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酚醇 教案设计 (1)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酚醇 教案设计 (1)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五第三章第一节酚醇 教案设计 (1)

《醇和酚》教学设计

一教材

醇和酚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两种有机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醇的学习中仍以乙醇为典型代表物,结合醇的结构特点,介绍了醇的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和氧化反应,在一元醇的基础上简单介绍了乙二醇、丙三醇,并以图片的形式列举了它们的应用;通过“思考与交流”和“学与问”的方式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部分醇的沸点,介绍了醇分子间的氢键。苯酚是酚类化合物中最典型的一元酚,本节介绍了苯酚的酸性和取代反应,在呈现方式上主要是归纳推理式,通过实验现象归纳苯酚的性质;教材中通过“学与问”比较苯、苯酚和乙醇的性质,注意醇和酚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它们共同特点是都含有羟基(—OH)官能团。教学时,要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思想,研究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化学性质,对比醇和酚的结构和性质;并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从乙醇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醇类的结构和性质,从苯酚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酚类的结构和性质;以此要求学生自主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学情:与第一章烃的性质的学习思路不同,本节在有机反应类型以及反应规律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了预测一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可能与什么样的试剂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生成什么样的物质的思路和意识,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能发生的反应,通过学习醇酚的性质发展这种思路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鉴于学生初次通过分析结构预测性质,熟练程度不高,在醇的化学性质部分,运用交流研讨引导他们分析醇的结构,从而预测可能发生的反应,在苯酚化学性质的部分,则让学生考虑其性质并与苯和醇的性质进行比较,先通过活动探究,让他们分析苯酚的结构,探究其性质,再从官能团的相互影响的角度分析苯酚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醇、酚的结构特点。

(2)、掌握醇的取代反应、消去反应、氧化反应机理。

(3)、掌握酚结构的特点,酚的弱酸性,取代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物质结构推断化学性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验操作技能以及运用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从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入手来分析物质性质的“思路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有机化学的科学方法。

四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乙醇、苯酚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醇和酚结构的差别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乙醇发生催化氧化及消去反应的机理

苯酚中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五学时安排

在课时分配上,建议“醇的结构和性质”“酚的结构和性质”各1课时,也可以根据实际,2—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节:醇

教学方法

1.从乙醇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推导乙醇的化学性质;

2.通过启发、诱导,“从个别到一般”由乙醇推导出其他醇类的化学通性。[引言]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烃,知道烃可与许多物质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我们还学习了卤代烃的有关性质,请同学们思考如下问题。

[投影]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乙烯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2.1—氯丙烷在NaOH溶液中水解生成什么物质?

[问题]上述反应的有机产物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另一类烃的衍生物——醇。

介绍醇的分类,命名,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常见醇的物理性质,沸点的比较规律,简单介绍氢键。

这节课首先来学习大家在初中就熟悉的醇的代表物——乙醇。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质。那么它具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结构又如何呢?

[师]先展示乙烷的球棍模型,再在一个C—H键之间加一个氧原子球模型,变成乙醇分子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后,写出乙醇的分子式、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出学生的书写错误。

[板书]1.乙醇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H6O 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问题]结构决定性质。请同学们分析乙醇的分子结构,判断乙醇分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哪些键可能断裂?

[问题]乙醇分子中的几种共价键均有可能在化学反应中断裂。那么,哪个键最易断裂呢?

[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探索,来验证同学们的推断是否正确。

[板书]2.化学性质

(1)与Na反应

[师]演示实验Na与乙醇的反应,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准确地叙述出该实验的现象,并推断出结论。

结论:乙醇与钠在常温下较缓慢地反应,生成氢气。

[师]说明:实验证明,H2中的H来自于羟基(—OH)上的氢。

[板书]2CH3CH2OH+2Na →2CH3CH2ONa+H2↑

[问题]该反应属于有机反应中的什么反应类型?

[问题]与Na和水反应比较,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题]NaOH和CH3CH2ONa相比,谁的水溶液碱性更强?

