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国黑素瘤诊治指南解读2012_斯璐

合集下载

黑色素瘤指南解读

黑色素瘤指南解读
必须提供的内容
➢肿瘤厚度,是否溃疡
尽量提供的内容
➢有丝分裂率 ➢有无脉管浸润,有无卫星灶, ➢Clark分级,切缘净? ➢免疫组化,基因突变情况
旧版-黑色素瘤的病理类型
类型
表浅扩散型
频率
60%-70%
特征
早期扁平; 有凹痕notching, 扇形, 有退化区areas of regression
肢端和粘膜是中国黑色素瘤的主要亚型
1. K Ishihara, et al. Int J Clin Oncol. 2008 Feb;13(1):33-41. 3. Luk et al., Clinical Dermatology. 29:600 (2004) 5. McLaughlin et al. Cancer. 2005 Mar 1;103(5):1000-7.
Data from Lotze MT, et al. Cutaneous melanoma. In: DeVita VT Jr, et al, eds. Cancer: Principles & Practice of Oncology. 6th ed.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Raven; 2001.
皮肤和粘膜黑色素瘤为中国黑色素瘤的主要亚型 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原发灶厚度较厚,多数合并溃疡 分期、厚度为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皮肤黑色素 瘤预后好于粘膜黑色素瘤 KIT基因和BRAF基因突变为皮肤黑色素瘤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KIT基因突变为粘膜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病理部分
病理报告内容
发布--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第1版
2011年: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昆明
2011CSCO发布--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修改版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齐忠慧;斯璐【摘要】恶性黑色素瘤病死率高、预后差,但随着基础免疫学和肿瘤生物学的迅速发展,针对恶性黑色素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的过程所进行的免疫治疗正进入一个新时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获得可观改善.目前免疫治疗主要围绕PD-1单克隆抗体、CTLA-4单克隆抗体、免疫联合治疗展开.Pembrolizumab、Nivolumab、Ipilimumab单用、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以及Talimogene laherparepvec均已被证明是有效和安全的,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该文概述了目前免疫治疗药物的最新进展,并探讨其前景及挑战.【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9(038)008【总页数】7页(P997-1003)【关键词】恶性黑色素;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联合治疗【作者】齐忠慧;斯璐【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恶性程度极高,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20万例,我国每年新发病例达2万例[1]。

早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较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术后5年OS为24%~29%,ⅢC、Ⅳ期患者5年OS仅10%~19%。

传统化疗单药总体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均小于20%,BRAF抑制剂的ORR虽达50%,但存在爆发性耐药问题。

白细胞介素2、肿瘤疫苗、过继T细胞疗法因为不良反应重或疗效欠佳未得以推广[2-3]。

相比之下,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首的免疫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OS,降低死亡及复发风险,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

黑色素瘤临床案例的具体分析

黑色素瘤临床案例的具体分析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斯璐写在课前的话黑色素瘤发生于中老年人较多,男比女多发。

好发下肢足部,其次是躯干、头颈部和上肢。

症状主要为迅速长大的黑色素结节。

常见表现是黑色素瘤的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以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

到晚期由血流转移至肺、肝、骨、脑诸器官。

本文针对黑色素瘤临床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黑色素瘤临床案例一(一)病史1 、中年男性,36 岁,皮肤癌家族史;2 、左上臂渐出现一个肉色的小结节;3 、在洗澡后出现破溃不愈;4 、行切除活检;5 、诊断为黑色素瘤,厚度0.45mm。

(二)该患者有哪些危险因素1 、年龄;2 、皮肤癌家庭史。

(三)手术切缘其手术切缘是1.0 cm。

二、手术切缘肿瘤厚度临床推荐切除边缘原位0.5cm≤ 1.0mm 1.0cm (1 类)1.01 -2mm 1 -2cm (1 类)2.01 -4mm 2.0cm (1 类)>4mm 2.0cm根据2010 版的NCCN 指南:如果肿瘤厚度是原位、简单的,只需切除 5 毫米。

