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皇帝服饰的特点
汉代的服饰文化
汉代的 服饰文化
服饰种类 服饰制度
男子服装 女子服装 裤子 鞋履
巾冠制度 佩绶制度 铠甲制度
一、汉代服饰
汉代服饰实行“深衣制”
《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 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 深衣。”
汉代服装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 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特点:合裆裤的裆部很大,是直 线裁剪,不太考虑人体的结构, 合裆部通常做得十分肥大。
区别:有裆裤是短裤,而大多数 长裤则是无裆裤。
穿着人群:一般来说长裤为有身 份阶层人士所穿,短裤则为下层 社会老百姓所穿。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令 (卓)文君当垆,相如自着犊鼻 裈,洗涤器于市中。”
1960年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内出土的壁画: 相扑图中的两个男性大力士,穿的就是“犊鼻褌”。
襜褕
《汉书·隽不疑传》:“ 始元五年,有一 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著黄 冒,诣北阙,自谓卫太子 。” ——东汉时期,襜褕已普及,男女都可穿
下上
裳衣
((
绛黑
红中
色略
)带
汉 为 微
宽红
代 大 的
的玄
长色
冕 裙 ) 为
形 体服宽松的大袖
衣
注:十二纹章体现身 份差别,不可僭越
汉代男子服饰的发展演变
汉代戎服的颜色为赤、绛等都属红色。
它的形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扎甲,就是采用长方形片甲,将 胸前两片甲在肩部用麻绳或皮带系连, 或另加披膊,这是骑士和普通士兵的装 束; 另一类是用鳞状的小型甲片边长,腰带 以下和披膊等部位,仍用扎甲形式,以 便于行动,这是武将的装束。
汉朝皇帝皇后服饰
汉朝的皇帝和皇后在服饰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汉朝皇帝的服饰通常包括龙纹袍、玉佩、帝王冠等。
龙纹袍是象征皇权的服饰,通常
以黄色为主色调,上面绣有龙的图案,寓意着君主的威严和权威。
帝王冠则是皇帝的
专属头饰,通常由金属制成,上面镶嵌着宝石和珍珠,象征着皇帝的尊贵地位。
此外,皇帝还会佩戴玉佩作为配饰,玉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吉祥和权力的象征。
而汉朝的皇后服饰也非常华丽,通常包括华丽的礼服、头饰、配饰等。
皇后的礼服通
常以红色为主,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头饰则包括金属制的凤冠,以及配饰的珠宝首饰等。
总体来说,汉朝的皇帝和皇后在服饰上都注重彰显尊贵和权威,展现出当时社会
等级制度的特点。
秦汉时期男子服装
• 秦汉时期男子服装,以袍为贵。 秦始皇时会三品以上服绿袍, 庶人白袍,皆以绢制作.在汉代 4百年间,此袍服一直为礼服。 袍服式样以大袍为多,袖口收 紧。 • 袍服取代深衣之后,用途变得 更加广泛。不仅妇女可穿,男 子也可穿,并作朝服。 • 汉代袍服,在领、袖等部位, 一般都缀有花边。花边的色彩 及纹样较衣服为素,常见的有 菱纹、方格纹等。袍服的领子, 以袒领为主,多裁成鸡心式, 穿时露出里衣。
• 在这个时期,男子穿着的主要款式有:深 衣、袍、禅衣、襜褕、襦、裙、裤、裤褶 等。
女子服装
• 秦汉时期女子服装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作为礼服的深衣; 二是日常服用的襦裙。汉代到汉武帝时进入鼎盛时期,其 服饰风格有了很大新变化,在色泽、质地上具有古拙朴质 的特点。服饰纹样流动的云彩,生动的禽兽,富有健旺的 生命力,其装饰风格在中国历代礼服中独具特色。 • 1.深衣 汉代深衣为妇女礼服装,仍采用连衣裳,单层形制。 其衣襟绕转的层数增多,衣服下摆部分增大。 2.襦裙 汉代妇女日常装为上衣下裙。上衣多为襦,下衣为 裙。襦为一种短衣,长度只到腰际。穿着时多配用裙子, 裙子很长,下垂至地。
三、步摇 步摇是汉代最为著名的一种首饰,是在簪钗上装缀 一个可以活动的花枝状饰物,花枝上垂以琼玉, 因在走动时簪钗上的珠玉会自然摇曳,所以得名 “步摇”。 四、巾帼 汉代的巾帼,从汉墓出土的一件舞俑,头上即戴着 一个特大的“发髻”,髻中插有发簪数枚,是一 种假髻。
巾、帻
巾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秦汉头饰
• 男子的冠巾和女子的堕马髻是秦汉时期十分流行 的首饰装饰。 • 一、冠巾种类很多,其类型有: 幅巾、巾、帻、汉代冠帽 二、堕马髻 汉代妇女发式以挽髻为主。有迎春髻、垂云髻、 飞仙髻、瑶台髻、盘桓髻、同心髻等等,最有盛 名的是堕马髻。这种髻的发髻歪在头的一侧,稍 带倾斜,似堕非堕,故名“堕马髻”。
中国汉代服装文化特点
中国汉代服装文化特点如下是有关中国汉代服装文化特点:汉朝是国力鼎盛时期,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皆因模仿秦朝而被称作:“汉承秦后,多因其旧”。
汉朝也是文化交流极为频繁的时代,各民族联系紧密,丝绸之路也是在此时兴起。
意识形态方面“形秦神楚”,汉代文化继承了楚文化的精髓,汉代尊崇儒术。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颁令以儒学为国家正统之学,六经占有统治地位。
