z x x y ;(6)=z (7) ()sec =z xy ;(8) ()1=+yz xy ;(9) ()arctan =-zy x y ;(10) .⎛⎫=⎪⎝⎭zx u y 3. 解 (1)2232,32z z x y y x x y ∂∂=+=+∂∂(2)因为 ()ln 1,x xy z e+=所以()()()()ln 1ln 11ln 111x x xy z xy xy e xy xy xy x xy xy +⎛⎫⎛⎫∂=++=+++ ⎪ ⎪∂++⎝⎭⎝⎭()()22ln 1111x x xy z x x e xy y xy xy +⎛⎫⎛⎫∂==+ ⎪ ⎪∂++⎝⎭⎝⎭(3)()2322222222,2ln z xy z y y x y x x y y x y ∂∂==++∂+∂+(4)222222sec sec 111sec ,sec tan tan tantan y yy z y y z y x x y y y y x x x y x x x x x x x x∂∂⎛⎫⎛⎫=-=-== ⎪ ⎪∂∂⎝⎭⎝⎭ (5)()32222222222ln ,z x z x y x x y x x y y x y ∂∂=++=∂+∂+(6)z z x y ∂∂====∂∂(7)()()()()sec tan ,sec tan z z y xy xy x xy xy x y ∂∂==∂∂(8)()()22ln 1111y y xy z y y e xy x xy xy +⎛⎫⎛⎫∂==+ ⎪ ⎪∂++⎝⎭⎝⎭()()()()ln 1ln 11ln 111y y xy z xy xy e xy xy xy y xy xy +⎛⎫⎛⎫∂=++=+++ ⎪ ⎪∂++⎝⎭⎝⎭ (9)()()()()()()()11222ln ,,111z z zz z z z x y z x y x y x y u u u x y z x y x y x y ------∂∂∂==-=∂∂∂+-+-+-(10)因为 ln,x z yu e=所以ln ln ln 21,,ln zzx x x z z z y y y u z x z u z x x z u x e e e x x xy y x y y y y z y y y⎛⎫⎛⎫⎛⎫⎪ ⎪ ⎪⎝⎭⎝⎭⎝⎭⎛⎫⎛⎫⎛⎫⎛⎫∂∂∂=⋅==⋅-=-= ⎪ ⎪ ⎪ ⎪∂∂∂⎝⎭⎝⎭⎝⎭⎝⎭4.设ln=z ,求证: 12∂∂+=∂∂z z xy x y . 4.证明 因为ln,z =所以z zx y∂∂====∂∂从而有12 z zx yx y∂∂+=+=+=∂∂5.求下列函数的二阶偏函数:(1)已知33sin sin=+z x y y x,求2∂∂∂zx y;(2)已知ln=xz y,求2∂∂∂zx y;(3)已知(ln=z x,求22∂∂z x和2∂∂∂z x y;(4)arctan=yzx求22222,,∂∂∂∂∂∂∂z z zx y x y和2∂∂∂zy x.5. 解(1)3323sin sin,3sin coszz x y y x x y y xx∂=+∴=+∂从而有223cos3coszx y y xx y∂=+∂∂(2)ln ln1,lnx xzz y y yx x∂⎛⎫=∴= ⎪∂⎝⎭从而有()()()ln1ln1ln11ln ln ln ln1xx xz yxy y y x yx y x y x--⎛⎫∂=+⋅=+⎪∂∂⎝⎭(3)(()1222 ln,zz x x yx-∂=∴===+∂从而有()()3322222222122zx y x x x yx--∂=-+=-+∂()()332222222122z x y y y x y x y --∂=-+=-+∂∂ (4)22221arctan,1y z y y z x xx x y y x ∂⎛⎫=∴=⋅-=- ⎪∂+⎝⎭⎛⎫+ ⎪⎝⎭ 222111z x yx x y y x ∂⎛⎫=⋅= ⎪∂+⎝⎭⎛⎫+ ⎪⎝⎭从而有()()()()2222222222222222222,x y y z xy z y x x x y x y x y x y -++∂∂-===∂∂∂+++ ()()2222222222222222,z xy z x y xy x y y y x x y x y x y ⎛⎫∂-∂+--=== ⎪∂∂∂+⎝⎭++ 6. 设()ln =z y xy ,求2∂∂∂z x y 及22∂∂zy .6. 解 因为()ln ,z y xy =所以()(),ln ln 1z y y z x y xy y xy x xy x y xy∂∂===+=+∂∂从而有22211,.z z x y x y y∂∂==∂∂∂ 习题7.31. 求下列函数的全微分.(1) 2222+=-s t u s t ;(2) ()2222+=+x y xyz x y e;(3) ()arcsin0=>xz y y;(4) ⎛⎫-+ ⎪⎝⎭=y x x y z e ;1.解 (1)()()222232322222222()()22222∂--+⋅---==∂--u s s t s t s s st s t s s s t s t()()222223232222222()()22222u t s t s t t ts t ts s t s t s t ∂--+---==∂-- ()()2322222244u u st t dz ds dt ds dt s t s t s t ∂∂-∴=+=-∂∂--(2)()()()222222222222++++∂=++⋅∂x y x y xyxyx y x y yzxe x y exxy()2222222244222222+++⎛⎫--=++⋅=+ ⎪⎝⎭x y x y x y xyxyxyx y x y xe x y e x e x y x y()()()22222222222-2+++∂=++⋅∂x y x y xy xyy x x y xzye x y eyxy()()2222222222442222+++-+⎛⎫-=+⋅=+ ⎪⎝⎭x y x y x y xyxyxyy x x y y x yeey e xy xy2244442222x y xyz z x y y x dz dx dy x edx y dy x y x y xy +⎛⎫⎛⎫∂∂--∴=+=+++ ⎪ ⎪∂∂⎝⎭⎝⎭ (3)2222211∂=⋅==∂--⎛⎫yzxyyy x y x x22⎛⎫⎛⎫∂=-=-= ⎪ ⎪∂⎝⎭⎝⎭z x x yy y z zdz dx dy x y∂∂∴=+=∂∂(4)22221y x y x x y x y z y y x e e x x y x y ⎛⎫⎛⎫-+-+ ⎪ ⎪⎝⎭⎝⎭⎛⎫∂-=-= ⎪∂⎝⎭ 22221y x y x x y x y z x x y e e y x y xy ⎛⎫⎛⎫-+-+ ⎪ ⎪⎝⎭⎝⎭⎛⎫∂-=-+= ⎪∂⎝⎭222222y x y x x y x y z z z y x x y dz dx dy e dx e dy x y y x y xy⎛⎫⎛⎫-+-+ ⎪ ⎪⎝⎭⎝⎭∂∂∂--∴=+==+∂∂∂ 2. 