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方法与技术方案设计-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海洋科学中的海洋生态与资源调查实验报告

海洋科学中的海洋生态与资源调查实验报告

海洋科学中的海洋生态与资源调查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海洋生态与资源的调查研究,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相互关系及资源现状,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装置与方法:1. 实验装置:根据实验目的,采用海洋生态调查船作为主要实验装置,配备相关的调查设备,如潜水器、声纳、剖面仪等。

2. 实验方法:采用多种方法对海洋生态与资源进行调查,包括物理化学调查、生物学样品采集、水文数据记录等。

实验过程:1. 物理化学调查:通过测定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浊度等指标,了解海洋环境的基本情况,并对其变化进行监测。

2. 生物样品采集:使用潜水器进行深海生物样品的采集,通过观察、拍照和采集标本等方式,记录珊瑚礁、鱼类、贝类等生物的物种分布和数量状况。

3. 水文数据记录:利用剖面仪对海洋水体的温度、盐度、溶解氧等参数进行垂直方向的采集,并将数据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化学调查结果显示,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盐度和溶解氧含量呈现较大的空间变异性,浊度则与附近陆地的水域有关。

2. 生物样品采集结果显示,珊瑚礁分布广泛,但受到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的影响,其覆盖面积逐渐减小;鱼类和贝类物种多样性较高,但受到渔业活动的影响,个体数量有所下降。

3. 水文数据记录结果显示,海洋水体的温盐环境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溶解氧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这与海洋环流和生物活动有关。

结论:通过海洋生态与资源调查实验,我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资源现状有了初步了解。

然而,我们也发现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珊瑚礁面积减小、鱼类数量减少等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我们应该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加强海洋保护和资源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海洋生态与资源的调查研究,加深了我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并提醒我们应该积极保护海洋环境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大型海洋生物调查与保护

大型海洋生物调查与保护

大型海洋生物调查与保护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深邃和未知的领域之一。

海洋中有着各种奇幻的生物,人们对其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的了解一直不够透彻。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大型海洋生物调查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一、大规模海洋生物调查的目的大规模海洋生物调查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分布、数量和生存环境。

这项工作需要依靠科学家们的研究和技术手段的支持。

首先,科学家们需要对海洋中的生物种类进行分类和统计,以便更好地掌握其生态和生理特征。

其次,还需要对各个生物种群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其生存状态和受到的生态压力,及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大规模海洋生物调查的方法大规模海洋生物调查需要深入了解海洋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因此需要采用多种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其中,卫星遥感技术是目前最为普及的一种方法。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观测海洋中的生物或其生存环境,进一步了解其分布和数量。

此外,海洋生物采集技术和生物活体标记技术也是大规模海洋生物调查的重要方法。

以上方法虽然各有利弊,但需要借助陆地与船只进行实地采集,因此缺乏绝对的准确性。

这样一来,人类能够了解的,也就只有九牛一毛了。

三、大规模海洋保护的意义海洋生物是现在和未来的重要资源,而这些生物也在受到严重破坏和损失。

人类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破坏使得海洋生物数量锐减,如果不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它们可能会越来越稀少甚至灭绝。

对海洋生物的保护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任务。

我们需要重视这项工作,并为之付出行动。

四、大规模海洋生物保护的现状目前,全球各国政府、科学家和民间组织都已重视海洋生物的调查和保护。

但是,道路漫长。

在具体实践中,人类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依然严重,海洋生物数量依旧不断下降。

各国政府需要采取更为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通过综合治理、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或海洋保护区等手段进行保护。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采取品德教育的方法,提高人们对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视和爱护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生物的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第1章 绪论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第1章 绪论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2) 管理要求: a) 应通过检查,符合适航标准和安全检查条例; b) 船长及船员应具有相应职位的资质证书; c) 应保证调查人员的必要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d) 备航和安全检查、教育工作,能按时出海作业;船舶的行动 应尊重首席科学家的意见; e) 应按调查任务的需要准确地操纵船舶,保证航行安全; f) 凡属船上固定的调查设备,均需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d) 应有周密、可靠、有效的安全、消防措施及设备; e) 可在不同航速下连续航行; f) 应有准确可靠的测深、导航定位系统和通讯系统;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g) 远洋调查船应有较大续航力和自持力,并配有全球导航定 位系统;
h) 海洋生物调查船应有满足需要的拖网绞车,船尾适于拖 网作业;
i) 海洋声、光调查船应噪声低,有较好的防电磁干扰能力; j) 极地考源自船应具有相应的抗风暴和破冰、抗冰能力。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学科负责人: a) 应取得上岗资质证书,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应掌握本学科调查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主要要素的操作 技能,能正确处理调查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b) 负责本学科海上作业的顺利完成,返航后负责样品 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内业活动的圆满完成,负责向调查 项目负责人提交完整调查资料;
d) 应建立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e) 认真检查水、电、热供应设施是否处于正常开关状态; f) 应建立三废处理制度; g) 保持对有特殊要求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测试记录; h) 应保持实验室洁净、整齐、有序。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2、调查船 1)一般要求: a) 应具有适应海洋调查用的甲板及机械设备; b) 应有满足调查作业的实验室; c) 应有调查需要的电源;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如何进行海洋资源调查

