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

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

Connectivism
1 The Background
•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尤其WEB2.0 技术带来各 类社会性软件的发展,在引发知识激增的同时, 更促迚知识自身特征和存在情境的变革。
• 学习的新趋势及其挑戓
Connectivism
学习的新趋势及其挑战
学习特点
学习方式 学习进程 学习条件 学习空间 学习组织 学习途径
▲我们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生态中该如何
不时俱迚?
需要操作的情冴呢?
▲随着对丌同知识领域间相互联系的认识 的增加,如何看待作为学习任务的各系统 不生态理论?
▲何为网络的影响?何为关于学习的复杂 性理论?
Connectivism
1 The Background
•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理论为理解 学习提供了有效视角,但在学习非正式化、网络化 的今天,这些理论在有效阐释数字化学习上,也存 在前所未有的“危机”,有一定缺陷。
知识观
识的组织主要采用动态的网络和生态。
知识的类型
知识的分布
Connectivism
学习观
• 关联主义诠释的是一种“关系中学”和“分布式认知”的 学习观。
学习就是“形成连接、创建网络” 的过程。 • 关联主义认为,知识以碎片化的斱式分布于知识网络戒社
会网络的各个节点上,学习就是把分散的各个节点连接关联起 学习工具观 学习就是“认知下放、内外脑并用” 来的过程。面对数字时代信息戒知识的过载,我们并丌用也丌 的过程。 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学会将认知负荷卸载到网络 中。
Connectivism
Connectivism
3
What and How the Connectivism affect our Studies and Lives?

关联主义视角下学习型社交网站的构建

关联主义视角下学习型社交网站的构建

关联主义视角下学习型社交网站的构建[摘要]社交网站(SNS)是Web2,0时代一个标志性的网络服务新模式。

它以人为核心,以社会关系链为基础,利用诸如网络聊天(IM),交友,开博客、记日志,建相册,参与群组,玩SNS游戏,分享日记等活动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信息,创造内容,维系关系,培育感情。

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

基于关联主义的理论观点,从技术维度、社会维度、知识维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学习型社交网站的创建应该遵循和坚守的创建理念和原则,其研究结果对促进社交网站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关键词]关联主义:社交网站:学习型社交网站一、引言当互联网发展到Web 2.0时代,互联网则进入了一个更加开放、交互性更强、用户生成内容(UGC)的网络时代。

“Web 2.0是网络运用的新时代,网络成为了新的平台,内容因为每位用户的参与(Participation)而产生。

参与所产生的个人化(Personalization)内容,借由人与人(P2P)的分享(share),形成了现在Web 2.0的世界。

”在Web2,0时代,用户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参与表达、沟通、创造和分享信息,他们既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浏览者),又是网站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如大英百科全书公司1994年推出了维基百科(Wikipedia)、folksonomy、博客(blog)等,都是Web 2.0时代最典型的应用形式。

社会性网络服务(SNS)是Web 2.0时代标志性的网络服务新型模式,它成为连接虚拟网络与真实人际关系的桥梁,也成为人们青睐的新型社交媒体(social Media)。

“Web 2.0是一种新的互联网方式,通过网络应用(Web Applications)促进网络上人与人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合作,其模式更加以用户为中心。

”Web 2.0时代的重大变革是SNS的诞生与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一代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s,简称SNS)的相继出现,如我们熟知的Facebook、Myspace、Orkut、StudiVZ、skvrock、LinkedIn、Friendster等网站。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西斯蒙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西斯蒙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西斯蒙2005年,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在《联通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一文中提出联通主义学习。

该理论产生于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量庞杂且碎片化,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我们每天不得不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新知识。

但是,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不可能将海量知识都储存在大脑中。

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以自己有限的精力和存储能力来处理无穷的知识呢?在应用知识的同时我们又如何促进知识的更新呢?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连接的过程,连接的对象是节点和信息源。

联通主义认为知识以节点的形式存在,而学习就是连接知识的过程,也就是找到知识间的路径。

联通主义的核心观点我们的精力有限,无法掌握所有知识,对海量无穷的知识进行建构是不可能的。

联通主义认为管道远比管道内的内容更重要,也就是说知识路径远比知识内容更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什么知识、知识的位置、如何找到知识,这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将知识进行连接,形成知识路径,最终形成知识网络。

联通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外两个网络,一个是人的内部网络,一个是外部网络,学习不仅发生在人的内部,还发生在人体外部。

比如学习可以由技术来存储或操作,联通主义的起点是个人,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与机构,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的知识又被反馈给个人网络,提供个人的继续学习。

这种知识发展循环的过程,使得每个人通过自己所建立的连接在各自领域保持下不落伍,不断更新领域内的知识。

联通主义是一种经由混沌、网络、复杂性与自我组织等理论探索的原理的整体。

学习是一个过程,这种过程发生在模糊不清的环境中,学习可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外。

