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文

2017年上学期醴陵一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文科)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审题人:班级:_____姓名:_____考号:_____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河北石家庄市庄村赵国遗址考古中出土大量农具,其中铁农具占全部农具的65%,在辽宁抚顺莲花堡遗址出土的铁农具,便占全部农具的85%以上。

这表明()A 、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B 、铁农具已经在全国范围使用C 、河北、辽宁地区成为当时经济最发达地区D 、铁犁农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2.吴于廑在《世界史·近代史编》中写道:“他在安全地到达预定的纬度(即与好望角相同的纬度)时,便朝正东方向驶去。

1498年4月,船队……横渡印度洋,于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亦称科泽科德)。

”材料中“他”的航行( )A.使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 B.使资本主义经济曙光出现C.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引发欧洲地区的商业革命3.有研究者通过对英文文献的解读剖析,计算了中国华娄地区(大体相当于今上海市松江区)和荷兰在1823~1829年间劳动生产率(见下表)。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行业劳动生产率差异比较,1823~1829年间(华娄=100)A.当时荷兰是“海上马车夫”,水运生产率远高于受到闭关制约的长三角地区B.拥有海外殖民地和投资收入的荷兰,人均GNP会更高于税负沉重的长三角地区C.荷兰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率远远高于长三角地区D.长三角地区以粮食生产为主,与荷兰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基本相当4.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

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

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B.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C.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D.西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5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

醴陵一中2017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量 90分钟分值 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佳答案)1.“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

”这一现象说明A.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B.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C.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 D.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2.《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

”材料中“”处应该填入的是A.御史大夫B.枢密使C.三司使D.参知政事3.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以下史实到4.有人认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不在于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而在于其对中国封建政治统治需要的满足。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作用叙述,符合其观点的是A.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B.提高国民整体素质C.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D.促进诗歌繁荣发展5.“(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

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

”作者意在表达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6.“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

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

”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 A.枢密院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7.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提到:“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勇(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军(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历史】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30×2分=60分)1.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2.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3.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4.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6.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7.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8.卓尔不群的雅典,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

限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其民主制的“得”与“失”表现明显。

最新一中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最新一中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浏阳一中、醴陵一中2018年上期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元朝人陈高有《中华诗》云:炎方有撞树,衣被代蚕桑。

”清朝人亦认为“利视丝盖百倍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

这些说法表明元清时期A.棉纺织业已基本取代丝织业 B.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日趋密切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 D.种植棉花能获取较高经济利益2.元代王祯所著《农书》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倾于岸上所横木槽,谓之天池,以灌田稻,日夜不息,绝似人力。

”材料中描述的是3.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已形成一整套细腻的技术,从选种、翻土、播种、除草、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到收获,都给予农作物以最好的生长环境,以获取最好的收成。

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生产模式是A.男耕女织 B.种养结合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4.汉代董仲舒、王莽等人对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变革极为不满;宋代王安石、朱熹等人主张“复古井田制,田尽归官”;近代孙中山曾多次给予井田制高度的评价。

这些主张的共同目的是A.保护田庄经济 B.发展商品经济 C.维护封建统治 D.限制土地兼并5.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至康熙六年(1667年)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C.政府摒弃了抑商政策 D.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方式落后6.宋元的棉织品得到迅速发展,逐渐取代麻织品成为大众衣料,松江棉布被誉为“衣被天下”。

到了明朝,棉织品生产更是已遍及全国各地,仅官府需要的棉布即在1500万匹至2000万匹。

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棉花引入中国 B.政府大力支持 C.小农经济发展 D.棉纺技术改进7.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理

2017年上学期醴陵一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理科)试卷1.铁犁牛耕作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最早出现于A.黄帝时期 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2.井田制是一种A.原始的土地公有制 B.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C.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封建小农土地所有制3.土地是人类赖以生产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是A.小农土地所有制 B.地主土地所有制 C.封建政府土地所有制 D.庄园制4.北魏至唐朝初期,封建国家为抑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实行的土地制度是A. 土地公有制B. 井田制C. 均田制D. 租佃制5.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热销海外。

