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命题作文“迷”导写与模拟评阅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案例:桥面与桥墩

高考作文案例:桥面与桥墩

新材料作文“桥面与桥墩” 导写与模拟评阅【金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桥面已不止一次听到桥墩的抱怨了。

“出头露面,风光无限,那是站在他人肩上。

”“飞南走北,连接两岸,那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桥墩没完没了,且话越来越难听。

经过十几年的碾压、风霜雨雪的侵袭,桥面有的地方露出了钢筋,有多处还穿了孔。

桥墩也明显地感到桥面在不停地颤抖。

过了不久,桥面又出现了多处裂痕。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津】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题目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构成。

从材料的类型看,属于寓言类材料,审题时要由物及人。

从材料的内容看,故事涉及桥面和桥墩两个角色,二者本为一体,是合作关系,共同构成桥梁,完成桥的使命;但材料中作为合作伙伴之一的桥墩却“不止一次”抱怨桥面“出头露面,风光无限”,而桥面没有任何反驳,最终桥墩发现,在经历车辆碾压、风霜雨雪侵袭后,桥面早已伤痕累累。

从感情倾向上看,桥面是应赞赏的一方,桥墩是应批评的一方。

经过以上分析,再联系“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立意:从桥墩的角度思考,可以立意“不能只看到成功者表面的风光无限,还应注意到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压力和付出”“在别人得到赞誉时,不要抱怨,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默默奉献者应多一份赞许”等;从桥面的角度思考,可以立意“生活中风光无限的背后是默默的付出”等;从二者关系的角度思考,可以立意“成功源于团队精神,团队成员分工不同,缺一不可,精诚合作是成功的保证”等。

总之,材料的核心是桥面和桥墩的矛盾,我们的作文立意要以解决这一矛盾为基础。

【阅卷手记】这道作文题作为高三模拟考试作文题,命题形式符合全国卷Ⅰ的命题趋势,难度适中,立意较为自由,有利于考生发挥写作水平。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让世界倾听你的声音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让世界倾听你的声音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让世界倾听你的声音原题请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请以“让世界倾听你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文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为“让世界倾听你的声音”。

这个题目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题目中的“世界”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整个社会、国际社会,也可以理解为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等等。

而“倾听”则是一种积极的、关注的态度。

综合起来,这个题目要求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声音,让世界(或某些人)能够倾听并关注。

在立意方面,学生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例如,可以表达出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提倡节能减排,让世界倾听环保的声音;可以表达出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提倡素质教育,让世界倾听教育改革的声音;可以表达出对科技发展的关注,提倡科技创新,让世界倾听科技的声音;可以表达出对文化传统的关注,提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倾听文化的声音等等。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立意:自信与勇气:让世界倾听你的声音,首先需要有自信和勇气。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只有充满自信地表达出来,才能让世界注意到你,认可你的价值。

责任与担当:让世界倾听你的声音,意味着你要对世界有所贡献,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这需要我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发展,为世界的进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传播正能量:让世界倾听你的声音,可以通过传播正能量,为世界带来阳光和希望。

这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影响他人,让世界因我们的声音而变得更加美好。

交流与合作:让世界倾听你的声音,可以通过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这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用真诚和尊重去搭建友谊的桥梁,让世界因我们的声音而变得更加和谐。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可以引导考生从自信、勇气、责任、担当、传播正能量、交流与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立意。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有人认为,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自然也早已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滋养了人的生命,抚慰着人的心灵。

但也有人认为,其实还是人自己丰盈了自己,自己拯救了自己。

还有人说,自然如此,社会亦如是。

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解读】1、从自然滋养、抚慰人的角度,探讨自然山水对人的愉悦、安顿、抚慰等作用。

如永州山水让柳宗元走出了贬居的苦闷,赤壁水月让苏东坡实现了生命的突围,荷香月色抚慰了朱自清不平静的心,地坛景观带史铁生摆脱了人生困境,泰山日出给姚鼐带来精神力量……自然美景使人在物我相融、神与物契的境界中,以审美的眼光关照生活,找到了心灵的山水。

2、从人自己丰盈、拯救自己的角度,人走近自然,找寻与自己精神相契合的自然风景,获得审美体验、心灵慰藉和人生启示的过程,其实正是自己对自己对话、与自己和解、关照自我心灵成长过程。

从这个角度,与其说自然拯救了人,不如说人自己拯救了自己。

如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信心产生于内心深处,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力量也源于自我。

3、从自然与自我结合的角度,自然风景呈现出来的美与真、情与理,给人的生命以许多滋养,而真正从自然中获得力量、慰藉,实现精神成长和超越的人,应该是自己有所觉解、内心充满了生命力量的人。

4、从社会与人的角度,既可以谈社会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有机遇也有挑战;也可以谈人在社会中不断修炼、磨砺,自我成就;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谈。

