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指导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
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明确记叙文的基本构成要素。
2. 培养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效率。
二、教学内容1. 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2. 记叙文的构成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3. 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构成要素,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如何运用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记叙文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记叙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构成要素,让学生明白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3. 示范:以一篇范文为例,分析其记叙文的构成要素,展示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
4. 练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阅读记叙文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两篇记叙文,运用所学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总结自己在阅读记叙文时的经验和感悟,与同学交流分享。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价学生对记叙文定义、特点和构成要素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运用方法和技巧的情况,评价其阅读理解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分析其阅读记叙文的分析能力和感悟。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记叙文的奥秘。
2. 通过案例分析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记叙文的构成要素和阅读方法。
3.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记叙文的定义、特点和构成要素,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范文为例,分析记叙文的构成要素,展示阅读方法。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记叙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在答题的时候,要运用哪些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技巧【1】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2、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
“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
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方法指导
3.品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人物 性格,××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命题角度:
(1)描写人物的具体方法。(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 写等方法,要注意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 写、细节描写。) (2)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结合文章中 具体内容对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 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等。
【2011南平市纲】P91《雪中小卓玛》第4题:品味 末段 “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和身影,像一簇猩红的 篝火,在我心底燃烧着” ,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 上分析其作用。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概括时要注意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 方法指津:结构上(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首 尾呼应、前后照应、点题、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 中心,深化主题) 答案: ①结构上照应了第⑴段。②内容上,用比喻 手法突出了小卓玛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感动,升华了 主题。
题 例1
【2010南平卷】《一盘牛肉》第1题:选文记叙了一 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4分) 思路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概 括能力。 方法运用:概括时要注意环境(特定背景)、主 要人物、事件经过、结局。(若要求分点概括,则 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重点语段进行提炼) 答案示例:记叙了家境贫困、相怜相爱的一对父子 (主要人物)来小店[环境(特定背景)]吃面,“我” 用善意的谎言赠送他们一盘牛肉(事件),他们善意 接受却又各自悄悄买单(结局)的感人故事。
记叙文考点及答题方法
常见考点: 一、筛选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分析 结构,理清思路。 二、赏析作品的语言、表达技巧;理解文中重要词语 或句子的含义。 三、分析、评价人物形象。 四、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命题角度: ⑴整体感知概括故事情节;⑵人物形象分析概括; ⑶品析语言;⑷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⑸主旨把握、 作品感悟等。
记叙文阅读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记叙文阅读教案记叙文阅读指导教案记叙文阅读考点: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把握文章的主旨3、找准文章的线索4、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5、把握标题的含义及作用6、分析人物形象7、辨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8、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9、分析语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10、赏析记叙文的语言11、了解记叙的顺序12、区分写作手法(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常见问法: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答题思路:1、分析文章的标题: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句式:“通过?(事情),表达(赞扬、抒发)了?的感情(精神、品质)。
答题技巧: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将标题适当补充一下,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一段难忘经历。
2、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
找出文中的记叙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最后一课》一文的要素:时间是普法战争期间,地点是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人物是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事件是韩麦尔先生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概括这四要素可得出主要内容:普法战争期间,法国阿尔萨斯省一个乡村学校里,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最后一堂课上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3、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二是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课文实例:《背影》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精品课件)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56张ppt)
▪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 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
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 ③“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
(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 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第29页,共43页。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设置悬念、伏笔、铺垫、
