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 读懂诗歌(四)了解诗歌常见题材(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解析版)

专题18 读懂诗歌(四)了解诗歌常见题材(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解析版)
专题18 读懂诗歌(四)了解诗歌常见题材(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解析版)

专题18 读懂诗歌(四)——了解诗歌常见题材

【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

一、真题速递

1.【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

【答案】

(1)A

(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解析】

(1)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A项,“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从诗中来看,并没有否定孔子的人生选择。陶渊明一向把孔子视为先师。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的农耕生活。

(3)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意思是: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

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本诗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作陇亩民”作结。从而表达了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

2.【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

(1)(5分)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答出描写出于想象的给3分;进行简要分析的,给2分。)

(2)(6分)

第一问(3分):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

第二问(3分):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于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解析】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解答时需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理想追求,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进行分析。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尾联“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尽力王事怎么敢在路途中耽误,只能梦里面回到家乡看看,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作者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但想到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表现出作者把国事放在首位的爱国无私精神。以议论作结,升华了全诗的情感。

二、考点精讲

(三)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表达对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的喜爱,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如杜牧的《山行》;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或表现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如陆游的《游山西村》,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或抒发对春天等季节的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田园诗始于东晋陶渊明,山水诗始于南朝谢灵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还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等。

(四)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

猎》、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王维的《使至塞上》、王之涣的《凉州词》等。代表诗人主要有: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等。

三、考点精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

B.“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

C.“闭关”既指关门的动作,也含闭门谢客之意,以此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与俗世隔绝。

D.读完全诗,可隐约触摸到诗人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淡泊。

【答案】(1)B

【解析】B项,“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但没有体现归隐态度的坚决,体现归隐态度坚决的是“流水如有意”。

(2)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颈联分析这一特征。(6分)

答:

【答案】①这两句描写了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②这幅图以具有时间、地点特征的意象,体现了黯淡、凄凉的色彩之美。画面感突出,层次鲜明。【解析】“诗中有画”是苏轼赞美王维诗歌的句子,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我们在赏析诗歌颈联的时候要抓住景物的特点,特别是景物的色彩、线条、构图等,要能由诗句想象出一幅幅的画面,突出诗歌的画面美。

2.【2019·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9分)

望临洮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注],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长城战〕指开元二年(714)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唐军先后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尘足今古”,句中的“今古”意贯上下两句,黄尘漫天、白骨遍野的景象,是从古到今都存在的。

B.诗人通过“秋水”、似刀“风”、“黄尘”以及“白骨”等边塞战场特有的意象,为诗歌营造了一个空寂、苍凉的意境。

C.王昌龄诗“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句与王维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境界雄浑,气势恢宏。

D.此诗构思巧妙,手法独特,全诗共采用四幅画面,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答案】(1)D

【解析】“正侧结合的手法”分析有误,应为“侧面描写的手法”。

(2)常言“诗言志”,但此诗中几乎是对边塞风物的客观描述。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中诗人所蕴含的情感。(6分)

答:

【答案】诗中蕴含了诗人对穷兵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2分)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诗人也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2分)开头四句写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的景象。五、六句诗人引用众人的说法,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在七、八句以这里自古至今都是漫漫黄尘和遍地白骨的景象来作回答,从而表达诗人的反战思想。(2分)

【诗意赏析】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反战情绪。荒凉的塞外,散落在蓬蒿里的将士白骨触目惊心,寄托了诗人对征战将士的无限同情。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写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的景象。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会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注解,诗中所说的“长城战”,写的是一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

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内容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以及之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早发焉耆①怀终南别业

岑参

晓笛引乡泪,秋冰②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③在何处,昨日梦清溪④。

[注]①焉耆:指焉耆都护府,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②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③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④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晓”“秋”两字,点明作诗时间是秋天的早晨,表现了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

B.颔联写塞外,用“一身”和“万里”分别修饰“虏云”和“胡天”,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C.颈联用“终日”和“连年”写连年不断的征战生活,表现了戍边将士忠诚坚贞、保家卫国的情怀。

D.尾联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又用“在何处”引出下面的写梦之句,匠心独运,蕴含深情。