还可以综合谈自然与自我、社会与自我的辩证关系。

【优秀范文】1水月慰心灵,人生揽星河自然滋养人的生命抚慰人的心灵?还是人自己丰盈拯救自己?我的看法是自然与人和谐共生,社会亦如是。

所谓:水月慰心灵,人生揽星河。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答案与问题”命题方向+审题导写+思维导图+作文素材+优秀范文3篇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答案与问题”命题方向+审题导写+思维导图+作文素材+优秀范文3篇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答案与问题”命题方向+审题导写+思维导图+作文素材+优秀范文3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人文主题。

①媒介素养,理性面对全媒体时代,善于运用各种媒介与人交流沟通,获取信息。

②能以正确的价值观审视信息,辨别真真实虚假,培养求真求是的态度。

语文素养。

①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学习综合运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表达交流;②理解、辨析、评判媒介信息,辨识其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而正确的判断;③学会正确面对海量信息,并恰当筛选利用,以提高媒介素养,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命题解读】本题材料由假设关系的两句话构成。

第一句话“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聚焦于在科技发展应用的背景下“遇事不决问搜索”现象。

第二句话而“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则把话题导入核心概念“答案与问题”。

材料以反问作结,结合引导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鉴此,本命题重“联想和思考”。

【命题立意】1、问题的“多与少”的发展,推动人类不断迈上新台阶。

2、问题的“浅与深”,“浅问题”的迅速解决会助推人类更好地向“深问题”探寻。

3、问题的“得与失”,机器代替思考,人们是否会越来越丧失提问的能力?4、信息真假判断、信息过载,提出应对海量信息的筛选和甄别策略。

本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考生可以思考的维度很多:比如问题的“多与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但人类还在不断思考,伴随着旧问题的解决,新问题会不断产生,推动人类不断迈上新台阶。

又如问题的“浅与深”,最容易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迅速得到答案的,往往是知识性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开放性问题、复杂性问题、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却很难直接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找到答案。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我是谁”导写及范文赏析2篇

2025届高考模拟作文“我是谁”导写及范文赏析2篇

高考模拟作文“我是谁”导写及范文赏析2篇【作文题】《苏菲的世界》一书中,主人公苏菲在14岁的某一天,收到了一封特别的信,信的内容只有三个字和一个大大的问号:“你是谁?”这给苏菲带来了困惑与烦恼:她想到了自己的名字,观察了自己的长相,甚至开始思考“人是什么”“人终有一死”之类的问题。

而最终,她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我是谁”!亲爱的同学,在你16岁的这一天,请允许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你,希望你能做出属于自己的思考与回答。

请以“我是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

【审题指导】首先,引用《苏菲的世界》这样一本哲学入门书,并概述苏菲的思考,是在暗示学生要将“我是谁”这一问题从“自我介绍”层面深入到“抽象思考”的层面。

其次,苏菲的思考是层层深入的:从外在标签,到内在本质;从个体观察,到群体思考;从表层含义,到生命的价值;从得出答案,到否定答案,最终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

这是在暗示学生,也可以参照苏菲做出层层深入的思考与回答。

最后,导语中强调要做出“属于自己的”思考与回答,暗示学生要做到“文中有我”,在作文中加入关于自己具体内容,而非做出空洞无物、完全抽象的回答。

【佳作展示】我是谁我是谁?这样一个古老而恒久的哲学问题,从一个新的生命呱呱坠地,直至其归于尘土,始终等待着被解答。

我且借先哲之思想著我之言语:我思故我在。

从社会角度来看,我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在家庭中,我是孩子,承载着父母的期望与关爱;在校园里,我是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在生活中,我是朋友,在彼此的陪伴中分享快乐……也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身份,塑造了狭义上的“我”。

符合社会期待,对社会的和谐安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我想,我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于社会期待中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的人。

然而,社会的期待有时也可能成为束缚。

因此,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应仅仅是将“我”定义为现代社会的一员,而应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胡适在他的《人生有何意义》一书中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其实,岂止追求真理应当如此,做人做事又何尝不应如此!读了上述材料,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又有什么感受?请你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材料作文,由“追求真理”而及“做人做事”(为人处世)。

命题材料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通过一个问句,说明“真理无穷”,言外之意,对“真理”的追求,需要有执着的信念、坚定的行动、无所畏惧的勇气。

二是用一个肯定的句子回答了前句的疑问,只要永不懈怠、永无止境地追求“真理”,总会获得真理的“青睐”,并且积少成多;与此同时,你的心灵也会得到安慰与鼓励,生命也会因此而绽放精彩。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心态浮躁,信仰和理想常常被抛到脑后,这则材料就是在引导我们由追求“高大上”的“真理”进而思考如何做人、人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有执着的信念、坚定的行动、无所畏惧的勇气……而不能一味“躺平”。

