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备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要点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要点

传染病防治法知识要点学习传染病防治法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我理解这个传染病防治法呢,首先就是要明确什么是传染病。

简单说,就是那些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者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像新冠这两年可是让大家都深刻认识到传染病有多厉害,一个人感染了,不注意就可能传给一群人,这可不是小事儿。

这传染病还分了不同的类别呢。

这里面我总结有甲、乙、丙三类。

甲类传染病那可是最严重的,像鼠疫、霍乱。

乙类呢也包含了像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这些常见的危害比较大的传染病。

丙类相对甲类和乙类来说没那么严重,像流行性感冒之类的。

这里我也有个疑惑,为啥要分这么多类呢等等,我想起来了,不同的类别就会有不同的防控措施。

就好比是对于甲类传染病,那肯定是管控得最严格的,要求发现了要马上上报,而且采取最紧急的防控措施,因为它危害性太大了,这就像对待火灾里最凶猛的大火一样,必须全力以赴。

传染病防治法里还规定了很多防控措施。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自我防护就是个很重要的点。

比如说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这些。

我一开始以为这些就是个人习惯问题,但学习了才知道这是有法律要求在背后支撑的。

就拿公共场合必须戴口罩这事来说,如果发生传染病流行期间,你不戴口罩进入公共场所,那就是违反了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这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不负责的表现。

再一个我理解很重要的点就是医疗单位的责任。

医疗单位就像传染病防控的前线战士一样,他们得及时发现、诊断、报告传染病。

我想他们要是漏报或者瞒报,那可就坏了大事儿。

这和我们工作中要是隐藏错误不报告是一个道理,到最后肯定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像之前我听到过有的地方有医疗单位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及时报告传染病的发生,结果导致传染病扩散了,这就是教训。

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关于传染病的预防。

国家会采取大规模的免疫接种计划来预防传染病,像小孩打疫苗就是最常见的。

这其实就是建立群体免疫的一个办法。

我觉得就像一群士兵守卫城堡,每个小孩打了疫苗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士兵,打的人越多城堡越安全。

卫生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治法常见考点-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卫生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治法常见考点-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卫生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治法常见考点-传染病疫情报
告、通报和公布
今天为大家总结卫生法律法规:传染病防治法常见考点-传染病分类,供大家复习备考。

传染病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
(一)报告
1.疫情报告人
(1)责任报告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2)义务报告人: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2.疫情报告时限(常考)
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
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的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网络直报。

(二)通报
县级。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传染病防治法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法规,为了加强对该法的宣传和培训,本文将围绕传染病防治法的基本要点和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和解析,以便使广大人民群众提高防控传染病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一、传染病防治法的概述传染病防治法是我国专门针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法律基础,于1989年首次颁布实施,旨在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社会安全。

该法的宗旨是防治传染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

传染病防治法明确了传染病的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控制、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管理等一系列法律责任和措施,对于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二、传染病的分类和特点1.常见传染病分类:人类常见的传染病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皮肤传染病等。

各类传染病具有不同的传播途径和特点。

2.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易爆发、传播范围广等特点。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并且需要充分的卫生宣传和群众教育。

三、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1.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是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对于及早发现和有效控制传染源、传播途径至关重要。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传染病数据的准确和及时性。

2.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是了解疫情扩散和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传染病病例的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可以掌握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应该从源头、途径和宿主三个方面进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隔离观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

4.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管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需要重点管理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包括患者、病原体携带者等,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

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管理可以有效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四、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和措施1.传染病的报告和登记: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发现和确诊传染病病例的卫生机构必须及时报告,并进行登记。

传染病防治法(问答)

