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案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案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案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思政案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自我调节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奠定基础。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和影响因素;2.掌握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自我关爱意识;4.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观看心理健康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主题一:认识心理健康(1)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标准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增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分享身边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3.主题二:心理健康自我调节(1)讲解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时间管理、人际交往等。

(2)通过心理小游戏,帮助学生体验和掌握基本的自我调节技巧。

活动设计:心理小游戏——“情绪转盘”,帮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

4.主题三:积极心态培养(1)讲解积极心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积极心态对个人成长和社会适应的积极影响。

(2)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了解如何培养积极心态,如感恩、乐观、自信等。

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分享培养积极心态的方法和经验。

5.总结环节: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与效果1.融入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自我关爱意识。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心理小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同时,强调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身边人的心理健康,共同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7篇】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7篇】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7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为认真贯彻学校有关精神,根据大学教育的特点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拟定应管学院20__-20__年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确保学院心理健康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系统协调、规范秩序,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知识,协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人际及学业问题所引起的心里困扰,以维护其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总体目标1、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普及工作和活动,让更多的新生了解并积极配合心理辅导工作。

2、加强班级心育委员的培训工作。

3、完善充实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与学生的多渠道共同网络。

4、重视调查分析、研究,认真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力求个案上有所突破。

5、对于重点对象的心理疏导问题要定期回访,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

三、主要工作(一)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基础知识。

1、因开学初期,须关注他们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

进行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自己,从而有效塑造自我,为规划自己的学业生涯和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2、针对性地建立心理档案。

在普查过程中若发现个别同学情绪极端不良,为该同学建立心理档案,作为学院重点关注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留意,一旦发生问题,马上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保证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性。

3、组织并开设各类心理讲座和活动。

开学初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使每个同学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一个健康的人,不仅仅是躯体上没有疾病和缺陷,而且还要有完满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完善学院心理委员制度1、在新生中进行班级的心育委员的遴选和培训。

选择对心理学感兴趣,热爱班集体,乐于和同学交往,有一定威信的非担任班级干部的同学作为心理委员,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充分发挥联络员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上报解决问题。

2、完善老生心育委员机制,加强心育委员骨干队伍的建设——心育委员定期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实自我,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知识、方法、形式等,充分发挥心理观察的能力和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2. 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

4. 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重要性。

2. 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3. 人际交往与合作:教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

4. 情绪调节与压力应对:介绍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

5. 心理危机干预:介绍心理危机的基本概念和应对方法,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机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心理健康知识。

2. 实践训练: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参与互动式学习,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心理测评:利用心理测评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

4. 讲座与互动:邀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参与度等,占总成绩的30%。

2. 作业:完成心理健康相关作业,占总成绩的20%。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50%。

六、课程资源1. 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及相关参考书籍。

2. 网络资源:推荐相关网站、公众号等,供学生自主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3. 实践教学:组织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活动,提供实践机会。

七、课程设置原则1. 科学性原则:课程内容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规律,准确无误地传达心理健康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共10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共10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共10篇)目录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2)篇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3)篇三、学院202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月活动实施方案9篇四、2023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11)篇五、学院202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实施方案 (16)篇六、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19)篇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办法 (24)篇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30)篇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 (32)篇十、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33)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2023年度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我校决定开展第XX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一、活动主题“不忘初心成就自我”二、活动时间2023年**月**曰一**日三、活动要求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积极发动本学院学生广泛参与,力争丰富多彩。

各学院要借助本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和改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各学院要充分利用常规宣传渠道,特别是网络渠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要充分发挥学院学生会心理保健部和班级心理保健员的作用,结合实际开展心理影片赏析、心理素质室外拓展训练、心理知识培训、参观学校心理教育咨询中心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3、突出主题,务求实效。

各学院要紧紧围绕“不忘初心,成就自我”这一活动主题,教育和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尤其要加强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使教育新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人素质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4、加强督导,促进交流。

许昌学院第十二届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总体工作责任单位是学生心理教育咨询中心。

具体活动方案由各学院另行制定并认真组织实施。

大学心理健康课活动方案

大学心理健康课活动方案

大学心理健康课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心理健康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预防和及时干预心理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活动内容
1.心理知识普及
–播放心理健康相关视频,介绍心理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重要性。