这一时期,服饰形制乃至审美取向基本沿袭了秦代和先秦风格,到了汉武帝以后,随着官方哲学建立,和经济推动,服饰风格发生巨大变化,建立了汉代独有的新的服饰审美特征和时代风范。
1.男子服饰汉承秦后,以袍为朝服,袍即深衣制。
袍服为主要形制。
燕居多服襌衣,即单衣,形制与袍同,唯不用衬里。
曲裾深衣在汉代虽然仍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
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1)袍服:大袖,袖口部分收口缩小。
紧窄部分称为祛,宽大部分为袂,张袂成阴就是对这种宽博衣服的描绘。
袍服的领子以低坦为主,露出里衣。
大襟斜领,衣襟开的很低。
领袖也用花边装饰,袍服的下摆常常打一排密裥,有些还裁制成月牙弯曲之状。
(2)襜褕:直裾单衣,是禅衣中较长者,男女通用之服。
有直裾和曲裾,直裾为多不能作正式礼服。
(3)裤:汉时着裤。
古代裤子皆无裆,只有两只裤管,形制与以后的套裤相似,穿时套在胫部,所以又被称为“胫衣”。
2.女子服饰汉代妇女常服仍为上衣下裙和深衣,其特点主要为衣服宽博,衣袖趋大,袖口收敛。
曲裾和直裾并存,但曲裾居多。
(1)曲裾深衣:汉代逐渐成为女子专用用服式,通身紧窄,也可曳地,下摆呈喇叭状,行不露足,有宽窄两种衣袖,镶边交领,领口较低,有三重衣。
着深衣时很少配裙或裤。
(2)襦裙: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要的形式之一。
汉代时期的女子日常装束为上衣下裙:上衣为襦,一种短衣,长至腰间,有里,除交领外也有直领出现。
下裙上窄下宽,下垂至地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
汉朝服饰的基本特点介绍
汉朝服饰的基本特点介绍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汉朝服饰的基本特点,希望你喜欢。
汉朝服饰的基本特点男服服饰礼服:汉朝的祭祀礼服,承袭了秦代的废除「六冕」,以一种冕服为祭天地明堂之礼服的办法。
冕冠服:为最尊贵的祭祀礼服,是天子及三公诸侯、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时穿着。
长冠服:为夫子和执事百官,用在祭宗庙及各种小祀,如五岳、四渎、山川、社稷等典礼穿者。
委貌冠服:相当于周代的冠弁服。
为公卿诸侯大夫行大射礼于辟雍的时候穿着。
冠:冠是服饰的一部分。
《释名.释器》云:“冠,贯也,可以韬发也。
”第一种长冠。
所谓“长冠”,本作刘氏冠,乃刘邦徽时所制,材料用竹皮,仿楚冠制成。
《后汉书.舆服志》:“长冠,一曰斋冠,高七寸,广三寸,促漆纚为之,制如板,以竹为里......民谓之鹊尾冠,非也。
祀宗庙诸祀则冠之......此冠高祖所造,故以为祭服,尊敬之至也。
”至汉八年(前199年)刘邦下令:“爵非公乘以上。
毋的冠刘氏冠。
”即有军功爵八级以上的人才有资格戴刘氏冠,一般人是不允许戴了。
这种冠的主要特点是头顶冠上有向后上方伸出的似鹊尾的长板,所以杜佑在《通典》中又云:“后人谓之鹊尾冠也”。
第二种爵弁。
《后汉书.舆服志》云:“爵弁,一名冕。
广八寸,长尺二寸,如爵形,前小后大,缯其上似爵头色,又收持笄,所谓夏收殷朂者也。
”所以爵弁似不为楚冠,可能是效法中原服饰之结果。
这种冠的特点除冠的两侧各有缨,交结后有緌外,其形制为一端高一端低,恰如爵形。
另外,1973年在长沙子弹库1号墓中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中的男子头戴一高冠,是切云冠。
冠盖住发髻,两侧各有一缨于颔下交结留緌,冠顶上伸出一曲状物。
这种冠在中原地区出土文物中所未见。
这种冠的制形为高5寸,“以纚为展甬,铁柱卷”。
皮弁冠服:此种冠服为大射礼时,执事者穿着,衣裳为缁麻衣,皂领袖、素裳。
朝服:自秦开始以袍作为朝服,汉代从皇帝至贱更小吏亦以袍作为朝服,也是主要常服。
汉朝服饰特点及内涵
军服
汉朝军服分为步兵、骑
1
兵、弩兵等不同种类
军服上通常绣有军队
3
番号和士兵姓名
步兵军服以红色为主,
2
骑兵军服以黑色为主
军服设计注重实用性和
4
舒适性,便于士兵作战
汉
作 工 艺
朝 服 饰 的
制
纺织技术
纺织原料: 以棉、麻、
丝为主
纺织工具: 纺车、织机
等
纺织工艺: 纺纱、织布、 染色、印花
等
纺织品特点: 轻薄、透气、 耐磨、色彩
谢 谢
02
刺绣材料:主要 使用丝线、棉线、
麻线等
03
:汉朝 刺绣风格多样, 既有写实风格,
也有抽象风格
汉
化 内 涵
朝 服 饰 的
文
社会地位的象征
服饰颜色:不 同颜色的服饰 代表不同的社
会地位
服饰图案:图 案的复杂程度 和寓意代表社 会地位的高低
服饰材质:服 饰的材质和制 作工艺代表社 会地位的高低
服饰配饰:配 饰的种类和数 量代表社会地
位的高低
民族文化的传承
汉朝服饰:体现了汉 朝的民族文化特点
01
民族文化传承:通过 服饰传承民族文化, 展现民族特色
03
02
04
服饰特点:色彩鲜艳, 图案丰富,工艺精湛
服饰与文化:服饰作为 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反映了民族的历史、 信仰、价值观等
审美观念的体现
汉朝服饰的色彩搭配:以红、黄、蓝、白为主,体现 了汉朝人对色彩的审美观念。
汉朝服饰的图案设计:以龙凤、云纹、花卉等图案为 主,体现了汉朝人对吉祥、富贵、美好的审美追求。
汉朝服饰的款式设计:以宽大、飘逸、简约为主,体 现了汉朝人对自由、洒脱、自然的审美追求。
汉代的服饰文化
巾帻——节帻&平上帻
顶端隆起,形状像尖角屋顶的,叫介帻; 顶端平平的,称平上帻。
2、佩绶制度