传染病防治法(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复习提纲1、制定《传染病防治法》的目的是什么?2、《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传染病分几类?3、中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有哪些?4、《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有几种?有哪些传染病?5、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有哪些?6、《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有几种?有哪些传染病?7、《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任务是什么?8、《传染病防治法》中关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方面有什么要求?9、单位和个人可以拒绝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吗?10、《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有什么权利?11、《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中关于预防接种方面规定的两种制度是什么?12、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应当包括哪些内容:13、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防工作主要包括那些内容?1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对医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吗?15、《传染病防治法》中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提出了什么要求?16、《传染病防治法》中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使用血液和血液制品有什么要求?17、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传染病防治法》中有何规定?18、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传染病防治法》中有何规定?19、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饮用水供水单位供应的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应当符合什么要求?20、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疫情报告应当遵循什么原则?21、《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什么机构报告?22、依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哪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23、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哪些措施?24、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有什么要求?25、《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对患甲类传染病、炭疽死亡的,应怎么处理?患其他传染病死亡的,应怎么处理?26、医疗机构可以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吗?有什么要求?27、疫区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应怎么处理?28、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有什么要求?29、《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其要求是什么?30、《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医疗救治的内容有哪些?3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履行哪些监督检查职责?3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什么权力?33、《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中规定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有哪些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并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4、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应负什么法律责任?35、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负什么法律责任?(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单位,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对传染病病原体样本未按照规定进行严格管理,造成实验室感染和病原微生物扩散的;(二)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导致因输入血液、使用血液制品引起经血液传播疾病发生的。

[vip专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内容学习

[vip专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内容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内容学习一、《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及实施时间《传染病防治法》于2004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七号主席令颁布,并于2004年12月1日实行。

二、产生的背景2003年抗击“非典”暴露出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救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薄弱,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为了加强和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建设,国务院决定修订传染病防治法,以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治的整体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的特点1、突出对传染病预防和预警,设立了传染病监测制度,加强对早期发现的散发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治疗,防治传染病扩散,强化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疫情监测、防止医院内感染方面的责任。

2、完善传染病的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规定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和机构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内容、程序和时限、增加了政府部门、各有关机构之间的疫情通报制度。

3、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并根据各级各类专业机构、各级政府及其他关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分别规定严格控制疫情扩散,的各种措施。

4、设专章规定传染病的救治工作,通过对医疗机构接诊、分诊、救治、转诊、保存病历资料的规定,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以防止在传染病救治过程中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

5、加强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设专章规定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做好与传染病防治相关的物资准备。

6、做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一方面要控制传染病的扩散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也应当保障公民个人合法权益。

四、学习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本条是关于本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第一篇:《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一)简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答: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答:2004年12月1日。

3.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答: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4.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答:鼠疫、霍乱。

5.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

9.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0.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的罚款?答:十万元以下。

11.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答:社区、农村。

12.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13.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何种对待?答:给予补助、抚恤。

15.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习辅导ppt课件

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习辅导ppt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4年8月28日
原《传染病防治法》
共分七章41条
第一章 总 则
共8条
第二章 预 防
共12条
第三章 疫情的报告
和公布
共3条
第四章 控 制
共8条
第五章 监 督
共3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共5条
第七章 附 则
共2条
新《传染病防治法》
共分九章80条

第一章 总则
共12 条
第二章 传染病预防
重要信息
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 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 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 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 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 (疾控人员报告传染病的法定职责)
重要信息
5、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主动收集、分析、调查、
重要信息
(二)国家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1、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
共卫生教育的公益宣传。 2、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
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重要信息
(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及其他防疫机构的职责。 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
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 作。(疾控机构的法定职责)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对其工作人员 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对内部人 员培训的要求)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对医 疗机构内传染病预防工作进行指导、考核,开展 流行病学调查。(疾控机构对医疗机构的指导与 考核要求)
共17 条
第三章 疫情报告、通报
和公布
共9 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内容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内容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内容学习一、《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及实施时间《传染病防治法》于2004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七号主席令颁布,并于2004年12月1日实行。