求函数2arctan1=+xz y 在1,1==x y 处的全微分.2.解()()()()()()()22222222222222222211111111111++∂++=⋅=⋅=∂++++++++y y z y y x xy y x y y xy()()()()()()22222222222222211222111111+∂-⋅--=⋅=⋅=∂++++++++y z x y xy xyx yy y x y y xy()()21,11125111z x ∂+∴==∂++ , ()()21,12125111∂-⋅==-∂++z y ()1,12255dz dx dy ∴=- 3. 求函数22=-xyz x y 当2,1,0.02,0.01==∆=∆=x y x y 时的全微分和全增量,并求两者之差.3.解 ()()()(),, 2.02,1.011,1z z x x y y z x y z z ∆=+∆+∆-=-()()22222.02 1.0121 2.0420.6670.667021 4.08 1.0232.02 1.01⨯⨯=-=-=-=--- ()()()2223222222222--⋅∂--===-∂---y x y xy x z x y y y x x y x y x y ()()()()22322222222--⋅-∂+==∂--x x y xy y z x xy y x y x y ()2,111413z x ∂∴=-=-∂- ,()()22,182110941z y ∂+⨯==∂- ()2,11100.020.010.070.0110.00439dz ∴=-⨯+⨯=-+=00.0040.004z dz ∴∆-=-=-.*4讨论函数()()()()(),0,0,0,,0,0⎧≠⎪=⎨⎪=⎩xy x y f x y x y 在()0,0点的连续性、可导性、可微性以及其偏导函数在()0,0的连续性.4.解()()()()()(),0,0,0,0lim,lim 00,0x y x y f x y xy f →→===(),f x y ∴在()0,0点连续 又()()()00,00,0000,0limlim 0x x x f x f f x x∆→∆→∆--===∆∆ ()()()000,0,0000,0limlim 0y y y f y f f y y∆→∆→∆--===∆∆ ()()0,00,0,00x y f f ∴==.()(()(,0,0,0,0,0,00limlim limx y x y f x yf z dzρρ→∆∆→∆∆→∆∆--∆-==()()()0,0,0x y<∆∆→∆lim0z dzρρ→∆-∴=故函数(),f x y 在()0,0点可微. 由()(),0,0x y ≠时(),=-x f x yy xy()23222sinx yy xy=-+(),=-y f x y x xy ()23222xy x xy=-+()(),0,0lim 0x y y →= ,()()()()23,0,0222lim→=+x y x yy kx xy()()()33323222=lim11→==+⋅+x kx ky kx k xk ,k 不同值不同()()()23,0,0222lim→∴+x y xy xy 不存在,故()()(),0,0lim ,xx y f x y →不存在.(),x f x y ∴在()0,0点不连续,同理可证(),y f x y 在点()0,0不连续.*5.计算()2.050.99的近似值.5.解 令00,1,2,0.01,0.05yz x x y x y ===∆=∆= 则1,ln y y z z yx x x x y-∂∂==∂∂ ()()1,21,22,0z zx y ∂∂∴==∂∂ ()()()2.0521,21,20.991120.0100.0510.02 1.02∂∂∴≈+∆+∆=+⨯+⨯=+=∂∂z zx y x y*6.设有厚度为,内高为,内半径为的无盖圆柱形容器,求容器外壳体积的近似值(设容器的壁和底的厚度相同).6.解 设容器底面积半径为r ,高为h则容器体积2V r h π=22,V Vrh r r hππ∂∂==∂∂ 22∴=+dV rhdr r dh ππ002,10,0.1,0.1r cm h cm r cm h cm ==∆=∆=()()22,102,1020.10.1400.140.1 4.4∴∆≈=⋅+⋅=⨯+⨯=V dV rh r πππππ*7. 测得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7±0.1cm 和24±0.1cm ,试求利用上述二值来计算斜边长度时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0.1cm 10cm 2cm7.解 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x y ,则斜边z =,zz xy∂∂==∂∂由题意007,24,0.1,0.1x y x y δδ====z ∴的绝对误差为()()7,247,247240.10.10.242525∂∂=+=⨯+⨯=∂∂z x y z z x y δδδz 的相对误差()7,240.240.009625=≈zz δ 习题7.41.设,,,求. 1.解 ()3222sin 22cos 23cos 6---∂∂=⋅+⋅=⋅-⋅=-∂∂x y x y t t du z dx z dy e t e t e t t dt x dt y dt2.设,而,,求. 2.解2123∂∂=⋅+⋅=+∂∂dz z dy z dV x dx u dx V dx2341-=x3.设,,,求,. 3.