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诗二首 - 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4课 唐诗二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4课 唐诗二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挂罥.(juàn)翩.翩(piān)一丈绫.(líng)B.塘坳.(ào)伐薪.(xīn)口称敕.(chì)C.两鬓.(bìn)突兀.(wù)辗.冰辙(niǎn)D.布衾.(jīn)庇.护(bì)风怒号.(háo)【答案】D【解析】D项,“布衾”的“衾”应读“qīn”。

2.下列诗句与课文不一致的一项是()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躁呼不得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D.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答案】A【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A项,与课文不一致,“躁”应为“燥”。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耐)B.俄顷..风定云墨色(一会儿)C.两鬓苍.苍.十指黑(灰白)D.系.向牛头充炭直(挂)【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项,解释不正确,忍:狠心。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系向牛头充炭直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答案】C【解析】A项,“直”同“值”,价钱;B项,“见”同“现”,表现;D项,“与”同“举”,推举。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八月/秋高/风怒号B.安得/广厦/千万间C.满面/尘灰/烟火色D.半匹红纱/—丈/绫【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同步测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同步测练习题(含答案)

唐诗二首( 一 ) 茅舍为秋风所破歌一、基础操练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三重茅( chóng)挂罥 ( ju àn) 塘坳 ( ào)大庇 ( bì)....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高者挂罥长林梢罥:挂结长:高..(2)忍能对面为响马忍:狠心能:这样、这样..(3)俄顷风定云墨色俄顷:一会儿..(4)秋季漠漠向昏黑漠漠:阴森浸蒙的样子向:靠近...(5)永夜沾湿何由彻何由:怎能、如何...突兀 ( wù).彻:到,这里是“彻晓” ( 到天亮) 的意思(6)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庇:掩盖,覆盖寒士:贫穷的士人...(7)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突兀:高耸的样子..3.以下朗诵停留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B)A.俄顷 / 风定 / 云墨色 B .何时眼前突/ 兀见此屋C.八月秋高 / 风怒号 D .风雨不动 / 安若山( 分析: B 项“突兀”不可以断开读,朗诵停留应划为:何时/ 眼前 / 突兀 / 见 / 此屋。

) 4.填空。

(1)《茅舍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

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代称为“诗圣”,因其诗多反应当时的社会混乱和人民疾苦,因此被称为“诗史”。

共有约 1 500 首诗歌被保存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茅舍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 ( 体裁 ) 的古诗。

诗中的“茅舍”指的是成都近郊的草堂。

诗中表现群童调皮的句子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响马。

衬着出阴森黑暗的雨前情形,衬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季漠漠向昏黑。

表现作者崇敬理想和美好意愿以及伤时感事情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察看下边的图片,模仿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屈原——中国最大的浪漫主人之一,造了“香草佳人”的盛情象。

代表作《离》是中国古代歌史上最的一首浪漫主政治抒怀。

部编版八年级下24唐诗二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24唐诗二首同步练习附答案

24唐诗二首同步练习附答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三重.茅(chóng) 挂罥.(juàn) 塘坳.(ào)大bì(庇)天下寒士突wù(兀)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高者挂罥长林梢罥:挂结长:高..对面为盗贼忍:狠心能:如此、这样(2)忍能..(3)俄顷风定云墨色俄顷:一会儿..(4)秋天漠漠向昏黑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向:接近...(5)长夜沾湿何由彻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俱欢颜庇:遮盖,覆盖寒士:贫寒的士人(6)大庇.天下寒士..见此屋突兀:高耸的样子(7)何时眼前突兀..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A.俄顷/风定/云墨色B.下者/飘/转沉塘坳C.八月秋高/风怒号D.风雨不动/安如山(解析:B.“偏转”不能断开读,朗读停顿应划为:下者/飘转/沉塘坳。

)4.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

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诗史”。

共有约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体裁)的古诗。

诗中的“茅屋”指的是成都近郊的草堂。

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观察图片,仿照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屈原——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

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示例】杜甫——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其诗因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学习纲要+阶梯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学习纲要+阶梯训练(含答案)

唐诗二首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杜少陵。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诗作被称为“诗史”。

有《杜工部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诗魔”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中心意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运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卖炭翁》叙述了卖炭翁辛勤劳动所得终被掠夺一空的经过,揭示了封建“宫市”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结构图示拓展链接杜甫草堂杜甫草堂坐落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三重.茅()沉塘坳.()口称敕.()回车叱.牛()挂罥.()辗.冰辙()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秋天漠漠向.昏黑(接近)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突然)C.翩翩..两骑来是谁(轻快的样子)D.宫使驱将惜不得...(吝惜不得)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4.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部编版八下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