否则,不仅对个人成长、家庭幸福不利,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也十分有害。

这篇作文不能只就“追求真理”来谈,必须要从“追求真理”延伸出去,从做事和为人的角度进行分析,深入挖掘。

【参考立意】①做人做事,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②不懈追求的人终将痛饮成功美酒;③坚定的行动推动做人做事的成功;【优秀标题】披荆斩棘勇向前,笃行不怠奔前程踔厉奋发勇向前,脚踏实地把梦圆人生前途远漫漫,进步步伐不停歇脚踏实地稳进步,笃行不怠促远航畏途巉岩不可攀,乐积细流方成海【优秀分论点】1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进取是花开的一朵灿烂。

灼灼桃花瑞,熠熠生光辉。

进取是起舞的一曲惊鸿。

袅袅炊烟起,娉婷芳菲然。

新材料作文“牵牛花与枯树”导写与范文点评

新材料作文“牵牛花与枯树”导写与范文点评

新材料作文“牵牛花与枯树”导写与范文点评【题目回放】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道美景。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津】这是一道寓意性的材料作文题。

由两个偏正复句构成,重点在“却”后,两个互有优势又互有缺陷的事物一结合,相互补充,相互扶持,成就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由此在立意上可以这样考虑:1、材料中“凭借”一词至关重要,因为“人无完人”,却又都追求完美,那就要善于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是荀子说的要“善假于物”,像牛顿那样站到“巨人的肩膀上”,成就自己的辉煌。

2、紫藤萝和牵牛花,虽然可以招蜂惹蝶,但如果躺在地上,人践马踏,是好景不长的;枯树和篱笆,不仅不是风景,立在那里还污染了人们的视线。

分开了,彼此都不是风景,但结合了,却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可见,凡事互相协作,各尽所能,是能成就大事的。

3、枯树帮助紫藤萝爬上了高枝,也美丽了它自己;牵牛花帮篱笆遮盖了丑陋,也站直了自己的身子。

它们在帮助对方,实际也是在拯救自己,所谓“救人就是救己”。

对他人施爱心,不仅仅只是为人,换个角度,也是在为自己。

即使施爱的人主观上不想为己,但客观上生活总是给好人以好报。

以上的立意应该都是“切合”题意的,当然也还可以有其他“符合”题意的思考。

至于文体的选择,只要确定了立意,擅长叙事的写一个表达该中心的故事,长于说理的写一篇滔滔不绝的议论文,都不是什么难事。

【阅卷手记】纵观多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在内容上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引导考生关注现实,一是引导考生审视内心。

这道题目,应该既可以从关注现实生活的层面上写,也可以从审视内心修养的角度上说。

从考场写作的实际情况看,尽管题目是个寓意性的材料,但审题的难度并不是很大,这也符合高考作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即不要在审题上太过为难考生,让大家都能跨进门槛,真正比试写作能力的高下。

新材料作文“适应”导写与模拟评阅

新材料作文“适应”导写与模拟评阅

新材料作文“适应”导写与模拟评阅作文天地04-27 1656:新材料作文“适应”导写与模拟评阅【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材料一:从苏州、扬州等地高校毕业的5名女大学生,成为扬州瘦西湖景区首批“大学生船娘”,近日正式上岗。

有人质疑,大学生去干摇橹划桨这样的体力活儿,是不是太浪费了?然而,几位女大学生却说:“能养活自己,适应社会,奉献他人,这样的工作是体面的。

”这一回答,使那些质疑显得苍白、陈旧。

材料二:扬州籍的清华大学建筑系96届学生卜冰,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建筑设计院工作。

面对大城市大单位这样令人羡慕的位置,卜冰却觉得这里论资排辈,很不适应,仅半年时间就毅然离开,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建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创立“集合设计”事务所,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天空。

材料三:歌唱家李娜在事业如日中天、商业演出与演唱邀请应接不暇时,突然剃发为尼。

原来,她虽然在圈子里打拼了十几年,却一直对这个圈子不适应。

十年来她虔心礼佛,从不曝光自己,内心十分安宁。

适应是一个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但如何适应却是一个考验智慧的大问题。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剧除外),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这道题目给出的3则材料里都出现了“适应”这个词,材料的最后一段是提示语,再一次强调了“适应”的概念,所以这道题要围绕“适应”去写作。

第一则材料,重在强调“适应意味着在不能改变环境的情况下,去适应环境生存下来,做有意义的事情”;第二则材料,则意在突出“适应意味着在发现环境不适合自己的时候,另外开辟一片适合自己的天地”;第三则材料,则是讲“适应意味着在发现无力或无意改变环境的时候,可以换一个适意随情的环境,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

可以说,这三则材料,一为原地适应,一为突破困境,一为避让自适,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追求取向。

在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方向来写,也可以综合考虑两个或三个方向来写。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命题作文“生命平衡的力量”等2则导写及范文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命题作文“生命平衡的力量”等2则导写及范文

命题作文“生命平衡的力量”导写文题肖复兴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不知道你相信不相信,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长的人生中都需要平衡,并且都会在最终得到平衡。