能够代表我国古代各个时期手工业技术水平顶峰的是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6.大大提高冶铁效率,反映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领先世界的发明是A.水排 B.铁铧犁 C.筒车 D.耧车7.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8.电视剧《乔家大院》讲的是晋商乔家在遭到生意上的重大挫折后,奋发图强,东山再起的故事。

晋商的活动范围不仅遍布全国,有的还走出国门。

作为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晋商兴起于A.唐代 B.北宋 C汉代 D.明清时期9.“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确定于A.西周 B.战国 C.秦汉 D.隋唐10.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的“本”是指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文教娱乐业11.历代封建王朝大多执行并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其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B.保证赋税的征收和力役的征派C.确保社会稳定有序 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12.明代中后期,江南一带的纺织行业中出现了雇佣大量“机工”的“机房”,还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的市场,这说明A.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强化B.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D.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方式在中国出现13.明清之际,在封建经济的内部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但其发展非常缓慢,其原因包括①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深刻存在③明清曾经长期实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④西方资本主义的大规模入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4.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年下学期醴陵一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班级姓名考号1、据考证,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

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

陈姓源流反映了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这项制度是A.郡县制 B.行省制 C.分封制 D.礼乐制2、每当白鹿原上发生大事件,族长白嘉轩都会召集原上所有的成年男子到宗祠议事,有权对触犯族规者进行责骂、鞭笞甚至驱逐出原。

电视剧《白鹿原》的这些剧情,主要反映了A.宗法制的影响B.分封制的影响C.世官制的影响 D.郡县制的影响3、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中央专制集权的国家。

这些措施包括①皇帝制②郡县制③刺史制④三公九卿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秦始皇……不搞国中之国,而用集权制,由中央政府派人去各地方,几年一换,不用世袭制度。

”材料主要肯定秦始皇A.创立皇帝制度B.设立三公九卿制度C.推行郡县制度D.开创中央集权制度5、《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填‘奉行’而巳。

”这一分工A.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相互牵制影响行政效率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6、“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两句诗句描述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取代的是哪种选拔人才的制度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初统治者制定的“治之”之财的措施是A.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B.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C.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D.中央设置二府三司8、史学家把元朝的行省称之为“流动的中央政府”。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行省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行省不是地方管理机构C.行省长官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D.行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9、明太祖朱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因政务过多发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

湖南省醴陵市两校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湖南省醴陵市两校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2017年下学期两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考试时量: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有许多与“T”有关,如“福”字形为图1,“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上”,“宗"字形为图2,“尊祖祭祀的庙堂”。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商周的统治集团未实现高度集权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 商周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D. 血缘宗族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础2.公元前323年,魏国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某某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并带动了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

这一事件A. 推动了诸侯变法改革B. 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C.否定了嫡长子继承制D.动摇了王位世袭传统3.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

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由此反映的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B.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垂直管理,互相监督D. 国家政务与宫廷事务混杂4.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②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④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论者认为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6.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7. 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X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X载、沈括等等。

2017-2018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高一期中联考历史 卷 扫描版

2017-2018学年湖南省浏阳一中醴陵一中高一期中联考历史 卷   扫描版

浏阳一中、醴陵一中2018年上期高一期中联考答案解析1.【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元朝;清朝【解析】该项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论及棉纺织业发展的相关知识,故B项错误;该项表述与古代自然经济的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衣被代蚕桑”、“利视丝盖百倍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都强调了棉花种植及较为可观的回报,故D项正确。