• 佩绶除是一种装饰物外,其主要作用是用来区分等级和地位高 低。它包括印、绶两种饰品。印的质料有玉、金、银、铜等; 绶的长短、颜色和织法也明显不同,以此来区分职官大小。
汉 代 的 服 饰 文化
男子服装
服饰种类
女子服装
裤子
鞋履
汉代的 服饰文化
巾冠制度
服饰制度
佩绶制度 铠甲制度
一、汉代服饰
汉代服饰实行“深衣制”
《礼记· 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 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 深衣。”
汉代服装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 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
汉代着衣有七个特点:
1、着外衣时,由于领大且弯曲,有人称这种交垂的领型 为“古者文领”。着衣时必需暴露中衣的领型。 2、着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 3、袖宽为一尺二寸。 4、衫无袖。 5、着裘毛朝外。 6、腰带极为考究。 7、男子保持佩刀习俗,但所佩之刀有形无刃,因此失去 了实际价值,主要是显示仪容。
汉代戎服的颜色为赤、绛等都属红色。
它的形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扎甲,就是采用长方形片甲,将 胸前两片甲在肩部用麻绳或皮带系连, 或另加披膊,这是骑士和普通士兵的装 束; 另一类是用鳞状的小型甲片边长,腰带 以下和披膊等部位,仍用扎甲形式,以 便于行动,这是武将的装束。
班固《叙传》记载: “ 汉初定, 与民无禁。” 颜师古注: 谓“汉不设车旗衣服之禁”
汉明帝永平二年发布的“舆服令”规定了 朝、祭服制度, 主要包括冕冠、衣裳、鞋履 和佩绶等, 各有等序, 重点在冠冕, 朝服采用 深衣制,从此汉服制度确立下来。
中国文化之华夏衣冠
2、在衣服右边连着一块三角形布, 把这块布绕到身后再从左腋下绕至 身前。整个身体很紧很窄,裙子很 长,可以拖地,下摆一般是喇叭状, 走路不露脚。
三绕曲裾
单绕曲裾
双绕曲裾
直裾:开襟从领向下垂直
曲裾、直裾欣赏
(三)襦
裙
1、短衣+长裙,短上衣, 一般不过膝。上襦下裙, 上襦极短,只到腰间, 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
二、汉代服装类型
(一)正式服装(礼服)
上衣下裳:上面是衣服, 下面穿裙子。这种衣服是 宫廷最正式的礼服。
(二)日常服饰(深衣)
深衣:上衣和 裙子连在一 起的衣服。 平时穿,男女 都可以穿。
有两种: 曲裾 直裾
曲裾: 1、衣领交领,领口很低, 要露出里衣,穿几件衣服, 每层领子一定要露在外面, 最多达三层以上,也叫做 “三重衣”。
路 上
华夏衣冠之 汉未央
一、汉代服饰的特点
汉代服饰的特点
特点一:交领、衣服系 在右边,头发挽起。
见“ 一 特 到广 般 点 。袖 袖 二 ”口: 。很整 也大个 有,衣 窄袖服 秀子非 ,称常 很为宽 少 大 ,
特点三:衣服是长袍, 很长,裙子拖在地上。
用绳子带子系结。
特点四:男子要佩刀,但刀只 是装饰品,不锋利,只要是显 示男子勇敢的气质。
2、窄袖,整体上窄下宽, 裙腰系绢带 。
3、女人喜欢 穿,仅限女性。
襦裙展示
(四)短衣长裤:劳动人民的服装
三、汉代官服
皇帝
玄上衣
皇冠主要是黑色, 前后有十二排玉 做的串珠。。
的服装比较 多,袖口收敛,领、 袖都饰有花边。 2、袍服的领子以袒 领为主,大多裁成 鸡心式,穿时露出 内衣。 3、袍服下摆,常打 一排密裥,有的还 裁制成月牙弯曲状。
汉朝服饰苗慧君
直裾深衣
• 直裾深衣又称为“襜
褕”
• 裾边在身侧。汉代以
后,由于衣服的改进, 曲裾绕襟已属多余, 本着经济胜过美观的 历史发展原则,至东 汉以后,直裾逐渐普 及,成了深衣的主要 模式。
裤
❖ 穿短裈的 杂技艺人
汉代帝王冕服
冕 服 图 解
“十二章纹”就是以十二种固定的文饰,或画、或织、或 绣在天子及诸侯的官服上。一种文饰称为一章,并以饰章的多 寡来表示等威,而且一章有一个含义。十二纹章来源于古代华 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是中华皇权的神圣象征。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 山-取其稳重; 龙-取其应变; 华虫(一种雉鸟)-取其文丽; 宗彝(一种祭祀礼器,后来在其中绘一虎一猴)-取其忠孝; 藻(水草)-取其洁净; 火-取其光明; 粉米(白米)-取其滋养; 黼(斧形)-取其决断; 黻(常作亚形,或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朝服
灰 地 菱 纹 袍 服 图
曲裾深衣
源于内衣制度的不完善,多 重绕襟以显庄重。 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 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先绕 至背后,再绕至前面,三角 衽边的尖有一细带在腰间住, 然后腰部缚以大带。这样的 形制即“续衽钩边”。“衽” 就是衣襟。“续衽”就是将 衣襟接长。“钩边”就是形 容衣襟的样式 。
军旅雄姿
西汉时期,铁制铠甲开始普及,并逐渐曾 为军中主要装备,这种铁甲当时称为“玄 甲”。汉代戎服在整体上有很多方面与秦 代相似,军队中不分尊卑都穿禅衣,下穿 裤。禅衣为深衣制。汉代戎服的颜色为赤、 绛等都属红色 。
❖ 一、汉代服的特征: ❖ 它的主要特征为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
