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1

合集下载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译文|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原文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注释《登岳阳楼》共二首,这是其中一首。

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在长江南岸,濒临洞庭湖。

始建於唐代,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②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③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④徙倚(xí yǐ):徘徊。

⑤三年多难: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⑥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作者简介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陈与义生于1090年(宋哲宗元祐五年),卒于1138年(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他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雨》诗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

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古1.《登岳阳楼》教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古1.《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理解诗歌的内容;过程与方法:领悟诗歌韵律,通过“炼字”(“拆”与“浮”)的分析鉴赏,领悟诗歌意境和语言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伤时忧世”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1.领悟诗歌韵律,通过“炼字”(“拆”与“浮”)的分析鉴赏,领悟诗歌意境和语言特点;2.感受杜甫“伤时忧世”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整体感知、鉴赏评价、表格比较法【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范仲淹登岳阳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伟大抱负;孟浩然望洞庭湖,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的雄伟景观。

杜甫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堂。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理解诗歌的内容;过程与方法:领悟诗歌韵律,通过“炼字”(“拆”与“浮”)的分析鉴赏,领悟诗歌意境和语言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伤时忧世”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

三、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杜甫七岁学诗,十五岁扬名,二十岁以后的人生可分为四个时期:1.玄宗开元十九年—天宝四年(731—745)涉世不深杜甫过着“裘马轻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后漫游吴越与齐赵。

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

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分别,再未相见。

此时期存诗20余首,多为五律和五古。

《望岳》2.天宝五年—天宝十四年(746—755)困守长安、穷困潦倒这一时期杜甫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

《登岳阳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及翻译赏析《登岳阳楼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1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古诗简介《登岳阳楼二首》是南宋诗人陈与义创作的组诗。

两首诗集登楼、观景、抒情、归途为一体,是不可分的。

第一首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感怀家国,慨叹时势,无限悲痛和忧愁之感。

第二首则是先对景物描写,然后再写归途,这首诗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

翻译/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

岳阳楼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往北边可以看到白首,往南边可以看到丹枫。

一路欣赏景色,结果到了巴陵还没有写出来诗。

注释⑴帘旌(jī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⑵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⑶徙(xǐ)倚(yǐ):徘徊。

⑷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⑸吊古:哀吊,凭吊。

⑹晴不风:晴空万里,波澜不惊。

⑺杪(miǎo)秋:晚秋。

⑻君山:全称君山岛,位于湖南岳阳东部的洞庭湖中。

⑼白首:白发。

这里指为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色草。

⑽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

创作背景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当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古诗词赏析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古诗词赏析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古诗词赏析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试简要分析颈联所含的深意。

2.诗歌尾联写到“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请联系全诗,说说作者心中的“悲”有哪些方面呢?3.“白头吊古风霜里”一句中“风霜”一语双关,请分析双关所指的具体内容及表达作用。

【答案】1.“万里”与“三年”对举,收到了双重的艺术效果,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遭遇,充满了无尽忧愤之情。

2.眼前风霜中的枯朽之木和沧桑之波,令作者触景伤情;回想自己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动荡之忧;韶华已逝,难图大事,老大伤悲的落寞。

3.“风霜”既指秋色浓重,(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一语双关,表达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诗人的“万里来游”不过是万里逃难的高雅说法,但是又无可奈何。

心中的苦闷,只好在“远望”中消解。

“三年多难”,本来已经不胜觳觫,却还要在这里登高临危,让人不堪忍受。

诗意至此,已经一波三折,千回百转,把感情推向了极致。

2.本题考查对诗歌重要信息的提取。

这首诗写了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感,虽是抒写到岳阳楼游玩,但心系国家政事,忧国忧民,借登楼来谱写了一首爱国诗篇。

所以答此题最好联系一下时代背景。

首先“老木苍波无限悲”中可以看出诗人悲眼前之景“老木苍波”;“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写自己的辗转奔波之悲;“白头吊古风霜里”,“风霜”明指自然实物,实喻社会现实,因此就有了国破家亡之悲;自己40岁了,头发白了,难以成大事,不免没落悲伤。