二、产生的背景2003年抗击“非典”暴露出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的救治能力、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薄弱,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为了加强和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建设,国务院决定修订传染病防治法,以提高我国传染病防治的整体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修订后的《传染病防治法》的特点1、突出对传染病预防和预警,设立了传染病监测制度,加强对早期发现的散发传染病病人的隔离治疗,防治传染病扩散,强化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疫情监测、防止医院内感染方面的责任。

2、完善传染病的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制度,规定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和机构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内容、程序和时限、增加了政府部门、各有关机构之间的疫情通报制度。

3、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针对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并根据各级各类专业机构、各级政府及其他关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分别规定严格控制疫情扩散,的各种措施。

4、设专章规定传染病的救治工作,通过对医疗机构接诊、分诊、救治、转诊、保存病历资料的规定,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以防止在传染病救治过程中发生医院内交叉感染。

5、加强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设专章规定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做好与传染病防治相关的物资准备。

6、做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一方面要控制传染病的扩散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也应当保障公民个人合法权益。

四、学习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本条是关于本法立法目的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内容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内容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点内容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中对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核心法律文件。

该法针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报告和处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规定,为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介绍传染病防治法的重点内容,了解其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义和具体要求。

第一,传染病的分类及传染病的报告制度该法对传染病进行了细化分类,并明确了各类传染病的报告制度。

传染病根据危害程度和传播方式的不同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

法律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收集、汇总、分析各类传染病的疫情信息,并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及时发布疫情信息。

第二,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该法要求人民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具体措施包括:制定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规划;建立传染病的监测、检测和报告制度;推动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传染病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推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立流行病学调查制度和炫耀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等。

第三,传染病疫情的控制措施在传染病爆发或有爆发可能的情况下,该法规定了相应的疫情控制措施。

主要包括:公布疫情信息;封锁、隔离或者设置检疫区域;采取强制措施对患者、疑似患者和其他接触者进行隔离或者治疗;实施传染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第四,对传染病患者及其接触者的保护该法规定,对传染病患者及其接触者的人身权利和隐私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传染病患者及其接触者的人身权利和隐私权利,不得泄露其身份及相关信息,并不得歧视和侵犯其合法权益。

第五,传染病疫苗的管理该法规定了传染病疫苗的生产、流通和接种工作的具体管理要求。

要求传染病疫苗的生产、流通和接种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且必须得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许可。

传染病疫苗的接种是一项公共卫生服务,接种单位和接种人应当按照规定完成疫苗接种工作。

第六,对涉及传染病致死事故的处罚该法规定,对犯罪分子因涉及传染病致死事故而被判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完整版)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完整版)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

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资料一.概况:传染病防治法,于1989年2月21日由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8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二,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

三,该法共九章十八条。

包括总则,传染病预防,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疫情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

首先讲下修法背景及历程:1,2003年元月到同年8月16日止,我国内地24个省市区,266个县市区发生非典疫情,累计报告临床诊断病历5327例(其中医护人员1002例)死亡349例。

2,旧法实施十几年来,随着济济社会的发展,医学科学不断进步,对一些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

公民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

我国传染病防治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一是陆续发现新传染病的同时,一些过去已基本控制了的传染病又卷土重来,人民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二是国家对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监测,预警能力较弱,疫情信息报告,通报渠道不畅。

三是医疗机构对传染病人的救治能力。

医院内交叉感染控制能力减弱。

四是传染病暴发流行时采取紧急控制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

五是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保障不足,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新法的特点:1,突出对传染病的预防和预警。

设定了传染出测,预,能力,加强,防止,扩散。

以预防为主:早预防,早发现,早预警,早准备。

一是规定新闻媒体无偿开展传染病防治和公共教育宣传。

2,是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内儿童接种实行免费,对急救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技术储备,新法对此做了明确规定。