如果病灶厚度≤ 1 毫米,分级是T1 ,推荐的切除边缘是1 公分。

此患者的病灶是0.45 毫米,他的切除边缘应是1 公分。

如果此病人病灶超过4 毫米,NCCN 专家也推荐最多切到 2 公分。

所以并不推荐做给病人带来痛苦的截肢手术。

目前黑色素瘤的最大扩切边缘是2 -3 公分。

针对一些特殊部位如脸部或耳朵黑色素瘤,实际做不到 2 公分,专家们认为只要能够达到病灶切缘阴性就可以,尽量保留功能。

或者有美容医生参与。

在尽量切除病灶同时又保留美观目的。

该患者行病灶扩大切除。

病理示:病灶残留无色素型黑色素瘤,残留厚度0.35mm ,切缘宽1cm ,无肿瘤浸润。

(一)下一步建议下一步治疗建议是无须进一步手术干预。

根据NCCN 指南,只有病灶厚度超过1 毫米或有溃疡,才推荐做前哨淋巴结活检。

(二)术后2周,患者出现左腋窝肿物,质硬,如何处理?1 、细针穿刺活检;2 、肿物切除活检。

肢端黑色素瘤的远处转移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肢端黑色素瘤的远处转移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肢端黑色素瘤的远处转移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魏晓婷;毛丽丽;白雪;郭军;斯璐【期刊名称】《临床肿瘤学杂志》【年(卷),期】2022(27)5【摘要】目的分析肢端黑色素瘤(AM)患者的远处转移特征及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AM 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远处转移时间(TTDM)生存曲线,生存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生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656例AM患者,48.3%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远处转移,肺和非区域淋巴结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全组患者的中位TTDM为72.0个月(95%CI:56.1~105.0个月)。

初始诊断分期为Ⅰ、Ⅱ、Ⅲ期患者的中位TTDM分别为未达到、72.0个月和1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始诊断分期、辅助治疗、原发部位和溃疡状态与AM患者的TTDM有关(P<0.05)。

考虑到Breslow厚度的预后作用和Kaplan-Meier曲线特征,也将其纳入后续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始诊断分期、Breslow厚度和原发部位是影响AM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

结论临床实践中应重点关注影响AM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因素,即初始诊断分期、Breslow厚度和原发部位,对高危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和严密随访,以改善预后。

【总页数】6页(P405-410)【作者】魏晓婷;毛丽丽;白雪;郭军;斯璐【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相关文献】1.可切除的肢端黑色素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2.肢端雀斑型恶性黑色素瘤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3.肢端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4.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5.头颈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斯璐--2015-黑色素瘤的个体化治疗

斯璐--2015-黑色素瘤的个体化治疗

晚期黑色素瘤治疗革命性进展
黑色素瘤治疗发展史
1970’s---2011
2011
2014
有效率 维持时间
8% 1.7月
化疗时代—其他新药的治疗效果
Vernon K Sondak. Discussion: Ipilimumab: 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 2010, ASCO plenary session
Adapted from Mao LL, et al. 2014 CSCO meeting
垂直型角化症
Adapted from Mao LL, et al. 2014 CSCO meeting
脂膜炎 & 黑痣增多
Adapted from Mao LL, et al. 2014 CSCO meeting
I-II 期
扩大切除 +/- SLNB?
III期 扩大切除 + 淋巴结清扫
辅助治疗
SLNB在有条件的单位实施,一般在厚度>0.75mm,溃疡时可考虑 字体标黄时需要外科干预
IV期
孤立转移灶 原发灶切除 孤立灶切除 辅助治疗
扩大切除范围
切除边缘须根据解剖部位及美容需求调整,特殊部位(如脸部、耳部)等位 置尽量保证切缘阴性即可; 对于原位恶性黑色素瘤,病理检查边缘阴性非常重要; 切缘按照外科医师在术中测量为准;
BRAF抑制剂的主要药物
Vemurafenib:罗氏公司, 2011年8月FDA批准 Dabrafenib:GSK公司,现被诺华收购,2014年1月FDA批准 LGX818: 诺华公司,2015年ASCO会议发布了III期研究结果
不同BRAF抑制剂疗效比较

