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消费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专题复习课件】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含17高考真题及解析)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专题复习课件】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含17高考真题及解析)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高手解惑
对点精练
1.商品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
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本质 一般等价物 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有贮藏手段、支 职能 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高手解惑
对点精练
考点1货币的本质 1.(2017· 全国Ⅲ,12,4分)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 000元购买了一台外国 品牌笔记本电脑,在免息期内通过银行偿还了该消费款。在这一过程中,货 币执行的职能是 ( ) A.价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B.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世界货币 【答案】 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货币的职能,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 力。笔记本电脑价格8 000元,体现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购买过程中的货 币执行了流通手段的职能,“透支借贷”体现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答案为C 项;材料没有涉及国际市场上的货币支付,也没有涉及货币的存储升值,所以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考点5
考点6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高手解惑
对点精练
3.纸币
产生 优点 本质 发行 影响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 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 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 的现象。通货紧缩是指经济运行中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的现象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18年青海省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消费

【高三政治试题精选】2018年青海省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消费

2018年青海省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消费20%)=125元。

3、c 与2007年相比,2018年生产商品的劳动者的数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都增加了10%,故2018年商品的产品数量=10亿×(1+10%)×(1+10%)=121亿。

因单位商品呢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2018年商品的价值量= 元,故商品的价值总额=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产品数量= 元×121亿=110亿元;因其他条不变,所以2018年商品的价格仍为10元,故商品的价格总额=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产品数量=10元×121亿=121亿元。

4、D 本题以现实问题立意,考查学生对影响价格的因素、影响消费因素、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③说法明显错误。

5、B /6、B7、A 本题主要考查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

商品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仅影响自己需求的变动,还会影响相关商品需求的变动,对互补商品需求的影响是正向的,对替代品需求的影响是反向的,所以c、D与题意不符。

玉米价格上升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说明玉米需求弹性较小,故选A。

8、A 本题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劳动者数量增加10%,会使生产产品的数量增加10%,则商品价值总额相应增加10%,即100亿元×(1+10%)=110亿元。

商品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为干扰信息,不予考虑。

故选A。

/9、A10、D11、(1)国际食品价格出现了上涨加快趋势;发展中国家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高于发达国家。

食品价格上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大于发达国家。

专题01 生活与消费-2018年高考政治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含解析 精品

专题01 生活与消费-2018年高考政治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 含解析 精品

一、主干知识梳一梳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它职能:货币除了基本职能外还具有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除现金买卖商品外的其它支付货币的情况,交易时是价值的单方面支付)、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3.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4.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根本的是发展经济,保障商品的供给;采取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抑制过热的投资,压缩固定资产规模;减少财政赤字、减少财政支出等。

通货紧缩,是指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抑制通货紧缩的措施: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降低银行存贷款的基准利率、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投资、刺激消费,尤其是扩大内需等。

5.外汇汇率的变化: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本币贬值(影响有:①有利于出口增加,不利于进口;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少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本币升值(影响有:①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6.影响价格的因素有:(1)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限时训练

2018版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限时训练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选题明细表1.2016年5月份,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 61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我国经济发展平稳,居民收入增加②居民偏好储蓄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③居民消费信心倍增,消费水平提高④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解析:我国居民偏好储蓄的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②说法错误;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D2.某家庭2015年总支出情况如下(单位:元):该家庭2015A.20% B.50% C.25% D.33.3%解析: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总支出,即20 000÷(20 000+20 000+25 000+5 000+10 000)=25%。

答案:C3.某市1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和恩格尔系数变动情况如下表:①收入差距逐渐拉大②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居民收入预期更趋乐观③居民可支配收入逐步增长④居民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逐年减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从表中数字变化可以看出,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这会导致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未来收入预期更趋乐观,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B4.2016年各地房价普遍上涨。