(二)疫情报告,信息渠道多样化。

(三)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控制措施。

(四)建立和完善医疗救治制度。

(五)加强传染病防治的保障制度建设。

(六)体现“以人为本”,做到保护公民个人权利与维护社会共同利益相平衡。

一是隐私权,人格权,生活权,工资报酬权及物权受保护。

二是有与传染病防治有关的法律救济权受保护。

三是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的措施。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说课材料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说课材料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已打印)《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一)简答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答:2004年8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答:2004年12月1日。

3. 传染病防治实行的方针和原则?答: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4. 甲类传染病是包括哪些疾病?答:鼠疫、霍乱。

5. 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6. 对乙类传染病中的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 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

9.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的工作?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

10.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的罚款?答:十万元以下。

11.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答:社区、农村。

12.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的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

13. 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

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给予何种对待?答:给予补助、抚恤。

15.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

《传染病防治法》基础知识ﻫﻫ(一) 简答题:1。

《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修订通过?答:2004年8月28日。

ﻫ2.《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何时正式施行?ﻫ答:2004年12月1日。

ﻫ3。

传染病防治实行得方针与原则?答:预防为主得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4、甲类传染病就是包括哪些疾病?答:鼠疫、霍乱、ﻫ5、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以外得其她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与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得,由哪个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ﻫ6。

对乙类传染病中得哪些病种疾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得预防、控制措施?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得肺炭疽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ﻫ7. 突发原因不明得传染病需要采取甲类传染病得预防、控制措施得,由哪个部门予以公布、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8、军队得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与国家有关规定,由哪个部门实施监督管理?ﻫ答: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ﻫ9。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哪些方面得工作?ﻫ答:承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她预防、控制工作。

10. 非法采集血液或者组织她人出卖血液得,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多少数额得罚款?ﻫ答:十万元以下。

11。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居民、村民参与哪些区域范围内得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活动? ﻫ答:社区、农村。

12。

国家对患有特定传染病得困难人群实行什么政策?13。

在医疗机构不具备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答:实行医疗救助,减免医疗费用、ﻫ人相应救治能力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答: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得医疗机构。

ﻫ1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对因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而致病、致残、死亡得人员给予何种对待?答:给予补助、抚恤。

15. 国家实行有计划得预防接种制度,哪些部门可以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得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答: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培训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培训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培训材料第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培训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试题一、填空:1、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3、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报告后,应当于(6h)内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医务人员未经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将就诊的(淋病)、(梅毒)、(麻风病)、(艾滋病)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二、问答题:1、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保健组织或人员,在本单位及责任地段内承担哪些工作?答:(1)、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2)、传染病预防和控制;(3)、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防疫机构交付的传染病防治和监测任务。

2、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乙类及丙类床染病的报告时限为多少?答、(1)、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时,城镇于6h内、农村12h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2)、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时,城镇于12h内、农村24h内向发病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3)、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在24h内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试题一、填空:1、医疗保健机构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制度,防止()和()。

2、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报告疫情。

3、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发现甲类传染病和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报告后,应当于()内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4、医务人员未经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将就诊的()、()、()、()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公共防疫考试知识点总结

公共防疫考试知识点总结

公共防疫考试知识点总结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员流动和交通便利带来了一系列疾病传播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公共卫生防疫成为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重要议题。

在考试中,关于公共防疫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对公共防疫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传染病防控基础知识1. 传染病的定义和特点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传播给别人的疾病。

其特点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能够在人群中迅速蔓延。

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主要有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粪口传播、血液传播等多种途径。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传播途径,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3.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环境卫生、疫苗接种、医疗卫生等多个方面。

了解这些措施的实施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至关重要。

二、感染控制与防护1. 防疫措施和防护用品在传染病流行期间,采取一系列防疫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禁止聚集、加强个人防护、消毒环境等。

同时,合理使用防护用品也是非常关键的。

2. 感染控制的原则感染控制的原则包括早期诊断、隔离患者、控制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这些原则为有效控制传染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三、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1. 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国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和现实需求等因素。