▪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 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第7页,共43页。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 ①文章的标题
▪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2页,共43页。
第3页,共43页。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 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
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 距离;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但用得不多; 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 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 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阅读记叙文应把握的要点
阅读记叙文应把握的要点
1.理解文本类型: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件或故事为主的文学体裁,常见的有小说、故事、传记等。
了解文本类型有助于预期故事内容和情节的发展。
2.注意故事结构:记叙文往往有明确的故事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
关注故事结构有助于理解故事的目的、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4.理解人物形象:作品中的人物是故事的主体,他们的性格、行为和命运对故事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人物形象的描写,可以推测出他们的内心活动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从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6.深入思考主题:记叙文通常涉及一定的主题,如人生哲理、友情、爱情等。
通过反思故事中的主题,可以从中获得对生活的思考和启发。
10.积累阅读经验:阅读记叙文需要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通过多读不同类型的记叙文能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的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更好地阅读记叙文,需要理解文本类型、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注意叙述手法和主题、体验情感变化等。
通过积累阅读经验和不断思考,可以更好地把握记叙文,领略其中的美和情感。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3篇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3篇一、概括内容要素归纳法(抓住“二主要”:人+事)(2)做了什么事或怎么了(3)补充起因、结果、时间、地点(有必要交待哪个便交待哪个)要求:语言简洁。
可以用反推文章内容的方法检验正确与否。
答案模式:××人+为了××目的(在××情况下)+××时间××地点+做了××事+结果二、明确中心(1)看标题(2)看首尾(3)看议论、抒情句三、记叙的线索(1)时间(2)行踪(3)人物(4)物件(5)事件(6)情感变化(7)见闻和感受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一些词语或一些事物;抒情议论句出现的关键语句。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模式: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四、分析词的含义和作用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五、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一些最突出、最重要的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顺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使行文曲折,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突出中心;内容集中,对比鲜明;(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待了……,使叙述更加充分,内容更充实;为下文的……做铺垫。
插叙和倒叙的区别:(1)把中心事件的结局或一些重要情节提到前边来,然后再顺着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是倒叙。
这种写法是先倒叙,后顺叙。
如果全文的结构是顺叙,中间插入了另一件事,显然它也可能是以前发生的事,但在全篇中仅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那么插入的这段事情就是插叙部分。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题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人公:(判定谁是主人公)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配角:对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简介某一人物答题技巧:基本情况、主要事件、简评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对人物的感情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2)1、线索。
2、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3、作者感情的触发点。
标题含有人物或者事物,一般是指文章的线索,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者具有象征义。
如《藤野先生》《邓稼先》《背影》,既指线索,又饱含感情。
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
标题含有哲理和议论的成分,一般是揭示文章的中心。
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再塑生命》的深层含义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文题点明主旨。
5、概括文章内容。
叙事类的题目,一般是概括文章内容。
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标题中出现矛盾现象,一般是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如《二月三十号》。
标题中出现修辞手法,主要是揭示文章的中心,有时候也是文章的线索。
如《像向日葵一样灿烂》。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3)(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答案记叙文知识点、出题点举隅【知识点】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
【出题点】1、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
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
3、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
4、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作用。
5、欣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
指导与训练一、*信息的感知和提取*的信息包括*的内容要点、写作顺序线索、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出题形式】1、理清*的思路(梳理写作顺序或*线索)〖补充知识点〗记叙文的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常见的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找出*要素、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补充知识点〗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常用格式:*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习题训练】例一:《背影》节选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记叙文阅读指导
记叙文阅读指导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及倒叙、插叙的表达作用,弄清记叙的人称及表达作用,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辨析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够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考点剖析】一记叙的六要素及顺序、人称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而事情总是在某个时间发生在某个地方,有它的前因、后果和经过;因此我们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的时间、地点,以及有关的人物称为记叙的六要素。
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
全文把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清楚了。
有些记叙文,所写的事情较复杂,时间、地点都有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内容不断深化,中心不断显现。
如果不考虑时间、地点的变化和有关的人物,就很难弄清文章的脉络。
对于记叙要素的交代,作者往往采用多种灵活的方法,既巧妙又明确,有时在不影响表达效果的情况下,其中的某个要素也可以省略。