张某共有80万元积蓄,他想用来投资房产。

这80万元,在当地可买到一套房。

现在张某有些纠结:到底是到银行按揭,还是一次性付清?你认为他提供的建议中的主流意见是( ) A.付清,无债一身轻B.按揭,贷款消费是时尚C.付清,人民币贬值房价上涨D.按揭,余钱会让自己保持较强的机动性解析:将积蓄全部花光是不理智的行为,应当手中留有余钱以备不时之需,或用于提高生活质量,或用于投资其他理财产品,所以,应选按揭,A、C排除。

B中理由不妥,应提倡求实心理,反对盲目从众。

故选D。

答案:D5.下图是某网站对部分90后的消费行为调查,图中反映的90后的消费心理是( )购买商品时最看重的方面(5分制)A.颜值消费,注重外观 B.从众消费,看重广告C.求异消费,热衷新潮 D.求实消费,理性务实解析:图中数据显示,90后消费时对广告、名牌的关注度较低,对质量、价格等的关注度较高,这反映出90后的求实消费心理,理性务实,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目要求。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经济生活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考点6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点题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经济生活 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考点6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对点题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1.“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足购买500元商品。

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

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C.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D.违背了适度消费原则答案 C解析消费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在商家推出的满就返(购物券)活动中,一些消费者往往为“凑单”而购买许多自己不需要的商品,这说明这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理性,背离了理性消费的原则,C项正确。

材料中的消费者为“凑单”而购买一些商品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也不是为了与人攀比,A、B均不符合题意。

从材料中看不出消费者购物与其收入不相适应,D不选。

2.“霾单”是淘宝网公布的2013年度消费关键词之一。

截至2013年11月30日,全国“淘友”花了8.7亿元在口罩、空气净化器等对抗雾霾用品上。

与一年前相比,购买口罩的人多了181%,购买空气净化器的人多了131%。

对这一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满足消费需求——生产防霾产品——促进经济发展B.市场消费低迷——生产防霾产品——扩大国内需求C.空气污染严重——购买防霾产品——浪费社会资源D.追求绿色消费——购买防霾产品——提高生活质量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题干主旨。

材料中购买防霾产品的人数增多,原因在于空气污染严重,其影响是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故应选C项;生产防霾产品是针对空气污染而言的,不是满足正常的消费需求,不能以此来促进经济发展,故不选A项;同样道理不能以生产防霾产品来扩大国内需求,或者以购买防霾产品来提高生活质量,故不选B、D两项。

3.为了给刚工作的无积蓄的儿子买房子,作为工薪阶层的老张夫妇拿出了全部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好几十万元。

2018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复习指导(精华版)

2018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经济生活》复习指导(精华版)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复习指导一、主观题一级重点1、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2、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3、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4、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二、主观题次重点,如: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所以,生产者应该为消费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才能更加顺利地实现商品的价值,从而获得利润。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所以生产者应该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降低成本,获得价格竞争的优势。

3、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企业要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

4、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型企业提出了挑战。

企业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开辟国内市场,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同时,企业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培育自主品牌等方式,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5、国家应该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以调节物价,引导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6、国家稳定物价的原因和稳定物价的措施三、选择题重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2、货币的本质(区别金属货币与纸币的不同本质)3、货币的职能(注意纪念币拥有货币的一切职能,此外纪念币还有收藏价值,纪念币分为金属纪念币、纪念钞)4、纸币的发行(纸币发行规律;计算题: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通货膨胀率(CPI消费价格指数用来衡量物价水平)、纸币贬值率的计算)5、信用卡是发放给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的、信用卡的优点、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6、汇率变动的影响(计算题:通胀通缩、纸币升值贬值对汇率的影响,汇率变动对价格、对利润的影响)7、区别价值决定价格与供求影响价格8、几组概念间的关系: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可能考计算题)9、价格变动的影响消费—坐标题:需求规律(需求曲线)、需求弹性、相关商品、供给曲线10、正确理解等价交换11、收入差距:基尼系数(衡量收入差距的大小)、洛伦兹曲线图12、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13、消费的类型14、区别不同的消费心理四、注意:1、计算题口诀:正比用乘;反比用除;增加用加法;减少用减法。

