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布简介

合集下载

肌内效贴扎技术医学-2022年学习资料

肌内效贴扎技术医学-2022年学习资料

物理特性-弹力,为贴布被拉伸后本身具有的弹性回缩力,-即向心力;-张力:贴布受到外力作用时本身具有的延展性 -即离心力;-应力:软组织受到贴布的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抗力或单位面积上受到的来自贴布的垂直力-量-切力: 为贴布单位面积上的横向力量,可以水-平牵动皮朕皱褶走向;-粘着力:贴布的粘胶附着在皮肤上的力量。-贴布的伸 能力:缩短5-10%,伸长130-150%。-8
贴布的生理效应-通过粘贴时的胶布的密度差牵动皮肤的走向,-增加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进而影响到皮下-筋膜组 的流向,让筋膜系统能够有足够的通-透性与流通,促进淋巴及血液循环-使用前-使用后-表皮-肌内效贴紮-w-真 -淋巴液-aaa∩aaa-d百科-11
贴布的临床作用-·缓解疼痛-·改善循环-·减轻水肿-支持软组织-放松软组织-训练软组织-矫正姿势-·增强关 稳定性-12
NG-2010澳网公开赛使用肌效贴.my-4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50000卷胶布被捐赠给-58个国家的代表队。肌内效胶布开始在一些知-名运动员的身 出现,如赛琳娜威廉姆斯、-贝克汉姆。-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肌内效贴布被广泛应-用,德国沙滩排球运动员伊 卡.塞姆勒、希-腊柔道选手伊利亚迪斯、中国跳水选手何姿等-都使用了此种贴布
肌内效贴扎技术--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1
肌内效贴布由来-肌内效贴最早由日本的加濑建造Kenso-Kase博士创用,命名来自于英语-“kinesio ogy”的前缀,译成中文为”肌内效-“,这一商品名与其主要是通过肌肉等软组织-起效的产品特点十分吻合,故国 专业人士多-称为肌内效贴、肌能贴等。-2
体育中的广泛应用-经过多年发展,肌内效贴的贴布材质、贴扎技-术得到不断改进,在欧美、中国台湾及中国香-港等 区的运动医学界得到了广泛应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以及-近年来的许多大型国际赛事 ,许多国家的运-动员都在比赛时都应用了这种贴布-3

肌内效贴扎技术

肌内效贴扎技术

避免在炎症区域使用
在炎症或感染区域使用肌内效贴扎可能导致 不适或加重症状。
定期更换贴布
为了保持贴布的卫生和有效性,需要定期更 换贴布,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
与药物比较
肌内效贴扎技术相比药物治疗具有非侵入性和无药物副作用的优 势,但药物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有效。
与物理治疗比较
肌内效贴扎技术可以作为物理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但物理治疗通 常更全面和系统。
新型肌内效贴扎材料的研发
目前,科研人员正在研发新型的肌内效贴扎材料,以提高其弹性、粘附力和耐久性,从而 更好地满足运动员和患者的需求。
未来发展方向
1 2 3
深入探究肌内效贴扎技术的机制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探究肌内效贴扎技术的机制, 以更好地了解其在运动和康复领域中的作用。
拓展应用领域
随着研究的深入,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应用领域将 进一步拓展,包括但不限于慢性疼痛管理、姿势 矫正等方面。
广泛应用。
肌内效贴扎技术主要应用于运动 损伤康复、慢性疼痛缓解、姿势
矫正和运动表现提升等领域。
历史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
肌内效贴扎技术由日本物理治疗 师Kenzo Kase创立,最初用于缓
解慢性疼痛和运动损伤康复。
20世纪80年代
该技术逐渐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并开始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21世纪初
贴扎技巧与注意事项
01
02
03
注意贴扎的力度
过紧的贴扎可能导致血液 循环不畅,过松的贴扎则 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避免重复使用
肌内效贴布一般只可使用 一次,不可重复使用。
注意过敏反应
部分人对肌内效贴布可能 会出现过敏反应,如果出 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 使用并就医。