2.【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隋唐【解析】根据材料“水激轮转,众筒兜水”“以灌田稻”可知该工具是利用水力进行农田灌溉的筒车,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故A项错误;三国曹魏时的翻车利用的是人力进行灌溉,故B项错误;西汉时的耧车是播种工具,故C项错误;筒车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3.【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先秦【解析】材料只介绍农业技术的进步,没有反映出男女在农业中的不同分工,故A项错误;材料只介绍农业技术的进步,没有体现出农业中养植业的情况,故B项错误;材料中“农业已形成一整套细腻的技术”,目的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符合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项正确;材料只介绍农业技术的进步,没有体现出农业生产的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C4.【考点】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中古跨朝代选择题【解析】材料中所提及的众多的改革家,其出发点都不是为了保护田庄经济,故A项错误;发展商品经济是允许土地的流转,但是材料中呈现的是田尽归官,即土地的国有制,故B项错误;孙中山所推行的政治理想不是封建统治而是民主共和,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董仲舒提出“限民名田”、王莽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田尽归官”是限制土地兼并,故D项正确。

【答案】D5.【考点】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明朝【解析】材料对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由“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可知,明朝时苏州民营丝织业发展快于官营手工业,由“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配套K12】[学习]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配套K12】[学习]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7年下学期醴陵一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班级:姓名:考号:一、选择题:1、《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有这样的叙述,周初是最早有文献流传于后世的时期,《书经》是儒家经典的一种,书中包含了自建周以来的文献,这些文献把周克商描述为正义、高尚的武士对荒淫无道的君主及其谄媚之臣的胜利。

该叙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A.周人对历史的真实看法B.儒家经典在周初已经成熟C.儒家学者否定了周克商是历史的进步D.周人注重寻找权力合法化的依据2、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记载,周初所封诸侯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

其主要原因是A.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B.防范诸侯坐大割据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扩展王朝四周疆域3、下列诗句节选自《诗经·小雅·角弓》。

诗文意在A.劝导周王治国要张弛有度 B.劝谏统治者行分封顺民意C.强调宗族团结以巩固统治 D. 倡导近亲联姻以对抗诸侯4、有学者将《左传》中出现的516人,见于战国典籍的197人作为考察对象,划分为公子、卿大夫和士三个集团,发现从春秋至战国,公子集团比例由53%骤减至10%以下,卿大夫集团由44%上升至74%后又跌至55%,士集团由32%上升至60%。

这一趋势表明了A. 西周宗室子弟的日益多元化B. 春秋战国政治的相对稳定性C. 春秋战国社会的高度流动性D. 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的复杂性5、秦始皇为破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的困局,采取的主要举措是A.奖励耕战,实现统一 B.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C.南平越族,北伐匈奴 D. 推行郡县,建立集权制6、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

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仿真模拟考试(二模)试题

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仿真模拟考试(二模)试题

2017届醴陵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通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

牡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A.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B.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C.少教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D.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衰落25.在唐代,政务裁决机制出现了由以奏抄为主向以奏状为主的转变。

政务多由宰相汇总以中书门下的名义直接向皇帝申奏,门下省属官给事中的职掌也随之从以审读奏抄为主转变为以封还制敕为主。

这一转变A.导致了三省合作体制名存实亡B.有利于避免政务决策严重失误C.强化了谏官纠正宰相过失能力D.助长了权臣专政乱政贪腐风险26.从南宋开始盛行的以职业划分户种的做法,全面实行于元代,到明代依然被保留下来,明代文献中的军户,灶户(制盐)、乐户,果户、菜户、渔户,捕户等,随处可见。

这一长时段的现象可以佐证南宋以来A.社会变迁具有内在延续性B.政府对专业民户人身控制加强C.分户经营稳固了小农经济D.社会生产的专业分工基本停滞27.就下图所提供的信息,某校学生提出的相关研讨主题比较恰当的是A.湖广地区农田垦殖与经济重心南移B.高产作物与明清之际人口持续增长C.农作物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率提升D.地理大发现与农耕文明遭遇的冲击明代后期玉米、甘薯传入中国,迅速在全国各地扩展15 16 17 18 (世纪)28.轮船进入中国与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通商口岸的开放相联系的;铁路的开通是与晚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丧失路权相始终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称为“国中之国”的租界出现的。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doc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doc

