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合集下载

二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

二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
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会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 收和再辐射,进而影响地表温度。
03 气温的时空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由于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气温也会随之发生周期性变化。通常, 日出前最低,日出后逐渐升高,午后达到最高值,之后又逐渐降低,日落后回 到最低值。
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由于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气温也会随之发生季节性变化。通常, 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影响地球表面的 温度和气候变化。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主要通过吸收和重新 辐射热量来实现。
大气中的水汽、臭氧和气溶胶 颗粒等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热 量,从而加热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 物理过程,它涉及到许多因素 ,如大气的温度、湿度、压力 、风速等。
土地利用变化对气温的影响
森林砍伐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地表反照 率增加,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进而影响气温。
土地覆盖变化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如从森林 变为农田或城市,也会影响地表
反照率和温度。
农业活动
农业活动如耕作、灌溉等也会影 响地表反照率和温度,进而影响
气温。
THANKS 感谢观看
城市化对气温的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中建筑物、道路和工业设施 等吸收和重新辐射热量,使城市 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农村地区,
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温度逆增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下垫面的改变 导致地表反照率发生变化,进而影 响气温。
气候变化适应性
城市化对气温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 ,采取措施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提高城市气候变化适应性。
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大气受热过程及其对气温的影响
【回顾】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强弱影响要素 过程和原理 影响结果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太阳高度大 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 纬度 太阳高度角) 的地区, (太阳高度角) 的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 度地区递减 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穿越路径短、 同纬度地区, 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穿越路径短、 同纬度地区,海拔越 地形 海拔高度) 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 (海拔高度) 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日照强 高地区太阳辐射越强 度大、时数长 度大、
[课堂训练题] 课堂训练题]
读图分析, 读图分析,青藏Hale Waihona Puke 区太阳辐射很强而气温却很低!为什么?
中 国 太 阳 能 分 布
解题步骤二:提取信息并依据信息推测判定相关结果 解题步骤二: 提取有效信息 推测判定过程
太阳高度较大
推测判定结果
削弱作用小 日照强度大 削弱作用小 日照强度大 削弱作用小 日照强度大 日照时数长
读图分析, 读图分析,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很强而气温却很低!为什么?
中 国 太 阳 能 分 布
解题步骤三:简洁归纳, 解题步骤三:简洁归纳,规范表达
【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海拔最高、高原上大气的密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海拔最高、 度小(空气稀薄),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上述原因, ),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 度小(空气稀薄),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上述原因, 使折射、散射和吸收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大 使折射、 减弱、日照时数长,从而使太阳辐射增强。所以, 减弱、日照时数长,从而使太阳辐射增强。所以,青藏 高原是我国太阳年总辐射最高的地区。 高原是我国太阳年总辐射最高的地区。 【2】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 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很差, 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 面辐射的热量;加上高原上风速较大, 面辐射的热量;加上高原上风速较大,更不利于热量的 积累和保持。所以, 积累和保持。所以,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很 低。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看,这大气就像一个神奇的大舞台,各种过程在上演呢!太阳就像个超级大明星,源源不断地把能量洒向地球。

这太阳光穿过大气层的时候,一部分被散射啦,就好像大明星的光芒被稍微挡了一挡。

然后呢,地面这个忠实粉丝就开始接收太阳光的温暖啦,地面被晒热了,这温度可不就上去了嘛!这地面受热后,也不含糊呀,它也开始向外辐射能量。

就好比你吃了顿大餐,有了能量,也得散发出来不是?这地面辐射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啦,大气也就跟着热乎起来。