肌内效贴

肌内效贴
软组织贴扎技术应用
镇江市中医院康复科
一、基本介绍
软组织贴扎
软组织贴扎技术是指将各种类型贴布、绷带等贴于
体表产生生物力学及生理学效应,以达到保护肌肉骨骼
系、促进运动功能或特定治疗目的的非侵入性治疗技 术。 包括白帖(white athlete taping)、肌内效贴 (Kinesio taping)、专项贴扎法(麦克康纳尔
三、应用进展
肌内效贴技术应用范围
1、骨科及运动损伤:颈腰椎病、姿势不良、膝退行性 关节炎、足底筋膜炎、跟腱损伤及各类肌腱、韧带、肌 肉急慢性损伤。改善肿胀、疼痛、感觉输入,提高运动 能力。 2、神经科疾患: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感觉、运 动功能异常,脑卒中常见并发症肩关节脱位、肩手综合 征等。改善感觉输入,促进下肢伸直协调动作并促进躯 干旋转,维持稳定性。 3、儿科疾患:儿童脑瘫,加强肩关节稳定性,增强腹 肌收缩,改善下肢痉挛。 4、其他:感冒鼻塞、痛经、塑身等
王滢瑄,程淑敏,陈若佟等. 贴扎治疗对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疗效:前驱研究. [J] 台湾复健医志,2008; 36(3): 145– 150.
减轻疼痛
Paoloni等在一项随机单盲的临床研究中发现,肌内效贴可以 减轻慢性腰痛患者的疼痛,并使其肌肉快速正常化。认为它 是一种有效的减轻疼痛的辅助物理治疗方法。 另外一项关于非特异性腰痛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肌内效贴布 贴扎即刻及贴扎4周后,肌内效贴组相比对照组疼痛减轻程度 有小幅度提高。

膝骨性关节炎
40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 与常规局部理疗对照(超短波+超声波) ①在膝周肿胀明显处首先采用两条 6—8 爪形贴布,锚分别从股骨内、 外上髁,发出多尾如双手交叉状重叠于膝周(不施加任何拉力或仅施10% 以下的拉力);②疼痛明显处采用肌内效布X形痛点贴扎 VAS 主观疼痛度在第1天、3天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第5天后评分无差 异。

