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给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拓展
![给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拓展](https://img.taocdn.com/s3/m/b8698c3787c24028915fc3ff.png)
理 解 文 章 。 因 此 ,有 目的 地 选 择 该 作 家 的 相 关 作 品 , 拓 展 学 生 的 知 识 面 ,也 可 以更 好 的 理 解 作 品 。例 如 ,
准 ,要 把握语气 语调 ,适 当的可 以找一 下 《 红楼梦 》 里其他优秀的诗歌 ,一起 比赛 。第 三首诗则改编成舞
拓 展 :在 我 们 身 边区 的 实 际 , 引导 学 生 说 出身 边 的 类 似 的 事 情 , 可 试 着用 一 些修 辞 ,用 “ 语 文 ” 的方 式 表 述 出来 。 通 过 拓展 ,提 高 学生 感 性 的认 识 ,提 升语 文 能力 。 2 . 补 充 符 合 学 生 特 点 的 内容 。初 中学 生 有 初 中 学 生 的特 点 ,他们 的认 知 水 平 有 所 局 限 ,兴 趣 可 能 比较 狭 窄 。如 果 能针 对 这些 情 况 进 行 有 效 拓 展 ,势 必 能 起 到 事 半 功 倍 的 效 果 。在 《 香 菱 学诗 》 的教 学 过 程 中笔
N e wC u r r i c u l u mR e s e a r c h > >9 4 I 课 堂 观 摩 厅
给课室插上腾Z 三 臼 匀 翅 膀
— —
浅谈 初 中语 文课 堂 的有 效 拓展
◇浙 江省 绍 兴 县 西藏 民族 中学
俞 国水
中图 分类 号 :G6 3 3 . 3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号 :1 6 7 卜0 5 6 8 ( 2 0 1 3 ) 0 9 — 0 0 9 4 - 0 2
忧 患 意识 ,并 分 析 了表 现 手 法 。之 后 ,进 行 了这 样 的
《 韩非子 ・ 内储说上》中 “ 滥 竽 充 数 ” 的故 事 ,是
学 生 们 耳 熟 能 详 的故 事 。让 学 生 们 撇 开 原 来 故 事 中 的 不 懂 装 懂 做 些 鱼 目混 珠 的事 不讲 ,而对 里 面 乐 队 的人
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的思考
![关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延伸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6f1991d949649b6648d747a0.png)
教 学反 思 侉
摘要 : 近年 来. 社会发 展的 步伐逐 步加 快 . 我 国的教 育事业也 出现 了快速发展 的势头 在 新课改 的影 响下,初 中语文教 学不能再拘泥 于
以前的教 学模 式和教 学方法 中. 不断开拓、 要 积 极创新 . 才能在现代教育环境下永葆生机 、多媒 体教 学 因具有 生动 、 直观、 信息量 大等优 势成为
求外的误区 1 . 课外拓展的 目标和重难点 一般受到
受传统 教学思想 的影 响.人们 普遍存在 教 育 就是 “ 个 老师 、 支粉笔 、 块 黑板 ” 观 一 一 一 的 念, 对教 师的印象 也是笔耕 不辍 、 满身 粉笔末 。 但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 的快 速发展 .这种传统 的教学方 法不断受到挑战 . 的教学方法 . 多 新 如
一
、
可以进一步理解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 品风 格与自 身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 此 外. 教师还可 以介绍学生看一些人物传 记、 评论文章 . 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 . 而 从 跳 出自己狭小的思维空间 .同时让学生对 作家和他们的作品了解得更深刻 、 更全面 4 . 主题作拓展 教师应引导学生 评析 联 系作品 中的情境 和 形象 对作 品 的主题 思想说 出 自己的思考 . 而不是按 照教参贴 上 了固定的标签 范进 中举 》 如《 这篇 以范 进 中举前 后 的不 同遭 遇 为中心 展开故 事 情节 . 作者运用讽刺 的手法在读 者面前展 现一幕 幕的精彩场面 . 其是通过 塑造范 尤 进 和胡屠 户这两个典 型的形象 . 无情 地抨 击 了封建 科举 制度对 知识 分子 的精神 摧 残 和对人 们思想 的腐蚀 . 对当时社会 趋炎 附势 、 世态炎凉的可耻 风气进行辛辣 的讽 刺 在指 导学生 阅读小 说时 . 可让他 们从 分 析小说 的人 物形象 人手 . 围绕 “ 范进 对 中举 是悲 剧还是 喜剧 ” 进行 讨论 . 思考 作 者对该形 象的情感态度 . 从而得 出 自己 的 看法 对 于名篇 中的人 物或思想 , 些学 一 者往往有 一些精辟的评论 . 教师 可以有选 择地介 绍给学 生 . 有助于提升学 生鉴赏作 品的水平。 二、 走出课内外衔 接中舍本求末 、 内 舍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拓展延伸(感悟启示)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拓展延伸(感悟启示)专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e5eb594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8.png)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拓展延伸(感悟启示)专题训练一、语言表达(共 6 分)1.形声字的发明和使用,不会削弱汉字的内涵表达。
