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函数 优秀教学设计
《正比例函数》教案(优秀6篇)
《正比例函数》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6篇《《正比例函数》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正比例》优秀教学反思篇一刚刚上完正比例的教学内容,有以下几点心得:1、比例是建立在比的关系的基础上的,所以必须让学生回顾明确什么是是比。
两个数相除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比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比号写法,另一种是用分数写法。
2、单刀直入(其实学生已经预习知道)主题,告诉学生什么叫做正比例:两个量发生变化后(可以变大爷可以变小),他们的比值不变我们就说这两个量成正比例。
老师例子说明,并且请学生互动找例子。
3、现在这个环节是比较重要的,我不认同书本上就靠表格天数据来认知正比例。
首先强调这两个量都可以作为比的前项后后项,但是最好是写出有意义的比;其次,要求学生针对每一对数据表格都要写出一个比,并且求出比值,从而加深对正比例的意义的理解,也强化了正比例的计算方法。
我觉得这个环节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比起空洞地填写表格要实在的多,学生通过这个活动基本上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能准确地判断正比例。
4、运用以上的知识和方法,请学生完成书上的作业。
检查结果基本上没有错误。
注意点:让学生自己找生活中的例子可能不是很准确;表达阐述正比例的关系中,有些例子需要加入前提,如直径和半径成正比例的前提是同圆或等圆。
《正比例》优秀教学反思篇二正比例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从内容上看,正比例在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学生不仅要理解其意义,还要学会判断两种量是否是成正比例的量,同时还要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正比例关系。
教师要渗透给学生一些函数的思想,为他们以后的初中学习打下基础。
在教学图象的同时,我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给学生提供了有利于探索和理解两个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材料,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图象的特征,并掌握其画法。
正比例函数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名称:正比例函数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特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函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探究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利用多媒体展示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图象特征。
三、实例分析与应用(1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正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
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正比例函数的知识。
2. 布置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在实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节奏紧凑,学生参与度高,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正比例函数图象的特征时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关注,通过更多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函数的知识。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倒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掌握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3.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能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正确地解决分数除法问题。
教学重点: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分数乘,除法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分步复习活动准备将学生课前就本节复习内容提出的知识性问题和难点问题分类整理,制成问题卡,交由3位学生主持复习。
师:同学们,经历了将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为了帮大家更好地复习整理本节知识,我们请3位同学分别主持复习。
现在请第一位主持人出场。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的知识1.主持人持知识问题卡提出问题,分别指名回答。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乘法相同吗?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与整数除法相同吗?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什么叫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2.主持人持难点问题卡提出问题,指名回答。
分数乘、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具体要注意几点?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3.教师组织学生活动计算。
3/4×2/5= 2/3×5/6= 7/9×18= 3/10÷3/4= 5/9÷5/6= 21÷7/9= 3/10÷2/5= 5/9÷2/3= 6/11÷5/12=4.复习比的知识第二位主持人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知识性问题: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怎样的?举例说明?怎样求比值?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怎样化简比?难点问题:为什么比的后项不能为0?求比值与化简比有什么区别?练习:3÷4=()/()=()/12=():32=12:()说出下面每个比的前项、后项,并求出比值。
正比例教学设计(5篇)
正比例教学设计(5篇)正比例教学设计(5篇)正比例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1.理解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2.能运用有关学问初步推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3.渗透函数的初步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推断。
教学难点理解“相关联的量”和“相对应的数”等术语。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1.已知体积和高度,怎样求底面积?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4.已知总产量和公顷数,怎样求公顷产量?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师: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探知这些数量关系的特征。
(板书课题:正反比例的意义)1.师:看到课题,你想学会些什么?2.探究正比例的意义①拿一个圆柱形的杯子,往里面倒水,你有什么发觉?引导同学发觉水的高度和体积的变化关系。
(课件出示例1)②小组合作争论:a.水的体积和高度有关系吗?b.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c.相对应的体积和高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表示什么?同学争论后反馈:高度增加,体积也随着增加;高度减小,体积也随着减小。
小结:高度和体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高度变化,体积也随着变化;体积和对应高的比值总是肯定的。
③内化过程,加深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出示图表:早晨7:10何佳同学走在上学的路上。
争论下面的问题:①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吗?②认真观看: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③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师引导同学理解以上问题,之后引出以下问题:观看以上两例,你发觉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生争论后小结:①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且变化方向相同。
③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总是肯定的。
小结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假如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肯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这月我当家”的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在这一情景中,结合统计数据,解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材要求用方程来加以解决,用方程来解决的关键就是找到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统计表,明确数据的含义及要解决的问题,分析表内数据间的关系,找到等量关系。
学生分析:课前,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应用问题,对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百分数应用等有了一定的掌握,会列方程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课就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因此本课解决这一问题就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
阅读统计表,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找到等量关系就成为本课的重点。
另外,“这月我当家”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明确统计家庭月支出的意义,了解家庭月支出的情况。
