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地层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层序解释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层序解释

天然气地球物理勘探收稿日期:2009 05 11;修回日期:2009 08 20 第一作者E mail :w eilh 8888@.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层序解释魏立花,刘化清,李相博,完颜容,冯 明,廖建波,马玉虎(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以地震勘探资料为依据,通过地震层序解释,明确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层序关键界面识别标志,划分了新的层序,并建立了延长组三级层序格架。

提出在延长组传统分层中存在明显穿时现象,延长组中部SQ4底界穿时最为明显,大致规律是:在湖盆中心的华池、合水地区,SQ4底界位于长7上部,向外围的北东和南西方向,SQ4底界逐渐抬升到长61底部。

此外,还分析了新的层序划分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地震层序分析;石油地质意义;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 E13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926(2009)06 0982 040 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中西部主要含油气盆地之一,对它的构造、沉积、成藏等地质特征研究较早,并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 3]。

但对于该盆地层序地层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却比较薄弱,只是不同学者在盆地不同地区进行过局部性的研究,而且分歧较大、进展缓慢[4 10]。

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一是该盆地地表被黄土层覆盖,地震资料沿树枝状黄土冲沟布设,不成网,且品质较差;二是陆相湖盆具有物源多、物源近、相变快、沉积中心多、砂体薄的特点,钻井资料多解性强,层序界面不好识别,层序级别不易确定。

近年来,随着黄土塬地震采集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尽管依据地震资料开展精细储层预测仍然存在较大难度,但部分层序界面的识别与追踪已经成为可能。

1 地震层序解释方法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特殊的地震资料和地质背景,在分析前人层序地层研究认识的基础上[11 14],通过制作合成记录进行井 震标定,应用全面确定与全面控制的原则[15],使测井、地质、地震资料紧密结合。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及其演化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及其演化特征

[ 键 词 ] 鄂 尔 多斯 盆 地 ;延 长 组 长 8油层 组 ; 沉 积体 系 ; 三 角 洲 ; 滩 坝 ; 湖 岸 线 关 [ 图分 类 号 ]TE 2 . 中 l13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0 —9 5 (O 2 2 0 3 6 文 0 0 7 2 2 l )O —0 1 —0
特征 、沉 积相 展 布及 其演 化等 方 面人手 ,提 出了长 8 层滨 浅湖 滩坝沉 积模 式 和 长 8 油 油层 三 角洲 沉 积
模 式 ,并 明确 了汇水 区 。该 认 识对 长 8油层 组下 一 步石 油勘探 有 重要 的指导 意义 。
1 层 序 划 分
整个延 长组属 于一 个二级层 序 ,可进 一步划分 为 5 三级 层序 ( 1 ,长 8 个 。 图 ) 油层 组整体处 于二 级层 序首次 洪泛面 ( 9 长 油层顶 部) 和最 大洪泛 面 ( 7 油 层下 部)之 间 ,为水 进体 系域 。同时跨 2个 三级 长 。
石油天然 气学报
21 年 2 02 月
第3卷 4
第2 期
J u n lo l n sT c n l g F b 2 1 V 1 3 No 2 o r a fOi a d Ga e h o o y e .0 2 o. 4 -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延 长 组 长 8油 层 组 沉 积 及 其 演
21 02年 2月
部 阴山古 陆和两 北缘 阿拉 善 古陆 、南 部 的祁 连 一 秦岭 古陆 及两 南陇 西 古 陆 等 ,同 时盆 地 内水 系
比较 发 育 , 造 成 了 盆 地 的 沉 积 岩 石 类 型 、矿 物
地 质 年代
积模式和长 8 油 层 三 角 洲 沉积 模 式 ;通 过 分 析 湖 平 面 的 变 化 对 湖 岸 线 迁 移 带 的控 制 ,认 为 长 8 油 层 和 长 8 。油 层 之 间 存 在 沉 积 体 系 转换 面 ,解 释 了长 8油 层 组 沉 积 中期 广 泛 发 育 煤 层 、煤 线 及 植 物 根 系 的原 因。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第四系:第四系⾃下向上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

