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意摄影
浅谈摄影与绘画
(四)摄影与绘画
之同
相同点: ◎都是视觉艺术。摄影和绘画都是读者用眼睛直接看到具体形象的艺术形式 。 ◎都是瞬间艺术。这是将摄影与绘画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而方言的。如话 剧、音乐等,它们展示的都是
时间的过程,而摄影和绘画是表现某一固定时刻的。
◎都是平面艺术。摄影和绘画都用二维的平面展示艺术形象。它们不同于雕 塑和舞蹈。 ◎造型元素一致。摄影和绘画的造型元素是—致的,都是用色、线、形、等 形式要素将要表现的事物凝固 起来展示给观众。
◎光与影的应用
光的记录作用,是摄影的特长。可以说,摄影是用光来表达思想和记录感情的。而绘画对光的表现就略逊一筹。 ◎真实感 当我们谈到一张摄影作品时,很难避免使用绘画方面的一个术语──画面。“面”,指的是两度空间的“平面”,而 “画”,指的是图画,也就是绘画。虽然这幅作品不是绘画而成,而是通过摄影器材﹑摄影技术产生出来的,不属 于绘画范围的东西,可以借用了绘画的术语,而又不会产生误会,可见绘画对摄影影响之深了。
(1)版画
◎当代版画的概念主要指由艺术家构 思创 Nhomakorabea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 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 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 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 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数铜
版刻和套色漏印。
(2)指画
◎指画又称指头画,指画至今已有
3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绘史前
(1)画意摄影
请大家欣赏一下这个照片,并请同学谈谈你从中“看”到了什么?可以从摄影手 法或者意境以及后期处理等方面回答。
◎画意摄影实际上就是:瞬态拍摄+时间或空间场景+绘画技法结合而成的摄影作 品。 ◎对画意摄影来说,“画”是一种形式,要把这种形式变为有意义的作品,就要 把个人的观念融入照片里。因此“画意”首重“意”字,若只追求画面效果,忽
画意摄影的特征
画意摄影的特征画意作品的拍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内涵要大,立意要深;二是构图、造型、用光、明暗等形式方面充分运用绘画语言,营造绘画情调。
古典主义画意人像摄影一、摄影与绘画1、摄影是一种使用现代技术手段的绘画2、人像摄影一开始就是对绘画的模仿二、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1、古典主义绘画的历史渊源2、古典主义绘画的产生背景3、古典主义绘画的发展及代表人物4、古典主义绘画的主要特征三、新古典主义绘画的特点:四、新画意人像摄影的特点:1、画意摄影是现代科学与艺术的结合2、画意摄影是摄影史上第一个风格流派(1)简单的模仿绘画追求,目标是接进油画(2)摄影构图非常精致(3)拍画意人像应注意:宁可空也不可太满3、画意用光非常精致,有两个派别:A、现代传统经典的立体用光B、平面用光,比人像用光还平4、画意摄影非常注意影调优美,5、画意摄影造型与环境的理想,化妆造型和人物气质非常吻合面部,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但不夸张、唯美。
6、画意人像摄影人物是静态的,它有几分冷漠、几分古典、人物表现并不明显。
五、画意人像摄影的拍摄方法:对顾客的美型、气质的掌握,这类顾客的特点:1、古典的面部气质,线条比较圆润2、这类顾客比较娴静、匀称3、适合拍画意人像的人,性格比较内向4、五官端正5、外型轮廓比较柔和,6、语言声调比较细小7、人物服装不能太时尚,8、要确定画面的基调,首先要决定是用冷色调,还是暖色调。
六、新古典主义画意人像背景、道具的选择1、不要有明显的时代特征2、画意背景不要有具象的景物3、画意背景的光线方向性不要太强4、画意背景的笔触不要太明显5、画意背景用水粉(广告色)6、寻求适合的道具饰物应注意点缀、衬托必须服从整体,7、服装整洁,不要有很强的时代性,8、道具与人物的气质,应尽量和谐,否则不伦不类。
9、画面上的饰物道具不要太多。
七、新古典主义画意人像服装饰物的选择1、不要太时尚2、要根据顾客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服装,3、顾客的服装气质要,和谐年轻一些,要拍的亮丽一些,4、用灰调颜色要轻一些,5、年龄大的要用深颜色或黑色。
“画意摄影”在中国
“画意摄影”在中国
“画意摄影”在中国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画意摄影”概念的界定,进而设定
论述的范围,回顾西方特别是中国“画意摄影”发展史,自
然得出它在中国摄影发展进程中的主流地位。
比照西方摄影
发展的历程,指出“画意摄影”不是摄影的本质功能,虽作
为一种艺术现象有其生存的价值,但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摄影
前进中的绊脚石。
关键词:画意摄影;中国;沙龙
自摄影问世以来,摄影与绘画的联姻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达
盖尔1)就是一位全景画家,不少艺术家也通过自身的实践
