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简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一音乐课程的学习,能够:1. 了解内蒙古草原音乐文化及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创作背景和内涵;2. 学会正确演唱这首歌曲,理解其曲调与情感;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鉴赏和表演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堂讲解和自主学习,了解内蒙古草原音乐的特点、发展历程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含义。

2. 歌曲学习:学生需学会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旋律,并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

教师需示范演唱,学生需模仿并练习,直至达到熟练演唱的程度。

3. 歌曲表演准备:学生需以小组形式,自行设计歌曲表演内容。

可以包括舞蹈动作、服装道具、背景故事等元素,旨在通过表演展现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4. 音乐文化调研:学生可自行或分组进行内蒙古草原音乐文化的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如当地民歌、乐器等,并整理成文字或制作成PPT,以便在课堂进行分享。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2. 歌曲学习部分:学生需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确保发音准确、节奏稳定、情感表达得当。

3. 歌曲表演准备部分:小组内成员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内容的策划和排练。

表演内容需紧扣歌曲主题,体现创意和合作精神。

4. 音乐文化调研部分:学生需进行实地调研或网络搜集资料,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调研报告或PPT需条理清晰、内容丰富。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理论学习部分:学生对内蒙古草原音乐文化的理解程度,对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含义的掌握情况。

2. 歌曲学习部分:学生的演唱技巧、音准、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3. 歌曲表演准备部分:小组内成员的配合程度、表演内容的创意和表现力。

4. 音乐文化调研部分:调研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条理性,以及学生的调研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歌,理解诗歌所描绘的美丽草原景象,感受草原的壮美。

2.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分享。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丽草原景象,并能够准确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和分享。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美丽的草原图片和诗歌内容。

2. 学生准备笔和纸,用于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 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草原相关的音乐,营建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简单介绍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让学生对这首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朗读歌词1. 自由朗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歌词,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充分朗读。

2. 小组内轮读:让学生小组内轮流朗读,互相纠正字音、节奏和重音等,达到准确、流畅的朗读效果。

3. 班级齐读:让全班学生一起朗读,以增强学生对歌曲的整体感知。

(三)分段教学1. 学习第一节歌词: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深层含义,感受草原的美丽和作者的深情。

2. 学习第二节歌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草原如此美丽,作者却说“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和作者的自豪之情。

3. 学习副歌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副歌部分的旋律和情感,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演唱副歌部分。

(四)学唱歌曲1. 听原唱演唱,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 跟着钢琴伴奏学唱歌曲。

3. 分组演唱、个人演唱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歌曲的掌握水平。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讲讲自己曾经去过的草原或对草原的印象,与大家一起分享。

新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新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新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漂亮的草原我的家)(漂亮的草原我的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艺术活动,感受音乐的美,提高学生思考与鉴赏音乐的积极性。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难点音乐材料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方法试唱法、表演法、听赏法、商量法。

学法指导通过聆听,表演感受歌曲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你去过草原吗?你心中的草原是怎样的?想感受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的大草原风情吗?今天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同学们告诉我这首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中有乐器伴奏吗?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听后答复〕1、同学描绘一下这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

〔说得非常好〕这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漂亮的草原我的家)。

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雪白的云、翠绿的大草原、白雪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那么我们同学们了解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2、这种只用人声唱歌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

〔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雪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3.你是怎么了解这是蒙古的民歌?〔请一两名同学谈谈〕唱歌草原的歌曲就肯定是蒙古民歌吗?还可能是哪儿的民歌?〔引导学生说出四大牧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游,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

二、教学新课1.观赏民歌(漂亮的草原我的家)2.提问:蒙古族民歌(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表达了什么意境?〔在学生对蒙古草原有了初步印象后,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清新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草原的风景和生态;2.熟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3.学会演唱这首歌曲并配合简单舞蹈。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教学目标分析和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草原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同学们对美丽的草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基础知识讲授(10分钟)介绍草原的概念、分布、生态、资源等基础知识,让同学们对草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歌曲学唱(25分钟)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并逐句讲解歌词的意思和发音要点。

然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唱歌,逐渐加快节奏和提高难度,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第二课时1. 复习歌曲学唱(10分钟)温故知新,对上节课所学的歌曲进行复习和巩固。

2. 舞蹈教学(20分钟)给同学们展示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以及如何配合唱歌和音乐节奏完成舞蹈。

然后,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练习,直到能流畅地完成整套动作。

3. 演唱和舞蹈结合(25分钟)把歌曲和舞蹈结合起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集体演唱和舞蹈表演。

第三课时1. 歌曲最后巩固(10分钟)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学生的唱歌习惯进行改正和巩固。