解 ()()222cos 2sin ∂∂∂∂∂=⋅+⋅=-+-∂∂∂∂∂z z u z v uv v y u uv y x u x v x()()2222222cos sin sin cos cos 2cos sin sin x y y x y y x y x y y y =-+-()23sin cos cos sin x y y y y =-()()()222sin 2cos z z u z v uv v x y u uv x y y u y v y∂∂∂∂∂=+=--+-∂∂∂∂∂ ()()()2222222cos sin sin sin cos 2cos sin cos x y y x y x y x y x y y x y =--+-()()3333cos sin 2cos sin sin cos x y y x y y y y =+-+2e x y u -=sin x t =3y t =d d u tarccos()z u v =-34u x =3v x =d d zx22z u v uv =-cos u x y =sin v x y =zx ∂∂z y∂∂4.设,而,,求,. 4.解 222ln 3∂∂∂∂∂⎛⎫=⋅+⋅=⋅+- ⎪∂∂∂∂∂⎝⎭z z u z v u y u v x u x v x v x()()()2322632ln 326ln 3x y y y y x y x y x x x x +⎛⎫=+-=+-- ⎪⎝⎭5.设求5.解 ()()1wf x xy xyz y yz x ∂'=++++∂()()()()1wf x xy xyz x xz x z f x xy xyz y∂''=+++=+++∂ ()()wf x xy xyz xy xyf x xy xyz z ∂''=++=++∂6.求下列函数的一阶偏导数(其中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1);(2);(3);(4).6.解 (1)()()222222∂''=-⋅=-∂z f x y x xf x y x()()()222222∂''=-⋅-=--∂zf x y y yf x y y(2)121110∂'''=+⋅=∂u f f f x y y12122211u x x f f f f y y z y z ⎛⎫∂⎛⎫''''=-+=-+ ⎪ ⎪∂⎝⎭⎝⎭122220∂⎛⎫'''=⋅+-=- ⎪∂⎝⎭u y y f f f z z z (3)1231231∂''''''=⋅+⋅+⋅=++∂uf f y f yz f yf yzf x123230∂'''''=⋅+⋅+⋅=+∂uf f x f xz xf xzf y2ln z u v =32u x y =+y v x =zx ∂∂z y∂∂(),w f x xy xyz =++,,.w w wx y z∂∂∂∂∂∂f 22()z f x y =-,x y u f y z ⎛⎫= ⎪⎝⎭(,,)u f x xy xyz =22(,e ,ln )xy u f x y x =-123300∂''''=⋅+⋅+⋅=∂uf f f xy xyf z (4)1231231122∂''''''=⋅+⋅⋅+⋅=++∂xy xyu f x f e y f xf ye f f x x x()12312202∂'''''=⋅-+⋅+⋅=-+∂xy xy uf y f e x f yf xe f y7.求下列函数的二阶偏导数,,(其中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1),(2). 7.解(1)22121222∂''''=⋅+⋅=+∂zf xy f y xyf y f x22121222∂''''=⋅+⋅=+∂zf x f xy x f xyf y()()222211112212222222∂'''''''''∴=+⋅+⋅+⋅+⋅∂zyf xy f xy f y y f xy f y x233341111221222422yf x y f xy f xy f y f '''''''''=++++ 23341111222244yf x y f xy f y f '''''''=+++()()2222111122212222222∂''''''''''=+⋅+⋅++⋅+⋅∂∂zxf xy f x f xy yf y f x f xy x y322223111122212222422xf x yf x y f yf x y f xy f ''''''''''=+++++ 32231111222222522xf x yf x y f yf xy f ''''''''=++++()2222211122212222222∂'''''''''=+++⋅+⋅∂zx f x x f xy xf xy f x f xy y43221112222424x f x yf xf x y f '''''''=+++(2)()()222222∂''=+⋅=+∂zf x y x xf x y x()()222222∂''=+⋅=+∂zf x y y yf x y y22zx∂∂2z x y ∂∂∂22z y ∂∂f 22(,)z f x y xy =22()z f x y =+()()()()2222222222222224∂''''''∴=+++⋅=+++∂zf x y xf x y x f x y x f x y x()()22222224∂'''=+⋅=+∂∂z xf x y y xyf x y x y()()()()2222222222222224∂''''''=+++⋅=+++∂zf x y yf x y y f x y y f x y y8.设其中F 是可微函数,证明8.解()()()cos sin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ux F y x x x xF y x x∂''=+--=--∂ ()sin sin cos uF y x y y∂'=-∂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u uy x x xF y x y yF y x x x y∂∂''∴+=--+-⎡⎤⎣⎦∂∂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x y x yF y x x yF y x x y ''=--+-=.习题7.51.设,φ⎛⎫= ⎪⎝⎭x y z z 其中为可微函数,求∂∂+∂∂z z x y x y . 1.解 z是,x y函数由方程xx z y φ⎛⎫= ⎪⎝⎭确定。