–举办专家讲座,介绍常见的心理问题及预防方法。

2.心理测试与评估
–定期组织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况。

–提供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方案。

3.心理调节技巧培训
–进行心理调节技巧培训课程,教授学生有效的情绪管理、压力释放等技巧。

–组织放松训练和冥想练习,帮助学生保持内心平和。

4.心理健康主题沙龙
–设立心理健康主题沙龙,让学生有机会分享心得体会,交流心理健康心得。

–邀请心理专家、心理治疗师等参与,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

三、活动计划
•每周一次心理健康课堂
–时间:每周二下午2点-4点
–内容:轮流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心理测试与评估、心理调节技巧培训等活动。

•每月举办一次心理健康主题沙龙
–时间:每月最后一个周五晚上7点-9点
–内容:专家讲座、学生分享、互动交流等。

四、活动效果评估
•定期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活动效果。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活动方案。

五、结语
大学心理健康课活动旨在提供综合性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心理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发展个人潜力,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持续的活动开展和评估,我们相信可以让更多学生受益,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校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5篇)

校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5篇)

校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5篇)校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篇一校园心理剧是选取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等各方面的生活场景,以小品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艺术方式进行加工,演绎出主人公的恐惧、焦虑、自卑、虚荣、烦恼等各种不同的心理困惑和心理现象,从而获得某种启迪。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与普及工作,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引领学生关注自我成长,促进全面发展,在我校第十六届“5.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将组织开展第三届校园心理剧大赛,通过演绎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学习、生活、交友、情感等各方面的生活场景,引导大学生悦纳自我,热爱生活,健康成长。

一、参赛选手以系为单位,自主组建表演团队(含一名指导教师、一名学生导演),每系选送一部校园心理剧参赛。

二、大赛时间决赛时间:20xx年5月21日晚20:00三、大赛地点二教演讲厅四、比赛流程本届心理剧大赛赛制分半决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半决赛需各系在4月22日之前以录制视频(MPG格式)的方式上交参赛作品,通过评选,将以“9进6”的淘汰方式选出6支参赛队伍参加决赛,决赛将在5月21日以现场舞台表演的形式在二教演讲厅进行。

五、大赛要求1、本届大赛的心理剧剧本以我校第十一届“11.25”心理剧剧本征集活动中评选出的9个获奖作品为主,各系可根据舞台表演的需要进行二度创作。

2、心理剧作品要求健康、积极向上,内容要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能够围绕一个主题,注重心理矛盾冲突的展现与协调。

3、心理剧以事件的处理过程为主线,可结合表演艺术(造型、独白、哑剧、舞蹈、唱歌)等形式进行表现。

4、每个参赛作品表演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以内。

5、表演所需服装、道具、音乐等由各参赛单位自行准备。

6、评分标准:主题内容40%,表演效果50%,学生精神面貌10%。

六、奖项设置本届心理剧大赛奖项设置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3项;同时拟评选出优秀指导教师2名,最佳表演奖男女各1名,最佳导演奖2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方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方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方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方案一、核心主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增强情绪调控能力,优化人际关系,进而促进个体健康发展。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自我诊断、自我调节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应对心理困扰,增强心理韧性。

3、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增强自我保护和自我成长的意愿。

三、课程大纲1、第一章:大学生心理概述2、第二章: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3、第三章:学习与认知心理学4、第四章:情绪管理与调节5、第五章:人际关系与沟通6、第六章:压力管理与应对7、第七章: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8、第八章:心理自我探索与成长四、课程评估1、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思考题、心理测试等,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期末考试:通过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对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4、课堂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五、教育资源整合1、校内资源:利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测评工具、实践活动等现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心理教育服务。

2、校外资源:建立与相关机构和专家的联系,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3、在线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心理测评、阅读材料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

