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doc
国内外公路现状与发展展望
国内外公路现状与发展展望1.1我国公路现状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物资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进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
交通运输要紧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其中,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起着〝线〞的作用,公路那么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灵活、快捷的公路运输进展迅速,目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公路运输客运量、货运量所占比重分别达90%以上和近80%。
高速公路是经济进展的必定产物,在交通运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设计和建设上,高速公路采取限制出入、分向分车道行驶、汽车专用、全封闭、全立交等较高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为汽车快速、安全、经济、舒服运行制造了条件。
与一般公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运输成本低、行车安全、舒服等突出优势,其行车速度比一般公路高出50%以上,通行能力提高了2~6倍,并可降低30%以上的燃油消耗、减少1/3的汽车尾气排放、降低1/3的交通事故率。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60多年的建设,公路建设有了长足进展。
2020年初正值〝十一五〞规划终止,〝十二五〞规划伊始。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路交通进展速度最快、进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为显著的时期。
通过4年多的进展,公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已实现总体缓解,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安全保证能力明显增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进展、加快经济进展方式转变、促进城乡区域和谐进展、保证社会和谐稳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出了重要奉献。
〝十一五〞前4年,全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93万亿元,年均增长近16%,约为〝十一五〞估量总投资的1.2倍,也超过了〝九五〞和〝十五〞的投资总和。
公路建设投资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进展。
新中国公路发展史
新中国公路发展史?
答:新中国公路发展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当时,为了巩固国防、开发边疆和发展经济,国家投资建设了一批干线公路,如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等,公路建设开始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然而,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公路基础仍然很差,公路等级低、质量差,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开始探索高速公路的建设。
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通车,实现了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此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公路等级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我国政府还大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提高了农村地区的交通通达度。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公路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高速公路网不断完善,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区。
同时,我国政府还积极推动智能交通、绿色交通等新型交通方式的发展,提高了公路运输的效率和环保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绩。
公路总里程和高速公路里程均大幅增加,公路网密度和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同时,我国政府还加强了对公路建设和管理的监管力度,确保了公路建设和使用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新中国公路发展史是一部充满艰辛和奋斗的历史。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前言高速公路被誉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桥梁,是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经之路,而中国在这条路上,则迈出了非同寻常的一个个令人赞叹的脚印。
我国公路从建国初的几万公里到目前的400万公里,高速公路从1984年兴建到1988年底通车的第一条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到目前拥有总里程7.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这其中的发展历程留下了几代人艰苦奋斗的足迹,凝结了无数公路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
作为一名学生和未来的公路工作的从事者,我觉得我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些公路发展的历史,更要清楚地看清现状,和探讨公路事业发展的未来,这非常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公路方面的学习、科研和施工工作。
第一章高速公路概念1.1高速公路的概念和定义公路是指联接城市、乡村和工矿基地之间,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道路称公路。
高速公路属于高等级公路。
其建设情况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世界各国的高速公路没有统一的标准,命名也不尽相同。
各国尽管对高速公路的命名不同,但都是专指有4车道以上、两向分隔行驶、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公路。
此外,有不少国家对部分控制出入口、非全部采用立体交叉的直达干线也称为高速公路。
国际道路联合会在历年的统计年报中,把直达干线也列入高速公路范畴。
从定义可以看出,一般来讲高速公路应符合下列4个条件:(1)只供汽车高速行驶;(2)设有多车道、中央分隔带,将往返交通完全隔开;(3)设有平面、立体交叉口;(4)全线封闭,出入口控制,只准汽车在规定的一些立体交叉口进出公路。
第二章世界公路发展情况2.1世界公路发展的四个阶段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目前世界各国的公路总长度约2000万公里,约80个国家和地区修建了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6万公里左右(此数据不太准确),其中美国、中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等国高速公路里程约占世界高速公路里程的80%以上。
中国公路发展史