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2. 具体情景课堂(30分钟)教师或学生选定一个故事情节,让学生通过唱歌和舞蹈的方式表达出来,增强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草原生态的同时,做到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让学生在唱歌、舞蹈上做到协调统一、配合默契。

教学方法1.激发兴趣法。

2.教唱法。

3.同步教舞法。

4.具体情景课堂法。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重点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是否对草原的生态和环保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2.学生是否能熟练唱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并能够根据歌曲的节奏和音乐完成简单舞蹈动作。

3.学生是否能在同学的配合下,完成共同的创作和表演任务。

总结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唱一首歌曲和跳一段舞蹈,更重要的是了解了草原的概念、分布、生态和资源等基本知识,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初中音乐人音七年级上册 草原牧歌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2节《牧歌》《美丽草原我的家》

初中音乐人音七年级上册 草原牧歌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2节《牧歌》《美丽草原我的家》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时《牧歌》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类:设计·应用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无伴奏合唱《牧歌》是合唱中的精品,它充分说明民歌与音乐创作间“源与泉”的关系。

改编版的合唱以其旋律、和声、肢体等要素的精心编配,充分展现各声部的音色特质。

所以,本节课着重让学生感受合唱中的人声音色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力,感受巧妙的和声布局、灵活的力度变化,为这一首传统民歌赋予的新的生命力。

教材分析:《牧歌》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中的一首歌曲,整首曲目由上句和下句两个乐句构成的长调民歌,歌曲为D调,一段体,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

在这短短的四句淳朴而形象的歌词中,却融进了如此的诗情画意,把美丽富饶的草原景色展现的淋漓尽致,也抒发了内蒙古人民对自己家乡深沉真挚的恋情。

学情分析: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正处于小学向初中过度的阶段,其心理日趋成熟,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的变化。

学生的认知有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并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要素的讲解尤其重要,想让他们掌握音乐知识,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学生有了动力,才能更好的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学生用具:课本多。

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也不同。

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同学们谈一谈又有什么感受?拓展延伸教师讲授合唱中各声部特点:女高:明亮宽广女低:丰满结实男高:高亢清朗男低:深沉浑厚学生根据本课的歌曲连一连各声部对应的场景拓宽学生的视野,积累合唱相关知识。

课堂小结今天,老师和大家去学唱和欣赏感受了《牧歌》,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蒙古族这个热情、幸福、自由、能歌善舞的民族。

蒙古族是一个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

他们无论男女老少都善歌善舞。

蒙古族的音乐与舞蹈都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如蒙古长调、短调、呼麦,又如蒙古的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等都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区域特性。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
学生学习效果
1. 掌握草原牧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生能够理解草原牧歌的定义,了解其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表现草原牧歌的风格和情感。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 编写一首草原牧歌:学生需要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自行编写一首具有草原牧歌特点的歌曲,以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音乐素养。
3. 分析一首草原牧歌:学生需要选择一首草原牧歌,对其进行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的分析,以加深对草原牧歌的理解。
(3)文化内涵:结合草原牧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引导学生理解草原牧歌所反映的草原文化和民族精神。
2.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草原牧歌音乐特点的把握和演唱技巧的掌握。具体来说,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特点的把握:草原牧歌的音乐特点相对复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新课讲授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草原牧歌的基本概念。草原牧歌是指在草原地区流传的一种民歌形式,它具有旋律优美、节奏自由、情感真挚等特点。通过讲解草原牧歌的起源和特点,使学生对草原牧歌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草原牧歌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感受草原文化。通过分析这个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草原牧歌的文化内涵。

人音版(简谱)七年级上册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等奖课件)