如何进行海洋资源调查

如何进行海洋资源调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然而,在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前,准确了解和调查海洋资源的情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海洋资源调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掌握这一过程。

首先,在进行海洋资源调查前,需要充分了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海洋资源调查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为了发现和评估潜在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能源、鱼类资源、矿产资源等。

另一方面是为了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变化,以保护和管理海洋生态环境。

因此,在进行调查前,需要确立明确的调查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调查方案。

其次,进行海洋资源调查需要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和工具。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和工具。

例如,对于海洋能源资源的调查,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大范围的观测和监测;对于鱼类资源的调查,可以采用渔业资源调查船进行实地观察和采样;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调查,可以结合生态学调查和生物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

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如无人机、潜水器等,提高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进行海洋资源调查需要考虑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在调查过程中,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海洋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整理、分析和存储,以便后续的研究和利用。

在数据收集方面,可以利用传感器、浮标、浮游生物回收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和采集数据。

在数据处理方面,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挖掘,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特征。

第四,进行海洋资源调查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和样品采集。

通过实地考察和样品采集,可以更加直接地获取海洋资源的信息,并验证和补充通过其他方式获取的数据。

在实地考察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调查点位和时机,进行观测和记录。

在样品采集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网采、拖网、固定站采样等,获取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样品,以进行后续的实验和分析。

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中的技术创新

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中的技术创新

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中的技术创新海洋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财富之一。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海洋资源的调查与开发中,科技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探讨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的重要性及其相关技术。

一、海洋资源调查的重要性海洋资源调查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一步,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分布和利用状况。

同时,海洋资源的开发也需要先行的海洋资源调查,这是保证海洋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的必要条件之一。

通过海洋资源调查,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掌握海洋资源的储量和质量,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海洋资源开发方案,并最终实现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

因此,海洋资源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海洋资源开发中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的关键。

当前技术创新对海洋资源开发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装备技术的提升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装备技术已逐渐应用于海洋资源的调查和开发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比如,高精度定位设备、深海探测器、潜水器等先进装备的应用,能够为海洋资源调查提供高效、精准的技术支持。

通过这些高精度的装备技术,我们可以更快速、准确地了解海洋资源的分布情况,实现海底资源的二维和三维成像以及海水中各种化学元素的监测和分析,有力地促进了海洋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利用。

2.海洋能源技术的创新海洋能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对海洋能源开发的需求日益增长。

相应地,各种海洋能源的开发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风能发电、海流发电、波浪发电和海水温差发电等技术已日渐成熟。

近年来,我国在海洋风能发电技术领域的创新做出了重大突破,攻克了多项核心技术,比如高效、可靠的风力发电技术、海上风电场建设技术等,大大提高了我国的海洋能源利用效率,有助于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3.生物技术的应用海洋生物资源是我们重要的海洋资源之一。

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及其潜在价值研究

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及其潜在价值研究

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及其潜在价值研究海洋,是人类探索的最后一片蓝色领域,也是生命与自然的宝库。

然而,随着人类的开发和探索,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生态环境也受到了破坏。

因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调查成为了极为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探讨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及其潜在价值研究。

一、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意义1. 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通过对海洋生物区域进行系统的调查,可以掌握海洋生物的数量、种类以及分布情况等有价值的信息。

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避免海洋生物物种减少和生态环境破坏。

2. 深入了解生态环境与气候变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方之一。

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可以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环境的状况,可以在对海水、海底沉积物和生物等复杂因素进行分析后,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

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推进生态和气候变化研究,从而实现科学立法和有效管理海洋资源的目标。

3. 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海洋生物多样性实践的应用是一个广泛的领域。

它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发掘和培育新的产业,并推动经济发展。

例如,海洋中的海藻,可以从中提取食品、染料、抗生素等大量化合物。

多样性调查可以预测和确定可用的资源,这也就为相应的经济利益和规划提供了基础依据。

二、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方法1. 捕捞调查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捕捞渔业,尤其是底拖网捕捞和拍摄视频等方式获得数据。

该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的区域,而且对于海洋生物数量较多的区域可能影响生态环境。

2. 声纳调查法声纳调查法是一种人工智能技术。

通过使用声纳设备的技术,获取海洋生物的声波信息,进行调查。

该方法适用于大规模海洋生物的调查,可以避免捕捞调查法的不足之处。

3. 遥感监测法遥感监测法通常是使用卫星、太阳光等探测手段进行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调查。

