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灵格的哲理故事

合集下载

【家排】海灵格:正确的处理损失

【家排】海灵格:正确的处理损失

【家排】海灵格:正确的处理损失处理损失摘自:海灵格著作《成功的人生》当我们失去对我们极为重要的东西时,我们会感到难过,这种损失将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有时候,我们失去的是很大的包袱,例如,有些包袱对我们或其他人完全没有任何益处,这种损失反而让我们得以解脱,我们很高兴可以摆脱失去的这一切。

当危机出现,威胁到生计或生命安全时,我们会升起保护网,以此对抗失败,以避开损失,并努力处理问题。

如果内部的资源行不通的话,我们会对外寻求别人的支援。

若是缺乏外界支持时,我们便会回头寻找内部支持。

也许我们会领悟到,某些我们忽略的部分可能会造成别人的损失及伤害。

突然间,通过不同的角度,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失败。

我们在别人所付出的代价下存活,其他人也是因为我们曾付出了代价而存活下来,而且是极大的代价。

因为觉察到这一点,所付出的代价都是为了服务所有人的生命,于是生命转变为获得,而非失去。

我们的人生也许会失去一条腿、遭受一些持久性的伤害、失去平衡或丧失视力。

我们也可能会丧失希望,但是我们一定可以扛住命运的一切打击,就像我们通过失去挚爱的人,来面对死亡。

当我们不自量力,高估自己的能力,做得太超过我们和其他人的生活所需时,事业上就可能遭受损失。

我们失去一些东西,我们也应该保留一些东西给更多的社会大众,以便提供人们(包括我们和其他人)更好的社会福利。

然后,我们必须重新建立施与受的秩序,建立人类友好的精神,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或是更大的公共小区关系。

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持秩序,让我们免受侵犯与承担亏损。

在这里,大家一起努力,促进整体的利益,而社会也同样受益。

还有其他损失所造成的损耗,他们强迫我们进行修补工作。

有些东西被消耗,有些则被新的东西取代。

这些损失迫使我们不断更新,就像生命继续成长一样。

我们心甘情愿地付出这项代价,我们允许一部分算在我们的利润中。

我们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幸福,甚至我们的生命。

我们到底要如理危及生命的损失呢?我们保留我们可以留住的,其他的就不要难过了,让它去吧。

一切如是--海灵格

一切如是--海灵格

海灵格《一切如是》:刺激尘封的思想第1章:承受痛苦比解决问题容易第2章:现象学的心理治疗第3章:每一个人都被『纠缠』第4章:温文有礼的伴侣往往破坏关系第5章:轻松自在一点吧,无人叫你去打仗第6章:伟大藏于平凡第7章:内疚往往跟随着成长第8章:参破生死便见自性第9章:接触到伟大的灵魂第10章:秩序是要被发现的刺激尘封的思想海宁格腐化了我的思想,瓦解了我的信仰,直阅我的灵魂深处。

我发现,自己对他的言行即不屑有好奇。

骤眼看来,他说的话都是熟口熟面的:母亲是重要的(天呀!);尊敬你的父母(多么像天主教的语气!);不要对抗父母,接受他们的一切(可是他们多我很差!)女人要跟随男人。

(这有必要吗?)是的,海宁格的治疗工作非常神奇。

我曾经跟随了他三天,观察他怎样在400明观众面前,替一些重病患者作治疗。

最初,场内气氛是紧张热闹的,然后慢慢地,我们由旁观者的状态,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场中的家庭,每个人的过去忽然浮现,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事情突然闯进脑海;施压,我的确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于当场中的女儿跪下敬礼时,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下来。

到了晚上,我累得像完全虚脱了,这怎样解释呢?我只是一个观众而已。

为何这些虔诚的说话,在治疗时会突然变得有意义?卑微地站在父母跟前,请求父亲的祝福,又代表什么?为什么『道歉』也会不恰当?『原谅』是放肆的行为?究竟是什么在引导着人的思想?海宁格又是怎样触摸到我们思想中的盲点?他有些观点是在是匪夷所思的:●乱伦是因为有爱?●纯粹的罪行是无可避免的?●愤怒时罪行的来源?●妇解运动要尊重男性?●收养孩子有罪?●与家庭紧紧相连,才能获得自由?●向命运妥协?这些问题都在我脑中激荡着。

