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困难的家庭干预
加强出院后干预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加强出院后干预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摘要目的:评估产妇新生儿目前存在问题、可得到的支持,组成促乳指导小组,及时解决母乳喂养的各种问题,确保产妇为新生儿实施纯母乳喂养。
方法:采取产前及时纠正孕妇内陷或扁平乳头,产后早吸吮、早开奶、及时疏通乳腺管,及时发现新生儿是否存在吸吮障碍,掌握正确的喂养姿势,保证良好的睡眠和充足的营养,出院后定期访视,门诊随访、24小时热线沟通解决喂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专家指导,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结果:确保纯母乳喂养率在80%以上。
有效地促进了母婴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母乳喂养出院干预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99资料来源筛选2008年1~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住院时给予新生儿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158例产妇,其中剖宫产116例,阴道产42例。
产妇年龄18~45岁,平均25.8岁,其中产妇乳头内陷或扁平乳头的15例,新生儿患病的17例;分娩后30分钟内早开奶的46例,给予配方奶粉的112例。
母婴分离的7例。
成立促乳小组:由2名主管助产师和1名助产师组成,小组成员不仅职业素养高,还必须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住院期间存在母乳喂养困难的产妇进行充分的评估。
具体措施根据评估的情况,通过评估表量化筛选,将喂养问题分为4类:产妇心理障碍、泌乳不足、乳头问题(皲裂、内陷、扁平)新生儿吸吮无效(含接姿势不正确、舌系带过长、吸吮无力、唇裂、腭裂)和依赖人工喂养。
见表1。
针对具体原因,成立一帮一,或多帮一小组,不间断指导,使产妇及部分家属掌握正确的喂养技巧,既关注新生儿健康更要关注产妇身心状态,及时进行帮助与指导,有效进行母乳喂养,促进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彼此信任的医患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应对策略,可得到的支持。
自信心不足及心理不能接受母乳喂养的产妇,要分析具体原因,如因为顾及美观不愿喂养的,说明母乳喂养的对产妇自身及孩子的好处,自认有健康原因不愿喂养的,要讲解可以喂养的理由,禁止母乳喂养必须有医学指症;担心自己乳汁不足或他人的负面影响予以多方位宣教。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分析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分析婴幼儿期是生命发展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营养与喂养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
良好的营养与喂养状况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智力与免疫功能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国内外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普遍存在问题,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期改善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状况。
1. 调查目的通过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进行调查,可以全面了解当前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具体依据。
2.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0-3岁婴幼儿以及其父母或监护人。
3. 调查内容(1)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2)婴幼儿的饮食结构与营养摄入:每日饮食种类及摄入量;(3)婴幼儿的饮食行为:进食能力、进食状态;(4)父母或监护人的喂养知识水平:关于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5)父母或监护人的饮食观念:对婴幼儿饮食的态度和观念。
4.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测量、饮食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5. 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得出当前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的特点和问题所在。
二、干预措施分析1.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和监护人的喂养知识水平和饮食观念,培养正确的喂养习惯。
2. 优化食物结构提倡多样化膳食,保证婴幼儿获得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
3. 建立科学的喂养制度建立科学的喂养制度,包括定时、定量、定点喂养等,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营养的充分吸收。
4. 提高父母技能定期组织关于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的培训班,提升父母和监护人的喂养技能,增强他们的护理能力。
5.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监测系统,定期对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三、总结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直接影响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加强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的调查及干预措施的分析,对于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喂养困难诊断标准

喂养困难诊断标准喂养困难(Feeding difficulties)指的是婴幼儿或儿童在进食过程中出现困难或障碍,导致摄入不足或营养不良。
喂养困难的诊断标准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考。
1. 营养摄入量:喂养困难患者的食物摄入量明显低于同龄人或儿童期生长发育标准。
通常以体重增长速度和身高增长速度不达标为参考指标。
2. 饮食行为问题:喂养困难患者可能出现以下饮食行为问题: - 拒绝进食:婴幼儿或儿童明显拒绝进食或吃得很少,拒绝多种不同的食物。
- 嗜食偏好:只有特定的食物才能吃,对其他种类的食物表现出拒绝的态度。
- 口腔敏感度问题:对食物的味道、质地或温度敏感,导致拒绝。
- 进食时间延长:进食时间比同龄人长得多,用于进食的时间超过30分钟。
- 进食过程中有抗拒情绪:出现焦虑、愤怒、厌食等负面情绪。
3. 营养不良的体征:喂养困难患者可能出现以下体征:- 体重、身高增长迟缓:体重和身高增长速度不符合正常生长曲线,明显低于同龄人。
- 营养不良相关的症状:皮肤干燥、色素沉着、乏力、免疫力下降等。