领、直领(对襟)等特征为非主流的补充形式。 ❖ 二、汉代服饰形制 ❖ (1)上衣下裳(衣裳制)冕服、礼服、襦裙 ❖ (2)衣裳相连(深衣制) ❖ 深衣就是上下缝合在一起的款式。 ❖ 它是最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款式。 ❖ 有直裾深衣与曲裾两种形式。 ❖ 大约在公元前九世纪出现,后世以礼服形式存在。
汉代服饰的制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汉代服饰的制作特点和艺术风格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汉代服饰的制作特点和艺术风格也是有其独特之处的。
在汉代,服饰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它不仅仅是一种衣着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和精神的表达。
1. 精致耐用:汉代服饰的制作精致耐用,以绢、丝、麻、棉等天然纤维为原材料,采用织、绣、缀等工艺制作。
汉代服饰的衣料厚实,质地柔软,富有光泽,穿着舒适。
2. 色彩丰富:汉代服饰的色彩丰富多样,主要以红、绿、黄、蓝、紫等鲜艳的颜色为主。
除了基本色彩之外,还使用金、银、珠、玉等贵重材料,装饰服饰,使其更加华丽。
3. 细节精美:汉代服饰的细节处理非常精美,包括领口、袖口、腰带、钮扣、绣花等,都非常讲究。
这些细节处理不仅美观,也能够体现出制作者的巧思和技艺。
4. 纹样独特:汉代服饰的纹样独特,主要以龙、凤、麒麟、瑞兽等吉祥图案为主。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也寓意着吉祥如意、美好幸福的寓意。
汉代服饰的艺术风格1. 古朴典雅:汉代服饰的艺术风格古朴典雅,注重简洁大方,以实用性为主。
其服饰设计具有古典雅致的特点,造型优美,线条流畅,体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
2. 线条流畅:汉代服饰的线条非常流畅,注重曲线美,强调了服饰的流畅美感。
这种风格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于和谐美的追求,也体现了制作者对于艺术的追求和理解。
3. 色彩鲜艳:汉代服饰的色彩非常鲜艳,以红、黄、蓝、绿、紫等鲜艳的色彩为主。
这种艺术风格表现了古代文化中对于色彩的喜好和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富裕。
4. 寓意深刻:汉代服饰的纹样设计寓意深刻,主要以吉祥图案为主。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装饰性,也寓意着美好的愿望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结:汉代服饰的制作特点和艺术风格都非常独特,它们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于美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向往。
这些特点和风格对于现代服饰的设计也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继承古代文化的精神,将其融入到现代的生活中。
汉代皇帝服饰
汉代皇帝服饰篇一:汉朝服饰文化及其特点汉朝服饰春秋时期各国衣冠服饰面目不一的状况,在秦汉时期有了改观,而完整的服饰制度则在汉朝得到了确立。
历经秦朝的严苟政治,刘邦以平民得天下,力求予民休息,一般制度多无太大改变,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袭秦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汉朝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人们追求奢靡生活的欲望日益强烈,加上与邻国在经济上和文化上交流的增强,汉代服饰也更为丰富多彩起来。
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服饰制度。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
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
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
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1.汉代服饰的特点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无扣系带,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2.汉服形式:①上衣下赏(衣裳制),其中的冕服为帝王最隆重正式的礼服。
②衣裳相连(深衣制):上下缝合在一起,是最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款式,有直裾衣和曲裾两种形式,大约在公元前九世纪出现,后世以礼服形式存在。
③襦裙制,襦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
3.汉衣款式①深衣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
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