毛概第七章习题答案

毛概第七章习题答案

毛概第七章习题答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八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C.十三大D.十五大2. 社会主义社会()理论是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改的理论基础。

A.基本矛盾B.主要矛盾C.阶级斗争D.初级阶段3. 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4.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A.革命B.改革C.自力更生D.艰苦创业5.在全面改革中,()是重点。

A.经济体制改革B.政治体制改革C.文化体制改革D.社会体制改革6.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A.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B.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C.社会主义强国富民之路D.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四项基本原则C.引进、吸收和创新相结合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显着的成绩是()A. 改革开放B. 快速发展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9.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根本变革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表现为()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二者相互依赖,相互配合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A.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B.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C.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D.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二、简答题1.简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七章课后答案全文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七章课后答案全文

第七章1. 什么叫中断?什么叫可屏蔽中断和不可屏蔽中断?答:当CPU正常运行程序时,由于微处理器内部事件或外设请求,引起CPU中断正在运行的程序,转去执行请求中断的外设(或内部事件)的中断服务子程序,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再返回被中止的程序,这一过程称为中断。

可屏蔽中断由引脚INTR引入,采用电平触发,高电平有效,INTR信号的高电平必须维持到CPU响应中断才结束。

可以通过软件设置来屏蔽外部中断,即使外部设备有中断请求,CPU可以不予响应。

当外设有中断申请时,在当前指令执行完后,CPU首先查询IF位,若IF=0,CPU就禁止响应任何外设中断;若IF=1,CPU就允许响应外设的中断请求。

不可屏蔽中断由引脚NMI引入,边沿触发,上升沿之后维持两个时钟周期高电平有效。

不能用软件来屏蔽的,一旦有不可屏蔽中断请求,如电源掉电等紧急情况,CPU必须予以响应。

2. 列出微处理器上的中断引脚和与中断有关的指令。

答:INTR:可屏蔽中断请求输入引脚。

NMI:不可屏蔽中断请求输入引脚INTA:可屏蔽中断响应引脚INT n :软件中断指令,其中n为中断类型号INTO:溢出中断,运算后若产生溢出,可由此指令引起中断。