白雪公主自然有其漂亮面庞的如意,却也有后母的妒嫉、被人追杀;灰姑娘自然有其悲惨的种种命运,却也有其终成正果的美好回报……”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生命平衡的力量”也无处不在。

请以“生命平衡的力量”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范文:生命平衡的力量臧瑞当暴风雨袭来,是什么平衡了海燕的翅膀,使它勇往直前?在湍急的洪流中是什么平衡了三文鱼的胸鳍,使它逆流而上?当狂风袭来,那一叶生命的舟被卷入漩涡,是信念的桨使它平衡,永不沉沦。

就像当年的孔子,在战乱中呼吁和平,在纷争中追求礼让的他屡屡失意。

在异国的城门下,经历了没有喝采的游说,他成了众人眼里疲惫的丧家之犬。

如果是别人,恐怕这无端的耻笑足以让四平八稳的生命失去支点,轰然倒塌。

然而,孔子依然虔诚地遵奉仁爱,依然谦恭有礼。

在失去平衡的生命表面,有内在的信念支撑,他的灵魂才得以千百年不朽地屹立。

今天,我们依然解读《论语》,解读圣人灵魂深处的声音。

那些平衡圣人灵魂的信念也为万千读书人找到了生命的支点,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正义”的信徒,平衡了一段历史的生命。

信念,无法让人力能扛鼎、叱咤风云,它却是一种姿态,当苦难与不幸压来,依然能保持平衡的生命姿态。

就像病痛中的史铁生,年轻的生命遭遇无法站立的厄运已是不幸至极,而他却从没有因为这样的遭遇而受到命运的照顾,之后的他又经历了各种病痛的折磨。

几乎每时每刻他都在与病痛赤手空拳地搏斗,搏斗的代价是日渐衰弱的身体。

如果是别人,即使这无休止的折磨没有让生命倒下,也再也无法让生命拥有平衡的姿态。

然而,史铁生依然坚强的热爱生命,他像一个狂热的琴师,指尖划过的每一个音符都只为宣告生命的胜利。

哪怕生命支离破碎,只要信念始终如一,灵魂就能站稳。

今天,我们依然解读《命若琴弦》,解读一个演奏生命华章的琴师对生命的歌颂。

命题作文“我和你”导写及评阅

命题作文“我和你”导写及评阅

命题作文“我和你”导写及评阅作者:薛海潮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09年第03期文题江苏南通市2008~2009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测试作文题:(60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纯净而温暖,犹如天籁之音,亿万观众沐浴于月光清风中。

它生动表述了我们共处一个“地球村”,是心手相连的一家人的意愿。

我和你,简单而又丰富,阐释了个体、群体乃至人类、世界之间的关系。

请以“我和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题目由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并列构成,遇到这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词组并列、或从属构成的题目,要仔细甄别,运用辩证思维,廓清关系。

但该题有创意,有意蕴,因为它既不同于以往一些作文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较为抽象的概念并列(如“凤头、猪肚、豹尾”,“位置与价值”等),也不同于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他们”的相对单一。

诚如引语所说可以体现“个体、群体乃至人类、世界之间”的众多关系。

可以这样说,“我”和“你”可代指许多具体实在的对象,所以,题意包含的层面的更广,可反映的主题很多,如:和谐相处、友爱互助、亲情重温、环保意识、理想追求、文化品位、沟通交流、宽容尊重、利益驱动等等。

可正面褒扬,亦可反面批评。

但想写好文章并不容易,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1)激活思维,要充分挖掘“我”和“你”的指代对象。

不应拘泥于实在人物的“我”和“你”,也未必将行文对象都放在同一时空区间。

如“我”和“你”可以是物、自然、历史人物、现实人物等等,甚至是理想、情感或某种生活状态等。

如此畅想“关系”,可独辟蹊径,内容新颖,出人意料。

(2)化大为小,落实文题中人称的所指对象。

面对这种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题目,应明确题中“我”和“你”所指的具体对象,集中笔力,突出主旨。

(3)必须在“我和你”的双向关系上下功夫,强调“互动”,记事、说理、抒情无不应凸显彼此“关系”之紧密、鲜明,虽然可以一方为行文侧重点。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导写及范文人们要形成合理的认知经得起检验的思想是否仅仅依靠逻辑就足够了?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导写及范文人们要形成合理的认知经得起检验的思想是否仅仅依靠逻辑就足够了?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导写及范文:人们要形成合理的认知、经得起检验的思想,是否仅仅依靠逻辑就足够了?【作文题】人们要形成合理的认知、经得起检验的思想,是否仅仅依靠逻辑就足够了?【文题解析】本题的形式结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23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同样都是提问形式,以“仅仅”来连接一个限定对象。

不同点在于,2023年秋考作文题探讨的是人们的行为态度及成因,本题探讨的人们行为的结果和条件。

回答问题前,同学们可以首先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果在生活中有人问你:“我们要成为优秀的学生,是否仅仅依靠刷题就足够了?”你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我想,以下两条路径中可能有一条和你的想法相似。