4. 心理社交问题:喂养困难患者在进食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心理社交问题:- 对食物的厌恶或恐惧:对某些食物表现出厌恶或恐惧,导致拒绝进食。
- 心理压力:可能由于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原因,导致患者产生进食的心理压力。
- 与他人的互动问题:在进食过程中与他人的互动能力受限,对进食过程缺乏兴趣。
5. 医学和营养评估:进行全面的医学和营养评估是诊断喂养困难的重要步骤。
通过检查患者的生长曲线、膳食记录、口腔检查等,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进食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6. 饮食和营养干预效果:若在进行适当干预措施后,患者的食物摄入量、身高增长速度、体重增长速度等有明显的改善,可能为喂养困难的诊断标准之一。
喂养困难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相关情况,以确定患者是否符合喂养困难的诊断标准。
这有助于医生和家长了解患者的喂养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发展情况。
高危儿的干预策略

高危儿的干预策略随着生育技术的发展,新生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给很多家庭带来的希望。
但这种情况却造成脑瘫高危儿越来越多,举一个典型的事例:一对16个月的双胞胎宝宝,由爸爸、妈妈抱着来就诊,两个孩子还不能坐稳,不会爬、站、走。
孩子眼神灵活、注视好,能叫大人,手的精细动作也很好,经检查确诊为脑性瘫痪痉挛性”上面的这对孩子已经具备了脑瘫的高危因素是早产、低体重和双胎。
是个高危儿。
经过仔细的询问才知道孩子造成孩子这么晚才来就诊的原因是家长认为早产孩子就是发育晚,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慢慢赶上,因此错失了最佳干预时期。
一、什么是高危儿高危儿指的是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具有多种可能导致脑损伤高危因素的婴儿,他们可能在婴儿期表现出临床异常,但还不足以诊断为脑瘫;也可能临床表现正常,他们发生功能障碍或发育落后的风险较没有高危因素的婴儿高。
我们临床上对于这以特殊群体建议早期监测、必要时给与早期干预。
二、高危儿都具有有哪些高危因素70-80%的脑瘫与产前因素有关,出生窒息造成脑瘫占10%左右。
比如早产、多胎、通过人工助孕技术分娩的高危儿、感染、母亲并发症及分娩过程异常、脑发育的异常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生产时脑损伤,三、高危儿的分类(一)健康的高危儿:绝大多数高危儿是健康高危儿,应该作为健康儿童对待。
(二)发育临界儿:发育临界儿是以中枢发育障碍为主的高危儿,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和治疗,有导致脑性瘫痪、智能低下、癫痫、视听障碍、行为异常等脑损伤致残疾患的危险。
四、高危儿怎么来护理对于康复这方面来说早产干预是很关键德的,对于高危儿的家长来说,不能过于紧张也不能太过等待,等孩子大了去做康复,可能为时已晚,因此一定要抓住黄金时期,因为孩子越小,大脑的可塑性越强。
因此对于高危儿的家长来说,定期去看儿保科或者康复专科医生是很有必要的,至少一月一次,定期作评价。
五、高危儿的具体表现1.姿势异常,异常的动作或者姿势是脑瘫儿的重要表现例如手指特别紧,三月后手指仍不能张开,换尿布时孩子的双腿特别紧,撇不开,站立时双脚总是交叉,脚尖着地或者6月左右仍无法有蹬地反映,有些孩子一直打挺(就是头经常往后仰),或者上肢紧张性后伸2.运动发育落后3月不会抬头、4-5月不会翻身、8月不会坐甚至不会抓、握、也不会把手放到嘴边。
喂养困难的管理及干预-祝莎莎

儿童喂养困难的管理及干预台州妇幼保健院祝莎莎儿保门诊碰到喂养困难的常见问题喂养障碍与吞咽障碍的概念与区别•喂养障碍或困难:食物或流质食物的口腔处理,包括未成熟的发育喂养技巧,口感/感觉厌恶、偏食、食欲低下及拒食。
•吞咽障碍或吞咽困难:吞咽协调障碍,结构的或基于动力,有导致吸入的风险。
包括饮食后音质变弱、吞咽呛咳所致肺炎、发热、呼吸道感染、饮食后胸闷。
常见饮食行为问题对食物缺乏兴趣偏食、挑食害怕进食不良饮食行为进食行为问题/障碍的病理机制•进食是一项技能,并不是与生俱来,需要学习、训练•进食行为:咀嚼---形成食团---吞咽••咀嚼、吞咽是大脑、脑干控制的25组•肌肉群参与的复杂的口腔、舌运动和吞咽神经-肌肉反应•4-6月龄是婴儿学习咀嚼吞咽的敏感时期••模仿是婴儿学习咀嚼、吞咽的主要方式喂养/进食问题的因素••食欲内在基因••胃容量有限••生长速度减缓••脑-肠轴的建立-----胃肠运动的节律、消化液的分泌•受到牙齿发育的限制••喂食技巧的进化•吸吮到咀嚼•咀嚼和吞咽固体食物•有无食欲或饥饿感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许多的影响因素…..喂养/进食问题因素•对于幼儿而言,饭桌是天然的战场••与父母/养育人的态度和行为有关•–养育人的反应决定了孩子今后的行为发展•–养育人的态度与儿童的行为交互影响---对抗•与进餐规律的建立有关•脑肠轴的建立喂养困难的不良影响:低体重•1、加拿大一项针对1498名儿童的研究证实,4-5岁挑食偏食儿童的低体重发生率是非挑食偏食者的2倍以上智力发育影响•2、英国一项针对102例12-33月龄儿童(无不良饮食行为者、挑食偏食者、厌食者各34例)的研究证实,挑食偏食儿童的智力发育指数显著低于无不良饮食行为者•儿童行为影响•儿童喂养困难影响亲子关系•–甚至影响夫妻和家庭关系•• 儿童容易出现行为异常•–更容易在青春期发生神经性厌食•–出现其他行为问题的风险也高于正常,也是儿童青少年肥胖的诱因喂养困难的干预•一、体重、身高增加在正常范围内,但略低:•规律进食,获得饥饿感。
儿保门诊中婴幼儿喂养困难分析

儿保门诊中婴幼儿喂养困难分析摘要:喂养困难在儿保门诊中十分常见,病因较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诊断标准及干预方法,针对喂养困难的婴幼儿,通常情况下需要多学科合作诊治。
婴幼儿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合理喂养与生长发育息息相关,发生喂养困难问题必然会影响婴幼儿的健康生长发育,导致营养性疾病发生。
因此临床应加强对儿保门诊婴幼儿喂养困难问题的关注,全面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儿保门诊;婴幼儿喂养困难;原因;治疗方法喂养困难在<6岁儿童群体的发生率较高,部分可持续至成年,如果未解释处理,极易对婴幼儿体格生长、认知发展造成影响,甚至引发相关心理行为问题[1-2]。
目前儿科、儿童保健等学科对喂养困难等术语并无统一、明确定义。
婴幼儿喂养困难主要表现在进食时间长、挑食严重、进食时捣乱、不具备与年龄相符的进食技能等[3]。
另外,就诊儿童中部分并不具备进食问题,多为家长焦虑过度所致,只有部分婴幼儿存在严重喂养困难问题。
本文对儿保门诊中婴幼儿喂养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
1.婴幼儿喂养困难原因及影响因素导致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原因非常多,多数情况下,结合是否存在和喂养困难相关联的潜在病症,可将因素划分为器质性因素与非器质性因素。
其中前者具体包括生理解剖结构异常(肠发育不良、食管瘘、唇腭裂等)、食物过敏、呼吸循环疾病、胃食管反流病、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等[4]。
后者主要指婴幼儿自身因素(胎儿期情况、气质类型、精神心理因素、口腔感觉运动功能),另外也包括喂养者的喂养行为不规范等[5]。
同时,形成依恋关系也与婴幼儿喂养困难存在一定的关联。
1.喂养困难的类型婴幼儿喂养困难类型繁多,根据婴幼儿症状表现,可划分为下述几种类型。
2.1食欲较低型主要指对进食没有兴趣。
另外家长报告提到部分食欲较低婴幼儿中,部分并不存在喂养问题,而是家长忧心过重,认为婴幼儿日常饮食不够好。