了解各国公共卫生政策的特点以及公共卫生政策的影响对于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非常重要。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需要有一系列紧急处置措施,比如动员社会资源、加强医疗救治、加强宣传教育等。

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方法和流程对于提高应对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至关重要。

四、基础公共卫生知识1. 健康教育和宣传健康教育和宣传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健康教育和宣传的内容和方法对于推动公共卫生工作非常关键。

2. 监测与预警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准确地发现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传染病防治法》学习

《传染病防治法》学习

引言概述:《传染病防治法》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的重要法律,旨在规范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文将对《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并从五个大点展开详细讨论,包括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报告和监测制度、传染病的防治措施、传染病的法律责任以及传染病防治法的实施和改进。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传染病防治法》,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正文部分:一、传染病的预防控制1.定期组织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完善防疫工作体系;2.开展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掌握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传播途径;3.加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完善传染病的检疫和监测制度,加强对疫情的监督和处置能力;5.加大对传染病的科研力度,推动疫苗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传染病的防治水平。

二、传染病的报告和监测制度1.建立健全传染病的报告制度,及时汇总和上报传染病的疫情信息;2.扩大传染病的报告范围,确保涉及公共安全的传染病及时上报;3.加强对传染病的监测,建立监测网络和实时监测系统;4.提高传染病的诊断和检测能力,确保传染病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报告;5.加强传染病的溯源调查,追踪传染病的起源和传播途径,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三、传染病的防治措施1.加强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力;2.推广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宣传教育;3.制定传染病的防控计划,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分工;4.加强传染病的医疗救治工作,提高传染病的治疗水平;5.加强传染病的消毒工作,减少传染源的扩散和传播。

四、传染病的法律责任1.建立健全传染病的法律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2.加大对传染病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3.完善传染病的赔偿制度,保障感染者和受害者的合法权益;4.强化对传染病疫情的信息公开,提高社会监督力度;5.建立传染病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传染病防治法工作总结

传染病防治法工作总结

传染病防治法工作总结传染病防治工作是一项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工作。

近年来,我国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为更好地推进传染病防治工作,我们需要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制定有效措施,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

一、传染病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1. 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

近年来,我国通过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一些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2. 传染病防治体系不断完善。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不断完善传染病防治体系,加强传染病监测、报告和预警能力,提高传染病防治水平。

3. 公众传染病防治意识不断提高。

随着健康教育的普及和宣传力度加大,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不断提高,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

二、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1. 传染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全球传染病疫情频繁发生,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我国面临的传染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

2. 传染病防治能力不足。

部分地区和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监测、诊断、治疗等方面能力不足,传染病防治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3. 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不健全。

部分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滞后,难以适应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需要。

4. 传染病防治资金投入不足。

传染病防治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部分地区和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资金投入上存在不足。

三、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措施1. 完善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2. 加强传染病监测和预警能力。

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监测网络,提高传染病监测和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和应对传染病疫情。

3. 提高传染病防治能力。

加大对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投入,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提高传染病诊断、治疗水平。