弄清常用的三种记叙顺序。
1. 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2.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这种方式就叫倒叙。
阅读时要注意倒叙和顺叙交换处的句、段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应当强调的是,倒叙决不是整篇的由尾到头的逆向叙述。
提到开头先叙述的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段,在全文中只是一个局部,其下面的部分才是文章的主体。
而这主体部分采用的仍是顺叙的方法。
总之,倒叙只是顺叙方法的一种局部变通方式。
其次,顺叙部分的结尾与开头先写的那个结尾遥相呼应,结构才算完整。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顺叙、倒叙、插叙三者之间,无高下之分,阅读文章要注意分析作者安排顺序的意图。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真题训练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伏笔: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5、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居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常见修辞答题格式如下:
比喻:用(事物)比喻(事物),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拟人:把**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情状(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人物)……的感情。
答题思路如下:
(1)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什么,(或传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2)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绘出一幅……样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或对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赏析。
此题的答题思路:分析该句的修辞作用+具体语境作用。
文章线索:
(1)以人物、事情、物品、地点、时间、感情、作者的行踪为线索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2)在小说中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明线,而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就叫做暗线。如鲁迅写的小说《药》就是如此。故事的明线是:清末年间,华老栓的儿子小栓得了痨病,人们说此病吃了血馒头就好了,所以老栓等到一天清早衙门杀人,就拿着洋钱去买用囚犯血染的馒头,并匆匆拿回家给小栓吃。此文暗线是:老栓去取血馒头那天清早,被杀的囚犯是革命者夏瑜,小栓就是吃的他的血馒头,但这剂“药” 并没把小栓的病治好。小栓最终还是被痨病夺去了生命。
记叙文(散文)阅读技巧
记叙文(散文)阅读技巧
记叙文(散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阅读记叙文(散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理清文章结构:记叙文(散文)通常会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来组织文章。
在阅读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分析人物形象:记叙文(散文)往往会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阅读时要关注这些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3. 把握文章主题:记叙文(散文)的主题通常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场景或人物来体现的。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体会作者对事件的态度和感受,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4. 赏析语言艺术:记叙文(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优美、生动、形象的特点。
在阅读时,要注意品味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感受语言的魅力。
5. 联系生活实际:记叙文(散文)中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阅读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6. 勤做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等记录下来,这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印象,也方便日后复习和回顾。
总之,阅读记叙文(散文)需要我们细心品味、用心感悟,通过不断地阅读和积累,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技巧
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蕴含在具体材料之中的,是通过对人、事、景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的。
记叙文的另一特点,就是以记叙为主,采用综合表达方式,包括记叙中的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
记叙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包括:一、整体感知1、理清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一般来说,每篇记叙文都应具备这六要素,把这些要素交待清楚,内容才显得完整,眉目才清楚。
2、理清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和插叙。
倒叙往往出于作者表达的需要;或是为了突出中心;或是为了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是为了结构的变化,使叙述有波澜;或是为了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有两种:一是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线索中断一下,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二是插进对有关事情的追溯和回忆,叙述完了,仍按原线索继续叙述。
如2005年山西临汾市中考试题《喝得很慢的土豆汤》一文中的第二题“请按事情发生的本来顺序,为本文另写一个开头。
”本文采用了倒叙的顺序,此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对素材进行重组的能力。
只要熟悉文章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性格,进行合理的想象,就会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再如2006年沈阳市中考试题《献你一束花》一文中的第三题“选文第4、5两段在记叙的顺序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里采用了插叙的顺序,只要理清了事件,再联系上下文就不难回答。
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为叙述线索,可以有多种,如以时间发展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某人为线索,以见闻为线索,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等。
如2006年浙江温州市中考试题《不落别处》一文的第一题“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本文是以“奖券”为线索,只要通读全文,联系文题,理顺内容,此题不难作答。
2023年中考语文备考之记叙文阅读训练指导:《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①那个早晨,看见家门口的野蔷薇枝条上钻出一个个小芽,惊叫一声。
②那些嫩芽刚刚探出头,似乎来不及搞清楚它们与这个世界、与这个春天的关系。
所以不停地犯嘀咕:呀,我是怎样冒出来的?我是被谁推了一把吗?它们在枝条上跺脚,摇晃着身体,但是枝条没有动静。
而这个时候如果有风,它们的心又该慌张了吧?③一个嫩芽长出来,也有好几种色彩:芽的根处,是微红的,好像带着血,想必也是疼的。
没有一种事物能够轻轻松松地获得美丽,没有经过疼痛的事物也配不上美丽,所以每一个春天都值得赞颂和尊重。
④往上一点,有微微的绿意,这是春天烙进它身上的生命的基因:告诉它以后会长成一片葱郁的叶子。
这是让它放心呢!所以,一片叶子从一开始就不会出错,它只要尽情生长,就一定会迎来生命的蓬勃。
春天如此宽厚,万物才重新生长。
⑤再往上一点,就是鹅黄了:刚刚长出来的娇柔的模样,仿佛弱不禁风。
当然,它也不需要经过几场风,就会又往上长一点了。
如同一个走夜路的人,总是担心一脚踏进泥泞,但是还没有踩到泥泞,这一段路就已经走过去了。
仿佛人生路上的一些事情是早注定的,如同这个春天必然到来,我们需要做的不过是尽情绽放。
⑥一棵野蔷薇就这样把春天顶了出来。
⑦春天就这样来了,一点一滴漫不经心的样子,油菜花也零零星星地开了,不用担心,它们会越开越多,没有一朵花会错过春天:它们和春天是互相映照互相需要的。
而春天也是一个凶猛的季节,它不开个酣畅是不会罢休的。
⑧当然这棵野蔷薇并不知道我对它的憎恨:我在淘宝网上看见它开得那么妖娆,还可以接连不断地开,结果栽下去,它却是一棵野蔷薇——花开得乱七八糟,没有一朵成形的,挂在枝头上的全部是小小的白花,我被淘宝骗了。
但是它没有骗我,因为它不敢骗春天。
所以春天一来,它似乎就叫了起来:我在,我也会开花!⑨今年,我又买了几棵花苗栽下,我一样不知道它们是真是假。
但是我最关心的不是它们的真假,而是它们能不能活起来。
《诚信》记叙文阅读与答题思路指导
5、问题:文章中的“我”最后之所以“深感惭愧”是因为深深意识 到了这一点。请你以此对“我”说几句话,以示对其人格的肯定和 宽慰。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给予肯定和鼓励。)
