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及其演化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油层组沉积及其演化特征

[ 键 词 ] 鄂 尔 多斯 盆 地 ;延 长 组 长 8油层 组 ; 沉 积体 系 ; 三 角 洲 ; 滩 坝 ; 湖 岸 线 关 [ 图分 类 号 ]TE 2 . 中 l13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0 —9 5 (O 2 2 0 3 6 文 0 0 7 2 2 l )O —0 1 —0
特征 、沉 积相 展 布及 其演 化等 方 面人手 ,提 出了长 8 层滨 浅湖 滩坝沉 积模 式 和 长 8 油 油层 三 角洲 沉 积
模 式 ,并 明确 了汇水 区 。该 认 识对 长 8油层 组下 一 步石 油勘探 有 重要 的指导 意义 。
1 层 序 划 分
整个延 长组属 于一 个二级层 序 ,可进 一步划分 为 5 三级 层序 ( 1 ,长 8 个 。 图 ) 油层 组整体处 于二 级层 序首次 洪泛面 ( 9 长 油层顶 部) 和最 大洪泛 面 ( 7 油 层下 部)之 间 ,为水 进体 系域 。同时跨 2个 三级 长 。
石油天然 气学报
21 年 2 02 月
第3卷 4
第2 期
J u n lo l n sT c n l g F b 2 1 V 1 3 No 2 o r a fOi a d Ga e h o o y e .0 2 o. 4 -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延 长 组 长 8油 层 组 沉 积 及 其 演
21 02年 2月
部 阴山古 陆和两 北缘 阿拉 善 古陆 、南 部 的祁 连 一 秦岭 古陆 及两 南陇 西 古 陆 等 ,同 时盆 地 内水 系
比较 发 育 , 造 成 了 盆 地 的 沉 积 岩 石 类 型 、矿 物
地 质 年代
积模式和长 8 油 层 三 角 洲 沉积 模 式 ;通 过 分 析 湖 平 面 的 变 化 对 湖 岸 线 迁 移 带 的控 制 ,认 为 长 8 油 层 和 长 8 。油 层 之 间 存 在 沉 积 体 系 转换 面 ,解 释 了长 8油 层 组 沉 积 中期 广 泛 发 育 煤 层 、煤 线 及 植 物 根 系 的原 因。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时间:2007-08-03 08:41:19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根据岩性组合,延长组最早分为五段,即T3y1、T3y2、T3y3、T3y4、T3y5,随着勘探不断向盆地内部深入,结合井下岩性、电性及含油性将其进一步划为10个油层组(长1-长10)。

延长组基本以北纬38°为界,北粗南细,北薄南厚,北部厚约100-600m之间不等,南部厚1000-1300m,边缘沉积坳陷带最大厚度为3200m。

其沉积特征如下:延长组一段(T3y1):盆地东部和东北部主要由灰绿、浅红色中粗粒长石砂岩夹暗紫色泥岩、粉砂岩组成的河流沉积。

而在盆地西南部陇东一带,下部以河流、上部以三角洲及少量湖相沉积为主,其岩石类型主要为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夹薄层灰色粗砂岩及深灰色泥岩。

总的来说本段沉积以厚层、块状中-粗粒长石砂岩为主,南厚北薄,南细北粗,砂岩富含长石颗粒,普遍具麻斑状沸石胶结(俗称“愚人花岗岩”)。

自然电位曲线大段偏负,视电阻率曲线呈指状。

含长10油层组,在马家滩油田为主要采油层之一。

延长组二段(T3y2):与T3y1相比,湖盆水域明显扩大,总的沉积格局为东北沉积厚度小,粒度细,西南部沉积厚度大,粒度粗。

本段长9的下部油层以深色泥页岩夹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是一套广泛湖侵背景下形成的产物。

在长9的上部,除盆地边缘外,湖盆南部广泛发育黑色页岩、油页岩,通常称“李家畔页岩”,厚约20-40m,这套页岩在盆地内部分布稳定,井下常表现高自然伽玛、高电阻率,是井下对比的重要标志,在盆地北部及南部周边地区渐变为砂质页岩及粉砂岩,高阻现象消失。

本段上部砂岩发育段划为长8油层,主要为湖退背景下的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沉积,是陇东及灵盐地区重要的产油层。

