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2学业水平复习知识点
二、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 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几种主要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1
隋唐:曲辕犁
5、 列举中国古代先进的耕作方法。
春秋战国:垄作法 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
6、 列举中国古代的水利灌溉工程或工具。
工程:战国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工具:曹魏时期的翻车,唐朝筒车,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7、 小农经济什么时候形成的?
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出现并逐渐推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什么时候起3、我国耕犁在什么时候得以完善?以什么为标志? 出现
4、中国古代精耕细作之下有哪些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来又出现犁壁
8、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有那些?
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步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9、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10、怎样评价小农经济? ①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②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耕作技术,为精耕细作做出贡献 ④规模小、条件简陋,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封建剥削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11、重农抑商政策是由谁提出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权统治(明太祖“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
雍正帝“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
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13、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农业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后期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高二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说明 复习提纲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二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说明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2.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牛耕是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变革了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如男耕女织);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一、成就:冶金1、青铜: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广泛采用鎏金、镶嵌工艺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3.炼钢技术春秋晚期: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中国炼钢技术领先世界二、制瓷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
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好。
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
*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三、异彩纷呈的丝织业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明中期以后,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开始使用花楼机;丝织品工艺精巧,如“妆花缎”,新品种金宝地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1、汉:每个城市都有专供贸易的“市”,控制严格:它与住宅区严格分开(空间),按时开市闭市(时间)有专职官员市令或者市长管理。
2、唐:坊、市分开,定时开市,闭市。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二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商周:青铜时代,石锄锄耕。
(3)春秋战国:铁)冶铸技术:①原始社会掌握冶铜技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繁荣,代表作有司母戊鼎(最大青铜器)、四羊方尊等;②两汉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冶铁工具),南北朝有灌钢法。
(2)丝织技术:①养蚕缫丝技术世界最早;②商朝有织机;西汉开辟“丝绸之路”;唐朝吸收波斯风格;宋织锦吸收花鸟画写实风格;明清的缎为代表。
(3)制瓷技术:商周烧出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视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瓷都。
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是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
原因:因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1)交子:两宋时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商帮: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认封建土地私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明朝政府丈量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影响: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②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后于世年到达好望角;(2)哥伦布:向西,1492年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向东,年,绕好望角到达印度;(4)麦哲伦:向西,1519——1522年环球航行。
1)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开始出现。
(2)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
(3)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交融会合,日益(1588年),击败西班牙。
(2)17世纪,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
(3)年,瓦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工厂制度的产生,城市化进程加快,新的阶级关系的出现,加快了殖民扩张和)电的发明和广泛使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成果);(3)化学工业的建立和发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高中历史必修二会考知识点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二考点汇总第1课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生产方式——小农经济(自然经济)2.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3.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①生产工具的进步:原始社会、商周时期:耒、耜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铁农具使用②耕作工具的发展:西汉中期:发明了犁壁。
推动了牛耕的推广。
唐代:曲辕犁发明,在长江下游出现(水田)。
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③灌溉工具的发展:曹魏:翻车唐代:筒车④生产技术的进步:借用牛力耕田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是我国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重要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西汉的漕渠、白渠(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为主要生产方式。
①原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个体农耕有了技术的支持;私有土地的出现又使个体农耕有了物质基础。
②产生:春秋时期③评价:优点:自耕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因此生活稳定;农民是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弊端:a.小农经济规模小,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而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对手工业发展和商品经济的需要有限,也会逐渐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b.脆弱易破产。
第2课古代中国主要土地制度1.古代土地所有制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商周时期——井田制(3)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土地兼并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手工业发展基本史实:1.冶金业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是主要手工业部门春秋:冶炼生铁和钢2.纺织业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
元代:黄道婆全面推广先进技术脚踏三锭纺车3.陶瓷业①东汉晚期:烧出成熟的青瓷。
②南北朝:成功烧制出白瓷③隋唐时期: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⑤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高中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3.庄子的学说:“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4.韩非的学说: (1)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制国家。 (2)韩非认为社会不断进步,历史不会倒退,主张变法 革新。 5.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 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 的理论武器。 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一、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1.孔子的学说 (1)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①政治思想:A.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B.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心民力,用“德”教化百姓。 ②鬼神观:对鬼神敬而远之。 ③孔子还是个伟大的教育家。 【重点问题突破】 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B.仁是“仁者爱人”的意思,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礼是“克己复礼”的意思,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孔子 进一步提出“正名”的主张,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3)孔子的影响: ①孔子的思想在诸侯争霸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 ②汉代以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老子的学说 (1)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作《道德经》 (2)主张:①“道”是世界的本源;②辩证法的思想;③政治上倡导“无为而治”。