咱再说说气温。

这气温可真是个调皮的家伙!有时候高得让人直冒汗,有时候又低得让人直哆嗦。

它就像个爱变脸的小孩子,一会儿高兴了,温度蹭蹭往上涨;一会儿不高兴了,温度又哗哗往下掉。

你说为啥夏天热冬天冷呢?这就跟大气受热过程有很大关系呀!夏天的时候,太阳照射时间长,强度大,地面吸收的热量多,气温自然就高啦。

冬天呢,太阳好像也变懒了,照射时间短,强度也小了,地面吸收的热量少,气温可不就低了嘛。

咱生活中也有很多跟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相关的有趣事儿呢!比如夏天你去海边,为啥感觉海边比内陆凉快呢?这就是因为海水的比热容大呀,吸收同样的热量,温度升高得没那么快。

就好像一个大胖子和一个瘦子同时吃一碗饭,胖子感觉不咋饱,瘦子可能就撑得不行啦!海水这个“大胖子”就起到了调节气温的作用。

还有啊,为啥城市里有时候比农村热呢?这是因为城市里有那么多高楼大厦、水泥路,这些可都是会吸收热量的呀!农村呢,有大片大片的绿地,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凉爽的毯子。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这可真是跟咱的生活息息相关啊!咱得好好了解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这多变的天气呀!所以说,咱可不能小瞧了这看似普通的大气和气温,它们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它们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好伙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气候变化。

咱可得跟它们好好相处,这样才能让咱的生活更加舒适、美好呀!。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12~13题。
由于太阳辐射引起逆温的生消过程。
12.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辐射减弱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13.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A.19∶00~22∶00 B.04∶00~07∶00 C.07∶00~10∶00 D.13∶00~16∶00
总结:影响某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纬度、天气、地势、 日照时间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物体辐射定律:物体温度愈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 愈短(称为短波辐射);温度愈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 长愈长(称为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长波辐射
对流层中的CO2、H2O主要吸收红外线长 波辐射,所以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 而增温,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却很少。因 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大气和地面的 反射散射34% 太阳辐射 100% 太阳常数 8.24J/cm2∙min
散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19% 大 气
反射
地面吸收47%
三、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臭氧:主要吸收波长较短的_________ 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 吸收 红外线 _________ (有选择性) 可见光 吸收得很少 对能量最强的_________
思考:降水的形成条件? 凝结核(杂质)
空气的上升运动(降温)
前提: 空中有云(水汽) 人工降雨 一般措施: 播撒干冰(降温)
播撒碘化银(凝结核)
人类活动影响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燃烧矿物燃料→CO2增加→“温室效应”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 和蔼温课件
目录
•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气温变化 • 大气中的热量传输 • 大气中的能量平衡 • 大气中的温室效应
0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的传
太阳辐射是太阳以电磁波的情势向外发送的能量,它是地球大气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大气中气体分子和蔼溶胶粒子的吸取和散射作用, 导致太阳辐射强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太阳辐射的传输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辐射、漫射辐射和反射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取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蔼溶胶粒子 能够吸取太阳辐射能量,其中水 汽、二氧化碳和臭氧是主要的吸
取气体。
吸取作用会导致太阳辐射能量减 少,从而影响大气的温度和化学
组成。
吸取作用对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 有不同的影响,导致大气温度和 化学组成在垂直方向上出现差异
温室效应增强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增强,进而影响全球气候 。
极端气候事件增多
能量平衡的破坏可能导致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台风等增多 。
冰川融化与海平面上升
能量平衡的破坏可能导致冰川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05
大气中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定义和原理
温室效应定义
大气层能够让阳光透进来照射地面, 禁止地面热量散发出去的自然现象。
甲烷
对红外辐射有强吸取力,但含量相 对较少。
温室效应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
应对措施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植树造林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热辐射的传输不受物质的阻挡,可以穿越空间和透明介质。在大气中,太阳辐射 通过短波辐射的情势被大气吸取、反射和散射,进而量平衡的原理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附带气温的描述和影响因素)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附带气温的描述和影响因素)

⽓温--⼤⽓受热过程(附带⽓温的描述和影响因素)⽓温—⼤⽓受热过程⼀、⼤⽓分层名称对流层平流层⾼层⼤⽓⾼度0—12km12—50km50km以上⽓流状况上升和下沉平流现象天⽓现象飞机航天器1、两个来源地球⼤⽓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近地⾯⼤⽓主要、直接的热源:地⾯辐射。