然而,真正令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海宁格打动我的方法。

由最初接触他的治疗,到翻阅他的著作,再到与他面对面交谈,我都感到一股莫名的平静,觉得很放松,世界很美好。

也许是因为他总是在仇恨纠缠、疾病痛苦中寻找爱吧。

海宁格的说话也许有点过时,但正是这些语言、能直闯人的灵魂深处。

海灵格《谁在我家》读后感

海灵格《谁在我家》读后感

海灵格《谁在我家》读后感《谁在我家》是海灵格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在他所住的公寓里,发现了一只无家可归的小猫,并决定收养它的故事。

这是一篇打动人心的故事,通过老人和小猫的亲密关系,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

读完这篇故事后,我深受感动,对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故事开篇,老人发现公寓楼里出现了一只流浪小猫。

这只小猫毫无顾忌地在公寓楼里自由穿行,寻找食物和庇护所。

老人对这只小猫充满了同情和关爱之情,他决定收养这只小猫,给它一个温暖的家。

他给小猫取名叫‘捏捏’,这个名字正是因为小猫抓住了他的手指,仿佛在捏捏一样。

于是,小猫成为了老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老人和小猫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默契和深厚的感情。

每当老人回家的时候,小猫总是会在门口等候,迎接老人的归来。

他们相互依赖,相互陪伴。

老人为了小猫准备了温暖的窝和美味的食物,他们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

这种亲密的关系不仅给老人带来了快乐,也给小猫带来了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曾经收养过的一个流浪猫。

当我第一次看到那只瘦小的小猫的时候,它正躲在角落里颤抖着。

虽然它对我充满了戒备心理,但我决定给它一个家。

我温柔地抚摸着它的头,对它说:“你现在有一个家了,不再寂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给它准备了一个舒适的窝和美味的食物。

渐渐地,它开始放下了戒备,跳上我的腿,让我抚摸它的头。

这种互动使得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和信任。

通过这两个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特殊的情感连结。

无论是老人和小猫,还是我和流浪猫,我们都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他与她所需要的关怀和陪伴。

对于流浪的小动物来说,一个温暖的家是他们生活的希望所在。

而对于老人来说,亲密的动物伴侣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动物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对动物生活的责任。

通过《谁在我家》这个故事,海灵格想要告诉我们,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主人和宠物的关系,更是一种亲密而深沉的情感纽带。

伯特海灵格:处理好家庭关系,才能应对好外界一切关系!

伯特海灵格:处理好家庭关系,才能应对好外界一切关系!

伯特海灵格:处理好家庭关系,才能应对好外界一切关系!和平始于我们的灵魂。

——伯特·海灵格1,伯特·海灵格是谁?伯特·海灵格,德国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

年轻时是天主教神父,曾在非洲祖鲁族地区生活二十年,之后接受心理分析、完形疗法、原始疗法及交流分析等训练。

他发现很多个案皆跨越数代并涉及家庭其他成员,进而发展出“家庭系统排列”的许多新洞见与新技巧。

1924年在德国出生。

海灵格曾多次受邀到美国及欧洲其他国家地区做演讲示范。

2001年以来,海灵格两次亲临中国大陆地区开展“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

海灵格“家族系统排列”是一种深入心灵的辅导工作,他称之为“Soul Work”。

海灵格的第一本著作《Love's Hidden Symmetry》(中文书名:《谁在我家》)于2003年10月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