郭军教授黑色素瘤指引解读

郭军教授黑色素瘤指引解读

结节型
15%-30%
比表浅扩散型更黑更厚, 速发; 通常是蓝黑或蓝紫色 (5%无色amelanotic)
恶性痣样黑色素瘤
5~10%
慢慢增大; 通常大片, 扁平, 褐色或棕色
肢端雀斑型(ALM )
白人不常见5% 亚洲人(50%) , 黑人 (60-70%)
结缔组织增生型
1.7%
位于脚掌、手掌、甲床下; 通常大片, 褐色或棕色; 边缘不规则; 甲下黑色素瘤更常见于老年人, 皮肤较黑的人
肢端和粘膜是中国黑色素瘤的主要亚型
1. K Ishihara, et al. Int J Clin Oncol. 2008 Feb;13(1):33-41. 3. Luk et al., Clinical Dermatology. 29:600 (2004) 5. McLaughlin et al. Cancer. 2005 Mar 1;103(5):1000-7.
罕见, 局部浸润, 主要见于老年
Data from Lotze MT , et al. Cutaneous melanoma. In: DeVita VT Jr , et al , eds. Cancer: Principles & Practice of Oncology. 6th ed. Philadelphia , PA: Lippincott-Raven; 2001.
5-y 生存率: 94.1% 分期 与预后
P<0.001
4.6%
44.0% 38.4%
5-y 生存率: 92% 厚度与预后
P=0.03
46% 43%
5-y 生存率 皮肤 vs 粘膜
53.9% 26.8%
P=0.036

357例中国皮肤黑色素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357例中国皮肤黑色素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357例中国皮肤黑色素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迟志宏;盛锡楠;李思明;崔传亮;斯璐;郭军【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年(卷),期】2011(38)11【摘要】目的对357例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对我科近3年来收治的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进行记录与随访,用SPSS11.5软件,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分析及Cox回归进行分析。

结果Ⅰ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超过144.0月,Ⅱ、Ⅲ、Ⅳ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5.7月、132.0月和26.8月;肢端黑色素瘤218例(61.1%);多因素分析发现,分期及溃疡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

结论肢端黑色素瘤发病率最高,所有患者的预后与初诊时的分期及溃疡密切相关。

【总页数】4页(P1316-1319)【关键词】皮肤黑色素瘤;流行病学;生存分析【作者】迟志宏;盛锡楠;李思明;崔传亮;斯璐;郭军【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相关文献】1.皮肤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因素的临床分析 [J], 黄克伟;何侠;宋丹;纪红2.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J], 余慧;汪洁;柳林;杜坤;苏江维3.皮肤黑色素瘤中PITX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J], 赵滨; 阴亚坤4.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病例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病理漏检原因分析 [J], 赖玉梅;李忠武;刘佳勇;徐妙生;谭智超;黄小征;吴艳;周立新;宋志杰;田晓鑫5.原发性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张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治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

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及治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PPT课件
新版指南的诊断方法更加准确、高效,有助于临 床医生更快速地确诊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 。
优化治疗流程和效果
新版指南的治疗策略和方案更加科学、规范,有 助于优化治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
促进多学科协作和团队建设
新版指南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有助于促进 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医疗团队的整体 水平。
更新了治疗策略和方案
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新版指南对治疗策略和方案进行 了更新和优化,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
强调了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新版指南更加强调多学科协作在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诊断和 治疗中的重要性,鼓励各学科专家共同参与。
临床实践应用前景
1 2 3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01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未来需要进一步
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
02
探索新型治疗方法和手段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出现更加先进、有效的治疗方法和
手段,为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03
加强临床试验和转化医学研究
加强临床试验和转化医学研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有助于提高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THANKS
放射性炎症
对于放射性膀胱炎、直肠炎等 炎症,可采取药物治疗、局部
理疗等方法进行缓解。
长期随访管理和康复指导
随访时间安排
建议患者术后前两年内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两年后每半年复查一次,五年后每年复查一次 。
随访检查项目
包括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肿瘤标志物检测等,以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恢复情况。