[师]说明:①乙醇与钠的反应类似于水与Na的反应,因此,乙醇可以看作是水分子里的氢原子被乙基取代的产物。乙醇与钠的反应比水与钠反应要缓和得多,这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②在乙醇分子里,被钠取代的氢是羟基中的氢,而不是乙基上的氢。

③乙醇钠在水中强烈水解,具有比NaOH还强的碱性。

④综合乙醇与Na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便知,钾、钙等很活泼的金属也能与乙醇发生反应。

[练习]写出乙醇和C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投影练习]1.实验室常用NaBr、浓H2SO4与CH3CH2OH共热来制取溴乙烷,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NaBr+H2SO4====NaHSO4+HBr,

C2H5OH+HBr →C2H5Br+H2O。。

[师]乙醇除具有上述化学性质外,还可以和酸发生酯化反应[过渡]通过上述实验验证出O—H键最易断裂,那么C—H键和C—O键能否断裂呢?

[师]要求学生叙述酒精灯燃烧现象,写出方程式。

[问题]完全燃烧生成且仅生成CO2和H2O的有机物一定是烃吗?

[设疑]在乙醇的燃烧反应中乙醇被氧化,若条件改变,有催化剂Cu或Ag 参加,产物还是CO2和H2O吗?

[问题]Cu在反应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板书](2)氧化反应

①燃烧:C2H5OH+3O2→2CO2+3H2O

②催化氧化:讲解催化氧化的机理与条件,强调碳上有氢原子@碳上必须有氢原子,有两个氢氧化为醛,一个氢氧化为酮,没有氢不能被氧化。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乙醇在浓H2SO4作催化剂和脱水剂的条件下,加热到170℃即生成乙烯,该反应属于消去反应。因此,乙醇还可发生消去反应。

[板书](3)消去反应(讲解消去反应的机理以及条件,必须存在碳且碳上必须有氢原子)

[问题]如果将该反应的温度控制在140℃,其产物是什么?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题]该反应是从分子间脱去1分子的水,也属于消去反应吗?

[练习]判断下列论述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所有的脱水反应都是消去反应。

(2)分子间脱水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学生阅读]资料:判断酒后驾车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结]本节课重点学习了乙醇的化学性质。在乙醇的化学性质中,各反应的断键方式可概括如下:

与金属反应—与HX反应——酯化反应——

催化氧化—消去反应—分子间脱水——

作业:总结醇与其它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并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醇—卤代烃醛或者酮醇钠醚酯烯烃

讨论:氢键

醇的化学性质是按照反应类型讲还是按照醇羟基的反应羟基氢的反应顺序讲

第二课时:苯酚

教学方法

(1)教师为主导,设计课型,探索性实验为先导,探求性质。

(2)分析对比,练习提高。

(3)多媒体或者实验辅助教学

二、自学提纲(投影打出)

1、苯酚分子结构如何?它与醇类结构有和区别?

2、苯酚有哪些物理性质?

3、苯酚与NaOH溶液反应的现象如何?说明苯酚具有怎样的性质?

溶液反应的现象如何?

4、苯酚溶液分别与浓溴水及FeCl

3

5、苯酚分子中原子团之间是怎样相互影响的?

(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讨论

请同学们针对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师:请同学们总结刚才实验中你所观察到的苯酚的物理性质。

生:回答。

[板书](一)物理性质

1、色、态、味。

2、溶解性。

3、毒性(进行安全教育)。

[设问](1)苯酚的浑浊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何现象?

生:溶液由浑浊变澄清。

(2)根据上述现象请你预测苯酚可能具有怎样的性质?

生:酸性。

(3)苯酚为什么具有酸性?(追问)物质的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

[过渡] 下面我们共同研究苯酚的分子结构。

[展示]苯酚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

[板书](二)苯酚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师:苯酚与醇类物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你认为苯酚的化学性质与乙醇是否相同?

生: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它的化学性质与乙醇是不完全相同的。

[板书](三)苯酚的化学性质

[过渡]: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判断苯酚的水溶液具有酸性,那么苯酚的水溶液为什么显酸性呢?(引导学生看动画)

师:引导、启发

生:讨论、归纳,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羟基上氢原子易电离,其水溶液呈酸性。

[板书]1.苯环对羟基的影响——苯酚与NaOH溶液的反应

师:启发苯酚水溶液的酸性如何?你怎样用事实来证明它酸性的强弱呢?