延长组三段(T3y3):沉积特征仍表现为南厚北薄,按沉积旋回自下而上进一步划分为长7、长6、长4+5油层组。

长7主要以泥页岩为主,在陇东地区长7深湖相油页岩中夹砂质浊积岩且含油,这套地层是延长组湖盆发育鼎盛时期形成的重要生油岩,俗称张家滩页岩,在湖盆广大地区均有分布,但东薄西厚、北薄南厚,是一套稳定的地层划分对比标志层。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是近年来中国大陆致力于发展的一种新型能源开采方式。

该储层主要包含有机质含量高、孔隙度低的致密页岩岩石,具有高含气量、勘探开发风险大等特点,是一种高技术含量、高难度、高风险的勘探开发工作。

针对该储层的特点,近年来,一些学者对其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度普遍较低,平均孔隙度为0.8% ~ 1.5%。

岩石微观孔隙
主要分布在纳米级和亚纳米级尺度上,而宏观孔隙不发育或相当微小。

此外,孔隙形态主要为微孔和孔洞型孔隙。

综合来看,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延长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特征表现为孔隙度低,且主要以微观孔隙和孔洞型孔隙为主。

针对这些特征,需要采用高精度的探测技术和完善的开采工艺,以尽可能地发掘这些储层的潜力,提高勘探开发效率。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_耳闯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_耳闯

第34卷第5期OIL &GAS GEOLOGY 2013年10月收稿日期:2013-03-31;修订日期:2013-08-15。

第一作者简介:耳闯(1982—),男,讲师,沉积与储层、非常规油气地质。

E-mail :erchuang2008@yahoo.com.cn 。

基金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JQ50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18001-004);西安石油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YS29031219)。

文章编号:0253-9985(2013)05-0708-09doi :10.11743/ogg20130519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耳闯1,2,赵靖舟1,2,白玉彬1,2,樊豪1,沈武显1,2(1.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成藏地质学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摘要: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研究对认识页岩油气勘探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定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储层特征,开展了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物性、比表面积孔径分析和有机碳含量等分析测试工作,揭示了泥页岩岩相、矿物含量、成岩作用、孔隙类型、物性和孔隙结构等特征。

延长组泥页岩可划分为泥岩岩相、含粉砂泥岩岩相和粉砂质泥岩岩相3种岩相类型。

泥岩岩相的有机碳含量最高,粘土矿物含量高(>50%),成岩作用较弱;粒间孔和粒内孔是中生界泥页岩储层主要的孔隙类型;微孔主要集中在0.4 1nm ,中孔主要集中在3 5nm ,中孔对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的贡献好于微孔。

根据现有资料认为,延长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塑性矿物含量高,成岩作用弱,对储层后期改造提出了严峻挑战。

关键词:岩相;孔隙类型;孔隙结构;储层特征;富有机质泥页岩;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2文献标识码:A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rich shales of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Er Chuang 1,2,Zhao Jingzhou 1,2,Bai Yubin 1,2,Fan Hao 1,Shen Wuxian 1,2(1.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Xi ’an Shiyou University ,Xi ’an ,Shaanxi 710065,China ;2.Shaanxi Key Lab of Petroleum Accumulation Geology ,Xi ’an Shiyou University ,Xi ’an ,Shaanxi 710065,China )Abstract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study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organic-rich shales.A series of analyses and tests ,including thin sections ,SEM ,XRD ,physical property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were made to reveal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c-rich shales of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Fm )in Ordos Basin.This paper also defined the lithofacies ,mineral types ,diagenesis ,pore type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Three types of lithofacies are identified in the organic-rich shales ,including muddy shale ,silt-bearing shale and silty shale.The muddy shale has the highest TOC content ,clay content of more than 50%and rela-tively weak diagenesis.The dominant pore types of the organinc-rich shales in the Yanchang Fm are intragranular and intergranular pores.The pore sizes of micropores are mainly within 0.4to 1nm and those of mesopores are mainly within 3to 5nm.The contribution of the mesopores to pore volume and specific surface area 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micro-pores.The high content of ductile minerals and weak diagenesis of the organic shales in the the Yanchang Fm make the reservoir stimulation more challenging.Key words :lithofacies ,pore type ,pore structur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rganic-rich shale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页岩气是一种自生自储的连续型气藏,储层研究是页岩气基础地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特征及成因浅析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特征及成因浅析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特征及成因浅析首先,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储层类型多样: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主要包括页岩油、致密油、煤层气等多种类型。