伯特·海灵格博士是跨越20、21世纪、欧洲影响力深远的知名心理治疗师,也是心理治疗类最畅销书作家,以先驱者之姿引领媒介传统心理学和灵魂两大领域。

男人到底对女人做了什么?女人只是性对象或者是其他?他们不对妻子说话沟通吗?是不是男人只活在他们祖先男人的场域里?为什么女人不信任男人?为什么女人宁可没有男人、孩子而自己单独待着?以上这些问题,只有当你了解了家族系统排列的初始及至今的发展,你才能了解伯特·海灵格的心理治疗有多么重要。

只有当你真正内化了最基本的关于心灵的知识,你才能学习家族系统排列。

在心理学和精神学方面,伯特·海灵格和索菲·海灵格不知疲倦地服务了全世界上百万的人们。

他们帮助每个个体找到自己的力量、健康、成功以及福祉。

伯特和索菲·海灵格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家族系统排列,使其进入新的层面和新的维度。

海灵格的名言警句,读懂后完全可以自我努力,救赎自我心灵和家庭和谐关系。

1)如果某人正视他的罪恶感,罪恶感就会化成力量的源泉,人一旦正视他的罪恶感,他便再也不会有罪恶感。

亲子关系的中断(海灵格)

亲子关系的中断(海灵格)

亲子关系的中断(海灵格)虽然很多的纠缠问题,来自于祖先的系统,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来自同一个来源。

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的原因,是海灵格所说的【亲子关系中断】。

每个孩子都渴望去接近他的父亲母亲,从中找到爱,被保证和安全感。

如果这个孩子在他早年的时候,经历了跟父母分开,或者被拒绝,或者是在情感上被伤害,这种接近的欲望就会被狠狠地切断。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被送进医院三个月,在他一岁到一岁半的时候,这间医院远离自己的家,而且父母很少来探望他。

通过这种分离,这个孩子会经历到一种情感上的伤害。

经过那次经历以后,这个孩子不再充分信任父母,无法跟随他自发的本能去接近父母。

这种自然接近父母的模式被中断了。

可是,这种对父母强烈的渴望仍然持续,现在这种情感会转变成痛苦、伤痛、愤怒和沮丧。

一个人在孩童的时候有这种体验的话,通常会发现他作为成年人,很难去爱其他人。

他会在这种对渴望的需求,和没有满足渴望的负面情绪之间挣扎。

他的潜意识当中经常性地会拒绝一些他其实心底渴望或者期望的东西。

他被这些伤心痛苦,愤怒和沮丧所充满,他会在常年的治疗过程当中表现出他的愤怒,这种愤怒并没有令他改变任何东西,这是因为这种愤怒其实是一种次要的感觉,真正原始的感觉是渴望去跟其他人接近。

当这种亲近的渴望被满足的时候,会带来非常强烈的治疗效果。

海灵格在他的个案里面,会让他的这些当事人,回到当时他那种分离状态发生的时候,然后要求当事人去伸出手说:“求求你。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感动的过程,这些被影响的人,伸出他们的手,是非常困难,非常痛苦的,而且这些失望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的。

当这个请求真正被表现出来,治疗师可以临时作为他的爸爸妈妈的代表,把这个当事人深深拥入怀中,这种亲近而又被中断渴望最终被完成了。

这种渴望得到满足,当这发生的时候,她的负面情绪就消除了。

连结的现象到现在为止,我已经描述了很多种跨代,或者代与代之间的家庭连结,而这些事伯特。

海灵格在他的工作里面所体验到的。

心灵大师海灵格-揭示令人震撼的真相(家庭系统排列)

心灵大师海灵格-揭示令人震撼的真相(家庭系统排列)