【答案】D

【解析】A项,“晓”“秋”两字不能体现“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B项,“一身”并不是修饰“虏云”,是说自己一人身处塞外,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应该是表现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生活的极度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2)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怀”。①首联“晓笛”“乡泪”“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塞外秋晓行旅图,是触发“怀”的媒介;②中间两联通过“一身”与“万里”、“终日”与“连年”两组的对比,强调边塞的路途遥远与生活单调,暗示出“怀”的原因;③最后两句写思念故山的清溪,形之以梦,点出“怀”的对象。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统领全篇”可以判断出,此题考查的是对诗眼的理解。根据诗的题目“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可知,这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因此,这首诗中能够统领全篇的字是“怀”。确定“诗眼”后,可以采用逐联分析的形式来说明“诗眼”是如何统领全篇的。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村居书喜(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

B.“花气袭人”从嗅觉的角度,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

C.“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前两联描写了初春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联表现了诗人田园生活的乐趣。

(2)本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概括。(6分)

答:

【答案】(1)C

【解析】 C项,“潦倒新停浊酒杯”意思是诗人晚年贫苦,因病不能喝酒,表现的是羁旅的愁苦与孤独;“贫犹醉”意思是虽然家贫,幸得乡间酒贱,犹能常买一醉,表现了诗人悠闲惬意的晚年生活。

【答案】(2)①春水已生,天气骤暖,雨后新晴;②晚年有酒相伴,身体硬朗,悠闲自在;③官赋已交,整年不会有小吏催租。

【解析】此诗是一首表现田园生活乐趣的抒情诗,嘉泰二年春作于山阴,诗人时年七十八岁。首联写村居所见的水乡远景,红桥白塔,晓山春水,色彩鲜明,风景如画。颔联写庭院园林中的近景,花香鸟语,声色具备,春意盎然。颈联写诗人村居生活的乐趣:虽然家贫,幸得乡间酒贱,犹能常买一醉;虽然自己年老了,还是勉力到原野耕地,舒散一下筋骨。尾联庆幸自己乡居生活无人打扰——因为自家已经提前交足了赋税,整整一年没有官吏来敲门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头四句写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塞外苦寒的景象。

B.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见边,雄浑广阔,气势恢宏。

C.临洮,古县名,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发生战争的战场,见到临洮,自然会联想到过去在这里发生的战争。

D.七、八两句以议论收笔,在生动的场景描写中将战争的残酷深刻地揭示出来,因而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

E.诗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场遗迹的描写,来侧面表现主题。

(2)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的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1)选D

【解析】D项,“七、八两句以议论收笔”错误,七、八两句写的是临洮这一代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抛露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并没有议论。

【答案】①通过描写边塞自然条件和军旅生活,表现了对军旅艰辛生活的感慨;②通过写蓬蒿间杂乱的白骨,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

【诗歌鉴赏】开头四句由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写出了塞外广袤苦寒的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地域所写的内容。写苦寒,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地域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是长城的起点,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落日,境界阔大,气势恢宏。最后四句将战争的残酷深刻地揭示了出来。诗人并没有否定“意气高”,只是觉得仅仅看到长城战中战士们斗志高昂这一个方面是不全面的,所以七、八两句写出了战争残酷的另一个方面,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此诗在构思上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

古诗鉴赏之山水田园诗鉴赏专题

初三古诗鉴赏之田园诗鉴赏 一、明确概念 1.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花草虫鱼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樵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2.代表诗人: A.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第一个山水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 B.唐朝时,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人物。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体味诗歌的意境:要能把握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什么样的生活画面;画面组合所表现的情境氛围;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②意境特点: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富有生活气息。 ③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 ③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3.①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3.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描绘山川美景,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厌弃官场,归隐田园,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自己,其喜归自然,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①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 ②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接舆、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 ③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向往自由、宁静的田园生活,抒发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情。)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