部编版八下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同步练习(含答案)-最新教育文档

24. 《卖炭翁》同步练习(含答案)11.本诗歌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12.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___ _____;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

13.“”一句反映了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

14.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15.勾画卖炭翁的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痛苦的诗句是:16揭示卖炭翁的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17.极言抢占卖炭时机、急切卖炭的诗句是:18描写宫使的嚣张气焰,直接掠夺的诗句是:三、根据你对诗歌的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9.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悲惨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2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心理刻画.表现了卖炭翁吃苦耐劳的精神.B.“把、称、叱、牵”四个动词,描绘出宫使的蛮横。

C.“惜不得”写出了卖炭翁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悲愤心情。

D.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本质。

2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2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24唐诗练习题答案

24唐诗练习题答案

24、唐诗二首古诗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也愿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3. 《卖炭翁》一诗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4. 《卖炭翁》一诗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5. 《卖炭翁》一诗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同步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同步检测卷及答案解析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同步检测卷(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三重.茅() 挂罥.() 塘坳.() 大庇.() 突兀.()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高者挂罥长..林梢 罥:长:(2)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能:(3)俄顷..风定云墨色 俄顷:(4)秋天漠漠向...昏黑漠漠:向:(5)长夜沾湿何由彻...何由:彻:(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庇:寒士:(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突兀: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顷/风定/云墨色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C.八月秋高/风怒号 D.风雨不动/安如山4.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

作者杜甫,字,自号,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

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体裁)的古诗。

诗中的“茅屋”指的是。

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

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

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

5.观察下面的图片,仿照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

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二、同步解读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6.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7.诗歌最后一段“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有什么作用?8.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参照示例进行描绘。

示例: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9.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24 《唐诗二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4 《唐诗二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4 《唐诗二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为四节,试概括每节的内容,并说说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第一节,写秋风怒吼,吹飞屋上茅草,表现出痛惜之情;第二节,写村童偷茅草而去,表现出焦灼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第三节,写秋雨漏屋,生活简陋,表现出自我反思、自我哀怜的情感;第四节,写广厦存寒士的人生理想,坦露出不顾己身、“大庇天下”的广阔无私胸怀。

二、《卖炭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参考答案:《卖炭翁》讲述了一个宦官及其爪牙抢夺百姓财物的故事:卖炭老人含辛茹苦地烧出来的一车炭,被宦官及其爪牙以极低的价钱夺走。

这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的社会现实。

三、两首诗中都有不少精彩的描写,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肖像、心理、动作的描写。

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我屋上三重茅”,写出狂风威力之大。

这些描写,动态十足,惊心动魄。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给人以压抑之感;不言大雨,而大雨迫至。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写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透出一个“寒”字,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映衬其间,更觉苦寒不堪。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

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见出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翁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

“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目前。

四、背诵这两首诗。

部编最新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练习解析版

部编最新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步练习解析版

学%科%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后巩固练习题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 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怒号(______)高者挂罥(______)唇焦口燥(______)沾湿(______)沉塘坳(______)大庇天下(______)2. 本诗作者_______,被世人尊称为“_________”,他的代表作中著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于安世之乱期间。

3. 全诗先叙事,后_______,既写诗人贫穷的窘状,也表达诗人_______的博大胸怀。

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正确读法是()A.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D.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6. 通读诗歌,用最简洁的词句概括各节内容。

7. 哪些动词渲染了风的威力?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8. 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 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声势和战绩,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 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角体现“歌”的特点。

9. 你能说出杜甫其他有关爱国的诗句吗?10. 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长夜沾湿何由彻”这一句的?11. 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抒发殷切期盼的句子是什么?【答案】1. (1). háo(2). juàn(3). zhào(4). zhān(5). ào(6). bì2. (1). 杜甫(2). 诗圣(3). “三吏”(4). “三别”3. (1). 抒情(2). 忧国忧民4. B5.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6. 秋风破屋顽童抱茅夜雨难眠(长夜沾湿)期盼大厦7. 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痛惜8. C9. 示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检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检测试卷(含答案)

唐诗二首(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01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三重.茅()挂罥.()塘坳.()大庇.天下寒士()突兀.()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 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

作者杜甫,字,自号,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 ”,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

