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学段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一、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
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似乎只要一有教师发表意见,就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这里的学生自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学习责任的承担。学生在学习上的这种自主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活动中,在老师的指导培育下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逐步形成的。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发挥取决于他是否学会了学习,并且这种能力的大小和他是否会学习成正比。基础教育段的学生年纪较小,在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掌握知识、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是学会学习、打下终身发展的基础能力,他们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和教育。因此,强调学生自主,其本意不是排斥教师指导,也不是推卸教师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自主,指的是学生个人或学生课题组在探究学习中征求各种意见之后,由自己来决定其探究内容、方式、结果表达和展示形式等,指的是学生能够积极思维,围绕一定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能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出有理有据的回答,能依靠自己收集各种文献资料数据并做出可靠与否的评价,指的是学生能够承担他自己决定的事情,认真负责地把这些事情做好。
教师指导的内容,要求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实行全程跟踪指导,根据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把指导学生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帮助学生发现可能陷入的困境上。
二、问题意识和问题知识
新课程非常重视对问题意识的培养,并认定它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切入口。围绕这个一能力的培养,学校和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知识。如介绍学科知识,创设发现问题的情景,等等。这些工作非常必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提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提问,敢于提问,抓住学生刹那间的灵感,帮助学生归纳成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以这个问题为基础进行深入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完全不是问题知识的讲解者,而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者。当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活用”教师提供的有关发现问题的知识,这种“活用”就是一种我们所说的让他终身受用的智慧。
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
收集信息,指的是学生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能够熟练掌握各种获得信息的工具,对所需信息的指向比较明确。
处理信息,则是指学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概括,并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去,能判断信息的真伪和价值,能根据所占有的信息提炼出通常别人所没有想到的观点。收集信息是处理信息的基础,而处理信息的过程又会推动调整收集信息的方向,继续收集信息。两着不是截然分开的,常常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单对中小学来说,收集信息相对比较容易。因此,这一阶段,他们往往情绪高涨,四处出击,收获较大。但是一旦进入处理信息阶段,他们就会觉得迷失方向、困难重重。。原因就在于收集信息虽然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但这种能力一般来说还属于技能层面,而处理信息则是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能力。从目前各地学校的实践来看,整个处理信息方面的训练显得的特别薄弱。
学会学习与教会学习
学会学习,目前已是人人皆知的口号,但学会学习的途径,只能是学生自己通过学习的实践去尝试、体验和感悟,而不是通过教师的上课讲授。这是很重要的区别。有的教师总是不放心他的学生认为讲得越多对学生的帮助越大。
学习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活动,外界可以对个体施加影响,但无法代替个体活动。就向学习骑自行车,看再多的书,记再多的要领,都无济于事,必须亲自骑,在骑车的过程中感觉、总结、掌握骑车的技术。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再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学习。再这个问题上,再好的教师也教不会他的学生。
正确看待科学探究和过去的“双基”教学
我国中小学历来重视“双基”的学习,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多年来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许多国家在课改时还借鉴我们的一些做法,所以,也不能全面否定。这次基础教育改革主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