CLI:中断标志位IF清0STI:置位中断标志位为13. 8086/8088系统中可以引入哪些中断?答:(1)外部中断两种外部中断:不可屏蔽中断NMI和可屏蔽中断INTR(2)内部中断内部中断又称软件中断,有三种情况引起:①INT n :中断指令引起的中断②CPU的某些运算错误引起的中断:包括除法错中断和溢出中断③由调试程序debug设置的中断:单步中断和断点中断。

4. CPU响应中断的条件是什么?简述中断处理过程。

答:CPU响应中断要有三个条件:外设提出中断申请;本中断位未被屏蔽;中断允许。

可屏蔽中断处理的过程一般分成如下几步: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保护现场;转入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恢复现场和中断返回。

CPU在响应外部中断,并转入相应中断服务子程序的过程中,要依次做以下工作:⑴从数据总线上读取中断类型号,将其存入内部暂存器。

马克思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D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2.“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B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3.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4.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5.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DA人们选择的主动性 B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C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 D人们在对必然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客观的改造6.“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 A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7.“人的依赖性关系”是: A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8.“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B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9.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D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1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CA时间性概念 B空间性概念 C历史性概念 D物质性概念11.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 D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1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A两种不同的状态 B两种不同的选择 C两条不同的道路 D两种不同的理想13.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14.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利益差别15.“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C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6.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第七章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单项选题题1、当自变量X 减少时,因变量Y 随之增加,则X 和Y 之间存在着( ) A 、线性相关关系 B 、非线性相关关系 C 、正相关关系 D 、负相关关系2、下列属于函数关系的有( )A 、身高与体重之间B 、广告费用支出与商品销售额之间C 、圆面积与半径之间D 、施肥量与粮食产量之间 3、下列相关程度最高的是( )A 、r=0.89B 、r=-0.93C 、r=0.928D 、r=0.8 4、两变量x 与y 的相关系数为0.8,则其回归直线的判定系数为( ) A 、0.80 B 、0.90 C 、0.64 D 、0.50 5、在线性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被假定服从( )A 、二项分布B 、t 分布C 、指数分布D 、正态分布6、物价上涨,销售量下降,则物价与销售量之间的相关属于( ) A 、无相关 B 、负相关 C 、正相关 D 、无法判断7、相关分析中所涉及的两个变量( )A 、必须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B 、都不能为随机变量C 、都可以是随机变量D 、不是对等关系 8、单位产品成本y (元)对产量x (千件)的回归方程为:t t x y 2.0100-=∧,其中“—0.2”的含义是( )A 、产量每增加1件,单位成本下降0.2元B 、产量每增加1件,单位成本下降20%C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下降20%D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0.2元E 、产量每增加10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20%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相关关系的两种基本方法B 、相关分析不能指出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具体形式,也无法从一个变量的变化来推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情况 C、回归分析可以不必确定变量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D、相关分析必须事先研究确定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中哪个为自变量,哪个为因变量 E、相关分析中所涉及的变量可以都是随机变量,而回归分析中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非随机的2、判定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方法有()A、计算回归系数B、编制相关表C、绘制相关图D、计算相关系数E、计算中位数3、相关关系按相关的形式可分为()A、正相关B、负相关C、线性相关D、非线性相关E、复相关4、在直线回归方程∧yt=∧β1+∧β2Xt中,回归系数∧β2的数值()A、表明两变量之间的平衡关系B、其正、负号表明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方向C、表明两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D、表明两变量之间的变动比例E、在数学上称为斜率5、下列那些项目属于现象完全相关()A、r=0B、r= —1C、r= +1D、y的数量变化完全由X的数量变化所确定E、r=0.986、在回归分析中,要求所涉及的两个变量x和y()A、必须确定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B、不是对等关系C、是对等关系D、一般来说因变量是随机的,自变量是非随机变量E、y对x的回归方程与x对y的回归方程是一回事7、下列有相关关系的是()A、居民家庭的收入与支出B、广告费用与商品销售额C、产量与单位产品成本D、学生学习的时间与学习成绩E、学生的身高与学习成绩8、可决系数2r=86.49%时,意味着()A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密切B 、因变量的总变差中,有80%可通过回归直线来解释 C 、因变量的总变差中,有20%可由回归直线来解释 D 、相关系数绝对值一定是0.93 E 、相关系数绝对值一定是0.8649 三、填空题1、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为 。

第七章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习题与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习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B )。

A、阶级斗争B、改革C、物质利益原则D、精神文明建设2、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阶级斗争D、变革社会主义制度3、我国的改革( C )。

A、是生产关系的根本革命B、目的是改变社会形态C、中心是发展社会生产力D、对象是根本制度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 C )。

