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拓展课程教案
初中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帮助学生拓展想象力
初中语文再塑生命的人教案:帮助学生拓展想象力语文教育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培养学生思想觉悟和创造能力的途径,其中拓展想象力是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
然而,很多学生对于想象力的理解存在误区,仅仅停留在模仿和装饰性的程度上,缺少深刻的认识和创造性的实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想象力的本质和提升想象力的能力,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了“再塑生命”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 了解想象力的本质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想象力的本质。
想象力是一种超越现实的能力,是人们思维活动中的一种内在过程,通过它人们可以在脑海中呈现出现实中没有的事物,扩展了人们的认识范围和心理世界。
让学生了解想象力的本质,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活动和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潜能。
二. 拓展想象力的方法1.阅读与思考相结合阅读是拓展想象力的最好方式之一。
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科学书籍等不同类型的书籍,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情境、人物、事物和事件,从中汲取营养,培养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应该深入思考,想象自己成为其中的一个人物,参与其中的情节和事件,从中激发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想象与创造相结合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只有充分想象,才有创造的可能。
在学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尝试创新,在作文、写作等方面给予更大的自由度。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科学实验、诗歌、故事等,从中不仅可以拓展自己的想象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三.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想象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更是培养了他们的人生观。
想象力是人类文化的精髓之一,通过想象,我们可以超越现实,创造出不同的未来和生活。
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更加积极的人生观,拓展自己的思维,独立思考,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初中语文拓展课教案
初中语文拓展课教案教案标题:初中语文拓展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古诗词的鉴赏和理解。
2. 古诗词的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古诗词的特点、体裁、格式等。
2. 古诗词的鉴赏技巧:押韵、对仗、意境等。
3. 古诗词的表达和写作:仿写、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诗词的音乐或朗诵,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
2. 知识讲解: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技巧,通过例诗进行讲解和分析。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诵和鉴赏练习,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4. 创作: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仿写和创作,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和美感。
五、教学方法:1. 听说结合法:通过音乐和朗诵引导学生对古诗词产生兴趣。
2. 示范引导法:老师示范朗诵和鉴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
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古诗词的创作和鉴赏。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设备:播放古诗词的音乐和视频。
2. 课件:准备相关的古诗词课件,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
3. 教材:准备相关的古诗词教材,供学生参考和练习。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通过学生的朗诵和创作,评价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八、拓展延伸:1. 古诗词的赏析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赏析活动,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和鉴赏能力。
2. 古诗词的创作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
以上是初中语文拓展课的教案建议,希期对您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拓展教案(精品7篇)
八年级语文拓展教案(精品7篇)八年级语文拓展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理清*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
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主题的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朱德是我国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小时候手的教育有分不开的联系。
他的母亲教给了他很多东西,他在《回忆我的母亲》这篇*中就讲述了这些事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怎样的。
二、介绍作者。
朱德,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
*是作者为纪念母亲去世而写的。
三、抄写词语,注音和解释。
迁徙( ) 溺( )死和睦( ) 衙( )门妯娌( )节衣缩食宽厚仁慈四、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了解课文都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优秀品质并找出表现这些优秀品质的事例的语句。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在文中标出,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
五、学生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六、朗读分析课文。
1、教师范读第一段,这段情真意切,表达了对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
要求学生仔细聆听,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感受*朴素优美的语言魅力,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
提问: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指定几名学生朗读2——15段,要求感情充沛,尽量声情并茂。
提问:这一部分以记叙为主,但其间穿插着评价母亲优秀品质的语句,请把这些句子找出来,思考他们有什么作用。
“母亲是个好劳动”“聪明能干”“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烈了”“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初中语文社团教案
初中语文社团教案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2.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2. 诗歌的鉴赏方法3. 诗歌的创作技巧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些经典的诗歌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二、诗歌鉴赏(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些经典的诗歌,让学生进行鉴赏。
2. 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形式、内容、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诗歌创作(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也可以是发挥想象力的自由创作。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四、诗歌朗诵(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诗歌朗诵。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参与朗诵,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回顾自己所学的内容。