共有约1 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体裁)的古诗。

诗中的“茅屋”指的是。

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

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

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

5. 观察下面的图片,仿照示例介绍这位“文学大师”。

【示例】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造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审美意象。

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02 课内精读阅读全诗,回答问题。

6. 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1)高者挂罥.长.林梢罥:长:2)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能:3)俄.顷.风定云墨色俄顷:4)秋天漠.漠.向.昏黑漠漠:向:5)长夜沾湿何.由.彻.何由:彻: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庇:寒士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突兀:3. 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俄顷/风定/云墨色 B.C. 八月秋高/ 风怒号D.何时眼前突/ 兀见此屋风雨不动/ 安如山)7. 诗歌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8. 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参照示例进行描绘。

【示例】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 床头屋漏无干处9.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唐诗二首》提优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唐诗二首》提优练习(含答案)

24唐诗二首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挂罥.(juàn)翩.翩(piān)一丈绫.(líng)B.塘坳.(ào) 伐薪.(xīn) 口称敕.(chì)C.两鬓.(bìn) 突兀.(wù) 辗.冰辙(niǎn)D.布衾.(jīn) 庇.护(bì) 风怒号.(háo)2.下列加点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看见)B.安.得广厦千万间(安然)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把)D.可怜..身上衣正单(使人怜悯)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系向牛头充炭直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4.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

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5.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朝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B.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诗人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6.诗文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2)《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

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2020年 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4唐诗二首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1)

2020年 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4唐诗二首 同步练习(人教部编版) (1)

人教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7题;共33分)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怒号(háo)挂罥(juàn)塘坳(ào)俄顷(qǐng)B. 布衾(qīn)丧(sàng)乱见此屋(xiàn)大庇(bì)C. 突兀(wù)广厦(shà)辗冰辙(niǎn)两鬓(bīn)D. 口称敕(chì)两骑(jì)红绡(xiāo)系牛头(xì)【答案】A【考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解析】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晓驾炭车辗冰辙B. 系向牛头充炭直C.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D. 秋天漠漠向昏黑【答案】 D【考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解析】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俄顷/风定/云墨色B.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C. 八月秋高/风怒号D. 风雨不动/安如山【答案】B【考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文言文断句【解析】【分析】B项“突兀”不能断开读,朗读停顿应划为: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故答案为:B【点评】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4.下面一段话被打乱了语序,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两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嘁嘁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 ⑤ ① ② ③ ⑥ ④B. ⑤ ③ ⑥ ① ② ④C. ⑤ ③ ① ② ⑥ ④D. ⑤ ① ②⑥ ③ ④【答案】B【考点】句子排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解析】【分析】这段话总体上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生物有时间观念,然后分动物有时间观念的例子,接着写植物有时间观念的例子,最后总结。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唐诗二首(第1课时)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 唐诗二首(第1课时)知识讲解+巩固练习(含答案)

知识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代伟大的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与李白并称“”。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杜甫的诗歌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大胆揭露当时的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思想深刻。

其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杜甫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超的表达能力。

有《杜工部集》。

代表诗作有《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以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2.背景探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

但好景不长,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大风把杜甫苦心经营的草堂吹破,茅草被卷走,大雨又至,草堂漏雨如注,杜甫一家只好在风雨中度过了一个痛苦的不眠之夜。

仕途多蹇、衰老贫困的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3.主旨归纳。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通过记叙诗人的茅屋被秋风吹破后群童抱茅、茅屋漏雨、诗人长夜难眠的凄凉情景,表露出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至死,也要得到“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济世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4.知识链接。

古体诗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代以来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也可以不齐,平仄和用韵都比较自由。

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是很常见的。

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唐诗二首练习试题(含答案)

24.唐诗二首A组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伐薪.( ) 两鬓.( ) 辗.冰辙.( )( ) 口称敕.( ) 一丈绫.( )叱.牛( ) 三重.茅( ) 挂罥.( ) 塘坳.( ) 大庇.( ) 突兀.(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何所营.( ) (2)黄衣使者.... ( )(3)驱将.( ) (4)系向牛头充炭直. ( )(5)长夜沾湿何由彻.( ) (6)俄顷风定.云墨色 ( )(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8)归来倚.杖自叹息 ( )(9)伐薪.烧炭南山中()(10)回.车叱.牛牵向北(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翩翩两骑来是谁?__________________。

(2)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__。

(3)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____。

(4)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____________!(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安史之乱还未平定之时。

作者杜甫,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________”,因其诗多反映当时的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所以被称为“________”。