推动着摄影与绘画关系的发展,但是“摄影与生俱来就被看
作次等的艺术。
卡罗式摄影看起来就像绘画,摄影技术的进
步甚至迫使部分画种(主要是肖像画)被取代”。
2)最终,也许由于摄影使照片的“灵光”(Aura)消失了,3)或者摄影的真谛是:“它曾经存在过”,4)其主要功能只是写真和证明!5)摄影还是被拒之于绘画这门艺术领域的最高境界之
外。
一、
为了取得与绘画同等的地位,19世纪下半叶首先在英国出现模仿拉斐尔前派绘画的“高雅艺术摄影”(High Art Photography)。
正如《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解释的那样:“画意派运动的先导是19世纪50年代末期O·G·雷兰德。
绘画主义摄影流派
绘画主义摄影流派特点追求绘画意趣,以绘画造型原则规范自己的摄影创作。
绘画主义分为两种: 1、绘画派:摹仿文艺复兴时期的画风,画面结构严谨,布局考究,经导演、摆布和暗房加工而成。
情节性、叙述性和寓意性是其艺术上的特点。
2、画意派:寻找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表现存在于自然中的美的形象。
绘画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是励行于二十世界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
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
它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菜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
1851年至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
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发表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
无疑的,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进。
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
”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这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喻性。
拍摄时,预告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和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
追求照片画面的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的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具学院派的法则,因而显得储蓄、沉表、典雅。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旧是它的特点。
由于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的能力和育实艺术的修养。
摄影语言:从“画意”到“本体”
摄影语言:从“画意”到“本体”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现在一提起画意摄影,总是与特定的拍摄题材联系在一起,比如风光摄影;对画意摄影的风格也多是固定化了的刻板印象,极少分析其内在的发展和流变。
其实画意摄影的拍摄题材是多元的,既有画意风格的人像摄影,更有静物小品,以及《人生的两条路》那样的情景式和《弥留》那样的风俗画式。
画意摄影的风格也是变化着的,尤其是随着绘画风格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最早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发展到了后来的印象主义风格。
而当艺术的走向全面进入“现代主义”时期,当摄影自身的本体语言也随着“现代摄影”理念的确立,经“即时摄影”、“纯粹摄影”、“直接摄影”、“f64、“堪的”直至“决定性瞬间”的一系列发展而趋于完善时,古老的画意摄影也就彻底地边缘化了。
不过画意摄影在中国的发展路径却很有些“中国特色”,那就是没有走模仿西式新古典主义绘画的路子,而是走向了模仿中国画风格。
理念上与西方的画意摄影一脉相承,但手法上却增添了“中国元素”。
郎静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而当西方的画意摄影或进入“现代主义摄影”,或转向“现代摄影”以后,中国的画意摄影却基本上没有跟着“与时俱进”。
究其深层原因,大概有三点:1.西方的现代主义在中国缺少可供繁殖的深层文化土壤,只能在高端的小圈子里“实验”。
2.西方现代主义的繁荣期,正值大陆极左政治盛行,与世隔绝信息闭塞;而香港是商业文化主导,先锋文化难成规模;相对而言台湾发展得更为均衡,虽然朗静山晚年去了台湾,但他的画意摄影却未能主导台湾摄影日后的发展。
3.至少在中国大陆,西方“现代摄影”理念下所建构起来的摄影本体语言,从来就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和广泛普及,摄影人不得不继续在画意摄影的老旧语言里苦苦探寻而难觅出路。