该方法适用于广域海洋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和调查,但对于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分布缺乏直观数据,研究结果以数量多少比较粗略。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方法与技术方案设计-课程论文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方法与技术方案设计-课程论文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方法与技术方案设计班级:Y16渔业资源学号:S16090803008一、调查任务与目标查清舟山及其附近海域生物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客观反映该区域生物物种资源数量、利用和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其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海洋生物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建议。

二、调查对象调查舟山及其附近海域的游泳动物物种资源、底栖生物物种资源、浮游生物物种资源、鱼类浮游生物物种资源、潮间带生物物种资源。

三、调查准备1. 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针对要进行调查的对象、范围或区域,收集整理现有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调查资料、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农林业以及当地的社会人文、经济状况和影响生物物种生存的建筑设施等。

根据所收集资料,分析了解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为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编写奠定基础。

2. 组织调查队伍,确定调查技术负责人充分了解参加人员的专业背景,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人员,确保其有能力真实、准确地完成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群物种资源调查的相关工作。

调查组人员组成要做到量少而精干,专业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并确定调查组技术负责人。

3. 调查范围的确定根据调查对象、目的和任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实地调查的范围和区域。

为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在已划定的调查范围内,适当扩大调查的范围。

4. 调查线路、样地与样点的布设根据已确定的对象、内容以及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海拔、生境等确定调查线路或调查点,调查路线或点的设立应注意代表性、随机性、整体性及可行性结合;样地的布局要尽可能全面,分布在整个调查地区内的各代表性地段,避免在一些地区产生漏空。

5. 编写调查方案或计划,包括:(1)任务及其来源;(2)技术方案设计;(3)人员组织;(4)时间安排;(5)保障措施;(6)经费预算。

6. 工作与生活方面的准备主要是工具与器材及生活物资的准备。

如何进行海洋生物资源调查

如何进行海洋生物资源调查

如何进行海洋生物资源调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海洋生物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海洋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以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

一、确定调查的目标在进行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之前,首先要确定调查的目标。

这可能包括确定某一特定区域或物种的分布情况,评估海洋生物资源的健康状况,或者监测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明确目标有助于调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了许多先进的工具和技术来进行海洋生物资源调查。

其中包括水下摄像、声纳测量、遥感技术等。

根据具体的目标和研究对象,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非常重要。

例如,对于浮游生物的调查,可以使用水下摄像技术来观察和记录它们的分布和数量。

对于大型海洋哺乳动物的调查,则可以使用声纳测量技术来追踪它们的迁徙路径。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进行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时,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

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实地调查、航空或船只观察等方式进行。

在采集数据时,应注意采集的方法、频率和区域的选择,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这可能涉及到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建模等过程。

四、与相关方合作海洋生物资源调查需要各方的合作和支持。

这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环保组织以及相关的产业界。

政府部门的支持是保障调查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有效利用的重要保证。

科研机构和环保组织可以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科学的指导。

与相关的产业界合作,可以促进调查结果的应用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监测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不仅仅是收集数据,更重要的是为保护这些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长期的监测和调查,可以评估资源的健康状况、变化趋势和威胁因素。

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可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建立保护区、设立限捕限制等,并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以确保海洋生物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范文3篇)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范文3篇)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范文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1)第七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生物为海洋中具有生命的物体的总称,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和海洋微生物三大类。

按其生物活动方式和栖息环境可分为:底栖生物、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三大类。

地球上约80%的动物生活在海洋中,陆生动物门类和种类大大少于海洋生物。

现有的海洋捕捞能力已接近或超过传统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传统渔业已难以大幅度提高产量。

因而,人们研究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技术和海洋生物工程等手段,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的海洋生物资源,尤其是海洋高新捕捞技术、海洋牧场开发技术、海洋生物药物和工业原料开发技术。

第一节海洋生物资源一、海洋生物资源及特点海洋生物资源是有生命的、能自行增值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

其最大特点在于它能够通过生物个体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得到更新、补充,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生态平衡,因而有人称它为“再生性资源”或“可补性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包括:(一).水产资源、也称海洋渔业资源,是海洋生物中最重要的种类。

包括在海洋中生长的鱼类、贝类、甲壳类、头足类、哺乳类和藻类等动植物。

世界上水产品总量的90%左右在海洋水域捕捞,其中海洋鱼类产品占80%-90%。

人类每年约从海洋中获取8000 万吨水产品,而大部分是在仅占海洋总面积7.6%的大陆架捕捞,因此,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还有充分的潜力。

(二).浮游生物资源、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大多数没有自泳能力,只能随波逐流。