共有约1 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部编版八下第24课古诗二首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

部编版八下第24课古诗二首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

部编版八下第24课唐诗二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4.唐诗二首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二、卖炭翁/白居易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原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译文】八月秋深狂风大声吼叫,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

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

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

如遇下雨整个屋子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雨点像下垂的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子潮湿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写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和思想上的痛苦,并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宽广胸襟和济世情怀。

它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作者博大胸怀、作者的济世情怀,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表达他旷达胸襟的诗句是: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无可奈何的诗句是: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⑤、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二、简答题:1、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唐诗二首》同步练习

《唐诗二首》课内语段精练(一)阅读白居易的《卖炭翁》,达成1~7题。

(4分)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本诗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2分)2.以下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绘反应了卖炭翁凄惨的生活境遇。

“把”“称”“叱”“牵”,几个简短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述出宫使凶神恶煞般的强横打劫。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相互来往的平行公函,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3.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3分)4.以下对这首诗剖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应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难过,表达了诗人对劳感人民的怜悯。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

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打劫罪状作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雪窖冰天里赶往市集,清早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休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能为力和百般不舍。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如何理解“身上衣正单”却“愿天寒”?(2分)6.“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A.7.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分)(二)阅读下边这首诗,回答1~8题。

(6分)茅舍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第24课唐诗二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第24课唐诗二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第24课唐诗二首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班级:姓名:24.唐诗二首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二、卖炭翁/白居易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习题】1、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A、这首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

B、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起势迅猛。

“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D、“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南村群童欺侮的愤懑心情,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

分析:D、表现了诗人的穷困潦倒,为下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铺垫。

2、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

诗人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难以入睡。

“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C、这首诗,诗人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希望博得人们对他的同情。

D、“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分析:C、这首诗,诗人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唐诗二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诗歌,感受诗中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怀。

2.朗诵本诗,体会本诗的句式、用韵等方面的特点。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其风格沉郁顿挫。

2.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

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

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感。

【自主学习】
1.注音
怒号()挂罥()突兀()布衾()
俄顷()丧()乱广厦()见()此屋
长()林梢三重()茅沉塘坳()庇()
【整体感知】
诵读课文,尝试翻译全文大意: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合作探究】
1.诗歌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诗歌为我们呈现了几幅画面?给每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3.画面里描写秋风、茅屋以及“我”的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并用一个含“痛”的词组表达“我”的情感。

【拓展延伸】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寄托了诗人怎样的理想?有何现实意义?
【课后集训】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高者挂罥(罥:挂,缠绕)长林梢
B.下者飘转沉塘坳(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C.秋天漠漠(漠漠:乌云密布的样子)向昏黑
D.俄顷(俄顷:突然)风定云墨色
2.题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什么意思?“歌”该怎样解释?
3.默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段表现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崇高理想的几句诗。

4.诗人杜甫在这首诗中忧思深广,推己及人,舍己为人,但他却对“公然抱茅入竹去”的南村群童说是“忍能对面为盗贼”,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5.联系全诗,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D
2、题目的意思是草屋被秋风刮破。

歌,歌曲,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草对诗人来说事关生计,群童抱茅,自会引起诗人的怨愤。

说群童“对面为盗贼”,是激愤之词,并不是真心说他们是“盗贼”,所以“呼不得”之后,也不过是“自叹息”而已。

5、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舍己为人;火热的希望。

人由自己地困难推及到“天下寒士”,表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致死,而使天下寒士都得以安乐,表现了诗人关怀人民疾苦的宽广胸襟、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卖炭翁》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人。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的诗,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讽喻诗。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自主学习】
1.注音
鬓()辗()辙()
骑()敕()叱()
将()系()
【整体感知】
诵读课文,尝试翻译全文大意: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合作探究】
1.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白衫儿(宫使)
2.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最终被宫使用半匹红绡一丈绫掠夺一空
3.围绕炭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
烧炭——运炭——被夺炭
【拓展延伸】
角度一:知道人物形象刻画方法
1.诗中刻画了两组人物,请分别用一个词概括人物形象。

2.本诗中有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举出诗句进行说明?
角度二: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
“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写出了宫使掠夺的残酷;
“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劳动者的艰辛,宫使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
“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及艰难处境。

角度三:把握作者的情感
作者对卖炭翁给予深切的同情,对宫市的暴行进行了揭露,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角度四:尝试归纳主旨
本诗通过记叙(),揭露了()的罪恶和()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

【课后集训】
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3.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1、A
2、D
3、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