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学期古诗词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所学的古诗词。
(2)理解古诗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古诗词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验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的感悟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古诗词的朗读与背诵(1)学习《春晓》、《静夜思》、《寻隐者不遇》等古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2)分析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律,理解古诗词的音韵美。
2. 第二单元:古诗词的理解与欣赏(1)学习《江南春》、《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等古诗词,理解诗句的意义。
(2)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
3. 第三单元:古诗词的鉴赏与评价(1)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古诗词,欣赏诗句的韵味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独立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古诗词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展示。
3. 学生对古诗词的独立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展示。
五、教学资源1. 古诗词文本材料,包括古诗词的原文和注释。
2. 与古诗词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3. 古诗词的鉴赏指南和评价标准。
六、教学进程1. 第一周:学习《春晓》、《静夜思》、《寻隐者不遇》等古诗词,掌握正确的朗读和背诵技巧。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1.认识“徐、篱”等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
个字。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3.结合注释结合注释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1.1.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晓》《咏柳》……) )2.2.引出诗题引出诗题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书诗题板书诗题,,齐读诗题。
读写“宿”字。
“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
适当提醒。
) )3.3.解释诗题解释诗题解释诗题::根据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师点拨::新市新市,,地名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是姓徐的人开的店。
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再齐读诗题。
再齐读诗题。
4.4.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
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咏柳》、《春晓》、《绝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春天的景色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领悟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春天世界。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剖析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的课件。
2.资料:收集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诗歌等资料,用于展示和拓展。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如柳树、花朵等,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咏柳》、《春晓》、《绝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3.朗读与背诵(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等。
然后,学生进行背诵,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三首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能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熟悉背诵《古诗三首》。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背诵古诗并能够流利朗读。
### 难点3.理解古诗中的文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堂素材:课文《古诗三首》、录音设备。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学生准备:课前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古诗三首》的标题,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内容,并与学生讨论古诗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2. 学习《古诗一》(15分钟)老师朗读《古诗一》并解释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要求学生跟读朗读,模仿老师的语调和停顿。
3. 学习《古诗二》(15分钟)同上,对《古诗二》进行讲解和朗读。
4. 整合认识(10分钟)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意境。
5.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并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上节课学过的两首古诗,并进行批评指正。
2. 学习《古诗三》(15分钟)同样的方法,对《古诗三》进行讲解、朗读和讨论。
3. 默写与背诵(15分钟)让学生尝试默写古诗三的部分内容,然后鼓励他们背诵全文,并流利地朗读。
4. 情感表达(10分钟)让学生就《古诗三》的内容展开自由表达,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做一个回顾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但在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
下一步可以增加一些朗读比赛或小组背诵活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熟练度。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1. 古诗词三首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
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四时田园杂兴》的主题和内容。
2.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语言特点。
3.了解古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田园生活和自然美的感悟能力。
3.锻炼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诗歌的热爱和尊重。
2.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情感共鸣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四时田园杂兴》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
2.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部分古诗词语理解与表达的困难。
2.孩子们对于古诗的理解需耐心引导和解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田园风光的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谈论田园生活的美好,并引出古诗与田园生活的联系。
2. 学习《四时田园杂兴》(10分钟)1.逐首传授古诗的内容及背景。
2.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3. 阅读分析(15分钟)1.组织学生轮流朗读古诗,注重情感表达。
2.分组讨论古诗的意义,提炼关键信息。
4. 课堂练习(15分钟)设计与古诗相关的练习题目,考察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课堂表现(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或解读,鼓励互相学习和欣赏。
6. 总结提升(5分钟)结合课堂讨论和练习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古诗的核心意义和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一首古诗,并在下节课进行朗读表演。
2.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巩固对《四时田园杂兴》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确保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古诗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材简析】《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