浮游植物为悬浮于水中的微小藻类植物,多分布于水域的上层,个体极小,繁殖特快。

浮游植物可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淀粉和葡萄糖,把无机物经过同化作用转变成植物性有机物,同时释放出氧气。

地球上的氧气70%是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来的。

所以浮游植物的多寡影响着其它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因此,称其为初级生产者。

第二章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第二章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细菌异养活性 异养细菌进行生理代谢活动的能力。 细菌生产力 单位时间内、单位水体所产生的细菌生物量。 浮游生物
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只有微弱的运动能力,悬浮在 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的生物群。 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依个体的大小浮游生物可分 为以下几种类型: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此外,还可按水温、品种和作业渔法等标准来分类。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黄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虾洄游示意图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渤海中上层鱼类分布洄游示意图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渤海底层鱼类分布洄游示意图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渔业资源的特性 (一) 渔业资源的自律更新性 自然资源 : 1)非更新资源 如石油、矿物等。 2)更新资源:①自然更新资源 , 如水产资源
3) 充分利用的渔业资源。指能适应资源自然更新能力,能 保持最大的持续产量。 4) 未充分利用的渔业资源。是指资源的利用尚有潜力,资 源利用的数量小于资源再生更新的数量。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三)按渔业资源蕴藏量分类 1 )总的渔业资源。指在一定水域内渔业资源的蕴藏量,在目
前条件下已被确定可以利用的。 2) 潜在的渔业资源。指总的渔业资源的一部分,就其性质来
第二章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海 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
碳同化数 指植物光合色素的光合作用效率。在CO2与光照度充足的条
件下,单位质量叶绿素与每小时所同化的碳量之比[常用 “碳(毫克)/叶绿素(毫克)/小时”表示]
新生产力 在真光层中再循环的氮为再生氮,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氮为 新生氮。由再生氮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称为再生生产 力,由新生氮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称为新生产力。

海洋生物的研究方法与科学探索

海洋生物的研究方法与科学探索

海洋生物的研究方法与科学探索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海洋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环境与演化机制,科学家们通过不断探索与研究海洋生物,开展了各种研究方法与科学探索。

本文将重点介绍海洋生物研究的方法与科学探索,以期进一步促进对海洋生物的认识与保护。

一、海洋生物的野外观察对于海洋生物的认识与研究,野外观察是最基础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科学家们会深入海洋环境,亲自观察与记录海洋中的生物种类、数量、行为与生态系统等信息。

这些观察可以在不同的深度、不同的季节与不同的地理位置进行,从而全面了解海洋生物的分布规律、季节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

二、海洋生物的样本采集与标本保存为了研究海洋生物的形态特征、遗传信息以及生态功能等方面,科学家们采集了大量的海洋生物样本,并进行标本的保存。

采集样本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潜水、航海、渔船等方式获取。

采集的样本需要进行标本制备、保存与分类等工作,便于后续的研究与鉴定。

三、海洋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可以从更微观的角度了解海洋生物的遗传信息、进化关系以及种群遗传结构等。

通过分析DNA序列、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等,可以推断物种的亲缘关系、演化历史以及基因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这些研究方法为了解海洋生物的起源、进化与适应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四、海洋生物的生态学研究海洋生物的生态学研究主要关注海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海洋生物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通过野外调查、实验研究和数学模型等方法,科学家们揭示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策略、营养级结构、能量流动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脆弱性。

五、海洋生物的行为学研究海洋生物的行为学研究旨在了解海洋生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行为模式与适应机制。

科学家们通过直接观察、实地实验和遥感技术等手段,研究海洋生物的洄游行为、觅食习性、繁殖行为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从而揭示海洋生物的行为策略和进化意义。

如何进行海洋生态资源调查与保护

如何进行海洋生态资源调查与保护

如何进行海洋生态资源调查与保护引言:海洋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过度开发和污染等因素,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并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科学的海洋生态资源调查和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如何进行海洋生态资源调查与保护。

1. 制定科学的调查计划海洋生态资源调查首先需要制定科学的调查计划。

该计划应考虑调查区域、调查目的、调查方法和调查时间等因素,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同时,该计划还应充分考虑资源保护的需要,例如避免破坏性的采样和捕捞活动,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应用先进的调查技术海洋生态资源调查需要应用先进的调查技术,以获取准确的数据。

例如,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海洋植物的分布情况,利用声纳技术探测海洋底部的地貌和物理特征,利用水下摄像技术观察海洋生物的生态行为等。

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调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3. 构建海洋生态数据平台海洋生态资源调查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因此建立海洋生态数据平台非常重要。

海洋生态数据平台可以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包括生物样品、地理信息、环境参数等,并提供便捷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

这样的数据平台可以为科研人员、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促进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4. 建立保护区和禁抛区为了有效保护海洋生态资源,建立保护区和禁抛区是必要的措施。