寻找你心仪的形声字,说一说它对你突破困境的启示。
备选字:路、悟、赢……【答案】示例:“路”是“足”加“各”,仿佛告诉我们路在脚下,各自有各自的路。
圣贤或许在提示我们人生多歧路。
行路者可能需要暂停脚步,思索、询问,选定前行的路,而不是随波逐流,趋凡而去。
“悟”字,“十“是形旁,“吾”是声旁,吾代表自己,我觉得在我遇到困境时,只有自己内心真正的明白道理,自己的感悟才能帮助自己突破困境。
所以在遇到困难时,自己内心能够领悟才是走出困境最重要的原因。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形声字,并谈一谈该字对自己突破困境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悟”字,“十”是形旁,“吾”是声旁,吾代表自己,我觉得在我遇到困境时,只有自己内心真正的明白道理,自己的感悟才能帮助自己突破困境。
所以在遇到困难时,自己内心能够领悟才是走出困境最重要的原因。
、示例二:“赢”由“亡、口、月、贝、凡”组成,亡:危机意识,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抓住时机,必须随时了解和掌握环境的变化,熟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口:沟通能力,善于在任何场合宣传自己的形象和宗旨、目标和决心,成功的沟通是双向,既要有好的表达能力,也要有好的倾听能力;月:月在古汉语中指肉,这里的“月”指强身健体,成大事者需要强健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贝:取财有道,财富是物质基础,但不义之财不可取;凡:心态平和,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争取目标成功,但结果不一定如意,度量要大,眼界要宽,心态要好,手段要强。
启发我们不断向着目标努力,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最后就会获得成功声。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一只狼吃了一只别家的羊,而他想吃更多的羊,所以就披了羊皮混进羊群。
傍晚,主人在放羊进羊圈时发现多了一只羊,欢天喜地的想把它据为己有,其实是那只披着羊皮的狼。
初中语文课拓展延伸的两点尝试
![初中语文课拓展延伸的两点尝试](https://img.taocdn.com/s3/m/642dc44aa8956bec0975e3d8.png)
250 ) 130
、
一
中外 的名 家名 作 。 课 文 教 学 时 , 妨 向 学 生 推荐 该作 家 的其 在 不 他作 品 , 帮 助学 生全 面 了解 其文 学 风 格 。 比如 《 提 辖 拳打 以 鲁 镇关 西 》 是《 浒 传 》 只 水 中第 三 回 的节 选 。 师 可在 教 完 课 文后 教 趁热 打 铁 , 引导 学 生 关 注 《 浒传 》 水 中鲁 智 深 后 来 的命 运 , 起 激 学生 探 知 的兴 趣 。 可 就 同 一 作 家不 同时 期 的 作 品作 比较 , 还 将 文 学 史 的 知 识 贯穿 其 中 。 学 生 引 入 博 大 精 深 的 文 化 渊 源 中 。 把 例 如 , 习 白居 易 的 《 鹤 》 , 引 导 学生 回忆 他 前 期 的作 品 学 池 时 可 《 赋得 古原 草 送 别 》 自 居 易 十六 岁应 考 时 写 的 “ 火 ” 句 传 。 野 两 诵 千 古 , 仅 突 出了 野 草 顽 强 的 生 命 力 , 不 而且 表 现 了对 于 新 生 事 物 的 赞 颂 。 《 鹤 》 “ 风 一 唳思 何 事 ? 而 池 中 临 怅望 青 田云 水 遥 ” 两 句 明 显 表现 了诗 人 对 仕 宦 生 活 的厌 倦 和 无 奈 .表 达 了诗 人 对 归 隐 生 活 的 向往 。学 生 在 理 解 了这 两 首 诗 截 然 相 反 的 意 境 后 .不难 知道 这 与 白居 易 不 同年 龄 所 属 的时 代 背 景 有 关 。再 如 , 的 学 生 认 为 鲁 迅 的作 品艰 涩难 懂 , 解 有 难 度 。有 经 验 有 理 的 教 师 就 会 把 近 几 年 学 术 界 研 究 鲁 迅 的 文 章 介 绍 给学 生 , 让 学 生走 近 鲁 迅 , 了解 鲁 迅 。 4从 文 体 的 角度 延伸 。以 说 明 文为 例 . . 可先 从 课 本 中 选取 篇 比较 典 型 的 说 明 文 , 如教 叶 圣 陶 的 《 州 园 林 》 可 以 分 比 苏 , 别 从 课 文 内 容 、 构 、 言 等 方 面 设 置 问 题 , 学 生 精 读 之 后 结 语 让 分组讨论 , 在理 解 了课 文 如 何抓 住 特 征 , 照 “ 按 总一 分 ~ 总 ” 的 结 构 方 式 ,从 多 方 面 加 以 说 明 之 后 ,及 时 选 择 另 一 篇说 明文 《 巍 中 山陵 》 行 比较 阅读 , 助 学 生 分 析 两 篇 文 章 的 异 同 。 巍 进 帮 经 过 反复 讨 论 、 析 、 结 , 个 学 生都 能 逐 渐 明 确 “ 明文 ” 分 总 每 说 应 该抓 住 说 明 对 象 的 特 点 . 用 准 确 、 明 、 动 形 象 的 说 明 运 简 生 语 言 ,按 照一 定 的顺 序 有 重 点 地 说 明事 物 。这 样 一 种 教 学 思 路。 就能 帮助 学 生 拿 到 一把 开启 说 明 文 阅 读 大 门 的钥 匙 。