恶性黑色素瘤疾病知识讲座

恶性黑色素瘤疾病知识讲座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斯璐写在课前的话恶性黑色素瘤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疾病之一,本病起病隐匿、变化快、病情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也是让临床医生头疼的难治疾病。

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死亡率也是逐年上升,但是在临床上并没有得到合理规范的诊治。

本课件就该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促进恶性黑色素瘤在临床工作中得到更加合理而有效的诊治。

一、黑色素瘤概述黑色素瘤的恶性度高,俗称“癌中之王”,目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多数起源于皮肤,也有黏膜来源的,少数原发灶不明;黑色素细胞恶变的结果;多由痣或色素斑发展而来;与紫外线、不恰当处理相关(冷冻、激光、刀割);容易早期发现,早期手术切除可以治愈!解析:左图为国内较常见的典型黑色素瘤;右图为皮肤的解剖解析:痣和黑色素瘤痣是一种体表良性肿瘤。

按病理学分三种:交界痣:位于表皮和真皮交界处。

多见于手掌、足底、口唇及外生殖器部位。

有癌变可能,可发展成黑色素瘤。

皮内痣:存在于真皮层内。

表面光滑,界线清楚。

一般不发生癌变。

混合痣:上述两种混合而成,一般像皮内痣,因有交界痣的成分,故也能癌变。

解析:恶性黑色素瘤的演变“癌中之王”,目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疾病是指()A. 黑色素瘤B. 皮肤癌C. 肺癌D. 胃癌正确答案:A解析:黑色素瘤的恶性度高,“癌中之王”,目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增长最快。

恶性黑色素瘤的概述包括哪些内容?二、流行病学解析:我国黑色素瘤分布区域我国流行病学:发病率逐年增高,在2000 年,男性:0.2 / 10 万;女性:0.2 / 10 万。

在2004 年,男性:0.41 / 10 万,女性:0.39 / 10 万。

同时也存在地区差异。

解析:上海和北京的发病率示意图解析:黑色素瘤的发病部位以北京肿瘤医院为代表,总体患者457 例(2003~2008 年)肢端为234 例(72%) ;皮肤325 例(71%);躯干91 例(28%);黏膜101 例(22%);原发灶不明31 例(7%)。

新版中国黑素瘤诊治指南解读

新版中国黑素瘤诊治指南解读

12 ・ 7
临床肿瘤学 杂志 2 1 0 2年 2月第 1 7卷第 2期
C ieeCii l noo F b 2 1 , o.7 N . hns l c el ̄,e . 0 2 V 11 , o2 n aO
新版 中国 黑素 瘤 诊 治 指 南 解 读
10 4 北 京 北 京大 学肿瘤 医院肾癌 黑色 素瘤 内科 0 12 斯 璐 ,郭 军
o 011 u i ei e sc e t d. f2 g d ln swa r ae
【 yWo d 】 Me nma C ia G ie ns It peao Ke rs l o ; hn ; udl e ; ne r tn a i r ti
s L ,G O Jn eat et fMe nmaa dKd e a cr ei n esy C ne H si l B on I u U u .D p r n o l o n iny C ne,P k g U i r t a cr o t , e'g m a n v i pa i
【 摘
要 】 黑 色素瘤是 临床上较为常见 的恶性肿瘤之一 , 也是发 病率增长最 快 的恶性 肿瘤 之一。据统计 , 0 年欠 发 2 8 0
达地 区的男女发病率分别为 0 7 1 . /0万和 0 6 1 , 亡率均 为 0 3 1 ./ 0万 死 ./ 0万 。我国每年新发黑色素瘤病例约 2万例 , 黑色 素瘤 已成 为严重危及我 国人 民健康的疾病之一 , 为了提高黑色 素瘤多学 科规范化 综合治疗 和研究 水平 , 积极学 习和应用 国 内、 外 符合循证 医学原则 的高级别证据 , 制定符合我 国国情 的黑色素瘤临床实践指南 , 中国临床 肿瘤学会 ( S O) 20 C C 于 0 7年 5月成