解析:此类答案属于开放性题目,关键要审清楚题目要求,对“我” 要肯定和宽慰,也就是能认识到自己错误并且及时补嗅、味、触觉);语言、动作、心理、神 态、外貌;细节描写;景物描写。 c、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 d、从用语、遣词(动词)准确传神巧妙; e、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f、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前后照应、画龙点睛……) g、联系上下文从内容上分析。
《诚信》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
1、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2、原文阅读; 3、阅读答题思路指导。
一)记叙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思路:
一、表达方式的种类: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三、修辞的种类与作用分析: 常用的修辞格: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 …… 情感。 举例: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感 情方面,必须跳出被比喻的事物本身,要看文章整体写的是什么,要表达的感情 是什么,扣住主题。) 2、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情态(喜怒哀乐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表达了作者……感情。(表达感情方面,必须跳出被比喻的事物本身,要 看文章整体写的是什么,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扣住主题。)举例:小草偷偷地 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排比:表现了事物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气势 , 加深了感情。(表达感情方面,必须跳出被比喻的事物本身,要看文章整体写的 是什么,要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扣住主题。) 举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 4、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事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举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 …… ,使文章有起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 趣。 6、反问:表达了……的情感,加强语气,使文章有起伏。
记叙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记叙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记叙文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常见文体,通常用来叙述、描述和回顾事件。
在阅读记叙文时,有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意义。
以下是关于记叙文阅读理解的10条技巧和方法,并提供详细描述。
1. 阅读前的准备:在阅读记叙文之前,先了解一下作者和作品的背景信息。
可以研究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文学流派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图和特点。
2. 抓住文章的主题:记叙文通常有一个主题或中心思想。
通过仔细阅读开头和结尾的段落,以及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找出文章的主题,这将有助于整体理解。
3. 留意时间、地点和人物:记叙文通常会涉及到一定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仔细观察和把握这些细节,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故事情境,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情感变化。
4. 分析故事结构:记叙文通常由引子、承接、高潮和结尾构成。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观察故事的结构,分析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和转折点,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发展和情节的推进。
5. 细致品味语言:记叙文的魅力在于作者的语言运用。
仔细品味作者使用的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注意语言的节奏和抑扬顿挫,能够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图。
6. 理解人物的动机:记叙文通常有一些主要人物。
深入理解人物的动机和行为背后的原因,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决策、行动和情感状态。
注意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内心独白和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揣摩人物。
7. 注意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者通常通过记叙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通过分析作者的字里行间和隐含的意思,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对事件、人物和情节的看法,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立场和理解。
8.注意记叙文的背景和文化因素:记叙文常常会涉及到特定的背景和文化因素,比如社会背景、历史事件、习俗和传统。
了解这些背景和文化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作者的用意。
9. 多角度思考:记叙文往往有多个解读角度,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
初二语文 记叙文阅读指导
记叙文阅读能力点
二、记叙文阅读考查的基本能力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说出自己的看法;能结合材料 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5.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6.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 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 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提取要素——辨别归类——发现揣摩
记叙文阅读题目
1.从作者对胡同“交响乐”的描述中,你体会老北京的小胡同生活 有哪些特点? 2.结合第20-24段内容,体会作者写父亲在弥留之际对“我”所说的 话有什么作用? 3.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 4.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 5.这篇纪实文学讲述了苏兆庆与莒县博物馆之间真实的故事。阅读 文章,谈谈你对题目“一个人和一座博物馆”的理解。 6.本文以灯光为线索,多次对老师窗前的那盏油灯进行了传神的描 写。请你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阅读方法示例
整个事件的发展大致是这样的:
“我”抄袭的作文得了好成绩,并且有许多红圈——去找老师承认错误,老 师取出《寄小读者》为我讲解——我虽明白,但仍然反诘老师打红圈——半 年后再去看老师,他已经住院,我只看见孤独的油灯。
伴随着这些情节的发展,“我”的心情也在不断变化。
这样的阅读思路,我们可以延伸运用到其他文本阅读中,这是我们进一 步理解内容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指导
一.记叙文的阅读要求
阅读一般记叙文,能把握记叙的要素和线索;理清记叙的顺序;弄清记叙的人称;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详略安排的作用;能对运用的表达方式进行辨析,并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能够从文章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
2.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
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三.记叙文知识要点
1.记叙文的“六要素”和贯穿全文的线索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助于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事件脉络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2.记叙的顺序
a.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和结局写。
b.倒叙: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决不是整篇的
由尾到头的逆向叙述。
提到开头先叙述的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段,在全文中只是一个局部,其下面的部分才是文章的主体。
而这主体部分采用的仍是顺叙的方法。
总之,倒叙只是顺叙方法的一种局部变通方式。
其次,顺叙部分的结尾与开头先写的那个结尾遥相呼应,结构才算完整。
c.插叙:中断原先叙述,插入有关情节,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3.记叙的人称
a.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
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