登岳阳楼(杜甫)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杜甫)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杜甫)原文及赏析登岳阳楼(杜甫)原文及赏析登岳阳楼,滚滚长江东逝水。

天门山前水满天,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何日长江一水间,竟忆此处君可知?登岳阳楼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篇诗。

该诗写了杜甫登上岳阳楼的情景,以及他对长江水和明月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江水和月亮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开篇,以"滚滚长江东逝水"描绘了长江川流不息的景象,形容了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失。

接着描绘了天门山矗立在长江之前,水天相连的壮丽景色,以及江畔初见月的奇妙场景,表达了诗人才智的卓越和对自然美的赞叹之情。

接下来,诗人写出江月年年只相似,又不知江月待何人的颦脉之思。

他感叹江月虽然年复一年,却无法预测它会照射在何人的身上,向读者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人际关系的变迁。

然后,诗人转述了一个扁舟子和明月楼的情节。

他描绘了青枫浦上的愁思景色,表现了惋惜离别的心情。

他询问这个夜晚乘扁舟的是哪个家庭,还有思念之情发生在何处的明月楼。

通过描写这个场景,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离愁别绪和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作结。

他回忆起登上岳阳楼的美景和深情,却无法回到当时的时光。

他希望能够在长江一水间与思念之地相会,再次重温深情往事。

他以"竟忆此处君可知"来表达对诗中情景和思念之情的期盼。

这首诗以婉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长江流经岳阳楼的景色,诗人通过描述自然景观,凝聚自己的情感,表达出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主题。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长江和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形象生动,流露出杜甫独特的才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鉴赏《登岳阳楼》译文及赏析《登岳阳楼》是由杜甫所创作的,全诗在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个人种种矛盾之中,显得感情更加迭宕,更加深切,更加动人。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岳阳楼》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译文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登岳阳楼》注释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登岳阳楼》鉴赏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昔闻洞庭水2,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3,乾坤日夜浮4。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5。

戎马关山北6,凭轩涕泗流7【韵译】: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赏析】:前一层先叙登楼,后写洞庭湖景观,一起一承,章法分明。

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

“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疮痍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但诗人只叙事,不说情,把情留给读者自己去品味。

接着就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是诗人心中的画面,仅凭肉眼是看不到的,它使人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自然,诗人此刻的心情跟曹操有所不同。

后一层先说个人景况,后说国事艰难,使人担忧,一转一合,显而易见。

“亲朋”两句中,要害是“孤舟”一词。

诗人自离夔州之日起,全家人都生活在船上,实际上已无家可归,所以由写景转入抒情先说个人景况;再说,从洞庭水转换到“孤舟”,脉络也十分清晰。

至于说亲朋“无一字”,显然是无所依托之意。

这又加重了诗人自伤飘泊的感情。

但诗人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因此,当他站在岳阳楼上“凭轩”远眺时,就联想到当时吐蕃犯边的情况,不禁潸然泪下了。

这个抒情结尾将诗的思想内容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凭轩”二字又巧妙地照应了第二句,以此结束全诗恰到好处。

这首诗可以说是咏岳阳楼的绝唱。

考题: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戎马关山北6,凭轩涕泗流2、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