2.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变化。
2. 学生对诗歌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资源:1. 诗歌鉴赏教材或相关资料。
2. 诗歌创作素材。
3. 诗歌朗诵音响设备。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诗歌。
2.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关爱。
初中语文作文拓展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拓展课教案课程目标:1.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写作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丰富作文内容。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创意写作技巧2. 多样化表达方式3. 生活素材积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分享一篇有趣的作文案例,让学生感受创意写作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作文作品,讨论其创新之处。
二、创意写作技巧(15分钟)1. 老师介绍创意写作的基本技巧,如夸张、拟人、对比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作文中运用这些技巧。
3. 学生举例说明,进行实战演练。
三、多样化表达方式(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说明等。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灵活运用这些表达方式。
3.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四、生活素材积累(1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积累素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素材积累方法,互相学习。
3. 学生进行课堂写作,运用所积累的素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写作练习的质量3. 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的提升教学资源:1. 作文案例2. 创意写作技巧资料3. 学生写作练习作品教学建议:1. 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鼓励他们勇于尝试。
2. 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3. 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写作技巧。
拓展课外阅读:七年级语文教案木兰诗教案2
拓展课外阅读一直是学生们提高语文素养、拓宽知识面不可或缺的方法。
而作为古代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学形式,古诗词作为拓展阅读的一种重要形式,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七年级语文教案——木兰诗教案2。
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诗》的背景、内容和特点,学会感悟诗歌中传递的主旨思想和感情,唱读诗歌,体验古代风情。
2.课前准备(1)教师要准备熟悉《木兰诗》的背景知识和文学特色,并准备有关故事的图片和视频,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学生可以提前阅读《木兰诗》,并在阅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想了解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交流。
3.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听过‘女真·花木兰传奇’这个故事?它有哪些特点?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为了获得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还可以展示有关花木兰的相关图片或者视频,使学生对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2)正文环节1.了解《木兰诗》的背景知识教师可通过精彩的讲述、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木兰诗》的产生背景和重要意义。
信陵君回国导致了百姓们被强逼当兵,木兰化装为男装,代替父亲征战。
最后木兰功成身退,回到了家乡,过平静的一生。
她不但保全了家族,而且保住了自己的貌美、清白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士气和自信心,成为了古代文学中非常杰出的一篇叙事诗。
2.分析《木兰诗》的结构和特点教师可以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告诉学生,传统的叙事诗清楚地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征。
形式上,《木兰诗》的形式比较自由,其中的六绝句和两句长调轮廓比较模糊,没有严格的结构要求。
是文学手法的使用。
叙事中通常会采用对比、对话,变换人称和时态,使用修辞手法等等,此次《木兰诗》采用了典型的叙事模式,但也运用了表现技巧,以及排比,倒装等修辞的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一起演绎《木兰诗》情节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古代风情的同时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文学技巧。
初中语文拓展讲解教案模板
课程年级:七年级教材内容:《沁园春·雪》教学目标:1. 通过拓展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沁园春·雪》这首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诗词知识,如《静夜思》、《春晓》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毛泽东和这首诗的背景。
二、拓展讲解1. 诗歌意象分析- 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等。
- 分析这些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如何表现出诗中的意境。
2. 诗歌意境分析- 描述诗中的意境,如北国的壮丽风光、雪的洁白无瑕等。
- 分析意境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3. 诗歌情感分析-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如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等。
- 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4. 诗歌语言特点分析-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分析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和画面美。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毛泽东的其他诗词,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语言特点。
3.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教学资源:1. 诗歌《沁园春·雪》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2. 诗歌背景资料。
3. 诗歌赏析文章。
4. 多媒体课件。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拓展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拓展课程初中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诗意人生——古诗词鉴赏适用年级:初中年级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词的基本意境和表达手法。
2. 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词的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和哲理。
2.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古诗词的资料,包括作者背景、诗歌内容、注释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学习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讲解古诗词的韵律、对仗、意象等基本特点。
2. 作品分析:以《静夜思》为例,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3.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静夜思》的理解和感受。