联通学习理论并不适合每一个学习者,目前来说这种学习更适合高等教育和在职学习,或者说更适合高中以后的高等教育或非正式学习。

从“关联主义”视角看当代大学生学习力培养及提升途径

从“关联主义”视角看当代大学生学习力培养及提升途径

从“关联主义”视角看当代大学生学习力培养及提升途径【摘要】自从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的“半衰期”在不断的缩短,特别是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知识量不断增多,“终身性学习”取代“一次性学习”的趋势不断凸显,当代的大学生面临着不得不努力培养和提升自身学习力的社会环境,否则就可能产生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于是本文本着时代对当代大学生学习力大力要求的背景下,从“与21世纪相适应的‘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和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如何培养及提升自身学习力的途径。

【关键词】关联主义;学习力;培养;途径从社会快速发展的角度来看,21世纪将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是否拥有良好的终身学习能力显得相当重要。

于是当代的大学生面临这样的社会环境,只有努力培养和提升自身的学习力,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具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

1 21世纪:数字化时代、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到来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的增长呈指数的形式上升着。

在很多领域里,知识生命的衡量单位也在发生着变化,冈萨雷兹将这种现象描述为:“一个最具说服力的因素是不断缩减的知识半衰期。

所谓‘知识半衰期’指的是从知识的习得到知识的废弃所经历的时间段。

今天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中有一半是我们十年前所不知的。

根据美国培训与信息协会的统计,在近十年中全球知识量增长了一倍,并正在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递增。

”[1]于是随着知识的增多,终身学习取代一次性学习显然已经成为了当下学习环境发展的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过一个这样的观点:“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学习“作为结果,是由经验或练习引起的个体在能力或倾向方面的变化;作为过程,指个体获得这样变化的过程”。

[2]1999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一份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指出,终身学习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分别是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

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

关联主义与新建构主义:从连通到创新[摘要]关联主义和新建构主义都是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

前者关注的是学习的外部过程,后者关注的是学习的内部过程,两者可以互为补充。

通过对两种理论的异同点的比较与分析,提出了将两者互相融合、共同指导网络时代学习的基本思想,并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新建构主义;关联主义;网络时代学习理论;知识银行一、研究的缘起自从笔者于2011年1月17日在博客上首发《新建构主义——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理论》(后刊发于《远程教育杂志》2011.2)一文,并不断更新版本以来,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留言与评论。

其中一位读者在给笔者留言中提出“新建构主义应该是整合了关联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这是笔者第一次接触关联主义这个词。

笔者在简单回复他时表示还不知道什么是关联主义,之后就没太注意这个问题。

直到后来广西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郑小军教授再一次建议:“第一,直面回应‘观点类似’的质疑;第二,继续完善新建构主义,适当时对新建构主义与关联主义做一个比较。

一来作为对质疑的回应,二来也是新理论之所以成为新理论,即建构新理论不可或缺的一环。

中国教育技术学需要在基本理论方面有所建树,或许新建构主义是个契机——总要有人斗胆劈出这板‘开山斧’”。

这才引起了笔者的高度重视,很快找到了西蒙斯的专著《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以及一些相关论文进行学习,发现了很多与笔者的新建构主义相通的观点,也发现了更多的不同之处,并产生了将两者互相融合的想法,本文就是这一努力的首次尝试。

二、什么是关联主义关联主义(Connectivism),又译为连通主义,是由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提出来的。

其核心思想,笔者认为有下列几个方面:(一)知识观西蒙斯认为,知识经历了从分类、层级到网络和生态的变革过程,知识能被描述但不能被定义。

知识是一种组织,并非是一种结构。

传统上,知识的组织主要采用静态的层级和结构,今天,知识的组织主要采用动态的网络和生态。

关联主义

关联主义

《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论》摘要(说明:该文选自《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8期,著者为美国人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译者为李萍。

下面的文字均为原译文中的,不再打引号。

)在教学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使用最频繁的三大理论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及建构主义。

不过,这些理论创建于学习的技术含量尚不高的时期。

在近20年中,技术已经重组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与学习方式。

描述学习原理与过程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理论应该能反映基本的社会环境。

……短短40年前的学习者往往在按要求完成学业后进入持续终身的职业生涯。

知识信息发展十分缓慢。

他们的知识生命以十年为一个衡量单位。

今天,这些基本原则已被改变。

知识正在呈指数增长。

现在许多领域的知识生命已被发展至以月或年为衡量单位了。

冈萨雷兹这样描述……“根据美国培训与信息协会(AS TD)的统计,在近十年中全球知识量增长了一倍,并正在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递增。