肌内效贴扎技术

肌内效贴扎技术
操作流程 • 评估-解决问题-选好扎贴技巧-熟练手法 • 告知目的-解释作用-提示注意事项 • 医疗上需配合其它康复技术,如理疗、手
• 矫正姿势:调整主要控制姿势动作的肌群的张力,促进肌肉 协调能力,或进一步利用加大张力的贴扎方式将关节固定 在对线良好的位置,提供局部关节本体感觉输入,能有效 矫正不当的姿势。
• 增强关节稳定性:可防止因不正常肌肉收缩所造成的关节异 常,能调整筋膜,使肌肉机能正常化,并增加关节活动度。
贴扎操作要点
肌内效贴布的剪裁
根据贴扎目的及贴扎位置的解剖特点的不同,肌内效贴布有多种剪裁方法,常见的有: • I型 • 贴布不剪裁,依需求决定宽度及锚的位置。当锚贴好后,其余贴布均朝同一方向回缩,此时贴布对
于软组织提供同一方向的强大引导力量,可作为引导筋膜、促进肌肉收缩及支持软组织等应用。 • 当锚位于贴布中点时,两端贴布向中间方向回缩,此时可针对痛点促进循环代谢;当锚位于贴布两
• 改善循环:当贴布于皮肤密合时会自然产生皱褶,这 些皱褶具有方向性,可改变筋膜及组织液的流向趋 势,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 减轻水肿:借由散状型贴布产生的池穴效应,以及贴 布皱褶产生的方向性将组织间液引导向最近的淋巴 结,从而减轻水肿。
• 支持软组织:当贴布的自然回缩方向与被贴扎的肌肉 收缩方向同向时,也就是说贴布的锚位于肌肉的起 点,其余贴布朝肌肉走向贴至肌肉终点位置,此时 贴布协助肌肉收缩。
端,此时贴布提供最大固定效果,依施予中段贴布的拉力不同,针对关节活动面或拉伤的软组织做 不同程度的固定。 • X型 • 贴布两端对半裁剪,中间不裁剪,四个分支的尾端贴布回缩朝向中间的锚,此时可促进锚位置的血 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起到止痛的效果,也称为"痛点提高贴布"。 • Y型 • 贴布一端对半裁剪,另一端不裁剪。此时两分支尾端贴布的长度及夹角会影响回缩向固定端的回缩 分离。该型贴布可调整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代谢,适用于放松紧张肿胀的肌肉,或促进协同肌 收缩,或包绕特殊结构时使用。 • 散状型 • 即爪形贴布,贴布剪裁为多支分支,借由较多分支贴布牵动皮肤所产生的池穴效应,以及贴布皱褶 产生的方向性,将组织液引导向最近的淋巴结,用于消除肿胀,促进淋巴液、血液循环。尾端贴布 需包覆水肿的肢体或局部,可以重叠较差的网状贴扎强化引流效果。 • O型 • 贴布两端不裁剪,中段对半裁剪,也就是两个Y型的合体,由于贴布两端均为固定端,故稳定效果 良好,中段对半裁剪的贴布则能维持肌肉张力,促进循环代谢。 • 灯笼型 • 贴布两端不裁剪,中段裁剪为多个分支,也就是两个散状型的合体。由于贴布两端均为固定端,故 稳定效果良好,中段散状型裁剪的贴布则能促进淋巴引流,有效改善局部水肿或瘀血。

2024年肌内效贴布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肌内效贴布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肌内效贴布市场分析现状1. 概述肌内效贴布是一种应用于医疗、保健和运动领域的贴布产品,通过贴附在肌肉或关节部位,释放药物或提供支持和保护,以达到缓解疼痛、促进恢复和改善运动表现的效果。

近年来,肌内效贴布市场逐渐兴起,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2. 市场规模肌内效贴布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卫生与护理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肌内效贴布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并预计在2025年将增长至XX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运动文化的普及以及人们对健康和康复的关注增加。

3. 市场主要参与者目前,市场上存在着许多主要的肌内效贴布品牌。

其中一些知名品牌包括ABC、DEF和GHI等。

这些品牌通过不同的营销策略和产品特性吸引消费者,并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4. 市场发展趋势4.1 技术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肌内效贴布市场也在不断创新。

一些新技术被应用于肌内效贴布的生产过程,以提高产品的药效、舒适性和便携性。

例如,一些新型贴布使用纳米技术,使药物更好地渗透皮肤,提高疗效。

4.2 健康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肌内效贴布市场的需求也得到了提升。

人们开始意识到运动和康复的重要性,并倾向于选择肌内效贴布来缓解疼痛、促进肌肉恢复和提高身体功能。

4.3 个性化定制个性化定制在肌内效贴布市场上逐渐兴起。

许多品牌提供了不同尺寸、颜色和药物成分的贴布,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个性化定制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能够增加消费者的忠诚度。

5. 市场挑战尽管肌内效贴布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5.1 市场竞争激烈由于市场前景广阔,许多新的品牌和产品涌入市场,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品牌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创新、质量和价格上。