三、拓展阅读1. 教师推荐几首经典古诗词,如《登鹳雀楼》、《望岳》等。
2. 学生自主阅读,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歌的意境。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基本特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古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词基本特点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古诗词作品,并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二、作品鉴赏1. 《长恨歌》分析:以《长恨歌》为例,讲解诗歌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长恨歌》中的情感和哲理。
三、创作实践1. 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古诗词,可以是自己的情感体验,也可以是对某个景物的描绘。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创作古诗词,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难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3. 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如何,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备注:1.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初中诗歌拓展课教案
初中诗歌拓展课教案年级学科:八年级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美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特点2. 诗歌的鉴赏方法教学难点:1. 诗歌的形象思维2. 诗歌的情感表达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包括古今中外的经典诗歌。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歌,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二、诗歌的基本特点(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韵律、形象、情感等。
2. 学生通过举例分析,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
三、诗歌的鉴赏方法(10分钟)1. 教师介绍诗歌鉴赏的方法,如:了解背景、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情感等。
2. 学生运用所学方法,鉴赏教师提供的诗歌材料。
四、诗歌创作实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新表达。
2. 学生现场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诗歌分享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鉴赏方法。
2. 学生表示本节课的收获,激发对诗歌的进一步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分享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并进行了诗歌创作实践。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文学素养,还培养了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诗歌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快乐。
语文拓展课程活动教案初中
语文拓展课程活动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诗歌的美。
2.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欣赏经典古代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和主题。
2. 诗歌创作:学习诗歌的基本技巧,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朗诵,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历史和分类,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二、诗歌鉴赏(15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经典古代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等。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意境、情感和主题等方面欣赏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进行交流和讨论。
三、诗歌创作(20分钟)1. 教师介绍诗歌的基本技巧,如押韵、节奏、意象等。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 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从内容、形式、表达等方面进行点评。
3. 学生互相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与创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能够理解和感受诗歌的美。
2. 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有所提升,能够运用诗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教学资源:1. 经典古代诗歌文本。
2. 诗歌鉴赏与创作的相关资料。
3. 诗歌朗诵音频或视频资料。
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初中语文教案精选:拓展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案精选:拓展阅读能力介绍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备技能。
在初中阶段,拓展阅读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语言素材,增强语言韵律感,培养语言思维,提高文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初中语文教案中精选的拓展阅读能力的文章。
一、《古诗词赏析:夜雨寄北》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古诗词加深对诗歌的体验感和韵律感,增强学生文学素养。
文章简介:《夜雨寄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安秋夜雨露二首之二》。
诗人借夜雨聚散离合之意,寄托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妙趣横生,字句含蓄而意蕴丰富。
教学过程:教师应该介绍一下诗人白居易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为学生了解诗人和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教师应该为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整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随后,让学生自己朗读,并指导学生体会其中的冷暖离合、身临其境的感受。
让学生自己感悟其中的深刻寓意,激发他们的灵性思维和文学素养。
二、《传统文化:春之祭》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文化经典引导学生走近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及其价值的认知。
文章简介:《春之祭》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中的一种祭祖仪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历史悠久,传承至今,代表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
文章讲述了春之祭的起源、历史、意义以及它与其他传统文化有怎样的关联。
教学过程:教师应该介绍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为学生理解“春之祭”提供背景知识。
教师应该借助图片和视频等多种资料形式,让学生感知春之祭的场景,了解祭祀仪式的过程和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拓展他们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的认知。
三、《科普知识:行星运动》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科普文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增加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兴趣与了解。
文章简介:行星是太阳系中一类靠近星系中心、绕恒星旋转的天体。
本文主要讲述了行星的定义、运动规律、特点和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初中拓展阅读语文教案