为应对不断缩减的知识半衰期,各组织机构被迫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一些重要的学习趋势(下面引文的各自然段前都有一个黑色的三角形,可惜我不会打)许多学习者在一生中将会进入各式各样的、很可能毫无关联的学习领域学习。

非正规学习成为我们学习的重要部分。

正规教育不再构成我们学习的主体。

现在的学习可以各种方式——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个人网络,或通过完成与工作有关的种种任务进行。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持续终身。

学习与相关工作活动不再分离,而在许多情况下合二为一。

技术正在改变(重组)着我们的头脑。

我们使用的工具决定着我们的思维。

组织与个人都是学习机构。

……我们重视对这样一种理论的需求,即设法解释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之间联系的理论。

以从前的学习理论(尤其是在认知信息处理领域)为基础的许多学习过程如今可由技术取代或支持。

“怎样学”与“学什么”正在被“从哪里学”(了解从那里可以找到所需要的知识)所补充。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局限性大多数学习理论的中心法则为:学习发生在学习者个人内部。

E-learning时代的学习理论——联通主义

E-learning时代的学习理论——联通主义

35随着MOOC 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者、高校管理者等多方利益相关人员开始接触并尝试这种开放式、免费式,甚至带有快餐式特点的课程学习模式。

追根溯源,全世界第一门MOOC 课程就是由斯坦福大学的西门子(Simens)和道恩斯(Downs)教授开设的,名为“联通主义和联通化知识((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CCK)”的课程,其教学理念就是以联通主义(Connectivism,也有研究者翻译为“关联主义”)本身为基础。

这门课程既是对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索,也是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一门实践应用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有学者认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作为Web 2.0、社会媒体等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剧背景下催生出的重要学习理论,在过去十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并成体系。

然而,其相关观点仍然比较分散,缺乏系统的梳理,导致很多关心MOOC 潮流的人大部分也只是听说过这个名词,对其概念、内涵、意义等仍然模糊不清,更遑论对联通主义更深层次的研究。

笔者在知网数据库中,以“联通主义”或“关联主义”进行主题搜索,共搜索出178篇文献,其中期刊132篇,学位论文46篇。

相比较而言,以“MOOC”作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搜索,共搜索出1709文献,其中期刊1661篇,学位论文48篇,可见国内学者对MOOC 给予了异乎寻常的密切关注,却对MOOC 起源、基础性非常强的学习理论——联通主义缺乏研究。

本文通过对该理论的创始人西门子和道恩斯的论文、博客和相关著作进行梳理,企图让更多的学者能够明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前因后果,以及是否有成熟的理论体系。

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生网络技术与连接的建立作为学习活动开始将学习理论引入数字时代。

西门子[1]认为Web 2.0技术已经改变了学习面貌,传统的学习理论的三大支柱(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已经不再适合描述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促进学习。

什么是联通主义

什么是联通主义

什么是联通主义一、联通主义概述2005年以来,加拿大学者George Siemens在《教育技术与远程学习》国际学刊等学术媒介上发表了“Connectivism” 系列研究成果,Connectivism一词在国内有“联通主义”、“关联主义”和“连接主义”等译述。

他在《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系统阐述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Siemens,2005)。

西蒙斯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定位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它是应时代的网络化特征而提出的。

该理论将学习视为连接和网络形成的过程(Siemens,2005),它最适合于复杂的学习和快速变化的领域中的学习(Siemens,2009),被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的学习理论。

联通主义以George Siemens和Stephen Downes为代表人物和核心推动者,他们提出了联通主义8个原则:•学习和知识存在于多样性的观点之中。

•学习是一个与特定的节点和信息资源建立连接的过程。

•学习可能存在与非人的应用中。

•学习的能力比当前所掌握的知识更加重要。

•为了促进持续性的学习,我们需要培养和维护连接。

•发现领域、观点和概念之间的关系的能力是最核心的能力。

•流通是所有联通主义学习活动的目的。

•决策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自提出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多种观点应运而生,核心观点可归结为学习观、知识观、教师观、学生观。

0102 知识观03 学生观04 教师观二、联通主义VS传统学习理论Siemens采用“区分学习理论的五个决定性问题”证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学习理论,并将其与其他学习理论进行区分。

1学习是如何发生的(1)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建立刺激—反应之间的连接,主要关注的是可观察的行为(黑箱);(2)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3)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意义建构的过程;(4)联通主义认为学习分布于网络、社会中,并利用技术加以促进以达到更高水平的思考、推理程度。