生:激烈讨论(联系旧知识培养能力)

师: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大胆设想,不怕出错。

难点突破:你能否用现有药品证明苯酚的酸性强弱(实验仪器中已放好:石蕊试液,CO

2

发生的简易装置)

生:总结(1)在苯酚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不变色。

(2)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

2

,有浑浊出现。

[强调]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

2,无论其量多少,其产物均为NaHCO

3

[板书]2.羟基对苯环的影响

(1)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

师:大家在向苯酚溶液中滴加浓溴水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生:生成白色沉淀。

引导:回忆苯与溴的取代反应,比较苯和液溴与苯酚和浓溴水哪个反应更易发生?为什么?

(动画:苯酚和浓溴水的反应演示)

师: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原子团之间也不例外。

生:羟基对苯环的影响,使苯环上三个氢原子变活泼而易被取代。

师:当你向苯酚溶液中滴入几滴FeCl

3

溶液时,现象如何?

生:无色变成紫色。

师:有何实际意义?

生:可用于鉴别和检验苯酚。

讲述]苯酚分子中的苯环受羟基的影响而被活化,还表现为苯酚能与甲醛发生聚

合反应,生成酚醛树脂。

[小结]酚是芳香烃分子中苯环上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的有机化合物。苯酚的化学性质不是苯和醇化学性质的简单加和。由于羟基和苯环的相互影响,苯酚具有弱酸性、易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等。在实验室里,可以用溴水、

FeCl

3

溶液等鉴定苯酚的存在。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 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高中化学-4.2-糖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

第二节糖类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有机化学基础》主题3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第1点: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活动与探究建议①实验探究: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烃和烃的衍生物,在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应注意知识的联系。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葡萄糖与果糖,第二部分蔗糖与麦芽糖,第三部分淀粉与纤维素,其间穿插了一些探究实验。本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也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有感性认识,已经学习了醛类、醇类等知识,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经过高一及前三章的学习,能够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的糖类物质,引出糖的定义,结构特点;从葡萄糖的生理功能引入葡萄糖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葡萄糖的结构特点;最后通过糖尿病的检测实验加深对葡萄糖的认识。在糖类性质的学习中注重联系以前学习的醛类、醇类等知识,进行类推、迁移,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课堂内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单糖、二糖、多糖性质的研究过程,理解糖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充分调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积极性,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法代替演示实验,以小组合作代替验证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掌握糖类主要代表物的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完成知识的建构。通过合作探究,再次体会到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单糖、双糖、多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大的乐趣。 通过对糖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认识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与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教学难点:糖类的概念、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纤维素的酯化。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word全章教案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1课时,总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2、识别食物的酸碱性 3、知道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教学重点】: 1、认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2、识别食物的酸碱性 3、知道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教学过程】: 【引入】:上一个单元讲授了关注营养平衡,主要学习了几种和生命息息相关的营养物质,糖、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通过这些方面的 学习,我们了解到每天都必须合理摄入一定量的这些营养物质,为此, 我国制定了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讲授】:中学生每日吃食物的合适量(营养食谱) 主食:(米、面、杂粮)400—500克 肉类:(包括鱼、虾)50—75克 蛋类:(1—2个)50—100克 豆制品:50—100克 新鲜蔬菜:400—500克 植物油:10克食盐:4—8克 除以上食物外酌情增加下列食物: 牛奶:150—200克 水果:400—500克 芝麻、花生、大蒜不多于50克 甜食(糕点、糖果)不多于15克 【讨论】:制定你一天的食谱,和同学交流