初中拓展阅读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如名著、散文、诗歌等。
2.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3.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精选阅读材料,制定阅读计划,准备相关资料。
2. 课堂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内容,分享阅读心得。
5. 课堂分享: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同学交流心得。
6.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巩固阅读成果。
四、教学策略:1. 多样化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广度。
2. 深度解读:教师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
3. 互动交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激励评价:教师采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通过课堂表现、课后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
3. 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通过阅读笔记、作文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选取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指导。
3. 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
4.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类阅读活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通过本节课的拓展阅读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阅读热情,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七年级词汇拓展教案
七年级词汇拓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并掌握一些基础的七年级词汇;2. 拓展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词汇应用能力;3. 通过拓展词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课件、习题册等;2.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3. 教学辅助工具:字卡、PPT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本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词汇拓展的视频或者提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2. 呈现新词汇(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新词汇的形式和意义,并读音示范,让学生跟读几遍,使学生初步了解新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3. 学习新词汇(20分钟)(1)词汇的分类与归纳:将新词汇按照不同的意义或者词性进行分类,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词汇搭配和用法,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词汇。
(2)词汇的记忆方法: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词汇的记忆方法,如利用词根词缀进行记忆、使用单词卡片进行记忆等,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新词汇。
4. 词汇运用与巩固(30分钟)(1)词汇运用: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新词汇进行语法填空、句子翻译等练习,加深对新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2)课堂小游戏:设计一些词汇游戏,如填词接龙、词汇连连看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的新词汇。
5.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已学词汇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要多多练习和巩固所学的词汇。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使用本节课学到的新词汇进行造句或者写一篇短文,以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提问学生,布置小练习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批改和讲解,可以进一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强调学生的进步和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五、拓展延伸: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词汇量,提高词汇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听英语广播、观看英语电影等,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素质拓展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对象初中学生三、教学内容1. 诗歌鉴赏2. 名著阅读3. 口语表达4. 创新写作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素质拓展课程的意义和目的。
2. 引导学生了解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二)诗歌鉴赏1. 教师讲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了解作者、分析意象、品味语言等。
2. 学生分组讨论,鉴赏一首诗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 教师点评学生的鉴赏成果,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涵。
(三)名著阅读1. 教师介绍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学生分组阅读名著,完成阅读笔记。
3. 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探讨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和情节。
4. 教师点评学生的阅读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口语表达1. 教师讲解口语表达的基本技巧,如组织语言、清晰表达、逻辑严密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如演讲、辩论等。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口语表达,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创新写作1. 教师讲解创新写作的基本方法,如主题明确、结构清晰、语言生动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创新写作,如作文、诗歌、小说等。
3. 分组讨论,分享写作成果,互相学习借鉴。
4. 教师点评学生的写作成果,引导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素质拓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对课程的建议和意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
3.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拓展古诗积累教案
初中拓展古诗积累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欣赏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1. 古诗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古诗,古诗的分类及特点。
2. 古诗鉴赏方法:了解作者背景,把握诗歌主题,分析诗歌形式。
3. 经典古诗选读:选取初中阶段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进行阅读和赏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古诗,古诗有哪些分类及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和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古诗鉴赏方法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了解作者背景,把握诗歌主题,分析诗歌形式等鉴赏方法。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经典古诗选读(10分钟)1. 教师选取初中阶段适合学生阅读的古诗,进行阅读和赏析。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阅读,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四、古诗积累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接龙活动,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所学过的古诗。