学习MOOC(慕课)心得体会

学习MOOC(慕课)心得体会

学习MOOC(慕课)心得体会6月12日护理学院安排侯xx、董xx两位青年教师,到xx参加“全国医学院校mooc(慕课)与医学教育研讨会”,通过xx大学王xx 教授、中南大学xx医学院的何xx教授、xx大学华西医学院卿xx老师的讲解,会后与参会高校老师进行交流学习,让我们对mooc(慕课)教学法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颇深,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一、 mooc(慕课)的起源、发展及关联注意学习从xx年,harvard、stanford、mit等名校掀起了mooc(慕课)热潮,给21世纪的教育带来了一场划时代、颠覆性的革命。

mooc(慕课)术语是xx年,由加拿大学者戴夫科米尔和不赖恩亚历山大提出的,m-massive大规模的、o-ope开放、o-online在线、c-courses课程,就是没有门槛,大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在线学习,mooc(慕课)是教育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xx年美国斯坦福出现第一个mooc(慕课)xx台;xx年哈佛、麻省;xx年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mooc(慕课)xx台,我国xx年由清华大学推出,xx年中国医学教育mmooc(慕课)成立。

mooc(慕课)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由xx年,加拿大学者开设,它是数字时代的一种学习理念,其主要观点就是,信息是节点、知识是连接、理解是网络的突出特性、学习者通过“路径寻找”和“意义构建”对知识领域进行探索和协商。

二、mooc(慕课)的教学特征mooc(慕课)是一种课堂模式,有较完善的课程结构,包括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协调人、讨论话题、课程进度、时间安排、课后作业、考核、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及时反馈系统;mooc(慕课)将知识传授课程放到教室外,可以说是翻转课堂,课外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课内完成作业讨论交流,打破传统课堂先教后练,课内讲授课外练习的学习模式。

从以教师为中心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创造了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帮助老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

关联主义视域下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

关联主义视域下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

・环境构建 - 54 -2017年9月下 第18期(总第420期)10.3969/j.issn.1671-489X.2017.18.054关联主义视域下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宓丹琳摘 要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是基于节点、连接、知识网络的学习理论,其学习观认为学习是通过对外部环境的节点建立并保持连接,从而组织个人学习网络的过程。

将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引入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以期改变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知识碎片化、素材生硬化、优质资源少的现状,增强共享型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关键词 关联主义;中职;数字化教学资源;学习网络;积件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8-0054-031 前言2004年,George Siemens 在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 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并认为该理论是适用于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理论[1]。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观认为,“学习即是网络的形成”。

在网络与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以片段的形式分布于知识网络的各个节点,关联主义把知识节点的联通和聚合作为学习过程的目标,而学习网络内的所有节点都会持续地产生关联性。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基于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传递的教学资源,它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供学习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可共享的多媒体材料,包括教学视频、多媒体软件、学习网站、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资源库等。

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新的教学形式提供了技术支持,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本文基于关联主义视角,探讨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对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的指导意义,并分析中职数字化资源的应用案例。

2 相关理论研究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关联主义理论 关联主义的基本要素是节点和连接,以及通过连接节点形成的学习网络。

节点是任何可以连接到其他实体的要素,可以是信息、数据、知识等,也可以是人、组织。

关于慕课学习心得

关于慕课学习心得

关于慕课学习心得慕课学习心得1思修慕课是一种全新的上课方式,给我们教师和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上课体验。

在我看来,这样的上课方式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的,有着许许多多的优越性。

首先,网络课程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了能动性,学生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随时随地登陆慕课进行学习,这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而且,学生可以重看、回放慕课,这是一个全新的突破。

以往的上课方式学生可能会因为走神而忽略了老师上课所讲内容,但在慕课,学生可以对以往老师讲课的精彩之处进行重复观看,可以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讲课内容,再也不用为一不留神漏听老师所讲内容而懊悔了。

其次,慕课上的学习论坛,打破了专业、学校、纵向的年级区分,大家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多元融合。

宽松的学习氛围使我们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启发、协作交流,学会交流与合作。

再者,网络背景下的学习是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活动,学生在获取不同的学习资源时可进行比较,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这有益于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最后,在上慕课的同时,教学中还掺插着周末的见面和平时的小组讨论。

这弥补了慕课的一些缺憾,有利于师生间的即时互动与交流。

这些见面课和讨论课提供了相互辅导协作的机会,方便老师为学生答疑和学生之间就某些疑难问题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学术表现能力和培养对课程的满足感。

默多克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经营方式……教育是唯一有待开发的领地。

微视频能够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在线学习素材,便于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处、教育背景如何,都能够借助网络分享优质课程资源。

微视频的作用就是提供分解、嚼烂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

当然学校提供的网络微视频一定要基于本校学生的心智水平与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对慕课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慕课,它将极大地提升知识传递的效率,翻转后的课堂使得学校有更多的时间探索“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模式。

教育资源在社交网络服务SNS中教师个性化应用研究

教育资源在社交网络服务SNS中教师个性化应用研究

教育资源在社交网络服务SNS中的教师个性化应用研究[摘要]班班通工程推进的特点是教育资源共享,而如何能适应不同教育者的教育资源实用需求。

现行的关联主义理论提出利用教育节点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通,笔者依据sns社区服务的软件功能模块的调整,结合教育教学基础规律,提出解决一线教师存在的网络资源下载和使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几类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固有的问题。