初中语文作文拓展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拓展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c40f3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b.png)
初中语文作文拓展课教案课程目标:1.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写作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丰富作文内容。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创意写作技巧2. 多样化表达方式3. 生活素材积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分享一篇有趣的作文案例,让学生感受创意写作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作文作品,讨论其创新之处。
二、创意写作技巧(15分钟)1. 老师介绍创意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夸张、拟人、对比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作文中运用这些技巧。
3. 学生举例说明,进行实战演练。
三、多样化表达方式(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说明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灵活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3.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四、生活素材积累(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积累素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素材积累方法,互相学习。
3. 学生进行课堂写作,运用所积累的素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3.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的提升教学资源:1. 作文案例2. 创意写作技巧资料3. 学生写作练习作品教学建议:1. 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
2. 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3. 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写作技巧。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https://img.taocdn.com/s3/m/7197424f69eae009581beca1.png)
装 》 请 发 挥 自 己 的 想 象 , 游 戏 结 束 后 》 题 写 一 , 以《 为
初 中 语 文 课 文 中 有 许 多 名 家 名 篇 .但 初 中生 对 个 续 篇 这 一 设 计 主 要 引 导 学 生 借 鉴 作 者 巧 妙 的 构
文 学 的 积 累 毕 竟 有 限 . 者 正 好 借 此 机 会 . 荐 该 教 推 思 . 理 发 挥 想 象 同 学 们 纷 纷 展 开 想 象 . 的 写 到 合 有
杀 但 不 作 家 的 其 他 作 品 来 扩 大 学 生 的 阅 读 量 . 面 了 解 作 皇 帝 恼 羞 成 怒 . 了 两 个 骗 子 。 还 足 死 要 面 子 . 全
者 . 握 作 者 的 风 格 把
肯 承 认 错 误 . 然 赤 身 裸 体 : 的 写 到 皇 帝 要 抓 那 依 有
、 体 知 识 的 拓 展 在 复 习 课 巾 尤 其 重 要 . 生 可 以 在 拓 在 文 章 结 尾 简 短 地 做 结 .留 给 了 学 生 想 象 的 余 地 学
展 练 习 【掌 握 解 题 规 律 1 l l 二 、 扣 作 者 。 展 延 伸 紧 拓 t 所 以 我 设 计 了 这 样 的 思 维 拓 展 题 : 了 《 帝 的 新 读 皇
小议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有效性
![小议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9559301d866fb84ae45c8d32.png)
磷
国蛰蕊蟹 霸 毽 撼
江 苏省 东 台市南沈灶镇 中学 胡秀华
懿蛰
拓 展 延 伸 是 指教 师在 教 学 过程 中根 据 教 材 的 内容 和 学 生 的特
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在学 习了亲情类的文章如《 背影》 可以 后,
提 供 反 映 父 爱的 时文 美 文 , 学 生 阅读 , 让 以加 深 学 生 的 情 感 体 验 ,
用教 材 传授 给 学 生 一 定 的知 识技 能之 后 ,可 以提 供 一 个 与 教 材 有 相 似 特 征 的 类文 , 学 生运 用 所 学 的知 识 能 力进 行 练 习, 让 以提 高学
. -. - . _. _. -. . . -. - . _¨ -. _ ¨ _ . -. - . … - -◆ ・ -. _. -. - . -.