这不仅已成为当今风景摄影难以突破的瓶颈,同时也给貌似繁荣的纪实摄影埋下了巨大隐患。
因为在大多数人的教育背景中,“题材决定论”已经到了不言而喻的地步,一说走出画意走出沙龙,首先想到的就是“题材”,就是把镜头从“风花雪月”转向“社会现实”,而对最最关键的本体语言却很少思考。
摄影
2、观念摄影:在中国艺术界有很多的提法:如先锋摄影、新摄影、前卫摄影、实验摄影、概念摄影等。单从概念上说观念摄影应该是一种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创作,其实质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上的一种延伸与演变,是从艺术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创作手段与形式。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悟会。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
(6)审视(在以上布光过程中,由于光是一种种添加的,后一种光很可能会对以前的光效产生影响,因此,在布光完毕后,还需仔细审视整体光效,如布光有无明显欠缺或不合理的地方,投影的浓淡是否合乎要求,投影的位置是否合适,各光源的照明是否出现干扰,各光源有否进入取景画面而造成光晕等,对这些细节的审视,可以避免因一时疏忽而造成前功尽弃。)
(2)加置辅助光(主光的照射会使被摄体产生阴影,除非摄影画面需要强烈的反差,一般地,为了改善阴影面的层次与影调,在布光时均要加置辅光。辅光一般多用柔光,它的光位通常在主光的相反一侧。加置辅光时要注意控制好光比,恰当的光比通常在1: 3~1:6之间,对浅淡的被摄体光比应小些,而对深重的物体光比则要大些。在加置辅光时还应注意避免辅光过于强烈,辅光过强容易造成夹光,并产生多余而别扭的阴影。为了控制多余的阴影,布光时除了使辅助光强度弱于主光外,有时还经常采取适当降低光位或将辅助光尽量靠近机位的方法使投影投向被摄体后方。)
3摄影史第三课 画意的乡愁和摄影大众化
50
01.06.2020
50
现代摄影在美国的确立
标志:斯蒂格利茨
• 使用小型照相机在纽约街头寻长题材,放 弃了对底片的人为加工,呈现现实生活。
• 作品体现着他对画意摄影表现的是最初探 索。
• 将不被唯 美的画意摄 影所正视的都市现实 生活引入到自己的摄影画面中。
• 是一位杰出的摄影活动家。
51
. 01.06.2020
56 诚 移的居社法会国主,义19者76。年3在0年那代儿,0去1.0他世6.2为。02墨他0 .西终哥生教是育一办个公社室会制主作义影者片。1950年56
• 《华乐街》 金融象征斯特兰德 拍下的瞬间,给人的感觉就好 像是行走在工业时代巨大的迫 压边缘,人彷徨而无助,虽然 晨曦是如此的明亮,只是明亮 的同时,阴影也分外的沉重。 《华乐街》仿佛前瞻性地预言 了人类在现代技术、信息社会 的一种命运,人似乎前所未有 地创造了一切,最终却依然孤 独无依。仿佛照片上那四个长 方形的凹陷,是窗户或是其他, 看久了忽然觉得很像棺椁。
27
• <卓别林> 斯泰肯
28
. 01.06.2020
28
凯赛比亚(美) 女性摄影家
29
. 01.06.2020
29
30
. 01.06.2020
30
31
. 01.06.2020
31
布里格曼-------------户外人体摄影第一人 《西 马拉雅山树精灵》 女性摄影家,加利福尼 亚地区画意摄影领袖人物
• 1889年,爱默生出版《自然主义摄影》一书
36
. 01.06.2020
36
科皮兹 (奥 地利 ) 【特点】:作 品中呈现出一 种现代气息与 象征主义风格
摄影史上的画意摄影
摄影史上的画意摄影画意摄影、画意派,英文:Pictorial Photograph、Pictorialism画意派简史画意摄影主张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模仿绘画的意境与意趣,目标就是给人以美的视觉愉悦,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继而传播到日本和中国。
一般认为,英国人爱默生在1886年发表《摄影:一种绘画式的艺术》标志着画意摄影的诞生。
1892年,退出皇家摄影学会的摄影家(斯泰肯等)组成摄影团体“连环会”(Linked Ring),目标是“尽可能赋予摄影以高度的艺术形态”。
1902年,斯蒂格利茨在纽约创办“摄影分离”(Photo-Secession)组织,成为了连环会的分支机构,他们的目标是“使摄影成为个人表现的全新手段”。
在欧洲巴黎摄影俱乐部和维也纳摄影俱乐部等也是画意摄影的主要组织。
1904年国际画意摄影协会成立,同年第一界巴黎国际摄影沙龙展,这些标志着画意摄影达到高潮。
1903年摄影分离组织的《摄影作品》创刊。
1905年摄影分离在纽约第五大道开设291画廊,推介摄影家和当时的先锋艺术,斯蒂格利茨因此也被称为“美国现代艺术之父”。
1910年连环会因为内部矛盾解散,摄影分离也失去其重要性。
1917年291画廊关闭。
二十世纪初,受当时先锋派绘画(塞尚等)的影响,画意摄影逐渐被“纯粹摄影”(Straight Photography)取代,斯泰肯、斯蒂格利茨、斯特兰德等人都发生了观念的转变。
解读画意摄影画意摄影的出现本来是由于摄影家们急于确立摄影在艺术中的地位,但过分的强调绘画效果的表现,反而使摄影很长一段时间失去了自我。
但其对绘画的威胁也催促了现代派绘画的发展,如印象派。
同时,也确实是画意摄影使摄影逐渐迈进了艺术的殿堂。