晚第三纪末,受喜⼭运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曾⼀度抬升,⼤约以北纬38°为界,北部为⼀套河湖相沉积,南部为黄⼟沉积,黄⼟分布⼴,厚度⼤,构成塬、梁、峁的物质主体,与下伏新近系呈不整合接触。

第四纪主要是⼈类的出现并有多期冰期,可见⼈类化⽯、旧⽯器与⼤量相伴⽣的哺乳动物化⽯和鸟类化⽯。

新近系:曾称新第三系、上第三系,⾃下⽽上包括中新统和上新统。

中国新近系仍以陆相为主,仅在⼤陆边缘,如台湾、西藏等地有海相沉积。

古近系:曾称⽼第三系,⾃下⽽上包括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主要分布在河套、银川、六盘⼭等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早第三纪古新世,盆地继承了晚⽩垩世的挤压应⼒状态,断裂活动性强,沉积速度快,多发育冲积扇、⽔下扇等各种扇体。

地层厚度厚50~300⽶左右,岩性主要为红⾊泥岩、砂质泥岩夹泥灰岩。

⽩垩系:主要出露下⽩垩统,⼜称志丹群,分六个组,从上往下为泾川组、罗汉洞组、环河组、华池组、洛河组及宜君组。

泾川组:命名地点在⽢肃省泾川县。

地层厚100-400⽶,岩性主要为暗紫、浅棕红、浅灰、浅灰绿⾊等杂⾊砂质泥岩、泥页岩、灰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浅灰、浅紫红⾊灰岩和浅灰⾊、浅黄⾊砂岩,与下伏罗汉洞组呈整合接触。

罗汉洞组:命名地点在⽢肃省泾川县罗汉洞。

主要为河流相的砂泥岩沉积。

地层厚度100~260⽶,上部为发育巨⼤斜层理的红⾊细⾄粗粒长⽯砂岩,含细砾和泥砾;中部以紫红⾊为主的泥岩及泥质粉砂岩,夹发育斜层理的细粒长⽯砂岩为主;下部岩性以紫红⾊为主的泥岩底部为发育巨⼤斜层理的黄⾊中⾄粗粒长⽯砂岩为主,与下伏环河组呈整合接触。

环河组:命名地点在⽢肃省环县环江。

地层厚240⽶左右,岩性为黄绿⾊砂质泥岩与灰⽩⾊、暗棕黄⾊砂岩、粉砂岩互层,与下伏华池组呈整合接触。

华池组:命名地点在⽢肃省华池县。

地层厚290⽶左右,岩性以灰紫、浅棕⾊砂岩夹灰紫、灰绿⾊泥岩为主,含中华⼸鳍鱼、狼鳍鱼、原始星介、⼥星介等化⽯,与下伏洛河组呈整合接触。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延长组层序地层研究

外露头 、 井岩 心和测 井 曲线上 均有 明显 的标 志 , 钻 如
延 长组 顶部 的构 造不 整合 面 S 以及 底部 以不整 合 B 与下伏 中三 叠统 的接触 面 S 见 图 1 。 B( )
析和 盆地 构造 演化 研 究 , 以期 对 研 究 区的 油 气勘 探
与开 发起一 定 的作用 。
陆相 沉积体 系研 究 |J q,并取 得 了 町喜 的成 果 。该
研究 区勘探 和开 发 工作 起 步 较 晚 , 要 重 视沉 积 相 主 及储层 等方 面 的研究 , 而对 层序 研究 工作 比较 薄弱 。 本文 运用层 序地 层 学理 论 对 该 区进 行 层 序 对 比、 分
J U NW