A、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必然结果B、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C、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5、实行对外开放是( A )。

A、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策C、实现工业化时期的政策D、社会主义发展的权宜之计6、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 B )。

A、引进外资B、自力更生C、引进外资技术D、独立自主7、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 C )。

A、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广大内地的开放B、从吸引外资到广泛的国际合作C、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D、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8、第一次对“三个有利于”标准作出完整表述,是在( A )。

A、邓小平的南方谈话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D、党的十五大9、“三个有利于”标准是( C )。

A、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B、实用主义的标准C、判断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D、实践标准在思想领域的具体化10、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中(B )。

A、改革是目的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绝对的D、稳定是动力11、邓小平多次指出,改革必须坚持( C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循序渐进的原则C、社会主义方向D、“三个有利于”标准12、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是( B )A、以姓“资”还是姓“社”为标准B、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C、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标准D、以“三个代表”为标准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的改革是( ABC )。

经济学第七章(含答案)

经济学第七章(含答案)

第七章分配理论一、关键概念引致需求边际产品价值(VMP)边际要素成本(MFC)边际收益产量(MRP)边际生产力二、单项选择1. 派生需求的例子是:A 对经济学学生派生的棉毛衫的需求 B 对劳动与资本生产的棉毛衫的需求 C 生产棉毛衫中使用的劳动的需求 D 对毛刷的需求2.MRP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A MR是随产量增加而递减的 B MP是随要素增加而递减的 C MR和MP都是递减的 D 以上都不对3. 拥有VMP曲线的厂商是:A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 B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的厂商 C 非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 D 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的厂商4.增加一单位资本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是:A 资本的边际产量 B 资本的边际收益 C 资本的边际收益成本 D 资本的边际收益产量5. 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收入是劳动的工资和:A 资本的利润和货币的利息 B 资本的红利和货币的利息 C 资本的利息和土地的地租 D 资本的利润和土地的地租6. 假定一个利润最大化企业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雇佣劳动。

如果劳动的边际收益产量大于工资,企业将:A 提高工资率 B 降低工资率 C 增加雇用的劳动量 D 减少雇用的劳动量7.当工资率上升时,一小时闲暇的价格: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能确定8.劳动的供给决策包括__的决定:A 工作和睡眠 B 收入和消费 C 睡眠和闲暇 D 收入和闲暇9.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为:A 投资需求 B 反需求 C 中间环节需求 D 引致需求10.决定现在多储蓄,等同于:A 未来少消费 B 未来多消费 C 未来多储蓄 D 现在多消费参考答案1-5 BCCDC 6-10 CADDB三、计算题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10L-0.5L2。

假定产品市场上的价格为5元,劳动的工资率为10元,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劳动使用量。

2.设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100K0.5L0.5,在本生产期内,资本投入量为100单位,劳动投入量为25单位。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以下哪个选项属于非正式沟通的方式()。

A. 发布文件B. 会议报告C. 工作总结D. 网上聊天2.以下不属于管理沟通要素的是()。

A.编码和解码B.发送者和接收者C.背景D.思想3.以下不属于沟通中个体障碍的是()。

A.选择性知觉B.情绪C.目标差异D.信息操控4. 醒目、准确、可查阅、可保存、正式、方便快捷等,这属于以下哪种沟通技能的优点?()A.倾听B.面谈C.书面语言沟通D.演讲5. 沟通者可信度的因素包括沟通者的()。

A.身份地位B.良好意愿C.专业知识D.以上都是6. 当沟通者认为沟通的目的在于帮助他人或下属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问题时,则更适合采用()。

A.告知策略B.咨询性策略C.说服策略D.指导性策略7.以下不是沟通信息策略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A.激发受众B. 筛选和过滤信息C. 强调信息D. 组织信息8. 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应努力避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对内、对外两个层面上,保持信息管道的双向畅通。

这指的是危机沟通的()。

A.真诚原则B. 信息对称C. 快速反应D. 核心立场9.在冲突沟通中,当争议双方都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此时适宜采用()策略。

A.和平共存B. 按兵不动C. 粉饰太平D. 铁令如山10. 以下哪条不属于书面语言沟通的“4C”原则?()A.正确B.清晰C.完整D.理性二、判断题1. 解码是发送者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情感等信息根据一定的语言、语义规则翻译成可以传送的信号。