[关键词]班班通 sns 教学资源库教育信息化一、前言我国基础教育网络建设经历了“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这两大工程的实施,在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班班通”工程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最新的的政策方向来看,班班通也被列入当前的主要工作日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已经将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服务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作为一项重要目标。

作为教育资源共享使用的有效方式,更多的社会性软件逐渐开始解决教师在使用班班通硬件设备时的资源共享问题。

目前,web3.0理念及im,blog,rss,voip,wiki,sns等软件开始逐步进入教育资源软件领域,随着班班通工程配备的硬件及软件设备更新,新的学习行为、资源使用习惯、资源使用行为更是推动了教师群体对众多教育软件使用的需求。

二、理论背景在网络资源使用背景下,一线教师基于实际问题而进行资源搜索及资源下载,并且依据自己的个性化需要(教材差别、版本差别、学生差别、学校差别)共同参与到资源建设中已成为很多教师需求主张。

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于2005年首次提出“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英国学者joho rae等人认为,共享和网络化学习为关联主义者的“学习社群(learning community)”提供了基础。

他们同时认为,学习社群和关联主义中所说的实体(entities)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都鼓励多种观点的分享,并且拥有不同信息源的社群之间也可以建立连接。

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共23页文档

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共23页文档
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Leabharlann 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

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

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摘要: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这三种主流学习理论统治了学习时代的过去和现在。

主要原因是这三种理论创建于学习的技术含量尚不高的时期。

短短20几年的时间里,技术已经重组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与学习方式,目前较为流行的学习方式是网络学习。

显然,如果我们还恪守三种传统理论的话,势必会成为我们学习质量提高的瓶颈。

乔治·西蒙斯在《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一文中提出了一种与21实际需求相一致的理论——关联主义。

本文主要介绍西蒙斯有关关联主义的基本观点及作者的认识。

关键词:关联主义;数字时代;学习理论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兴起,人们传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逐渐发生改变。

原有学习理论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面前略显过时,这就急需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来适应社会的变化,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指导。

关联主义就是适应数字化时代学习需求的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它体现了数字化时代的特点,有效揭示了学习的外部社会机制。

二、关联主义的提出(一)传统的学习理论在关联主义(Connectivism)看来,对于学习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三种认识论和三种学习理论上。

不同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存在不同的倾向或隐喻。

1.三种认识论(1)客观主义:认为现实是外在的、客观的,知识是通过体验而获得的,学习是一种与目标、外部知识和真理精确对应的过程。

客观主义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

(2)实用主义:认为现实是经过阐释的,知识是通过体验和思维活动协商而获得的。

学习是一种解释的过程。

实用主义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

(3)阐释主义:认为现实是内在的,知识是通过建构而获得的。

学习是通过对世界的感知而创建真理的过程。

阐释主义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

2.三种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过程是不可知的,即我们不可能了解人在学习的时候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学习或学习者是一个“黑箱”,学习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关联主义