5.2 法规限制肌内效贴布涉及药物的释放和使用,因此在市场上需要满足一定的法规要求。

法规限制可能会对产品的研发和上市造成一定的难度和延迟。

5.3 产品效果可信性消费者对肌内效贴布产品的效果存在一定的质疑。

肌内效贴技术PPT课件

肌内效贴技术PPT课件

06
肌内效贴技术未来展望
技术创新与改进
新型材料研发
探索和开发更具有弹性、粘性和耐久性的新型材 料,以满足不同治疗需求。
智能化发展
结合传感器和智能技术,实现肌内效贴的实时监 测和反馈,提高治疗效果的可控性。
定制化设计
根据个体差异,提供定制化的肌内效贴方案,满 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应用领域拓展
对各项评估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肌内效贴技术的 效果。
综合评价
综合分析各项评估指标的变化情况,对肌内效贴技术的效果进行综 合评价。
结果解释与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解释肌内效贴技术的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 进措施。
05
肌内效贴技术案例分享
案例一:运动损伤康复
总结词
肌内效贴技术在运动损伤康复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加快损伤愈合。
肌内效贴技术PPT课 件
目 录
• 肌内效贴技术简介 • 肌内效贴技术原理 • 肌内效贴技术操作流程 • 肌内效贴技术效果评估 • 肌内效贴技术案例分享 • 肌内效贴技术未来展望
01
肌内效贴技术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肌内效贴是一种特殊的贴布,通过粘贴在皮肤上 ,对皮下组织产生一定的压力和牵拉,以达到缓解疼痛 、增加肌肉力量、改善姿势和运动控制等效果。 贴合人体皮肤,舒适度高;
详细描述
运动损伤是常见的运动问题,如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肌内效贴技术通过贴敷 具有弹性和黏性的贴布,为受损部位提供支撑和稳定性,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 环,加快损伤愈合。
案例二:慢性疼痛缓解
总结词
肌内效贴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慢性疼痛,如关节炎、颈椎病等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肌内效贴-原理到实践

肌内效贴-原理到实践

材料特性
• 棉布以及不含乳胶的纤维 • 延展性130%—140%(约与皮肤延展性相
当) • 透气、防潮、防水对温度敏感 • 皮肤耐受性高 • 摘取时无残留 • 不限制运动 • 可以粘贴数天乃至更长
原理
• 改善肌肉功能:调节肌筋膜张力,改善肌肉不平衡 • 减少循环受限的状况:淋巴循环、肿胀、僵硬等 • 改善姿势控制 • 支持关节功能 • 改善动作发挥 • 提高本体感觉 • 缓解疼痛:刺激机械感受器(闸门控制假说)
肌内效贴
目录
• 简介 • 原理 • 使用原则 • 应用
肌 内 效 贴 布 : K I N E S I O - TA P E
• 20世纪70年代由Dr. Kenso Kase发明 • 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在欧美使用
类型
• 肌肉贴 • 韧带贴 • 淋巴引流贴 • 疼痛贴 • 功能支持贴 • 纠正贴 • 筋膜调控贴
摘取时注意事项
• 可在淋浴后摘取更加容易 • 顺着毛发方向撕下 • 贴近身体撕下,高手拉贴布,另高手按住之下皮肤
Hale Waihona Puke 增加或降低肌肉张力的贴法• 增加:由起点向止点粘贴 • 降低:由止点向起点粘贴 • 因此必须明确肌肉解剖起止点,切勿倒置!
上斜方肌紧张
• 上斜高肌降低张力,高标肌肉摆到拉伸位,由高点贴向起点, 高需预先拉长贴布
适应症
• 脑卒中后遗症、脊柱侧弯等 • 腰背部疼痛:腰背痛、颈椎综合征、坐骨神经痛等 • 肌肉损伤与不适:肌肉拉伤、肌纤维撕裂、肌张力改变、肌肉
萎缩、肌肉不平衡等 • 肩部损伤:肩峰下撞击综合症,肩关节脱位、不稳等 • 关节损伤:韧带损伤、关节不稳、关节炎等 • 肌腱损伤:如腱鞘炎等 • 不良体态:驼背、脊柱侧弯、膝超伸、足内外翻、拇外翻等 • 淋巴回流受阻

2023年肌内效贴布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肌内效贴布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肌内效贴布行业市场调研报告肌内效贴布是一种贴在皮肤上的贴布,能够通过渗透贴布的药物进入肌肉内部,从而起到缓解疼痛、消炎止痒等作用。