之后 , 可以介绍 苏轼 的婉约派的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 让学生比较 ,
探 究其 风格 的不 同 . 学 生对 苏轼 的词 风 又 比较 全 面的 认 识 。 使 又如
堂教学重在培养 学生的语 文能力 , 高学生的知识技 能, 提 因为教材 是个例子, 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语言载体。因此, 教者在利
形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 ,绝不年游离于课 堂教 学之外 ,为拓展 而拓
展 , 整 节课 显 得 支 离破 碎 。 4探 究性 原 则 。 文教 学 中的拓 展 延 使 () 语 伸 归根 结 底是 为 了拓 宽 学 生 的视 野 , 高 学 生的 语 文 素 养 。 因此 . 提 拓 展 延 伸 的 内容 ,应 该 有 一 定 的深 度 ,可 以加 深 学 生 对 文章 的理 解, 形成 完整 的 知识 体 系 。 比如 在 学 习 苏轼 的 豪放 派 词 《 州 出猎 》 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https://img.taocdn.com/s3/m/31435752804d2b160b4ec07c.png)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摘要】前段时间,观摩了一次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比赛,10堂课下来,发现了参赛老师们都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每堂课几乎都设计了“拓展延伸”环节。
“拓展延伸”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变得灵动,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本文就课堂教学中“拓展延伸”环节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关键词】拓展延伸;理解;作用;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3一、对“拓展延伸”的理解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
”看来,“课文只是一个例子”的观念已经成为教师们的教学理念。
学生每天都接触的课本,里面的文本就是非常好的教育资源。
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就能使学生通过课文学到更广泛、更深入、更实用的知识。
那么“拓展延伸”就成了教师们引导学生融会贯通课文内外知识的好方法。
二、“拓展延伸”的作用“拓展延伸”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语文课变得灵动,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一直以来,说明文对学生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如八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能把课本上的一些物候知识与生活现象和经验联系起来,从课本拓展到生活,学生就会发现大自然语言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
三、“拓展延伸”的方法虽然“拓展延伸”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思维。
但是,有很多老师为了追求所谓的课堂效果,随意的抓住课堂中某一位学生的一个生成问题就无限的拓展延伸了出去,课堂是热闹了,但学生到底有没收获呢?所以在“拓展延伸”时,更多的是要注意有效性。
1.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这里的“学习内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对文本的理解内容。
对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特别是把一些相对枯燥乏味的文本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就像上面提到的《大自然的语言》一文,如果在教学中能注重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https://img.taocdn.com/s3/m/46ac61c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6.png)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前言语文教育是学生基础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修科目之一。
在初中教育中,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能够够理解作品内在的意义,还应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拓展阅读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拓展延伸也显得尤为重要。
拓展与延伸拓展与延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某一特定的知识点,通过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学习,以达到更为详细领悟和更为深刻的理解的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与延伸的实施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
课堂拓展课堂拓展是以课本内容为基础,针对学生兴趣,或涉及到相关领域知识扩大探讨,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增长知识面。
课外阅读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外读一些主题相关或教材外相关书目,并要求在下一堂课时把所读内容与前一次课堂所讲内容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详细讲述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深度挖掘,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
观影体验在知识点深入拓展的同时,教师可选择和阅读材料相关的电影或音乐视频来品味。
通过音乐视频的放映,孩子们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故事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理解故事情节背后的深层意义。
实际应用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
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实际应用情境,促进教学的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外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语文知识,撰写故事、小说或文章来进行实际运用,既巩固了掌握语言词汇和构筑语言句子的能力,又有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口语表达要求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拓展语文应用范围。
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进行口语表达练习,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结论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和延伸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拓宽学生思维视野、扩展阅读面、实际应用语文知识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应该因材施教,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不断探索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以培养更加优秀的新一代语文学习者。
拓展延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拓展延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0effe0e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0.png)