2、两⼤过程地⾯增温:⼤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射到地⾯,使地⾯增温。

⼤⽓增温:地⾯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传递热量。

3、两⼤作⽤削弱作⽤:⼤⽓层中的⽔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

保温作⽤:C⼤⽓逆辐射对近地⾯⼤⽓热量的补偿作⽤。

特别提醒:任何物体温度最⾼时,其辐射最强。

就某⼀地区⽽⾔,地⽅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时13点时,地⾯温度最⾼,地⾯辐射最强;地⽅时14点时,⼤⽓温度最⾼,⼤⽓辐射(包括⼤⽓逆辐射)最强。

三、⼤⽓受热过程原理的应⽤1、⼤⽓保温作⽤原理的应⽤(1)温室⽓体⼤量排放带来全球⽓温升⾼温室⽓体(CO?、甲烷等)→排放增多→吸收地⾯辐射增多→⽓温升⾼→全球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些现象:①采⽤塑料⼤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玻璃温室育苗等。

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棚内或室内,⽽地⾯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使热量保留在塑料⼤棚和玻璃温室内。

②⼈造烟雾、浇⽔防冻。

秋冬季节,我国北⽅常⽤⼈造烟雾来增强⼤⽓逆辐射,使地⾥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浇⽔可增加空⽓湿度,增强⼤⽓逆辐射;⽔汽凝结释放热量;⽔的⽐热容⼤,浇⽔可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不但能防⽌⼟壤⽔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果的糖分积累等。

2、利⽤⼤⽓削弱作⽤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海拔地区地势⾼→空⽓稀薄→⼤⽓的削弱作⽤弱→太阳能丰富(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候较为⼲旱→晴天多、阴⾬天⽓少→⼤⽓的削弱作⽤弱→太阳能丰富(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3、昼夜温差⼤⼩的分析主要从⼤⽓的削弱作⽤和保温作⽤去分析。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及影响因素

气温-大气受热过程及影响因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纬度高(48°N附近), 冬季寒冷而漫长,害 虫(虫卵)不易越冬;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 日低温较低,不利于 虫害生存和繁殖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 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据 此完成1~2题.
思考:如果某地阴雨 天气多,气温日较差 是增大还是缩小?如 果是大面积湖泊呢?
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回答:
1.A、B两条曲线中,可能表示阴 天气温变化的是
2.如果是海陆差异,表示陆地气 温变化的是
3.若图示为我国某城市8月份两条街道的气温日变化曲线,
则图中代表绿化街道气温变化的是
,由此说出绿地
对城市的主要作用。
气温年较差小于10°C,海洋性显著 气温年较差大于15°C,大陆性特征明显
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
(1)陆地气温年较大; (2)海洋气温年较差较小; (3)高原地区气温年较差小;
(4)温带内陆干旱区气温年较大,热带沙漠区气温年较差小; (5)热带地区年较差最小,温带地区最大。
气温年较差变化的影响因素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B
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 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 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③④。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弱,所以气温日较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 层厚温差小,且积雪覆盖有保温作用,所以选②。
(5)下垫面性质
①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 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且距海越 远,日较差越大。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受热的程度与气温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气温是用来描述大气中分
子热运动程度的物理量。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球时,大气层吸收部分辐射并
转化为热能,使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增加,从而提高了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辐射、传导和对流三种方式。

辐射是指太阳辐射直接照射到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上,使其分子内的
能量增加。

辐射的能量传递主要通过光子的传播完成。

不同波长的光子能
量不同,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而红外线则具有较低的能量。

当太阳辐
射到达大气层时,紫外线的一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其余部分则可以穿透大
气层,照射到地球表面。

太阳光照射到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上时,能量被
吸收并转化为热能,使大气层温度升高。