保护区是指将某一海域划定为特殊保护区,禁止一切捕捞和开发活动。

禁抛区则是指禁止排放污水、固体废物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海域。

这些限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5. 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海洋生态资源调查与保护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

政府应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规捕捞、非法排放污水等行为进行惩罚。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企业和个人按照规定进行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

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结论:海洋生态资源调查与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

海洋生态资源调查方案

海洋生态资源调查方案

海洋生态资源调查方案一、目的和意义海洋生态资源调查是为了了解和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明确海洋生态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海洋生态资源调查,可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现珍稀和濒危物种,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二、调查区域选取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海域作为调查区域。

首先,应考虑到调查区域的独特性和代表性,以确保所得到的调查结果具有普遍适用性。

其次,应考虑到海洋生态资源的分布和优先保护区的需求,选择区域内的重点海洋保护区进行调查。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一)调查内容1.海洋生态系统结构:调查区域内各类生物的分布、数量和密度。

2.珍稀和濒危物种:调查区域内的重点物种的数量和状况。

3.生态系统功能:包括物种间的相互关系、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内容。

4.污染和破坏状况:调查区域内的污染源和破坏行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1.野外考察:通过实地考察收集样本和观察各种生物的行为,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取样和标本:采取合适的方法和工具,采集水样、底泥样和生物样本,作为后续实验和分析的基础。

3.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测量和记录各种指标数据,进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和建议。

四、调查人员和装备(一)调查人员1.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和环境科学家:负责样本采集、数据记录和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2.海洋工程师和船员:负责海上工作,保证调查顺利进行。

3.专家和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二)调查装备1.科学考察船:具备航行能力和科学调查设备,满足海洋调查的需要。

2.采样工具:包括水样采集器、底泥采集器和生物采集器等。

3.海洋测量设备:包括声纳、浮标和测深仪等。

4.分析设备:包括显微镜、图像记录仪和电子天平等。

五、调查时间和规模根据调查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调查的时间和规模。

通常情况下,海洋生态资源调查需要进行多次,以不同季节、时间和环境条件下的数据为基础,准确评估生态系统的状况。

白令海峡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保护

白令海峡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保护

白令海峡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保护白令海峡位于亚洲与北美洲之间,是世界上最寒冷的海峡之一。

它连接着北冰洋和太平洋,是重要的海洋通道和生态环境。

白令海峡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各种鱼类、海豹、鲸鱼等。

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进行科学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是至关重要的。

一、白令海峡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性白令海峡作为一个极端环境下的海洋生态系统,拥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这里栖息着多种鱼类,如针鱼、鲑鱼和鳕鱼等,它们是重要的捕捞资源和食物链的关键组成部分。

此外,白令海峡还是海豹和鲸鱼等海洋哺乳动物的栖息地,这些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因此,对于白令海峡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与保护意义重大。

二、白令海峡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的方法为了全面了解白令海峡的海洋生物资源,科学家们采取了多种调查方法。

首先,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如声纳和卫星遥感等,对海洋水域进行广泛的扫描。

这些技术可以迅速捕捉到各种海洋生物的分布和数量信息。

其次,通过设置观测站点,对不同海域进行长期的生物采样。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更详细的海洋生物数据,并了解到海洋生物的季节性变化和迁徙行为。

最后,科学家还进行了深海探索,探测深海生物资源,为保护罕见且濒临灭绝的深海物种提供数据依据。

三、白令海峡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白令海峡的海洋生物资源,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建立了海洋保护区,限制捕捞和破坏性渔业活动。

这些保护区将成为各种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确保它们有适合的环境生存。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控制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行为。

此外,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四、白令海峡海洋生物资源调查与保护的挑战白令海峡位于寒冷的极地环境下,调查与保护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极端气候条件限制了科学家们的实地调查活动。

寒冷的气温和浮冰覆盖给调查工作带来不便。

其次,国际合作与协调也是一个挑战。

因为海峡属于多个国家的管辖范围,所以合作共享数据和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海洋生态资源调查方案

海洋生态资源调查方案

海洋生态资源调查方案背景海洋生态资源调查是全面了解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结构、海洋生物物种、数量和分布、生物群落、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信息的关键性一环,对于制定生态保护政策和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对海洋生态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以提高我国对海洋生态资源的管控和保护。

目的与意义1.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及主要生物物种的数量、分布情况,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研究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太平洋产业发展,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3.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并对海洋环境进行风险评估,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调查内容和方法调查内容1.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及海洋生物物种数量、分布调查:–采用无人机、卫星影像和海面水下高清监控等技术手段,对沿海海域、海湾、海岸带、海洋岛屿等生态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实地调查;–通过对海底地质等环境因素的监测,对海洋生物物种的数量、分布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为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和开展生物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海洋生物群落及海洋太平洋产业发展调查:–对中国主要海域进行彻底调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及能量流动、生态系统功能等情况,为开展生态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支持;–对渔业、海水养殖、海洋旅游等海洋经济领域进行重点监测和研究,制定提高海洋产业发展水平、保护海洋环境的政策措施。