诗歌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答案及鉴赏

参考答案 【例1】(1)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词句注释]⑴汉关:汉朝的关塞,这里指唐朝军队驻守的关塞。唐民谣:“将士长歌入汉关。”⑵朔云边月:指边境上的云和月。月:一作“雪”。朔:北方。边:边境。西山:指今四川省西部的岷山,是当时控制吐蕃内侵的要地。⑶更催:再次催促。飞将:西汉名将李广被匈奴称为“飞将军”,这里泛指严武部下作战勇猛的将领。骄虏:指唐朝时入侵的吐蕃军队。⑷莫遣:不要让。沙场:战场。 [白话译文]昨夜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 [作品鉴赏]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显示了严武作为镇守一方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 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中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 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基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部分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毅果断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 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时机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例2】一、我认为应用低沉、伤感、悲凉、反战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词。理由:前两句描摹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实则为后两句抒情做铺垫,长年征战,借酒浇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战死沙场。这种豪迈而悲壮的情调,在酒酣半醒之时,也就流露出那种对战争的不满和厌倦。二、我认为施补华的评论颇有道理。理由: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并表达了为国征战、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词句注释] (1)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3)欲:将要。(4)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4)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5)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5)君:你。(6)征战:打仗。 [白话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作品鉴赏]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 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 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 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 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 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 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 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诗的三、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 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 “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 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 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岘 佣说诗》)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 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 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 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 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三、 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 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 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 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 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 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 也有人认为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 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 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例3】(1)诗的首句描写了黄昏时分,边城阴雨绵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 飞的景象,渲染了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或阴沉抑郁的气氛)。第二句描写了河边 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的景象。两幅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或互相衬托), 相得益彰。(2)①虚实结合(或想象联想)。②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的走过沙漠,驼 铃发出悦耳的声响,使人不由的想起往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 辖境为吐蕃控制,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③抒发了由对唐王朝落寞衰微的无奈 而产生的辛酸沉痛之情。 [作品鉴赏]第一首诗描写边城的荒凉萧瑟。前两句写俯仰所见的景象。“边城暮雨雁 飞低”,仰望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低低飞过。诗人为何不写边城晴朗的天 空,却选择阴沉昏暗的雨景,因为此时诗人无心观赏边塞的风光,只是借景托情,以 哀景暗示边城人民在胡兵侵扰下不得安宁的生活。为增强哀景的气氛,作者又将这暮 雨雁飞的景置于特定的时节里。边城的阴沉悲凉,若是霜秋寒冬,那是自然物候;而 这时既不是霜秋,也不是寒冬,却是万物争荣的春天。“芦笋初生渐欲齐”,俯视边 城原野,芦苇吐芽,如笋破土,竞相生长。这句已点明寒气消尽,在风和日暖的仲春 时节,边城仍然暮雨连绵,凄凉冷清,很容易启人联想那年年岁岁的四季悲凉了。这 两句写景极富特色。俯仰所见,在广阔的空间位置中展现了边城的阴沉;暮雨、芦笋, 上下映照,鲜明地衬托出美好时节里的悲凉景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后两句叙事。在这哀景之下,边城的悲事一定很多,而绝句又不可能作多层面的 铺叙,诗人便抓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最典型的事件:“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 练到安西。”这句中的“碛(qì)”,是沙漠;“安西”,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 蕃占据。眺望边城原野,罕见人迹,只听见一串串的驼铃声消失在遥远的沙漠中,这 “遥过”的铃声勾起了作者的遥思:往日繁荣的“丝绸之路”,在这温暖的春天里, 运载丝绸的商队应当是络绎不绝,路过西安,通向西域;然而如今安西被占,丝绸之 路受阻,无数的白练丝绸不再运往西域交易,“应驮”非正驮,用来意味深长。诗人 多么盼望收复边镇,恢复往日的繁荣啊!“应驮”这点晴之笔,正有力地表达了诗人 这种强烈的愿望,从而点明了此诗的主题。 这首绝句,写景叙事,远近交错,虚实相生,给读者的联想是丰富的。一、二两 句实写目见的近景,以荒凉萧瑟的气氛有力地暗示出边城的搔乱不安、紧张恐怖,这 是寓虚于实;三、四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从铃声的“遥过”,写到应驮安西的“遥 思”,以虚出实,在丝绸之路上,掠夺代替了贸易,萧条取代了繁荣,这虽是出于诗 人的遥想,但已深深地渗透到读者想象的艺术空间。 