对食欲较低婴幼儿进行进一步划分,可分为精力旺盛型与淡漠型。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分析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分析婴幼儿是人们生命中最宝贵的一部分,他们的健康和成长至关重要。
而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和成长情况。
为了解决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一、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城市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若干家庭,对他们的婴幼儿进行了调查。
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婴幼儿的饮食情况、饮食习惯、婴幼儿所摄入食物的种类与数量等方面的信息。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并且对部分家庭的饮食情况进行了直接观察和记录。
二、调查结果分析1. 饮食结构不合理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婴幼儿的饮食结构不合理,主食摄入过多,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不均衡。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城市地区的家庭中,可能是由于家长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婴幼儿的饮食。
而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部分家庭对婴幼儿的饮食结构也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
2. 喂养方式不当调查发现,部分家庭在喂养婴幼儿时存在着方法不当的情况。
有的家长追求喂养量而忽视了喂养方法,喂食过多、过频繁,导致婴幼儿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在饮食过程中,有些家长也存在给婴幼儿吃零食、油炸食品等不良习惯,这些行为都会对婴幼儿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营养不良问题到达1岁以上的婴幼儿中,有相当一部分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状况。
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家庭对于婴幼儿的饮食摄入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导致了婴幼儿缺乏必要的营养素,影响到了婴幼儿的健康发育。
三、干预措施分析1. 加强健康教育针对婴幼儿的家长,需要加强对于婴幼儿饮食结构、喂养方式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如社区宣传、健康讲座、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传递正确的饮食营养知识和喂养方法,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关注婴幼儿的饮食和饮食方式。
儿童常见饮食行为问题与干预策略

进食困难门诊思路
➢ 问询:过敏家族史、疾病史、喂养史 ➢ 24小时膳食调查表 ➢ 儿童气质分析
➢ 使家长确信孩子身体没问题,是进食行为问题 ➢ 行为处方+少量促进胃肠道消化药物 ➢ 高能量营养配方粉(必要时) ➢ 及时随访,减少家长疑虑和焦虑
影响进食的各种途径
吃
膳食 (吃什么)
食欲 (吃的动力)
进食行为干预
➢ 食物的选择/食物准备 ➢ 进餐时间安排 ➢ 进食环境 ➢ 互动作用
食物的选择/食物准备
➢ 适宜的食品:减少过敏 ➢ 食物多样性,每种食物量宜少 ➢ 反复提供同一种食物:10~15次 ➢ 家长接受营养教育和行为训练
进食时间按排
➢ 进餐次数 ➢ 持续时间
每次进餐时间20~30分钟 在进餐前至少1~2小时不提供任何食物
咀
用力
咬
基本搅拌咀嚼
嚼
咀嚼
(7个月)
8个月-
能
(5 个
力
月)
用
勺尝
抓握
帮助进食
具
试
的
抓
使
握
用
杯
小口喝
帮助喝水
熟练搅拌咀嚼 自我喂食,浪籍 自我喝水
出2
4月 6 8月
生月
月
10月 12月 14 月
16 1 20 月8 月
月
22 2 2 月46
月月
不同年龄儿童的饮食行为发育进程表
年龄
行为和发育能力
出 生 -2 个 月 2-4个月
➢ 心理因素:儿童气质、儿童“恐新”心理 父母焦虑
➢ 家庭社会因素
❖ 家庭养育环境:食物选择、进食频率、 进食地点、进食时间
❖ 社会环境:媒体宣传、广告 ❖ 食品加工业:食物加工过细 ❖ 学习的机会:创造/剥夺
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

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
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包括以下几种:
观察技巧:社会工作者观察服务对象的实际行动,了解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面临的问题及改变的状况,从而帮助受助家庭成员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行为的有效性。
聚焦技巧: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收窄问题的范围,将注意力集中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保证服务活动的效果。
例子使用技巧:社会工作者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了解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经验,缓解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
标签技巧: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促使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产生积极行为。
倾听和沟通技巧:在家庭干预中,倾听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家庭成员可能会出现情绪激动、不理解、不信任等问题,这时候需要具备一定的倾听和沟通技巧,以便更好地与家庭成员进行交流。
日常活动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在家庭干预中,需要尽可能将日常生活与康复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让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
强调心态和情绪管理:家庭干预需要让每个家庭成员学习到相关知识,分工合作,并尽可能地保持积极心态和情绪,以更好地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挑战。
建立支持网络:家庭干预需要建立支持网络,包括专业人员、社区资
源、邻里和亲友等,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由于每个自闭症孩子个体差异大,建议在医院进行专业能力评估后,再制定个体化训练方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干预。
持续学习和反馈:家庭干预需要持续学习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干预方案,以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