可以说,“画意摄影的过热也是一种历史进程的必然阶段,如果没有这个严重偏离摄影本体的大范围的实验,人们也许不会更清晰的觉悟到回归摄影本体的必要性,不会更彻底的认识到摄影的特性为何”,“画意摄影的一度流行也可视为当时人通过摄影所表达的对于现代文明的一种矛盾心理”。
画意摄影的名词解释
画意摄影的名词解释摄影作为一种记录现实的艺术形式,在不断的发展中衍生出许多不同的风格和技术。
其中,画意摄影是一种追求将真实世界转化为视觉艺术的摄影术语。
它通过摄影师的创造力和审美观点,将真实的场景重新构建,以表达摄影师对景象的情感和想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画意摄影的定义和特征,并通过实例来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画意摄影可以被定义为摄影师通过构图、光线和后期处理等手法,刻意追求艺术效果和独立意识的摄影风格。
与纯粹的纪实摄影不同,画意摄影更关注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它通常涉及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如晕影、过曝、黑白调整、色彩处理等,以达到摄影师所期望的效果。
在画意摄影中,构图是关键要素之一。
合理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吸引力和表达力。
画意摄影通常会运用一些基本构图原则,如对角线构图、黄金分割、重心平衡等,以使画面更具美感和艺术效果。
此外,摄影师还会运用颜色、光线等元素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例如,通过调整色彩的明暗对比,强调画面中的某一部分,或者通过运用特殊的光线来营造戏剧性的效果。
画意摄影的另一个特点是后期处理。
后期处理是摄影师通常在拍摄后对影像进行的调整和美化。
画意摄影中的后期处理不仅是简单的修饰和调整,更重要的是通过颜色调整、滤镜效果的运用等手法,使影像呈现出摄影师所追求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后期处理,摄影师可以进一步加强画面中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以达到更加艺术化的效果。
画意摄影可以运用于各种主题和场景。
它可以是风景摄影、人物摄影、静物摄影等等。
摄影师可以选择合适的题材和构图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
例如,一幅以黑白调整为主题的画意摄影作品可以通过消除色彩的干扰,更加突出主体的表现力和情感。
另外,画意摄影还可以通过运用虚化、特殊滤镜和动态效果等手法,创造出一种模糊和梦幻的感觉,使观者陷入对画面内涵的思考和解读。
画意摄影在当代艺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它既是一种摄影技术的延伸,也是一种个人审美和情感表达的方式。
寻找突破的新方向中国新画意摄影的思考
寻找突破的新方向中国新画意摄影的思考【编者按】长久以来,画意摄影的创作理念一直在民间的摄影创作中占据着一席之地。
这篇文章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戴菲,他从摄影与绘画关系史脉络和艺术媒介与时代关系谈论了“画意摄影”,并延展出了对今日画意摄影的思考。
试图从上一代与同时期的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中,寻找到画意摄影突破的新方向。
通常情况下,大家对画意摄影有这些认识:一、以画为宗,故称画意,即以画作为摄影的“老师”;二、摄影作品要像画一样,但又心知肚明要和画有所区别;三、在实际拍摄时,摄影要时时警惕不能和画一模一样,否则就会和画混为一谈,被大家认为是绘画的一类,失去了摄影的本性。
在世界摄影史上,画意摄影是一次艺术运动,也是一段摄影史的主角。
19世纪下半叶,一些摄影家为了使摄影能够跻身于艺术殿堂,用摄影来模仿绘画。
其中的名作,比如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Gustave Rejlander)的《人生的两条路》,就使用了三十余张底片拼接成一幅作品,用意就是模拟绘画的形态和意趣。
其后的现代主义摄影则可以变相地被认为是画意摄影的延伸或拓展。
人生的两条路,1857、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作品时至今日,我们所说的新画意摄影是一种新的向绘画学习、借鉴、模仿的摄影?还是把今天的摄影向传统画意摄影推动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艺术运动?亦或是将画意摄影推到如绘画一样艺术地位的一次全新的尝试?这是三种不同层次、又有渐进的认识。
我个人以为,现在国内许多人理解的新画意,其实只是继承了传统画意的摄影路径,希望在老路上继续走下去的一种摄影方式,诸如我们知道的唯美摄影、沙龙摄影等。
这是目前对画意摄影一种比较普遍的认知。
在西方摄影史中,画意摄影曾经是向绘画学习的艺术过程。
比如,法国摄影师罗伯特·德马奇(Robert Demachy)曾向巴比松画派学习。
而美国人在现代主义摄影之前,也就是以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Alfred Stieglitz)为代表的一批摄影师们,曾学习过哈德逊画派和垃圾箱画派(Ash Can School)等。
什么是画意摄影?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谁?