3.数学: (1)春秋时期已出现九九乘法口诀。 (2)南朝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3)元代发明了珠算法。 4.农学: (1)南北朝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2)元代王祯《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附有《农器图谱》 (3)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汲取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徐光启被誉为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5.医学: (1)《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2)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 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张仲景被后世称为“医圣”。 (3)华佗发明了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和中国早期保健体操五禽戏。 (3)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 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辽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必修2超全复习知识点
历史必修二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基本特点。
耕作方式1.西周及其以前,耕作工具以耒、耜为主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
进入文明时代,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逐步成为主要农具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在农业生产中运用。
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铁农具逐渐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发明后,铁农具得以迅速推广,促使我国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产生了质的飞跃。
3.唐代,传统步犁基本定型唐代,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已经出现了曲辕犁(又名江东犁)。
曲辕犁的发明,是自汉代之后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曲辕犁的突出特点是将旧犁的长辕、直辕改为曲辕,使得犁更加轻便灵活。
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演变:井田制商代就已出现,因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形,所以得名,西周时期达到鼎盛,春秋时期瓦解,战国时期废除。
特点:井田之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2.春秋时期井田制的破坏原因: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的使用,大量“私田”被开垦出来;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各国的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表现:春秋时期大量“公田”被抛荒;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贵族间争夺土地的现象也频繁发生。
3.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土地私有主要是通过各国的变法改革得以实现的。
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商鞅变法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在法律上承认土地私有制,并允许土地买卖。
同时,商鞅还实行“依军功行田宅”,即奖励军功,培植了一大批新兴大土地所有者。
这样,通过变法运动,土地私有制在各国普遍确立起来,并成为我国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基本特点其一: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其二: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其三: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其四:生产模式——精耕细作其五: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的基本史实。
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学考+选考
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学考+选考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及经济政策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1)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石器锄耕(夏商周)——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出现,汉代普及)(2)耕作技术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已经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出现曲柄锄(中耕),大镰(收获),耧车(播种)。
西汉:耦犁(二牛抬杠)东汉:一牛挽犁唐代:出现曲辕犁,可控制耕土的深浅。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春秋战国:秦国都江堰(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郑国渠(陕西关中,使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汉代:井渠法(关中农民创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
王景治理黄河(促进东汉前期经济恢复发展)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1)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
②封闭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落后性: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
④脆弱性:天灾人祸,统治者的过分剥削都会导致其破产。
⑤保守性:生产工具简单,生产技术长期不变,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经济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萌发;纺织原料:麻,葛,丝;已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山西,浙江新石器遗址)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发现玉蚕;纺织业再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妇功)汉代: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花色品种多,技艺高(马王堆1号汉墓:素禅纱衣,起绒锦);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宋代:丝织工艺水平提高明代: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产生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商周时代:出土地点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制造水平世界领先;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汉代:(1)汉武帝推行铁业官营制度(2)燃料:煤炭(3)(东汉)杜诗创造“水排”:水力鼓风装置(供风形式的变化:自然通风---人力皮囊----畜力鼓风----水力鼓风。
2历史必修2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梳理
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2复习纲要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耜耕) (2)奴隶社会:金石并用(3)春秋战国:出现铁农具和牛耕(4)封建社会:铁犁牛耕(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理解)⑴特点:a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基本单位; b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要); d 、精耕细作。
⑵影响:①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中国的农业生产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基本形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形态)。
⑴商周冶铸业:①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②西周晚期已有铁器。
⑵唐宋制瓷业:①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出现唐三彩。
②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
(定窑、汝窑、官窑、钧窑、哥窑) ⑶汉唐丝织业:①西汉:“丝绸之路”开通(长安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②唐朝:丝织技术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2、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理解)⑴民间手工业的形式: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⑵发展历程: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那时使用的花楼机,能够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花楼机的出现,说明明清时期丝织业生产工具先进。
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①原因:明朝中后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表现:A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B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③特征: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B雇佣关系。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要求(必修二)
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 路的实践
√ √ √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 √ 有企业改革 √ √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 √ 成 √ √ √ 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 √ 制的过程 √
√
√
考点 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 社会习俗的变化
识记 √
水平层次 理解 应用 √
要求 能说出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主要内容 能说明近代以来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表现
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 社会习俗的变化
√
能结合史实,分析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
考点 新航路开辟 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识记 √ √ √ √
两次工业革命
√