肌内效贴布主要用于运动损伤、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症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市场规模目前,国内肌内效贴布市场规模正在逐年扩大。

根据ennresearch发布的《中国肌肉疼痛贴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肌肉疼痛贴市场规模为56亿元,其中肌内效贴布的市场规模达到了9.2亿元。

预计到2024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98亿元,肌内效贴布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亿元。

消费群体肌内效贴布消费群体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

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中老年人更容易受到许多疾病的困扰,患者也希望能够通过一些外部的辅助措施缓解身体的疼痛和不适,因此肌内效贴布市场受到了广泛关注。

销售渠道目前,肌内效贴布的销售渠道主要分为实体店和电子商务平台两种。

一些健康保健用品店,药店以及超市都会售卖肌内效贴布,此外,电子商务渠道也是很重要的销售方式。

随着网络购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转向了网上购买,大型电商平台像淘宝、京东、天猫也推出了一系列肌内效贴布产品。

品牌竞争目前,肌内效贴布市场存在着众多品牌竞争。

其中国际品牌有日本的Kobayashi、Lion及韩国的The SAEM等品牌,而国内品牌有如立顿、安妮康等品牌。

这些品牌在产品质量、包装、销售渠道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消费者在购买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

市场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用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肌内效贴布市场将朝着产品细分化,以及多功能化发展。

同时,研发新的肌内效贴布贴剂和更好的使用方法也是肌内效贴布市场的发展趋势,以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总结肌内效贴布市场是一个朝气蓬勃、前景很好的市场。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肌内效贴布市场也有望越来越大,成为健康保健用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肌内效贴布市场将往产品细分化、新品开发以及多功能化发展,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创新和研发,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肌内效贴扎技术PPT课件

肌内效贴扎技术PPT课件
其他领域
还可应用于烧伤康复、整形外 科、妇产科和儿科等领域,以 促进伤口愈合、缓解疼痛和改
善姿势等。
02
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基本原理
力学原理
弹性力学原理
利用贴扎材料的弹性,通过贴扎 技术对皮肤施加张力,以改善肌 肉、关节和软组织的力学性能。
生物力学原理
通过贴扎技术改变肌肉、关节和 软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减轻 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和促进康复 。
03
肌内效贴扎技术的操作流程
评估与准备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了解患者的病情、疼痛部 位、运动功能等情况,以 便确定贴扎的部位和贴扎 方法。
准备贴扎材料
准备好所需的肌内效贴布、 剪刀、尺子等工具,确保 贴布的质量和适用性。
清洁皮肤
在贴扎前,使用肥皂和水 清洁需要贴扎的部位,保 持皮肤干燥。
贴扎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生物学原理
促进血液循环
通过贴扎技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
神经调节
贴扎技术可以刺激皮肤感受器,调节神经传导,从而缓解疼 痛和改善运动功能。
贴扎材料的特性
高弹性
肌内效贴扎材料具有高弹性,能够施加适当的张力,以改善肌肉、关节和软组 织的力学性能。
低过敏性
肌内效贴扎材料具有良好的低过敏性,不易引起皮肤过敏反应,适合长期使用。
1. 肌内效贴扎技术通过贴扎在疼痛区域周围的肌肉上 ,产生一定的压迫和拉伸作用,从而缓解疼痛。
3. 对于一些慢性疼痛患者,贴扎技术可以帮助他们恢 复正常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案例三:康复训练的辅助手段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促进康复训练效果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肌内效贴扎技术