其中,页岩油和致密油是最具代表性的非常规油藏类型,具有碎屑岩储层和颗粒细小的孔隙结构,对渗透性和储集性要求较高。

2.储集条件复杂: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的储集条件相对复杂,受到构造、成岩作用、沉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控制。

例如,页岩油的储集主要受到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的影响,致密油的储集则取决于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等因素。

3.水力裂缝发育: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中,水力裂缝的发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水力裂缝的形成和发育是通过水力压裂技术进行人工刺激,使原本不具备自然产能的非常规油藏获得一定的产能。

其次,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的成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1.有机质丰度和类型: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富含有机质,有机质丰度高且类型多样。

有机质经过一系列的成岩作用,形成了致密油和页岩油非常规油藏。

2.沉积环境和有效母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对其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

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发育在低能沉积环境中,有效母质分布广泛,有利于油气的生成和储集。

3.地层构造和断裂活动: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西北边缘,受到多期构造变形和断裂活动的影响。

地层构造和断裂活动对非常规油藏的形成和成藏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其中断裂活动与水力压裂技术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具有多样的储层类型和复杂的储集条件,水力裂缝的发育成为增加非常规油藏产能的关键因素。

有机质丰度和类型、沉积环境和有效母质、地层构造和断裂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非常规油藏。

对于进一步深化鄂尔多斯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长8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长8储层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长 8储层特征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延长组长8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孔隙度平均值为11.7%,渗透率为0.56mD,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

通过对长8油层组储层铸体薄片的观察,明确了该区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交代等破坏性成岩作用,同时溶蚀作用的发生改善了储层物性。

关键字:低孔低渗成岩作用孔隙鄂尔多斯低渗透油气藏在全世界分布广泛,资源量丰富[1]。

我国每年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都属于低渗透油层,在新增储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4],也是目前我国石油勘探的最重要领域之一,因此对低渗透储层的研究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5]。

鄂尔多斯盆地在我国各大沉积盆地中居第二位,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以及铀等矿产资源在盆地中十分富集。

1 储层基本特征1.1岩石学特征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8储层中岩石中杂基含量最高值8%,因而其大类属于纯净砂岩。

岩石碎屑中石英含量最高,平均为48.55%,最高可达68%;其次为岩屑含量约为19%~50%,平均为36.04%;长石含量最低,平均仅为15.4%,最大含量不超过23%。

进而将石英、长石和岩屑三端元的含量在砂岩成分三角图上投点可得:岩石类型主要是长石岩屑砂岩,占到总样品数的91.4%,其次为少量的岩屑砂岩。

统计显示,长8油层组砂岩颗粒以细粒为主,少量为极细粒。

填隙物以方1解石、硅质、白云石和自生粘土矿物等胶结物以及粘土等杂基等为主,平均含量为12.3%,其中粘土杂基含量1~8%,平均为2.37%。

胶结物中方解石胶结物含量最高,一般不超过18%,平均为7.26%;其次为硅质胶结物,含量在0~3%之间,平均含量为1.09%。

此外,高岭石胶结物含量在0~4%之间,平均值为0.45%,绿泥石膜平均含量0.34%,最高不超过2%。

油层组砂岩的风化程度中等-轻,分选中等-好,磨圆以次棱角-研究区长81棱角状为主,孔隙式胶结为主,颗粒间以点-线接触为主,胶结类型主要是孔隙式和薄膜式。

鄂尔多斯盆地富黄地区延长组层序特征与岩性油藏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富黄地区延长组层序特征与岩性油藏预测

鄂尔多斯盆地富黄地区延长组层序特征与岩性油藏预测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最大的陆相盆地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基地。

其中,富黄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中最具潜力的区块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了解富黄地区的沉积层序特征和岩性油藏预测对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延长组是富黄地区主要的沉积层序单元,其下部为五峰组,上部为长庆组。