【讲解】:合理营养与合理膳食:合理营养就是一旦三餐所提供的各种营养素能够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膳食调配 合理,达到膳食平衡的目的。主食有粗有细,副食有荤有索,既要有动 物性食品和豆制品,也要有较多的蔬菜,还要经常吃些水果,这样才能 构成合理营养,合理膳食要素。食物要多样,食盐要限量;饥饱要适当, 甜食要少吃;油脂要适量,饮食要节制;粗细要搭配, 三餐要合理。【讲授】: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阅读】:课本P31 【讲解总结】:1、水是生命的基础。(水占人体体重70%) 2、水在人体的生理作用: (1)帮助消化(2)排泄废物 (3)润滑关节(4)平衡体温 (5)维持细胞(6)淋巴和血液 【思考与交流】:课本P31 【小结】:自然界中没有绝对纯净的水,自然界中的水由于和土壤、岩石等长期接触,因此水中溶解了少量的矿物质,天然水可以给人体提供一些必要 的微量元素等,但是不是所有的天然水都可以直接饮用;由于纯净水缺 少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因此不适宜长期饮用。 【总结】:本节课主要讲授了合理的膳食结构,以及水在人体中的应用 【作业】: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一、合理是膳食结构 二、水在人体中的作用 1、水是生命的基础。(水占人体体重70%) 2、水在人体的生理作用:

高中化学选修1 第一章 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教案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油脂的组成、结构、在人体中的代谢及其功能。 2、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油和脂肪的区别;油脂在人体内的功能 3、类比酯类的化学性质,推出油脂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 【教学重点】油脂的结构和在人体内的功能。 【教学难点】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过糖类,我们知道糖吃多了,人也会发胖,人体胖了,就意味着什么增多了?此时我们的基础能源——糖类,由于能量的过剩,就有转变为一种更高能量的物质——油脂。油脂是人类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中重要的能源物质。 日常生活,炒菜做饭,油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人体内的重要营养物质——油脂。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油脂是 和 的统称。在室温,植物油脂通常呈 ,叫做油。动物油脂通常呈 ,叫做脂肪。 (一)油脂的成分 油(液态,如植物油脂) 如:菜籽油、花生油、豆油 油脂 属于酯类 脂肪(固态,如动物脂肪) 如:猪油、牛油 (二)结构:(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

【提问】从结构上油脂属于哪一类的有机物?能否发生水解反 应,水解的产物将是什么? 油脂的结构 【讲解】油脂是 与 所生成的酯,称为甘油三酯,即油脂属于酯类,与用来做燃料的汽油、柴油不是同一类化合物;汽油、柴油属于烃类化合物。 R1、R2、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R1、R2、R3相同为单甘油酯,R1、R2、R3不同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数为混甘油酯。 【思考】天然的油脂的水解产物可以有多少种? 【讲解】油脂分子烃基里所含有的不饱和键越多,其熔点越低。 【设问】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与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哪种的分子中的双键会更多? 【讲解】饱和的硬脂酸或软脂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呈固态,即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而由不饱和的油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呈液态,即植物油通常呈液态。 注:植物油(双键较多)——熔点低,常温下为液态。 动物油(双键少或者没有)——熔点高,常温下为故态。 【追问】从结构上分析,请你预测花生油可能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从性质上讲植物油和动物油哪种性质更加稳定?应当如何保存油脂?为什么? 【阅读】阅读课本12页的资料卡片二——“油脂的变质——酸败” 【讲解】脂酸败对食品质量影响很大,不仅风味变坏,而且营养价值降低。因为酸败不仅破坏脂肪酸,而且脂溶性维生素等也被破坏。长期食用酸败油脂对人体健康有害,轻者呕吐、腹泻,重者能引起肝脏肿大,造成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引起各种炎症。故为防止油脂的酸败,一般会在油脂中加入抗氧化剂。 二、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功能 1.油脂的消化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化学键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1全册教案【精品】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1全册教案 1.1 关注空气质量 教学目标: 1. 知道空气污染指数(API)、光化学烟雾的概念。 2.了解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 3.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4.酸雨形成过程中所涉及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情感目标: 通过空气质量报告反映的内容,认识空气质量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空气污染指数(API)的确定。 教学方法:讨论总结法 教学过程: 【引入】从1997年5月起,我国有十几座城市先后开始发布城市空气质量周报,为大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济南市也在其中,在此基础上,很多城市又发布了空气质量日报。表1-1-1 是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你了解各项内容的含义吗? 【阅读】表1-1-1 某城市某日空气质量报告 【板书】一从空气质量报告谈起 1 解读空气质量报告 【讲解】要了解该表中各项内容的含义,我们首先从什么时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开始。目前,空气质量报告中涉及的污染物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指数是将某种污染物浓度进行简化处理而得出的简单数值形式。每天分别测定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计算出它们的污染指数,其中污染指数最大的污染物就是当日的首要污染物,并将其污染指数作为当日的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API作为衡量空气质量好坏的指标,其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API在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中所对应的级别就是当日的空气质量级别。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表1-1-2,了解下我国空气污染指数分级标准,及各个级别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讲解】空气质量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污染物的排放量,另一个是气象条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2醛-教案

