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

合集下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全国通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全国通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学常识】
孟子,名____,字____,____时期著名的 思想家,是___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 ____合称“孔孟”,有“____”之称。
【文学常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 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 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7、所以动心忍性:使……坚忍,使动用法。 8、曾益其所不能:同“增”,增加
9、衡于虑:同“横”,梗塞、不顺。 10、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验、表现; 显露、流露;了解、明白。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 1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 13、人恒过:犯过错,名词活用作动词。
【词意积累--“亡”】
足。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语。 (1)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意义。 (2)人不学,不知道。
道理,事理。 (3)虽不琢以为器
即使。 (4)至今犹存
仍然,还是。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谋生的正确方法,莫过于勤快了。 (2)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如果不学习,就会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 劣的)小人。 (3)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每天拂晓时,(他)就拿着书本站在窗下,靠近明亮处读书。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因素对成才的作用时,写人 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写人面部表情变化的 句子: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原因的 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7. .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 一句话: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初中语文中考 课外文言文阅读 拓展训练

初中语文中考 课外文言文阅读 拓展训练

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
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
②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 的头发。 ③清辉:月光。 ④虚幌(huǎng):薄到透明的 帘帷。 ⑤双照:共照两人。
类型4
课内外诗歌对比
【答案】 ①思想感情方面。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异:《春望》还表达了对国家衰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 渐衰老的感伤,感情沉郁;而《月夜》表达的感情更加真挚、动人。②写 作手法方面。同:两首诗都体现了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 ”,《月夜》“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异:《春望》想象之辞较少, 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衰败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连笔下的 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全诗借助想象抒发妻子对自己的思 念之情,实际也是在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春望》所写意象甚多; 《月夜》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
第一部分 古诗文默写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全国视野新考 法拓展训练
类型1
创新考查文言词语意思
1.[2020温州]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1)承雨有声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2)声假雨也
参考成语法:狐假虎威
(3)则蕉亦默默静植 课内迁移法:亭亭净植(《爱莲说》)
【答案】 示例: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类型3
创设情境考查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 闽有带鱼
闽地有一种带鱼,鱼身有一丈多长,没有鳞片而且腥味很浓,是各种鱼类 中地位最低的,送给客人都上不了台面。但是普通人家,用油炸着吃,也是芳 香扑鼻的。曾经有一位监司,因为公事过了中午才回家,非常饥饿,在路上闻 到了很浓的香味,问这是什么东西,旁边的侍从说这是带鱼,(监司)立即命 令(侍从)前往百姓家中取走已经煎好的带鱼,到自己的家里吃,(吃完)大 赞好吃,并且因以前没有买过而生气。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 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人的嗜好像这样无常。吴江的顾道 行先生也非常喜爱闽地所做的“带鱼鲊”,遇到闽地人就向他们索要,但是闽 地人却很讨厌这种鱼的味道,常常不能回应他。

《世说新语》二则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

《世说新语》二则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

重点词语解释 (红色字词)
《咏雪》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 4、撒盐空中差可拟 5、未若柳絮因风起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与儿女讲论文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
括侄儿侄女;文章的义理。 3、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急 4、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
思考探究: 1、孔文举是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逆向反推,假定对方的命题成 立而且又肯定我方的命题正确:陈现在“不佳”,来反 推出陈韪小时了了。 2、试谈谈本文表现了孔文举怎样的性格特点?
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出言不逊、恃才傲物 3.陈韪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言外之意是什么?文 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言外之意是什么?
注释
为:担任。诣:前往,到。清称:有名誉。
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 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乃通:才(予以)通报。
既通:通报之后。既,已经。
仆:我,谦称。先君,死去的祖先。师资,老师。当年 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奕(yì)世为通好:世世代代互相友好往来。莫:无 。奇:对……感到奇怪。
课外拓展二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 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 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 ,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外文言文课件:第三部分 发展篇 五、《愚公移山》拓展阅读(共15张PPT)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外文言文课件:第三部分 发展篇 五、《愚公移山》拓展阅读(共15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常常用干净的衣服交 换他写满字的衣服。临终前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 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 行尸走肉罢了。”
【参考译文】 魏时人钟繇,字元常。小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
学习三年书法。钟繇常跟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人一 起谈论书法。一次,钟繇向韦诞借《蔡伯喈笔法》看看, 韦诞没有借给他。钟繇生气捶胸,口吐鲜血。魏太祖取 出五粒灵丹让他服下,救了他一条性命。韦诞死后,钟 繇命人盗掘他的坟墓,终于得到了这部《蔡伯喈笔法》。
小病在皮肤的纹理间,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 “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说:“医生总喜欢给 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他们的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 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说:“您的病已到了皮肤和肌 肉里了,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
鹊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 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 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 天,扁鹊远远地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 人去问他,扁鹊说:“在皮肤纹理间的病,是烫熨的力 量所能达到的;在肌肤里的病,用针刺治病,就可以达
【参考译文】 任末十四岁的时候,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
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 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 屋,削荆条制成笔,挤出树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 读书,昏暗(的话)就烧麻蒿来照亮。看书看得符合心意 时,(便把那些内容)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