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
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
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
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饰。
另外,汉代窄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折转,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深衣穿着时包裹身体行动不便,慢慢地被直裾所取代了。
汉朝服装文化知识简介
汉朝服装文化知识简介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服装文化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汉朝的服装文化受到了先秦时期的影响,但又有所不同。
汉朝的服装以长袍、深衣、袴褶等为主,其中长袍是最为常见的服装。
长袍的特点是衣袖宽大,领口和袖口都有装饰,通常是用丝绸制成,颜色以红色、黑色、白色等为主。
深衣也是汉朝的一种传统服装,它是一种长袍,但比长袍更为紧身,衣袖也比较窄。
深衣的领口和袖口也有装饰,通常是用丝绸制成,颜色以红色、黑色、白色等为主。
袴褶是汉朝的一种裤子,它的特点是裤腿宽松,裤脚收口,通常是用丝绸或棉布制成,颜色以黑色、白色、蓝色等为主。
除了上述服装外,汉朝还有一些特殊的服装,如冕服、弁服等。
冕服是皇帝和诸侯穿的服装,它由冕冠、衣裳、蔽膝、佩绶等组成,是一种非常华丽的服装。
弁服是官员穿的服装,它由弁冠、衣裳、蔽膝等组成,也是一种比较华丽的服装。
汉朝的服装文化以华丽、庄重、大气为主要特点,它不仅反映了
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审美观念,也对后世的服装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纪二十三(1)---汉代衣冠
汉纪二十三(1)---汉代衣冠汉初承接秦制,尚黑色,官服是清一色的黑。
之后出来了个五行理论,于是在汉朝究竟是什么德行上吵得不可开交,于是有一段时间(东汉初到中期)是按季节换颜色的,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到东汉末年,大概是大家实在是懒得在这种事情上折腾了,于是终于是确定了国德为火,尚赤。
于是在老三国里,高级官员也就穿赤色的朝服了,但这并不是说之前按季节换款式的习惯就此绝迹。
漢高祖初期,找不到4匹純色的馬來拉車,將相只能坐牛車,劉邦本人對服裝的上層建築作用,開始也認識不足,曾將儒生的高冠用來當溲器,後來經孫叔通的說服,才叫孫叔通去制定禮儀。
采用秦朝的黑衣大冠爲祭服,對一般服裝,除劉邦當亭長時用竹皮自制的劉氏冠不許一般人戴之外,沒有什麽禁例。
此後,經過70年左右的經濟恢複,到漢文帝時,國力已經充裕起來,但漢文帝只穿“弋绨、革舄、赤帶。
”王後的裙裾長不及地,提倡節儉,漢文帝在位23年,經濟進一步繁榮,出現了“文景之治”。
由于經濟的發展繁榮,社會上的服飾文化也逐漸由儉轉奢,當時紡織品産量的不斷增長,和由絲綢出口交換進來的珠玉犀象、琥珀玳瑁等高貴的裝飾品,刺激著衣著生活水平的上升。
京師貴戚的穿著打扮,逐漸超過了王制、高貴的服裝面料。
如錦、繡、绮、縠、冰纨等,原來屬于後妃們專用,此時,富商大賈也都穿以爲常,在他們嘉會賓客的時候,還拿這些高貴的絲織品裱被牆壁。
貴族之家,僮婢亦穿繡衣絲履,這在儒家看來,是一種尊卑混亂的現象。
所以儒家學者賈誼就給漢文帝上書,建議按照儒學傳統思想建立服飾制度,但漢文帝未能實行。
到漢武帝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決定改正朔,易服色,表示受命于天,把元封七年改爲太初元年,以正月爲歲首,服色尚黃,數用五,但也沒有規定詳細的章服制度。
直到東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下诏采用《周官》、《禮記》、《尚書·臯陶篇》,乘輿服從歐陽氏說,公卿以下從大小夏侯氏說,才制定了官服制度。
汉武大帝中的服饰
论《汉武大帝》中的服饰这些天一直在看《汉武大帝》,其中服饰多有考究,从帝王将相到平民布衣,从后宫宫妃到宫婢,都体现了汉家服饰的精美。
首先是汉武帝的服饰,戴冕,多为为衣裳连署的右衽服饰,宽大袖袍。
汉代以冠帽作为区分等级的主要标志,皇帝与公侯、卿大夫参加祭祀大典时,都戴冕冠,穿冕服,并以冕旒的数量、质地的优劣、服色与章纹的相异来区分等级尊卑。
汉代的男子大多穿宽松的袍服。
像片中的刘彻的龙袍,官员朝服也都为此类宽松广袖袍。
汉代尚黑、黄,皇帝及太后多着黑色,官服则统一为黄色。
汉代女子的礼服,其特点是衣襟绕转层数繁多,衣服的下摆很大。
她们在穿着这种服装时,总喜欢将一条漂亮的绸带系在腰间,将腰身紧紧裹起,显出女性婀娜多姿的线条美。
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
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另外,汉代宽袖紧身的绕襟深衣。
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
但一般宫婢的衣服袖子不会太宽大,方便劳动。
剧中女子头饰非常简朴,像剧中王美人就几乎没有头饰。
衣服也只是简单的白色。
但太后皇后贵妃就挽了发髻,也有了一些首饰。
其他后妃都只在后面扎一个结,猜想应该是有等级之差。
品级低的妃子不许挽高发髻之类的。
但剧中也有不完美的地方,像卫子夫的取裾大氅网友评论说是错的。