地 球 科 学 与环境 科 学 ・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宜 川 地 区 延 长 组 层 序 地 层 研 究
曹红 霞 李文厚 陈全红 袁 , , ,
摘, , ,
7 06 ;. 10 9 2 长庆油 田 采油一 厂 , 陕西 延安 7 60 ) 15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02 4X( 0 7 0 -6 1 5 1 0 - 2 0 )4 2 - 7 0 0
类型。
宜川 地 区在构造 上位 于鄂 尔多斯 盆 地伊 陕斜坡 的东南 部 , 层 活动 较 弱 。该 区 以西 、 断 以北 的靖 边 、 志丹 、 旺 、 英 南泥 湾及下 寺 湾 已发 现 了众 多的地层 一 岩性 油气藏 , 示着 延 长 组具 有 良好 的油 气勘 探 前 预 景 I 。近年来 , 序 地 层 学 方 法 已大 量 地 应 用 于 I 层
1 层 序 界 面 的识 别
通 过对 揭示 可容纳 空 间变化速 率 突变 的地层 几 何形态 的 研 究 , 识 别 出 反 映 旋 回 驱 动 的 层 序 边 可

划分标志层-(延长组)

划分标志层-(延长组)
K8

为浅灰色中、细砂岩夹灰色泥岩
为灰、浅灰色中、细砂岩夹暗色泥岩
长3
20-160
浅灰色、灰褐色细砂岩夹暗色泥岩
K7
K6


第三段
T3y3
长4+5
45-110
为暗色泥岩、炭质泥岩、煤线夹薄层粉-细砂岩。
K5

为浅灰色粉、细砂岩与暗色泥岩互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6
50-145
为绿灰、灰绿色细砂岩夹暗色泥岩
K4

为浅灰绿色粉-细砂岩夹暗色泥岩
中统
纸坊组
300-350
上部灰绿、棕紫色泥质岩夹砂岩,下部为灰绿色砂岩、砂砾岩
该段泥岩在盆地 内分布比较稳定。在凝灰质含量高时,声速和自然伽玛值
K3
为灰黑色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细砂岩互层夹薄层凝灰岩
K2

长7
80-120
暗色泥岩、油页岩夹薄层粉-细砂岩
K1
中上
第二段T3y2
长8
45-120
暗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色粉-细砂岩
长9
90-120
暗色泥岩、页岩夹灰色粉-细砂岩
K0

第一段T3y1
长10
280
肉红色、灰绿色长石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具有麻斑结造
表2-1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地层划分及主要标志层




油层组
厚度(m)
岩性特征
标志层
名称
位置





富县组
0-150
厚层块状砂砾岩夹紫红色泥岩或两者成相变关系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沉积体系与油气富集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沉积体系与油气富集