4. 加强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

加大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传染病防治的良好氛围。

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

公共课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二)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密切接触者及其他有关单位和人员,拒绝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采取预防控制的,可依法予以协助强制执行的机关是A.民政机关B.司法机关C.公安机关D.监察机关E.审计机关2.现行的《传染病防治法》施行的时间是A.2004年8月28日B.2004年12月1日C.2005年8月28日D.2005年12月1日E.2006年1月1日3.在传染病疫情控制时,医疗机构的职责中错误的是A.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依法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B.对甲类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C.对传染病患者给予隔离治疗D.对拒绝隔离治疗的甲类传染病患者,由公安部门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措施E.对甲类传染病患者,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4.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患者时,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对病人予以隔离治疗B.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C.对拒绝隔离治疗者,采取强制隔离的措施D.对本单位内,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实施消毒处置E.对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5.生产经营用于传染病防治的消毒产品,须经过以下哪个部门的审批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C.市级以上人民政府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E.省级以上人民政府6.WHO规定的国际监测的传染病为疟疾、流行性感冒、脊髓灰质炎、回归热、流行性斑疹伤寒,我国根据情况又增加了A.登革热B.乙型肝炎C.结核病D.黑热病E.SARS7.国境卫生检疫按空间划分包括A.海港检疫、航空检疫、边境检疫B.内地检疫、沿海检疫、海关检疫C.海上检疫、空中检疫、边境检疫D.海港检疫、航空检疫、陆地检疫E.边境检疫、航空检疫、海关检疫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要求各级疾控机构履行的10项职责中,尚未包括A.对非典疫情进行监测与预警B.对疫情报告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C.对疫点进行隔离控制和消毒D.对非典病人或疑似病人进行诊治E.对疾控人员进行专门的业务培训9.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不属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是A.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B.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C.对传染病进行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D.对传染病人进行医学观察、紧急救治和转诊E.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10.对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的人员以及现场处理疫情的人员,为了保障其健康,他们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采取A.防治措施和强制治疗措施B.防治措施和强制隔离措施C.防治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D.防治措施和紧急控制措施E.防治措施和追踪调查措施11.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应采取下列措施,除外A.对病人予以隔离治疗B.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C.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D.拒绝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E.采取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12.《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当A.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制,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B.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C.停业、停工、停课D.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E.宣布疫区13.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场所和物品,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及时采取A.封闭场所并销毁物品B.强制隔离治疗C.必要的卫生处理D.报告上级卫生行政机关处理E.提请卫生防疫部门处理14.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共有A.甲、乙、丙三类32种B.甲、乙、丙三类34种C.甲、乙、丙三类35种D.甲、乙、丙三类37种E.甲、乙、丙三类39种15.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但是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A.艾滋病B.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C.流行性出血热D.登革热E.血吸虫病16.法定传染病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基备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考点总结
此时此刻,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梳理下这部法律里包含的重要考点,希望能够指引大家做好应做之事。

考点
01
传染病的分类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可以决定增加、减少或者调整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考点
02
传染病预防和公布
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国家建立了以下几个制度:
一、预防接种制度
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

二、传染病监测制度
国家建立传染病监测制度。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方案;
(二)收集、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监测信息,预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趋势;
(三)开展对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理及其效果评价;(四)开展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诊断、病原学鉴定;
(五)实施免疫规划,负责预防性生物制品的使用管理;
(六)开展健康教育、咨询,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
(七)指导、培训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开展传染病监测工作;
(八)开展传染病防治应用性研究和卫生评价,提供技术咨询。

三、传染病预警制度
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

四、传染病菌种、毒种库
国家建立传染病菌种、毒种库。

对传染病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

对可能导致甲类传染病传播的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菌种、毒种和传染病检测样本,确需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的,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五、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向社会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本行政区域的传染病疫情信息。

公布传染病疫情信息应当及时、准确。

考点
03
疫情控制
面对传染病,法律规定了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责任。

一、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二、疾控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
(三)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三、县级以上政府
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

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隔离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四、相关紧急措施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

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五、宣布疫区
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宣布本行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为疫区;
国务院可以决定并宣布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在疫区内采取本法第四十二条(即本文上述紧急措施)规定的紧急措施,并可以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但是,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或者封锁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由国务院决定。

疫区封锁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考点
04
疫情名词掌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有关用语的含义:
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流行病学调查:指对人群中疾病或者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提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及保健对策。

疫点:指病原体从传染源向周围播散的范围较小或者单个疫源地。

疫区: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其病原体向周围播散时所能波及的地区。

人畜共患传染病:指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罹患的传染病,如鼠疫、狂犬病、血吸虫病等。

菌种、毒种:指可能引起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发生的细菌菌种、病毒毒种。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看完文章后,大家就明白你在新闻里看到的一切了,战胜困难,我们一起努力!
还有,别忘记用酒精擦擦你的手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