传导是指能量通过分子之间的直接碰撞传递。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之间
存在着碰撞和相互作用,热能可以通过分子之间的碰撞传递,使得温度在
不同地区之间均衡分布。

传导是大气中温度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传
导作用,热能可从地表传递到大气层,使得大气层中的气温升高。

对流是指由于热的差异导致气体的运动而产生的传热现象。

当大气中
的一部分受热后,分子的热运动变得剧烈,密度降低,从而产生上升运动。

与之相对应的是,被冷却的气体密度增加,从而产生下降运动。

这种上升
和下降运动形成了大气中的对流循环。

对流运动通过空气的运动将热能从
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从而使得大气层中的气温分布趋于均衡。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02
03
辐射转换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微粒 通过吸收和发射辐射能, 实现能量的转换和传递。
对流转换
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导致 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产生运 动,形成对流,使热量得 以在大气中传递。
潜热转换
水汽在大气中凝结或凝华 时释放潜热,对大气温度 产生影响。
大气温度分布与变化
垂直分布
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 低,但由于逆温等现象的 存在,实际温度分布并非 简单的递减。
实验设计和操作
控制实验
在室内模拟大气环境,通过控制 温度、湿度、风速等条件,观察 不同因素对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的影响。
对比实验
选择不同地点和时间进行观测实 验,比较不同条件下大气受热过
程和气温的差异。
数据分析实验
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可 视化处理,揭示大气受热过程和
气温的变化规律。
数据分析和结论
大气环流与气候变化
地球系统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探讨大气环流对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的响 应,以及气候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发展更完善的地球系统模型,综合考虑大 气、海洋、陆地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提 高对气候变化的整体认识。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数据观测与验证
提高对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的 观测精度和覆盖范围,以验证 和改进气候模型的预测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探讨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的影响因素 及其作用机制,为气候变化研究和天气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06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的研 究前沿与挑战
研究前沿
气候变化机制与预测
大气辐射传输过程
深入研究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变化的内在 机制,提高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能力。
精确模拟和观测大气中的辐射传输过程, 揭示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对大气受热的影 响。

2.3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2.3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补充思考
逆温现象
1.含义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
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
源是地面,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
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2.辐射逆温的发展过程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
2.两大作用 削弱作用: (1)表现形式:a选择性_吸__收__、散射和b_反__射__。 (2)削弱强度:对流层大气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_太__阳__辐__射__ 的能量。
削弱作用 吸收 反射
散射
参与的物质
主要作用
典例
对流层大气中 水汽和二氧化碳 平流层中的气温随高
的水汽和二氧 吸收_红___外__线, 度的增加而上升,地
4.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 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
C 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考点二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两大过程 (1) 地 面 的 增 温 : 大 部 分 太 阳 辐 射 透 过 大 气 射 到 地 面 , 使 __地__面___增温。 (2) 大 气 的 增 温 : 主 要 以 _地__面__辐__射__ 的 形 式 向 大 气 传 递 热 量。
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受热过程, 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
平均__正__午__太__阳__高__度____不同。 (2)_下__垫__面__因素:下垫面状

(完整版)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完整版)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核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典例探究】例1(2017·全国文综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例2(2016·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考点透析】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图所示: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全球变暖。

(4)烟雾防冻。

(5)温室大棚。

(6)果园铺沙石。

3.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全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4.温差大小的影响因素温差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从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天气和气候状况等角度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锦囊妙计,战胜自我】1.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小,各月热量的收支相差不大,终年高温。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4)平原与高原:高原地区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2讲: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高三地理一遍过第2讲: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1
2
3
4
5
6
7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受热过程 区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理解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形成机制
二、大气垂直分层 三、气温和等温线
8
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热力作用