海灵格谈自由听海灵格谈自由,他说:人有一点点自由。

他的言下之意,似乎那自由不是很多。

“人有一点点什么自由呢?”他说:“改变的自由而已。

”接着,他拐弯了:“但是,对于改变之后的结果呢,人们是不自由的。

”他还慢条斯理地说:“所谓的自由只不过是臣服而已,――一个人懂得臣服自己的命运,那会是最大的自由。

很多人喜欢去追求,追求这个,追求那个,但到头来结果未必是好的,臣服就是不用去追求,把结果是什么交给比你大的那个整体去做。

”海灵格论生命和死亡每一个生命都要得到肯定和尊重。

死亡是我们的朋友。

死亡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支持力量。

我们每天都向着死亡走去。

海灵格论爱与秩序爱是秩序的一部分。

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

爱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围内成长。

爱常常是有代价的,常常让人感到愧疚。

爱只是一颗种子,并不能改变土壤。

悲剧中的英雄是盲目的。

人要回归秩序,面对真相。

海灵格论人生人是有那么一点点自由。

每个人都有资格决定他自己的人生。

每个人都希望有更好的明天。

要用全新的眼光去面对每个不同的情况。

危机唯有到达高峰时才能够解决。

多愁善感守护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幸福。

人在幸福中会体验到危险与不安。

海灵格论伴侣关系关系其实也会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伴侣之间发生的事,别人绝对不能干涉。

女人跟随男人,男人服务女人。

每一种关系会设下不同的界限。

连结既是爱的奖赏,又是爱的代价。

海灵格论分手不负责任地分手常常会带来破坏性的后果。

伴侣分手也许是必须的。

要么分手,要么强留,两种痛苦必选其一。

伴侣分手往往是无可避免的。

在分手当中,愤怒通常是替代悲痛的工具。

离婚是父母双方的事。

海灵格论父母和孩子父母的关系不关孩子的事。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不能分割的。

父母付出,孩子接受。

你的父母有权插手你的人生。

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是无限的。

孩子要跟随父亲。

荣耀自己的父亲。

即使父母有罪过,他们仍然是父母。

荣耀自己的父母便是荣耀大地。

孩子的心灵无法容忍任何对父母的贬抑。

子女必须尊敬并且荣耀自己的父母。

海灵格论爱情

海灵格论爱情

海灵格论爱情男女双方都拥有对方所需要的,也都需要对方所拥有的,他们是平等的不完整者。

要实现男女关系中各自的使命,男人就一定要是一个男人,女人也一定要是一个女人。

为了伴侣之间的爱,我们就必须放弃最原始、最亲密的爱。

现在,离开母亲的过程变得痛苦不堪,而且困难重重。

男女之间的关系在最开始的15分钟内,就必须要运作得很好,如果不是的话,就算了吧。

有男人味的女人和女性化的男人一样,都还深受母亲的影响。

保持谦恭的态度,就像收到母亲的礼物那样接受和承认自己的女性部分。

当儿子亲近父亲,女儿亲近母亲时,伴侣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亲密。

当女人跟随男人,男人服务女人,爱可以得到良好的运作。

要保持彼此的吸引力,双方必须不断地补充各自的能量,保持各自的魅力。

亲密伴侣间的权力冲突大部分是因为一方用对待小孩或对待父母的方式对待另一方。

爱常常是有代价的,常常让人感到愧疚。

爱只是一颗种子,并不能改变土壤。

爱是秩序的一部分。

秩序是早已被排定了的。

爱只可以在秩序的范围内成长。

伴侣中一方犯了严重的错误,该怎么办?虽然伴侣双方在交换中有所不同,但在亲密关系中他们是平等的当伴侣中一方做了一些事情刺痛和伤害了另一方,受伤的一方必须回报一些事情来造成同样的伤痛和困难,以便保持付出和接受之间的平衡。