第一种:刷题只能解决A问题,但是优秀的学生要有B要求,当然不能仅仅靠刷题;第二种:优秀的学生必须是B全面发展的,刷题只能够A,肯定不能仅靠刷题。

这两条路径殊途同归,都抓住了两个关键词内部错位的问题。

如果有人脱口而出“成为优秀的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或者“刷题只能制造学习机器”,接着就去谈“德智体美劳”和“学习机器”,这些回答可能就存在不够合题的情况了。

写作文的过程也是如此,我们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这对关系来进行思考。

首先看“形成合理的认知和经得起检验思想”。

“认知”指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过程和结果,“思想”指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

两者都是人的主观对客观的反应,是人认识的产物。

在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中,形成了“认知”这一经验认识和“思想”这一理论认识,因此这两者可以统合于“人的认识”之下。

“合理的认知”和“经得起检验的思想”进一步限定了达成的范围,要求我们最终达成的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实践性的认识。

而“形成”这个词,提示我们:这个认识是一个动态过程。

接下来我们看材料中的另一个关键词“依靠逻辑”。

逻辑的外延非常丰富,我们常听到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事理逻辑等等。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我和你”导写及范文评阅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我和你”导写及范文评阅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我和你”导写及范文评阅文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纯净而温暖,犹如天籁之音,亿万观众沐浴于月光清风中。

它生动表述了我们共处一个“地球村”,是心手相连的一家人的意愿。

我和你,简单而又丰富,阐释了个体、群体乃至人类、世界之间的关系。

请以“我和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写作指导题目由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并列构成,遇到这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词组并列、或从属构成的题目,要仔细甄别,运用辩证思维,廓清关系。

但该题有创意,有意蕴,因为它既不同于以往一些作文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较为抽象的概念并列(如“凤头、猪肚、豹尾”,“位置与价值”等),也不同于200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他们”的相对单一。

诚如引语所说可以体现“个体、群体乃至人类、世界之间”的众多关系。

可以这样说,“我”和“你”可代指许多具体实在的对象,所以,题意包含的层面的更广,可反映的主题很多,如:和谐相处、友爱互助、亲情重温、环保意识、理想追求、文化品位、沟通交流、宽容尊重、利益驱动等等。

可正面褒扬,亦可反面批评。

但想写好文章并不容易,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1)激活思维,要充分挖掘“我”和“你”的指代对象。

不应拘泥于实在人物的“我”和“你”,也未必将行文对象都放在同一时空区间。

如“我”和“你”可以是物、自然、历史人物、现实人物等等,甚至是理想、情感或某种生活状态等。

如此畅想“关系”,可独辟蹊径,内容新颖,出人意料。

(2)化大为小,落实文题中人称的所指对象。

面对这种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题目,应明确题中“我”和“你”所指的具体对象,集中笔力,突出主旨。

(3)必须在“我和你”的双向关系上下功夫,强调“互动”,记事、说理、抒情无不应凸显彼此“关系”之紧密、鲜明,虽然可以一方为行文侧重点。

(4)要在选材上下功夫。

千万别以为“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要善于精心选材。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直面青春迷茫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直面青春迷茫  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直面青春迷茫导写(附:写作指导及范文点评)模拟考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每一代青年都曾经“迷茫”,都曾经被长辈担心“垮掉”。

而任何时候,面对青春的迷茫,最有效的“解药”,是九个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即将毕业的你,如何看待青春的“彷徨”“迷茫”?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本校高一新生写一篇演讲稿,倡议新生们“直面青春迷茫,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文中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导命题人所给材料由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所组成。

存在问题为“青春的彷徨与迷茫”,解决办法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考生写作时要围绕青春的彷徨与迷茫,谈直面青春的迷茫,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具体行文时,要围绕以下三点分析阐述:1.直面青春的迷茫。

青少年有彷徨或迷茫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谈之色变或有意回避,不敢承認是不对的;而要勇于承认,直面迷茫,这样才能不断成长。

2.面对青春的迷茫,要从我做起。

不怨天尤人,不迷失自我,要聆听长辈教诲和同辈指点,找到人生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从彷徨迷茫中走出,勇敢向前,披荆斩棘,无所畏惧。

3.面对青春的迷茫,要从现在做起。

珍惜韶华,不蹉跎岁月,不偷懒,不拖延,今日事今日毕,唱响拼搏之歌。

在文体上,题目已作了明确限定:“写一篇演讲稿。

”作文一要符合演讲稿的格式,二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参考拟题:直面迷茫,从我做起;直面青春迷茫,自我砥砺奋发;奋斗的青春不迷茫;直面青春迷茫,勇做有为青年;奋斗拼搏是救治迷茫的良药。

佳作展示一直面迷茫,砥砺前行葛婧宸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共谈与青春有关的话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直面迷茫,砥砺前行”。

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这个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社会中,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你们是否有过彷徨与迷茫?对此,我要说的是: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之中要追寻自我理想。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作文案例:新命题作文“迷”导写与模拟评阅(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作文案例:新命题作文“迷”导写与模拟评阅(完美整理版)