关于匈奴人的服饰,其中大多为紧扎的袖口、长靴、便于携带饮水用品和刀具的皮革跨带。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匈奴的像尖顶一般的皮毛帽,这是由远古时期狩猎野兽的兽头帽演化而来的,非常保暖。
部分帽子上还有贴在脸颊上两鬓位置的帽坠,此后蒙古高原上的不少游牧民族的帽子也借鉴使用了匈奴的帽坠。
匈奴人全民皆兵,普通牧民穿上甲革带上弓弩与短矛就是士兵。
当然,作为上层阶级的象征,匈奴的王侯穿得也会相对华丽一些。
帽子上会加上翎毛。
头发一般是髡发,就是会剃掉一些头发,只露头皮,剩余头发扎辫.。
汉代官服开始时受刘邦影响,一切从简,以致参差不齐,没有统一规范。
两汉皇族及贵族服装浅析
两汉皇族及贵族服装浅析摘要所谓的服饰,古今意义不同,对于古代社会,“服”指的是衣服,“饰”指的是配饰,后来逐渐称为服饰。
本文以汉代皇室、百官、贵族的“服”来讨论汉代服装的美与独特风格,以汉代服装的类型、特征为重点来讨论汉代服装的发展历程。
从服装的制度、规格、裁剪、原料来侧面反映汉代社会发展的历程,社会制度不断完善,尤其是衣服,它坐实了中国汉代“衣冠王国”的称号。
关键词:汉代服装;贵族;皇族;类型;特征AbstractThe so-called clothing, it has different meaning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For the ancient society, refers to the clothes, “decoration”refers to the accessories. And it gradually known as clothing later .In this essay, it will take the”clothing”of Han Royal Palace, all the civil and military officials, and palace to discuss the beauty of Han clothes and unique style. It is also regard the type of Han clothing, and the characteristic as the key point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Han dynasty costumes. From the clothing system, specifications, tailoring, raw materials to reflect the proces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Han Dynasty, the social system is improve constantly, especially on costumes, it confirmed the “dress kingdom”title of Chinese Han Dynasty, China, is a state of ceremonies.Key words: The Han Dynasty clothing; nobility; royal; type; characteristic目录TOC \o "1-2" \h \z \u摘要IAbstract II目录III前言1一、服装的起源2(一)服装的原始功能及形态2(二)制作方法2二、汉代服装原料的来源及种类3三、汉代服装类别5(一)首服5(二)主服8(三)鞋袜10四、两汉皇族和贵族服装的特征11(一)、色彩角度11(二)、服装样式12(三)、服装原料13(四)、服装花纹寓意的不同13五、结语14参考文献15谢辞16前言知中国怎能不知其一二?其中古代文化是我们的骄傲,古文化之精、之妙、之深,怎能不让人震撼?本文,我主要从两汉服饰的服装部分进行说明,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衣”字为首,可见其重要性。
汉代服饰特点
汉代服饰特点汉代服饰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宫廷服饰的繁华华丽汉代的宫廷服饰以华丽、庄重为主要特点。
皇帝和皇后的服饰常常使用珍贵的丝绸、绣花和宝石等材料,颜色也以红、黄、紫等鲜艳的色彩为主。
男性的宫廷服饰主要有龙袍、冠帽、蟒袍等,女性则有衮衣、褙子、发饰等。
这些服饰的特点是繁复、富丽堂皇,体现了皇室的尊贵地位。
二、民间服饰的简朴朴素与宫廷服饰相比,汉代的民间服饰则更为朴素简单。
农民、工人等普通百姓的服饰以棉布、麻布为主要材料,颜色多为自然色系,如灰、褐、青等。
男性的民间服饰主要有褂、衫、裤等,女性则有襦裙、袄裙等。
这些服饰的特点是简朴、实用,体现了民间劳动者的朴素生活。
三、官员服饰的规范庄重汉代的官员服饰在繁华华丽和简朴朴素之间取得了一种平衡。
官员的服饰材料以丝绸为主,颜色以黑、蓝、白等素雅色彩为主。
男性官员的服饰主要有袍、衫、裤等,女性则有衣、裙、襦等。
这些服饰的特点是庄重、规范,体现了官员的身份和职责。
四、服饰的装饰性和象征性汉代的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衣物,更是一种装饰和象征。
在服饰上,汉代人注重细节和装饰的运用。
男性常常佩戴帽子、玉佩、腰带等饰品,女性则常常佩戴发饰、耳环、项链等饰品。
这些饰品的特点是精美、瑰丽,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身份地位的展示。
总结起来,汉代服饰的特点是宫廷服饰的繁华华丽、民间服饰的简朴朴素、官员服饰的规范庄重以及服饰的装饰性和象征性。