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醛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并根据典型代 表物,认识醛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掌握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3、掌握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 确书写。 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 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 可能产生的影响,讨论含氧衍生物的安全使用,关注烃的含氧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影响。 【重难点】 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难点:乙醛与银铵溶液、新制C u (O 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一、醛 1、定义:醛是由烃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2、表达式:R-CHO 3、官能团:-CHO 醛基 4、分类 饱和醛H 3C CHO 脂肪醛 按烃基种类 不饱和醛H 2C CH CHO 芳香醛 CHO 按醛基的数目 一元醛 CH 3CH 2CH 2CHO 二元醛 OHC CHO 饱和一元醛通式:C n H 2n O 5、命名: 普通命名法:与醇相似。 CH 3CH 2CH 2CHO 正丁醛 CH 3CHCHO 3异丁醛 CH 3 苯甲醛 系统命名法:①脂肪醛:选含有醛基的最长连续碳链为母体,称为某醛。 芳香醛:以脂肪醛为母体,芳基作为取代基。 ②由于醛基总是在碳链的一端,所以不用编号。 CH 3CH 2CHCHO CH 3CH 2-丁烯醛 2-甲基丁醛 3 CHCHO CH 2CH 2CHO 3-苯基丙醛

6 、物理性质:颜色:无色 状态:甲醛:气体 乙醛:液体 水溶性:低级的醛(C1~C3)易溶于水 气味:刺激性气味 7、用途:香料:P56[资料卡片]桂皮中含肉桂醛 CH CHO CH 杏仁中含苯甲醛CHO ; 工业原料:制酚醛塑料 医用防腐剂 甲醛 合成维纶的原料之一 合成醋酸等→乙醛 二、代表:甲醛、乙醛 甲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 ②用途:有机合成原料;35%-40%的水溶液又称福尔马林:消毒、 杀菌 ③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H 2O , 结构式:H C H O 结构简式:HCHO 或HCH O 特点:所有原子公平面 乙醛:P56①物性:无色,刺激性气味,液体,密度小于水, 沸点是20.8℃,易挥发,易燃烧,与水、乙醇互溶 ②分子组成与结构:分子式:C 2H 4O 结构式:C H C H H H O 结构简式:CH 3CHO 或CH 3CH O 等效氢:两种P56核磁共振氢谱 三、化学性质 1、加成: CH 3CHO +H CH 3CH 2OH (还原反应) 催化剂 CH 3CHO+HCN 3CHOH 2、氧化: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 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 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4.1油脂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4.1 油脂教案(2)(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油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油脂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2、初步了解肥皂去污原理和合成洗涤剂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结构决定性质”来讲解油脂的性质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2、提高科学素养,丰富生活常识,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 康等日常 生活问题,让学生体验到这就是“身边的化学”“生命的化学”。 【教学重点】油脂的概念、结构;油脂的化学性质、油脂的氢化及皂化反应等概念。 【教学难点】油脂的结构、油脂的皂化反应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引入】营养不良的图片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营养素:能提供动物生长发育维持生命和进行生产的各种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元素或化合物。 六大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和水。 【过渡】这些营养素在生命活动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们有哪些性质呢

第一节 油脂 一、组成和结构 1、有关概念: 油脂: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天然油脂都是由不同的甘油酯组成的混合物。 说明:R 、R ’、R ’’分别代表高级脂肪酸的烃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高级脂肪酸:碳原子数为15或以上的脂肪酸。 【讲解】组成油脂的脂肪酸种类较多,但多数是含偶数个碳原子数的直链高级 脂肪酸,其中以含16和18个碳原子的高级脂肪酸最为常见,有饱和 的也有不饱和的。 【P74】油脂中常见的高级脂肪酸: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十六酸,棕榈酸)C 15H 31COOH (固态) 硬脂酸(十八酸) C 17H 35COOH 不饱和脂肪酸:油酸(9-十八碳烯酸) C 17H 33COOH (液态) 亚油酸(9,12-十八碳二烯酸)C 17H 31COOH 【看书】P74资料卡片——必需脂肪酸:不能在人体中合成、但是又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 P75资料卡片——鱼油:DPA (心脑血管)和DHA (记忆) 【板书】简单甘油酯:R 、R'和R''相同 混合甘油酯:R 、R'和R''不同 CH R'R''CH 22O O O C C C O O O R