3.海洋环境质量监测调查:–对海洋环境的水质、海底沉积物、生物毒性、微生物污染等方面进行全面监测;–对重点区域、重点控制点采取常规监测和专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海洋环境污染状况和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等情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

调查方法1.实地调查法:通过组织专家、科研人员和海洋生物学研究人员等单位的专业队伍,对我国主要海域进行全面、科学的实地调查,提高调查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2.遥感与监测法:采用遥感监测、海底探测等技术,进行遥感定量分析和海洋环境数据监测。

3.数据分析法:使用海洋监测数据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制作出适合专业人员和普通公众阅读的图表和报告。

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

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

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引言:海洋生物多样性指的是海洋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丰富程度。

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海洋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巨大的威胁。

因此,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的目的1.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可以了解目前海洋中存在的各种生物种类和它们的数量分布情况,从而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评估环境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对多年来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评估环境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程度,为制定相关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3.发现新物种并推动科学研究:海洋中尚有许多未知的物种等待我们去发现和研究。

通过调查工作,可以帮助科学家们发现新物种,推动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方法1.样本采集:通过船只、浮潜、潜水等方式,选择适当地点进行样本采集。

可以采集生物标本、水样等,以获取有关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数据。

2.物种鉴定: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鉴定和分类工作。

这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支持,通过形态学、遗传学等方法,确定采集到的物种名称以及其分类关系。

3.统计和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工作,以得出有关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相关信息。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和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科学可靠的结果。

4.生态调查:调查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同时,还需要了解它们的生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例如,了解它们的栖息地、食物来源、繁殖方式等,以便评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

三、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的意义1.环境保护:通过调查海洋生物多样性,可以了解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资源管理: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对人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有助于合理开发和管理海洋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科学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研究不同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和相互关系,可以揭示海洋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推动学科的发展。

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与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与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与保护海洋是地球上最为广阔和神秘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无限的生物资源。

这些资源中有一部分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科学价值,可以应用于食品加工、药物研发、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为了更好地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人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保护。

研究海洋生物资源的现状目前,研究者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研究海洋生物资源:实地采集和基因测序。

实地采集是指直接到海洋生态系统中采集生物样本,通过分析样本中的成分和特性来研究其中的生物活动机理、化学成分和应用价值。

基因测序则是基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对生物基因组的测序、结构和功能分析来掌握海洋生物的生命特征和生命历程,以及其在药物、食品和其他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们取得了很多成果。

已经发现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医疗和生物技术价值的海洋生物活性分子(如海螺素、甲壳素、鱼胆紫、虫草素等),以及多种味美、营养丰富的海洋食品资源(如海胆、鲍鱼、对虾、深海鱼等)。

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是保障其可持续利用的基础,需要从多个方面来保护。

首先,需要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持海洋生态平衡。

通过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和渔业禁捕区、实行海洋污染治理和水质监测等措施来增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

其次,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平衡。

建立健全的海洋生物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和评估标准,严格限制和规范海洋渔业额度,规定谁能捕捞、捕捞的数量和时期以及种类等等。

此外,重要的是也需要更广泛地开展公众环保意识教育,加强对民众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素养,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态环境。

结语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和保护已经成为当今环保议题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人们需要积极探索海洋生物资源的应用和保护,并为建设清洁、美丽的海洋环境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方法与技术方案设计班级:Y16渔业资源学号:S16090803008一、调查任务与目标查清舟山及其附近海域生物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客观反映该区域生物物种资源数量、利用和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其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海洋生物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建议。

二、调查对象调查舟山及其附近海域的游泳动物物种资源、底栖生物物种资源、浮游生物物种资源、鱼类浮游生物物种资源、潮间带生物物种资源。

三、调查准备1. 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针对要进行调查的对象、范围或区域,收集整理现有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调查资料、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农林业以及当地的社会人文、经济状况和影响生物物种生存的建筑设施等。

根据所收集资料,分析了解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为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编写奠定基础。

2. 组织调查队伍,确定调查技术负责人充分了解参加人员的专业背景,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人员,确保其有能力真实、准确地完成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群物种资源调查的相关工作。

调查组人员组成要做到量少而精干,专业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并确定调查组技术负责人。

3. 调查范围的确定根据调查对象、目的和任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实地调查的范围和区域。

为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在已划定的调查范围内,适当扩大调查的范围。

4. 调查线路、样地与样点的布设根据已确定的对象、内容以及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海拔、生境等确定调查线路或调查点,调查路线或点的设立应注意代表性、随机性、整体性及可行性结合;样地的布局要尽可能全面,分布在整个调查地区内的各代表性地段,避免在一些地区产生漏空。