肌内效贴扎技术
复时间。
改善姿势:通过贴扎技术改善 不良姿势预防因姿势不良引起
的运动损伤。
慢性疼痛的管理和缓 解:通过贴扎技术对 肌肉进行放松和舒缓 减轻慢性疼痛提高生 活质量。
运动损伤康复:利用 肌内效贴扎技术对运 动损伤进行康复治疗 促进肌肉恢复和预防 再次损伤。
姿势矫正和预防:通 过贴扎技术对不良姿 势进行矫正预防因姿 势不良引起的肌肉疲 劳和疼痛。
,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标题
定义:肌内效贴扎技术是 一种将弹性贴布粘贴在皮 肤上通过贴布的粘贴力对 肌肉、肌腱和韧带等组织 产生一定的压力从而起到 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姿势等作用的技术。
添加标题
作用:肌内效贴扎技术 可以用于治疗肌肉酸痛、 关节疼痛、运动损伤、 康复训练等多种情况具 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
个性化贴扎方案:根据 不同患者的需求和身体 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贴扎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拓展应用领域:探索 肌内效贴扎技术在运 动康复、慢性疼痛治 疗等领域的应用挖掘 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适应症的扩大:随着研究深入肌内效贴扎技术将应用于更多种类的肌肉骨骼疾病和神经系统 疾病。
疗效的优化:通过改进贴扎材料和技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副作用。
根据需要调整贴扎 位置确保有效支撑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 度拉伸以免影响贴 扎效果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并咨询专业医生意 见
缓解疼痛:贴扎技术可以减轻 关节和肌肉的疼痛提高运动员 的竞技表现。
预防运动损伤:通过贴扎技术 预防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等运 动损伤。
促进康复:肌内效贴扎技术可 以帮助运动员快速康复缩短恢
清洁皮肤:将需要贴扎的部位清洁干净去除油脂和污垢。

肌效贴

肌效贴

特点及用途
特点: 1.弹性与人类皮肤相近(可延长至130%—140%) 2.透气,不刺激皮肤 3.防水,可贴着洗澡,在流汗后仍能维持出色的粘贴性 4.不含药物

用途 1.加强肌肉力量 2.缓解异常的肌肉紧张和筋膜综合症 3.畅通淋巴循环,减少水肿 4.预防受伤,保护受伤部位(减轻肌肉痛楚,发炎)

操作要点

1.拉力回缩方向 2.形状 3.尺寸 4.拉力大小 5.贴扎顺序
拉力回缩方向



固定端、回缩端(非固定端) 第一种:固定端位于贴布的一端,其 余贴布均朝同一个方向回缩。此时贴 布对于局部软组织提供单一方向的引 导力量(纠正关节),可促进肌肉收 缩或放松、引导筋膜及支持软组织。 第二种:固定端位于贴布中点,两端 贴布向中间方向回缩,可针对痛点促 进循环代谢 第三种:固定端位于贴布两端,此时 贴布提供最大固定效果,针对关节活 动面,或拉伤的软组织做不等程度的 固定
形状
I型 Y型 爪型
1、针对二头肌、小肌 肉收缩 2、放松软组织 3、引流效果较好I型好
1、引流效果较强 2、可重复叠加强化 效果
形状
X型 O型 灯笼型
1、促进固定端血液 循环及新陈代谢。 2、止痛效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两个Y型合体,稳 定效果好。 2、减少肌肉萎缩,促 进循环,适用于骨折及 软组织裂伤
1、两个爪型合体,稳定 效果好。 2、促进淋巴回流,减少 肌肉萎缩,适用于骨折 及软组织裂伤并伴有局 部水肿或血肿
肌内效贴介绍
康复医院事业部