醴陵一中2017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命题人: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2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1 N”与下列哪个量相当( )A.1 m/s2B.1 kgC.1 kg·m/s2D.质量为1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以一定初速度v沿粗糙斜面上滑,物体A在上滑过程中受到的力有( )A.向上的冲力、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B.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下滑力C.重力、对斜面的正压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D.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摩擦力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A在竖直向上的力F(F<mg)作用下静止于斜面上.若减小力F,则( )A.物体A所受合力不变B.斜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不变C.斜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不变D.斜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可能为零4、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 N 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 m,悬挂20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 m,则弹簧的原长L0和劲度系数k分别为( )A.L0=0.02 m k=500 N/mB.L0=0.10 m k=500 N/mC.L0=0.02 m k=250 N/mD.L0=0.10 m k=250 N/m5、关于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对平衡力的合力为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也为零、作用效果也相互抵消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性质相同,平衡力的性质却不一定相同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且一对平衡力也是如此D.先有作用力,接着才有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都是同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6、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速度为v,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t=0时刻物体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7、A为实心木球,B为实心铁球,C为空心铁球。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

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试题

醴陵一中2017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地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A. 它是目前所知的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生存的行星B. 地球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C. 地球有昼夜交替现象D. 其体积和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大2. 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A.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的海南岛B. 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C. 能源紧缺的长江三角洲D. 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当地时间(西五区)9 月 19 日 13 时 14 分,墨西哥中南部莫雷洛斯州发生 7.1 级地震,该次地震导致了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发。

图 3 示意墨西哥位置。

据此完成 3-5 题。

3.该次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是A.19 日 0 时 14 分B.19 日 2 时 14 分C.20 日 2 时 14 分D.19 日 10 时 14 分4..墨四哥地壳活跃是因为其A.位于板块消亡边界B.位于板块生长边界C.位于板块的内部D.大陆板块向东运动5.受该次火山喷发影响最小的圈层是A.大气圈B.水圈C.地壳D.地核2017 年全球唯一的一次日全食于 8 月 21 日在美国本土上演。

图 5 示意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

读图完成 6-7题。

6.此次日全食发生时,地球大致位于公转轨道的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7.当地球位于甲处时A.北京炎热多雨B.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C.太原昼夜等分D.上海正午日影年内最短图 6 示意一年中地球绕日公转速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 8-9 题。

8. P 可能是A.1 月初B.4 月初C.7 月初D.10 月初9.P 至 Q 阶段,太阳直射点A.逐渐北移B.先北移后南移C.逐渐南移D.先南移后北移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于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举行。

右下图示意地球公转轨道位置。

读图完成10~11题。

10.本次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情况是A.不变 B.变快 C.先变慢后变快 D.先变快后变慢11.7月13日在里约热内卢市(约23°S)争夺本届世界杯赛冠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醴陵一中2017年下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佳答案)1. “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

”这一现象说明A.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B. 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C. 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D. 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没有提及分封制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无庙无宗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

”说明祖宗不忘的原因是宗法制的因素,故B项正确;“维系亲情延续”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家族内部等级的观念,故D项错误。

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 《宋史·职官制》记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

”材料中“”处应该填入的是A. 御史大夫B. 枢密使C. 三司使D. 参知政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宋太祖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中书门下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权,故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

材料“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说明它与财政相关,故选C。

AB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朝3.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强调的是任何结论都要有史料依据,不能过多衍生。

史料只说了商鞅变法提倡废分封、行郡县,我们从中无法看出秦国当时是否已经建立了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

史料中只说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无法看出文化与政治之间是否有附庸关系,故B项错误。

行省是元朝的政治制度,行省长官像诸侯一样镇守四方,但已经没有割据地方的实力,因为其手中诸多重大的权力已经被中央收回,这反映的是元朝中央集权的加强,故C 项正确。

明太祖时期的“禁止通蕃”诏令只限于明太祖时期的状况,无法推论出整个明朝都严禁中外通商贸易,故D项错误。

4. 有人认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不在于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而在于其对中国封建政治统治需要的满足。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作用叙述,符合其观点的是A.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B. 提高国民整体素质C. 大大加强中央集权D. 促进诗歌繁荣发展【答案】C5. “(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