2. 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自己的古诗运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自主阅读一首古诗,并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认真听讲,明确作业要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古诗的基本概念、鉴赏方法,以及经典古诗选读和积累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后能够主动去阅读和欣赏古诗。
初中语文素质拓展教案下册
初中语文素质拓展教案下册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阅读: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2. 创造性写作:根据给定的题目或情境,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语文活动:组织一些有趣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语文知识竞赛等,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简单的语文游戏或话题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文学作品阅读:给学生发放一篇文学作品,如小说或散文,让学生进行阅读。
阅读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文学分析: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如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
通过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创造性写作:给定一个题目或情境,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可以是对文学作品的续写、改编或自由创作。
写作后,进行分享和点评。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2. 语文活动:组织一项有趣的语文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或语文知识竞赛。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3. 学生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或才华,如朗读、表演等。
通过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同时,提出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是否能够主动阅读、思考和表达。
2. 学生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关注其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态度和需求。
教学资源:1. 文学作品: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诗歌等,作为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教案:如何拓展想象力
初中语文教案:如何拓展想象力如何拓展想象力语文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助于刺激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呢?本文将从框架、方法、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构建拓展想象力的框架拓展想象力的框架,一般是以阅读为主,辅以写作和音乐、美术等艺术创作。
阅读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和知识,通过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生动的画面,并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同时,写作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词语来刻画出所想象场景、人物和情节,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音乐、美术等艺术创作,则可以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美术的色彩和构图,从而促进学生对想象的深入和扩展。
二、采用多种拓展想象力的方法1、以阅读为主导,注重鼓励学生阅读阅读是拓展学生想象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该注重阅读教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本背景,分析文本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文本中涉及到的人物、地点和情节。
注重鼓励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形象描写、感情描绘和细节,从而让学生形成生动而丰富的感性认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比喻、机智幽默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兴趣,让学生在听讲与阅读中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2、通过写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写作是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发挥想象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以看图写话、单词造句、描述画面等方式,带领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唤醒学生远的记忆,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写作素材,如科幻小说、恐怖故事等,让学生在写作中培养出丰富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3、注重美术、音乐等艺术创作美术、音乐等艺术创作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可以以听音乐写诗、读诗画画、创意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别具一格的作品,从而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与语言表达的紧密关系,并且在艺术创作中培养出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
初中语文拓展课教案
初中语文拓展课教案【篇一:个人教案中考拓展4】第一部分:春秋五霸因为内乱和外夷入侵,周平王被迫将国都从镐京迁至东都洛邑(洛阳),此后的周朝史称东周。
春秋战国,就是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之间的东周时期。
“春秋”是史书的统称,代指春去秋来时以编年体形式记录史实。
认识春秋战国,可以让我们很好的把握那一历史时段中文化及人物的特点,给我们之后的学习带去许多便利。
第二部分:认识春秋五霸一、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
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的三儿子,母为卫国人。
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争位的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位为齐桓公。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
齐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东鄄城)召集宋、陈等四国诸侯会盟,是历史上第一个充当盟主的诸侯。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
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以管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若不可讳而不起此病也,仲父亦将何以诏寡人?“管仲对曰:“微君之命臣也,故臣且谒之,虽然,君犹不能行也。
”公曰:“仲父命寡人东,寡人东;令寡人西,寡人西。
仲父之命于寡人,寡人敢不从乎?”管仲摄衣冠起,对曰:“臣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
初中语文素质拓展教案
初中语文素质拓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古诗词中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