简介 特点及用途 操作要点 举例:颈椎退化性关节炎 矫正驼背姿势 腰部肌肉拉伤 肱二头肌肌腱炎
简介

肌内效贴

肌内效贴

肌内效贴布技术的思考模式
修正 贴扎技术运用 各专业理论技术及 整体临床问题思考 基础临床知识 贴扎技术可以处理的问题 贴扎目的或疾患的判定
肌内效贴布简介
颜色 :桃红色、黄色、蓝色、黑色 、肤色 结构 :棉织布层、凝胶层、保护凝胶层 弹性 :弹力、张力
贴布的运用技巧
形状 尺寸 拉力 方向 重叠贴扎
研究二:肌内效贴布对前十字韧带重建后之肌肉力量的影响 (Effects of Kinesio Taping on Muscle Strength After ACLRepair)
摘要:本实验主要是研究肌内效贴布与传统运动贴布对前十字韧带重 建手术后的肌肉力量影响,贴扎的目标肌肉包括股四头肌(quadriceps femoris)、旁腱 (hamstrings)与胫骨前肌(tibialis anterior)。
脊髓损伤
1. 维持腹压及躯干稳定性 2. 增进呼吸功能
骨科疾病类
颈椎病 矫正驼背姿势 (1) (2) (3) 肱二头肌肌腱炎 腕管综合征 腰部肌肉拉伤 (1) (2) (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一) (二) 膝退行性关节炎 (1) (2) (3) 踝关节内翻性扭伤 足底筋膜炎
参考书籍:
鄭悅承,《軟組織貼紮技術》合記圖書出版社, 2009年8月
Heather M. Murray, Ph.D.,肌内效贴布对前十字 韧带重建后之肌肉力量的影响
Kaaumi Sato ,利用肌内效贴布治疗髌骨功能失 调
肌内效贴布贴 扎技术
虞锡丹
肌内效贴布法的概念
由 Dr. Kenzo Kase 于1973年始创。其部 位贴法主要是促进身体自然康复机能,亦 同时支撑及稳定肌肉与关节而不会妨碍身 体的活动。

kunitape肌内效贴颜色说明

kunitape肌内效贴颜色说明

kunitape肌内效贴颜色说明1.肌内效贴的材料与颜色肌内效贴布主要由不含药物的防水弹力布、医用亚克力胶(acrylic adhesive,丙稀酸胶)、衬纸(离型材料、背亲纸)3个部分组成。

贴布有适当的弹性,单面带黏胶,且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胶面呈“指纹”状或“水波纹”状结构。

其特殊材质与结构有利于贴布从不同的方向拉起皮肤或皮下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传统肌内效贴布采用的颜色主要有4种:黑色、红色、蓝色和淡棕色(肤色)。

虽然不同颜色的贴布在材质上无本质区别,但可能存在色彩学原理效应。

基于心理作用或安慰剂效应,我们不能忽视颜色对使用者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红色多用于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蓝色多用于减轻疼痛和消除水肿;肤色不容易引起注意;黑色多用于增强本体感觉。

2.肌内效贴的弹力与张力与传统贴布(白贴)相比,肌内效贴布的最大特点是受到拉力后,因有一定的延展性而具有张力,当拉力撤除,贴布产生回缩力,即弹力。

在一定范围内,对贴布施加的拉力越大,张力也越大,在贴到身体对应位置后,对组织的稳定和支持力也越大。

相对于张力,贴布的弹力是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重要因素,肌内效贴布多是利用材质的弹性回缩力与体表皮肤间的交互作用,进而发挥其治疗效应。

3.肌内效贴的原理与功效原理:通过粘贴时的胶布的密度差牵动皮肤的走向,增加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进而影响到皮下筋膜组织的流向,让筋膜系统能够有足够的通透性与流通,促进淋巴及血液循环。