《陋室铭》(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陋室铭》(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7课《陋室铭》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安贫乐道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①,意怡如②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③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①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②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样子。

③朱买臣:西汉吴郡人,家境贫苦而读书不懈。

其妻嫌其贫穷落魄,离他改嫁。

朱买臣50岁时任会稽大守。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思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无丝竹之乱耳见往事耳B.惟吾德馨惟手熟尔C.安贫乐道尔安敢轻吾射D.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求二石兽于水中2.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限断两处)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4.阅读两篇文章,分析王欢和刘禹锡两人的“安贫乐道”有何不同?【答案】1.B2.时闻者多呕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示例:①这是一间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③王欢笑着对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妻子的事情吗?4.示例:王欢: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刘禹锡:身居陋室,追求生活高雅和品德高尚。

【详解】1.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

A.耳:耳朵/语气词,罢了;B.惟:都是“只、只是”;C.安:安心,习惯/怎么;D.求:要求/寻找;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三峡》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全国通用)

《三峡》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全国通用)

【2】郦道元,字善长,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行事三年,为政严 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道元试守鲁阳郡,崇劝学教,诏曰: “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①。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②之化。”道元 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
8、总括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9、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0、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 影。 11、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 话是:清荣峻茂。 12、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前文的“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一句 相照应 。
重点词语解释 (红色字词)
1、略无阙处 2、自非亭午夜分 3、至于夏水襄陵 4、沿溯阻绝 5、虽乘奔御风 6、飞漱其间
1、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2、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不是。 3、至于夏水襄陵:冲上、漫上。 4、沿溯阻绝:意思是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 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5、虽乘奔御风: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6、飞漱其间:飞速地往下冲荡。
【答案】 1、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江船的日行千里侧面衬托江流之急的句子 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2、《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形容船行之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3、《三峡》结尾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来表现 猿鸣之哀,渲染三峡秋天悲凉肃杀的气氛。 4、描写泉水瀑布句是: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6、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7、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被断绝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初中语文:七年级课外文言诗文拓展阅读活动课程设计(教学方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课外文言诗文拓展阅读活动课程设计(教学方案)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初中语文:七年级课外文言诗文拓展阅读活动课程设计(教学方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初中语文:七年级课外文言诗文拓展阅读活动课程设计(教学方案)七年级课外文言诗文拓展阅读活动课程设计一、本校师生特点:本课程由语文教师陈老师开发并执教。

课外文言诗文的阅读,学生学起来往往颇感困难,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课外文言诗文的方法,就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该让学生有课外实践的机会。

七年级是语文学科学习文言文的起始年级。

语文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长期积累,有所体验,有所感受,顿悟于一瞬。

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样如此。

随着二期课改新编教材古诗文比例的提升和上海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变革:扩大文言文考试篇目,增加分值、增加难度,因而将学生引领步入文言文的阅读的殿堂,提高学生文言诗文的阅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再则古诗文承载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流传至今,虽历经时间磨洗却魅力依旧。

一代代莘莘学子从中汲取丰厚的人文养料,充实自身的文化底蕴,不仅大大拓展了审美视野,获得了精美语言所带来的美的享受和写作启迪,而且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健全了自身的人格素质。

所以,在七年级开设这一拓展课是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当前语文教改的需要的。

二、课程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在了解我国丰富、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同时,培养学生对文言学习的兴趣,重视积累,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周亚夫军细柳》(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周亚夫军细柳》(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视兹候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投弓督,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響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胃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实!装者霸上、棘门军,若儿观耳。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月馀,三军皆罢。

乃拜亚夫为中尉。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此皆服所目见。

故夙疫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摇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注释)①炀(yáng)帝:杨广南朝的皇帝。

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

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

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上自劳军军细柳B.天子且至 (愚公)年且九十C.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汝心之固,固不可砌2.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军霸上:________________(2)军士吏被甲:____________________(3)遂得徭役不兴:___________________(4)征求无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岳阳楼记》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全国通用)

《岳阳楼记》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全国通用)

