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素质教育形式论文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论文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摘要】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初中化学教学要加强实验教学,重视演示实验,重视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合作,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关键词】实验素质教育培养能力兴趣团结协作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更直观的知识。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要求,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学生负担过重仍然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有的地方还存在愈演愈烈的趋势,尤其在落后的农村。
我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不能熟视无睹,深感责任重大,要认真执行党的号召,把素质教育进行下去。
改变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人,哪怕不是人才。
而不要成为做题的机器,训练的模子。
我想从加强实验教学方面,谈谈几点我的做法:一、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直观认识化学课上有许多演示实验,教师本身必须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有条件的实验各个成功,条件不够的也要创造条件完成。
演示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应是每个学生都能看到,在实验时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是最关键的。
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我演示了两个实验:一是白磷燃烧前后的质量测定,我先告诉学生白磷的燃点很低,并且称出反应前的质量m1,记录在黑板上,然后按实验要求白磷燃烧后再称量质量m2,记录在黑板上,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分析,自己总结出了质量守恒定律(做此实验教师,一定要保证实验仪器气密性好),比起说教效果直观,学生印象深。
增加了可信度,也培养了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反应前后气球的变化,提问:(1)为什么气球变瘪了?(2)如果气球没有变瘪,第二次的称量值会如何?从而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此实验仪器的气密性一定要好,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实验,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论文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论文随着再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全面素质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所肩负的使命就是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种素质。
几年来,为了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素质,我不断地探索着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新式的教学方法,在此谈几点体会。
一、化学实验是增强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而且,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挖掘教材,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开发学生的思维。
1、利用演示试验,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材中,有些物质的性质,没有安排演示实验,如果只让学生阅读教材,默认其性质,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我常常根据具体内容,增添一些生动、形象的演示实验,把理论知识融化在实验之中,如:在学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时,我设计了一个“喷泉”实验,装置如图:美丽的“喷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心甘情愿地接受了美的教育,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比如:无色酚酞试溶怎么变红?“喷泉”是怎么形成的?碳酸钠是盐,怎么显碱性呢?HCL极易溶于水,是否可用HCL和石蕊试液做“喷泉”实验呢?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最后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
2、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参与能力演示实验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事物及规律,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之中。
如:在《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改动。
首先,准备了三组药品、石灰石、稀盐酸、石灰石、稀硫酸、碳酸钠、稀盐酸。
其次,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哪一组药品呢?灭火器又用哪一些药品呢?为什么?再次,让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现象。
如何利用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论文
如何利用化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摘要】在21世纪,无论是个人的成功发展,还是国家的繁荣昌盛,全民科学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是一种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直观手段,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是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科学的自然观的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因而在教学中很有必要利用化学实验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关键词】化学实验(chemical experiment)科学素养(scientific qulity)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化学实验的探究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多年来在实验教学中我是按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的:一、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化学教学应该是化学活动的教学而不是化学活动结果的教学,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认知的过程。
在整个化学实验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概念或规律所形成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转变实验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和挖掘化学实验的教学潜能,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良好的化学实验教学环境。
1、改革演示实验目前中学化学演示实验多为教师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然后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制法或结论,最后由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
在实验中学生往往只是简单机械地重复,却没有积极地去思维和创新,这样就会影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培养,根本不利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转变实验教学观念,改变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例如:在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地观察和描述: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小球不停地在水面上转动,发出“嘶嘶”响声,使酚酞试液变红等,并且还能得出结论——钠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同时生成naoh这种强碱。
高中化学实验学生素质培养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与学生素质的培养(山东省郯城职业中心 276100)【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依据。
实验教学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的特点。