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 —秦直道 前221—前206年
秦直道,陕北俗称“皇上 路”“圣人条”,是秦始皇 于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 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 要道。直道则是秦始皇为攻 防匈奴,令大将蒙恬率数十 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的国 防道路。南起京都咸阳,北至 九原郡(今内古包头市西南 穿越14个县,7蒙00多公里。 路面最宽处约60米,一般亦 有20米,它在历史上占有重 要地位。
这一时期是公路开始纳入 国家建设规划阶段。1927 年,国民政府的交通部和 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 划及公路工程标准。1932 年,全国经济委员会筹备 处奉命督造苏、浙、皖三 省联络公路,仿照国外中 央贷款筑路办法,筹集基金, 贷给各省作为补助筑路之 用
西安—兰州公路
抗日,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9年)
沈阳—大连高速公路(神州第一路)
沈大高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建设的高速公路,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条八车 道高速公路,1990年完工时为全部四车道,全立交,全互通。是辽东 半岛经济圈的轴心。,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全线总长 375公里,超过了1978年台湾省建成的373.3公里的南北高速公路,被 誉为“神州第一路”。
随着战场的转移,公路遭到严重破坏。截至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立前夕全国公路能通车的只剩下75000公里。 从中国近代道路的整个历史时期看,中国公路的发展 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并随着交通量和车辆载重量 的增大,线路和桥梁标准逐步有所提
今天的公路
• 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全长18.5公里。 • 1990年9月,沈大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75公里, • 1993年底济青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18公里。 • 1995年12月成渝高速公路通车,全长340公里。 • 1996年9月沪宁高速公路通车,全长275公里。 • 1998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8733公里,居世界第四。 • 1999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接近世界第三水平。 • 2000年底,京沈高速公路通车。 • 2000年底,京沪高速公路通车。 • 200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 2004年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 . 4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 • 截至200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36万公里。
我国高速公路改扩建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高速公路改扩建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时代发展,高速公路在我国业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速公路改扩建现状的介绍分析,研究表明高速公路改扩建已经并将持续成为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高速公路改扩建发展趋势一、前言由于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等因素,我国的高速公路,特别是早期建设的一些高速公路主干道已经不能在质量与技术上满足需求,高速公路重建与改扩建是两个发展方向,但是由于选址与投资成本的限制,高速公路改扩建往往优于高速公路的重建。
二、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历史(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历史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80年代末至1997年的起步建设阶段和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1.我国高速公路起步阶段。
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建成。
1992年,交通部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并付诸实施。
到1997年,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771公里。
相继建成了沈大、京津塘、成渝等一批具有重要意义的高速公路,突破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多项重大技术瓶颈,积累了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建设管理全过程的经验,为1998年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我国高速公路快速发展阶段。
从1998年开始,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1999年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2000年国道主干线京沈、京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01年有“西南动脉”之称的西南公路出海通道实现了全线贯通。
2003年建成通车的榆靖高速公路。
2005年崇遵高速公路的开通标志着西南动脉的打通。
2008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全面建成。
预计到2020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8万多公里。
(二)我国高速公路面临的问题一般情况下,高速公路路面,沥青路面寿命为8年,水泥路面为15年,因此目前上世纪建设的高速公路,以及前些年建设的一批高速公路,开始进入维修扩建高峰期。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史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历史艰难的起步——高速公路最初的年代高速公路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虽然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同发达的工业国家相比,晚了半个世纪。
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车辆的增长,我国主要干线公路上交通拥挤堵塞日益严重,车辆行驶速度只有经济时速的一半,交通事故急剧增加。
为此,交通部开始汇集和研究世界各国解决这一问题的资料,并对我国部分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纸上的70年代交通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始酝酿在交通流量大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修建高速公路。
1970年,交通部编制公路科技发展规划时,公路局几位领导和专家提出,根据交通流量,应在北京-天津-塘沽之间修建高速公路,并安排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组成调查组进行现场调研。