12、《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3、《岳阳楼记》中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 :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 。 14、形容洞庭湖跨南北极大(点出了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原 因)的句子: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5、通过阴雨连绵,终日不晴之景来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若 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 16、描写日月无光,山岳无形的句子: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17、描写恶劣天气对商人和旅客造成影响的句子: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
12、《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的句子:---,-----,------,------。 13、《岳阳楼记》中时间上表现景象的千变万化的句子 :----, ------。 14、形容洞庭湖跨南北极大(点出了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原 因)的句子:----,----。 15、通过阴雨连绵,终日不晴之景来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 16、描写日月无光,山岳无形的句子:---,----。 17、描写恶劣天气对商人和旅客造成影响的句子:-----,----。
1.《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阔大胸襟的句子: 不以物 喜, 不以己悲 。
2.《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 的论断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3.《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沙鸥翔集 , 锦鳞游泳 。
4.《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 , 百废具兴 。
-------。” 2.《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 的论断是“ --------,---------。” 3.《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 4.《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5.《岳阳楼记》中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 6.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 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新编初中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训练答案

新编初中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训练答案

新编初中古诗文阅读与拓展训练答案【篇一:文言文课外拓展练习(含答案)】)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巨商蓄鹦鹉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语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

天道酬勤
2.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 限标两处) 莫 以 天 下 无 事四 海 安 宁便 不 存 意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 (2)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答案】
2.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标两 处) 莫 以 天 下 无 事/四 海 安 宁/便 不 存 意 【解析】 本题考查断句。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可以很 好地断句。另外,抓住“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两个并列结 构的短句,即可准确断句。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如果用损害百姓的办法来满足自身的享乐,那就像从自己腿上 割肉来充饥一样,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 (2)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受到蒙蔽。
解析:反面立说
3、本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①比喻论证。把积德安国的抽象道理比喻为固本求长、浚源 欲远的生活常识,使论述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正反对比论证。采用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劝谏对象更加深 刻地认识到思国之安必积德义的道理。
[解析]本段先写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 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道德仁义。用比喻手法正面论述“固本” 才能“木长”,“浚源”才能“流远”,“德厚”才能“国安”的道理,使得论述通 俗易懂、形象生动。后写源泉不深,泉水不能流得远;根系不牢固,树木就会长不 高;道德不深厚,国家就不能安定的道理。从反面对比论证,劝谏太宗要广积德义。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边界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 利。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 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 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 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攻打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 人,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胜利。

教辅 初中文言文课外延伸阅读 现代文拓展阅读与训练

教辅 初中文言文课外延伸阅读 现代文拓展阅读与训练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文言文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但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学习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文言文的深入理解。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的课外延伸阅读,通过拓展阅读与训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知识,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一、为什么要进行文言文的课外延伸阅读?1. 提高语文素养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文言文作品,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文化修养、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等方面。

2. 拓展知识面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通过文言文的课外延伸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古代文学作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3. 增加学习兴趣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内容古老而又繁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课外延伸阅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二、如何进行文言文的课外延伸阅读?1. 增加选读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言文作品,如《孟子》中的《滕腆》、《仲尼》等。

2. 引导学生独立选择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文言文作品的选读目录或者推荐书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进行选择,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加学习的自主性。

3. 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文言文作品,包括字词解释、语法分析、句子理解等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4. 推动学生交流共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作品的交流共享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共享乐趣。

三、课外延伸阅读的现代文拓展阅读除了文言文的课外延伸阅读外,现代文学作品也是学生必不可少的阅读内容。

现代文拓展阅读旨在让学生了解当代文学作品,培养现代文学的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

1. 选取优秀作品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现代文学作品,如《茶馆》、《围城》、《活着》等,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全国通用)

《湖心亭看雪》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全国通用)
【段意】写湖心亭奇遇。
【主旨概括】 本文写于明亡之后,作者以回忆的方式、淡雅的语言 ,记述了一次湖心亭看雪的往事,表现了西湖雪后的 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其中隐含着淡淡的故 园之思、故国之悲。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于园 ◇张岱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 植牡月、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 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 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 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 俱以假山显,胎于石,至于园可无憾矣。
【答案】
1、《湖心亭看雪》中,具体描绘雪景的句子是: 雾凇沆砀,天与云 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心亭看雪》中,描写西湖大雪三日后万籁寂静的句子是:湖 中人鸟俱绝。 3、《湖心亭看雪》中,用白描的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 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由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我们可以联想 到《湖心亭看雪》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5.《湖心高看雪》中.“痴”字是文明,以舟子的话结尾,且有画龙点 晴、深化意境的作用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湖心亭看雪》中,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 7、《湖心亭看雪》中,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 象:-------,-------,-------。 8、《湖心亭看雪》中,从听觉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 的寒意的句子是:-------,-----的句子是 :-------,-------!