诗句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同时反映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好教材。
此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锤炼历来被人所称道,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诗中迟迟不能下笔的生动意态描写,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游子的心。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
词风缠绵而不颓废,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且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选编这三首诗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几首诗词的对比诵读,揣摩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积累古诗词,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淀。
【设计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提升感悟内涵,达到入情,悟情,融情,升情的目的。
【教学目标】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含2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2.学习理解《古诗三首》的意境。
3.掌握《古诗三首》的背诵。
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共同探讨和分享对古诗的理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喜爱。
2.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升对优美诗歌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古诗三首》的品读和背诵。
2.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难点1.揭示《古诗三首》深层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帮助学生掌握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一课时学习内容,唤起对古诗的兴趣。
二、呈现1.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向学生发放《古诗三首》的文本材料。
三、品读1.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逐句进行朗读。
2.解释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古文意境。
四、讨论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古诗背后的情感和意义。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感悟。
五、作业布置1.布置《古诗三首》的背诵任务。
第二课时一、复习1.让学生互相朗读《古诗三首》,巩固前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是怎样一种文学形式?为什么古诗在中国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三、分析1.分析《古诗三首》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2.比较多首古诗之间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思考。
四、练习1.安排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朗诵练习,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五、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古诗鉴赏方面仍存在困惑,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下一步将强化学生对古诗内涵的挖掘,并组织更多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9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 1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3、初步感受“渔歌子”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体会这首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山水、悠闲自得的心境。
教学方法:情景感悟法、引导发现法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歌景交融( 7 分钟)(一)好语积累:师:出示词语(1) 学生齐读师:这组词都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生:回答师:出示其他几组生:齐读后回答师:好词都是靠我们平时积累的,现在老师就考考大家,就读了这一遍,不看屏幕,谁能记住其中的三个以上?生:汇报师:总结并鼓励。
我们平时学习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向今天一样一边读一边往了脑海里记,这样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的词语积累会越丰富,我们的读写能力才会提高的快。
(二)激趣导入:师:播放歌曲:《渔歌子》师:你从画面中都看到了什么?生:汇报看到的内容师:谁能凭着记忆,把歌词给大家念出几句吗?生:试着背出师导入:刚才这支歌,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曲,歌曲中唱的是千古流传的词,这首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正音感知品味( 10分钟 )1、解题师:板书课题 (渔歌子【唐】张志和)生齐读课题师:这《渔歌子》不仅是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所以这里的“子”不能读成轻声,要读成三声。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忆江南写的是什么?那么大家猜猜,结合你的预习,说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渔歌子》是写什么的?生:回答师:打开课件理解课题(打渔者或者垂钓爱好者唱的歌。
)2、初读(正音、品味)一读正音,读得字正腔圆生:学生看书试读师:指名读词学生纷纷读词。
(师在声音、字音上加以指导)师:(出示:多音字:塞指导)二读品味,要读得韵味十足师:古时候啊,诗词是用来唱的,它具有很强的节奏感,所以我们要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来。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并阐述古诗中所包含的哲理。
2.能够朗读古诗,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
3.能够通过诗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内涵。
2.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结合诗歌赏析,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寄扬州韩绰判官》、《过华清宫绝句》的基本意思,能够正确朗读。
2.能够通过导师引导,领悟古诗中蕴含的哲理。
难点1.細致研读古詩內容,理解其中的隐喻和抒情意境。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古诗中的哲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板书、黑板、笔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以“诗歌的美”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新课呈现(15分钟)1.讲解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背景和意义。
2.学生跟读古诗,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
第三步:诗歌赏析(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古诗《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含义,并展示讨论成果。
2.教师指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抒情。
第四步:诗意仿写(20分钟)1.要求学生模仿古诗的格式,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古诗”。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展开创作。
第五步:课堂总结(10分钟)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更多古诗进行阅读,并进行朗读练习。
2.带领学生探讨古诗中的哲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重点:理解古诗意境,朗读技巧难点:领悟古诗中的哲理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感与理解能力,通过课堂互动讨论和诗歌赏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古诗词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古诗词三首教案和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背诵《江南春》、《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三首古诗。