同时,也需要及时反馈问题和困难,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和支持。
婴幼儿喂养问题影响因素及干预

婴幼儿喂养问题影响因素及干预台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郑新灵概念•喂养困难:通常理解为喂养或进食困难、异常,具有一系列临床表现且导致患儿体重不增或下降的一类疾病。
•广义婴幼儿喂养困难:所有不符合婴幼儿时期进食能力以及进食需要的行为。
•WHO定义:无明显生理性疾病伴有体重下降或体重无增加。
2017-4-17•传统的过度喂养:是指婴儿因摄入奶量过多而引起的,以消化不良为主的综合征。
• 现代的过度喂养:是指给予的能量和相关营养素超过机体保持代谢稳态的需要,导致超重或肥胖。
2017-4-17过度喂养的原因母亲的动机因素和喂养知识在引起过度喂养上起着重要作用。
几乎所有的母亲都会影响婴儿的食物摄人, 在婴儿早期是使之增加而不是减少, 母亲的动机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根据自己认为应该吃的数量,促使婴儿尽量多吃; 二是把配方做得比应有的浓度更高2017-4-17概念•过度喂养症状表现:●水样便,常带有泡沫和绿色。
●呕吐,吐奶不能用拍嗝所缓解。
●腹痛,伴有因腹痛或胀气而哭闹。
●体重不增或体重减轻。
2017-4-171、食物选择不同质地、气味、形状等转奶期食品,不但可以满足婴幼儿的营养需求、促进口腔感觉、运动功能的发育,还可以预防儿童期发生厌食、挑食以及偏食等行为。
选择与其年龄段进食能力相符合的食物种类、质地以及餐具可以促进正常喂养的进行,预防和纠正喂养困难。
2017-4-172、自身因素(1)器质性疾病 与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以及转运存储等直接相关的消化系统器官疾病 例如消化道炎症以及先天性的消化器官畸形等 包括间接影响到进食行为的其他系统,如脑性瘫痪、孤独症、内分泌系统等2017-4-17(2)口腔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口腔运动不协调:进食时不能正常调节吞咽与呼吸之间的关系,易被食物呛到。
•口腔敏感异常:•高敏感:对食物的特定口味、形状及质地的主观•感知高于正常,出现挑食及拒食。
•低敏感:对食物味觉刺激的敏感度低于正常。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分析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调查及干预措施分析引言婴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育最为迅速和关键的阶段,对于婴幼儿的营养和喂养状况的关注至关重要。
良好的营养和喂养状况对于婴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进行调查,并针对问题提出干预措施进行分析。
一、婴幼儿营养与喂养状况调查1.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地区分别选取了100名0-3岁婴幼儿的家长进行调查。
问卷中包含了婴幼儿的基本信息、平时的饮食习惯、喂养方式和家长的营养知识等方面的问题。
1.2 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对于婴幼儿的营养和喂养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包括:1)喂养方式不当。
部分家长在喂养婴幼儿时存在不规律、过度或不足的现象。
2)婴幼儿饮食结构单一。
很多婴幼儿的饮食结构偏向单一,缺乏多样性,导致营养不均衡。
3)营养知识不足。
部分家长对于婴幼儿的营养需求了解不深,缺乏科学的喂养知识。
1.3 调查结论通过本次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家长对于婴幼儿营养和喂养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不规律的喂养方式和单一的饮食结构是最为突出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婴幼儿的营养摄入。
有必要对婴幼儿营养与喂养进行干预措施。
二、干预措施分析2.1 提供科学的营养指导针对婴幼儿营养需求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提供科学的营养指导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婴幼儿的营养需求。
这包括婴幼儿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变化,如何搭配合理的饮食结构等方面的指导。
2.2 建立规律的喂养时间针对婴幼儿喂养方式不规律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规律的喂养时间来帮助家长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
合理的喂养时间可以帮助婴幼儿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有助于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发育。
2.3 多样性的饮食结构针对婴幼儿饮食结构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推广多样性的饮食结构来改善婴幼儿的饮食习惯。
多样性的饮食结构可以帮助婴幼儿获得更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饮食品味。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龄未满37周的婴儿。
由于其生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早产儿在喂养过程中常常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即无法适应或吸受足够的乳汁。
在这种情况下,特定的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和发展。
首先,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需要包含正确的喂养姿势。
最常用的姿势是端坐姿势,将婴儿的头部稍微上抬,以确保充分开放口腔并减少窒息的风险。
另外,护理人员需要适时的将乳头放在婴儿嘴唇接触区域,并确保乳头尽可能的填满婴儿的口腔,以促进有效的吸吮。
其次,护理人员应关注早产儿的吮吸力和呼吸状态。
吮吸力的不足可能导致婴儿无法有效地吸收乳汁。
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可以尝试使用吸奶器等工具帮助婴儿吸吮,并适当调整乳头的流速。
此外,因为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喂养时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呼吸状态,避免出现吸吮与呼吸冲突的情况。
另外,早产儿的肠胃系统也需要特殊关注。
由于肠胃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早产儿常常容易出现消化问题,如胀气、腹泻等。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婴儿的排便和拉气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干预。
有时,可以使用腹部按摩等方法帮助婴儿排气。
此外,早产儿的营养需求较高,需要获得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促进生长和发育。
根据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母乳或配方奶,并在必要时添加特定的添加剂,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同时,饮食的频率和间隔也需要根据早产儿的个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以避免过度喂养或营养不足的问题。