胃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胃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作者单位:200033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消化科
·228·
国际消化病杂志2021年6月第41卷第3期 IntJDigDs,June25,2021,Vol.41,No.3
图1 上腹部增强 CT检查结果 犃 平扫期胃底及贲门处 胃壁可见大小约49×21cm 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凸向胃腔 犅 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
于2020年4月8日入院。患者入院1周前曾因解 黑便就诊于九江市都昌县人民医院,当地行胃镜检 查示贲门下缘胃体可见巨大不规则菜花样隆起,病 理示胃体恶性肿瘤,淋巴瘤可能性较大,不排除低分 化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示 CK(-)、CAM5.2 (-)、CD3(-)、CD79a(-)、约45% Ki67(+),诊 断胃体恶性 肿 瘤 伴 溃 疡,考 虑 淋 巴 瘤,建 议 加 做 相 关抗体及基因检测辅助诊断。患者既往有10年高 血压病 史,最 高 可 达 165/105 mmHg(1 mmHg= 0.133kPa),平时口服氯沙坦钾片,血压控制尚可。 患者6年前行胆囊切除术。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 遗传病、肿 瘤 家 族 史,无 吸 烟、饮 酒 嗜 好。 查 体 示: 皮肤、球结 膜 稍 苍 白,全 身 皮 肤 表 面 无 异 常 黑 痣 等 改变,未触 及 肿 大 淋 巴 结,心 肺 听 诊 无 特 殊,腹 软, 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双下肢不肿。
综上所述,胃肠道 MM 临床上较为罕见,恶性 程度高,病情进展快,患者生存期短,但因缺乏特异 性的临床 表 现,容 易 误 诊、漏 诊。 临 床 医 生 需 提 高 对该病的认识,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
参 考 文 献
[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2):159171. 2 KrigeJ,NelPN,HudsonDA.Surgicaltreatmentofmetastatic

2024 CSCO 黑色素瘤指南解读PPT课件

2024 CSCO 黑色素瘤指南解读PPT课件
对于BRAF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推荐使用BRAF抑制 剂联合MEK抑制剂的联合用药策略,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 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免疫治疗也是一线治疗的重要手段,以PD-1抑制剂为代表 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攻击 肿瘤细胞,从而实现长期生存。
二线或后续治疗选择依据
一线治疗失败后,二线或后续治疗的 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 化调整,包括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 负荷、基因突变情况等。
2024 CSCO 黑色素瘤 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5-15
目录
Contents
• 指南背景与目的 • 病理诊断与分期评估 • 手术治疗策略与技巧 • 辅助治疗选择及进展 • 晚期患者系统治疗方案优化 • 随访监测与康复管理建议 • 总结:提高黑色素瘤诊疗水平
01 指南背景与目的
黑色素瘤流行现状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指南强调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护理,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治疗带 来的挑战。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免疫治疗持续探索
随着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在黑色素瘤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
指南展望了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领域的未来趋势,包括新型免疫药物的
研发和联合治疗的优化等。
复发监测手段及其局限性探讨
复发监测手段
目前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以及患者自我症状观察等方法进行复发监测。
局限性
影像学检查虽能发现较大或明显的复发灶,但对微小转移灶的敏感性有限;肿瘤标志物检测在部分患者中可能出 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手段综合判断;患者自我症状观察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延误复发 发现的时机。

NRAS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一线化疗疗效分析

NRAS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一线化疗疗效分析

NRAS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一线化疗疗效分析齐忠慧;王轩;毛丽丽;白雪;崔传亮;斯璐【期刊名称】《临床肿瘤学杂志》【年(卷),期】2022(27)9【摘要】目的探讨一线化疗在NRAS突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NRAS 突变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一线接受单纯化疗,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组(替莫唑胺/达卡巴嗪+顺铂)和B组(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卡铂),分析其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

结果全组共纳入148例患者,其中A组108例(73.0%),B组40例(27.0%)。

全组一线化疗的客观有效率(ORR)为7.4%;B组患者的ORR为12.5%,高于A组的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1)。