1.2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感悟诗人情感。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古诗内容。
2.2学会欣赏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1背诵三首古诗。
1.2理解古诗的大意。
1.3学会生字词。
2.难点:2.1感悟诗人情感。
2.2欣赏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及诗人。
1.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习《江南春》2.1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诗歌节奏。
2.2教师解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学习《静夜思》3.1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诗歌节奏。
3.2教师解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学习《望庐山瀑布》4.1学生自主朗读,感知诗歌节奏。
4.2教师解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拓展延伸5.1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诗,进行仿写。
5.2学生展示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6.2学生分享学习感悟,教师给予鼓励。
四、板书设计1.《江南春》生字词:楼、柳、花、水、风诗意:江南春色美,楼前柳绿花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2.《静夜思》生字词:床、疑、霜、白、明诗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庐山瀑布》生字词:望、庐山、瀑布、飞、直诗意: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三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诗词中出现的生字,结合注释准确理解词义。
能流利背诵这三首古诗词,并默写前两首。
2.学生能够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准确地说出诗句的意思,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诗句,指导朗诵,积累优美的语言。
✓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对美的欣赏和追求。
2.难点✓深入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把握诗人的心境变化。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想象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一)导入1.多媒体展示敬亭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简单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二)整体诵读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或播放音频,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三)分步解读,感悟诗情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让学生根据诗句画出画面。
●讨论“众鸟”“孤云”的含义,理解诗人通过数量的对比表现出的孤独感。
●引导学生观察空白的画面,体会“尽”和“去”所表达的动态效果。
●强调诗人用词的精妙。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此时的孤独心境,通过反复诵读表现出这种孤独。
3.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探讨“相看两不厌”中“相看”的对象,理解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特殊情感。
●从景美和精神寄托两个方面理解“看不厌”。
●联系李白的其他诗作,如《夜宿山寺》《望庐山瀑布》,进一步体会诗人超凡脱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4.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找到知心朋友后的心情变化,带着愉悦的情感朗读诗句。
(四)表情朗读,升华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融入情感,再次朗读全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教案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理解古诗《塞下曲》的内涵和意境。
2.能够背诵并朗读古诗《塞下曲》。
3.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塞下曲》。
情感态度
1.培养学生对儿时塞外风光的向往和热爱。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理解古诗《塞下曲》的意境和情感。
2.背诵古诗《塞下曲》。
难点
1.理解古诗中抒写的独特风景和情感。
2.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入课文背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塞外风光。
2. 学习古诗《塞下曲》
1.逐句解读古诗的意义和意境,分析古诗中的诗情画意。
2.让学生反复朗读古诗,熟悉其中的节奏和韵律。
3.引导学生背诵古诗,并进行朗读示范。
3. 情感抒发
组织学生以塞外风光为背景,自由创作诗歌或词句,展现对塞外的向往和感悟。
4. 总结与展望
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塞下曲》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四、师生互动
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多表达、多思考,鼓励学生围绕古诗展开自由讨论,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语文教学的节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知识,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古诗《塞下曲》的美感和深意,还能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为学生的情感文化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古诗之美;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能描述故事情节;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描写的对象;4.能够初步体会古代文人情感表达方式,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读诗歌。
二、教学准备1.《古诗三首》教材相关课文;2.录音机、音响设备;3.打印好的《古诗三首》文本;4.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音响设备播放《静夜思》原声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 学习《静夜思》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2.理解诗意:结合图片展示,学生讨论诗歌描写的景色,增进理解;3.默写训练:让学生尝试写出《静夜思》的几句诗句,检验理解程度。
3. 学习《春晓》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2.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诗歌中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开展情感交流;3.听课后感:学生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的春天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2.诗歌背景: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增加诗歌的历史感;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认为的诗歌意义,各小组报告。
5. 总结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品味和理解古诗的韵味,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默写《静夜思》的前两句;2.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3.谈谈你对《登鹳雀楼》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和实际应用,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开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诗歌的理解和背景知识,提高诗意理解的深度。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三首》。
四年级下学期古诗词教案
四年级下学期古诗词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词,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内容,领悟其中的意境和哲理。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背诵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选材:选取适合四年级学生的古诗词,包括山水、田园、咏物、抒情等不同题材。
2. 古诗词作者:介绍诗词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古代文学家及其作品。