此外,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中,疾病的管理和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早产儿在出生后会面临许多健康问题,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胆红素过高等。
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医生合作,及时处理和治疗这些问题,以维护婴儿的健康和发育。
总之,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是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营养和发育的重要环节。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喂养姿势的正确性,关注吮吸力和呼吸状态,特别关注肠胃系统的健康,并根据医生和营养师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
家庭干预的名词解释

家庭干预的名词解释家庭干预,是一种促进家庭发展和改善家庭功能的过程。
它旨在通过提供支持、教育和指导等方式,帮助家庭处理各种问题,达到改善家庭成员关系、促进健康发展和增强家庭功能的目标。
家庭干预的目的是提供系统性和多层次的干预措施,帮助家庭协调内外部资源,解决困扰其发展的问题。
家庭干预的核心理念是将家庭视为一整体,通过干预手段来增进家庭内部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家庭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支持:通过提供情感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帮助家庭解决困难和面临的挑战。
支持可以来自专业人士、社区资源以及亲友等。
家庭支持的重点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方式,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共享。
此外,还可以提供适当的资源和服务,以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提供帮助。
2. 家庭教育:通过提供关于家庭发展和教养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家庭成员增强家庭功能。
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包括亲职教育、婚姻教育、家庭沟通技巧等。
通过家庭教育,家庭成员可以学习如何更好地处理冲突、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培养健康的家庭价值观等。
3. 家庭治疗:在家庭出现严重问题或冲突时,可以采取家庭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
家庭治疗通过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帮助家庭成员探索和解决问题。
治疗师会引导家庭成员进行对话和合作,促进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通过家庭治疗,家庭成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解决冲突并建立更加健康的关系。
4. 家庭咨询:作为一种支持性的干预手段,家庭咨询可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帮助家庭应对各种问题。
家庭咨询师会与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问题的背景和成因,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通过家庭咨询,家庭成员可以获得更清晰的认知、新的观念和方法,以更好地应对困境和提高家庭功能。
在进行家庭干预时,需要充分尊重家庭成员的意见和意愿,建立平等和信任的合作关系。
家庭干预不是要求家庭成员完全接受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决策,而是通过与家庭成员的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儿童 喂养障碍概述

5.治疗 ARFID的治疗根据患儿不同的表现而采用不同的心理及行为矫治方法。 食物种类受限时可采用操作性条件反射方法增进食物多样化减少进食恐惧。 若食物摄入不足造成营养低下且生长障碍时可通过肠内外营养补充进行支持治疗。
(三)异食癖
1.定义和概况 2.病因 3.临床表现 4.诊断 5.治疗
1.定义和概况 异食癖(pica)是指儿童持续并强迫性嗜食通常不作为食物的物质,如泥土、墙灰、
却并不能消除其病因及改善其他有关的症状。
谢单 击
谢此 处 添
聆加 副
听标 题
1.流行病学 报道显示,约25%的正常儿童存在轻度喂养障碍;而在发育迟缓儿童中喂养障碍发
生率可高达80%。 其中严重的喂养障碍影响到3%~10%的儿童,并且在身体残疾、早产儿中发病率更
高(26%~90%、10%~49%)。 严重的喂养障碍可造成生长发育迟缓、认知缺陷、情感障碍、疾病易感性增高,
甚至死亡。
3.临床表现 (1)不伴吞咽功能异常 ①因进食技能差导致食物从口中溢出、流涎、咀嚼困难或出现干呕呛咳、难以适应新质地的 食物等,进餐时间延长; ②对某些特定食物气味敏感,在进食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甚至拒食; ③食欲缺乏,对各种食物均不感兴趣; ④“挑食”,完全或不完全的回避某一种类或质地的食物,食谱范围狭窄; ⑤恐惧进食; ⑥家长强迫儿童进食等。 儿童体重增长缓慢或下降,往往合并营养不良。
厌恶的结果而不愿进食;表现为持续不能满足适当的营养和(或)能量需求看,至少符合下 列1条:①体重明显减轻,或未能达到预期的体重增加或儿童期增长缓慢;②营养素显著缺乏; ③依赖肠内营养或口服营养补充剂;显著影响心理社会功能。
(2)进食障碍不能以文化习俗及食物缺乏解释。 (3)进食障碍与控制体重、体型无关。 (4)进食障碍不能以现存其他疾病或智力障碍解释。 临床上,ARFID需与儿童挑剔进食(picky)相鉴别。
家庭干预措施

家庭干预措施引言家庭干预措施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家庭进行干预,以达到促进家庭成员关系和谐、改善家庭功能、提升家庭幸福感的目的。
家庭干预措施通常由专业人士或社会工作者进行,根据家庭的特点和问题制定合理的计划,并通过提供支持、指导和培训等方式帮助家庭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家庭干预措施。
家庭咨询家庭咨询是一种常见的家庭干预措施,它通过与家庭成员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家庭咨询师通常会与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的会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分析家庭问题的根源,并提供适当的建议和支持。
家庭咨询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增强沟通能力、改善亲密关系、增加彼此理解和支持。
家庭教育课程家庭教育课程是一种系统化的家庭干预措施,它通常由专业人士或教育机构提供。
家庭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家长提高育儿技巧和教育意识,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沟通能力。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育儿知识的传授、亲子沟通技巧的培训、家庭成员之间冲突解决的方法等内容,通过学习和实践,帮助家庭成员提升家庭功能和幸福感。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一种集体参与的家庭干预措施,它旨在帮助家庭成员解决家庭中存在的问题和冲突。