塞 、 峰、 西 姬塬 等亿 吨级大 油 田。鄂 尔多斯 盆地 南部 由于地 表 条件 、地 震 资料 覆盖 及 资料 品质 的限 制 , 钻井一 直是油气 勘探 的重要 手段 。前 人对 研究 区沉
积 体 系及砂 体 展布 规律 进 行 了大量 研 究 . 取得 了丰
富 的成果 _ , 为 低孔 、 渗 背 景 下 的相 对 高 孔 、 1 认 q] 低 高 渗带 是有 利勘 探 区 。尽 管如 此 . 沉积 体 系及 砂 体
沉 积 。 育 2 3支 分 流 河 道 砂 体 ; 西 物 源 为 辫 状 河 三 角 洲 沉 积 体 系 , 供 了陇 东地 区和 镇 泾地 区 沉 积 , 发 ~ 南 提
发育 4 ~5支分支河道砂 体 , 向上 具有 良好 的继承 性 。西 南部砂 体主要 发 育于 长 8油层 组 , 纵 东北部砂 体
0 引言
鄂 尔多 斯盆 地位 于华 北地 台
西 部 . 我 国 内陆 第 二 大 沉 积 盆 是
1 基 本 地 质 特 征
鄂尔 多斯盆 地是一 个多构 造体 系 、 多旋 回演化 、
多沉 积类 型 的大型 盆地 M。根据 盆地 的地 质演 化 卜 】
地, 横跨 陕 、 、 、 、 5省 区 , 甘 宁 蒙 晋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中生界延长组沉积体 系与油气 富集
李 士 春 冯 朝 荣2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世 江 , ,
(. 1中国石油 长庆 油田分公 司第二采 油厂 ; . 台职业技 术 学院 ; . 2邢 3中国石 油长城钻探 测试公 司) 摘 要 : 通过鄂 尔多斯盆地 南部 中生界延 长组层序 地层 分析 , 延长 组划分 为 5个长期 旋回 ,2个 中期旋 将 2 回 在层 序地层格 架控 制 下 , 究 了鄂 尔多斯盆地 南部沉 积体 系及 其砂体展 布特征 。研 究 区发 育北 东、 研 南 西 2大物 源体 系, 中北 东物源 ( 其 强势物 源) 为 曲流河三 角洲沉 积体 系, 供 了富县一 旬 邑一 宜君地 区的 , 提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层序地层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层序地层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层序地层研究
张杰;赵玉华
【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
【年(卷),期】2007(019)004
【摘要】依据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5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的顶界面为侏罗系与三叠系之间的不整合面,底界面为延长组的底,最大湖泛面为盆地内部广泛发育的张家滩页岩.在二级层序内部,依据沉积间断面、湖泛面、冲刷面、沉积转换面及岩性转换面,可识别出三级层序,并总结了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依此特征对地震大剖面进行了层序解释,分析了延长组地层纵向上的演化规律.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张杰;赵玉华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3
【相关文献】
1.鄂尔多斯盆地富县-黄陵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 [J], 王聪娥;陈立军;曹进;刘志强