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章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章教案 化学的选修1主要内容是关于化学与生活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下面是由我为您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或实验、查阅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问题]根据P2~P3图回答人体中的各种成分。 我们已经知道化学与生活关系多么密切。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与生命有关的一些重要基础物质,以及它们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知识。如糖类、油脂、蛋白质、微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希望学了本章后,有利于你们全面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导入]讨论两个生活常识:①"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若饭慢慢地咀嚼会感觉到什么味道?②儿童因营养过剩的肥胖可能引发糖尿

病来进行假设:这里盛放的是三个肥儿的尿样,如何诊断他们三个是否患有糖尿病?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糖类的有关知识。 糖类: 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大部分通式Cn(H2O)m。糖的分类: 单糖低聚糖多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葡萄糖的分子式: C6H12O6、白色晶体,有甜味,溶于水。 1、葡萄糖的还原性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2、葡萄糖是人体内的重要能源物质 C6H12O6(s)+6O2(g)6CO2(g)+6H2O(l) 3、二糖(1)蔗糖:分子式:C12H22O11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化学性质: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C12H22O11 + H2O C6H12O6 + 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2)麦芽糖: 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分子式: C12H22O11(与蔗糖同分异构) 化学性质: (1)有还原性: 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2)水解反应: 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 + H2O 2 C6H12O6

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 、O N 、P 、S 、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 链状化合物 脂肪 环状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 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正丁烷 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 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 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CH 3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OH OH

文库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等。在本节课内容中再次充分体现结构一性质一須 途”三者间的密切关系,还蕴含了“对比”的学科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科思想的渗透。 二、重难点突破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溶解更多些)。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液体或固体。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升 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常用作“制冷剂”,还可用来“人工降雨”。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二氧化碳是继氧气之后,学生能够相对系统学习的又一种身边的化学物质,应该关注让学生进一步建构“物理性质”的知识体系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硬度”等内容,从而为学生在后续(乃至高中)物质的学习奠定基础。 (2)在认识二氧化碳状态的时候,帮助学生建构起“物质存在的状态与外界条件有关”的意识。 (3)对于物理性质的获取途径,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如下学科方法:物质的颜色、状态可通过观察获取(观察法);气味可通过鼻闻获取(实验法);密度即可通过对“存放时瓶口方向的观察”获取(观察法),还可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溶解性则要通过实验的方法(实验法),或者查阅数据的方法来判断(文献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高低蜡烛”、“瓶瘪”、“干冰升华”等几个看似简单的实验的教学功能,不要忽视几个简单实验对学生学科思想方法建构所产生的影响。

(4) 对于“升华”指(固态物质不经液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的概念,不仅需要学生清楚概念的含义,同时强调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不要写成“升化”、“生化”、“生华”等错误写法,化学用语是化学的语言,不能正确使用化学语言也是缺少化学素养的一种体现。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 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是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值时,能使人窒息死亡)。 (2)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受热分解会更快): h2co3—co2 f +h2o (4)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等碱溶液反应: co2+ca(oh)厂caco3 J +h2o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co2+2naoh—na2co3+h2o (5) 二氧化碳高温下与碳反应(第六单元课题1 所学): co2+c2co (6) 能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合作用: h2o+co2 有机物+o2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 (1)对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已经有所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应该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认识。在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的探究活动