功效:缓解疼痛、改善循环、减轻水肿、支持软组织、放松软组织、训练软组织、矫正姿势、增强关节稳定性。

4.肌内效贴的专有名词和常用术语1)锚:指肌内效贴的起始端,是最先贴扎的部分,也称为“起点”。

为了更好地固定于皮肤,“锚”或“起点”贴扎时一般不施加拉力。

而在韧带贴扎、空间贴扎等临床应用场景中,若贴布中间段整体以较大拉力作为最先贴扎部分时,通常不固定方向,也不存在“起点”(锚)和“止点”的概念。

2)基底段:指延续于锚段与尾之间的贴布部分,亦为覆盖主要治疗区域的一段,是起治疗作用的主要部分。

肌内效贴布法

肌内效贴布法

❖ 大约在30年前(1973年),日本人开发出一 种可伸缩性贴布,并开发出一套“ 肌内效贴 布疗法”,用于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中时, 发现有一定的效果。
❖ 肌内效贴布与一般球员常用的运动贴布(白贴)不同, 因为运动贴布没有伸缩性,其主要功能为固定及保 护。
❖ 肌内效贴布具有伸缩性,它的效用主要是利用贴布 的黏弹性质与力学方向,配合肌动学及生物力学的 原理,针对特定的肌肉给予强化或放松治疗.
将贴布平顺贴在皮肤上覆盖住相应功能肌肉。 ❖ 尽量1~2次内完成贴扎的动作
肌内效贴布的注意事项
❖ 受伤部位,肌肉损伤贴布不拉扯贴扎,关节或韧带 损伤贴布拉扯贴扎,但不要过度拉扯贴布。
❖ 初学者可以多使用贴布的自然拉力即可。 ❖ 撕除贴布时,顺着汗毛方向,一手拉贴补,同时一
手轻压皮肤,由上而下撕去。 ❖ 贴布不用每天更换,约2~3天更换一次(也有个体
肌内效贴布的功能
❖ 使肌肉功能回复正常 ❖ 促进淋巴及血液循环 ❖ 减轻疼痛 ❖ 矫正关节问题
筋膜流体理论
结构
❖ 浅筋膜 ❖ 深筋膜
筋膜功能
❖ 吸收机械力来保护身体 ❖ 支撑姿势及促进平衡能力 ❖ 保护身体避免细菌感染 ❖ 重建受外伤的组织 ❖ 储存脂肪及维持体温
筋膜流体理论
组织间液的功能
移除不同组织间因摩擦所产生的热能 提供不同组织间的润滑 建构人体完整防御系统 营养供给与代谢废物的重要转运站
肌肉力量向量
筋膜走向向量
计算出动作向量
贴布走向向量
肌内效贴布技术
❖ 重叠
i. 同方向 ii. 反方向 iii. 交叉式重叠的力矩方向
肌内效贴布的黏贴原则
❖ 止痛 ❖ 放松肌肉 ❖ 增加肌肉力量 ❖ 改善血液循环 ❖ 减少水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内效贴布
1、原理:利用贴布在皮肤上产生皱褶,增加肌肉与筋膜之间的间隙,增大皮
下空间,促进淋巴循环,带走导致疼痛的化学物质,解除疼痛。

2、功能:吸收机械力来保护身体;
支撑姿势及促进平衡能力;
帮助重建受外伤的组织;
稳定肌肉及脂肪,维持体温。

3、结构:由柔软透气有弹性的纯棉布(不含乳胶及药性)加上罗纹状的低敏
胶组合而成。

4、贴扎时应考虑:肌肉的大小、动作的功能、肢体的活动度、治疗的位置、
治疗的目标、贴布的功用、贴扎的顺序。

5、各种形状的贴布功用:
I:促进肌肉收缩、强化动作或者放松大面积的肌肉
Y:放松肌肉
X:缓解疼痛
散状:消肿
6、贴扎顺序:散状→X→Y→I(动刀越多的贴布力量会弱些,作用会浅些,
所以越先贴)
7、贴扎流程:消毒→摆位→贴扎
8、知识基础:身体架构、肌肉走向、帮浦运动(机械回转运动)、淋巴按摩、
血液循环、肌肉放松运动及技巧、肌力增强技巧、运动效率提升、力学分析、相对运动、拮抗原理等。

9、基本使用要领:贴扎部位的彻底清洁与消毒;贴布剪裁的刀法要利落;贴
布的胶面避免接触水分与其他物质;尽量1-2次完成贴扎动作;不要过度拉扯贴布,初学者可以多使用贴布的自然拉力;使用中如有皮肤痒或红疹请停止使用;撕去胶布应顺毛发成长方向慢慢撕去;剪刀使用前后要用酒精搽拭去除残胶。

备注:勿在伤口上使用
贴扎后不影响做电疗及运动疗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