1975年,由王展意、李劲、沙庆林等六人组成的公路代表团应邀赴日本访问,重点考察了高速公路。
1977年7月,在全国公路基本建设会上,交通部提出了新建高速、快速公路,以利于开展集装箱运输的初步规划;同年,交通部又提出要修建京津塘高速公路,时任交通部部长叶飞设想三年内建成通车,并要通过修建这条高速公路积累经验,促进我国公路交通现代化。
1978年5月,在全国交通工作会议和全国交通战线学大庆会议上,交通部将建设京津塘高速公路的问题提交代表们讨论。
6月,交通部党组在向党中央、国务院上报的《关于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汇报提纲》中,提出了高速公路的建设目标:“五五”后三年开始修京津塘高速公路,“六五”建成;并着手修建南京-杭州-宁波的高速公路;将沈阳-大连的公路改造成高速公路。
虽因种种原因,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最终只是停留在纸上,未能如期实施,但修建高速公路的准备工作开始列入交通工作的议事日程。
口水中的“汽车专用”与此同时,公路交通日益陷入被动局面。
如到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至天津塘沽港口的103国道,虽经几次改扩建提升为二级公路,但由于交通量快速增长,经常出现严重交通堵塞现象,年交通事故超过1000起。
我国公路的现状和发展规划
我国公路的现状和发展规划第一篇:我国公路的现状和发展规划我国公路的现状和发展规划一、公路建设的成就到2003年底,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1万公里。
在已经通车或正在设计和建设的前十名世界级各类桥梁中,悬索桥我国占5座,斜拉桥占8座,拱桥占4座,梁桥占5座。
在长大隧道、枢纽式互通立交等较为复杂的工程设计中,我国已突显出发展能力。
从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至今17年间,在“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的指导下,中国高速公路总体上实现了持续、快速和有序的发展,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高速公路得到快速发展,年均通车里程超过了4000公里,到2004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3.4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
高速公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中国公路网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交通运输结构,对缓解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
1989年我国大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为271公里;到1999年突破1万公里;2001年底达到1.9万公里,2004年底达到3.4万公里。
二、世界高速公路概况高速公路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的专门为汽车交通服务的基础设施。
高速公路在运输能力、速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对实现国土均衡开发、建立统一的市场经济体系、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和公众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23万公里。
高速公路不仅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三、公路发展规划交通部提出了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要求到2010年使公路交通的紧张状况得到全面缓解,对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得到全面改善;到2020年,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按照这一宏伟目标,2007年要全面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
2010年前,全国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210—230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万公里,基本建成西部8条省际通道,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同时,加强县际和农村公路建设,所有具备通车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通公路。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
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国内外高速公路发展研究综述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先行产业,而交通运输业中,公路起着“面”的作用,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通过公路路网联结起来,形成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运输网络,因此高速公路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
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出自德国,于1931年建成,位于科隆与波恩之间,长约30公里由阿登纳(KonradAdenauer,当时的科隆市长,后来的西德总统)于1932年8月6日宣布开通。
自此以后,高速公路在世界范围内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起来。
在中国,1988年10月31日,全长18.5km的沪嘉(上海—嘉定)高速公路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自此中国的高速公路网络飞速的发展与完善起来。
在世界各国高速公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高速公路的研究也不断升华,世界高速公路从无到超过23万公里,规模不断的扩大,这80多年中,国外发达国家高速公路的发展一般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1]:a)第一阶段,发展起步期,其特点是:经济总量较小,高速公路认知度低,规模不大且里程增长缓慢。
b)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其特点是:经济加速增长,高速公路需求旺盛,通车里程迅速增长。
c)第三阶段,接近饱和期,其特点是:经济稳定增长,资源紧俏,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增长趋缓,以提高路网质量为主。
d)第四阶段,相对稳定期,其特点是:经济持续增长,资源紧缺,高速公路网规模趋于稳定,路网运行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实现,智能运输相比较而言,我国的高速公路也经历了四个阶段1)第1阶段为1985年以前,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大陆还没有高速公路,在这以前,我国建设的公路都属于一级以下公路。
2)第2阶段为1986年至1995年期间,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七五”期间,我国建成了以沈大、沪嘉、广佛、西临为代表的高速公路522 km,实现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这一阶段开始尝试将一级路、二级路改造为高速公路。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80年代末至1997年的起步建设阶段和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对建设高速公路认识的统一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输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长期滞后所产生的的后果充分暴露出来,特别是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拥挤、行车缓慢、事故频繁。