高中化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改善大气质量1

改善大气质量 一、教学设计 本节包括大气污染的危害和改善大气质量两部分内容。 由于学生对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是熟悉的,教科书对此并没有展开,而是采用简明的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重点强调: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都能产生大气污染物(如图4-2所示),目的是使学生对于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于大气污染的危害,重点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和臭氧层受损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原理。对于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则采用了“思考与交流”的方式,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我国是世界上耗煤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一些城市的汽车拥有量迅速增加。此外,室内空气污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教科书从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改善大气质量的措施。 本节教学重点: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改善大气质量的主要方法。 本节教学难点:臭氧层受损和汽车尾气系统中催化转化器的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建议如下: 1本节内容与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学要体现开放性。 例如,课前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从以下课题中任选一个专题进行研究,以论文、调查报告或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总结,然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在课上进行汇报和交流。最后教师进行小结。 (1)从空气质量报告入手,分析当地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成因。 (2)全球三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受损、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危害,以及人类采取的措施。 (3)化石燃料燃烧对大气可能造成的污染和治理途径。 (4) 汽车等机动车对大气可能造成的污染和治理途径。 (5)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如何避免或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6) 世界上的八大公害事件,等等。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苯的同系物》【创新教案】

第2节芳香烃 第2课时苯的同系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苯的同系物概念,并掌握判断方法; 2. 掌握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认识有机物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的学习方法; 3. 通过苯环与甲基的相互影响,了解苯与甲苯化学性质上的异同,初步掌握两者的鉴别方法。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苯向甲苯、乙苯球棍模型的制作,使学生对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特点有一个直观认识,进一步建立苯的同系物的概念; 2. 通过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实验的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 3. 通过合作、探究、归纳等教学方法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节教学进一步使学生体验并逐步掌握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 2.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苯的同系物的概念; 2. 以甲苯为例掌握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认识苯环和甲基之间的相互影响。 难点:苯环和甲基之间的相互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化学家预言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2-1913年,德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收购石油。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国家的石油商都不惜压低价格争着与德国人做生意,但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德国人只要婆罗洲的石油,其他的一概不要,并急急忙忙地把收购到婆罗洲的石油运到德

国本土去。在石油商人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时,一位化学家提醒世人说:“德国人在准备发动战争了!”果然不出化学家所料,德国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位化学家为什么知道德国将发动战争呢? 大家想知道原因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一定能够找到答案! 【板书】第2节芳香烃二、苯的同系物 【讲解】请同学们观察给出的6种物质,分析结构并回答问题: ①②③的关系是:同系物 ③④⑤⑥的关系是:同分异构体 用球棍模型展示苯和甲烷衍变为甲苯,再衍变为乙苯,再将乙苯支链的一个甲基移至苯环上还可得到二甲苯。使同学们直观感受到:①②③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因此互为同系物,③④⑤⑥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其实②③④⑤⑥都是苯的同系物,今天我们将在学习苯的基础上学习和探究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简单来讲,我们把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叫做苯的同系物。 【板书】1. 苯的同系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 可表示为:,其结构特点是①只含有一个苯环②苯环上连接烷基,这也是判断苯的同系物的基本方法,那接下来我们就活学活用,请判断下列物质中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CF )。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 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教案全册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 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或实验、查阅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问题]根据P2~P3图回答人体中的各种成分。 我们已经知道化学与生活关系多么密切。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学习与生命有关的一些重要基础物质,以及它们在人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知识。如糖类、油脂、蛋白质、微生素

和微量元素等。希望学了本章后,有利于你们全面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导入]讨论两个生活常识:①“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若饭慢慢地咀嚼会感觉到什么味道?②儿童因营养过剩的肥胖可能引发糖尿病来进行假设:这里盛放的是三个肥儿的尿样,如何诊断他们三个是否患有糖尿病?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糖类的有关知识。 糖类: 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大部分通式C n(H2O)m。 糖的分类: 单糖低聚糖多糖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葡萄糖的分子式: C6H12O6、白色晶体,有甜味,溶于水。 1、葡萄糖的还原性 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或CH2OH(CHOH)4CHO。

2、葡萄糖是人体内的重要能源物质 C6H12O6(s)+6O2(g)→6CO2(g)+6H2O(l) 3、二糖(1)蔗糖:分子式:C12H22O11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化学性质: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C12H22O11 + H2O C6H12O6 + 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2)麦芽糖: 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分子式: C12H22O11(与蔗糖同分异构) 化学性质: (1)有还原性: 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2)水解反应: 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 + H2O 2 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