家庭治疗通常由专业的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进行,他们会与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的会谈,了解家庭关系、动态和问题的背景,通过提供情感支持、心理调适和冲突解决等技巧帮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功能和互动方式。
家庭赋权家庭赋权是一种注重家庭成员自主权利和责任的家庭干预措施。
它强调每个家庭成员的权利和责任,鼓励他们参与家庭决策和问题解决。
在家庭赋权中,家庭成员被鼓励自主思考、表达意见,参与家庭事务的讨论和决策。
通过家庭赋权,家庭成员能够发展自主的决策能力、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并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结论家庭干预措施是解决家庭问题和改善家庭功能的重要手段。
家庭咨询、家庭教育课程、家庭治疗、家庭赋权等措施可以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干预计划。
通过专业人士的支持和指导,家庭成员可以提升沟通能力、改善关系、增进相互理解和支持,从而建立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早产儿出生时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同时也缺乏体重和出生后所需的发育时间,因此往往存在喂养不耐受的问题。
喂养不耐受是指早产儿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较差,难以维持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摄入。
为了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本文将介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期帮助早产儿克服喂养困难,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原因分析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胃肠道发育不完善:早产儿的胃肠道未完全发育,消化酶和肠道功能不健全,导致其对乳汁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有限。
2.呕吐和反流:早产儿由于胃肠道功能不健全,容易出现呕吐和反流现象,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3.呼吸困难:早产儿可能存在呼吸困难,需要花费较多能量来维持呼吸,使其在进食时易疲劳,吸食量减少。
4.消化不良和肠绞痛:早产儿由于饮食口径较小,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和肠绞痛,影响其进食。
5.吸吮困难:早产儿吸吮能力较弱,无法有效吸取足够的乳汁。
以上是导致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常见原因,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干预时需要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措施1.早期皮肤接触:早产儿出生后,给予早期皮肤接触可以促进母婴早期亲密接触,增强母亲与早产儿之间的情感联系。
这种接触可以调节早产儿的呼吸和心率,提高乳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早产儿在喂养方面的适应性。
2.逐渐增加喂养量和频次:在早期,由于早产儿的消化功能不完善,需要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喂养量和频次。
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逐步增加喂养量,确保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同时减少喂养间隔,以增加早产儿对乳汁的吸收。
3.调整喂养体位:正确的喂养体位可以促进早产儿对乳汁的吸收。
护理人员应将早产儿放置在半坐位或斜卧位上喂养,保持头部稍微向前,使乳汁能够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部。
4.喂养时避免刺激:为了避免刺激早产儿,护理人员在喂养前后应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嘈杂声或强光的干扰。
喂养困难分类与饮食行为指导

喂养困难分类与饮食行为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惠珊一、喂养困难的分类中国专家参考国外的资料,把喂养困难(大孩子称饮食困难)的孩子分成了六大类型:第一类是胃口差。
虽然胃口差,但孩子一般精神特别好,光玩不想吃饭;第二,对某些食物过于偏好,挑食偏食;第三,不恰当的期望。
父母老觉得孩子吃的不多,吃的不够;第四,不良的饮食习惯;第五,有器质性的潜在的问题;第六,害怕或者恐惧进食。
胃口差食欲低下的儿童往往很少有饥饿的表现,对游戏或与人交流却很感兴趣,经常只吃几口后就拒绝再吃,到了用餐时间,经常想离开餐椅。
处理原则为:增加活动量,使儿童容易产生饥饿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搭配,促进食欲;两餐之间不吃零食;儿童用餐时间不超过 30 分钟。
父母不恰当的期望:孩子有饥饿感,对食物也有兴趣,但父母认为儿童吃得太少。
经常不能吃完家长提供的饭菜,在适当遗传身高的基础上,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令人满意的,父母过度的担忧可能导致强迫进食,进而导致了孩子的食欲低下。
处理原则为:定期测量身高与体重;指导家长对生长和营养有适当的期望值;提供儿童和年龄相适应的食物;指导家长不要与其他儿童攀比进食量,并记录儿童每次进食品种和数量,进行营养分析。
对某种食物过于偏好的孩子:即挑食、偏食的孩子,由于质地、口味、气味或外观而拒绝某些特定的食物;对某种食物表现为厌恶、焦虑,从愁眉苦脸、吐痰、压抑到呕吐;很不情愿尝试新食物,只吃几种喜欢的食物;此类孩子往往同时出现其他感官问题:如,因为吵闹声而烦躁不安,对脚下的沙子或草,以及亮光等非常敏感,其气质特点为偏于敏感型、适应性能力比较差。
处理原则为:不完全剥夺其偏爱的食物,从儿童能接受的食物开始逐渐多样化饮食;家长应树立良好的榜样,并表扬儿童的良好饮食行为;可添加营养素,补充挑食造成的营养素摄入不全。
因恐惧而拒绝进食:孩子看到食物、瓶子或高椅子就哭,用哭吵、蜷身或闭嘴来拒绝进食,往往在噎塞、呕吐、插管或强迫进食后出现,在插胃管的患者过渡到喂食时经常发生。
儿童喂养困难的诊断与干预李晓南消化科[书面]
![儿童喂养困难的诊断与干预李晓南消化科[书面]](https://img.taocdn.com/s3/m/f6eddfc5f111f18582d05a42.png)
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喂养困难越来越多
食物… ✓质量 ✓数量 ✓质地
儿童… ✓食欲 ✓气质 ✓口味 ✓功能 ✓疾病
父母… ✓缺乏感情交流 ✓恐惧,强迫 ✓错误的信息
喂养冲突的恶性循环
父母对儿童进食 施加压力
儿童抵抗进食 伴随体重降低
Chatoor I.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eeding Disorders in Infants, Toddlers, and Young Children. Washington, DC: Zero to Three; 2021.