本文就从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实验技能、探究能力等素质提高到角度,说明了实验活动不但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达到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观察;理解;技能;创造;素质【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57-02新时期的素质教育是必须培养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各学科的学习从不同的侧面来对学生进行培养的。
对于高中化学来说,它是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认知世界的自然学科,通过做化学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而且能够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下面笔者结合化学实验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利用实验形式来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进而教会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供参考。
一、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我们知道观察能力是学生对世界进行探索、认识世界、顺利掌握某种技能、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部分。
所以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是教会学生观察世界、适应世界的能力。
一是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化学实验能够让学生感受事物变化的现实性、真实性和生动性,能够让学生直接感受到物质的转换、更新,能够让学生有新鲜感和“不可思议”的神奇感,所以能够从视觉上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是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是笔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前备课,钻研实验素材、创设教学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7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探析一、激发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发现与发明的源泉,也是求知的动力。
兴趣的培养在于合理的、科学的引导。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及时排除不利于学生认知、发展兴趣的引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化学课程。
化学学习离不开合作学习,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注重同学之间合作学习从中取得进步,在互助合作中发现同学的优势,在互助合作中获取知识,使之成为学生在实验课程中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通力合作完成化学实验课程。
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有利于集体关系的形成,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二、联系实际生活,开发化学课上的课程资源新课改要求教师使用教材不是简简单单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不仅要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点不仅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相连,日常生活也可以成为化学课程的学习资源,将学生现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生活事物中学习,理解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也就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使老师的教学模式有所提升,不再是简单的是什么、为什么,而提升到如何做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合理把握课堂提问时机,培养学生课堂提问的习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敢于提问,我们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增进教学民主合作。
这样的话学生在课堂上就不会有紧张感和焦虑感。
因此,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个性,同时还能展现他们叛逆期的灵性。
开展化学性实验 提高学生化学素养论文
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化学素养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探究式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很大作用。
因此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就重视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本文,笔者将就开展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目的,意义及背景等谈以下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提高—化学素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是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和激励。
”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起着很大作用。
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含义及目的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培养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
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在化学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从身边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充分挖掘学习个体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的实验教学方式。
化学探究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由简及繁、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由描述到推理的过程。
学生通过参与研究方案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等亲身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肯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并从中培养他们勇于承受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协调发展。
为此我校化学组在化学实验教学上,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立足点,几年来,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几年“三合一”化学实验技能考核中,学生合格率达到99%。
实验教学也促进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连续七年来化学教学质量达到了县中上水平。
现就强化实验教学,提高素质教育,谈谈我们的做法体会。
一、抓基本实验操作,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
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主要是由仪器的单一至综合使用,操作技能从简单到复杂两方面。
在教学形式上,采取了模仿操作与单独练习相结合;课堂训练与课后巩固相结合,在反复的训练中掌握仪器的使用与技能。
如:在药品取用的教学中,用沙子代替食盐及固体药品,掌握药匙、纸槽的使用技能,以水代替液体药品,掌握胶头滴管与量筒的量取方法。
从而达到操作正确、动作熟练目的。
进而以溶解一过滤一蒸发等综合性操作技能的教学与训练,提高基本实验的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操作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加强教师的规范化操作,为学生树立表率。
教师的示范操作,熟练程度,动作的协调正确,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务必把握好每一个实验的关键,正确地做好每步操作,避免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演示操作达到理想的效果。
如:在过滤操作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认真地做好每步示范操作,又要讲清操作要领,使学生真正掌握“一贴二低三靠”的操作方法,从被动模仿转变为主动的独立操作,培养对自然科学学习的严格态度。
三、调整实验内容与形式,调动学生实验兴趣,达到提高实验素质的目的。
现代心理学家布卢姆说:“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以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既在校内也在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
化学实验科学素养论文(全文)
化学实验科学素养论文(全文)一、重视实验安全教育,保障分组实验顺利进行安全是实施教育的前提,分组实验前,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和实验室纪律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要让学生知道化学实验不单单只有科学性和趣味性,还有危险性。