全组患者的中位PFS为4.0个月(95%CI:3.0~5.0个月);A、B两组的中位PFS分别为3.8个月(95%CI:2.5~5.1个月)和4.0个月(95%CI:2.6~5.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7);LDH正常组患者的中位PFS优于LDH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全组患者的中位OS为12.8个月(95%CI:10.2~15.4个月);A、B两组的中位OS分别为14.3个月(95%CI:11.1~17.6个月)和10.9个月(95%CI:8.0~13.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7)。

ECOG评分0级、LDH正常组患者的中位OS均优于ECOG评分≥1级、LDH升高组患者(P<0.05)。

结论化疗在NRAS突变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中仍有一定疗效,一线含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的化疗疗效可能优于含替莫唑胺/达卡巴嗪化疗组。

【总页数】7页(P794-800)【作者】齐忠慧;王轩;毛丽丽;白雪;崔传亮;斯璐【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黑色素瘤与肉瘤内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5【相关文献】1.晚期非小细胞性肺癌EGFR敏感突变患者一线化疗后序贯EGFR-TKI的疗效2.K-ras基因突变型晚期大肠癌患者一线化疗及靶向治疗疗效分析3.K-ras基因突变型晚期大肠癌患者一线化疗及靶向治疗疗效分析4.EGFR基因突变与晚期肺腺癌一线化疗疗效的相关性分析5.EGFR-TKIs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郭军教授 黑色素瘤-指南解读

郭军教授 黑色素瘤-指南解读

2. JW Chang et al. Melanoma Res 2004;14:537–41. 4. Chi Z, et al. BMC Cancer. 2011;11:85.
中国522例黑色素瘤临床和预后分析
Zhihong Chi, et al. BMC Cancer, 2011,11:85
溃疡和厚度
中国黑色素瘤基因突变特点
病理部分小结
根据基因特点的新分型
肢端型
粘膜型
慢性阳光损伡型
非慢性阳光损伡型(含原发灶丌明型)
中国黑色素瘤基因突变情况
BRAF突变率约25%,90%为V600E突变 C-KIT突变率约11%,扩增率约8%
放疗
放疗部分
辅助放疗
淋巴结囊外侵犯;淋巴结直径≥3cm;淋巴结受累>3个;
病理报告内容
必须提供的内容
肿瘤厚度,是否溃疡
尽量提供的内容
有丝分裂率 有无脉管浸润,有无卫星灶,
Clark分级,切缘净?
免疫组化,基因突变情况
旧版-黑色素瘤的病理类型
类型
表浅扩散型
频率
60%-70%
特征
早期扁平; 有凹痕notching, 扂形, 有退化区areas of regression 比表浅扩散型更黑更厚, 速发; 通常是蓝黑或蓝紫色 (5%无色amelanotic)
如何治疗黑色素瘤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解读
郭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
2007年:CSCO黑色素瘤与家委员会杭州成立 2007年:CSCO黑色素瘤患与家委员会工作会议—哈尔滨 2008年:CSCO黑色素瘤论坛--上海 发布--黑色素瘤与家诊治共识 2009年:黑色素瘤与家委员会工作会议—北京

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解读

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解读

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解读影像和分期诊断对于临床初步判断无远处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活检一般建议完整切除,不建议穿刺活检或局部切除,部分切取活检不利于组织学诊断和厚度测量,增加了误诊和错误分期风险。

如病灶面积过大或已有远处转移需要确诊的,可行局部切取活检。

在分期检查中,考虑到黑色素瘤容易出现腹盆腔的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因此在基本策略中专家组强调了腹盆增强CT的重要性,而不建议平扫CT。

考虑到皮肤黑色素瘤容易出现皮下、皮肤的转移,因此在可选策略中推荐PET-CT,对于分期检查的全面性更为充分。

对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排除,建议首选淋巴结超声。

淋巴结转移的超声表现特征:淋巴结呈类圆形,髓质消失,边缘型血流。

病理学诊断和分子分型专家组建议病理报告中必须包括的内容为肿瘤厚度、是否溃疡和有丝分裂率(基本策略),这三个指标与T分期直接相关,与手术范围也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判断预后的3个最重要的特征。