为改善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缓解公路交通的瓶颈制约,从“六五”开始,公路交通部门重点对干线公路进行加宽改造。
尽管有些路段加宽到15米甚至20米以上,但收效甚微。
为了寻求缓解我国公路交通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公路交通部门开始深入研究发达国家解决交通问题的经验,并对我国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公路交通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由于运输工具种类繁多,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畜力车、行人混行,车辆行驶纵向干扰大;二是由于人口稠密,公路沿线穿越城镇较多,横向干扰大;三是公路平交道口多,通过能力低,交通事故严重。
以上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功能的发挥。
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建设高速公路是解决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
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对修建高速公路问题非常关注,对于“中国要不要修建高速公路”的问题认识并不统一。
直至1989年7月,在沈阳召开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同志指出:“高速公路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必须发展”。
“这样的结论是明确的,这已经不是理论问题”。
认识的统一,为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序幕。
起步建设阶段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我国拥有了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
为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1992年,交通部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并付诸实施,从而为我国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史高速公路被誉为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桥梁,是进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经之路。
而中国在这条路上,则迈出了非同平常的一个个令人赞扬的脚印。
我国的高速公路网的要紧规划布局要紧可划分为:①首都放射线7条: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②南北纵向线9条:鹤岗—大连、沈阳—海口、长春—深圳、济南—广州、大庆—广州、二连浩特—广州、包头—茂名、兰州—海口、重庆—昆明;③东西横向线18条:绥芬河—满洲里、珲春—乌兰浩特、丹东—锡林浩特、荣成—乌海、青岛—银川、青岛—兰州、连云港—霍尔果斯、南京—洛阳、上海—西安、上海—成都、上海—重庆、杭州—瑞丽、上海—昆明、福州—银川、泉州—南宁、厦门—成都、汕头—昆明、广州—昆明。
④此外,规划方案还有:辽中环线、成渝环线、海南环线、珠三角环线、杭州湾环线共5条地区性环线、2段并行线和30余段联络线。
国家高速公路网(简称“7918网”)采纳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形状,构成由中心都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的公路交通大通道,总规模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路线1.7万公里。
当环岛高速行驰于脚下的时候,我们再来回忆一下那鼓舞人心的每一个时刻吧。
1.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
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是我国第一条按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高等级公路工程,全长18.5公里。
全路设计行车时速120公里,双向4车道,中央分隔带宽3米,全封闭,全立交,沿线建有大型互通式立交桥3座,设有完整的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监控系统。
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终止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对其他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起到推动、示范作用。
2.1989年7月,第一次全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在沈阳召开,这次会议是专题研究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第一次会议,提出了今后建设高等级公路的10条政策措施。
公路进展情况汇报
公路进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就我国公路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
截至目前,我国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了数百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村公路等各级公路网络日益完善,为人民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公路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入,加强了对公路建设质量的监管和管理,推动了公路建设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了公路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舒适性。
再次,公路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我国通过建立健全公路运营管理体系,推动了公路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了公路的运输效率和运营安全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公路建设与城乡发展紧密相连。
我国通过加强公路建设与城乡发展的衔接,推动了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提高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最后,我国公路建设还在不断创新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公路建设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推动了智慧公路、绿色公路等新型公路建设模式的探索和应用,为公路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看,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公路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不足、公路运营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等。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公路建设的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推动公路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实现交通强国的目标不断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我国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公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公路建设的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推动公路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为实现交通强国的目标不断努力奋斗。