婚外情事件发生之后,如果伴侣中一方顽固地要保持自己的清白感,得理不饶人,就不可能调解成功。

如果受伤的人还爱着自己的伴侣,还想继续这一段伴侣关系,回报的伤害就不能和接受的完全相等。

报复的伤害必须比原先的要小一些。

用这种方式,爱制约着平衡。

当受害者要求适当的补偿时,爱仍然会很好地发挥作用。

当受害者不利用这个可能性有所行动时,那么其他的人就会代替他们行动。

有所不同的是,那些行动会对他们的利益造成损害和不公正,常常比受害者自己采取的行动更糟。

女儿通过惩罚她的丈夫,为母亲所遭遇的不公平想父亲报复,通过做和父亲一样的事情展示对父亲的爱,对待她的丈夫就好像父亲对待母亲一样。

谁在我家海灵格读后感

谁在我家海灵格读后感

谁在我家海灵格读后感
海灵格这家伙,就像是家庭关系的神秘侦探一样。

他看待家庭关系的角度,真不是咱平常那种家长里短的眼光。

他把家庭看成了一个充满能量流动的系统,这就像是把家庭比喻成一个有着各种精密管道的机器,爱啊、恨啊、愧疚啊之类的情感就在这些管道里跑来跑去。

就说家庭中的序位吧,这可太有趣又太让我深思了。

以前我觉得家庭里不就是大家平等相处嘛,大错特错!海灵格指出在家庭里是有个隐藏的序位存在的。

就好比在一个乐队里,每个乐器都有它演奏的顺序和位置,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也有自己该在的位置。

要是有人乱了这个序位,那就像乐队里鼓手突然要去拉小提琴,整个家庭就会“演奏”出不和谐的声音。

比如说,孩子要是想取代父母的位置,去承担父母该承担的压力或者责任,那家庭的关系就变得奇奇怪怪的,大家都会觉得心里堵得慌。

还有家庭中的那些隐藏的动力,那可真是像隐藏在海底的暗涌啊。

有时候家庭成员之间会莫名地互相折磨或者关系冷淡,海灵格就像拿着透视镜一样,指出这背后可能是家族里之前的一些恩怨情仇在作祟。

也许是先辈们之间有什么未解决的事情,然后这种情绪就像传家宝一样一代一代传下来,影响着现在的家庭关系。

我就想到自己家里有时候莫名其妙的争吵,说不定背后真有这种看不见的家族“鬼魂”在捣乱呢。

他谈到的爱的流动也很深刻。

爱不是我们平常想象的那种只要心里有爱就万事大吉了。

爱得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家庭里流动才行。

就像水得在河道里流淌,如果河道被堵住了,爱就会泛滥或者干涸。

比如说,父母如果没有正确地表达爱,孩子可能就感受不到,然后就像小树苗没有得到足够的雨水,长歪了或者长得很慢。

海灵格这一生为何而来读后感

海灵格这一生为何而来读后感

海灵格这一生为何而来读后感海灵格这个人啊,感觉他就像一个心灵世界的探险家。

他的一生似乎都在琢磨人与人之间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实实在在影响我们生活的关系。

就好比我们生活在一个满是丝线的空间里,这些丝线就是我们和家人、朋友、爱人之间的关系,海灵格就想搞清楚这些丝线是怎么缠绕、怎么打结,又该怎么解开的。

从书里能看出来,他在家庭系统排列这事儿上可下了大功夫。

这家庭系统排列就像是把一个家庭的关系图给摊开在阳光下,每个家庭成员的位置、他们之间的爱与恨、纠葛与和解都被看得清清楚楚。

这让我不禁想到自己的家庭,那些平时藏在日常琐事背后的微妙情感关系。

有时候我们在家庭里会莫名其妙地感到不舒服或者和家人产生矛盾,可能就是因为这些隐藏的关系秩序在捣鬼。

海灵格的这种方法就像是给了我们一把小梳子,让我们可以试着去梳理那些乱成一团麻的家庭关系。

而且啊,海灵格对于生命中的苦难和爱有着很独特的见解。

他不把苦难单纯地看作是倒霉事儿,而是当成一种促使我们成长、让我们去寻找生命更深层次意义的机会。

这就好像是生活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不是为了难倒我们,而是为了让我们在解答的过程中变得更强大、更智慧。

而爱呢,在他的眼里那可是最有力量的东西。

不是那种花前月下的浪漫之爱,更多的是一种包容、一种对生命和他人的敬重之爱。

这种爱能跨越那些关系中的障碍,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打开那些被怨恨、嫉妒或者愧疚锁上的心灵之门。