好奇是学生的本能,如果学生对实验规则、仪器的性能、药品的性质及设备的使用须知没有充分的认识,就无组织、无纪律地盲目动手操作,就容易引发实验事故,损坏仪器设备、浪费实验药品,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都会受到挫伤。
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实验事故视频、事故案例、预防措施等对学生进行安全和纪律教育,让学生明白重视实验安全和遵守实验纪律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保障分组实验顺利进行。
二、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科学知识经过多年的分组实验教学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都是盲目的,要么“按方抓药”,要么无从下手。
实验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实验,就需要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科学知识。
实验前要指导学生复习有关知识,让学生依据实验报告册的实验要求,明确实验内容,熟悉实验步骤,并书写实验预习报告,包括实验目的、仪器、药品、装置图、流程图、预期现象和解释、疑点分析和改进等,由课代表和任课教师监督完成。
通过书写预习报告,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就会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三、优化实验流程,认识科学过程与方法实验过程是学生分组实验的重要环节,是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加深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方法的过程,优化实验流程,有利于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有些实验涉及的仪器、药品较多,步骤繁,过程复杂,需要教师和实验员做好充分准备,科学合理地优化实验流程。
四、鼓励实验创新与改进,培养学生创造力指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有序完成实验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创新实验,对实验进行改进,并进行可行性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
化学素质教育论文(5篇)
化学素质教育论文(5篇)化学素养教育论文(5篇)化学素养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需贯彻“教育要面对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将来”的方针。
通过对同学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学问的教学,全面提高同学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体心理素养、劳动技能素养等,为同学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二、学校化学素养教育的要求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和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爱护意识教育,破除迷信教育,艰苦奋斗、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品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
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宣扬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方面对世界科学技术进展的重大贡献,介绍新中国在化学工业、科学讨论方面的巨大成就。
如课本第4页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第111页介绍我国在1800多年前就发觉了石油;第118页介绍我国1992年的钢产量居世界第四位;第172页介绍我国闻名化学家侯德榜和他的制碱法等。
增加同学的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树立喜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国情教育在化学教学中让同学了解我国虽是世界悠久文明古国,但解放前连煤油、火柴、烧碱都要从外国进口,解放后,特殊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和科技方面取得的宏大成就,还应介绍本地区经济进展的现状和前景。
从而使同学树立为富强祖国科技,进展经济而刻苦学习的信念。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讨论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进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理论进行学校化学教学。
利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等学问,教育同学了解内因是物质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
化学实验下的科学素养论文
化学实验下的科学素养论文1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实验教学渗透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以此实现科学素养提高的目标。
在具体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进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不同形式,针对实验设计中的不足进行优化,借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其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仪器设备的制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日常实验教学中,适当引入实验器材的自制活动,以及对现有器材进行组装、改进和调整,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实验器材的设计原理与实验的反应原理。
如“氨气的性质”在高中化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教材用三个演示实验分别介绍了氨气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成碱性和能与酸反应的三个性质,但实验中存在着以下的缺陷:前期制备氨气的过程复杂,而且排空气法收集氨时容易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预先准备好的氨气往往会出现泄漏、潮湿等现象,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实验2和实验3中的浓氨水露置在空气中,也造成空气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影响健康。
因此通过改进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把三个实验结合在一起做可以避免上面的缺陷。
实验装置设计如图1。
具体操作如下:进行气密性检查后在烧瓶1的底部加入一些固体氢氧化钠,在针头处换上装有浓氨水的针筒,在烧杯1处放PH试纸(红色石蕊试纸)后,慢慢的把浓氨水注入烧瓶1中,通过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若PH试纸变(红色石蕊试纸)蓝色了(实验2),说明氨气已经收集满了。
然后在烧杯2中滴入酚酞,关闭止水夹2和止水夹3,把针筒内的水打入烧瓶2内,同时打开止水夹1,烧杯2中的水迅速上升,在烧瓶2中的尖嘴导管上出现红色的喷泉现象(实验1)。
最后等喷泉结束后,在烧瓶1上口的针头处换上装有浓盐酸的针筒,把浓盐酸打入烧瓶1内,出现大量白烟(实验3)。
这个实验首先实现了氨气的制备、收集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的一体化处理,使实验成功率,可信度更高,让学生更真实地去体验理解氨气的性质;同时操作轻松快捷,现象明显,课堂耗时短,非常适合做演示实验;而且两个烧瓶一红一白,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
初中化学实验论文(8篇)第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性研究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参与实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可以让学生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由发挥和互相配合。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更灵活地创新教学内容与手段,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有位名人说:“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
”这充分说明学生的亲自体验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的实验大多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相互配合或独立完成。
如比较常见金属(Mg、Zn、Fe、Cu)的活动性顺序时,我们以金属Mg、Zn、Fe、Cu分别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速度确定它们的活动性强弱。