3. 古诗词解析:对每首诗词的语言、意境、情感等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感受古诗词意境的氛围。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问答,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朗读与背诵:强调古诗词的朗读与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与背诵能力,检验他们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1周:导入古诗词,介绍学习目标和计划。
2. 第2-4周:学习第1-3首古诗词,理解内容,解析意境。
3. 第5-7周:学习第4-6首古诗词,进行互动教学,提高理解能力。
4. 第8-10周:学习第7-9首古诗词,进行朗读与背诵训练。
5. 第11-13周:复习所学古诗词,进行课堂测试和评价。
6. 第14-15周:总结学习成果,举行古诗词朗诵会。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诗词接龙:学生分组进行诗词接龙游戏,每组派一名代表轮流背诵古诗词,要求每句诗词的一个字与下一个句子的第一个字相同。
2. 诗词绘画:学生根据所学古诗词的内容,自由发挥,用画笔描绘出诗词中的意境。
3. 诗词角色扮演:学生分组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角色分配,表演诗词中的故事情节。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古诗词文本:准备每首古诗词的文本,包括原文、注释和译文。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22《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古诗三首》中的古诗词内容,并能够读得正确流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古诗三首》的内容理解和正确的朗读表达。
2.难点:学生在表达古诗时如何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氛围。
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投影仪及音响设备。
2.《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材。
3.教师准备诵读《古诗三首》的录音或视频。
4.学生制作的古诗词朗读卡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音乐和诗歌的声音优美古典的效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引出今日学习的内容。
2.学习《古诗三首》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诗词的朗读和相关解析,让学生快速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的韵律。
3.分组演练分组让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朗读练习和模仿,让学生利用表情和语言来展现古诗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
4.全班呈现请每组派代表继续表演他们的古诗词朗读,全班同学一起欣赏和品味古诗词的美好。
5.小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古诗词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多欣赏和阅读古诗词。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诗三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培养了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多布置古诗词的朗读和表演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三首》其中一首古诗。
2.撰写一篇感悟古诗的小作文。
七、扩展阅读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古诗词名篇,如《静夜思》、《水调歌头》等,进行欣赏和理解。
以上为本次《古诗三首》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人教部编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词中的一种自然景物,如“梅”、“雪”等,探讨其在诗词中的作用和意义。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学生们将尝试仿照《清平乐·村居》的风格,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短诗。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诗词。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诗词中的意象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词中的写作技巧,并启发他们如何将这些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清平乐·村居》这首诗词的基本内容,还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深入探讨了诗词的意境和创作技巧。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于心,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通过分析“疏影横斜”一词,让学生了解其表达的诗意,学会运用类似的词汇描绘自然景色。
(3)意境欣赏与创作:培养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尝试模仿诗词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举例: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梅”、“雪”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难点
(1)诗词背景的把握:学生对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相对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古诗词三首。
先来看第一首《宿新市徐公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乡村春景图。
诗人看到了稀稀落落的篱笆,还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路边的树上,花儿都落了,可是树叶还没长得茂盛。
一个小孩子在追着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到油菜花地里,就找不到啦。
咱们再读《清平乐·村居》。
这首词里呀,有一对老夫妻,他们悠闲地坐在一起,说着话,喝着酒。
大儿子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小儿子最可爱啦,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最后是《四时田园杂兴》。
诗里写了白天人们去田里干活,晚上回来搓麻线。
村庄里的男男女女,各有各的活儿。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是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同学们,这三首古诗词是不是很有趣呀?《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同学们,咱们继续学习这三首古诗词。
《宿新市徐公店》里,那黄蝴蝶多调皮呀,小朋友怎么追都追不上。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在那样的场景里,是不是很有意思?《清平乐·村居》中,一家人的生活多么温馨。
咱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画面,感受一下那种宁静和快乐。
《四时田园杂兴》让我们看到了农村生活的忙碌和充实。
大家想想,自己如果在那样的环境里,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多读几遍这三首诗,就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美啦。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同学们,咱们再来深入学习这三首古诗词。
《宿新市徐公店》里的景色多美呀,篱笆、小路、菜花,就像一幅画。
小朋友追蝴蝶的样子是不是很可爱?《清平乐·村居》里,老夫妻的恩爱,孩子们的勤劳,都让人感到温暖。
《四时田园杂兴》写出了农村生活的规律和人们的勤劳。
大家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和诗里的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认真体会这三首古诗词,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农村的独特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学期古诗词教案四年级上学期古诗词教案一、指导思想:为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 古诗词四、活动形式及方法:(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
(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想方法多听多念。
只要熟读成诵,了解内容大概即可,而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晨在校读10分钟。
在学校由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课间背诵。
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2分钟。
五、诵读措施: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
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