六、课程实施要求1、教师要求:担任课程教学的教师应具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

2、时间安排: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安排课时和授课时间。

3、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1.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树立安全意识形成友善互助的良好氛围。
1.在讲授危机时,危机可分为危险和机遇,注意乐观积极生活态度的培养。
2.在讲授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时,当别人处于危机中时,首先保证他人安全,让他人树立安全意识,其次帮助他人度过难关,做到友善互助。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情景模拟法
第十一章:为爱导航——高职大学生恋爱与心理健康
2
1.爱情三角理论。
2.常见恋爱心理困惑及应对。
3.大学生爱情观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自由平等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1.在导入“头肩拍手”活动时,引出每个人都要肩负责任,有使命和担当。
2.在讲授爱情的含义时,注意每个人对待爱情的理解和态度不一样,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3.在讲授不良情绪管理方法时,自我激励法,增强自信心。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探究法、故事熏陶法、情景模拟法
第九章:享受友情不孤独——高职高专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
2
1.人际交往的功能。
2.人际交往的特点。
3.人际交往的心理学效应及应用。
1.培养学生家庭团结和谐的理念,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发展。
第十四章:设计人生定方略——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
2
1.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常见心理问题及调试。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热爱工作、热爱岗位、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1.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时,注重结合认识社会,积极就业,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合理规划,避免浪费时间。
2.在讲授职业方面的适应时,建立爱岗敬业,有责任担当的价值观念。
讲授法、讨论法、活动探究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自我,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掌握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应学会自我评估,制定心理健康计划,通过积极思考、行为调整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与沟通、压力应对、心理危机应对、心理疾病预防与康复等。

三、教学要求与方法1.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反思。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2.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心理测验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同时,应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与评估1.考核方式:考核应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来评定;期末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口试或操作等形式进行。

2.评估标准:评估标准应包括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度和积极性等方面。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有改善,是否能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五、师资要求与资源条件1.师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背景,具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同时,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的心理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下面我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反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设置(一)课程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必要课程。

它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和应对方法,熟悉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应对和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其心理调适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体验式教学和互动式学习。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成长。

二、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选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准和影响因素,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大学生自我意识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培养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自信。

3、大学生情绪管理讲解情绪的产生、表达和调节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

4、大学生人际交往探讨人际交往的原则、技巧和常见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5、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分析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的特点和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观念。

6、大学生学习心理研究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32计划学分:2先修课程:无选用教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适用专业:本课程可作为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也可作为社会相关心理学从业人员的参考课程。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以促进学生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切实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发展为主线,内容设置涵盖心理健康导论、适应心理、自我意识、职业生涯规划、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爱情与性心理、压力应对、情绪调节、网络应用、人格发展、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等专题,从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到大学生活的种种应对,再到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以及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内容设计上既完整清晰,又遵循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内在逻辑。

三、课程教学要求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一)学习方法建议1.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增强的团队交流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等。

2.通过思考,加深自己的兴趣,巩固知识点。

3.进行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技能和应用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潘俊勇主编,2021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教材。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又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平时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学生的课后作业、课堂讨论等方面,占期末总评的5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篇1指导思想: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普及心理健康常识,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活动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倾听心灵的声音活动目的:通过宣传心理健康的相关小故事,小常识,让学生了解心理学,引导广大学生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氛围。

活动过程:一、故事大赛(选取关于心理小故事和小常识,关于挫折,关于励志的文章)。

二、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三、健康知识讲座。

第二课时畅游心海活动目的:通过一个个各方面趣味知识,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心理学,增加心理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

活动过程:一、健康知识大赛:做一个箱子,用抽奖的形式,将所有的题目放在里面,每组派3名代表参加,抽题,答对的现场奖励一个小礼品,答错则放回箱子(用选择或者判断的形式)。

二、心理大观园——心理学知识、图片展展览收集的心理活动图片,心理健康知识三、心理格言征集活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创作心理健康方面的格言,可以是反映生活,学习、情感等,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30字以内。

最后评选出10条优秀的格言。

第三课时送上一缕阳光活动目的:使学生学会称赞别人,懂得称赞别人是增进同学之间友情的一种方式,帮助学生在交往中克服羞怯心理,勇敢地去与人交往。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寒冷的冬天,当一缕阳光照耀在你身上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温暖、舒适)是的,在寒冷的时候,在黑暗的时候,我们需要阳光,因为阳光带给我们温暖、舒适,使我们心情愉快。

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只有太阳才能给我们带来阳光,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太阳,都会放射出温暖的阳光。

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一个小太阳,给身边的人送上一缕阳光吗?(出示课题:送上一缕阳光)其实,想要送给别人阳光并不难,只要大家学会一项本领,那就是称赞别人(板书:称赞别人)(二)、学习称赞别人的方法有的同学可能会说:“称赞别人还不简单吗?”是这样吗?咱们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大家一块儿来称赞称赞他,看看同学们会不会称赞别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案1. 导入新课(10分钟)【课堂活动】风雨变奏曲:(1)教师演示“风雨”状态。