探索篇•教学研究拓展延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王志锋(兰州市第八十九中学,甘肃兰州)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将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语文,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鲜活的社会生活永远是学好语文的不竭源泉和重要保证。
关键词:拓展;思维;理解;语文拓展延伸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延伸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不断体会到拓展延伸环节具有极其深远的作用。
一、拓展延伸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学除了学习语文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外,还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拓展延伸更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跨越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例如,在教学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一文时,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寓意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延伸问题:“白兔在拥有了月亮之后,反而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原先的闲适、无忧无虑、充满对月亮乐趣的生活不存在了。
因此,白兔最终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白兔是慧心未泯,而我们人类呢?当拥有了巨大的财富或某种较高的地位以后会怎样呢?是不是也同白兔一样懂得舍弃?”问题一提出,就有好几位同学举手表述观点。
一位男同学说:“像清朝的大臣和珅,贪污了那么多的银两,是清王朝好几年的税收,而最后也被抄家杀头。
”上这堂课时,有市三十四中的教师听课。
课后我同听课教师进行了交流,谈到了拓展延伸环节中这位同学的发言。
令我惊讶,令听课教师惊喜。
惊讶,是因为学生的发言出乎我的预料之外,是我无法预先设想到的。
说心里话,我在课前和上课时是纯然不会想到和珅的。
而我的学生却想到了。
惊喜是因为看到了学生在急速动脑,而且学生能将课本知识同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进行跨越式的思维,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d6949f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c.png)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策略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课堂当中进行拓展延伸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
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熟读课本、背诵重要的段落为主,并凸显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的重要地位,且发挥出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导作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拓展延伸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初中语文老师应当从根本出发,寻找拓展延伸的切入点;从课堂上出发,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数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注重课堂以外的拓展延伸,增长学生的见识,引导学生去更广阔的文学天地学习。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策略引言在以往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当中,阅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语文课的教学重点是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的。
而初中语文课程重点则是以学校教材当中的文章为重点,突破以往传统的课本限制,进一步开阔初中生的读书眼界,培养学生的读书思维能力。
在中学语文课堂当中实施拓展延伸课程,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深度,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升初中学生语文科的综合素养水平。
一、课堂教学的拓展应当选择适合的文本在初中的语文教学当中,选择适合的文本是极其重要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离开了课本内容去过度的发挥课外知识,语文课程就会失去其原本的意义。
”所以说,教学当中的拓展延伸应当以课本当中的文本为基础,围绕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习课本当中的文本知识,把握课本当中的学习重点。
例如,在一堂公开课上,老师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文章的时候,用了十二分钟对这篇文章进行有激情的朗读,然后再用接下来的十分钟对课本当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然后再用五分钟让学生分为各个小组进行讨论,对教材中的课文进行介绍。
结束之后,就利用剩余的时间进行课外的拓展延伸。
拓展了一部分和“春”相关的篇章,以及一些影视作品的音乐舞蹈之类内容,在结尾时甚至还增加了一些中国民间的生活习俗。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https://img.taocdn.com/s3/m/cf2244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b.png)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是非常重要的。
在拓展教学内容方面,可以引入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延伸学习方法可以包括讨论、研究、写作等,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自主学习。
创新教学形式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样化评价方式可以采用作业、口头表达、小测验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实践与实践是最重要的,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语文知识的魅力。
拓展延伸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益良多。
【关键词】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拓展延伸, 教学内容, 学习方法, 创新形式, 评价方式, 实践, 学习兴趣, 综合能力,重要性, 激发, 促进.1. 引言1.1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展延伸是指在传授基础知识的通过引入更广泛的内容和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拓展教学内容可以包括文学作品外的文化背景、作者生平、作品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通过延伸学习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创作等更深层次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创新教学形式可以包括课外讲座、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下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多样化评价方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让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评价和反馈。