这样就使计算更具有现实意义,学生的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1、明确“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意义相同。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用方程或除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4、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价值,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找出正确的等量关系式,会用方程或除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先用等量关系表示各题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式计算1、我校有女生450人,占全校人数的95,全校共有多少人?2、一桶油倒出20千克,刚好占全桶油的52,这桶油有多少?师:解答这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板书: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5以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意义,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地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神。
4、在成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已学的正比例的意义,通过自己探索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
1、填空并说明理由。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比例。
(2)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成()比例。
(3)每块地砖的大小一定,砖的块数和所铺的总面积成()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学习下面的内容铺垫。
】3、提出问题:老师请你用一把米尺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你能行吗?生1:把旗杆放下量。
生2:爬上去量。
生3:利用影子的长度量。
(如果没有学生说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师: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的。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学习这习欲望,欲望是产生动机的催化剂。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1、小黑板出示例5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
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吨水,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1)学生自己解答。
(2)交流解答方法,并说说自己想法。
算式是:12.8÷8×10=1.6×10=16(元)。
(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
)(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10÷8×12.8=1.25×12.8=16(元)【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等奖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设计:介绍正比例函数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2.学生能够识别正比例函数的特点和图像;3.学生能够解决与正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4.学生能够应用正比例函数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PPT和教材相关内容;2.学生准备纸、铅笔和计算器。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PPT,上面写有“正比例函数”的字样,询问学生对正比例函数是否了解;2.学生提出自己对正比例函数的理解;3.教师就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澄清,确保学生对正比例函数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二、讲授正比例函数(3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符号表示:若两个变量x和y满足y=kx(其中k为常数),则称y与x成正比例关系,此时函数y=kx称为正比例函数。
2.教师出示一些关于正比例函数的例子,要求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相应的数值并写出(x,y)的对应关系;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函数的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观点,并带领学生总结正比例函数的特点。
4.教师讲解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并画出标准的正比例函数图像(直线通过原点);5.学生根据所给的两个点,绘制相应的正比例函数图像。
三、实例解析(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并解释如何应用正比例函数进行求解;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购买水果的问题、货币兑换的问题等;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并总结出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一般步骤。
四、练习与巩固(30分钟)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练习题的解答,巩固对正比例函数的理解和应用;2.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向教师提问,教师进行点评;3.教师出示一些掌握正比例函数的技巧和技巧,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复习。
五、拓展和总结(1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对正比例函数的思考;2.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并与正比例函数进行比较;3.教师总结本课的内容,并向学生展示上课所带来的收获。
初中数学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篇一: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冀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第一节《正比例函数》。
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以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认识与处理。
一、教材分析:(一)确定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世界是运动变化的,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
在建立和运用函数这种模型的过程中,变化与对应的思想是重要的基础。
函数是中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特例,也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努力上好正比例函数才能为后面学习一次函数打下基础,为此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函数思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信心和兴趣。
(二)确定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解析式特点,并能正确判断正比例函数。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由“问题情境——自主探索——观察总结——得出结论——练习巩固”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比例函数在数学中的简单运用。
二、教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已有的知识点,在学生主动参与和教师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为了提高课堂效果,通过试验,适当的辅以多媒体技术,演示变化的规律,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概念中蕴涵的思想,注意从运动变化和联系的角度认识函数,借助简单的相关练习,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正比例函数,通过函数应用举例,体现数学建模思想,重视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归纳,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学习知识,从而达到“学会”和“会学”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安排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做准备”的理念,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数学教学成为一种过程教学,并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适合发展的学习环境,创设一种有利于思考、讨论、探索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教学方法。
八年级数学上册《正比例函数》教案、教学设计
3.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正比例函数。从简单的判断题、选择题到综合应用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正比例函数的知识。
4.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目的: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5.课后反思:要求学生撰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后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正比例函数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反思内容:可以包括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解题方法的掌握、学习过程中的困惑等。
6.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提问:“那么,我们如何用数学公式来表示这种关系呢?”