2.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油气勘探 [J], 倪新锋;陈洪德;韦东晓
3.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相构成 [J], 王居峰;郭彦如;张延玲;刘昊伟;马德波
4.鄂尔多斯盆地富黄探区三叠系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与古地貌恢复 [J], 吴颖;张金功;尹锦涛;孙磊
5.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新认识 [J], 张凤奎;张忠义;张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划分表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划分表

10~620
1000~ 1100 330~420 100~120
印支运动
260~280 海西期(无明 灰色、灰白色块状砂岩夹同色泥岩及砂砾岩。 显的构造运 下部紫红色砂岩与泥岩互层,上部为棕红色含钙质结核。陕 250~280 动) 北具工业气流 红色泥岩及砂质泥岩互层,夹薄层砂岩及粉砂岩,上部夹有 140~160 1~3层硅质层。 20~35 20~35 20~35 20~35 20~40 40~55 40~55 10~20 15~25 20~40 10~25 0~9 加里东运动 上部为桃花泥岩,下部为浅肉红色、浅灰色含泥细砂岩及泥 质砂岩。见含气层。 褐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浅灰色泥质砂岩,细砂岩 浅肉红色、褐灰色、浅灰色泥质砂岩、粉砂岩及中砂岩,含 气层系。 浅灰色、灰白色含砾粗砂岩,中粗粒砂岩及灰绿色岩屑石英 盒8 段石 英含量最 砂岩(底部为骆驼脖砂岩)。主要含气层系。 灰色-灰黑色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及含泥砂岩夹黑色泥 岩(底部为铁磨沟砂岩),含气层系。 灰色、灰白色含砾中粗粒岩屑砂岩、石英砂岩夹薄粉砂岩、 黑色泥岩及煤层(底部为北岔沟砂岩),主要含气层系 东大窑灰岩,6#煤层,斜道灰岩(有时相变为七里沟砂岩) 。 7#煤层,毛儿沟灰岩、庙沟灰岩。含气层系。 9#煤层,晋祠砂岩(有时相变为吴家峪灰岩),含气层系 铁铝土质岩和砂泥岩,局部夹生物灰岩(畔沟灰岩)。 灰色、深灰色灰岩和黑色泥岩。 灰色、灰褐色细粉晶云岩,深灰色泥质云岩夹黑色泥岩;黑 褐色云岩、深灰色含泥云岩,含气层系。 灰褐色、褐色细粉晶云岩,主要含气层系。 灰色、深灰色云岩、泥质云岩或灰质云岩夹黑色泥岩,底部 为凝灰岩。含气层系 深灰色、灰黑色含泥云岩、灰质云岩及黑色泥岩。 深灰色细粉晶云岩,灰黑色含泥云岩、灰质云岩及黑色泥岩 。含气层系。 灰色、深灰色角砾状云岩、泥质云岩及云质泥岩,间夹薄灰 岩层 灰色粉晶云岩(上部),灰黑色泥晶云岩与深灰色云质泥岩 、泥质云岩或灰白色硬石膏岩互层,底部为凝灰岩,含气层 系。 灰色含泥云岩,膏质云岩与泥晶云岩及泥质泥岩互层。 灰黑色泥晶灰岩夹黑色泥岩。 灰色、灰黑色云岩、泥质云岩。 深灰色块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 浅灰色硅质灰岩 深灰、浅桔黄色块状白云质竹页状灰岩 深灰块状白云质灰岩及竹页状灰岩 浅黄、灰色块状泥质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深灰色颗粒灰岩、鲕状灰(云)岩夹泥灰岩薄层 暗紫色泥(页)岩夹深灰色鲕状灰岩及云岩、薄层砂岩 本溪组和 山23段以 石英砂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段 T3y5
第四段 T3y4 三 延 上
长2
K8
中上 部 上 底 中
较明显
长3 长 4+5
K7 K6 K5