射向宇宙空间

地 面 削弱作用、 水



地面增温
地面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等温线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1、大气受热过程: 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大气垂直分层、气温、逆温、等温线 2、热力环流: 气压、等压面、垂直气流、等压线、风、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 风向、风力、“三力” 3、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南北移动 4、季风环流: 季节性高低压中心、冬夏季风
22
微专题:气温
1、气温高低的影响因素。 2、气温的日变化(昼夜温差)、年变化、垂直变化规律。 3、等温线图图的判读。 4、气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温的日变化(昼夜温差)

间 气温的年较差 变
气 温
化 气温的年际变化

时 空
空 气温的垂直分布
分间
布变
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逆温形成、影响

气温的水平分布
(根本热源)(直接热源)
拓展:为什么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 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 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达到最高。大气主要 以逆辐射的方式和大气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直至次日日出一直没 有太阳辐射来补充热量,所以直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达到了最低。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深色尘埃增___强_对太阳辐射的
吸收,_减__弱__对太阳辐射的反 射,加__速__全球变暖。
命题角度二 结合区域等温线分布,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题型预测:选择题)
如图为“我国西部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甲处地形及影响其7月等温线分布因素的判断,正确的是( )
√B.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受到的削弱作用小
C.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 D.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比热容小,升温快
纬度较高,太阳高度角_小___, 太阳辐射受到的削弱作用_强___
课堂小结
太阳辐射(影响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
大气的削弱作用
影响昼夜温差的因 素分析
等温线弯曲、闭合、 走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十雾九晴
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
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图中表示枯雪
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真题研究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
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
核心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主干精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三维本》P35
识图辨图
思维建模
《三维本》P35
1.大气受热过程分析技巧 (1)确定大气的热源 ①_____是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②___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明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是___作用、____作用和____所用。 (3)明确波长的关系:太阳辐射为____波辐射,地面、大气辐射为___辐射。 (4)分析热量传递和转换过程中的影响条件 ①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太阳高度)/天气/地势/昼长/大气透明度。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回答⑴~⑶ 题
⑴上图曲线中( D )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⑵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C ) A、云量厚度 B、地势高低 C、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 ⑶近五十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B) A、云量增加 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 D、人口增加
B. 6月5日 D. 6月20日
晴朗 多云
B. 大兴安岭 D. 帕米尔高原
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⑴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 波辐射使大气能量增加;因此,地面是近地 面大气的主要热源。 ⑵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大部分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上界
自然地理(8)
大气的受热力过程和气温
1、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性质。 2、掌握逆温形成的条件及应用。 3、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
大地暖大气
1、太阳辐射:
⑴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⑵太阳辐射由紫外线、可见光、 红外线三部分组成。 ⑶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可见光部分 ⑷太阳辐射是一种短波辐射
(2)60°N与60°S相比较,平均气温年较差 60°N 地区更大,原因 是 60°N处大部分为大陆,热容量(比热)小,温度变化大,而60°S处全部为海洋,温 。
度变化小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

(5)天气:同样条件下,白天晴,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较高;阴雨天时,白 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气温低 。 (6)大气运动: 我国北方冬季气温更低的原因 之一是北方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强。秋冬季节, 一场北风一场寒。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冷 锋过境后,气温下降。
(2)大气环流: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 (3)天气: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10分) (4)下垫面:该地植被覆盖度较低, 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缺乏植 (5)地形:谷底和谷坡升温速度快,热量向近地面大 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谷 气传递使气温升高;从材料中可知,死谷海拔低,空 深且狭长, (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 气对流弱,热量不易散失,造成夏季炎热。 热量不易散发。
大气受热过程
简 单 形式
全球性表现 三 圈 环 流
热 力 环 流
大 气 运 动
天 气 系 统
气旋系统
锋面系统
季 风 环 流
长/短波 1、概念: 辐射、
2、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地面 是 大气 主要的直接热源
削弱作用 大气
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地 面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 3环节2作用 2、过程: 要直接的热源
举例说明 影响气温的因 素有哪些??
(1)纬度位置: 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获 得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使气温从较低 纬度向较高纬度逐渐递减。 (2)海陆位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 (夏季),陆地升温较快,温度较高,海洋升温 较慢,温度较低;夜晚(冬季),陆地降温较快, 温度较低,海洋降温较慢,温度较高。
(3)地形: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盆地夏季热 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阳坡得到太阳辐射多, 气温高;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往往比迎风 坡同海拔高度气温高;冬季,我国四川盆地因 北部秦岭、大巴山的阻挡而温度较高。青藏高 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效应较 差,所以气温较低。 (4)洋流:暖流对沿岸有增温的作用,寒流对 沿岸有降温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大气运动规律
核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典例探究】例1(2017·全国文综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B.②C.③D.④
例2(2016·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
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