什么是画意摄影?最为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谁?“画意摄影”于19世纪50年代起源于英国,并以英国为中心,逐步向世界各国发展,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没落,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光,成为摄影进入艺术殿堂的初次尝试。
什么是“画意摄影”?顾名思义,“画意摄影”是指“具有绘画般效果的”艺术摄影,主张摄影通过向绘画学习来获取艺术身份。
摄影家们认为,最成功的作品看上去就是一张画,在构图、光线、影调上追求绘画效果,把“像绘画一样的视觉效果”作为摄影创作的最高理想。
雷兰德作品《人生两条路》“画意摄影”最著名的代表人物“画意摄影”经历了“高艺术”摄影、“自然主义”摄影和“后画意时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典型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第一阶段(“高艺术”摄影):这一时期,摄影以绘画的标准为艺术标准,全盘模仿绘画,先行构思,画好草图,采用模特摆拍、剪贴合成等方式进行创作。
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亨利·皮齐·鲁滨逊等,雷兰德的《人生两条路》、鲁滨逊的《逝去》等都是那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鲁滨逊作品《逝去》第二阶段(“自然主义”摄影):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彼得·亨利·爱默生等,这一时期的摄影家们认为,随着摄影技术,特别是摄影器材的发展,摄影一定可以最大限度地再现人类眼中的自然。
经典作品有《收割芦苇》《犁地》《采睡莲》等。
爱默生作品《采睡莲》第三阶段(“后画意时期”):这一时期的摄影家们普遍认为,照片应该更注重美感,努力唤起人们情感和思想的共鸣,而不是关心对事实的记录。
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被称为美国“摄影教父”的阿尔弗雷德·斯蒂格利茨和爱德华·斯泰肯等,主张通过努力,使人们认识到摄影不是绘画的陪衬,而是摄影师个人表现的全新手段。
斯蒂格利茨1892年拍摄的《终点站》,被称为世界摄影史上“第一张现代作品”。
斯蒂格利茨作品《终点站》“画意摄影”作为摄影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唯美的画面语言和设计内涵,对摄影艺术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国著名摄影家郎静山先生的“集锦摄影”,集中国传统绘画风格与摄影技法为一体,不仅有自己的艺术个性,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中国式“画意摄影”的最好诠释。
摄影的流派及作品欣赏
什么是纯粹摄影?
其创导者为美国摄影家斯蒂格里兹。他们主张摄影艺术应该 发挥摄影本身的特质和性能,把他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 用纯净的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所特具的美感效果——高度的 清晰、丰富的影调层次、微妙的光影变化、纯净的黑白影调、 细致的纹理表现、精确的形象刻画。
• 主张摄影艺术应该发挥摄影自身的特质和性能, 用净的 摄影技术去追求摄影 所特具的美感效果,也叫直接拍摄。
写实摄影(纪实摄影)
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它是摄影 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摄影的本体语言,它是现 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写实主义摄影也 被称之为纪实摄影,这种摄影风格也主导了至今的新闻摄影 观。
写实主义摄影的特点独特,这个流派的摄影家们严格遵 守摄影创作要再现社会生活现实和自然景观的现实原则。在 拍摄时不干预被摄者和不破坏自然景观,在他们不被察觉时, 抓拍到被摄者的自然、真实、感人的形象。他们崇尚艺术应 该“反映人生”的观点。他们敢于正视现实,创作题材大都 取自社会生活。艺术风格质朴无华,但具有强烈的见证性和 提示力量。
他重视画意 的营造,力 求印象绘画 效果,以表 现蒙胧之美。
• 印象主义的局限是对摄影的真实表现认识不足,在影像创 作中以绘画的审美要求对影像表层进行了简单的修改,并 想以这种机械的仿画般的改动来使得摄影更为艺术化。
• 印象主义摄影的特点是蒙胧、唯美、模糊、典雅。整体作 品构图自然,画面影纹粗糙,不求立体与质感,不求细节 的展现。
• 印象主印象《葱田》创作于1889年,在首次印象主义摄影 展中展出并成为整个印象摄影的典型代表 .他将摄影拍摄
的清晰区分开来,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照片都要强调清晰, 主张艺术上的表现是第一位的,认为柔和的影调才能很好 的表现出艺术效果主义最明显的特点则是,力图客观地描 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刻,主要是表现纯粹光的关系。义 最明显的特点则是,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瞬息片 刻,主要是表现纯粹光的关系。1889年法国印象派画展在 英国首展,展览对英国艺术界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影响了 高艺术摄影的代表人物鲁滨迅,他在肯定印象主义绘画的 同时认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在这样的美学 观念的指导下,鲁滨迅注重将“柔美”的审美意识融入到 摄影艺术创作中,开始推崇这种蒙胧效果的软调摄影。
画意摄影后期制作方法
画意摄影后期制作方法
画意摄影后期制作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 导入图片:将摄影作品导入到后期处理软件中,如Photoshop、Lightroom 等。
2. 调整曝光和对比度:通过调整曝光和对比度来改善照片的整体明暗和色彩对比度,使画面更加鲜明明亮。
3. 调整色彩:对照片的色调、饱和度和色相进行调整,以突出照片的主题和情感。
4. 裁剪和旋转:根据画面构图需要,裁剪或旋转照片,使画面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5. 添加滤镜:使用滤镜来给照片增加特殊的效果,如模糊、光斑、色彩渐变等,提升画面的艺术感。
6. 调整细节:对照片的细节进行调整,如锐化、去噪、修复等,以使照片更加清晰和细腻。
7. 添加特效:根据照片的主题和风格,可以添加特效来增加画面的艺术感,如
黑白、素描、油画效果等。
8. 调整构图:对照片的构图进行微调,使画面更加平衡和有层次感。
9. 输出保存:最后将修整好的照片通过合适的格式和分辨率保存,用于打印或网络分享。
画意摄影的风格及特点
画意摄影的风格及特点
以下是 7 条关于画意摄影的风格及特点:
1. 画意摄影啊,那风格可真是多变!就像绘画一样有各种各样的流派。
比如,柔焦画意风格,它会让照片看上去就像一幅梦幻的水彩画,哇,想想看,你拍出来的人物仿佛从童话里走出来的一样,你不想试试吗?