对切缘阳性的,需描述范围(如是原位还是浸润性);切缘阴性的,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指南要求以毫米为单位报告显微镜下测量的肿瘤与切缘的横向或纵向距离。

另外专家组建议所有患者治疗前都做基因检测(可选策略),目前成熟的靶点是BRAF、CKIT和NRAS,与预后、分子分型和晚期治疗有关。

黑色素瘤依基因变异可分为4种基本类型:肢端型;黏膜型;慢性日光损伤型(CSD);非慢性日光损伤型(non-CSD,包括原发病灶不明型)。

其中日光损伤型主要包括头颈部和四肢黑色素瘤,日光曝露较多,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慢性日光晒伤小体。

基于原发部位、分期和分子分型的综合治疗(皮肤来源)本节按照不同分期来阐述不同治疗方案。

总体来说,Ⅰ~Ⅱ期患者建议原发灶手术切除(原发灶浸润深度决定了手术范围),对于肿瘤厚度>1 mm或者溃疡的患者推荐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前哨淋巴结活检是病理分期评估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的手段。

通常不推荐对原发肿瘤厚度≤0.75 mm的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中国黑素瘤诊治指南解读
100142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斯璐,郭军
【摘要】黑色素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统计,2008年欠发达地区的男女发病率分别为0.7/10万和0.6/10万,死亡率均为0.3/10万。

我国每年新发黑色素瘤病例约2万例,黑色素瘤已成为严重危及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为了提高黑色素瘤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和研究水平,积极学习和应用国内、外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黑色素瘤临床实践指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于2007年5月成立了CSCO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并组织多学科专家参与,于2008年制定了“中国黑色素瘤专家共识第一版”,后经专家研讨会多次讨论、反复修订并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1版)”。

【关键词】黑色素瘤;中国;指南;解读
中图分类号:R7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460(2012)02-0172-02
Interpret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melanoma in China(new version of2011)SI Lu,GUO Jun.Department of Melanoma and Kidney Cancer,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Beijing 100142,China
【Abstract】Melanom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and progressive malignancies.The melanoma morbidity of male and female population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0.7and0.6per100000persons respectively,and the melanoma mortality were0.3per 100000persons in2008.About20000melanoma patients are newly diagnosed annually and melanoma is gradually becoming a health threatening disease in China.Melanoma Branch came into being on May of2007at the call of 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CSCO)in order to enhance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and comprehend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s.Several spe-cialists from different fields participated into shaping the preliminary guidelines which was refined time and again.Finally,new version of2011guidelines was created.
【Key Words】Melanoma;China;Guidelines;Interpretation
2011版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是在《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09版》基础上,更新了国际最新的治疗进展和我国的临床实践经验,经专家研讨会并反复广泛征求意见而制定的。

新近发表在BMC Cancer杂志的522例中国黑色素瘤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肢端和粘膜黑色素瘤为我国黑色素瘤的主要病理亚型。

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原发灶厚度较厚,多数合并溃疡。

分期、厚度为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皮肤黑色素瘤预后好于粘膜黑色素瘤。

今年发表在Clin Cancer Res和Eur J Cancer上的2篇文章对502例我国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分析,发现BRAF突变率为25.9%,其中87.3%为V600E突变,CKIT突变率为10.8%,扩增率为7.4%。

发现KIT基因和BRAF基因突变为皮肤黑色素瘤独立预后不良因素,KIT基因突变为粘膜黑色素瘤的独立预后不良因素。

对于病理分型,国际上倾向于针对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组织学特征和基因变异之间的关系将黑色素瘤分为四种新的基本类型:肢端型、粘膜型、慢性日光损伤型(CSD)和非慢性日光损伤型(Non-CSD,包括原发病灶不明型)。

其中日光损伤型主要包括头颈部和四肢黑色素瘤,日光暴露较多,高倍镜下可观察到慢性日光损伤小体。

新的分类法更有利于临床应用,包括分期、预后的判断以及治疗计划的确定等。

辅助治疗的改动较大,标准干扰素辅助治疗除引用国外原有的标准剂量(20MIU/m2d1-5ˑ4w+ 10MIU/m2tiwˑ48w)外,同时增加了中国患者的治疗经验(15MIU/m2d1-5ˑ4w+9MIU tiwˑ48w,引自
Eur J Cancer)。