【例4】(1)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 悦心情。尾联以比喻作结,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 美好愿望。(2)用“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 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词句注释]⑴调角:犹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断:尽或占尽的意思。 ⑵戍楼:防守的城楼。⑶春风:指和煦凉爽的秋风。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⑷ 白日:灿烂的阳光。梁州:当时指凉州。唐梁州为今陕西南郑一带,非边地,而乐曲 《凉州》也有作《梁州》的。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境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⑸大漠: 一作“大汉”。⑹穷边:绝远的边地。⑺蕃:指吐蕃。情:心情。似:一作“如”。 此水:不确指,可能指黄河。[2] [白话译文]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阵阵和风吹拂着昭 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 游赏。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作品鉴赏] 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诗篇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 宁图景。首句“调角断清秋”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而 一个“断”字,则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现出来;“调角”与“清秋”, 其韵味和色调恰到好处地融而为一,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这一句似先从高 阔的空间落笔,勾勒出一个深广的背景,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气氛。次句展现“征人” 与“戍楼”所组成的画面,那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 这里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 颔联中的“春风”,并非实指,而是虚写。“春风对青冢”,把王昭君和亲的事 迹与当前边关的安宁境况联系起来,表明民族团结正是人们长期的夙愿,而王昭君的 形象也会像她墓上的青草在春风中摇荡一样,长青永垂。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 浩特市南,与梁州(当指凉州)地带一东一西遥遥相对。傍晚时分,当视线从王昭君 的墓地又移到凉州时,夕阳西下,余辉一片,正是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这说明即使 在那更为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也是十分安定的。 颈联中的“大漠”和“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而“无兵阻”和“有客游”, 在“无”和“有”、“兵”和“客”的对比中,写明边关地区,因无蕃兵阻挠,所以 才有游客到来。这两句对于前面的景物描写起到了点化作用。 末联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 一步。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 全诗抒写诗人于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望、所感,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 又有抑扬顿挫,运笔如高山流水,奔腾直下,而又回旋跌宕,荡气回肠,韵味无穷。 【例5】(1)塑造了一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为国杀敌立 功的将士的赞颂之情。(2)运用了烘托的手法,以战马的神骏和马鞍的名贵衬托出将 军高贵的身份和赫赫战功,以战事结束后的沙场月寒、战鼓犹震和金刀血迹未干来烘 托将军的英勇善战。 [词句注释]⑴骝马:黑鬃黑尾的红马,骏马的一种。新:刚刚。跨:装上,安上。⑵ 沙场:战场。《通鉴注》:“唐人谓沙漠之地为沙场。”⑶震:响。⑷匣:刀鞘。 [白话译文]将军刚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作品鉴赏]这首诗描写了一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情景。枣红马刚刚装上白玉装 饰的马鞍,战士就骑着它出发了。战斗结束的时候天已经很晚,战场上只留下寒冷的 月光。城头上催战的鼓声仍在旷野上回荡,刀鞘里的钢刀血迹未干。诗人用寥寥数笔, 就把将士们的英武气概,胜利者的神态生动地描绘出来。 骅骝骏马,是再好不过的马了,还要给它配上再美不过的白玉鞍桥,可以想见这 马上骑手的威风。这英武的骑士是手持“金刀”(即金错刀)奋战沙场的。这骑士披 一身月色,顶凛冽寒风,鏖战而归。但他全副精神仍沉浸在烟尘滚滚的沙场,那咚咚 的进击鼓声还响彻耳畔。这风度轩昂、勇武不凡、充满自信的骑士,就是诗人心目中 唐军将官的形象,也是诗人矢志抗敌、无时无刻不意欲拼搏战场的心灵写照。“城头 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这实在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从耿耿赤心发出的雄壮 的呐喊,也分明寄寓着诗人的殷切希望。 这首诗抒写自信、进取、开拓为特征的传统尚武精神,风格刚健、清新。诗人描 写战争的胜利,不在于字面,而在于构成一种气氛。诗歌选取战斗生活的一个片段, 以“骝马”“沙场”“铁鼓”“金刀”等战争意象串成一系列战斗生活的画面,战斗 的激烈与战场的肃杀尽在其中。诗头“新跨”一词将战士风风火火、迎接战斗的激情 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诗尾以“血未干”这样一幅看似血腥的场景描写战士的内心—— 热血并未因为战斗的结束而冷却。这种激烈肃杀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战士的飒爽英 姿和激昂振奋的风貌。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战斗刚刚结束的场面加以描写,塑造了一 个英姿飒爽、勇猛善战的将军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将士们为国杀敌立功的勇敢精神。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 (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 (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11分)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4.[正宫] 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4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5分) 5.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5分)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专练(含答案)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山水田园诗专练知识回顾: 山水田园诗 题材特征①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②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 常见标志①标题中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②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内容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常用手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2)写景的表现手法:①白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 对点综合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9分) 初夏江村 高启①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 ①高启: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②纬车:纺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野鸭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包括词性、结构相对,也包括声调、平仄相