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

专题08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

专题08 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迁移)50题(解析版)分二个版块,第一版块经典常考题22题,第二版块模拟预测题28题。

经典常考题(2023下·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钟情于崇山秀水之间,留下了大量游记名篇。

透过词藻精妙的文字,我们也能看到普通百姓的游艺民俗方式,他们对歌咏的热爱令人动容。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固户,连臂而至。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①,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②电霍,无得而状。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分曹部署③,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优劣自别。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④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比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⑤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袁宏道《虎丘记》,有删改)【注释】①栉比如鳞:如梳齿鱼鳞般密集相连。

②雷辊.(gǔn):车轮转声,这里指雷的轰鸣声。

③分曹部署:分批安排。

④竹肉:这里指箫管和歌喉。

⑤度;吐露。

1.下列加点字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音若.细发皆若.空游无所依B.而中秋为尤.胜水尤.清冽C.雅俗既.陈既.出,得其船D.飞鸟为.之徘徊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为画线句划分停顿最合适的一项是()A.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B.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C.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D.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不往3.用文章原句补全对话小语:我感觉袁宏道笔下的百姓特别可爱,“”一句表现出城里的男女老少关系亲密,手牵手、肩并肩一起参加歌会,热闹极了。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A.有老书生数人来过(经过)B.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C.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D.归舍已三鼓矣(动词,击鼓)14.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

16.【甲】【乙】两文都写了夜游,所见之景有何不同?各有怎样的特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乙】晚,遂集南楼。

楼在州治前黄鹤山上。

轮奂高寒,甲于湖外,下临南市,邑屋鳞差①。

岷江自西南斜抱郡城东下,天无纤云,月色奇甚,江面如练,空水吞吐,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数……向在桂林时,默数九年之间九处见中秋,其间相去或万里,不胜漂泊之叹。

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

去年尝题数语于大慈楼上,今年又忽至此。

通计十三年间,十一处见中秋,亦可以谓之游子。

然余以病丐骸骨②,傥③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

(节选自范成大《吴船录》)【注】①鳞差:犹鳞次,这里指房屋高低不一。

②丐骸骨:官员乞求年老退休的代词。

③傥:同“倘”,如果。

17.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各标一处)。

(1)蝉则千转不穷(2)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1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负势竞上( )C.夫君子之行(《诫子书》)D.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2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24.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课外拓展阅读参考答案1.(1)同“缺”,空隙、缺口(2)飞奔的马2.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21.许金不酬 22.言而有信见利思义 第十二周 23.奴子傅显 24.打蚊 第十三周 25.赵襄主学御 26.三上 第十四周 27.板桥诵书 28.学无早晚 第十五周 29.人之为学 30.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 第十六周 31.柳宗元治柳州 32.晏子治东阿 第十七周 33.南歧之见 34.粤人食芝 第十八周 35.商汤重人才 36.周人不遇 第十九周 37.荆人涉漉 38.知其一,不知其 第二十周 39.与四弟书 40.与长子受之 第二十一周 41.正午牡丹 42.鸣机夜课图记 第二十二周 43.陨石 44.观月 第二十三周 45.善呼者 46.苟变食卵
第二十四周 47.山宾卖牛 48.卖羊 第二十五周 49.坎井之蛙 50.申屠献鼎 第二十六周 51.何易于挽舟 52.纪晓岚智解“老头子 第二十七周 53.黄仙裳 54.石崇与王恺争豪 第二十八周 55.废弃向学 56.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第二十九周 57.患难见知交 58.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三十周 59.湖之鱼 60.养鸟有道 第三十一周 61.孙权重用吕范 62.用臣不疑 第三十二周 63.景公出游 64.西湖七月半 第三十三周 65.《陋室铭》与《陆游筑书巢》 66.《爱莲说》与《芙蕖》 第三十四周 67.《核舟记》与《士人画鼠》 68.《记承天寺夜游》与《游虎丘小记》 第三十五周 69.《五柳先生传》与《五斗先生传》 70.《马说》与《宋人御马》 第三十六周 71.《送东阳马生序》与《黄生借书说》
72.《小石潭记》与《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课外古诗词鉴赏 1.渡汉江 2.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3.移家别湖上亭 4.惜牡丹花 5.江南春 6.秋江 7.客中初夏 8.菊花 9.海棠 10.东栏梨花 11.画眉鸟 12.送友人 13.秋夜曲 14.送杜十四之江南 1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6.五月十九日大雨 17.题菊花 18.惠崇《春江晓景》 19.月夜 20.泛吴淞江 参考答案及译文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
(七年级)
目录
第一周 1.仁之方 2.复恩 第二周 3.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4.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第三周 5.治国之道 6.仁者无敌 第四周 7.以俭持家 8.崇尚俭朴 第五周 9.诚意 10.以我身代友命 第六周 11.裴光德大公无私 12.私心 第七周 13.舍利取义 14.晏子辞千金 第八周 15.义犬救主 16.越人遇狗 第九周 17.孺子驱鸡 18.躁急自败 第十周 19.猫犬 20.“鸠”还李氏 第十一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