第三段 T3y2 第三段 T3y1 中 统 纸 坊 组
长8 长9 长 10 顶 明显
4
3、延长组古地理特征
长8期沉积相 期沉积相 长7期沉积相 期沉积相 长6期沉积相 期沉积相
长4+5期沉积相 期沉积相
韵律层 韵律层 韵律层 韵律层 韵律层
10
准层序组与体系域: 准层序组与体系域:
A.加积准层序组: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和深湖区; A.加积准层序组: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和深湖区; 加积准层序组 B.退积准层序组: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区、滨浅湖区; B.退积准层序组: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区、滨浅湖区; 退积准层序组 C.进积准层序组:发育于三角洲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前缘及滨浅湖区。 C.进积准层序组:发育于三角洲平原、前缘及滨浅湖区。 进积准层序组 进积-加积-进积 准层序组 最大 湖泛面
1
实习: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 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
一、 区域地质介绍 二、 实习任务
1、识别层序界面、初次及最大海泛面 2、识别准层序、准层序组、体系域 3、建立三级层序等时地层对比格架 4、确定重要层段沉积相展布规律
三、实习报告
1、单井层序划分与多井等时地层对比格架 2、……层序……体系域沉积相展布特征 ……层序……体系域沉积相展布特征
13
三、实验结果与实习报告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层序地层特征 (一)单井层序地层划分与多井等时地层格架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准层序、准层序组、体系域、层序 准层序、准层序组、体系域、 2、进行多井层序界面对比建立等时地层格架
实验方法: 实验方法:
1、准层序、准层序组、体系域、层序的识别标志: 准层序、准层序组、体系域、层序的识别标志: 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原则; 2、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原则;
实验结果:……层序……体系域沉积相图 实验结果:……层序……体系域沉积相图
初次 湖泛面 层序界面 层序界面 退积-加积 准层序组
加积-进积 准层序组
11
2、建立层序地层格架
在单井划分的基础上,开展多井对比 在单井划分的基础上,
12
3、各层序各体系域沉积相展布特征
根据多井对比结果,识别岩性,统计砂地比值,绘制等值线。 根据多井对比结果,识别岩性,统计砂地比值,绘制等值线。
长3期沉积相 期沉积相
长2期沉积相 期沉积相
5
4、 延长组生、储、盖组合特征
长1段油气 生成段
长2段油气 聚集段
长4+5段油 4+5段油 气生成段
长4+5、6 段油气聚 集段
长7段油气 生成段 长8段油气 聚集段
长9段油气 生成段
6
二、实习步骤与任务: 实习步骤与任务:
1、层序划分与对比
识别关键面: ①识别关键面:
2
一、区域地质介绍
1、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单元
伊盟隆起 晋西挠褶带
天环拗陷
陕北斜坡 西缘冲断构造 带 渭北隆起
3
2、延长组地层划分 、
系 侏 罗 系 统 组 段 油层 组 标志层特征 标志层 位置 分布及特征 显示情况 下 统 富县组 全区都有分布, 岩性主要为 全区都有分布, 长1 K9 底 黑色泥、页岩、 黑色泥、页岩、碳质泥岩及 含凝灰质泥岩。 含凝灰质泥岩。 黄陵 、 富县等地区特征明 岩性主要为深灰色、 显。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 黑色泥岩及碳质泥岩。 黑色泥岩及碳质泥岩。 全区都有分布,岩性同上。 全区都有分布,岩性同上。 全区都有分布,岩性同上。 全区都有分布,岩性同上。 全区都有分布, 岩性为黑色 全区都有分布, 泥页岩。 泥页岩。 长武、彬县、旬邑、宜君、 长武、彬县、旬邑、宜君、 黄陵、富县定北、 黄陵、富县定北、等地区特 长 第三段 T3y3 长6 K4 顶 征明显 。 岩性主要为深灰 色 、 灰黑色泥岩及碳质泥 岩。 全区都有分布, 岩性主要为 全区都有分布, 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 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粉 K2 组 统 K1 长7 张家滩 页岩 李家畔 页岩 中上 部 中下 部 底 砂质泥岩, 局部可见到凝灰 砂质泥岩, 岩。东部的富县地区,特征 东部的富县地区, 比较典型。 比较典型。 全区都有分布, 为长 71 与长 全区都有分布, 分层标志。 72 分层标志。 全区都有分布, 厚度呈东厚 全区都有分布, 西薄,北厚南薄。 西薄,北厚南薄。 全区都有分布, 旬邑、 宜君、 全区都有分布, 旬邑、 宜君、 黄陵、富县等地区比较厚。 黄陵、富县等地区比较厚。 明显 明显 明显 较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明显
层序界面:风化壳、冲刷面、 层序界面:风化壳、冲刷面、相突变面 湖泛面:初次湖泛面、 湖泛面:初次湖泛面、最大湖泛面
SHAN54 N
FX C2 C3 C4+5 C6 C7 C8 C9 C10
7
8
多井控制, 多井控制,单井划分
9
②识别准层序、准层序组和体系域: 识别准层序、准层序组和体系域:
A.三角洲平原:为向上变细的准层序,由水上分流河道与河漫滩沉积微相构成; A.三角洲平原:为向上变细的准层序,由水上分流河道与河漫滩沉积微相构成; 三角洲平原 B.三角洲前缘 为向上变粗的准层序,由浅湖、河口坝、 三角洲前缘: B.三角洲前缘:为向上变粗的准层序,由浅湖、河口坝、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构成 。 C.滨浅湖区 为向上变粗的准层序,由浅湖、 滨浅湖区: C.滨浅湖区:为向上变粗的准层序,由浅湖、滩坝沉积微相构成 ;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1、单井层序地层划分成果图 2、多井等时地层对比格架
(二)……层序……体系域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 (二)……层序……体系域沉积相空间展布特征
实验步骤:
1、识别砂泥岩剖面各类岩性 2、统计各个体系域的砂地比值 3、绘制各个体系域的沉积相图
实验方法:
1、砂、泥岩的识别标志: 2、绘制各个体系域的砂地比值等值线图(砂岩百分比>50%,砂体连 、绘制各个体系域的砂地比值等值线图(砂岩百分比>50%,砂体连 续,呈席状或宽带状分布;30%~50%,砂体局部连续,呈带状分布; 续,呈席状或宽带状分布;30%~50%,砂体局部连续,呈带状分布; <30%,砂体不连续,呈孤立状或窄带状分布); <30%,砂体不连续,呈孤立状或窄带状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