关联主义

关联主义(Connectivism)
George Siemens在《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Age》 中系统提出了关联主义的 思想。 他认为所谓学习就是形成网络,在相关的节点间 建立有效的连接。 关联主义认为学习不仅存在于个体自 身,也存在于各个专业化的节点中,学习的关键在于将相 关的节点/信息源连接起来,形成学习网络。 • 卡伦〃斯蒂芬森认为: ‚长期以来,经历被认为是知识的最好的老师。但我们无法经 历所有的事,因此他人的经历,乃至其他人,都成为知识的代 名词。‘我把我的知识储存在朋友处’是一种通过收集人 数来收集知识的公理。
关联主义的理论基础
自我组织是一种建立在公共机构环境内部的、更为庞大的自我 组织知识体的微观过程。 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中,自主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现代的学习者应该具备自主学习 的能力,自我组织就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之一, 自我组 织就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将搜寻来的信息进行良好的 整合,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寻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方式。 网络理论:即一个网络可被简单定义为各实体之间的连接,网 络中的连接枢纽可以称为节点,即节点与节点连接起来能够 被连接起来而形成一个整体。 不同的节点具有不同的价值, 那些成功地获得较多价值的节点将比其它节点更成功地获得 额外的联系,专业化的节点或贡献杰出的节点有更多机会获 得认可,这些突出的节点能够加强节点之间的联系,加速信 息的流通。
关联主义的理论基础
关联主义的主要理论基础包括混沌理论、自组织理 论和网络理论等,它们充分体现了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特点, 为学习者在当前环境中的学习提供了理论指导,使学习者 更适应新时代的学习。
混沌理论的要点在于非线性系统的非因果性和对初始 条件的极度敏感依赖性,其特性说明了现有学习的特点,在数 字时代的今天,知识已不再以线性方式获取,大量知识都以网 络的形式呈现,具有超链接的跳跃呈现特点,并且很多新技术 代替了学习者从事许多认知操作,因此,由于知识的非线性和 不可预测性导致了学习的非线性和不可预测性,学习可能由于 任何条件的细微改变而产生不同结果,如知识的呈现方式、学 生自我的信息素养等等都可能影响决策的制定,最后影响到整 体的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素养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素养教育
( 5 )学 习开始之前 ,首先要对该 信息需 要应用 到 哪些 技术进行决策。决策本身也是一种学 习过程 。 关联主义强调 知识 的存 储和处理是 通过信息 技术来 完
成 的。关联主义关注 的是学习者的连 接能力 ,当连接发 生
1 什么 是关 联主 义
关联主义是用来理解 学 习的一 种理论框架 ,把学 习过
程 比喻为建立 网络 …。关联 主义认 为,学 习是学习者 的思
想通过个人学 习网络 连接起来 的过程 ,个人学 习网络又是 由众多 的信息资源和 技术组成 的。知识 从个人学 习网络 中 出现 ,学 习者通过各 种互联 网技术 ,如电子数据 库 、网络 搜索引擎和 网上信息 资源等 ,认识 到一些概念 、意见 和观 点 的关联性 。因此 ,关联 主义 认为 网络 信息技术是学 习过
关联主义是运用 网络原 理来定 义 知识 和学 习 的过程 。
外部 网络如同人体 内部的神经 网络一样 ,人们在 网络 中进
行 沟通 。从概念上讲 , 学 习涉及概念 和思想 间的连接 和强 化 ,以及通过 网络技术 与其 他人 的互 动。连接代 表学 习过 程 中的最小元素。S i e m e n s 认为关联主义为探讨 下面这 些问
2 0 1 3 年 5月
现 代 情 报
J o u r n a l o f Mo d e m I n f o r ma i t o n
Ma y ,2 0 1 3
Vo 1 . 3 3 N o . 5
第3 3 卷第 5 期

理 论 探 索 ・
网络环境下的关联主义学 习理论和信息素养教育
题提供 了理论框架L 2 J :
( 1 )学 习是将不 同专业节点或信息源连接起来 的过程。 ( 2 )当不同的专 业节点 和信息源是 由数字 资源、在 线

重要-2-网络时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_连接主义

重要-2-网络时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_连接主义

网络时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连接主义刘菊1,钟绍春1,2(1.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24;2.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24)[摘要]连接主义(Connectivism )是国际上新近兴起的E-learning 学习理论,被誉为“里程碑式的”数字时代学习理论。

它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出发,把学习描绘成大量节点相互联结构成网络整体的过程,表现出了比其他学习理论更灵活、更接近人脑实际的优越性。

虽然仍有一部分人对连接主义引领网络时代学习理论发展的地位存有质疑,但该理论阐释学习本质的新颖观点和独特视角无疑将促进学习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关键词]连接主义;网络联结;节点;概念图;分布式学习[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69(2011)01-0034-05[收稿日期]2010-08-22[基金项目]东北师范大学“十一五”哲学社会科学行动计划重大攻关项目《信息技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支撑体系与方法研究》(课题编号:NENU-SKB2007)。

[作者简介]刘菊(1980-),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钟绍春(1965-),男,吉林双辽人,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教授,院长,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计算机博士。

2011年第1期外国教育研究No.1,2011第38卷总第247期Studies in Foreign EducationVol.38General No.2472004年以来,加拿大学者乔治·西门思(George Siemens )陆续在网络上和《教学技术与远程学习》等国际刊物上发表文章,提出了连接主义(Connectivism )这一术语,[1-2]并在其后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进一步阐释了连接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连接主义学习理论定位为“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是应时代的网络化特征而提出的,它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学习理论,为人们看待学习问题提供了近乎截然不同的视角,因此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相当程度的关注,被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式的学习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联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文/乔治·西门子译/李萍简介在教学环境的创设过程中使用最频繁的三大理论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及建构主义。

不过,这些理论创建于学习的技术含量尚不高的时期。

在近20年中,技术已经重组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与学习方式。

描述学习原理与过程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理论应该能反映基本的社会环境。

维尔(Vaill)强调"学习必须是一种存的方式――是一系列不间断的个人与集体的态度与行动。

他们努力跟上那些令人惊讶的、新奇的、凌乱的、含混的、一再发生的事件,与之齐头并进......" (1996,P.42)短短40年前的学习者往往完成所要求的学业,并进入一份通常持续终生的职业生涯。