读图,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考点透析】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
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图
所示: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2)“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全球变暖。

(4)烟雾防冻。

(5)温室大棚。

(6)果园铺沙石。

4.温差大小的影响因素
温差大小的影响因素主要从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天气和气候状况等角度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
【锦囊妙计,战胜自我】
1.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
(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

原因是陆地比热容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小,各月热量的收支相差不大,终年高温。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4)平原与高原:高原地区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但因地势高,气温低,年温差小。

平原地区则相反。

2.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

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
(2)闭合等温线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3.影响气温的因素
(1)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一般而言,纬度与气温成反相关
②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区比较)夏季,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较低;冬季,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较高
(2)大气
①锋面活动:冷(暖)锋过镜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
②天气状况:(同一地区的相邻时段比较)白天多云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气温较晴天高(3)地形
①海拔:海拔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
②高大地形:对冷空气起到屏障或堆积作用
如果是开口直接朝向冷空气来源的山谷,其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否则反之。

有高大地形阻挡冷空气的山间盆地、河谷气温比同纬度偏高
③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较高
背风坡因焚风效应气温较高,尤其是冬季
(4)其他
洋流:(同纬度不同地区比较)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植被:(一般用于小范围比较)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白天气温略低,晚上气温略高
水文:(一般用于小范围内比较)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比热容大,白天气温略低,夜晚气温略高
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等
【巩固练习】
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
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
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
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池、猪
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
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

读图,完成1~2
题。

1.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
顶,首要目的是 ( )
A.减少病虫害 B.减少热量损耗 C.减少水分蒸发D.增加室内温差2.该生态小康家园地源热泵使用的主要季节是 ( )
A.春季、夏季 B.夏季、秋季 C.秋季、冬季D.冬季、春季
读我国某山地1959—2009年1月0℃等温线的海拔高度(单位:米)表,回答3~5题。

3.关于该山地1月0℃等温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西段上升更为明显 B.中段上升更为明显
C.东段下降更为明显 D.西段下降更为明显
4.预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该山地水平方向上0℃等温线可能移动的方向是(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5.推测该山地可能是( )
A.天山 B.大兴安岭C.秦岭 D.阴山
【课后作业】
浓雾发生时,有些居民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据此完成1~2题。

1.浓雾使( )
A.大气逆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强
C.能见度降低 D.太阳辐射增强
2.浓雾发生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
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地面辐射
下图为某地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等温距为4℃。

3.图中①地1月、7月的温差可能为( )
A.8°C B.12°C C.16°C D.20°C
4.导致图中②地7月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
A.洋流 B.海陆热力性质
C.地形 D.冬季风的影响
5.图中R河的汛期可能出现在(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
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C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

其原因是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

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

6.“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7.“冷岛效应”能
A.促进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
B.抑制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
C.加快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
D.抑制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温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

下图为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8.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
地没有走直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充分利用海陆风
B. 避开天敌
C. 低湿地分布较广
D. 受人类活动干
扰小
9.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并
常常避开广阔森林和水域,如果一定要经过时,
也要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是因为:()
A. 食物较丰富,觅食较容易
B. 风力较大便于飞行
C. 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
D. 上升气流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