2.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创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鉴赏:通过讲解经典古诗词,使学生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语言特点。
2. 古诗词创作: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优美的古诗词开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古诗词鉴赏:选取几首经典古诗词,引导学生从意境、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鉴赏,分析其特点和魅力。
3. 古诗词创作:为学生提供一些创作素材和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实践。
可以分为小组讨论、个人创作和分享交流三个环节。
4. 创作指导: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词鉴赏与创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多写,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分析古诗词的特点和魅力。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创作能力。
4. 点评法: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学习兴趣。
2. 学生创作水平:评估学生的古诗词创作水平,包括意境、情感、语言等方面。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
六、教学资源:1. 古诗词鉴赏教材:选取经典古诗词,提供详细的鉴赏分析和创作指导。
2. 创作素材和主题:提供一些创作素材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与朱元思书》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拓展文学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与朱元思书》初中语文教案设计——拓展文学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是《与朱元思书》一篇,该文是唐代李白写给朋友朱元思的回信。
文中,李白用诙谐幽默的口吻,借用古今典故,表达对朱元思的关怀之情,并借机抒发壮志豪情和人生抱负。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这篇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与朱元思书》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学生能够运用文学知识,分析文中所用典故的内涵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3)学生能够扩展文学知识,了解唐代诗词相关的文化底蕴。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引导其在阅读中发现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开阔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喜欢文学作品,愉悦地与之相处。
(2)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操和情感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1)理解《与朱元思书》的情感表达和核心内容。
(2)分析文中所用典故的内涵和作用。
(3)扩展文学知识,了解唐代诗词文化底蕴。
四、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与朱元思书》中所用典故的内涵和作用。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拓展其联想和想象能力。
五、教学策略本次教学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引导探究、分组讨论等教学策略。
重视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发表观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引导他们从情感层面进入文学作品,为文学鉴赏提供情感基础。
六、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通过图画或其他素材,引入李白这位唐代诗人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在学生中产生对唐代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播放相关唐诗音乐或诵读部分唐诗,营造诗意盎然的氛围。
2、展开活动(1)阅读《与朱元思书》,探究其情感表达和内涵(20分钟)让学生独立阅读《与朱元思书》,感受李白那种随性自在、豪放不羁的气质,体验其中所蕴含的男子汉气概和儒将之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拓展课程教案
【篇一:如何有效拓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龙源期刊网 .cn
如何有效拓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黄卡丽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拓展延伸教学内容,沟通与生活
的联系,扩大学生视野,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对提高语文阅读教
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阐述了有效拓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原则,并重点论述有效拓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全面提高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教学;策略
作为学生每天都接触的课本,里面的课文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
教
师若能善加利用,打破教材、课堂的束缚,大胆延伸,不断拓展,
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使学生透过课文学到更广、更深、更实的知识。
然而,冷静而仔细
地观察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时常见到,部分教师机械而片面地理
解语文学习的延伸拓展的思想,纯粹为延伸而延伸,严重脱离文本,忽视教学实际与学情等等。
教师只有了解并遵循初中语文教学拓展
的基本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才能切实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拓
展的有效性。
一、有效拓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原则
语文就是语文,而非其他学科课,语文课的拓展应是“范围”,而非
改变教学内容。
因此,初中语文拓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文本原则。
文本是实施语文教学的有效载体,拓展必须遵循文本原则。
部分教师由于对拓展的片面理解,上课时只顾追求形式,文
本解读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就大谈课外,而不是以文本为拓展的
内容、宽度和深度等因素的出发点,导致了文本教学资源的浪费。
拓展忠于文本并不意味着固守文本,而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
2、适度原则。
教师在设计拓展环节时,不能将拓展环节当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一个标签,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拓展环节。
拓
展的形式和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拓展
小了,达不到拓展的目的,拓展大了,学生无所适从。
因此,拓展
设计要适度,不能盲目,要从教学实际和学情出发,合理进行有效
拓展。
3、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以学为主、以学生拓展活动为中心的主体观。
引导学生自主
思考,深入探究,大胆进行想象、联想,积极主动地进行拓展阅读
和探究学习,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二、有效拓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向情感方面拓展
【篇二:初中语文拓展教学】
初中语文拓展教学应关注什么
看过众多的语文公开课,不难发现:课堂有无拓展环节已然成为
评价课堂精彩与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成为一堂公开课中必不可
少的一个部分了。
但是,也有很多教师,还没明确拓展的目的,就
在课堂预设中为拓展留好固定的位置,为公开课装点门面。
这样的
拓展,不但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也大大的浪费了教学资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本只是些例子。
”通过拓展活
动,教师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和教益,让学生能根
据课文所学去主动地学习课文以外的东西。
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
的拓展,应该关注些什么?