信息发展十分缓慢。

知识生命以十年为一个衡量单位。

今天,这些基本原则已被改变。

知识正在成指数增长。

现在许多领域的知识生命以月或年为衡量单位。

冈萨雷兹(Gonzalez, 2004)这样描述迅速缩短的知识生命所带来的挑战:"一个最具说服力的因素是不断缩减的知识半衰期。

所谓'知识半衰期'指的是从知识的习得到知识的废弃所经历的时间段。

今天我们所知的知识中有一半是我们十年前所不知的。

根据美国培训与信息协会(ASTD)的统计,在近十年中全球知识量增长了一倍,并正在以每18个月翻一翻的速度递增。

为应对不断缩减的知识半衰期,各组织机构被迫开发新的教学方法。

"一些重要的学习趋势:许多学习者在一生中将会进入各式各样、很可能毫无关联的学习领域学习。

非正规学习成为我们学习的重要部分。

正规教育不再构成我们学习的主体。

现在的学习可以各种方式进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个人网络,或通过完成与工作有关的种种任务。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持续终生。

学习与相关工作活动不再分离,而在许多情况下合二为一。

技术正在改变(重组)着我们的头脑。

我们使用的工具决定着我们的思维。

组织与个人都是学习机构。

对知识管理的日益增长的关注使我们重视对这样一种理论的需求,即设法解释个人与组织学习之间联系的理论。

以从前的学习理论(尤其是在认知信息处理中)为基础的许多学习过程如今可由技术取代或支持。

"怎样学"与"学什么"正在被"从哪里学"(了解从哪里可以找到所需要的知识)所补充。

背景德里斯科(Driscoll, 2000)将学习定义为"一种在人类行为或行为潜力方面的持续的改变......〖这种改变〗一定是学习者的经历及其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产物" (P.11)。

该定义包含了许多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的特征--即,学习作为一种持续被改变的状态[情感、精神,生理(如种种技能)],是人的经历及其与学习内容或他人相互作用的产物。

德里斯科(2000,P.14-17)就定义学习的复杂性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关争论主要集中于:确凿的知识来源--我们是否通过经历获得知识?知识是与生俱来的么?我们是否通过思考与推理而获得知识?知识的内容--知识是否真的可知?知识是否通过人的经历直接可知?最终的考虑集中在与学习有关的三种传统的认识论:客观主义、实效主义与体现主义。

1. 客观主义(与行为主义相似)提出,现实是外部的、客观的,知识是通过经历获得的。

2. 实效主义(与认知主义相似)提出,现实是经过诠释的,知识是通过经验与思考而获得的。

3. 体现主义(与建构主义相似)提出,现实是内部的,知识是经过建构的。

所有这些学习理论都认为,知识是一种客观事物(或状态),它可以通过理性或经历获得(如果不是与生俱来的话)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构筑在传统的认识论的基础上)都力图阐述人类的学习方法。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知的,即我们无法了解一个人的体内正在发生着什么("黑箱理论")。

格莱德勒(Gredler, 2001)将行为主义表述为由构成关于学习的三种假设的数个理论合成:1. 可观察到的行为比了解(人体)内部的活动更重要2. 应重视行为的简单成分:具体的刺激与反应3. 学习是关于行为的变化认知主义经常采用电脑信息处理模式。

学习被认为是一种输入过程,被管理在短时记忆区,并被编码以备长期记忆。

辛迪·布艾尔(Cindy Buell)将该过程详述为"在认知理论中,知识被看作是在学习者脑中的思维符号。

而学习过程是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这些符号所代表的东西就转化成了记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努力理解他们的经历时,创造了知识。

(德里斯科,2000,P.376)。

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将知识看作是学习者的外部事物,而将学习过程看作一种内化知识的行为。

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不是等待被充填知识的空空的容器。

相反,学习者积极致力于创造意义。

学习者常常选择并追求他们自己的学习。

建构主义原理承认现实生活中的学习是凌乱而复杂的。

仿效这种"模糊不明"的学习的班级将更有效地培养学习者终生学习的能力。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的局限性大多数学习理论的中心法则为:学习发生在人体内部。

连认为学习是一种由会制定的过程的社会建构主义观点都认同了个人(及他/她的生理特征,如大脑的构成)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都没有提及学习还发生在人体外部(如学习可由技术来储存或操作)。

它们同样没能表述学习在各组织机构内是如何发生的。

学习理论与学习的实际过程有关,但与被学事物的价值无关。

在连网的世界上,我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值得探索。

评估所学事物价值的需求是一种较高形式的、在学习开始前就应用的技能。

当知识量不足时,评估知识价值的过程是学习之本。

当知识量充沛时,对知识进行的快速评估就十分重要。

在信息的快速增长过程中又产生了其它一些关注点。

在今天的环境中,我们需要不通过个人学习的行动――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吸收自身知识体系之外的信息来采取行动。