对我国高速公路收费办法及标准的分析
对我国高速公路收费办法及标准的分析1 高速公路发展概述 (2)1.1 高速公路的特点 (2)1.2 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历史 (3)2 我国目前高速公路收费现状 (3)2.1 高速公路收费方式 (3)2.2 我国主要高速公路通行收费标准 (4)3 我国高速公路收费办法存在的问题 (8)3.1 收费标准高 (8)3.2 车型分类划分不合理,车型判别难度大 (8)3.3 收费设施参差不齐,联网程度差 (8)3.4 收费管理落后,手段不力;偷、漏、逃、吃票款现象十分严重 (9)4 我国实行计重收费的可行性 (9)4.1 目前国内计重收费的现状………………………………………………………………104.2 计重收费的可行性………………………………………………………………………104.3 计重收费的优点…………………………………………………………………………105 小结……………………………………………………………………………………………11对我国高速公路收费办法及标准的分析摘要:高速公路作为公路交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
自1998年以来,中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措施是增加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目的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在这一政策推动下,中国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十五”期间,中国共建成高速公路2.47×10公里,是“八五”和“九五”期间建成高速公路总和的1.5倍。
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对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高速公路的收费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本文笔者通过对高速公路收费办法的分析,揭示出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收费标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集中对计重收费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收费标准计重收费1、高速公路发展概述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服务性产业,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基础,是将世界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
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以下是公路的发展历程简述:公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现代,公路建设经历了几个主要阶段:1.古代和中世纪:古代文明,如古埃及、罗马和印度等,都建设了一些连接城市和地区的道路。
这些道路通常是由石块或其他坚固的材料铺成,用于交通和贸易。
在中世纪,一些大型帝国如中国的大运河、罗马帝国的军用道路,以及欧洲的贸易路线都是当时重要的交通通道。
2.近代初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对交通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
19世纪末,蒸汽机车的出现引领了铁路交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公路交通提出了新的需求。
公路开始铺设石子、砾石或沥青,提高了道路的舒适性和耐久性。
这个时期主要是由于汽车的出现,对公路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
3.汽车时代:20世纪初,汽车的普及使得对公路系统的需求急剧增加。
政府和私人部门开始投资于建设更为完善的公路网络,以适应汽车交通的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路建设技术不断发展,从沥青铺设到混凝土,再到高速公路的建设,公路质量和安全性逐渐提高。
4.高速公路时代:20世纪中叶以后,高速公路成为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城市之间的快速连接,提高了货物和人员的运输效率。
近几十年来,许多国家都在不断扩展和升级高速公路网络,采用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公路系统的效益。
5.信息时代:当今社会,公路交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变得日益紧密。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导航技术和实时交通信息等在提高公路系统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同时,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也在推动公路建设朝着更为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公路的发展历程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一个缩影,反映了社会、技术和经济的变迁。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公路交通系统将继续迎来新的发展。
中国公路的现状与发展【最新】
我国公路交通的现状与发展摘要:一个国家的公路如同一个人的血脉,从哪里经过,哪里就是一方沃土。
本文从我国公路交通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中国公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但新中国成立以来成就显著,虽然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发展迅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完善的公路交通系统。
关键词:公路现状发展趋势1. 引言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只有有了发达的公路交通系统,一个国家才能快速的资本输入和输出,才能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因此,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就必须先发展公路交通。
2. 中国公路的现状2.1中国公路历史背景中国公路的历史源远流长。
从秦驰道的壮美,到汉丝绸之路的辽远,从唐宋御道的辉煌,到明清官道的璀璨,中国曾以其高度发达的交通网络,傲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早在远古,道路的发展就被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是祖先的高瞻远瞩。
夏禹“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至商汤“服牛乘马”,远距离经商,人类交通运输的新时代开始了。
夏商之后,周人在都城镐京、东都洛阳之间修建了一条宽阔平坦的高速路,号称“周道”。