高考作文案例:新命题作文“迷”导写与模拟评阅作文素材及指导0503 1025:【浙江金丽衢12校第二次联考】新命题作文“迷”导写与模拟评阅【金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不论是芭蕾舞的优雅、交响乐的激情、赛跑的极致、斯诺克的绅士,还是乒乓球的急速、电影的诱惑、书的温润、赛车的狂野、科学的深邃……撞击你心的也许是其中的一种,也许是这之外的某一因素。

迷恋是一种很炫的东西,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种情愫,不妨发掘它们,思考它们,感悟它们。

请以“迷”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津】这是一道新材料命题作文题,也是一道仿2014年高考浙江卷样式的命题。

首先要审读材料。

这道题的材料其实是个引子,是个向导,目的是引出命题。

从材料内容看,“迷”是“着迷”“迷恋”的意思,即“因对某人或某一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

从情感倾向来看,是一种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的正面的情感,所以我们要去“发掘它们,思考它们,感悟它们”。

“迷”是个中性词,但从材料的内容与指向来看,这里的“迷”是正面的,如某种传统文化、某种体育运动、某种高贵的品格、某种自然风光等,选材范围广泛,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有话好说。

若从反面来立意,如写迷恋上网、痴迷追星等,就和材料的用意相违背,分数自然不会高。

其次,要认真审读要求。

根据题目中的提示语“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我们可以写记叙文或散文,描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迷”,也可以编写故事,刻画形象,凸显个性,并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思索;根据“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一句,则可以写议论文,阐释自己对“迷”的认识、评价,告诉人们“迷”的意义。

【阅卷手记】作为地区联考作文题,联系2014年高考作文题以及2014年高考说明的样卷作文题“色彩的语言”来看,这个题目难度适中,审题不易出现偏差。

2019高考语文备考:新命题作文“迷”导写与重点评阅

2019高考语文备考:新命题作文“迷”导写与重点评阅

2019高考语文备考:新命题作文“迷”导写与重点评阅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不论是芭蕾舞的优雅、交响乐的激情、赛跑的极致、斯诺克的绅士,还是乒乓球的急速、电影的诱惑、书的温润、赛车的狂野、科学的深邃……撞击你心的也许是其中的一种,也许是这之外的某一因素。

迷恋是一种很炫的东西,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种情愫,不妨发掘它们,思考它们,感悟它们。

请以“迷”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表达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津】这是一道新材料命题作文题,也是一道仿2017年高考浙江卷样式的命题。

首先要审读材料。

这道题的材料其实是个引子,是个向导,目的是引出命题。

从材料内容看,“迷”是“着迷”“迷恋”的意思,即“因对某人或某一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

从情感倾向来看,是一种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的正面的情感,所以我们要去“发掘它们,思考它们,感悟它们”。

“迷”是个中性词,但从材料的内容与指向来看,这里的“迷”是正面的,如某种传统文化、某种体育运动、某种高贵的品格、某种自然风光等,选材范围广泛,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有话好说。

假设从反面来立意,如写迷恋上网、痴迷追星等,就和材料的用意相违背,分数自然不会高。

其次,要认真审读要求。

根据题目中的提示语“可以表达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我们可以写记叙文或散文,描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迷”,也可以编写故事,刻画形象,凸显个性,并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思索;根据“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一句,那么可以写议论文,阐释自己对“迷”的认识、评价,告诉人们“迷”的意义。

【阅卷手记】作为地区联考作文题,联系2017年高考作文题以及2017年高考说明的样卷作文题“色彩的语言”来看,这个题目难度适中,审题不易出现偏差。

从材料的内容出发,“迷”的立意指向明确,一般不会出现偏题、离题现象,只有个别考生想要创新反而弄巧成拙,以致文章主旨偏离了“迷”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命题作文“迷”导写与模拟评阅作文天地04-29 0921【浙江金丽衢12校第二次联考】新命题作文“迷”导写与模拟评阅【金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不论是芭蕾舞的优雅、交响乐的激情、赛跑的极致、斯诺克的绅士,还是乒乓球的急速、电影的诱惑、书的温润、赛车的狂野、科学的深邃……撞击你心的也许是其中的一种,也许是这之外的某一因素。

迷恋是一种很炫的东西,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种情愫,不妨发掘它们,思考它们,感悟它们。

请以“迷”为标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津】这是一道新材料命题作文题,也是一道仿2010年高考浙江卷样式的命题。

首先要审读材料。

这道题的材料其实是个引子,是个向导,目的是引出命题。

从材料内容看,“迷”是“着迷”“迷恋”的意思,即“因对某人或某一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

从情感倾向来看,是一种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的正面的情感,所以我们要去“发掘它们,思考它们,感悟它们”。