通过实践与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应用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 正文2.1 拓展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内容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拓展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699f4e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4.png)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策略摘要:初中教育阶段需要学生们在此前的语文知识基础上掌握更多语文内容和学习技巧,而随着如今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对于当代青少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们自身也不再单纯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冰山一角”,希望能够不断拓展教学内容来充实自身语文知识体系,由此初中语文教学拓展延伸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教学拓展延伸的意义进行分析,探究出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延伸;策略引言: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不仅是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书本当中的内容,更期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延伸教学就成为了必要的教学手段。
在保障学生课堂学习进度的前提下带给学生们更多的知识体验,通过不同方式和角度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奥秘与乐趣,并因而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学科的热爱,进而提高其语文学科素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拓展延伸的意义(一)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学生们长时间的学习书本知识难免会出现倦怠心理,并且原本语文课本当中的很多内容和信息都是依照学生的年龄发展和学习进度来选择的,而一些学生家长习惯于在学期开始前就为学生报名补习班提前学习的一部分课本知识,这也让孩子在学校课堂教学时产生自负情绪,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不需要二次学习了。
而在初中语文课堂当中,教师不再拘束于书本当中包含的内容,或者根据学生近期情况以及当下社会上较为热门的事件等引入到课堂授课内容当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邀请学生们畅所欲言,把自己想象到的和对所学内容的感受充分表达,将课堂内容与课外内容有效融合,共同促进课程教学的推进,这同样也为原本枯燥的知识增添了一丝乐趣,在进行拓展延伸的同时更让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初中语文内容的拓展延伸的内容可以从各个方面入手,同时所拓展的内容来源也可以包含多个渠道,比如说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观看电视、阅读报纸和课外书籍等了解到的知识,将这些知识积累起来,在课堂上遇到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与同学们分享,并且通过这样的彼此分享,也能让大家了解到更多的生活常识和课外语文知识,还能提升学生们对于自身理解事物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拓展阅读语文教案
![初中拓展阅读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5321a7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5d.png)
初中拓展阅读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如名著、散文、诗歌等。
2.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3.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精选阅读材料,制定阅读计划,准备相关资料。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内容,分享阅读心得。
5. 课堂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同学交流心得。
6.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巩固阅读成果。
四、教学策略:1. 多样化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
2. 深度解读:教师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
3. 互动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激励评价:教师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课堂表现、课后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通过阅读笔记、作文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选取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3. 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
4.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阅读活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通过本节课的拓展阅读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阅读热情,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推荐5篇)
![初中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推荐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d184d8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8.png)
初中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推荐5篇)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立足课本,跳出课堂。
然而,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分解和剖析上,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定势。
限制了教师的文化和学术视野。
同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对文章能作文体上的把握外,并没有能积淀起应有的文化底蕴,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能力,甚至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语文知识框架。
杨振宁教授曾这样评论中美学生:“中国的留学生,学识成绩都是很好的,但是知识面不够宽;还有就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
” 他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弊端,同时也从反面提醒我们语文教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
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的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
语文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
那么,我们该确定什么样的延伸角度?又该向哪个方面延伸?“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中的“此”与“彼”又是什么呢?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
不妨从情节、主题、作家、文体等四个角度着手。
1、从情节角度中延伸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延伸的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延伸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a25c3047cd184254b353539.png)
文 教 学 的本 体 , 以免 喧宾 夺 主 、 末 倒 置 , 人 觉 得 有 画 本 让 蛇添足之嫌 , 到头来却让语文课 只落得个为他人做嫁衣 的后 果 。
4 要 把 握 拓 展形 式 .