根据EORTC18991的临床结果,新增了5年长效干扰素治疗方案(参考NCCN黑色素瘤指南2011年第3版)。

辅助放疗新分为辅助放疗和姑息放疗。

建议鼻咽、食管粘膜原发黑色素瘤术后做辅助放疗;对于脑转移的放疗,首选立体定向放疗,如转移灶>5个、直径≥3cm可考虑全脑放疗,另外脑转移灶切除后也推荐行全脑放疗。

近年来,晚期黑色素瘤的治疗进展较快,特别是2011年美国FDA新批准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的Ipillimumab和治疗晚期BRAF V600E突变的Vemu-rafenib,均纳入了本指南。

2011年ASCO大会上,Chapman教授报告了BRAF V600E抑制剂Vemurafenib(PLX4032)与DTIC对照治疗晚期BRAF-V600E突变的黑色素瘤患者的Ⅲ临床研究的结果。

该项(BRIM-3)试验为一项多中心Ⅲ期随机对照研究,在103个中心共入组了675例不能手术切除的Ⅲ期或Ⅳ期的初治黑色素瘤患者,结果Vemurafenib组有效率(RR)达到48.4%,而达卡巴嗪(DTIC)组只有5.5%,所有的亚组分析均证明Vemurafenib组均比DTIC组大大提高了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其风险比分别是0.26和0.37。

201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Ipilimumab 治疗晚期黑色素瘤并延长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单药或联合GP100疫苗比单用GP100疫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但由于对照组不是标准的晚期黑色素瘤标准治疗而被少数人诟病。

2011年ASCO大会上公布了Ipillimumab联合DTIC与DTIC单药化疗对照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得更有说服力。

在这些随机双盲Ⅲ期研究中共入组了502例患者,结果证实Ipilimumab+DTIC 作为一线治疗较DTIC单药组明显延长了患者的OS 接近2倍。

长期随访观察显示,Ipilimumab+DTIC 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7.3%、28.5%和20.8%,而单药DTIC组仅为36.3%、17.9%和12.2%。

Ipilimumab+DTIC组的RR为15.2%,DTIC组10.3%,两组差异不大。

该研究第1次证实了某些治疗有可能取代过去长达30余年的DTIC 标准一线治疗,从而有可能很快被接受为晚期黑色素瘤一线治疗的新标准治疗。

虽然没有BRIM3试验那么高的反应率,但是考虑到这项试验没有对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基因选择的群体,这就为那些没有特殊基因突变的患者提供了另一项有可能延长生命的新方法,且更加实用。

针对KIT变异药物的临床研究中规模最大的是来自中国的一项Ⅱ期临床研究,该研究结果在2011年6月20日JCO杂志得以发表。

43例来自全国多个中心的KIT基因突变或扩增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接受了伊马替尼治疗,结果显示6个月的PFS率为36.6%,中位PFS为3.5个月。

相比其他外显子突变的患者,11号或13号外显子突变患者的中位PFS 更长,另外多发CKIT变异的患者较单发者的PFS 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0例患者(23.3%)获得PR,13例患者(30.2%)SD,20例患者(46.5%)PD。

虽然有效率不如BRAF V600E抑制剂,但与目前大部分治疗缺乏明确预测疗效的因子相比,本项研究还是非常有希望的,1年生存率达到51.0%,中位OS达到14个月;并且,获得PR或SD患者的中位OS为15个月,与疾病进展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

故本指南也将伊马替尼作为KIT突变或扩增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Ⅱ类证据推荐。

对于我国黑色素瘤患者来说,26%有BRAF变异,18%左右有CKIT变异,还有56%的患者有可能通过Ipillimumab治疗而获益。

对于那些肿瘤负荷不大、症状不明显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来说,选择Ipillimumab有可能得到长期生存获益,因而其意义也同样深远。

收稿日期:2011-1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