“迷”是个中性词,但从材料的内容与指向来看,这里的“迷”是正面的,如某种传统文化、某种体育运动、某种高贵的品格、某种自然风光等,选材范围广泛,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有话好说。

若从反面来立意,如写迷恋上网、痴迷追星等,就和材料的用意相违背,分数自然不会高。

其次,要认真审读要求。

根据题目中的提示语“可以叙述你自己或别人的经历”,我们可以写记叙文或散文,描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迷”,也可以编写故事,刻画形象,凸显个性,并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思索;根据“也可以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一句,则可以写议论文,阐释自己对“迷”的认识、评价,告诉人们“迷”的意义。

【阅卷手记】作为地区联考作文题,联系2010年高考作文题以及2011年高考说明的样卷作文题“色彩的语言”来看,这个题目难度适中,审题不易出现偏差。

从材料的内容出发,“迷”的立意指向明确,一般不会出现偏题、离题现象,只有个别考生想要创新反而弄巧成拙,以致文章主旨偏离了“迷”的范畴。

这道作文题可写的内容极其广泛,只要有点生活积累,略加考虑,材料就汩汩而出,出现了不少佳作。

但也有部分考生选材不够典型,不够新颖。

问题最大的恐怕是语言表达,好的作文语言流畅优美,能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立意、材料挖掘较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次考试,平均分在42分左右。

阅卷时,要求分三类文给分。

一类文(48分以上)要求文章“审题准确,中心突出,观点和材料统一,观点具有一定的深度或启发性,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内容充实,积极阳光,结构严谨”。

二类文(40分~48分)则要求文章“审题正确,中心基本明确,在材料和现象的基础上,体现一定的有意义的思考和感悟,立意和流露的情感健康”。

三类文(40分以下)的标准是:①思想感情较肤浅,就事论事,体现“迷”的内容、情感较牵强;②中心不明确或立意偏激消极,文章主体部分游离于“迷”这个题旨之外;③只罗列现象,基本没有相应的思考或感悟;④审题错误,“迷”的意义、内容不符合材料的范畴;⑤明显抄袭套作。

下面,笔者就此次阅卷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1.内容问题:①内容显得空泛,不具体,无法捉摸,更无法感受,如写迷恋时光等;②情感倾向不正确,如写迷恋爱情、迷恋网络游戏等;③内容不典型、不新颖,如写迷恋看电视剧,迷恋笑声等。

2.切题问题:所选事例和主题“迷”关系不大,材料不能说明观点。

如写杨丽娟因迷恋刘德华导致父亲跳海自杀、写余纯顺迷恋征服而命丧沙漠等,这些内容根本没有正确理解题目“迷恋是一种很炫的东西”“一种情愫”,而且内容流于浮表,没有深入挖掘“迷”的内涵。

3.角度不准:题目中的“迷”是“着迷”“迷恋”,是因对某人或某一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其中,是发生特殊的爱好的人醉心于某人或某种事物的意思。

然而一些考生写开始喜欢某物后来喜欢另一物,甚至还有考生写高兴的事情,这些都是对写作角度把握不到位造成的。

4.发掘不深:“迷”可写的材料非常多,但很多考生只是写迷恋的事情、迷恋的事物、迷恋的人、迷恋的运动项目等,而且往往是这一事物的材料堆砌,没有写出“迷恋”的结果以及具体的“迷恋”感受,更没有写出真挚的情感。

内容平铺直叙,缺乏深入的挖掘。

(浙江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满分60分=基础等级50分+发展等级10分。

)【佳作展示Ⅰ】迷佚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迷上茶,迷上独坐一隅呷上一口的润,迷上手捧一卷恬然闲看天空云卷云舒的宁静……迷恋上茶,源于《红楼梦》中妙玉的一段妙谈,妙玉笑称“一杯为饮”,而“三杯”便成了“牛饮”。

喝茶原是这般讲究,多喝不行,喝得太急也不行,而中国数千年的茶道更是博大精深。

古色古香的茶具和浮浮沉沉的茶叶,倘若细究,反倒会失去喝茶的乐趣,会把我们这些“槛外人”拒之于千里之外了。

所以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泡上一杯绿茶吧,看茶叶自在舒展,品一袭清香,其实喝茶,喝的就是心境。

似乎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相适应,茶的温润从容给生活添了一抹特别的色彩。

不强烈,不振奋,而是一种平淡和自然。

它是透明的,典雅的,却给心灵以长久的涤荡和滋润。

是它,让我们在灯红酒绿中保留一份自然,而那里,有真正的潺潺流水,鸟语花香。

当你被繁忙的工作弄得焦头烂额时,当那无尽的困惑阻碍了你前行的道路时,当你急急匆匆地从甲地赶往乙地时,就停下一切,喝一杯茶吧,让心灵从纷繁的世俗中解脱出来,寻找那份久违的悠然自得……迷上茶,迷上的是那一份从容的心境啊!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墨西哥人在路上走时会突然停下,往后张望。