2018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及知识整理

2018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及知识整理
(2) 价值规律的作用与市场配臵资源的关系 ①在生产、生活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 ②市场对资源的优化、合理配臵是通过市场上商品价格的波动传递给生产者信息和市场竞争达到的,这 正是价值规律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表现形式发挥作用。因此,价值规律的作用可以概括为: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臵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考点 4: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一、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 (上升或下降 )会影响消费者 (减少或增加 )对商品的购买,从而影响其消费水平。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越高,人们对 其的需求量越小
价格 (x 轴 )与生产量 (y 轴 )
一般而言,商品价格越高,商品生 产者越会提高其产量
二、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 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需求 (x 轴 )与价格 (y 轴 )
一般而言,商品需求越多,价格就 越高
价值 (x 轴 )与价格 (y 轴 )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商品 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社会劳动生产率 (x 轴 )与价 格(y 轴 )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生产 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 的价格就越低
价格 (x 轴 )与需求量 (y 轴 )
的数量之积。
(2) 劳动生产率可分为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词通常为
“ 某企业 ”“ 某生产者 ”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词通常为
5
“ 全社
会 ”“ 某部门 ”“ 某行业 ” 等。
【特别提示】 用坐标图理解价格问题
项目

2018年高考政治(新课标Ⅲ专用)复习专题历年高考真题精讲课件: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共142张PPT)

2018年高考政治(新课标Ⅲ专用)复习专题历年高考真题精讲课件:专题一 生活与消费 (共142张PPT)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3.(2017天津文综,5,4分)随着我国银行卡用卡环境的持续改善,在线支付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接受和使用。对银行卡用户而言,这不仅方便了国内的日常消费,也满足了境外消费的支付需 求。这里的银行卡在线支付 ( A.体现了货币价值尺度职能 B.规避了汇率波动的风险 C.体现了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D.增强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答案 C 本题考查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作流通手段。材料中 的银行卡在线支付虽然区别于传统的现金支付,但体现的依然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故选C,不选A。使用银行卡在线支付不能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故排除B。D强调了中国银行业 的国际竞争力,与材料无关,故不选。 误区警示 银行卡在线支付不等于信用卡消费。银行卡在线支付和信用卡消费都减少了现金 的使用,方便购物消费。银行卡和信用卡都是一种电子货币。但是,银行卡在线支付体现的是货 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则可以体现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
通货膨胀率上升,商品价格上涨,这样会刺激生产者的投资欲望,故排除C。通货膨胀率上升,货
币贬值,百姓的储蓄意愿下降,也会使工薪阶层处于不利的地位,故排除D,B切题。答案选B。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
7.(2015北京文综,34,4分)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不能成立的是 (
A.由于林则徐在1839年采取禁烟措施,从事鸦片贸易的外国商船只能转航东南亚,致使1840年春 孟加拉、新加坡等地的鸦片价格暴跌
手段职能。故选C。题干不涉及世界货币和贮藏手段职能,排除A、B、D。
2.(2016课标Ⅰ,15,4分)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 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据此,预防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考政治生活与消费知识点复习1(A)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①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是用于交换。

)②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它反映的是人与人的生产关系。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取使用价值。

)2 (A)货币的概念和本质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和本质一般等价物。

3.(B)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货币有5种职能。

(1)价值尺度。

①含义指货币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的作用(标价)。

②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的货币。

(2)流通手段。

①含义指货币有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作用。

也叫购买手段的职能。

②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式为商品——货币——商品。

要卖出好价钱就必须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③充当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货币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世界货币以上5 种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基本职能。

4(A)纸币的含义和发行规律货币的发展金银——铸币——纸币——信用卡、电子货币。

(1)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2)纸币的发行规律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不能过多也不能过(1)少,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货通货紧缩。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A)信用卡的功能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具有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的作用。

6(A)外汇和汇率的含义(1)外汇是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外币的汇率下跌。

7(c)树立正确的金钱观(1)是什么从货币的起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