(二)讲授新知
1.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教师给出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并解释相关概念。
-解释:“正比例函数是指一个函数,当自变量x的值增大或减小时,其对应的函数值y也按照相同的比例增大或减小。”
2.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引导学生根据定义推导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y=kx(k≠0)。
-提示:在解决提高题时,鼓励学生运用图像分析、逻辑推理等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创新实践: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创新题目,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正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要求:学生需将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以书面形式呈现,注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创新。
4.小组合作:布置小组合作作业,让学生在组内共同探讨、解决一个综合性的正比例函数问题。
-提问:“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数学表达式?”
实用可行的教学方案正比例函数教案设计
正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初学者比较难掌握的一块内容。
作为老师,如何制定一套实用可行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并掌握这个知识点呢?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正比例函数的教案设计以及教学思路,希望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
一、教学目标1、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其一些基本性质;2、能够解决与正比例函数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能够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掌握分析正比例函数的一些方法。
二、教学内容1、正比例函数和例题的引入引入经典的乘积为定值的例题,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乘积为定值的特点,从而引出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
2、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特性对正比例函数的定义进行详细解释,同时讲解正比例函数的特性,如零点,比例系数等。
3、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通过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同时也可以通过图像,让学生深入理解正比例函数的特性。
4、实际问题的应用练习正比例函数的应用能力,运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现实问题,如购买时间和费用,人口增长率等。
5、归纳总结让学生总结归纳正比例函数所具备的基本性质和解题方法,同时对于一些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补充。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的方法,适合于初学者。
在正比例函数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归纳发现乘积为定值的规律,从而深入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实践教学法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正比例函数的应用,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正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
因此,通过一些应用题目的练习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3、情景教学法将生活中与正比例函数有关的例子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应用场景,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教师可以更加形象地向学生展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应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互动和生动。
2、板书使用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问题的表达,同时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记忆。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
出示例l。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2)长方形的面积随着那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能看出它们变化的特点吗?(3)分别找出面积与款项对应的数,面积与宽的比各是几比几?比值各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1)表里的两种量是长方形的宽与面积(长与面积)。
宽与面积(长与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面积随着宽(长)的变化而变化。
(2)宽(长)扩大,面积也扩大;宽(长)缩小,面积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面积与宽(面积与长)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板书: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因为面积和宽(面积与长)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2)。
提问:这里比值5(2)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板书:面积/宽=长(一定)面积/长=宽(一定)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板书补充成:长一定时,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宽一定时,面积和长比的比值一定)2.教学例2。
正比例函数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正比例函数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能够熟练运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函数的规律;(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2)运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正比例函数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正比例函数的相关教学素材;(2)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掌握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2)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一次函数的知识,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2)通过实例引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 探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正比例函数的图象;(2)引导学生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2)板书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4. 运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转化为正比例函数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1)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是否讲清楚;(2)实际问题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是否明确。
2. 教学方法:(1)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是否有效;(2)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3. 教学效果:(1)学生对正比例函数的理解和运用程度;(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精神是否得到培养。
4. 改进措施:(1)针对教学难点,采取何种措施帮助学生突破;(2)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初中数学《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学习正比例函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刻画和描述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也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努力学好正比例函数,才能为后面学习一次函数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变量、常量、函数等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导、归纳总结,学会把实际问题总结为函数模型,使学生更加容易、更加深刻的理解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函数,感受函数思想,为以后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1.经历从一类具体函数中抽象出正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理解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