这些特点在汉代社会中反映了不同阶层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展示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身份的重视。
此外,汉代服饰的特点也受到了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体现了汉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汉代服饰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价值。
皇帝的服饰
皇帝的服饰汉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参考文字记载及山东济南汉墓出土陶俑、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复原绘制)。
本图根据文献记载及图案资料复原绘制,服装上的纹样大多采用同时期的砖画、漆画、帛画及画像砖等。
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
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
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
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
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
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冕冠,是皇帝、公侯、卿大夫的祭服。
冕綖长一尺二寸(合27.96厘米,汉尺一尺合0.233米),宽七寸(合16.31厘米),前圆后方,冕冠外面涂黑色,内用红绿二色。
皇帝冕冠十二旒,系白玉珠,三公诸侯七旒,系青玉珠,卿大夫五旒,黑玉为珠。
各以绶采色为组缨,旁垂黈纩。
戴冕冠时穿冕服,与蔽膝、佩绶各按等级配套。
用织成料制作,由陈留襄邑的服官监管生产。
宋宋朝皇帝服饰,有裘冕、衮冕、通天冠服、履袍、衫袍及御阅服等。
通天冠,二十四梁,加金博山,绛纱袍以织成云龙红金条纱为之。
绛纱裙,白罗方心曲领,白袜黑舄,正旦、冬至、五日朔大朝会、大册命则服之。
此图为戴通天冠、穿绛纱袍、佩方心曲领的皇帝(南薰殿旧藏《历代帝王像》)。
宋代皇帝朝服——本图为绛纱袍、蔽膝、方心曲领穿戴展示图及通天冠、黑舄图。
汉朝服装色彩的赏析
汉朝服装色彩的赏析
中国完整的服装服饰制度在汉朝确立的。
汉代染织工艺、剌绣工艺和金属工艺发展较快,推动了服装装饰的变化。
汉朝尚火德,所以主红色和黑色。
西汉建立时基本上沿用秦朝的服制。
东汉时期穿黑色衣服必配紫色丝织的装饰物。
汉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皇权的地位,建立了一套等级森严的官吏佩绶制度。
佩绶又称印绶,所谓“绶”就是官印上的丝带。
汉朝制度规定:皇帝、太皇太后、太后、皇后的佩绶是赤黄色,侯王的佩绶是深红色,诸国贵人、相国的佩绶是绿色,公、侯、将军的佩绶是紫色,紫色以下的佩绶分别是青色、黑色、黄色。
在汉朝官场里印绶及其色彩是官阶的重要标志。
普通老百姓的服饰色彩只能用复色,如茶褐色、黄棕色、棕色、灰色、银灰色和粉绿色。
汉代朝服的服色有具体规定,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皇后的祭祀服是:上衣用绀色,下裳用皂色。
皇后的蚕服,上衣用青色,下裳用缥色(浅黄色)。
【1】
【2】冕服在汉代十分常见。
君主的服装主要是红色和黑色。
【3】
【4】
【5】
【6】
【7】
【8】女子服饰颜色丰富华丽,清新舒适,多变美丽,多以红褐色或白色镶边。
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连接缝在一起,做祭服的中衣,要缘黑色边,作为朝服的中衣,需缘红色边,当时男女服用极为普遍。
【9】
留仙裙颜色艳丽,多为浅色。
粉红,浅绿,水蓝,白色都很常用。
【10】
【11】
男子服饰多为深色,蓝色,红褐色,紫色,黑灰色较为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皇帝服饰的特点
汉服为汉族传统服饰。
皇帝服饰的特点跟秦朝的差不多。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汉代皇帝服饰的特点,供大家阅读!汉代皇帝服饰的特点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参考文字记载及山东济南汉墓出土陶俑、沂南汉墓出土画像石复原绘制)。
本图根据文献记载及图案资料复原绘制,服装上的纹样大多采用同时期的砖画、漆画、帛画及画像砖等。
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参加祭祀典礼时所戴礼冠。
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
冕冠的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长方形冕板,冕板前后垂有“冕旒。
冕旒依数量及质料的不同,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
汉代规定,皇帝冕冠为十二旒(即十二排),为玉制。
冕冠的颜色,以黑为主。
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
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