延长组的层序特征主要表现为激发期、高位期和终止期。

激发期是指沉积物供给增加、沉积速率加快的时期,主要由河流冲刷、风成沉积和湖泊沉积等过程形成。

高位期是指沉积物供给逐渐减少、沉积速率降低的时期,主要由湖泊和河流沉积为主。

终止期是指沉积物供给减少至极低的时期,主要由湖盆内部沉积为主。

富黄地区的岩性油藏类型主要包括砂岩油藏、灰岩油藏和泥岩油藏。

砂岩油藏是最常见的类型,其储层主要由砂岩组成,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

灰岩油藏主要由灰岩和白云岩组成,储集空间主要是孔隙和裂缝。

泥岩油藏主要由泥岩和页岩组成,储集性能较差,但富含有机质,具有一定的勘探价值。

根据富黄地区延长组的层序特征和岩性油藏类型,可以进行岩性油藏预测。

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和地质剖面分析,可以确定不同层序单元的空间展布和岩性特征。

通过岩心分析和物性测试,可以确定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参数。

结合地震反演和模拟实验,可以建立岩性油藏的模型,预测油气资源的分布和潜力。

综上所述,鄂尔多斯盆地富黄地区的延长组层序特征和岩性油藏预测是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重要课题。

通过研究延长组的层序特征和岩性油藏类型,可以有效预测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这对于指导油气勘探与开发、优化开发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也为深入了解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和油气成藏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
图 1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构造 单元 划 分 图
F g 1 S h ma i r p e e t t n o i. c e t e r s n a i f c o
t con c n t r s Ba i e t i u isof0 do sn
为 五段 ; 根据 其岩性 、 再 电性及 含 油性 , 五段对 将
上 构 成 了五 套储 盖 组合 。 [ 关键 词]鄂 尔 多斯 盆 地 ; 三叠 统 ; 上 延长 组 ; 积体 系 沉 [ 类 号]TE 2 . 分 l1 3 [ 文献 标 识 码 ]A
鄂尔 多斯盆地 北 以阴山 、 大青 山及狼 山为界 , 南 至秦岭 ; 西起贺 兰 山、 盘 山 , 到 吕梁 山 , 六 东 总面 积 0 3 ×1 。 m . 2 0 k 。其 大地 构 造位 置 属华 北 地 台
盆 地 内部 构造相对 简单 , 以鼻状构 造为 主 , 地层平 缓 , 角一般 不足 1 。 倾 I o E 4
三叠 系延长组 ( 。 ) 鄂尔 多斯 盆 地 内陆 湖 TY 是 盆 形成后 接受 的第 一套 生 储油 岩 系 , 也是 盆地 最
主要 的勘探 层系 。研究 区延长组 主要 为一套灰 绿 色、 灰色 中厚 层 一块 状 细砂 岩 、 粉砂 岩 和深 灰 色 、 灰 黑色泥 岩组成 的 旋 回性 沉积 , 据 岩性 特 征 分 根
往地 质 研究成 果基 础上 ¨ 7, 合研 究 区 的区 域 3 ]结 卜l 地 质资料 、 井岩 心 、 钻 录井 、 球物 理等 资料 , 地 对鄂
萎缩 ; 6期湖水大面积退缩 , 长 三角洲前缘连片 , 面积最大, 东北三角洲前缘 已推进至吴旗一甘
泉 一线 , 南缘 推 进 至 华 池 一 庆 阳一 带 ; 4 5期 以浅 湖 亚 相 为 主 ; 3 长 2期 以 三 角 洲 平 西 长 + 长 、 原 沉 积 为 主 ; 1期 湖 盆 继续 萎缩 至 消 亡 , 部 出现 沼 泽 环 境 。 盆 地 沉 积 体 系 的 演 化 , 纵 向 长 局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
时间:2007-08-03 08:41:19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根据岩性组合,延长组最早分为五段,即T3y1、T3y2、T3y3、T3y4、
T3y5,随着勘探不断向盆地内部深入,结合井下岩性、电性及含油性将其进一步划为10个油层组(长1-长10)。