错2.沟通客体策略突出了沟通者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和传递信息这个本质。

正确3. 沟通者不但要把信息传递给对方,还需要了解对方的反应,确认信息传递出去之后的效果,这反映了管理沟通的策略性的特点。

错4.管理沟通有利于领导者激励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提高员工的士气。

对5. 现实中,人们往往重视语言沟通,而忽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意义。

事实上,非语言信息往往能够更有力地传达信息。

大学物理答案第七章

大学物理答案第七章
系统吸热为
(3)若沿过程曲线从a到c状态,内能改变为
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所作的功为
7-3 2mol的氮气从标准状态加热到373 K,如果加热时(1)体积不变;(2)压强不变,问在这两种情况下气体吸热分别是多少?哪个过程吸热较多?为什么?
分析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增加系统的内能,另一部分用于对外作功.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在常温和常压下氮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无论经过什么样的准静态过程从标准状态加热到373 K,其内能的变化都相同.在等体过程中气体对外不作功,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系统的内能的增加,而在等压过程中,除增加内能外,还要用于系统对外作功,因此吸热量要多些.
分析气体动理论的能量公式表明,气体的温度是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而且定义了方均根速率 .只要温度不变,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过程,方均根速率都不变.本题中,可以通过等温过程中系统所作的功的表达式确定该过程中系统的温度.
解等温过程中系统所作的功为
7-92 m3的气体等温地膨胀,压强从 变到 ,求完成的功.
第七章热力学基础
7-1 假设火箭中的气体为单原子理想气体,温度为2000 K,当气体离开喷口时,温度为1000 K,(1)设气体原子质量为4个原子质量单位,求气体分子原来的方均根速率 .已知一个原子质量单位=1.6605×10-27kg;(2)假设气体离开喷口时的流速(即分子定向运动速度)大小相等,均沿同一方向,求这速度的大小,已知气体总的能量不变.
p
p22
p0等温线
1
p1
OV2V1V
图7-12
分析对于双原子理想气体,热容比 .不论经历什么过程,只要初终态气体的温度相同,就可以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建立类似于等温过程中初态和终态压强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练习与答案

第七章 练习与答案

第七章练习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应该是()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江泽民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D.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说是()())A.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要求B.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D.生产社会化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4.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A.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外开放格局B.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C.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5.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A、互相帮助,互惠互利B、公平、公正、公开C、相互平等,合作共事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6、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一个全面阐述的是()A、马克思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B、一项权宜之计C、在现代化建设中实行的政策D、实现现代化后就不必实行对外开放政策8、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9.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A.1999年12月B.2000年12月C.2001年12月D.2002年12月10.改革的性质是()A.一场新的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的自我完善与发展11.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A.改革的性质决定的B.改革的艰巨性决定的C.改革的任务决定的D.改革的长期性决定的(二)多项选择题1.“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基本含义是(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深刻的变化E.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2.我们在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必须做到( )A.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统一起来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E.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3.实行对外开放是( )A.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B.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C.我国实现现代化之前的重要政策D.为了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E.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4.改革是( )A.一场新的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5.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A.多层次B.多渠道C.全方位D.宽领域6.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开放的领域和范围更加扩大,这意味着( ) A.面临更激烈的竞争B.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增加C.贸易摩擦增多D.经济风险减小7.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 )A.发展是目的B.改革是发展的手段和动力C.改革要以稳定为基本前提D.发展要以稳定为基本前提E.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8二十多年来的中国改革的基本经验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焊接和铸造过程中的气体来源于何处?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答:焊接区内的气体:焊条药皮、焊剂、焊芯的造气剂,高价氧化物及有机物的分解气体,母材坡口的油污、油漆、铁锈、水分,空气中的气体、水分,保护气体及其杂质气体铸造过程中的气体:熔炼过程,气体主要来自各种炉料、炉气、炉衬、工具、熔剂及周围气氛中的水分、氮、氧、氢、CO2、CO、SO2和有机物燃烧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

来自铸型中的气体主要是型砂中的水分。

浇注过程,浇包未烘干,铸型浇注系统设计不当,铸型透气性差,浇注速度控制不当,型腔内的气体不能及时排除等,都会使气体进入液态金属。

2. 气体是如何溶解到金属中的?电弧焊条件下,氮和氢的溶解过程一样吗?
答:气体溶解到金属中分四个阶段:(1)气体分子向金属-气体界面上运动;(2)气体被金属表面吸附;(3)气体分子在金属表面上分解为原子;(4)原子穿过金属表面层向金属内部扩散。

电弧焊条件下,氮和氢的溶解过程不一样,氢在高温时分解度较大,电弧温度下可完全分解为原子氢,其溶解过程为分解—吸附—溶入。

在电弧气氛中,氮以分子形式存在,其溶解过程为吸附—分解—溶入。

3.哪些因素影响气体在金属中的溶解度,其影响因素如何?
答:气体在金属中的溶解度与压力,温度,合金成分等因素有关:
(1)当温度一定时,双原子的溶解度与其分压的平方根成正比
(2)当压力一定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决定于溶解反应类型,气体溶解过程为吸热反应时,△H为正值,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金属吸收气体为放热反应时,△H为负值,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降低。