九年级语文登岳阳楼1

九年级语文登岳阳楼1
去南大河吧!很久没去看看这乡野的清晨了。我跟自己说。彩购买平台app
说走就走,没迟疑。
天黑黢黢,街边早有了小摊子。榨油条的师傅起得早,烧粥的师傅也起得早,袅袅炊烟里,处处氤氲着豆汁和油条的浓浓香味儿。城河边,捞杂草的大爷也起得早,正撑着小铁皮船在昏黄的灯影里 捡拾着水面上的杂物。清洁工人师傅们,也起得早,跟着垃圾清运车的屁股后头,哼哧哼哧地倾倒和铲拾着垃圾。城很静,静得连炸油条的哧溜溜声,烧粥锅铲子的叮当当声,远远都能听得到。
太多的清晨,都以这样的方式和他们相遇。这就是我生活了快十年的城,这样一股人间烟火味。然而,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又都是那样的陌生。师傅们的脸,似乎一张都记不得。这个不大的城, 东西几道街,南北几条巷,似乎也不再清楚。我一直以为,我不属于这座城,我仍属于我的乡下。之于这座城,我仿佛只是一个匆匆过客。我一直认为在那偏远里的乡下,有一片山水,足以值得让自己 去爱一辈子。
南大河那样近,偏没有时间去。时间都去了哪儿?思忖半日,似乎都不再能找到答案。
南大河,在这初冬的清晨,很安静。风里,芦花上飞翔着星光。落叶一片片,发出蝶一样的声音。很美,很轻,很像着一回事。虽是初冬,天并不冷。踩着落叶,呼吸着新鲜气息。就觉浑身上下, 有一片片无所畏惧的清爽。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杜甫《登岳阳楼》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二、注释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三、译文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四、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阳杜氏。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古诗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翻译赏析

古诗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翻译赏析

古诗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翻译赏析《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前言】《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篇表现了杜甫得偿多年夙愿,即登楼赏美景,同时仍牵挂着国家的百感交集之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哀伤。

【注释】⑴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⑵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⑶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⑷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⑸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⑹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⑺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⑻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翻译】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洞庭湖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部分,乾坤日夜全映在湖面上。

漂泊江湖的亲戚朋友故旧不寄一封信,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只船伴随自己。

关山以北正在打仗,回去已经没有希望了,依着楼窗流下了眼泪。

【鉴赏】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

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

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

但仔细品味,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

联系下文更是如此。

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

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

“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

(完整版)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完整版)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

杜甫《登岳阳楼》阅读答案附赏析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阅读练习1.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4.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

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5.赏析颔联。

6.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诗可以看出?9.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10.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分)1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参考答案】1、答: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C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6、一坼一浮,摊贩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登岳阳楼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1)

登岳阳楼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1)

乾坤日夜浮。
“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
亲朋无一字, 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
老病有孤舟。 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
戎马关山北,
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 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此联叙写个人景况,诗人自离茨州之日
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情感: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雄浑阔大的意境 面对洞庭湖,诗人的视野扩大到吴楚乃至于整个宇宙,这样
的境域,如果不是胸中有大丘壑,是写不出来的。这样的气象 雄浑,内涵丰富,远非他人所能及。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 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章法周密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杜诗从个人的痛苦转想到国家的多难,意境
徒有羡鱼情。 更为开阔,立意更为高远,胸襟更为豁达。
杜甫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 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偏向,真 实深刻地反应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 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登岳阳楼
杜甫
起句以“昔闻”与“今上”对应,看
昔闻洞庭水, 似平常,却颇有深意。在平淡的叙述东南坼,
“昔”,当指诗人的青年时代,又值
乾坤日夜浮。 “开元盛世”,歌舞升平,诗人既闻洞庭
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如
亲朋无一字, 今山河残破,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暮年,
前一层写登楼和洞庭湖景观,后一层抒发忧国忧民的悲怆情 怀。正是前一层的登楼和壮阔景象为诗人对国家战事和前途的 担忧作好了铺垫。

《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①,今上岳阳楼②。

吴楚东南坼③,乾坤日夜浮④。

亲朋无一字⑤,老病有孤舟⑥。

戎马关山北⑦,凭轩涕泗流⑧。

注释①洞庭水:即洞庭湖。

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淡水湖。

②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③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下瞰洞庭,碧湖万顷,遥望君山,气象万千,唐张说建,宋滕子京修。

以范仲淹千古名篇《岳阳楼记》驰名。

④坼(chè):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⑤乾坤:天地。

⑥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⑦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生平的最后三年里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⑧戎(róng)马关山北:北方边关战事又起。

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

戎马:军马借指军事、战争,战乱。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⑨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指,即眼泪译文巍巍岳阳楼,伫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缓缓下沉,湖面风平浪静,没有晚风吹起楼阁上的锦旗。