一、关注文本,抓住拓展立足点。
虽然文本只是些例子,但是我们要通过这些例子,去得到一些学
习方法和情感体验,然后再拓展到文本以外,得到更丰富的感受。
只有立足于文本,才能更好的进行拓展。
可是,有一些教师,却曲
解了叶老先生这一教学思想,把文本简单的等同于一个引子,把语
文课上成了班会课、多媒体课等背离了语文本质的课堂。
如一教师
在上《柳叶儿》时,整整花了半节课的时间用多媒体展示了许多贫
困山区和地震灾区的孩子的生活情况,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又让结
合观后感写一段话给自己。
整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完全是课外的这
些图片与视频的作用,而不是文本。
这样的课堂拓展看似说写齐全、内容丰富,实则淡化文本,浪费资源。
二、关注学生,抓住拓展主体
学生是拓展活动的主体,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要看学生
是否最优化的达到了学习目标。
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
部分,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关注学生:
1.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
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儿童即将达到
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在拓展
教学中,教师通过检查课前的预习情况和课堂现场学生的提问,了
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拓展活动,让
学生“跳一跳”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2.关注对学生的指导与评价
一个文本是一个有机整体,虽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看,但在特
定语境中,其主旨不可能是飘忽不定的,其含义也不是可以漫无边
际地无限延伸的。
听过有些课的拓展环节,学生的任何看法,教师
都给予积极评价或不置可否。
笔者认为,这种看似很尊重学生的“放羊式”的拓展最容易误导学生。
任何看法是正确的,那么,语文课
的意义又有何在?所以,在课堂拓展中,教师要有正确的评价标
准,积极指导、合理评价。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拓展活动中,真
正的学有所得。
口
很多教师喜欢把拓展环节放在一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甚至是预
留在这个时候。
也就是说,如果时间不够,这一环节是可以不活动、不评价的。
渐渐的,重要的拓展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教案上的噱头。
其实,只要能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
的情感价值观,课堂进行的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成为拓展的切入口。
比如,笔者在教朱自清《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并没有根据教
参的步骤,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然后得出一个又一个的标准答案。
而是在课堂进行的中间,抓住作者的三次流泪,以情感体验作为切
入口进行拓展,延伸到学生自己的生活中。
问学生:“你曾经也像
作者一般,为父亲流过泪吗?”。
这个环节让学生从文本中跳出来,回到自己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
大家都积极的参与进来,其中有
感动的泪、有感激的泪、有后悔的泪??然后再回到文本中去,让
学生找找文中作者为父亲泪,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是怎样的眼
泪?这样,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课后有位
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周记本上写了一篇《背影》的读后感,截取其中
一小段:“我想,父亲的背影太平凡,生活中的我们何曾仔细的读过?
也许,我们为朋友背影的消失困扰烦恼过,甚至为陌生人背影的离
去而莫名的伤感过。
但是,千千万万次,当父亲转身时,我们却毫不
犹豫的回头走自己的路!子欲养而亲不待!毕竟,当生命走到尽头,
人的力量就显得越发的苍白无力!想挽回一切,却什么也挽回不了!
我羡慕朱自清先生的幸运,因为当他收到父亲自叹‘大去之期不远
矣’的家信时,他还能为晚年的父亲做很多很多事情,因为那个叫
做”死亡”的天使,它的光辉还未降临!” 这样的课堂拓展,有助
于学生领会文本所表现的父子深情,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在
生活理解父母、珍视亲情。
总之,课堂教学中切忌一切架空文本、流于形式的假拓展。
教师
应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内外的语文资源,在设计课堂拓展环节的时
候,关注文本、关注学生、关注时机,积极引导学生在拓展中把学
习辐射到其生活的各个方向,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篇三:中学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
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的深入,语文教学也逐渐由段落大意、写作特
色转向整体感知、拓展延伸,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本文
分析了中学教学中拓展延伸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因材施教、立足
教材、明确目标、多维延伸等角度分析了如何开展有效的拓展延伸。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拓展延伸
引言
课堂拓展是教学的有机组成,对于学生思维的开拓与创新有着重要
的影响,无论是观摩课还是教学大赛延伸拓展都成为了必不可少的
环节。
但是不恰当的延伸拓展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让
课堂变得杂乱,没有中心。
一、中学语文课堂延伸拓展中存在的问题
1.形式重于实质
新课改实行后,很多老师在没有深入领会新课改精神的前提下盲目
地组织拓展延伸,凑形式上的热闹,为了拓展而拓展,缺乏对教材
的深入思考。
在一次公开课中,一位老师讲授的是必修一朱自清先
生的《春》时,老师带领大家读完全篇内容后花了十分钟的时间对
文章进行了一个简短的归纳,然后进入了延伸拓展环节。
整个拓展
环节围绕着“春”这个主题讲到了巴金、中国、外国,问题从诗歌说
道古文、小说。
散文,内容上涉及歌曲、影视、舞蹈,甚至还谈到
了一些地方春天的民俗。
内容虽然看似丰富多彩,实则杂乱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