定义
挑食及饮食行为问题 没有统一的定义 轻度的或短暂的问题
喂养障碍 严重的问题
喂养困难 泛义的术语
1. Kedesdy JH, Budd KS. Childhood Feeding Disorders.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1998; 2. Chatoor I. Child Adolesc Psychiatric Clin N Am. 2002;11;163 183 3. Manikam R, Perman J. J Clin Gastroenterol. 2000;30:34-46; 4. Dovey, et al. Appetite. 2021;50:181-193.
✓ 食谱合理搭配
✓增加食物能量密度 ✓ 食物质地
✓每天进餐6顿
✓ 饮食习惯的培
✓水果减少
养
✓定时进餐
✓应用压舌板
干预效果
干 预 开 始
干预效果
干 预 开 始
3. 对进食缺乏兴趣的精神不振的孩子。这类孩子之所以缺 乏食欲,局部是由于性情内向,他们与抚养人之间的微 笑、咿呀和目光接触不易被觉察。经常有证据说明他们 被疏于照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喂养困难全球都有
• 50%的妈妈会说至少1个孩子胃口差
• 20~30%儿童发生FD
• 从轻微(挑食)→严重(自闭症) • 需要多种方法、多学科合作解决
流行病学
• 轻度及暂时的喂养问题 – 25-50% 婴儿 和 2岁内幼儿 • 喂养障碍 (严重和慢性喂养问题) – 1-2% 正常发育儿童 – 33-80% 发育欠佳儿童
不要用转移注意的方法让孩子进食,要给予鼓励 (进餐不要看电视)
以诊断为基础, 临床指导, 家庭参与
家庭建议: 6. 吃完就离开饭桌 6. 7. 8. 进餐开始,吃少量食物就给予鼓励,以促进进食更多 每餐都提供少量不爱吃的食物,然后再给爱吃的食物: 脱敏 限制进餐时间为30分钟
以诊断为基础, 临床指导, 家庭参与
– – – – – – – 喜欢流质 容易作呕 爱擦嘴、舌头 嘴里填着食物不吞 受干扰或者睡着时候进食好 喜欢脆的、咬着吱嘎响的食物 掰碎食物
– 导致孩子对口腔中的食物不敏感, 导致口中填塞食物, 不能控制大块食物而出现作呕或哽噎
喂养门诊的对策
• 建议食欲差的孩子多摄入热量高的食物
• 建议用鼓励而不是分散注意的办法促进孩子进食 (年 龄依赖性) • 建议新食物“10口原则” • 建议从易接受的食物质地开始喂养,逐步过渡到不 易接受的食物质地
婴儿厌食
• 婴儿:开始于6~36月,在辅食添加期容易产生 • 婴儿拒食表现在:新的食物接受困难,更换喂养人出现喂养 困难,通常食物摄入不足, • 通常导致体重下降在5%以下,或者体重下降2个百分位线 (在2~6月之间),W/H在10%以下 • 发育正常,严重营养不良伴有运动发育迟缓,语言表达延迟 (象不吃一样也不说话) • 父母表现:1.食欲差,敏感,喂养遭到抵制时显得束手无策.2. 父母焦虑度高,至少有以下几种行为:诱骗孩子吃多一点,用 玩具游戏引导孩子吃,喂孩子一小时以上(甚至在晚上),如果 孩子不吃让他尝试不同种的食物,强迫喂婴儿 • 鉴别诊断:婴儿拒食不能归于外部原因,比如窒息,反胃,插胃 管,呕吐,胃食管反流或者别的疾病
干预
• 口腔按摩:增加口腔本体感觉。外侧:脸 颊---下颌---唇周。内侧:牙齿—颊部---舌--上颌。柔软物刺激脸和口腔。固定程序, 缓慢运动。低敏患儿需要一定压力,深而 有力的按摩。 • 选用适合其年龄质地的食物。 • 口腔操:帮助唇舌无力的孩子。
喂养行为
• • • • 家长未给孩子做适应其年龄的饮食。 就餐环境不安静。 没有固定的位置,餐具,及喂养人。 喂养时与孩子的交流(最重要)。良好的 喂养气氛,及时做出反应。 • 厨房,餐具及时清洁消毒,减少换病。 • 过多代替孩子,减少学习进食机会,进食 兴趣下降。
• 挑食 (食物局限) – 青春期 儿童 (流行病学数据不详)
• 儿童喂养困难十分常见,大多出现在喂养 方式的过渡阶段,例如从直接哺乳过渡到 使用奶瓶或杯子,或开始添加辅食,亦或 开始自己吃饭。然而,并非所有不配合进 食的行为都归为喂养困难。首先,我们需 要对喂养困难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喂养困难
• 各种类型的喂养问题都可称为喂养困难。简单来
误区
• 很多父母对儿童正常的生长规律并不很了解,因此他们总 是认为孩子吃的太少 • 儿童的食量大致与体重相关,一些体型较小的儿童可能食 量较少,但可满足他们生长发育的所有要求。此外,生长 速度也与食量相关。幼儿在出生后第1年内生长很快,而
之后生长速度下降,因此食欲也可能有所减少
常见进食模式
婴儿/儿童/青少年
• 喂养困难:不是一个疾病,而是症状。 • 病因:器质性 功能性 心理行为
为什么孩子不吃?