(3)合金成分对溶解度的影响:液态金属中加入能提高气体含量的合金元素,可提高气体的溶解度;若加入的合金元素能与气体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即氮、氢、氧化合物),则可降低气体的溶解度。

此外,合金元素还能改变金属表面膜的性质及金属蒸气压,从而影响气体的溶解度。

(4)电流极性的影响:直流正接时,熔滴处于阴极,阳离子将向熔滴表面运动,由于熔滴温度高,比表面积大,故熔滴中将溶解大量的氢或氮;直流反接时,阳离子仍向阴极运动,但此时阴极已是温度较低的溶池,故氢或氮的溶解量要少。

(5)焊接区气氛性质的影响:气体分子或原子受激后溶解速度加快;电弧气氛中的阳离子N+或H+可直接在阴极溶解;在氧化性电弧气氛中形成的NO,遇到温度较低的液态金属时可分解为N和O,而N能迅速溶入金属。

4. 电弧焊时,气体在金属中的溶解度是否服从平方根定律?为什么?
答:当温度一定时,双原子气体的溶解度与其分压的平方根成正比,这一规律称为平方根定律,但是电弧焊时,金属液体的温度是变化的,所以气体在金属中的溶解度不服从平方根定律。

5. CO
2、H
2
O和空气在高温下对金属的氧化性哪个大?
答:在液态铁存在的温度,空气对金属的氧化性是最大的,而H2O气的氧化性比CO2小。

6. 控制铸件或焊缝氮含量的重要措施是什么?
答:
1.限制气体的来源氮主要来源于空气,控制氮的首要措施是加强对金属的保护,防止空气与金属接触。

2.控制工艺参数金属中氮的含量与工艺参数密切相关。

应尽量采用短弧焊。

焊接电流增加时,熔滴过渡频率增加,气体与熔滴作用时间缩短,焊缝中氮含量减少。

此外,焊接方法、熔滴过渡特性、电流种类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3.冶金处理采用冶金方法对液态金属进行脱氮除气处理,是降低金属中气体含量的有效方法。

液态金属中加入Ti、Al和稀土等对氮有较大亲和力的元素,可形成不溶于液态金属的稳定氮化物而进入溶渣,从而减少金属的氮含量。

7. 氮、氢、氧对金属的质量有何影响?
答:1.使材料脆化钢材中氮、氢或氧的含量增加时,其塑性和韧性都将下降,尤其是低温韧性下降更为严重。

2.形成气孔氮和氢均能使金属产生气孔。

液态金属在高温时可以溶解大量的氮或氢,而在凝固时氮或氢的溶解度突然下降,这时过饱和的氮或氢以气泡的形式从液态金属中向外逸出。

当液态金属的凝固速度大于气泡的逸出速度时,就会形成气孔。

3.产生冷裂纹冷裂纹是金属冷却到较低温度下产生的一种裂纹,其危害性很大。

氢是促使产生冷裂纹的主要因素之一。

4.引起氧化和飞溅氧可使钢中有益的合金元素烧损,导致金属性能下降;焊接时若溶滴中含有较多的氧和碳,则反应生成的CO气体因受热膨胀会使熔滴爆炸,造成飞溅,影响焊接过程的稳定性。

此外应当指出,焊接材料具有氧化性并不都是有害的,有时故意在焊接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以减少焊缝的氢含量,改善电弧的特性,获得必要的熔渣物化性能。

8.如何控制铸件或焊缝氢的含量?
答:控制铸件或焊缝氢的含量的措施有:
1.限制气体的来源:氢主要来源于水分,包括原材料本身含有的水分、材料表面吸附的水分以及铁锈或氧化膜中的结晶水、化合水等。

此外材料内的碳氢化合物和材料表面的油污等也是氢的重要来源。

因此原材料使用前均应进行烘干、去油、除锈等处理;炉膛、除钢槽、浇包等均应充分干燥。

2.控制工艺参数:应尽量采用短弧焊,控制液态金属的保温时间、浇注方式、冷却速度,或调整焊接工艺参数,控制熔池存在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金属中氢的含量。

3.冶金处理采用冶金方法对液态金属进行脱氮、脱氧、脱氢等除气处理,是降低金属中气体含量的有效方法。

在金属冶炼过程中,常常通过加入固态或气态除气剂进行除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