5. 编写调查方案或计划,包括:(1)任务及其来源;(2)技术方案设计;(3)人员组织;(4)时间安排;(5)保障措施;(6)经费预算。

6. 工作与生活方面的准备主要是工具与器材及生活物资的准备。

四、调查内容及数据处理4.1 游泳动物物种资源调查4.1.1 调查方法捕捞法,利用合适的网具在雨季和旱季分别对选择的水域进行捕捞,调查记录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并采样分析。

4.1.2 调查时间及频次每月(至少每季度)调查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可酌情调整调查次数。

一般以5 月、8 月、11 月和2 月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4.1.3 样区设置根据调查对象群体的不同生活阶段(产卵、索饵、越冬)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范围。

定点调查站位通常应采用网格状均匀点法,按经纬度布站,也可选择不同的主要渔场、不同的资源密度分布区或不同等深线分布区设置断面定点站位。

航线选择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要选顺风、顺流航距最短的经济航线。

4.1.4 采样需注意以下几点:a. 水生生物调查现场采样时,应避开调查船的排污口;b. 使用专业规定的网具或采样器,严格操作程序,注意网具或采样器工作状态,遇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或重新采样;C放网的位置要综合拖速、拖向、流向、风向和风速等多种因素,在距离标准站位位置2 海里到4 海里时放网,经1 小时拖网正好达到标准站位置或附近;d. 拖网时尽可能保持拖网方向朝着标准站位,维持正常的拖网速度;e. 起网时要准确记录船位,且把每站渔获要素记录在表中。

此外,定点站位每站拖网时间为1h,拖网速度应根据调查对象和船的性能综合考虑,调查中小型底层鱼类以2kn-3kn 为宜,调查游泳能力强的大型底层鱼类(鳕鱼等)和中上层鱼类以3kn-4kn 左右为宜。

4.1.5 调查内容(1)种类组成;(2)数量分布;(3)生物学特点:包括栖息环境、产卵场、年龄、生长等;(4)种群结构:包括性比、性成熟年龄、种群年龄组成等;(5)受威胁现状:如水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滥捕等;(6)分布特征:时空变化等;(7)资源量。

4.1.6 标本收集与鉴定调查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标本及其他相关资料,保留作为凭证,以备核查。

渔获物样品分析必须鉴定到种,记录各种类的名称、重量、尾数、样品中最小及最大体长和最小、最大体重等。

4.1.7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分析统计鱼类、虾类、蟹类、头足类的种类组成,分析各类游泳动物的高级分类阶元多样性;分析不同海区、不同生境的代表性种类的组成和时空分布特点;资源分析:1.种类(中文名、拉丁名);2.数量;3.长度范围;4.体重范围;5.栖息环境(觅食水域、产卵场等);6.食性;7.种群结构(包括性比、性成熟年龄、种群年龄组成等);8.渔获量。

4.1.8 调查数据处理1.游泳动物性腺质量分析计算性腺成熟系数,计算公式:Km=Ws/Wp X 1000其中,Km—性腺成熟系数,数值以10-3表示;Ws—性腺质量,单位为克(g);Wp—鱼体纯体重,单位为克(g)。

2.游泳动物资源量评估N=2n(A/a)其中,A—鱼类分布海区的体积或面积;a—为拖网扫海体积或面积;n—为取样渔获数量;N—为总资源数量;逃逸系数采用Tiew(1961)的估计值0.5。

4.2 底栖生物物种资源调查4.2.1 调查方法底质采样法,根据水体深度及取样性质,选用合适规格的采泥器采取泥样,经淘洗后,分装、固定后带回室内鉴定、分析。

拖网法,航向稳定后,根据水体深度确定拖网绳长和拖网时间,进行取样,按类别、个体大小、柔软脆弱和坚硬带刺者分别装瓶,妥善固定后带回室内鉴定、计数、测定生物量等。

采芯样法,对于小型底栖生物,用有机玻璃管从取样器中采芯样。

4.2.2 调查时间及频次每月(至少每季度)调查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可酌情调整调查次数。

一般以5 月、8 月、11 月和2 月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4.2.3 采样使用专业规定的网具或采样器,严格操作程序,注意网具或采样器工作状态,遇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或重新采样。

a. 采泥样每站所取样品个数取决于采泥器规格,采用面积为0.05m2的采泥器,每站采5个平行样品;采用0.1 m2的采泥器,每站采2个一4个平行样品;采用0.25 m2的采泥器,每站采1 或2 个平行样品。