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允耳。
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听信谗言。
后世的“允耳不闻一语,即由此而来。
按规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
冕服以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
此外还有蔽膝、佩绶、赤舄等。
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
这种服制始于周代,历经汉、唐、宋、元诸代,一直延续到清代,绵延两千多年。
汉朝服饰的重要意义传承性传承性即汉服历史具有传承性。
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汉服历史的发展一直遵循着代代相传,世世相袭的特点,这体现了汉服历史发展的传承性。
多样同一多样性与同一性是指汉服款式的多样性与汉服型制(或样式)的同一性。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事物,汉服从来就不是一种款式,“上衣下裳,“深衣,“襦裙等丰富多彩的款式体现了作为一种悠久的民族服饰应有的多样性。
虽然汉服历来款式丰富,但汉服的基本形制(或样式)“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的特点却是千古未便的,这就是汉服的同一性。
同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是汉服的一大特色。
完备性完备性是指汉服自身内部体系的完备性。
经过千年的发展,汉服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服饰了,它不但内部种类丰富,工艺考究,而且汉服的配饰也非常繁多而丰富。
相融性相融性是指汉服与传统文化的相融性,汉服在很大程度上就已经被视为正宗传统文化的象征了,而且汉服本身就处处体现着传
统文化,汉服与传统文化是和谐的一家。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词。
比如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纷纷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这一事件史称“衣冠南渡。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
这里的“汉主要是指汉朝,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
所谓“汉族的形成,直接与汉朝有关。
正如胡人传统服饰叫“胡服,汉人传统服饰也就有了相对应的名称“汉服。
所以,后来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
它最初是其他民族对汉人传统服饰的称呼,进而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象征。
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执政者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
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汉朝服饰的影响·中国北魏鲜卑族:改穿汉服北魏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
495年1月13日(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初二日)。
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主要内容有: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禁止说鲜卑话,以汉语为唯一通行语言;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籍贯,死后葬在洛阳,不准归葬平城;改鲜卑姓氏为汉姓。
首先从皇室做起,把拓跋氏改为元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记)。
还规定鲜卑族的八个大姓与汉人头等贵族崔、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鲜卑八个大姓以外的贵族也规定了品级。
使鲜卑贵族也和汉族一样实行门阀制度;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鼓励鲜卑族按门第与汉人结婚。
孝文帝还率先做起,纳汉族大姓的女子做后妃并为他的五个皇弟娶汉族大姓的女子作正妻,同时把公主们嫁给汉族大姓。
尽管遭到一部分鲜卑贵族的阻挠和反对,孝文帝的改革最终得以成功,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
此后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汉代皇帝服饰的特点相关文章:1.夏朝服装特点2.为什么选择龙作为皇帝衣服上的图案3.西周服饰介绍4.清代服饰文化有哪些5.古代的服饰服装礼仪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