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
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b.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是第三人称。
用这种
人称不受任何限制,用“他”或“他们”(直接姓名***),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4. 中心意思的归纳
记叙文的中心意思是蕴涵在所记叙的人、事之中的,所以准确归纳记叙文中心意思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中心意思的归纳的具体方法
①抓住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
《紫藤萝瀑布》的最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②抓住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用适当的词语连贯
起来。
《驿路梨花》结尾引用陆游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它既是文章的点题句,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这“驿路梨花”是边疆盛开的梨花,是哈尼族的梨花姑娘,更是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品质和雷锋精神的象征。
③通过结构分析来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突出详写
的内容往往蕴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
③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
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如《最后一课》,我们只要了解了法国当时濒临亡国的背景,就可以了解其中心了。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a.记叙:把人物或事件的概貌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或事件的片段贯穿
起来,让读者对事件的全貌和发展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介绍人物或事件的概貌)
b.描写:对人物或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c.议论:目的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的意义。
d.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
e.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
判断运用的表达方式:
②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
插秧。
②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
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
③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
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④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6.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的方法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a.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常用的肖像描写,它不只在于勾画出人物的外部面貌,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揭示人物的性格特
性。
b.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
c.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
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
7.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指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描写。
a.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
自然环
境描写能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的品质,突出人物身份地位,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意思的作用。
如《七根火柴》开头对草地恶劣环境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无名战士及卢进勇为保存火柴,要克服难以想像的困难,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高尚品质,突出了全篇的中心。
b.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
的描写。
能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
如《孔乙己》对鲁镇咸亨酒店的格局、不同人物的身份、穿着等的有关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交代了时代背景,暗示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
8.记叙记叙文的结构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文的写作
特色:
9.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a.表现手法:
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讽刺、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等
b.语言风格:
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c.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形象生动;
拟人:赋于某物以人的性格感情(喜怒哀乐等)
排比: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
夸张:突出所描绘的事物或情境的特点(程度);
设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反复:加强语气,增强语势;
对偶、引用、借代、反语、对比。
10.如何赏析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记叙文答题技巧点拨
1.仔细审题,把握要领。
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
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______________”
这一句轻声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
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例.结合语境,将文章中画线处空缺的话写在下面
答:_________________。
“语境”指语言环境。
①它与前后的语句相关,在内容上既承上,又要启下;
②补人物的话,所补句子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口语化;
③符合当时说话的情境、情调;
④需注意文中与补句有直接关系的词语.
2.联系旧知,准确作答
阅读侧重考查能力,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是重点之一。
(哈尔滨·2001)阅读《峭壁上的树》:
本文写酸枣树的同时,写了桃李杨柳四种树,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
”
《白杨礼赞》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进行对比,以突出白杨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的写法。
3.语言运用,具体分析
词语的解释,特殊句子(过渡句、主旨句、双关语等)的确认与作用,写作手法的分析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空泛笼统。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浅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
4.关注生活,勤于积累(开放性题目)
(陕西·2002)阅读张抗抗的《雪山向日葵》,题17:
“作者发现了雪山向日葵的特性后,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再认识。
作者‘发现——反思’这一认识过程,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10.开放性题目
考查角度比较灵活;谈看法、读启示、读体验、谈做法等等,内容大多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密切相关,应该说,每个考生都有的可说,但要说好却不容易。
①平时一方面要关注生活,注意勤观察、勤思考;另一方面要广泛阅读,开阔视听,不断吸取知识营养。
积累较丰富的材料,“谈”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②“谈”时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的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应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④谈”时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议论记叙相结合);语言力求简明扼要(注意文字数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