延长组基本以北纬38°为界,北粗南细,北薄南厚,北部厚约100-600m之间不等,南部厚1000-1300m,边缘沉积坳陷带最大厚度为3200m。

其沉积特征如下:
延长组一段(T3y1):盆地东部和东北部主要由灰绿、浅红色中粗粒长石砂岩夹暗紫色泥岩、粉砂岩组成的河流沉积。

而在盆地西南部陇东一带,下部以河流、上部以三角洲及少量湖相沉积为主,其岩石类型主要为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夹薄层灰色粗砂岩及深灰色泥岩。

总的来说本段沉积以厚层、块状中-粗粒长石砂岩为主,南厚北薄,南细北粗,砂岩富含长石颗粒,普遍具麻斑状沸石胶结(俗称“愚人花岗岩”)。

自然电位曲线大段偏负,视电阻率曲线呈指状。

含长10油层组,在马家滩油田为主要采油层之一。

延长组二段(T3y2):与T3y1相比,湖盆水域明显扩大,总的沉积格局为东北沉积厚度小,粒度细,西南部沉积厚度大,粒度粗。

本段长9的下部油层以深色泥页岩夹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是一套广泛湖侵背景下形成的产物。

在长9的上部,除盆地边缘外,湖盆南部广泛发育黑色页岩、油页岩,通常称“李家畔页岩”,厚约20-40m,这套页岩在盆地内部分布稳定,井下常表现高自然伽玛、高电阻率,是井下对比的重要标志,在盆地北部及南部周边地区渐变为砂质页岩及粉砂岩,高阻现象消失。

本段上部砂岩发育段划为长8油层,主要为湖退背景下的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沉积,是陇东及灵盐地区重要的产油层。

延长组三段(T3y3):沉积特征仍表现为南厚北薄,按沉积旋回自下而上进一步划分为长7、长6、长4+5油层组。

长7主要以泥页岩为主,在陇东地区长7深湖相油页岩中夹砂质浊积岩且含油,这套地层是延长组湖盆发育鼎盛时期形成的重要生油岩,俗称张家滩页岩,在湖盆广大地区均有分布,但东薄西厚、北薄南厚,是一套稳定的地层划分对比标志层。

由于泥岩中夹带多层凝灰岩,在井下表现为特征明显的高自然伽玛、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等特点。

长6主要为一套中细粒灰绿色砂岩沉积,在盆地北部、东北部发育五个大型三角洲沉积,而在盆地西部及南部主要发育水下扇及扇三角洲沉积,是延长组重要的储油层段,自然电位曲线从下向上表现为倒三角形偏负特征。

本段上部长4+5油层组总的来说由泥岩、砂岩组成,俗称“细脖子”段,相对来说下部为砂泥岩互层,局部砂岩含油,而上部主要由深色泥岩组成,是延长组的第三套生油岩,为次要生油层。

延长组四段(T3y4):本段地层在南部及西南部部分遭受剥蚀,保存不完整。

从岩石类型看,全盆地基本一致,为浅灰、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夹灰色粉砂质泥岩,砂岩呈巨厚块状,具大型交错层理,泥质和钙质胶结为主,厚200-250m,沉积厚度仍表现为北薄南厚,粒度北粗南细,庆阳、华池一带沉积最细,夹层增多。

根据砂岩发育程度可进一步划分为长3、长2油层组,相对来说长3砂岩中泥岩夹层多且厚,自然电位曲线呈指状,视电阻率曲线呈锯齿状,而长2则主要以厚层状、块状大套砂岩组成,泥岩夹层小且薄。

自然电位曲线以箱状为主,视电阻率呈稀锯齿状。

延长组五段(T3y5):由于第五段沉积后盆地抬升并遭受侵蚀,因此
T3y5北、西、南均遭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尤以盆地西南部最甚,在马坊-姬原-庆阳-正宁一线以西全部侵蚀,庆阳-华池仅在“残丘”上保存。

T3y5在井下相当于长1地层,主要以含煤砂泥韵律层组成,富含植物化石,著名的“瓦窑堡”煤层就产自这个层位。

本段自然电位曲线呈梳状,视电阻率曲线呈幅度不大的齿状。

是长2油层的区域性盖层。

显然,延长组储盖组合及自生自储的石油地质条件决定了长6、长8、长7、长2油层组的主力油层地位以及其余油层组的辅助油层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