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水平层次 要求 理解 应用 能结合地图,记住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 √ 能结合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史实,阐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意义 能说出荷兰殖民扩张的主要史实 能说出英国殖民扩张的主要史实 √ 能结合荷兰、英国殖民扩张的主要史实,分析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建立的关系 能记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主要发明 √ 能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能结合有关图片记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 能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能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评价两次工业革命对资 √ 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历史必修二 考点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水平层次 要求 理解 应用 能结合有关图片,记住古代中国农业中主要的生产工具 能记住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能结合有关图片,记住主要的灌溉工具 能记住古代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名称 √ 能结合有关事实,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能结合有关图片,记住古代中国制瓷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能结合有关图片,记住中国古代冶炼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能记住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 能对照古代中国手工业生产的两种主要方式,说明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能结合古代中国冶炼业、制瓷业、纺织业发展的史实,概括古代中国手工业生 √ 产的主要特点 能记住我国古代从商朝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 能依据有关历史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条件 能结合我国古代从商朝到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概括中国商业发展的 √ 主要特点 能说出“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含义及主要表现 能说出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基本内容、表现 以江南地区丝织业为例,说出我国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表现 √ 能结合明清时期政治和经济的情况,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水平层次 要求 理解 应用 能说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主要表现 能记住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主要企业 √ 能结合有关材料,分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 能说出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时间、主要企业及分布地区 能说出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 √ 能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能记住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能记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国民族工业萎缩的主要原因
高中历史复习 必修二 会考 学业水平考试 条目解析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牛耕技术出现:春秋战国→普及:汉代耦犁、一牛挽犁→定型:唐代曲辕犁耧车是播种工具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战国:李冰(都江堰,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郑国(郑国渠,关中平原成为沃土)汉代:关中农民:“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王景:东汉治理黄河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丝织业的发展汉代:①技术水平高: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禅衣②通过丝绸之路外销地中海地区;“丝国”唐代:官营丝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元代:黄道婆对纺织业工艺进行了革新明代:①棉纺织业普及②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纺织原料:麻和葛→丝绸→棉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司母戊大方鼎);生产规模相当大;大多作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与秩序汉代:生产形式:官营;燃料:煤炭;供风形式:人力(皮囊)—畜力(马排)—水力(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1)唐代:①唐三彩是唐朝独特的美术陶制品②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③“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赞美越窑青瓷④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行之”;杜甫赞扬(四川)大邑的白瓷“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⑤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2)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闻名天下,海上瓷器之路(3)清代:粉彩瓷器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市”在历代的发展(1)秦朝: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南北朝(六朝):民间集市——草市形成(4)唐代:①“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2.高一历史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Ⅱ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的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农具。
(2)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大大超过前代,农具有所改进;东汉时,一牛挽犁逐渐取代耦犁(两人并耕)。
(3)唐代出现的曲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3.古代中国主要的土地制度⑴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⑵商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⑶封建社会:①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的3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最主要)和自耕农私有土地。
(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②土地公有制:均田制(北魏至唐中期)4.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1)远古时代,大禹治水,有发展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2)战国时,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3)两汉时期,关中地方灌溉渠道具有合理的规划,取得显著成效;关中农民创造“井渠”。
其他地方修筑许多水利设施;修治黄河的成功,对于促进东汉前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作用极大;王景治理黄河,基本消除水患。
5.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③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陶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冶金业:冶铜(青铜):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商朝司母戊鼎。
冶铁:西周晚期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水平领先世界。
冶钢:春秋晚期已造钢剑。
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16世纪前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2)制瓷业: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人民版必修二知识清单
高二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知识清单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犁耕技术成熟是什么时候?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成熟:唐代曲辕犁2.铁犁牛耕出现对古代农业产生了什么影响?生产力提升,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3.古代中国小农经济有哪些主要特点?①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②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铁犁牛耕;④自给自足4.古代手工业在丝织业、冶金业、陶瓷业有哪些主要成就?(1)纺织业的成就:①汉代: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②宋代: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
③元代:黄道婆革新棉纺织工艺,棉布逐渐成为民众主要衣料。
④明代: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冶金业的成就:①商周:以青铜器为代表。
②汉代:用煤炭做燃料,水力鼓风的水排(东汉杜诗)(3)陶瓷业的成就: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南青北白)、唐三彩5.古代手工业有哪些主要特征?时间:起源较早,历史悠久,持续发展地位:手工业经济是农耕经济的附属经营形态: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6.南北朝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哪些具体体现?①南北朝:出现了民间集市“草市”,设“草市尉”管理。
②唐代: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出现③宋元:宋代“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夜市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④明清:区域性商人群体——会馆和商帮,晋商和徽商最强大7.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和影响?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建统治影响: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稳定;明清时期强化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8.明清时期为什么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原因:根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直接:明朝:沿海倭患猖獗;清朝:应对沿海的反清势力及西方殖民扩张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维护国家安全;消极:阻碍中西方交流,使得中国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
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考点必修二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1)主要耕作工具: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原始石器;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耒耜生产农具;商周石器,出现青铜农具,但仍以石器、耒耜为主;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犁牛耕;西汉赵过推广耦犁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耕犁技术的成熟(2)主要灌溉工具:曹魏:翻车用于灌溉;唐朝:筒车;宋朝: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战国:都江堰;汉朝:漕渠;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在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这种土地国有制度被称为“井田制”。
(3)春秋时期:①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井田制遭到破坏。
②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5)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形成的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形成的原因: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技术的推广——生产力的提高。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③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4)地位:是中国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5)评价:①积极性: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稳定社会,维护封建统治,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②局限性:A在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B具有封闭性、脆弱性、分散性和落后性。
5、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1)管理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式生产。
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点细解