2. 画意摄影的色彩特点也超迷人呢!有的就像浓郁的油画,色彩鲜艳而厚重,就如同把整个世界都染上了绚烂的色彩。
好比你拍一片花海,那色彩简直像要溢出来了,多震撼啊!
3. 还有那种复古画意风格,哇塞,简直就像是穿越到了过去的时光里。
照片会有一种陈旧的美感,就好像是从老箱子里翻出来的珍贵记忆,这不是很神奇吗?
4. 画意摄影在构图上可是很讲究的呀!有时候就像是精心编排的舞台剧,每一个元素的位置都恰到好处。
比如说你拍一个湖边的场景,那山、那水、那树的位置安排得就像画家精心勾勒的一样,能不吸引人吗?
5. 它的氛围特点也很独特哟!可以是宁静祥和的,就如同让你置身于一个安静的小镇;也可以是紧张刺激的,仿佛在看一部悬疑大片。
想想你能通过摄影营造出这些不同的氛围,多有意思呀!
6. 画意摄影对于细节的处理那叫一个精细!就像一位大师在雕琢一件艺术品。
每一处纹理、每一丝光线都被完美呈现,这不就是摄影的魅力所在吗?
7. 总之呢,画意摄影有着无尽的魅力等待你去发掘!它能让你的照片变得如此独特和富有感染力,还等什么,赶紧去拥抱这种风格吧!。
画意摄影-摄影的现代艺术
画意摄影-摄影的现代艺术•••纵观今日摄影世界,摄影人已成万马奔腾之势.来势猛,而多如牛毛的各种规格,各种档次的摄影比赛又造就了许许多多的“摄影大师”和“摄影名师”。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一些关于画意摄影的一些探讨,供大家参阅。
探讨一:画意摄影本主题也许应该称作FineArt或Photopainting,但我不知如何翻译。
目前先借用摄影史上“画意摄影”这个名称,旨在创作一些与绘画感觉有些相近而又或多或少保留一些摄影语言的作品。
将摄影与绘画结合起来,是有摄影史以来就有人不断尝试的艺术实践。
Photoshop出现以后,艺术家在这样的实践中走得更远。
国外有所谓Photoshop艺术家,他们中的一些人专门从事这样的创作。
这样的作品算不算摄影?还是让时间来说明。
但国际上许多著名摄影网站都有这样的分类,比如、photosight...我认为“画意摄影”已经有局限性了。
“画意摄影”还局限在摄影的技术上,是具有绘画感的摄影。
但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特别是PS的广泛应用,更多人把摄影作品进行二次加工,然后输出到纸张或者画布上,成为一幅画作。
为此,我最先提出了“影画”的概念。
何谓影画呢?我认为,特色摄影(或者画意摄影)+PS(数码处理)+绘画使用媒介输出=影画。
在2010年,我把我的摄影作品归纳为“水墨影画”,英文为“Chinese PhotoInk”。
何谓水墨影画呢?我的作品首先是攝影,然後通過數碼輸出到傳統的宣紙上,再題寫書法和簽章。
影畫即攝影作品和書法繪畫的有機結合。
我的水墨影畫形式:水墨攝影+宣紙輸出+詩詞書法=水墨影畫,力求達到“詩、書、畫、意、影”的境界。
關於Photoink,字典上沒有這個單詞,屬我獨創,但有些老外在使用,我的感覺就是墨色較多,對比较強的一類攝影風格,我用Chinese Photoink是想表達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攝影,我自己稱為水墨攝影。
我把攝影作品輸出到各類宣紙等載體,然後進行了二次加工,加上詩詞、書法、印章的結合就使得效果很是特別,故稱之為水墨影畫。
风光摄影的流派
风光摄影的流派一、纪实主义拍摄手法就是将大自然的一个美从你的视觉上和技术上去还原和提取。
最大特点就是:认识见证的作用占主要的主导作用。
虚拟而非虚构并不是所有过往的场景和事物都能如实的再现,有的就需要通过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虚拟再现,但是这些是虚拟并不是虚构。
因为这些虚拟的场景和事物都要以真实的存在、历史为依托。
运用三维动画和数字特技进行的虚拟再现是一种有科学依据、历史依据的虚拟,像《圆明园》这部纪录片,如果缺少了现代数字特技技术的支撑,是无法建构出来的,因此也就无法再现。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这一无比辉煌的皇家园林已经毁于战火之中,如果只是通过拍摄实物进行建构,恐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满目的断壁残垣。
我曾经很好奇的看过《人与自然》栏目播出的特别纪录片—《与恐龙同行》,外国拍摄人员很好的运用了虚拟再现的手法,让我看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着”的恐龙群体。