• 食欲低 • 吸吮/吞咽能力低 • 味觉高敏 • 味觉低敏
• 咽反射高敏 • 不适的经历
– 食管炎, – 胃排空慢 – 内科问题
食欲低下/缺乏
成人的想象: “当孩子饿了,就会吃的!” • 并非如此 • 没有建立”饥饿-要求进食”的关联 • 喂养困难的儿童不会主动要求进食 • 有的孩子似乎生来食欲低下 (出生时不哭 着要求食物)
接触性喂养障碍
• 在2~8月开始出现生长迟缓,引起家长注意 • 婴儿缺乏年龄相关的社会反映:缺乏对视,缺乏微笑 反应,缺乏口语交流,缺乏伸手期待被拥抱(大于5 月),缺乏喜爱的爱抚 • 婴儿发育:运动发育里程碑的延迟,当被抱起来时显 得紧张,呈投降姿势,认知延迟,生长迟缓 • 父母:有急或者慢性压抑,人格障碍,酗酒,和/或精神 压力,缺乏情感关爱,缺乏婴儿照料喂养,奶瓶是独 立的道具,喂养基本已经被忘记.
给予适合孩子的食物
(母乳/流质/稠糊/碎块) 可以保证持续的喂养 /鼓励/柔和的声音
喂养困难
• 是不是所有有喂养困难的孩子都生长不良? • 是不是所有生长正常的孩子都没有喂养问 题? • 主要的喂养困惑是什么?
•
婴幼儿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 期的合理喂养不仅可以保证孩子有好的营 养状况,促进心理发育,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 减少心理疾病.
• 咀嚼/作呕
喂养障碍的次要表现
儿童: 回避进餐行为 -拒食 (转头, 哭, 扔、玩耍食物) 母亲: 1. 有效/ 无效进餐反应 (提示、分散注意力, 经 常哄骗) 2. 迷惑及失望 - 没人向她解释喂养障碍 - 感觉被家人和专业人士责备
根据父母的主诉将喂养困难 分为3大类
• 食量下降(吃的太少) • 选择性进食(挑食) • 进食恐惧(害怕进食)
口腔运动功能减弱
• 正常咀嚼所必需的口腔力量和各部分肌 肉顺序协调功能障碍
• • • •
体征:
- 舌的侧向移动较差 - 不能咬透食物 - 舌退缩 - 进食时发生咳嗽/哽咽
感觉技能障碍
• 触觉/味觉 高敏
– 导致孩子厌恶水分多的、 光滑的 、粘糊糊的 食物质地
感觉技能障碍
• 触觉/味觉低敏
• 表现:
行为问题
综合建议: • 忽略破坏正常喂养的行为 • 使用平和而坚定的语气
• 不要威胁使用惩罚
• 鼓励、赞扬良好的进食行为
• 如果需要,使用奖励
以诊断为基础, 临床指导, 家庭参与
家庭建议:
1. 进餐结构: 3 餐+ 1~2 次点心
2.
3.
固定进餐地点
使用平静的语气,不要威胁或者请求
4.
5.
提醒孩子“5分钟内开饭“
• 开设的喂养困难门诊有完备的检查设施, 一流的技术。
喂养指南
避免吃饭时间分神(看电视、玩手机等) 对事物保持中立态度 鼓励饮食: 吃饭时间定在20-30分钟; 每天4-6顿饭/点心,其它喝水 提供年龄相关的事物 系统的介绍新事物 鼓励自己吃 容忍与年龄相关的混乱
总结
• 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敏锐的洞察 力,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 • 定期的身高体重监测是极其重要和必要的。
家庭: a. 如果进食结构和放松的环境仍不能改善食欲
1. 需要膳食指导,保证热量摄入
2. 如有必要,使用医疗手段
以诊断为基础, 临床指导, 家庭参与
家庭: b.如果进食结构和放松的环境仍不能改善运动和感觉能力 1.需要专业治疗师帮助改善姿势和训练口腔功能 2.需要专业治疗师帮助改善感觉能力 注意: 逐步引入小块食物可以改善轻度口腔感觉-运动低下
• 难于安抚的喂养困难 • 多出现在0~3月 • 不规则的摄食模式:每次量的改变,每天喂养的时间, 喂养的间隔都在改变 • 婴儿在喂养时不规则,易怒,易激惹,和/或过度睡眠 • 体重不足,导致FTT • 父母:焦虑压抑,父母精神机能障碍导致不能读懂婴 儿需求,不能成功喂养 • 可能与以下器质性疾病相关:早产,非正常产,心肺 疾病,口咽消化道结构不正常(唇裂,胃食管反流,食 道闭锁
说,只要为不正常的喂养行为,即为喂养困难。 但事实上,我们对正常的喂养行为还存在一些误 解。因此在厌食挑食的孩子中,仅部分存在喂养 困难的问题;相当一部分为正常反应,只是我们 对此还不是很了解罢了
喂养困难的主要表现
• 不索要食物 • 摄入不足
• 摄入与年龄不相符的食物类型
• 喂养时间长或频繁
• 口中塞满食物或呕吐
• 激惹,以哭闹表达饥饿/ 在合理的时间间隔要 求食物 • 有效率的吮吸/喝/吃 • 喂养/ 进食时可以集中 注意 约 20 分钟
母亲
立即有反应/可以马上备餐
儿童生理
•有一定的饥饿感和 胃口,可以进食生 长所需的足够、适 当的食物 •适于年龄的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