有人问为什么,他们解释说,走得太快,我怕灵魂会跟不上。

这种心态与喝茶有几分相似。

生活中我们总为貌似重要的事与人不停奔波,而仔细想想会发现,促使我们忙碌的理由往往那么小,更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快节奏的潮流中盲目地追寻。

而我们因此遗失的恰恰是最弥足珍贵的本心,是夏日酷暑中手捧一杯绿茶的恬淡,是那个熟悉而遥远的命题——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所以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迷恋”的力量,那是对心灵的撞击,是深藏在心中的情愫。

迷恋茶,让我感受到自己心中尚存的一份自然;迷恋茶,让我懂得在现实与诗意间找到一个支点,从容淡然地前行。

茶,源于尘土而止于流水,将心比做茶叶,一股清泉潺潺流动,那就享受片刻的宁静和从容吧。

迷恋茶,迷恋自然……【模拟评阅】这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要在短短的时间里写就一篇如此之作,实属不易。

基础等级项上,这篇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从泡茶开始再写感悟体会,最后以品茶收尾。

感情真挚,中心突出,内容充实,将“迷”具体为迷茶、迷自然、迷文化,很好地理解了文题。

且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故本项评为满分50分。

发展等级项上,细腻的情感、鲜活华丽的文采是本文的闪光点,比喻贴切,引用恰当,排比句式运用恰当,有气势,长短句结合,整散句搭配,不仅强化了情感,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更可贵的是,这篇文章以小见大,以形象见抽象等手法运用娴熟,算得上成功的典型,但和炉火纯青的要求还有点距离,故本项评为6分。

综合以上亮点,结合评分细则,模拟评分为:基础等级50分+发展等级6分=56分。

【佳作展示Ⅱ】迷佚名溶溶月,淡淡风,就如那缕香一样浮动在每一个清晨与黄昏,流淌在每一次举手投足之间。

文字,是这个世界上至纯至真、至情至性的谜,从远古的钟声中传来,不绝如缕,向我的未来绵延开来。

文字,来源于世间每一个充满灵性的角落,撒播在造物的每一个脚印上。

我一直相信,只要我们相信真实便都是作家,都是文字的母亲。

相信真实的世界,我希望做一个世界的感受者、表达者,做世界的情人,只有曾经与世界相濡以沫过,才可以写出真实的文字。

当然,这个世界绝不是假大空,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

文字,是伴我一同长大的树。

小时候,我同它一样幼稚懵懂,在一笔一画之中,感受它独特的韵味。

当我翻开那写满文字的书籍,拿起笔去感受时,我发现了光影之外的另一个世界——那里充满优雅,温润,而且似乎没有尽头。

于是我更加成熟冷静地观察这棵小树,发现它正在和我一同成长,勾勒出如今我刚认识的这个气象万千的世界。

后来,它大了,我也更珍惜并渐渐懂得了它。

一撇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叠对牡丹,一挥万重山,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我庆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我们的文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中庸、仁德、不卑不亢的情怀。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唯学无际,际于天地”,这是浙大的校歌,也是我内心对文字的写照。

它是一个谜,一个知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的解读,而当我解读我所在的空间的时候,它接受了我,带我领略了这个迷人的世界,给我指点迷津,让我畅游在思想的苍穹。

文字向我们讲述了古人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表达了古人的淡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表现了古人的聪慧,“治大国如烹小鲜”;也彰显了古人的坚韧,“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文字赋予人类的精神力量。

今人能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文字,便是这个世界的太阳、明月,亘古长明。

文字属于世界,属于我们。

阿谀奉承永远比不上质朴的共鸣,文字是流俗的精华,它能将人心拘囿打破,带给我们无限的光明。

《易》曰:“始于乾,终于未济。

”文字,生生不息。

【模拟评阅】在紧张的考场上书就如此一篇有深度有文采的文章,实属难得。

基础等级项上,这篇文章结构完整,开篇以巧妙的比喻引出写作对象“文字”,主旨明确,内容丰富。

借助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和多种表现手法,将虚化的、心目中的“文字”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形象生动,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不足之处是,文章的结构、行文的思路显得混乱。

如文章第二段的“我一直相信,只要我们相信真实便都是作家,都是文字的母亲。

相信真实的世界,我希望做一个世界的感受者、表达者,做世界的情人”,与文章主旨关联不大,应修改。

故本项评为48分。

发展等级项上,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流畅,比喻贴切、引用恰当、排比句式有气势,使文章文采飞扬。

比如将“我”对文字的迷恋逐渐深入的过程比做树的成长,贴切而形象。

而“一撇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叠对牡丹,一挥万重山,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和“文字向我们讲述了古人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表达了古人的淡然……”则运用排比的修辞,既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又丰富了文章的意象。

而大量的引用,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文化底蕴深厚。

但个别地方表达不严密、不确切。

故本项评为6分。

综合以上亮点,结合评分细则,模拟评分为:基础等级48分+发展等级6分=54分。

(本文发表在《疯狂作文(写作指导)》4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