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
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3、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七步诗教学目标:1、了解《七步诗》的背景,理解古诗所隐喻意思。
2、模仿作者声情并茂朗诵古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
1、设置悬念:来数数看,老师走了几步?2、介绍诗名和作者:古代有个叫曹植的人,在这七步中作了一首古诗,就叫《七步诗》,他的本领大不大?为什么他能在七步中就作出诗来呢?二、引出背景故事。
师简单讲解:古代有个人叫曹植,他有个哥哥叫曹丕,曹丕做了皇帝以后,总是妒忌曹植的才华,怕他长大之后会夺取自己的皇位,因而要设计陷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七步中作出一首诗,否则就杀头,结果曹植就作出了这首《七步诗》。
三、欣赏学习《七步诗》三、欣赏《七步诗》课件1、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你听懂了哪句?能说说是什么意思吗?哪一句没听明白?2、师进行朗诵。
3、师讲解古诗意思。
4、帮助孩子理解古诗中隐喻的内容,结合背景更好理解古诗。
四、朗诵七步诗。
1、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学念古诗。
2、跟着老师一起朗诵。
3、模仿曹植,七步之内朗诵古诗。
凉州词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
2、感悟古诗的意境。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多那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背一背。
2、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自由读→看图想意思→朗读背诵二、学习《凉州词》:1、出示古诗,用上面的方法自学。
2、检察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纠错互评。
3、质疑问难,诗中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点拨:万仞、杨柳、玉门关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5、启发感情,了解作者及其边塞的风格。
简介:王之涣,盛唐边塞诗人。
这首《凉州词》描写了边塞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当时戍边战士的生活吗?6、有感情地按七绝节奏朗读诗歌。
7、组织背诵。
三、学习写字:1、出示要写的3个字。
提出好的写字建议。
2、练习写字。
3、互相评价。
四、小结。
五、作业:请收集王之涣的其他边塞诗,读一读。
出塞教学目标:1、学习《出塞》,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
你怎么理解题目?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
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5、体会诗的意境。
(l)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从军行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2、注意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3、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让学生回忆背诵上学期学过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而引出“边塞诗歌”主题。
2、总体感知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
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3、王昌龄背景介绍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
先是授职秘书省校书郎,七年后应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选,授汜水(今属河南)县尉。
开元二十七岁年(739),因“不护细行,屡见贬斥”(《旧唐书》本传),终于本年获罪被谪岭南。
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自岭南北归,任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
但几年后,王昌龄又被贬至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
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
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总体感知。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2、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3、揭题:板题——读题二、学习古诗:1、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指名读,纠正不正确发音。
3、再读,要求:连贯。
4、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1)学生说自己认为的诗意,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的说,不要害怕说错。
(2)学生看图,听教师描述诗的意境。
(3)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5、朋友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巡视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别董大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氛围,感受诗境。
1、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唐朝,和著名诗人高适一起去送一位好朋友。
知道他的好友叫什么吗?2、请大家翻开课本,自己小声地读读古诗,把它读正确、读通顺了。
3、通过自学,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过渡:高适又是如何为失意落魄的好友董大送行的呢?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请大家再次回到课本,借助注释,看看能不能自己读懂诗句。
2、你读懂了哪句诗,你就说哪一句。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4、品读前两句。
师:诗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送别好朋友的呢?5、品读后两句。
在董大的心里,自己就好像是被北风和大雪包围着的孤独的大雁。
面对遭受挫折、怀才不遇的好友董大,诗人高适又是如何安慰他的呢?6、感受着这样一番肺腑之言,此时此刻,你能想象得到董大又会对诗人高适说些什么呢?7、是啊,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失落,都会有悲哀。
所以:假如生活中你的好朋友遇到了挫折,我们可以对他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遭受挫折、满怀忧愁时,我们也可以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我们无处施展自己的才情、伤心落魄时,我们依然会对自己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8、背诵古诗。
感受着这对朋友的深情,我们心潮澎湃。
现在你能把这首诗背下来么?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
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
(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1、生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
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板书:以心相送以情相送)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带着这份情来吟诵这四首送别古诗吧。
你最喜欢哪一首,就把这一首读给大家听听。
(生配乐深情诵读)古朗月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在读中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引入新课1、出示圆月图,说说你看见的圆月像什么。
2、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看见的月亮又像什么呢?想知道吗?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古朗月行》。
二、初实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画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3、抽读生字,订正生字读音。
4、再读课文,说说作者小时候看见的月亮像什么。
三、再读课文,指导背诵1、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2、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背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古今部分词义的不同。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师:同学们,一千两百年以前,一位伟大诗人,因为高兴到了极点而流下了眼泪,他叫杜甫,认识吗?2、请生介绍查找的有关杜甫的资料。
揭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分工合作,自学古诗1、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2、出示小黑板(诗全文),请一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