古诗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鉴赏

古诗分类鉴赏之边塞征战诗鉴赏 一、定义 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 二、鉴赏指导 1.边塞诗的产生与发展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2.盛唐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3.边塞诗常见思想主题 (1)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2)表现与亲友的离情别绪,表现思乡思亲的主题。 (3)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 (4)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当然,很多边塞诗的内容往往不是单一的,有些诗歌是兼有以上思想内容 4.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有的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边塞诗的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渲染、虚实结合等 6.边塞诗的常用词语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2 0 1 5 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一、关于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 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 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一般主题:(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经典链接 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2007 年天津卷) 黄氏延绿轩(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 【参考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类似的诗句还 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2007 年上海卷)

阮郎归初夏(苏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 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答: 【参考答案】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解析】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 三、方法点拨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

(完整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边塞诗(答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边塞诗 一、边塞诗的概念 边塞诗词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开始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宋年间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词流派。 二、边塞诗的意象: 1、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 2、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大漠、长城、黄沙、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羌笛、胡笳、琵琶、芦管,《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 三、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1、借景抒情:例如[王昌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借事言志:例如[李益·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3、直抒胸臆:例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用典、对比、虚实结合…… 四、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1、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激情 [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沈佺期·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3、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以及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 [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边塞诗鉴赏训练: 1. 塞下曲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⑦,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初中语文中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分类例说与实战(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分类例说(山水田园诗)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仔细品味,这些诗或多或少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都对山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给予了其他诗人作家无法企及的关注,且不惜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诗人面对窗外典型的农家风光,屋内丰盛的农家饭菜,内心怡然欢快;加上主客知交,情味相投,频频举杯对饮,声声畅谈桑麻,心境是何等畅快温暖。尾联则述他日之约,情韵深长。诗作的人情物景都融入了一片天籁之中。 其次,诗人笔下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了充满生命意识的画面。 且看杜甫以诗为画之作—《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古诗赏析之山水田园诗

古诗赏析的【解题宝典】 关键词:宝典口诀赏析方法经典范例 程季子 内容赏析类歌诀总纲(三十二字令) 田园山水,悲秋伤春。 托物言志,怀古讽今。 怀才不遇,功业豪情。 羁旅离愁,思乡怀人。 说明:古诗词的题材种类很多,为了方便大家学习记忆,作者对某些类型加以概括综合,并编成“三十二字令”,希望大家细心体会。 下面分成四种类型为大家提高相应的解题宝典。 (一)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至唐代两者合流,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解读时要抓住情景关系加以品析。 主要题材:田园山水,悲秋伤春。 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情感类型: 积极乐观型:欣赏美景、陶醉自然、爱春赏秋、超然物外。 平和安逸型:寄情山水、归隐田园、安适愉快、悠闲自在。 忧伤抑郁型:见物伤情、惜春伤春、遗世独立、避世远俗。 情景理趣:见景思理、见物得趣。 常见范例: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表达其归隐 山林的情趣。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牧《山行》。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如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 (3)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4)青春易逝的抑郁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赤壁怀古》。 (5)宋人有很多的哲理诗,通过景物或者思考来表现人生的理趣。如苏轼的七绝《题西林壁》,宋诗的理趣往往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去表现特定的某个生活真理,如朱熹《观书有感》。

山水田园诗鉴赏教学案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复习目标: 1、掌握赏析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2、明确山水田园诗的鉴赏角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复习课时:9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分成山水诗和田园诗两类。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山水田园诗的主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江水:时光的流逝。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二、诗歌意象含义 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飘泊。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三、体验高考 1、(20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答题时一般要描绘出其所描绘的景象,指出其所蕴涵的感情。

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类似的诗句还有曾公亮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王安石的“一水护田将录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等,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 2、(2010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阮郎归·初夏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 赏析情景交融题,最重要的是说清作者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这一点说清了,得分要点也就抓住了。 答案要点: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技巧方法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②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③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④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

山水田园诗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鉴赏知识点 一、了解山水田园诗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②《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①《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四、常用表现手法 (一)描写: 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 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②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王籍《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 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2.视觉角度:①绘形、绘色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角度变化上下、俯仰、高低、远近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3.细致程度:①工笔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写的是赏景,刻画十分细微,,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色彩 异常秾丽。 ②白描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 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4.其他方面:虚实结合、正衬反衬等 虚实: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诗歌常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的手法。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