人音版(简谱)七年级上册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等奖课件)
哪个民族的服饰?
观看视频。说一说你对这个民族的 了解。如:(服饰、地理位置、民 土风情、居住环境…)《酒歌》
嘎 达
梅 林
歌曲简介:
嘎达梅林是20世纪初蒙古族的一位民族英 雄。“嘎达”是蒙古语,意为家中最小的兄弟, “梅林”是官名。在封建王爷和军阀统治的年 代,他领导人民起义,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斗争。由于历史的局限,起义失败,嘎达壮烈 牺牲。这个动人的事迹后被改编成了民歌。
•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 歌曲的速度? • 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悲壮地、激昂地。 中速稍慢 对这位民族英雄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长调和短调特点
• 长调:有较长大的 • 短调:篇幅较短小, 篇幅,节奏自由, 曲调紧凑,有明确 气息宽广,并有独 的节拍和节奏,旋 特而细腻的 颤音装 律流畅,一般是两 饰,字少腔长。从 句式或四句式,较 旋律及唱腔上具有 容易演唱。歌词简 辽阔、豪爽、粗犷 单,多用汉语演唱。 的草原民歌特色。
美丽的 • 歌曲是运用了怎样的情绪 草原 演唱的? 我的 •歌曲的演唱形式? 家 • 演唱者是谁?
•赞美地、愉快地
•女声独唱
•德德玛
(女中音歌唱家)
版本 演唱形式 唱法 音色 德德玛 女声独唱 民族 圆润、浑厚 黑鸭子 重唱 通俗 柔和、甜美
课 堂 小 结
谢谢大家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词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词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词《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是一首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蒙古族歌曲,由火华作词、阿拉腾奥勒作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词,欢迎阅读参考!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作曲:阿拉腾奥勒作词:火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啊啊哈嗬咿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清草美我爱它草原就象绿色的海,毡包就象白莲花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啊啊哈嗬咿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创作背景1975年,作词人火华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开会,深入草原体验生活。

1977年,火华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军区文工团从事歌词创作。

为了参加全军文艺汇演创作歌词时,他想起了这段往事,心灵触动,便写下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词初稿。

由于是为汇演准备的,歌词的初稿写得比较短小;而由于创作年代的关系,歌词的初稿中也有些“大庆、大寨、无限好”之类的口号。

歌词创作完成后,由时任内蒙古军区文工团的副团长阿民布和作曲,并由王焕凤演唱,参加了全军文艺汇演。

之后,火华认识了作曲人阿拉腾奥勒,阿拉腾奥勒被火华的词作感动了,经过反复酝酿,他决定重新为该曲谱曲,最后,他在上海音乐学院进修时完成了谱曲的工作。

1978年初,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学的大四学生马志铮找到了阿拉腾奥勒,向他表示自己是内蒙古集宁区人,希望能唱些有民族特色的曲目,于是阿拉腾奥勒就把该曲交由她在校园中演唱。

之后,在内蒙古准备一台晚会进京献礼新中国成立30周年的演出时,阿拉腾奥勒将该曲交由在内蒙古歌舞团担任独唱演员的德德玛进行演唱。

在一次德德玛演唱完该曲后,一位华侨到后台找到她,建议把该曲的歌词改成纯粹歌颂家乡、歌颂自然的歌词。

德德玛回到内蒙后,将这个意见告诉了火华,于是火华对歌词进行了修改,删除那些具有时代特色口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两条马尾弦,两弦分别用40根(里弦)和60根(外弦) 左右长马尾合成,两端用细丝弦结住,上端缠于弦 轴,下端系于琴底的尾柱上。琴弓用藤条或木料制 作弓杆,两端拴以马尾为弓毛。
总结
我们一起学习了蒙古族民歌,了解了 蒙古族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蒙古族 民歌词曲优美、底蕴深厚、浩如烟海。 因此,我们应多听民歌,多唱民歌, 热爱民族音乐文化。让这颗璀璨的明 珠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永远放射出 不灭的光辉。
特色乐器---马头琴
马头琴(mǎ tóu qín),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 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 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 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 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 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
3、歌曲的演唱者这是谁?
德德玛:德德玛,蒙古族著名的女中音歌 唱家。1947年出生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 纳旗。1962年进内蒙古艺术学校(现内蒙 古大学艺术学院)声乐研究班学声乐, 1964年进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毕业 后,先后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文工团、内
蒙古民族歌剧团、内蒙古歌舞团担任独唱 演员和歌剧演员。1982年调入中央民族歌 舞团。九十年代在全国民族唱法十大女歌 唱家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995年获得蒙古 国国家文化艺术最高奖。
听一听
想一想: 1、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到了哪个地方?
(内蒙古大草原) 2、这个地方主要有什么民族?
(蒙古族) 3、Biblioteka 个民族分布在哪里?(内蒙古、青海、新疆)
第三单元 草原牧歌
说一说你心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让 我 们 来 唱 一 唱
想一想
1、歌曲的旋律是怎么样的? 宽广、舒展、优美。
2、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 热爱草原、热爱家乡。
小知识
长调:节奏自由,旋律舒展、辽阔,句尾悠 扬,一般有两个乐句构成。主要流行于内蒙 古牧区。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 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短调: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抒情,结构工整, 多为叙事性歌曲。近代一些宴会、婚礼歌曲 都属于短调题材。主要流行于内蒙古农业地 区。
音乐特色---呼麦
呼麦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 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呼麦发 声原理特殊,有时声带振动,有时不振动, 是用腔体内的气量产生共鸣。假声带也随之 震动。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 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 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 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 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