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第四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应激的过程
4)无助与自怜 无助是一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听天由命、被动挨 打的行为状态。自怜即自己可怜自己,对自己怜悯惋 惜。
5)物质滥用 某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激情况下会以习惯性的饮酒、 吸烟或服用某些药物的行为方式来转换自己对应激的 行为反应方式。
1.2 应激的过程
3.综合性的应激反应
1.2 应激的过程
应激输入 环境需求 应激源
应激中介
应激反应
察觉与 认知评价
心理反应 生理反应 行为反应
应激的过程
应激结果 适应良好 适应不良
1.2 应激的过程
(一)应激输入
1.躯体性应激源 躯体性应激源是指直接作用于躯体的理化与生物学刺激物,包括高温或低温、
强烈的噪声、损伤、病原微生物和疾病等。 此类应激源不仅能引起生理反应,也常常会改变人的情绪状态,从而导致心理
1.2 应激的过程
2
适应不良
持续的高强度应激会使人适应不良,造成个体对疾病的易感状态,引起心理和生理上 的病理性改变,或加重已有的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成为个体身体不适、精神痛苦的 根源。
1.3 心理应激与健康
(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1 心理应激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个体的成长发育取决于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这两个方面。心理应激可以被看作一种 环境因素。研究表明,个体在早期特别是青少年时期,适度的心理应激经历可以提 高个体在以后生活中的应对与适应能力。例如,艰苦的家庭条件与生存环境,能锤 炼出青少年坚强的意志与毅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各种艰难困苦面前应对自如,社会 适应能力大大增强。
反应。
1.2 应激的过程
2.心理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包括人际关系的冲突、个体
的强烈需求或过高期望、能力不足或认知障碍等。 不符合现实和规律的认知评价是心理应激产生的主要因素。
1.2 应激的过程
3.社会性应激源
社会性应激源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社会事件、情景的改变所造成的刺激。社会 性应激源大致分为两大类: ① 客观的社会学指标,主要是指经济、职业、婚姻、年龄和受教育水平等差 异; ② 社会变动性与社会地位的不合适,包括世代间的变动(亲代与子代的社会 环境变异),上述社会学指标的变迁,个人的社会化程度,社会交往、生 活、工作的变化,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动等。
1.2 应激的过程
2.应激的心理反应
(1)
情绪反应
焦虑是应激反应中最常出现的情绪反应,是人预期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 果时所表现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
恐惧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的、有特定危险,会受到伤害或生命受威胁 的情景时出现的情绪状态。
抑郁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伴有失 眠、食欲减退、性欲降低等。
1.2 应激的过程
(3)
心理—神经—免疫中介机制
在应激反应过程中,免疫系统并非功能自主的独立体,而是与中枢神经 系统进行双向性调节。
一般认为,短暂、不强烈的应激不影响或略增强免疫功能,轻微应激对 免疫应答呈抑制趋向;中等强度应激可增强免疫应答;高强度应激则显 著抑制细胞免疫功能。但长期较强烈应激可损害下丘脑,导致皮质激素 分泌过多、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从而导致胸腺和淋巴组织退化或萎缩、 抗体反应抑制、巨噬细胞活动能力下降、嗜酸粒细胞减少和阻滞中性粒 细胞向炎症部位移动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降低 机体对抗感染、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的能力。
应激反应 程度高
1.2 应激的过程
2.影响认知评价的因素
(1)
应激源
应激源对个体认知评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应激源的强度、持续时间、 涉及范围、可控制性和发生方式等方面。
应激源持续的时间越长,其负性的评价越强,应激反应也就越持久, 对心身的影响也就越大。应激源涉及个体的范围越广,应激反应就 越强。社会对应激源的控制方法越多,负性评价越少。
心理治疗的临床经验也从反面证实了这种情况:缺乏心理应激的青少年(如被父母 过度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在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环 境适应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
1.3 心理应激与健康
2 心理应激是维持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需要刺激的存在。例如,经常参加紧张的球赛,运动 员的骨骼肌,心、肺功能,神经反射功能,大脑分析、判断、决策功能均得到增强。 同样,紧张的学习、工作使人变得聪明、机灵、熟练,大大增强了个体的生存、适 应能力。
1.2 应激的过程
(2)
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
该中介途径通过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进行调节。当应激源作用强烈 或持久时,冲动传递到下丘脑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通 过脑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腺垂体,促使腺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进而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从而引起一 系列生理变化,包括血糖升高、促进蛋白质分解、减少抗体等。
1.2 应激的过程
4.文化性应激源
文化性应激源是指因语言、风俗、习 惯、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引起应激 的刺激或情境,如迁居异国他乡等。
1.2 应激的过程
(二)应激中介
1.认知评价的过程
无利害关系
刺 激 输 入



评 价
有利害关系
继发性
可控制
评价
不可控制
认知评价的过程
不发生 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 程度低
体内那些比较脆弱的器官和系统便极易首先受累而发病,如心身疾病。 临床上的应激性胃溃疡就是典型的例子。生活中可见那些因亲人突然亡故
而痛不欲生者,常常一病不起。
1.4 应对
(一)情绪集中性应对
1.心理防御机制
(1)压抑
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压抑是指个体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 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 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它是一种“动机性的遗忘”,个体在面对不愉快的情 绪时,不知不觉中有目的地遗忘,与因时间久而自然忘却的情形不一样。