泽普二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点细解■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内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3、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考点细解】●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耜耕”或“石器锄耕”(标志):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2)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利鼓风冶铁。
(3)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5)宋代江西的景德镇,到元代发展为全国制瓷中心,明清时是全国的瓷都。
(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彩瓷;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
(7)明清时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使用花楼机机构复杂精密。
●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西汉:每个城市都设专供贸易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长安城东西有市。
设官员管理(市长或市令),按时开市闭市。
(2)隋唐:长安城有市和坊,市与坊用围墙隔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3)宋朝:市与坊的界限逐渐打破,店铺随处可设,且早晚都可经营●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1)西汉: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2)隋唐:黄河流域长安、洛阳;长江流域扬州、益州;广州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
(3)宋代:开封、临安;益州发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4)元:大都、杭州、泉州(5)明清:(商帮)徽商、晋商(两者相同之处:都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都涉及金融领域(徽商经营典当业,晋商兴办票号);活动范围都涉及国外)●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极其影响(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首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科考试复习提纲【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和灌溉工具(1)主要耕作工具: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农具主要是石刀、石斧、石犁等。
松土工具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中很少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西汉赵过推广耦犁。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至此,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
(2)灌溉工具: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2.了解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
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夏、商、西周时期,一切土地属于国家,称为“井田制”。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种封建土地私有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①以一家一户为单位②男耕女织,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但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5.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6.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业:①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②商朝时已有了织机。
③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⑤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
⑦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2)冶金业:①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②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③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④两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⑤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3)制瓷业:①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②东汉烧出青瓷。
③北朝烧出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瓷窑遍布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⑥明清时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奉为珍品。
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7.了解“市”的形成和发展(1)宋以前,市与坊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2)宋朝时,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
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8.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主要的商业城市: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商帮:明清时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9.理解“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首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含义: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影响:积极:封建社会前期,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
消极:明清时期,抑制了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近代中国落后。
10.理解“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明代“海禁”:明太祖为防倭寇之患,下令实行“海禁”。
他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清代“闭关锁国”: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点:东南沿海地区代表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2.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客观上促进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②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3.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19世纪末)原因:①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4.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时间:民国初年至一战期间(1912-1919)概况:短暂的春天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③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发展最快行业:纺织业、面粉业;著名实业家:张謇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5.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时间:国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表现: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原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6.探讨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①经济方面: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和社会的经济发展。
②政治方面: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
③思想方面:它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总之,民族工业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了解“一五”计划时间:1953-1957;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意义: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2.理解三大改造时间:1953-1956年底;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农业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农民土地私有变为集体所有;手工业也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意义: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3.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1)主要内容: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①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4.了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
工业上大炼钢铁,农业上浮夸风,这些情况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5.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3)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此拉开序幕。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6.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首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没变:仍然是公有制)。
意义: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全国农业的发展。
7.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间:1984年以后。
主要形式:国有企业改革。
中心环节是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1)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作用: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8.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1)经济特区的设立:1980年,深圳(第一个经济特区)、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岛。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8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江苏有南通和连云港)(3)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以后,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湾地区(4)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带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经济,成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我国对外开放体系: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9.理解“南方谈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除了论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等问题外,还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10.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中共十四大(1992年):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中共十五大(1997年):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