真实与虚拟相结合真实的再现需要我们的记忆和知识储备的能力,而虚拟的再现就需要我们发挥一下我们的想象力,当两者被我们所结合利用,我们就会很好的融入到这一部纪录片之中。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戏曲艺术恰恰很生动的体现了纪录片拍摄当中虚与实相结合的手法,中国的戏曲表演所需要的就只是舞台上的简单的道具和演员的化妆和服饰,有时我们甚至就通过演员简单的动作就能理解他们所要表达的复杂的真实存在,但是,这对于我们的想象力和知识储备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往往年轻的一代很难理解戏曲之中所蕴含的真实存在。
在《植物王国》这一部讲解关于植物的纪录片中,当讲解到植物物种发展变化的历程中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拍摄手法,用三维图解的方式展现出植物物种数量比例的动态变化,因此让我印象深刻。
画意摄影的特点就是:追求绘画的意趣味。
一切以绘画的原则,包括构图以及规范性等。
总之一切以绘画的标准为导向进行创作。
画意摄影在创作上又可以分为绘画派和画意派,绘画派大致是摆拍,先画好一个草图,按照图的布局和场景进行还原;而画意派则是根据场景恰当地构思还原曾经的画面,让人们觉得好像一幅画。
概述中国画意摄影之发展
概述中国画意摄影之发展中图分类号:j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2-0000-01画意摄影”(pictorialism)就是在“高雅艺术摄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模仿绘画形式和理念的一种摄影风格。
它以其唯美的画面语言及美好的设计内涵一直是人像摄影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它的鼻祖鲁宾逊认为:“摄影的美学标准和绘画是一样的。
摄影越是忠实的模仿绘画就越接近真正的艺术。
”而自摄影术发明至今,可以说,画意摄影一直贯穿其中,并且在摄影发展史上起了几个里程碑的作用。
画意摄影十九世纪后半页,英国摄影家雷兰达拍摄出了曾被预言为“摄影新时代来临了”的作品——《人生的两条路》,在摄影还被轻视的当时,这幅作品以其劝勉性的主题和油画式的构图,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极高评价。
可以这样说,雷兰达对推进摄影被承认为一们艺术功不可没。
从此,画意摄影也逐渐成为摄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而其主要特征则是强调影像的形成和气氛胜过题材的重要性,尽量舍弃在现实中世俗和丑陋的题材,甚至去通过后期加工的办法来追求画面质感和美感,而照片画面中的构图、线条、影调、色彩等成为照片中最重要美学因素。
中国的画意摄影代表人物有郎静山,陈复礼等人,而其最具有影响力的当属属郎静山。
郎静山,浙江兰溪人,1892年出生于江苏淮阴,从14岁起就喜欢摄影。
他曾说过:“拿照相机就是我的生命。
”在他漫长的摄影岁月里,接触相机九十余年,他在摄影艺术领域里一直寻找属于表现“中国美”的方法。
以相机代替画笔,重塑中国画的山水意境,将绘画的高超境界融入在摄影艺术之中,郎静山将现代科学摄影技术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六法理论相结合,创造了“集锦摄影”法,所谓“集锦”,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
在20世纪中前期,以集锦摄影独步天下。
郎静山的作品曾成功地打入世界众多的摄影比赛。
从1932年他的《柳荫轻舟》入选日本摄影沙龙后,紧接着他的《春树奇峰》又入选英国的摄影沙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画意摄影
一、什么是画意摄影(重点)
画意摄影流派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30年代早期终止。
画意派主张摄影师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不依附传统模式。
强调画面中影调、线条、平衡等美学元素的重要性超过照片的现实意义。
当时,画意派很少采用类似拼贴、叠合等方式产生类似绘画的效果,而是通过直接的拍摄和采用特殊工艺的制作。
二、画意摄影的本质和特点
若说画意派摄影需要一个定义,毋宁说需要一个地位。