拓展延伸有课 内向课外的延伸 , 有文本 与网络资源 的链接 , 有语文 向其他学科的渗透 。但有些教师在教 学 实践 中常常忘 了语 文“ ” 么。本想借 助 网络来丰 富 姓 什 教学 的资源 , 加深对 教学 内容 的理解 , 但有 些教师上成 了如何在 网上查资料 的信息技术课 ; 本想通过音乐来感 染学生 , 形象体 验文本 的情感 , 结果却 成 了音乐欣赏课 。 史绍典先生说过 :语文 就是语 文。 我们要 牢记语 文 的 “ ” “ 氏” 不能把语 文上成 思想政治 课 、 姓 , 艺术 课或其 他的 什么课 。 在鲜 活的语文教学实践 中 , 于抓住课本拓展 的契 善
一
3 拓 展 延 伸 要 适 度 .
案 例 分析
案例 1中, 教师培养学生 的想象力 和表达能力本无 可厚非 , 但却偏离了本 课的教学重点——象征手法 。拓 展延伸脱离课文本意 , 偏离 了教学重 点 。主要是教师没 有很好地把握作 者 的写作 意 图, 使拓 展偏离航 向 , 误导 了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上课 时不能为拓展 而牵强附会 , 要在准确 理解课文 意图 的基础 上 , 明确拓 展方 向, 则 否 就 会舍 本 逐 末 , 与教 学 预期 南 辕北 辙 。 案 例 2中教师用这么多 的拓展延 伸资料 , 很少 与课 文、 课文 的教学内容与教学 目标有 关。虽 有拓展 , 文 但“ 不达意” 。本文的拓展应以毛泽东 的大家气 度和领袖风 范为基点 , 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线索进行拓展 , 使学生 能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并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案例 3中, 自清能写《 》 朱 春 这样 优美 的散 文 , 仅 不 在于他深厚 的文学素养 和严谨 的文风 , 重要的是他描 更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课堂开拓训练思考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课堂开拓训练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8caeb1b866fb84ae45c8dce.png)
新课改中初中语文课堂开拓训练的思考新一轮课改如一缕春风,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
课堂教学中的预习、合作、探究、讨论、展示等如百花园中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百花盛开,一株株正在怒放的鲜花吸引众多的眼球,但最使我动心、回味的要数拓展,她犹如一枝出墙的红杏,风一吹她就在风中随风摇摆,好像再向人们展示它那婀娜的舞姿……《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
”笔者的看法是: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
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而实现这一目标最佳的方法我认为是拓展,只有拓展才能使学生走出困惑,喜欢语文。
因为拓展使语文和生活问的桥梁,通过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生可以把知识转化为智慧。
此轮新课改最大的亮点.笔者认为就是其焦点的转移——从“教”向“学”的转移。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从生命的视角来看,学会学习,还只是人求生的工具,只是人生命的一半;学会生活,完善生命,才是人生的完满。
在这一过程中拓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因为我们的基础教育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而教育发达国家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渴望的感觉。
而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一个贪婪鬼,把知识当成了免费的黄金珠宝。
中国的传统教育忽略了知识与智慧的关系,总是让孩子直接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
教育发达国家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由于开始的时候,知识都特别简单,比较容易得到感悟,知识也就容易变成智慧。
拓展延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拓展延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519cb7c0804d2b160a4ec056.png)
探索篇•教学研屯柘展延伸在语丈课壹教学中的必要性王志锋(兰州市第八十九中学,甘肃兰州)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将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利于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语文,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鲜活的社会生活永远是学好语文的不竭源泉和重要保证。
关键词:拓展;思维;理解;语文拓展延伸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延伸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不断体会到拓展延伸环节具有极其深远的作用。
一、拓展延伸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学除了学习语文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外,还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拓展延伸更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跨越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例如,在教学周国平的人生寓言《白兔和月亮》一文时,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寓意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延伸问1题:“白兔在拥有了月亮之后,反而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原先的闲适、无忧无虑、充满对月亮乐趣的生活不存在了。
因此,白兔最终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白兔是慧心未泯,而我们人类呢?当拥有了巨大的财富或某种较高的地位以后会怎样呢?是不是也同白兔一样懂得舍弃?”问题一提出,就有好几位:同学举手表述观点。
一位男同学说:“像清朝的大臣和珅,贪污了那么多的银两,是清王朝好几年的税收,而最后也被抄家杀头。
”1上这堂课时,有市三十四中的教师听课。
课后我同听课教师进行了交流,谈到了拓展延伸环节中这位同学的发言。
令我惊讶,令听:课教师惊喜。
惊讶,是因为学生的发言出乎我的预料之外,是我无法预先设想到的。
说心里话,我在课前和上课时是纯然不会想到和珅的。
而我的学生却想到了。
惊喜是因为看到了学生在急速动:脑.而且学生能将课本知识同现实生活和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进行跨越式的思维,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试论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试论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https://img.taocdn.com/s3/m/6a0c0ef531126edb6f1a10ce.png)
试论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必须要拓展延伸,这样才能立足课本,开放视野,扩大阅读面、知识面,从而达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关键词:中学语文拓展延伸开发利用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
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外材料的拓展,必须做到:一、拓展延伸要立足课本课堂拓展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
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
为了拓展,将课上到野外去,新是新了,却没了原则和规矩;为了创新,囫囵吞枣学习课内知识,忙于拓展中的“表演”和“作秀”,新是新了,却多了几分浮艳。