因此,对种种联系与模式的合成及识别能力是一种极有价值的技能。

从技术层面来看已建立起来的学习理论,就会发现许多重要的问题。

理论家自然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继续努力修正与发展那些理论。

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基本条件变化太大,不宜再作进一步的修正,而需要一种全新的方法了。

一些探索有关学习理论、技术影响与学习的新科学(混沌与网络)的问题当知识不再以线性方式获得时,学习理论受到怎样的冲击?当技术取代以前的学习者从事许多认知操作(信息储存与检索)时,学习理论需做出什么调整?我们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生态中该如何与时俱进?学习理论如何表述在缺乏整体理解而需要操作的情况呢?何为网络的影响?何为关于学习的复杂性理论?混沌作为一种学习的复杂模式认知过程,其影响是什么?随着对不同知识领域间相互联系的认识的增加,如何将各系统与生态理论看作学习任务?一种可供选择的理论将技术与建立联系包括在一起作为学习活动,这开始将学习理论引入数字时代。

我们不再亲身经历并习得知识,我们的学习能力来自于各种联系的建立。

卡伦·斯蒂芬森(Karen Stephenson)认为:"长期以来,经历被认为是知识的最好的老师。

但我们无法经历所有的事,因此他人的经历,乃至其他人,都成为知识的代名词。

'我把我的知识储存在朋友处'是一种通过收集人数来收集知识的公理。

(出版年代不详)"对知识工作者而言,混沌是的一种新的现实反映。

《科学周刊》(2004)引用了奈吉·科达(Nigel Kalder)的定义,即混沌乃是"秩序的一种隐秘形式"。

混沌是可预测性出了故障,并在最初违背秩序的复杂排列中显现了出来。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通过制造意义的任务努力培养理解力,而混沌强调的是意义一直存在――学习者的挑战在于能够识别出隐藏着的模式。

意义的制造与专业领域内联系的建立都十分重要。

作为一门科学,混沌能够识别出所有事物相互间的联系。

格雷克(Gleik)认为:"举例而言,在天气方面,可通过半开玩笑的'蝴蝶效应'来诠释混沌――一只蝴蝶今天扇动了北京的空气,这将改变下个月发生在纽约的风暴规律(P.8)"。

这种比喻强调了一种真正的挑战:"基于原始条件的敏感依赖关系"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所学所为。

决策的制定说明了这点。

如果用于决策的基本条件改变了,则决定本身也就不再一如既往的正确了。

针对模式改变的识别能力与调整能力十分关键。

路易·马托埃斯·罗卡(Luis Mateus Rocha)将自我组织定义为"从随意的初始条件中自发形成的、组织良好的结构、模式或行为"(P.3)。

作为一种自组过程的学习要求本系统(个人的或有组织的学习系统)"有信息量地开放,即,它能够将自己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分类,它必须能够改变自身的结构......"(P.4).威利(Wiley)与爱德华兹(Edwards)承认自我组织作为一种学习过程十分重要:"捷科(Jacobs)认为各学习领域的自我组织方式与社会昆虫相似:成千上万只蚂蚁经过彼此的信息素痕迹,并相应地改变他们的行为;类似的,成千上万个人在人行道上相互经过,并相应地改变他们的行为"。

在个人水平上的自我组织是一种建立在公共机构环境内部的、更为庞大的自我组织知识体的微观过程。

在我们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中的学习,要求具备这样一种能力,即建立各信息源之间的联系,并由此创造出有用的信息模式。

网络、小世界、微弱的纽带一个网络可被简单定义为各实体之间的联系。

电脑网络、高压电力网以及各种社会网络都是根据简单的原理履行其职能的,即人、团体、系统、节点、实体能够被连接起来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网络内部的种种变化具有整体的涟漪效应。

阿尔博特(Albert-Laszlo Barabasi)认为"节点一直为连接而竞争,因为各种联系代表着在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上的生存能力"(2002,P.106)。

这种竞争在个人学习网络中大部分被压抑了,但将有价值的东西置于某些节点,而不置于其它节点上,这也是事实。

那些成功地获得较多价值的节点将比其它节点更成功地获得额外的联系。

从学习的意义上将,一种学习概念在将来被联系到的可能性取决于它当前的联系状况。

专业化的节点或因其杰出而获得认可的节点(可以是领域、理念或团体)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认可,进而导致各学术界的相得益彰的交流。

微弱的纽带指那些允许信息间短途连接的联系或桥梁。

我们的网络小世界上挤满了那些兴趣或知识结构与我们相似的人。

举例而言,寻找一份新工作常常发生在微弱的纽带上。

这条原则在意外发现、革新与创造性方面很有价值。

互不相同的理念与领域之间的联系能够产生新的方法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