事实上,建立在更高层次之上的审美需求,将画意类作品置于很玄妙的境地:与鲜活热辣的时尚摄影相比,似乎更为“阳春白雪”一些,也更为隽永;而与单纯的瞬态拍摄相比,则更具内涵。
以个人的理解来看,画意摄影实际上就是:瞬态拍摄+时间或空间场景+绘画技法结合而成的摄影作品。
一句话,若说瞬态摄影是历史的见证,可以为之做注脚;画意则是可以装点生活的道具,是可以关照审美享受的载体,应该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对画意摄影来说,“画”是一种形式,要把这种形式变为有意义的作品,就要把个人的观念融入照片里。
因此“画意”首重“意”字,若只追求画面效果,忽略画面内的意图,也只能是一幅失败的作品。
两者比较,摄影是记录性大于可读性,一幅摄影作品不一定让读者赏心悦目,但其历史的传承使其具备了史料的价值;画作则是可读性大于记录性,画家把自己的意图更直接地倾注在画布上,以其艺术的独特价值吸引人们的目光。
三、画意摄影的要求(重点)
意”大于“画”
对一副成功的作品来说,画面中的独特内涵总是让人惊喜、值得玩味的焦点,而其间的表现手段却往往会被无意间忽视掉。
因为无论绘画的笔触,或是摄影、制作的技巧都是可控的,通过大量的练习即可达到,而观念的“意”才是金子中的钻石。
所以在拍摄前,一定要问自己:我的创作意图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场景?表现的地点是什么?时间年代如何?总之,决不能没有情节、没有故事,否则画面也就没有了基石。
“画”大于“摄”
画意摄影的根本始终是摄影,但是如果脱离开“画”的形式,画意摄影是否也就没有意义了?“画”作为外在特点之一,是这种形式的一部分。
既然说是画,就要更多地遵循于画
的美学原理。
如何使画面更美,更符合美学原理的角度出发,去实现拍摄元素的排列与组合。
对于用光要求也是同等的,一幅美的作品无不是光的艺术,不止是摄影,画画也同样如此。
了解更多的美学规则,是摆在“画意派”面前的艰难任务,也是持之以恒的最高准则。
“摄”大于“做”
照片的品质好,后期的工作会相应减少很多,只一味地追求最后一环,一切靠后期的想法是错误的。
这要求作者对摄影器材的掌握如臂使指,合理地运用自己的摄影器材。
如果你喜欢浪费快门,那么在不加选择的拍摄中,往往会使自己与被摄者的耐心消耗殆尽。
这一点无论对“摄影”还是“作画”来说,都绝无好处。
应该说,摄影师突破自己的最好方法便是了解生活,以及被摄者的生活常态,结合自己的场景选择来表现。
一个很好的办法是提前做好腹稿,最好用笔画出简图,拍摄前与被摄者进行充分交流,如果有类似的照片做参考更好。
“做”大于“型”
作画有写实派也有写意派,有婉约派也有豪放派,画意摄影同样如是。
掌握不同的手法完成自己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了解绘画的朋友都知道,素描、水粉、水彩、油画、国画、混合颜料、混合材质、画布、速写纸、素描纸、水粉纸、水彩纸、乃至墙面喷涂的肌理与纹路都是不同的,笔触的质感也是不同的,有无数的肌理元素等待我们探索。
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摄影师掌握的“图库”数量,即摄影师对拍摄素材的积累。
“手法”和“图库”之后,才是模特的“型”。
通过瞬态拍摄获得的“型”可能是接近完美的,但画意的主题内涵与表现形式才是作品成败的关键。
简单来说,即在后期过程中,对画面组成元素的“质感”的实现是一个关键环节。
那么具体到画意人像的创作上,又应该如何理解?
如今,画意派摄影作品似乎在主流之外形成了一条小河,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已经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尤以人像作品和风光作品吸纳最快。
具体到画意人像的创作上。
画意与人物的融合
艳俗类人像摄影作品往往更关注模特表现的精准与情绪。
画意摄影也是如此,其实每个画意派摄影师更希望自己的模特是一个表现在画架前的职业模特,但如果面对大众市场而非拍卖或者画廊销售时,人像拍摄将到原点,照顾到客户情绪的同时,最好的办法是发掘客户的历史与审美爱好。
笔者曾经拍摄过类似的摄影作品,清淡的水彩痕迹让客户想起儿时快乐的时光,而以自己作为模特变为画中的主人公,是除谈心外更能获取好感的手段,画意类作品注重生活高于生活,即使是普通的客户,也不允许出现失败的作品,因为那是你的而不仅是客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