它以洛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修筑起等级不同、呈放射状的道路。
“周道”历经千年而不朽,直到今天,仍然是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的基本方向。
随着时间的流逝,到战国晚期,中华名族的道路已相当完备。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下令“夷去险阻”,实行“车同轨”,宣示的是与始皇大一统精神相一致的大交通的新思维。
始皇二十七年,秦人又以都城为中心,修筑驰道,辐射全国,其“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掩以金椎,树以青松”,可谓气势磅礴,前古无匹。
中国的道路网,随中国封建帝国的诞生而诞生。
唐有驿站1639所,以30里一驿来估算,唐当时有干线至少有五万里左右。
而宋代对道路实行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道路交通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因此更加发达。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一、前言中国高速公路系统的建设是当代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高速公路的发展不断壮大。
中国高速公路网的建成和发展历程,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成功经验,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
二、历史回顾1998年,中国的高速公路密度仅为0.47公里/万人,而且大部分高速公路基本掌握在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手中。
如今,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已突破15万公里,成为了世界上拥有最长高速公路长度的国家,且高速公路起到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在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过程中,政府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2004年,中国国务院推出了《西部大开发规划纲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策》两项大型战略,这都给了高速公路建设提供了无尽的资源支持。
三、规划与建设高速公路建设是需要有系统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中国先后实施了两个五年规划,以及“九二建设”和“十二五”国家发展纲要,重点关注西部地区发展建设,推动了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启动了一系列投资计划,用高速公路建设推动了经济建设。
建设高速公路需要大量的重砂石料等建材料,中国选择通过社会资本和政府采购的方式,大力推广资源冶具证券化、授信、担保等融资手段,变“等待政府处理”为“盼政府刨愁愁有喜事。
”中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仅是公路的建设,更是和传统公路不同的经济基础设施。
四、技术创新技术是基础,也是推动高速公路发展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中国在技术应用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和探索,包括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等。
针对高速公路上经常出现的拥堵现象,中国将ETC收费系统的完善作为重点,通过ETC技术,提高了公路的通行效率,缩短了车辆通行时间,也为车辆提供了更安全的行车环境。
五、保养与维护高速公路的保养和维护对于公路的安全和发展十分重要。
中国高速公路在保养和维护方面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中国高速公路总公司通过管养的体系进行绿化、排水、厕所等各项服务的普及,也为公路的安全和保障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公路发展史
公路发展史我国公路早期发展与指标普通公路的发展:中国公路发展史中国公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古代道路(公元前21世纪~公元1911年)早在公元前2000年,我国已出现可行驶牛、马车的道路。
秦朝时期,强调“车同轨、书同文”。
公元前2世纪,我国通往中亚细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开始发展起来。
唐代是我国古代道路发展的鼎盛时期,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道路网。
清代道路网系统分为三等,即“官马大路”、“大路”、“小路”。
“官马大路”分东北路、东路、西路和中路四大干线,共长2000多km。
2)近代道路(1912~1949年)可细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公路的萌芽阶段,我国第一条公路是1908年在广西南部边防兴建的龙州至那甚公路,长30km。
截至1927年,全国公路通车里程约为29000km。
二是国民党政府时期(1927~1936年),是我国公路开始纳入国家建设规划阶段。
1927年国民党政府的交通部和铁道部草拟了全国道路规划及公路工程标准。
截至1936年6月,全国通车里程达117300km。
三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公路发展缓慢。
截至1946年12月,全国公路总里程只有130307km 四是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公路交通以军用为主,公路建设进展不大。
特别是国民党军队溃退时,公路遭到严重破坏。
截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通车里程只有75000km。
3)现代公路(1949年以后)细分为七个阶段:一、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全国从上到下建立了公路管理机构,并建立了设计、施工和养护的专业队伍。
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公路建设的重要法规,进行了全国公路普查,全国恢复并改善了原有公路。
截至1953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12.6万km,有路面里程达 5.5万km。
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是公路稳步发展阶段。
中国道路工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道路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交通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必须进行的活动。
现在交运输系统由铁路、道路、水运、航空、及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道路运输,以其便捷直达、通达深度广,覆盖面积大等特点在交通运输系统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动脉。
我国的道路建设历史悠久。
上古时代的黄帝统一中华,发明了舟车,开始了我国的道路交通。
周朝“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表明那时道路的平坦和壮观。
我国近代道路建设起步较晚。
在交通安全设施、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公路管理、智能运输系统等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没有跟上公路建设的速度,不能最在限度发挥高速公路的作用。
预测表明,汽车客货运输在世界大部分地区仍将继续存在,多数地区还在持续稳步增长。
在人口繁密的市区,修建高架线路或隧道的需求量将不断加大。