刮风---下小雨---下大雨---下暴雨---风停了---彩虹出来了。

(2)学生按教师口令集体做动作,用动作演奏风雨变奏曲:刮大风了---下小雨了---下大雨了---下暴雨了---变为大雨了---变为小雨了---风停了---彩虹出来了,可做三到五轮,逐渐加快节奏。

(3)教师总结:生活就像我们做的游戏一样,有阳光彩虹,也有风风雨雨,有时会交替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当我们的目标和愿望不能是现实,我们就说遇到了挫折,这次课,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挫折”,这位陪伴我们的“朋友”吧。

2.讲授新课(90分钟)第一节挫折概述一、挫折的概述心理学上,挫折是指“一个人在实现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得不到满足和实现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消极的情绪反应。

”这种情绪反应可能表现为紧张、恐惧、焦虑、惆怅,也可能表现为忧伤、沮丧、悲观、绝望。

二、挫折的功能1.挫折的消极作用:使人前进的步伐受阻;产生忧愁、消沉、痛苦、担心、恐惧等消极心理或困扰2.挫折的积极作用:挫折是机遇;锻炼人的意志;通过挫折发现不足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常见的挫折产生因素1. 外在的客观因素构成心理挫折的外部客观因素主要来自自然和社会。

(1)自然因素:是指由于自然的或物理环境的限制,使个体的动机不能获得满足。

(2)社会因素:指社会生活中人为因素的限制,包括一切政治、经济、民族习惯、宗教信仰、社会习俗、道德法律、文化教育约束等。

2. 内在的主观因素由内在主观因素引起的挫折包括两类:(1)个人条件:个人容貌、身材、体质、能力、知识的不足,使自己所要追求的目的不能达到而产生的心理挫折;(2)个人动机:个人动机冲突而引起的挫折。

动机冲突的本质是需求之间的冲突。

动机冲突大致有三种形式。

【课堂活动】“自寻烦恼”1.请同学们在“我曾遇到的挫折”表格中至少写出10条,并标出你认为是比较重大的挫折1-3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说明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学生的各种压力也明显增多,由此引发的
各种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多,因心理问题引发的意外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比于本科学生,高职学生总体来说具有以下心理特点:因高考失利带来的自我认同危机;既往学习上的挫折经历导致心理上的习得性无助,这种习得性无助心理泛化到生活学习
上表现为学习生活上的低动力状态;缺乏明确的生活和学习规划和目标;缺乏积极有效的应对行为和信心;缺乏积极情感等。

这种心理状况使得高职学生在遇到一些挫折和难题时,缺乏应对困难和挫折的内在心理资源,极易导致抑郁、焦躁、冲动、偏执、冲动等适应不良的
行为和情绪,严重妨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因此,针对一年级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势在必行。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以及与他人和社会
的和谐共处和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和精神粮食。

二、课程性质
课程制定教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申继亮,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

课程
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教学总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

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
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
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四、教学基本内容
1、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2、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
3、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4、挫折与压力应对
5、情绪管理
6、大学生学习心理
7、大学生人际交往
8、大学生恋爱心理
9、生命的意义和危机干预
五、学习方法建议
1、准确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的标准。

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

2、努力作到将心理健康的知识用于增进对个人心理素质的理解。

3、努力将心理健康管理的基本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去,不断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六、教学安排
本课程20学时,2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时间安排:每周一次,每次2课时,具体课
程教学计划如表1。

表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教学方法
1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2 课堂讲授、心理测验、案例分析
2 第二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 2 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课堂讲授
3 第三章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2 课堂活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4 第四章挫折与压力应对 2 小组讨论、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5 第五章情绪管理 2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心理测验
6 第六章大学生学习心理 2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7 第七章大学生人际交往 2 课堂活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
8 第八章性心理与恋爱心理 2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9 第九章生命意义和危机干预 2 课堂活动、课堂讲授、危机干预
10 期末考试 2
七、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
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

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
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 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3. 课程要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
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

4.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利用相关的图书资料、影视资料、心理测评
工具等丰富教学手段。

也可以调动社会资源,聘请有关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各类活动补充
教学形式。

八、组织实施与教学评估
1. 学生工作部门、教务部门、心理咨询中心共同组织实施课程开设工作。

2. 课程教学评估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提
高等方面,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评估重点。

心理咨询中心
11年7月1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