采集的样品用涡旋分选装置淘洗,然后通过三层不同孔径的套筛(上层2.0mm,中层1.0mm,下层0.5mm),保留套筛上的生物及残渣。

b. 拖网采样底栖生物拖网绳长一般为水深的3倍,近岸浅水区为水深3 倍以上,拖网时间为15min;水深1000m以上的深海,拖网绳长为水深的1.5倍一2.0倍,拖网时间为30min-1h。

c. 取芯样小型底栖生物从取样器取芯样,必须是未受扰动的采泥样品。

每站按工作需要取芯样2个一4个。

芯样长度为10cm,采样位置必须离开取样器边缘至少2cm。

也可潜水取样。

4.2.4 调查内容(1 )种类组成及多样性;(2)数量分布;(3)栖息密度;(4)生物量;(5)优势类群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

4.2.5 标本采集与鉴定在调查过程中注意收集标本,并记录相关信息,保留作为凭证,以备核查。

采泥样品用中性甲醛或者乙醇固定,返航后及时处理采泥和拖网样品,按照分类系统编号,进行种类鉴定、计数、生物量测定。

标本鉴定要请分类学家协助完成。

4.2.6 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1.种类组成及多样性; 2 .栖息密度;3. 优势种类;4.生物量。

4.2.7 调查数据处理1 .底栖生物生物量测定a. 体积换算法该法适用于小型动物各主要类群。

取显微镜描图仪测量结果,换算体积:V=LW2C其中:V—体积,单位为10的负三次方立方毫米(10-3mm3);L—体长,单位为毫米(mm);W—身体最大体宽,单位为毫米(mm);C—换算系数(见附录1);b. 干重换算法:dw=VKDdw—个体平均干重生物量,单位为微克(ug);V—个体体积,单位为10的负三次方立方毫米(10-3mm3);K—假定平均相对密度为1.13;D—假定干湿比为0.25。

c. 直接称重法随机取称样2 份或3 份,用重蒸水小心冲洗,然后用吸管将样品置于微型铝箔(或微型称皿)内。

每份样品所需动物数量依类群而异,线虫100 条-200 条,经处理,测量。

d. 总生物量计算:B=E d w D i其中:B—小型动物的总生物量,单位为克每平方米或10的六次方微克每平方米(g/m2或106ug/m2);dw—第i个种群的个体平均体重,单位为微克(ug);Di—第i个种群的个体平均密度,单位为个每平方米或10的六次方个每平方米(ind/m2或106ind/m 2);N—动物的类群数。

根据以上分别计算各站总生物量。

2.小型底栖生物密度计算:D=T n d2X 104其中:D—个体密度,单位为个每平方米(ind/m2)或10的六次方个每平方米(106ind/m 2);T—重复芯样的个体平均数,单位为个(ind);d—取样管内径,单位为厘米(cm)4.3 浮游生物物种资源调查4.3.1 调查方法采水样法,主要针对微、小型生物的调查。

依据调查对象、水体深度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容积的采水器,取水样进行种类鉴定、个体计数和分析。

拖网采样法,根据调查内容、站数、层次,确定采样数量,选用适当规格的网具,收集、固定样品供进行种类鉴定、个体计数和室内分析。

4.3.2 调查时间及频次每月(至少每季度)调查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可酌情调整调查次数。

一般以5 月、8 月、11 月和2 月代表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4.3.3 采样使用专业规定的网具或采样器,严格操作程序,应避开调查船的排污口,同时注意网具或采样器工作状态,遇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或重新采样。

a. 浮游生物拖网水深大于200m的海区拖网深度为200m,水深不足200m的海区从底至表拖曳;水深大于50m 的每3h 采样一次,共采9 次;水深大于50m 而采样深度在500m 以浅的每4h 采样一次,共采7 次,亦可视情况而定;采集深度大于500m 的采集间隔时间和采集次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b. 浮游生物采水样浮游植物采水样时,水深大于200m 的海区,每次采水不少于1000cm3;水深小于200m的海区不少于500cm3;发生富营养化或赤潮海区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次采水100cm3;浮游动物采水样时,采水量依据动物的密度而定,一般调查控制在1dm3-50dm3之间。

在浮游动物丰富的内湾和发生动物性赤潮的水域,采水量为100cm3。

c. 海上采样一般只采单样,落网速度为0.5m/s,起网为0.5 -0.8m/s。

现场调查时,垂直拖网(尤其是起网过程中)不得停顿,钢丝绳倾角不得大于45°。

4.3.4 调查内容(1 )种类组成;(2)数量分布(时间、空间分布)。

4.3.5 标本采集与鉴定在调查过程中注意收集标本,并记录相关信息,保留作为凭证,以备核查。

各类样品需设置总编号,且要加入标签。

水采浮游植物样品用沉降计数法或浓缩计数法鉴定与计数,网采浮游植物用浓缩计数法鉴定与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