山区公路在交通量日增的条件下,隧道和高架构筑物工程也将有较大发展。
道路安全继续受到重视。
许多交通事故也要从道路工程本身找原因,必须接受经验教训,预防补救。
我国道路建设虽然取的较大发展,但及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高速公路总量、面积、密度和通信能力都相对偏低。
国、省干线公路的改造,农村公路的建设,各级公路的养护、维修和改造等任务仍然很艰巨。
城市道路的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城市道路交通的拥堵,安全和环保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解
决。
中国的高速公路网和国道网
笔者一直就对中国公路很感兴趣。
当然,20年前只有国道省道一说,还没有所谓的高速公路,甚至高等级公路都没有。
20多年来,国家高速公路迅猛发展,其速度是不经历中国巨变的人难以想象的。
1988年以前,中国还没有一厘米高速公路。
1984年6月开工的沈大高速是中国第一条动工的高速公路,而1988年通车的沪嘉高速则是中国大陆首条建成的高速。
此后的速度日新月异,1999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1650公里,名列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2001年底,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000公里,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二。
2007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达到53600公里,大约是德国、加拿大和法国高速公路的总长。
本文描述的是(1)中国国道系统,(2)中国高速公路网。
1988年以前,我国已经有比较完整的国道体系和编号。
1992年,交通部制订了“五纵七横”国家高速公路规划,这12条关键性的交通走廊五条南北走向,七条东西走向,采用与其他国道相同的编号方式。
但是这个规划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从一开始就落伍了。
2005年,交通部发布了“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NTHS(National Trunk Highway System)。
NTHS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布局方案,由七条首都放射线、九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它路线约1.7万公里。
通车里程8.5万公里这个数字基本和美国在2004年的规模相当。
NTHS的命名是独立于原有国道系统的,笔者这里称为NTHS系统,本文配图就是NTHS系统图,原图尺寸很大,点击观看请小心。
很有意思的是,原来的“五纵七横”中的12条高速基本上都包含在7918系统里了,因此笔者估计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国道系统中的这12条编号会取消。
笔者看来,1988年前我国的国道系统编号相当完整科学,在1988到2005年之间建设的高速公路编号和命名各个地区各自为政,极其混乱,不忍卒读。
历史期末论文:新中国交通运输60年沧桑巨变
新中国交通运输60年沧桑巨变摘要:建国60年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交通方面发生的变化更可谓翻天覆地。
本文将通过结合6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方面的历史成就历史数据,就交通运输发展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对60年的沧桑巨变有着更为深刻更为形象具体的认识,对我国未来的交通发展有更为美好的展望。
关键词:交通公路铁路航运民航跨越式发展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影响一、我国交通运输方面60年的发展60年的风雨,60年的奋斗,60年的辉煌,我国的交通事业在国家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建设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条条泥土路变为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构成了我国交通运输的大动脉;一座座小木桥变为钢铁巨龙横跨大江南北,从此天堑变通途;一艘艘小渔船变为摩天巨轮遨游四海,货物流通达八方……60年的建设,中国从无路到有路,再到走得顺畅便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交通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然而翻开历史,我们不得不面对旧中国落后的现实。
1949年以前,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一穷二白,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落后近一个世纪,而且发展较为缓慢,装备破旧,民间运输工具主要以畜力车和木帆船为主,广大内陆地区于十分封闭的状态。
当时,中国仅有8.07万公里的公路,其中铺有路面的仅占40%;铁路营业里程仅2.18万公里(铁路交通工具全是蒸汽机车);内河航道7.36万公里,其中水深1米以上的航道仅仅2.42万公里;民航线路1.13万公里,仅有12架小型飞机,12条短程航线和30多个只可以起降小型飞机的简易机场。
但伴随着开国大典的礼炮,新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交通建设。
1949年11月,民航局成立,揭开了中国民航事业的新篇章。
1950年6月15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挖下第一锨土。
公路、水路、港口建设也同时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
“一五”计划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之上。
十年建设时期,兰新、成昆铁路连线大西南、大西北。
浅谈国内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现状与发展_陈冰
高速公路服务区是指能满足在高速公路上运行的驾乘人员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车辆安全运行要求而设置的服务设施。
服务区的服务对象为通行高速公路的司乘人员,它具备停车、加油、餐饮、便利店、住宿、汽车维修、公厕、休息及医疗救护等基本设施,也可拓展包括货物中转、客运中转、信息服务站及旅游休闲等服务功能。
作为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服务区在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过往的司乘人员提供旅行生活服务和工作便利。
不仅有利于提高高速公路的整体运营环境、有利于司乘人员旅行的舒适和安全,而且还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人们旅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利用高速公路运网出行频率上升迅速,服务区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在道路交通与经济发展趋势下,高速公路服务区已经成为新的重要区位类型,对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显著作用。
高速公路网中服务区建设与服务被人们所重视,但我国高速公路发展阶段尚短,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与运营还处在起步时期。
规范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促进服务区功能完善,将是我国服务区建设与发展的趋势。
如何科学建设与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应该成为共同关注与研究的方向。
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现状在第一批服务区投入使用后,我国服务区得以不断发展,尤其是1998年我国加快高速公路建没以后,服务区建设也相应步入加速发展的轨道,目前服务区总体上处于快速、有序发展的阶段。