我们要始终记住,只有文字才是教学之本,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才是最好的课程资源。
二、拓展延伸要把握学情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别和特征等。
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
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三、拓展延伸要适度语文课堂的延伸必须适度,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课文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在最值得拓展延伸的时机、地方去拓展延伸,并掌握合适的“度”,学一学见好就收,拓展切不可不着边际,伤害到语文教学的本体,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让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到头来却让语文课只落得个为她人作嫁衣。
拓展延伸教学初中语文教学
![拓展延伸教学初中语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9825ae1e910ef12d2bf9e78d.png)
拓展延伸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摘要:拓展延伸作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方式被采用,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打破固有的教学思路,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自主性,从生活中挖掘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新课改要求初中语文教学教学内容要规范化,教学环节完整,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然而,拓展延伸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对初中语文的发展起着引导性作用。
接下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拓展延伸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拓展延伸教学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学会主动学习。
而拓展延伸教学方式的应用,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帮助学生补充课外知识,开阔视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拓展延伸教学的原则(一)培养学生敢质疑的原则质疑是思维创新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前提。
一般在阅读课的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是拓展延伸教学,拓展延伸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更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的教学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书本知识和老师的讲解只是一味地接受,不敢质疑,更不敢批评。
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教师的错误,敢于质疑书本知识,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原则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让他们掌握课堂的主动权,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次是教师要灵活、巧妙地设计拓展延伸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学习。
再次,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敢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和综合性的问题,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大胆联想、独立思考、合作解决问题,获得正确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作者:————————————————————————————————日期:
2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
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外材料的拓展必须做到:一、拓展延伸要立足课本
课堂拓展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
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
为了拓展,将课上到野外去,新是新了,却没了原则和规矩;为了创新,囫囵吞枣学习课内知识,忙于拓展中的“表演”和“作秀”,新是新了,却多了几分浮艳。
我们要始终记住,只有文字才是教学之本,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才是最好的课程资源。
拓展延伸是为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让内容为拓展延伸服务。
正如于漪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
”所以教师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
二、拓展延伸要把握学情
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别和
特征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
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因此,拓展延伸时教师应注意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设置一些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各取所需。
立足课堂实际,考虑时间、场地、情景的限制。
否则,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过是一种表演或作秀,比作一只“绣花枕头”恐怕并不为过。
三、拓展延伸要适度
语文课堂里的延伸必须适度,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课文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在最值得拓展延伸的时机、地方去拓展延伸,并掌握合适的“度”,学一学见好就收,拓展切不可不着边际,伤害到语文教学的本体,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让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到头来却让语文课只落得个为她人做嫁衣。
四、拓展延伸要把握拓展形式
拓展延伸有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有文本与网络资源的链接,有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
但有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忘了语文姓什么?本想借助网络来丰富教学的资源,加深对教学内容
的理解,但有些老师上成了如何上网查资料的电脑课;本想通过音乐来感染学生,通过形象体验文本的情感,结果却成了音乐欣赏课。
史绍典先生说过:“语文就是语文。
”我们要牢记语文的“姓氏”,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艺术课或其他的什么课。
同样,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也不是思想政治课、艺术课或其他什么课的拓展延伸。
在鲜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善于抓住课本拓展的契机,把握课本拓展的火候,用好课本拓展这根“魔棒”,既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更是对我们语文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