愤怒是与挫折和威胁有关的情绪状态,由于目标受到阻碍,自尊心受到打 击,为排除阻碍或恢复自尊,常可激起愤怒。
1.2 应激的过程
(2)
行为反应
1)逃避与回避 逃避是指已经接触到应激源后而采取的远离应激源的行动。回避是 指事先知道应激源将要出现,在未接触应激源之前就采取行动远离 应激源。 逃避主要有3种表现形式,即逃到另一现实中、逃向幻想世界和逃向 疾病。
冠心病患者在争执或激烈辩论时应激发生心肌梗死;病情已得到控制的哮 喘患儿,在母亲离开后哮喘继续发作等。
1.3 心理应激与健康
3 导致机体抗病能力下降
人是心、身的统一体,身可以影响心,心也可影响身。严重的心理应激可 引起个体过度的心理和生理反应,造成内环境的紊乱及各器官、系统的协 调失常,从而使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处于对疾病的易感状态。
(3)
延缓性应激反应
除对健康造成即时损害外,应激还会产生余波效应,即在应激事件之后 的一段时间才体验到反应,又称为延缓性应激反应,多见于突发的自然 灾害之后及残酷的社会事件之后。
1.2 应激的过程
(四)应激结果
1
适应良好
适应是个体在应激状态下通过改变自身,以维持内外环境最佳平衡的动态反应过程。 适度的心理应激对人的心身健康和功能活动起促进作用,使人产生良好的适应结果。 适应良好时,身体健康、情绪乐观,能有效地应对应激源,以维持个体的平衡。
心理学实验研究证明,人在被剥夺感情或处于缺乏刺激的单调状态超过一定时间限 度后,会出现幻觉、错觉和智力功能障碍等身心功能损害。流水线上的工人从事单 调和缺少变化的工作,容易发生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的现象。
1.3 心理应激与健康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1 直接引起生理和心理反应,使人出现身体不适与精神痛苦
1.4 应对
(2)否定 否定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
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 当作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否定”与“压抑”极为相 似,但“否定”不是有目的地忘却,而是将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
强烈的心理刺激作用于体弱或应激能力差的人,便可发生这种情况。 “失败是成功之母”,虽然说挫败可以锤炼人的意志和勇气,但是人不能
总是失败,总是受挫,总是失意。 强度虽小但长期的心理应激常使个体出现头晕、疲惫、乏力、心悸、胸闷
及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和体征,还可以出现各种神经症表现、情感 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样表现。
个体的既往经历(尤其是应激经历)可提高其日后生活中的应对和 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耐受紧张性刺激物的侵扰。
1.2 应激的过程
(3)
社会
个体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也是其认知评价的影响因素,如亲友、同事 及家庭、单位等所提供的精神和物质资源,这些都会在应激过程中 对个体形成社会支持。
个体在认知评价阶段可利用这些外部资源进行评价,从而减轻应激 的作用。
心理—神经中介机制
该机制主要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调节。 当机体处在急性应激状态时,应激刺激被中枢神经接收、加工和整合,中
枢神经将冲动传递到下丘脑,使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被激活,释放大 量儿茶酚胺,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引发中枢兴奋性增 高,导致心理、躯体、内脏等功能改变,即所谓非特应系统功能增高。 应激源刺激过强或时间太久,也可造成副交感神经活动相对增强或紊乱, 表现为心率变缓、心排血量和血压下降、血糖降低,造成眩晕或休克等。
1.2 应激的过程
除上述因素外,心理防御机制在评价过程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防御机制的运作 过程是潜意识的,当本我的欲望与客观实 际条件出现矛盾而造成潜意识心理冲突时, 个体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潜意识的心理 防御机制就起到减轻焦虑的作用。
1.2 应激的过程
(三)应激反应
1.应激的生理反应
(1)
1.3 心理应激与健康
2 加重已有的精神和躯体疾病,或使旧病复发
已患有各种疾病的个体,抵抗应激的心理、生理功能较低,心理应激造成 的心理、生理反应,很容易加重原有疾病或导致旧病复发。
研究发现,门诊神经症患者的心理应激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线性关系。 躯体疾病的例子则更为常见:如高血压患者在工作压力增大时病情加重;
1.2 应激的过程
2)退化与依赖 退化是当人受到挫折或遭遇应激时,放弃成年人的应对 方式而采取幼儿时期的方式应付环境变化或满足自己的 欲望。依赖即事事依靠别人而不是自己去努力完成本应 自己去做的事情。
1.2 应激的过程
3)敌对与攻击 敌对是内心有攻击的欲望,但表现为不友好、谩骂、憎恨或羞辱别 人。攻击是在应激刺激下个体以攻击方式做出反应,攻击对象可以 是人或物,可以针对别人也可以针对自己。 根据攻击对象的不同,攻击行为可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直接 攻击是指把攻击的矛头直接指向构成挫折的人或物。转向攻击是指 受挫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进行直接攻击,而是把愤怒情绪发泄至与 挫折不相干的人或物,即平时所说的“迁怒于人”“迁怒于物”。
1.2 应激的过程
(2)
பைடு நூலகம்
个体
个体的人格特征、价值观、宗教信仰、健康状态、情绪和动机,以 及既往经历均会影响其对应激源的评价。
人格特征因素主要影响个体对各种内外刺激的认知倾向,从而影响 对个人现状的评估。
个体的需要和期望值过高,往往是心理压力和心理应激的来源,应 根据实际情况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建立适宜的期望值,以减轻应 激强度。
心理应激
| 第四章 |
目录
1 心理应激概述 2 护理工作中的应激现象
心理应激概述
第一节
1.1 应激的概述
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 时所表现出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状态。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 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应激的最直接表现即精神紧张。
(1)
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指个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表现为一种身心疲惫状 态。
此状态包括3个发展阶段: ① 应激唤醒阶段,表现为失眠、焦虑等; ② 能量储备阶段,有慢性的懒散、疲乏和淡漠; ③ 耗损阶段,表现为抑郁、身心疲惫等。
1.2 应激的过程
(2)
崩溃
崩溃是强烈的心理应激带来的一种无助、绝望的情感体验,表现为体力 和精神的极度损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