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

”作者意在表达A. 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B. 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C. 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D. 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可知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故A项正确;大学士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并不能对皇权构成限制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无意说明大学士擅长玩弄权术与否,故C项错误;大学士不仅没有宰相名义也没有宰相实质,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大学士6. “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

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

”材料中所述的机构应是A. 枢密院B. 中书省C. 内阁D. 军机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与南书房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机构是指清朝的军机处,故D项正确;A项是宋朝的建立的;B项是元朝建立的;C项是明朝建立的。

点睛:材料“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与南书房邻”是解题的关键。

7.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提到:“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勇(炮台时),(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军(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这一奇怪现象突出说明中A. 清政府已经失去人民支持B. 中国国内社会矛盾尖锐C. 中国民族观念民族意识淡薄D. 民众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珠)江两岸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军队与我(英)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说明了民众对鸦片战争的漠视态度,反映出清政府统治下民众的民族意识淡薄,民族观念不强,C项与题意相符。

A项表述过于绝对化;B、D两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故答案选C。

8. 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

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A. 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B. 固守传统的天下观,愚昧落后C. 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D. 被迫接受自由贸易【答案】B【解析】材料中,不能得出清政府极度反感英国侵略行径的结论,故A项错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初,清政府不同意与英直接正式平等交往,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外国公使驻京的要求,可以看出清政府固守传统的华夷天下观,故B项正确;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不同做法不是出于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而是为了维护传统的天朝上国的尊严,故C项错误;材料“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没有体现被迫接受自由贸易,故D项错误。

点睛:解答的关键是从“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切入,结合鸦片战争进行思考。

9.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

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这段材料反映了A. 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B. 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C. 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D. 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办银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是获得土地,故A项错误;这一方案只是获得太平天国领袖极少数的赞同,故B项错误;这一方案保护个人私有财产,与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截然相反,故C项错误;为发展工商业办银行,材料反映了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故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10.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

这一变化A. 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B. 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C. 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D. 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使清朝有识之士认识到日本的强大和进步,所以开始关注日本社会的积极方面,同时对比清朝当时现状进行反思,A项正确。

仅凭《申报》对日本社会报道的增加不足以体现当时清政府对舆论的政策,排除B。

《申报》对日本的正面报道增加,且主要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无法得知国人是否由此才开始关注日本文化,排除C。

题干中只提到《申报》一家报纸,不能反映当时整个传媒行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11. 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

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下列史实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 《马关条约》开商埠B. 《辛丑条约》拆炮台C. 革命党人在武昌首义D. 国民政府迁都到重庆【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所述为西方列强重视对长江流域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开始涉足长江流域,《马关条约》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进一步扩大了在长江流域的在华权益,故A项正确,排除B项;CD项不符合材料。

所以答案选A。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马关条约》12.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关于这三个历史事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领导阶级相同B. 革命任务相同C. 指导思想相同D. 革命具体对象相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战争。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属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国民革命是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解放战争是共产党领导的,A错误;领导阶级不同,指导思想也不相同,C错误;辛亥革命的革命对象主要是清王朝,国民革命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解放战争主要是反对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D错误。

13. 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作出了妥协,这一妥协的显著成果是A. 加速清朝统治覆灭B. 加快中国独立步伐C. 巩固民主共和政体D. 推进近代化进程【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作出了妥协,孙中山以“推翻清帝,实行共和”为条件让位给袁世凯,加速了清朝统治覆灭,A项正确。

B项说法错误,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才取得民族独立,排除。

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复辟帝制,并没有巩固民主共和政体,排除C。

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复辟帝制,近代化进程遭受挫折,排除D。

14.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指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可知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的工具,所以D《辛丑条约》正确。

其他选项内容均不符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名师点睛】15.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上说:“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

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机枢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