如果仅是老师演示,一来学生看到的实验现象不够明显,二来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可以请学生上来与教师共同完成或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在一边适当指导),既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充分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如“在比较NaOH溶液与Ca(OH)2溶液吸收CO2气体的效果谁好时”?我事先收集好两可乐瓶的CO2气体和配置好饱和石灰水与NaOH溶液,课堂上请学生上来做:在一瓶中倒入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在另一瓶中倒入等量的饱和NaOH溶液,再分别振荡并观察变化。
明显看到两瓶都变瘪,加入NaOH溶液的可乐瓶变得更瘪,从而知道NaOH溶液比Ca(OH)2溶液吸收CO2气体的效果更好。
因此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亲自参与实验,积极性很高,整个实验过程兴趣盎然,同时课堂气氛活跃,比教师在讲台上单纯地演示、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效果要好得多。
二、让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学生实验潜能对于初中化学教材而言,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即让学生从已知结果推算过程,这对喜欢追求未知与新奇的学生来讲略显枯燥,所以教师要大胆创新,让学生自主探索。
比如在实验室收集CO2时,课本上讲道:由于CO2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故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
化学实验小论文(5篇)
化学实验小论文(5篇)化学试验小论文(5篇)化学试验小论文范文第1篇一、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进展师范生的教学模式理念讨论和探究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乐观展现和推动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活跃教学思想,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优化组合,提高老师素养,而且对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学模式理念,规范教学行为,培育从教力量具有剧烈的示范作用。
90年月初期以来,我有幸得到化学教育界老前辈刘知新、潘鸿章、马经德等先生的指教,在系统学习和把握了化学课程论、化学教学系统文化、化学学习论等化学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与学科组的老师们一起构建了在老师引导下以同学自主学习为核心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以分层递进引导、组织探究发觉为主旨,以“激趣——疑问——假设——验证——结论”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以同学自主发觉学习为主旨,以“定向——自学——争论——精讲——演练”为主要教学环节的“引导——自学”教学模式;结合对化学试验教学的讨论,构建了以试验探究发觉学习为主旨,以“观看试验——预备试验——操作试验——串联试验——设计试验”为主要教学环节的“试验串联教学”模式。
这些教学模式的总结论文多篇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运用上述教学模式执教的多堂公开课均获得好评。
为了提高同学综合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为了将来在教学中能引导学校生教学中注意讨论性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这是对化学教学较高层次的探究。
初期,我较多地采纳在活动课程中进行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主题式讨论。
其一般程序可概括为:选择讨论课题设计讨论方案实施讨论方案信息加工处理成果沟通评判。
例如:引导同学就铜与浓硫酸试验中对浓硫酸浓度的选择和反应装置的防污染设计进行讨论。
通过试验操作、比较分析、查阅文献、归纳演绎等方法得出结论:当浓硫酸的浓度范围为84%~90%时,反应速度较快,反应现象明显稳定。
通过讨论,同学还设计了成套防污染试验装置,撰写的小论文《铜与浓硫酸反应的条件选择》获省和全国中师生化学小论文评比一等奖。
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摘要中学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抓“双基”为己任,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
教师需要不断地进修学习,而且不仅向书本学,还可向学生学习。
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敢想敢干,大胆地进行教改试验,改变思维方式,多用发散、求异性思维。
这些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素质教育思维方式一、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中学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以抓“双基”为已任,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
化学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多年来一直被强化,以便学生可进入高一级学府继续深造,但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学生将进入社会,接受社会的挑战。
而社会所需要的不是只会解答一些化学题目的毕业生,而是具备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应变能力的人才。
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所以我们必须实施素质教育。
二、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1.转变思想观念是前提化学教学要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首先是认识和观念上的变革。
作为教师,要摒弃过去的满堂灌、题海战的教学方法,采用一些适合中学生心理特征的技巧性高、灵活性好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
另外,教师既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共性,又能抓住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便因材施教。
作为学生,也应转变旧观念,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得高分,为了过高考关,而是通过学习,学会用脑,学会思维,掌握多种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以经得起社会的选拔。
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切实改变观念,才能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2.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物质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而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运动的永恒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教学中应当使学生确信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质。
如物质的溶解、扩散及物质三态的变化均揭示了物质内部分子的运动。
另外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如氧气和氢气可以反应生成水,这是变化的内因;但如果不点燃,永远也得不到水,这是外部的条件和对物质变化的制约。
化学实验培养下的科学素养论文
化学实验培养下的科学素养论文1.善用好奇心,抓住疑问不放手。
初中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有一个现象: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
初接触化学的同学们对于这个现象感到很神奇,此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会变浑浊?怎么又变澄清?多少才是“过量的”二氧化碳呢?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可能会设想出很多种可能的答案,发散思维得以很好训练。
关于第三个问题可能学生就有一些难理解。
定性概念对于掌握现象有一定帮助,但是对于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若仅仅只用定性概念,学生的接受水准会受到影响。
在初中阶段适时引入定量概念,让学生构建定量概念并了解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可以避免今后很多学生容易出现缺乏定量的思维方式这一问题。
2.重视异常现象或数据,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让“异常”现象合理、恰当地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5。
把化学实验中的“意外”变成教学资源,是提升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捷径。
在实验中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与学生现有的认知相矛盾的现象或数据。
案例:学生们已经掌握“酸遇酚酞不变色,碱遇酚酞变红色”,但是,在一次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遇酚酞先变红后褪成无色了。
这种“异常”情况的出现,正是教师为学生的思维留有一定空间,培养学生求知欲和进行科学探索的良好时机。
是书本知识有问题吗?是哪种试剂出了问题吗?还是……?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分析和思考,查找资料寻找原因,帮助他们认真分析。
学生提出种种假设,再一一验证推翻假设,最终发现碱的浓度与颜色变化的关系,同样用定量概念也可以很容易地解释这个问题。