2.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会判断一个关系式是否为正比例函数解析式。
3.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两个变量成正比例之间的关系。
4.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课本、作业本、笔四、教学过程(一)童谣引入,概念复习师生一起听童谣。
师:在这首童谣里,有哪些量是变化的呢?为了描述这种变化的量,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学生共同作答。
师:你还记得函数的概念么?根据函数的概念,你能判断下列哪些式子是函数解析式么?学生回答。
(二)活动引入,提出问题1.观察表格,思考问题(1)从函数的观点来看,y1是x的函数吗?那y2、y3?你能分别写出他们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吗?(2)这些函数在结构上都有什么特点?(3)如果从小学学过成比例的观点看,y1与x是什么关系?其他的呢?2.师生举例,探讨总结(1)这些关系式中的y是x的函数吗?(2)这些关系式中的y和x是成正比例的关系么?3.回归课本,观察归纳(1)认真观察以上出现的四个函数解析式,分别说出哪些是函数、常数和自变量。
(2)这些函数解析式都有什么共同点?生:这些函数解析式都是常熟与自变量的乘积的形式.函数=常数×自变量(三)形成概念,辨析概念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y = k x (k≠0的常数)1.师生总结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二册P35~38。
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②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③辩证唯物主义的初步渗透教学重点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一、设置教学情境,感受比例尺(一)画画比比1、估计黑板的长和宽:教室前的这块黑板同学们熟悉吗?请你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和宽。
2、丈量黑板的长和宽:(板书:黑板实际长3.5米,宽1.5米)3、画黑板:你能照样子把黑板画在本子上吗?(师巡视)4、质疑:这么大的黑板,为什么能画在这么小的一张纸上呢?(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了。
)5、挑两个黑板图(一个画得不像一个画得较像)出示:a) 评价:①谁画得更像一点?②分析图A画得不像原因可能是什么?(长和宽缩小的比例不一样。
)b) 师生合作,算一下长和宽分别缩小了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
(屏幕显示)图上长7厘米,长缩小:350÷7=50 图上长5厘米,长缩小:350÷5=70宽 1.5厘米,宽缩小:150÷1.5=100 宽 2.5厘米,宽缩小:150÷2.5=60c) 点拨:从上面计算结果来看图A长和宽缩小的比例差距较大(即比例失调),所以看上去画得不像;而图B长和宽缩小的比例接近,所以看上去画得较像。
(二)再画再比1、想一想怎样画得更像?(长和宽缩小的比例要保持相同。
)2、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3、请你帮老师算算长和宽分别缩小多少倍?图上长3.5厘米缩小:350÷3.5=100 宽1.5厘米缩小:150÷1.5=1004、小结:当长和宽缩小的倍数相同时,黑板的平面图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见,为了能反映真实的情况,画图时必须要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比例尺。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和反思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设计:正比例函数【学习目标】1.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特点;2.学会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并确定其函数表达式;3.掌握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指函数的函数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的函数,且直线方程为y=kx,其中k是常量。
2.正比例函数的特点:图像通过原点,且成一条直线,斜率k即为比例系数。
3.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给定比例系数k,绘制y=kx的函数图像。
4.确定正比例函数的函数表达式:根据一组已知的比例关系,确定函数表达式。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学习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如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举例说明速度是时间的函数,且当速度恒定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Step 2: 介绍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特点讲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特点,即函数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斜率k即为比例系数。
引导学生理解并记住这些概念。
Step 3: 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给定一个比例系数k,通过连接原点和一些随机选取的点,绘制y=kx 的函数图像。
让学生观察直线的性质和特点。
Step 4: 确定正比例函数的函数表达式给定一个已知的比例关系,如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与重量成正比,根据这个关系用代数的方法确定函数的表达式。
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入手,设出函数表达式并验证。
Step 5: 探究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两个正比例函数的乘积是否仍然是正比例函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总结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Step 6: 练习和巩固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应用所学知识,巩固对正比例函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1.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示例引入、观察实验、问题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实际例子和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特点。
2.案例分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9篇)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9篇)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正比例【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
【复习导入】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板书:=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板书:=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板书:=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1、教学例1.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①铅笔的。
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图像特征。
(2)能够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3)学会运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正比例函数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函数的定义2.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3.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4. 正比例函数的应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正比例现象,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新课讲授1. 正比例函数的定义:两个相关联的量,如果它们的比值是一个常数(不为0),那么它们就叫做正比例关系,其中比值是正比例函数的常数k。
2.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在坐标系中,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斜率为k。
3. 正比例函数的性质:(1)当k>0时,函数图像在第一、三象限;(2)当k<0时,函数图像在第二、四象限;(3)函数图像过原点。
4. 正比例函数的应用:(1)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2)求解正比例函数的具体值;(3)运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1. 判断以下各组量是否成正比例:(1)路程与时间(2)电流与电阻(3)质量与体积2. 求以下正比例函数的具体值:(1)y=2x,当x=3时,求y的值;(2)y=-3x,当y=6时,求x的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总结正比例函数的特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人教八年级下册19.2.1正比例函数(教案)
-正比例函数增减性的证明:对于k的正负值导致函数增减性的理解,学生需要通过具体例子进行验证,并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举例:
a.图像难点:讲解正比例函数图像时,可通过绘制不同k值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出k值与图像斜率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特点掌握得相对较好。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能够较快地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实际意义。但在讲解正比例函数增减性这一部分,感觉学生们有些吃力,需要我在这里多花一些时间进行解释和引导。
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我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来阐述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尽量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易懂。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看到正比例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正比例函数是形如kx(k≠0)的函数,其中k为常数。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单价与总价的关系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一辆汽车以恒定速度行驶,我们可以通过正比例函数来描述行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这个案例将展示正比例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像特点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正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我会通过举例和图像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正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商品价格与数量的关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例如,通过改变变量k的值来观察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变化,从而直观地理解k值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正比例函数(优质课教案)
正比例函数(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绘制正比例函数的方法;•能够解决与正比例函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点概述正比例函数是数学中的一种特殊函数,它的特点是变量之间存在着“成比例”的关系。
正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花费与购买数量的关系等。
学生在初次接触正比例函数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困惑。
因此,本节课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达到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正比例函数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首先,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如:假设小明骑自行车到学校的路程是30公里,他分别以10公里/小时和15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行。
请问他分别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学校?通过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进而引出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 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对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进行简要介绍。
如:正比例函数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着“成比例”的关系。
如果两个变量 x 和 y 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我们可以称它们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函数的表示形式为 y = kx,其中 k 是常数。
正比例函数有以下性质:•函数图像经过原点;•函数图像是经过原点的直线;•随着 x 的增加,y 也会相应地增加。
3. 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通过一个绘制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函数的特点和性质。
如:给定一个正比例函数 y = 2x,我们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点(如 (1, 2)、(2, 4)、(3, 6) 等)并将它们连接起来,得到函数的图像。
请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际绘制,让他们直观地感受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形态。
4.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几个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正比例函数知识解决问题。
如:•问题一:某餐厅的每小时能服务30桌客人,如果餐厅准备了300桌餐具,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用完?•问题二:某班级有30名学生,班长将代表信发给每位同学,如果每份信需要2分钟发完,班长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任务?请学生尝试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并将解决过程写成算式,最终求得答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第1课时正比例函数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初中数学教育中,正比例函数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具有明显线性特征的函数类型,对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教学案例以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第1课时正比例函数为主题,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图像及性质,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正比例函数这一课时,我将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引入购买商品时的单价与总价关系、速度与时间关系等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正比例函数的存在。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又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在教学中,我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表示两个变量的正比例关系?”“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点?”等。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掌握正比例函数的知识点,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有机结合
本案例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学习策略。同时,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丰富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
本案例在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目标。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层层递进。这种设计有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正比例函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6 万千米外的澳大利亚发现了 激发学生兴趣。
它。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上的
情
(1)这只百余克重的小鸟大 三个问题。
约平均每天飞行多少千米(精确到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得出
境 10 千米)?
分析中的结果,并在小组内与
引
(2)这只燕鸥的行程 y(千米) 同伴交流。
与飞行时间 x(天)之间有什么关
入
教师安排一个小组进行
函数解析式为: y=______,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这只燕鸥飞行
1 个半月的行程,大约是 x=45 时函
数 y=200x=________=______。
【小结】以上我们用 y=200x 对燕
鸥在大约 128 天的飞行路程问题进
行了刻画。尽管这只是近似的,但
它可以作为反映燕鸥的行程与时
间的对应规律的一个模型。
以理解,完成分析 2.
2.一般地,形如______________
(k是常数,k≠0)的函数,叫 根据定义尝试举出生活中的
做 正 比 例 函 数 , 其 中 k 叫 做 实例,教师选择一个小组举例,
________。为什么这里的 k≠0? 然后其他小组可对其修正,或
【问题 3】你能举几个生活中的 举出其他例子。 完成问题 3.
补
(1) y
3 2
x;
(2)y =—3x。
练,(板练的小组采取合作的 形式,一人画图,一人写步骤,
偿
一人负责组织语言准备讲解,
提
节省时间)完成后,由板练的
小组进行讲解。
高 2.经过(0,0)和(1,k)直线
教师对画图过程进行巡视
是哪个函数的图象?