我登临的地方,曾是三国时期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率兵驻扎的地方,黄昏时分我登楼观景,徘徊间看到洞庭湖和远山笼罩在暮霭里。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望远,心中的苦闷还是无法排解。

陈与义《登岳阳楼》

陈与义《登岳阳楼》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注释《登岳阳楼》共二首,这是其中一首。

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在长江南岸,濒临洞庭湖。

始建於唐代,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②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③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④徙倚(xí yǐ):徘徊。

⑤三年多难: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⑥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作者简介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陈与义生于1090年(宋哲宗元祐五年),卒于1138年(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他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雨》诗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

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

杜甫《登岳阳楼》全诗赏析及诗意翻译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三年(768年)创作的一首五律。

这首诗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作品中描绘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反映了诗人晚年生活的不幸,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文解释:早就听说洞庭湖的水势浩大,今天终于登上了这座闻名遐迩的岳阳城楼。

洞庭湖如此广阔,东南面的吴地和楚地,似乎被割成两国。

洞庭湖的水势浩瀚,整个天与地就如日日夜夜在波涛上漂浮。

望着这浩瀚的景象,想到我的亲友连一点消息也没有,而今年迈多病,栖息在这只孤零零的小舟上。

在关山以北依然战火不断,凭轩远眺,默思着国难家愁,我终于涕泪交流。

译文2: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词语解释: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境内洞庭湖岸。

吴楚:吴地和楚地。

乾坤:天地。

字:指书信。

戎马:军事。

凭:倚。

轩:楼窗。

涕泪:眼泪。

诗文简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杜甫携眷夔州出峡,漂泊在江湘一带。

暮冬流寓岳州,登临岳阳楼而有此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实为千古名句。

前人称此二句「尤为雄伟,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以豁达。

」(宋人黄鹤《少陵年谱》)。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边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具有极为深广的内涵。

表现上擒纵自如,卷舒随意,折转巧妙,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

全诗意境浑厚,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

岳阳楼最经典十首诗

岳阳楼最经典十首诗

岳阳楼最经典十首诗1.《登岳阳楼》唐代·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岳阳楼》唐代·元稹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3.《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代·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代·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题岳阳楼》唐代·白居易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6.《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宋代·黄庭坚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7.《柳梢青·岳阳楼》宋代·戴复古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8.《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宋代·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9.《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宋代·陈与义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

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栏杆前。

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

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10.《岳阳楼》明代·杨基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登岳阳楼文言文

登岳阳楼文言文

登岳阳楼文言文《登岳阳楼记》(范仲淹)原文及译文1.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宋名贤岳阳楼记之文于其上。

属余作文以记之。

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达桂、粤,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其异于迁客骚人者,处之泰然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巴陵郡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船船)不能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杜甫的第四个时期,也就 是诗人逝世前一年冬天,时年五十七岁, 此前,在四川失去依靠的他,无奈之下携 全家沿长江顺流而下,打算沿洞庭湖向南 漂流。在经过岳阳时,登上了岳阳楼。当 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多病, 再加上北归无望,不禁思绪万千,写下了 这首诗。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 • • • • • • •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 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 天地日月象是漂浮在湖面上。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 年老体弱却随孤舟到处飘流。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 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制作 03 2011年下学期
诗歌 意象
《登岳阳楼》意境情 Nhomakorabea 技巧 风格
诗歌 意象 意境
情感
技巧 风格
《登岳阳楼》 洞庭水、岳阳楼、吴楚、 乾坤、孤舟 阔大雄浑、沉郁悲壮 身世悲凉(身心)、眷恋 亲朋、忧国忧民 以壮景写哀情、对比衬托 基本写实、沉郁顿挫
五、小结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 雄伟壮阔的景色 + 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 + 对国事的忧心
一、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 生于(今)河南巩县 的一个儒学世家,生 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 时期。其终身政治理 想: “致君尧舜上 , 再使风俗淳。”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意境阔大 沉郁悲壮
三、诵读(整体感知)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四、研读(合作性探究)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