1)服务区的分布情况。
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4万km,建成服务区700多个,全国服务区平均间距约65km,大于现行标准规定的50km 60km平均间距。
从区域分布看,东中部地区的服务区密度普遍高于西部地区。
2)服务区的使用状况。
通过对全国服务区“总体使用状况”指标进行统计,有14%的服务区较为“宽松”,约有62%的服务区为“正常”,约24%的服务区满负荷使用。
因此,我国多数服务区基本能够适应未来一段时期内交通量增长的需要,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服务区已经处于拥挤状态,不能适应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要;另外也有部分服务区早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已经完成改扩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的时间,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经历了80年代末至1997年的起步建设阶段和1998年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
以下是下面对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简介。
对建设高速公路认识的统一
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客货运输量急剧增加,公路交通长期滞后所产生的的后果充分暴露出来,特别是主要干线公路交通拥挤、行车缓慢、事故频繁。
为改善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缓解公路交通的瓶颈制约,从六五开始,公路交通部门重点对干线公路进行加宽改造。
尽管有些路段加宽到15米甚至20米以上,但收效甚微。
为了寻求缓解我国公路交通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公路交通部门开始深入研究发达国家解决交通问题的经验,并对我国主要干线公路的交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公路交通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由于运输工具种类繁多,汽车、拖拉机、自行车、畜力车、行人混行,车辆行驶纵向干扰大;二是由于人口稠密,公路沿线穿越城镇较多,横向干扰大;三是公路平交道口多,通过能力低,交通事故严重。
以上三个问题严重影响了公路交通功能的发挥。
根据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建设高速公路是解决主要干线公路交通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
这一时期,社会各界对修建高速公路问题非常关注,对于中国要不要修建高速公路的问题认识并不统一。
直至1989年7月,在沈阳
召开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同志指出:高速公路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必须发展。
这样的结论是明确的,这已经不是理论问题。
认识的统一,为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序幕。
起步建设阶段
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99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建成,使我国拥有了第一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的高速公路。
为了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1992年,交通部制定了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并付诸实施,从而为我国高速公路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1997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771公里,10年间年均增长477公里。
相继建成了沈大、京津塘、成渝、济青等一批具有重要意义的高速公路,突破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多项重大技术瓶颈,积累了设计、施工、监理和运营等建设和管理全过程的经验,为1998年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快速发展阶段
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家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交通行业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加大了公路建设力度,从1998年至今,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年
均通车里程超过4000公里,年均完成投资1400亿元。
1999年,全国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2000年,国道主干线京沈、京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在我国华北、东北、华东之间形成了快速、安全、畅通的公路运输通道;2001年,有西南动脉之称的西南公路出海通道经过10多年的艰苦建设实现了全线贯通,西部地区从此与大海不再遥远。
2002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一举突破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位,2004年年底超过3万公里。
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已拥有高速公路,有15个省份的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000公里。
辽宁省和山东省已实现了省会到地市全部由高速公路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也正在形成。
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不断延伸,规模效益逐步发挥,人们切身感受到高速公路带来的时间、空间观念的变化,在山东、辽宁、广东、江苏等地,省会到地市当天可以往返,这在过去难以想象。
从起步到高速公路通车1万公里,我们用了12年时间,从1万公里到突破2万公里,只用了4年时间,从2万公里到突破3万公里只用了两年时间,可以说,仅仅17年,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创造了世界瞩目的速度,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国高速公路经过17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公路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随着京沪、京沈、京石太、沪宁合、沪杭甬等一批长距离、跨省区的高速公路相继贯通,我国主要公路运输通道
交通紧张状况得到明显缓解,长期存在的运输能力紧张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省际之间、重要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加快了区域间人员、商品、技术、信息的交流速度,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输成本,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拓展了市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今天,高速公路的速度和便利也已经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