作业 设计 教
后 反 思
和个别指导,看是否用简单的 方法画的图。
图像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
经过的象限_______________;
增减性______________ ____。
尝 1.课本练习,在同一坐标系中, 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己独
画出下列函数的图像,并对他们进 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思路,
试
行比较:
准备展示,(可采用课堂小组
应
(1)
y
1 2
教师提出问题,由问题引入新
类似于 y=200x 这种形式的函 课。
数在现实世界中还有很多。它们都
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我们这节
课就来学习。
【问题 2】课本“思考”有 4 个实 教师利用多媒体(或学案)
例。
出示问题。
(1)圆的周长 L 随半径 r 的大 学生首先进行自主探究,然
小变化而变化。
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选一个
经过的象限;增减性来描述。
完成后,由板练的小组进
行讲解,其他小组若有意见,
待其完成后,进行纠正,教师
评价。
成
1.经过前面的探究以及作图过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进行
程,可以发现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有 讨论,完成后教师直接选出 2
果
什么特征?
个小组派代表展示,(可采用
展
2.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再画一 课堂小组累计积分的办法进行
正比例函数
教
知识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用描点法画正比例函数图象,掌握正比 技能 例函数的性质。
学
过程 在探索数学建模的过程中,体验数形结合的过程,逐步学会利用数形结活动,增强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 态度 流的学习习惯。
14.2.1-1,
较,把发现的规律写出来。
14.2.1-2
完成后由板练的小组讲解,
得出规律: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相同点:
讲解完成后,阅读课本,结
__________。
合以上的探究,独立总结出正
不同点:
比例函数的性质。
__________。
【小结】通过以上的探索和分析,
请你总结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自
(2)铁的密度为 7.8g/cm3.铁 小组板练,完成后进行讲解。
块的质量 m(g)随它的体积 V(cm3) (可采用课堂小组累计积分的
主 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办法进行激励)教师和同学补
探
( 3 ) 每 个 练 习 本 的 厚 度 为 充并进行评价。
0.5cm。一些练习本摞在一起的总
究 厚度 h(cm)随这些练习本的本数 n
标
重
1.理解正比例函数意义及解析式特点。 2.掌握正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
点
难 正比例函数图象性质的掌握。
点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问题最佳 解决方案
【问题 1】
你知道候鸟吗?它们在每年的
迁徙中能飞多远?一九九六年,鸟
类研究者在芬兰给一只燕鸥(候鸟) 教师播放幻灯片,(若条
套上标志环。大约 128 天后人们在 件不具备,教师可以口述。)
系?
展示。其他小组若有不同意见,
(3)这只燕鸥飞行 1 个半月 待其完成后补充,师点评。
(一个月按 30 天计算)的行程大
约是多少千米?
【分析】一个月按 30 天计算,这
只燕鸥平均每天飞行的路程不少
于:_________
若设这只燕鸥每天飞行的路
程为 200km,那么它的行程 y(千
米)就是飞行时间 x(天)的函数。
教师让学生讨论问题 2. 教师引导: y kx(k 0) 中, 当 x=0 时,y=__;当 x=1 时, y=__;说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 经过(0,0)和(1,k)。
示 次函数图像时,应该怎样画最简单。 激励)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
【小结】根据正比例函数图像的特
教师汇总各小组的发言,
征: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因为 及时小结。
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正
比例函数图像时,只要两个点
_____________即可。
1.用最简单的方法完成画出下列
教师选择一个小组进行板
函数图像:
的变化而变化。
(4) 冷冻一个 0℃的物体,使
它每分钟下降 2℃。物体的温度T
合 (℃)随冷冻时间 t(分)的变化 学生首先写出函数解析式。
作 而变化。
然后观察分析 5 个函数表达式
【分析】1.这些实际问题中的 的共性。完成分析 1.
交 变量规律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
找到正比例函数定义,并加
流 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点?
x
;
(2)
y
1 2
x
。
累计积分的办法进行激励)
用 【分析】1.选点时,自变量的取
教师选择一个小组进行板
练,(板练的小组采取合作的 值范围是任意实数时,要从 0 向左
右适当选取。
形式,一人画图,一人写步骤,
一人负责组织语言准备讲解, 2.描点时,要用平滑的曲线。
节省时间) 3.比较图像时,从图像的形状;
正比例函数的例子吗?
问题 4 教师选择一个小组
【问题 4】画出下列正比例函数的 进行板练,(板练的小组采取
图像
合作的形式,一人画图,一人
(1) y 2x ;
写步骤,一人负责组织语言准
(2) y 2x 。
备讲解,节省时间)其他学生
(2)对比观察
按照画函数图象的步骤进行独
两个图象
立画图,并在小组内分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