当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正是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好契机,科学实验中的“异常”往往是重大科学发现的源泉,这种“异常”是学生创新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故意犯错,巧设陷阱。
老师是权威的化身,是真理的代言人,学生对老师是怀着无比崇拜的心情的。
那么老师是不是不能犯错呢?犯错是否就有损于老师的光辉形象呢?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012年6月第1版92页用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这个实验,先用连接橡胶塞的玻璃管取黄豆粒大的红磷,安装回锥形瓶后调节天平平衡;然后取下玻璃管,将红磷燃着后迅速插回锥形瓶,红磷燃烧结束后,天平仍保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实验素质教育形式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他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
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验活动的相互结合,不但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而且利用不同形式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达到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依靠人才素质的提高,而人才素质的提高是依靠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有用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攻方向。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不同的学科都具有不同的学科知识体系和特点。
素质教育应结合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特点进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培养,而且在培养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学家戴安邦教授说:“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教育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
”那么就如何利用好各种实验形式,使学生的能力全面得到发展,谈一点自己个人的做法。
一、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是人们顺利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
演示实验具有鲜明性、生动性和真实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
能力的重要手段。
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挖掘实验素材、创设情景,有的放矢地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时经导管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达不到
1/5的原因是什么?质疑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争辩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由争辩而得到结论,学生难以忘却,水的体积达不到1/5的可能原因是:装置不气密;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的温度未冷却到室温等。
另外,由于化学实验多数是在试管中进行,小小的试管中所发生的变化现象要让后排学生看清楚是不可能的,这样使后排的学生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允许应用实物投影仪,提高观察的细微变化程度,使一般难以观察的细微变化清晰的展现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演示实验既生动、直观、有趣、强烈的刺激了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指导学生细心观察,从观察中获得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利用边讲边实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教学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认识化学知识的过程,而技能、能力、方法和态度等都是通过这一化学认识过程来培养和训练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学生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就必须对化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展开,以便学生把客观形态的知识内化为主观形态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意义的学习。
边讲边实验是实现认识过程展开的有效途径,边讲边实验不仅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实验的探索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楚实验现象,而且便于了解化学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化学知识,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学生通过两个实验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未变化,然后教师总结归纳出经过无数次实验都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即质量守恒,教师再用原子模型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印象深刻,教学效果好。
三、利用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教学中,更能形成学生实验技能的还是学生实验,利用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首先布置实验预习题,让学生的预习时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操作,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严肃实验纪律,在实验前强调操作的关键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规范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在实验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如在做二氧化碳倾倒实验时,不仅要求学生用玻璃片挡住,且要求学生倾倒时动作要慢,当低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使学生对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次培养学生对实验成败的分析和根据所掌握知识情况进行实验的增改,如对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时,用注射器改进实验,学生兴趣大增,且掌握了气密性检查的简便方法,通过认真上好实验课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方法,逐步形成
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利用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可贵的素质,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平时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培养。
上化学课离不开在课堂上演示或学生实验,因为实验生动、直观,有趣的特点,所以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的那些完全通过看和有限的做,他们更有兴趣自己操作,探究,所以适当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可以迎合他们的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家庭小实验的开展并坚持下去,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每次的家庭小实验都是在教师的布置下进行的。
首先启发学生沿着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可能发生的实验现象——实验得出的结论这个思路去设计实验方案,其次结合实验内容提出几个思考题,最后讲清楚该实验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做实验前已经心中有数。
比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以后,要求学生做人呼吸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对比家庭实验,学生为完成这个实验,首先学生用文字和装置图描述出自己的设计原理,然后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可用的东西作为仪器进行实验,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找仪器和药品,以及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有了学生自己的创造和发明,因此,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当然,家庭小实验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对一些没有危险的可以让学生带回去做,而不安全的就不做,或带到学校来做,以减少伤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