不过呢,有时候我也觉得海灵格的想法有点像在走钢丝。

他的一些理论特别抽象,感觉像是飘在云端,对于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要完全理解并且应用到生活中还真有点费劲。

就好比他给了我们一幅特别复杂的拼图,虽然告诉了我们大致的图案,但真要一块一块拼起来,还是得费好大的劲儿。

但是不管怎么说,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敲了一下脑袋,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身边的关系和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

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在关系中的样子,也像一个小灯塔,在我处理家庭、朋友之间的事情时,给我一点指引,告诉我也许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想想,说不定就能找到那个解开疙瘩的线头呢。

良知 - 海灵格

良知 - 海灵格

良知- 海灵格(一)良知是什么?良知是去了解当我获得某些东西时,我是否亏欠了别人什么?去知道我没有透过回报使施与受再度得到平衡。

或者知道我伤害了某人,或者从某人那里夺走某些东西却不受苦,或者以类似的方式失去某物时,我亏欠了某人。

知道我因亏欠某个团体,才令他可以持续作为一个团体而存在并运作,知道什么是我应该贡献给团体去促进它的稳定和发展的。

良知的善与恶我们是如何知道良知对我们的要求的?我们可以通过罪恶感和清白感来辨别它,或者用另一种不同的方式,借由善的良知和恶的良知来辨别它。

恶的良知回驱使我们改变行为来摆脱他,然后罪恶感就减轻了。

我们会再度感觉到清白,并有了一种善的良知。

两行字并不指导出特别的内容。

他不是了解我们必须做什么,而是关于一种情况和一种感觉。

我们在一种特定情况下必须去做什么以摆脱罪恶的良知或保持清白感,并不是由良知指导的。

我们再考虑到这些的时候还是有些自由的。

我们可以测试下不同的事件,通过感觉来衡量我们那些选择在多大程度上帮助我们摆脱恶的良知。

良知基本上就是一种感觉,他帮助我们感知到我们必须做什么才能保住我们再一个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团体中的归属感。

平衡感我们可以拿良知与我们的平衡感相比较。

这样我们可以知道任何时候我们是否处于平衡状态,以及图和才能保持或重获平衡。

在这里,我们也不是要给出一个特定可以循环的程式,而是一种非常快速反映的本能,直觉的过程帮我们续存它,然后我们的感觉告诉我们是否成功。

神话围绕着那些不能被公开审查的善的良知和恶的良知,很多想法和迷思产生了。

良知被认为是最核心重要的东西,但是以一种不能用经验来证明的方式。

有人声称良知是上帝在我们灵魂里发出的声音,因此必须被无条件的遵循。

如果真是这样,那每个人都应该有相同的良知,但无疑的,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一场战争或争斗中互相对立的双方的怎会有同样的善的良知呢?最根本的是,良知子守卫我们再那些对我们重要的团体的归属感,特别是那些我们赖以生存的团体。

海灵格的自由与臣服

海灵格的自由与臣服

海灵格的自由与臣服海灵格如何成为了海灵格?读这本书,我找到的答案是:自由与臣服。

在人生的每个节点上,甚至时时刻刻,海灵格一直忠于自己的内心,几乎从未被外界搅乱过。

甚至都可以说,他好像从未纠结过。

譬如,他5岁时即决定成为一名神父。

譬如,读高中时,正逢德国纳粹狂潮,但他仍忠于自己,结果得到学校的评语:“对国家有仇恨心理”“可能是危害民族与社会的潜在坏分子”。

若不是他妈妈一通理直气壮的反驳,他会拿不到毕业证。

譬如,刚一接触团体治疗与精神分析,他就决定脱离已沉浸20余年的宗教体系。

同样,因为这份自由感,他决定不加入任何心理治疗流派或体系。

……因为这一切,最后有了海灵格独树一帜的家庭排列治疗。

说“独树一帜”,其实并不准确,因海灵格从未追求独特,他只是听从内心的声音,最后顺其自然地发展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法。

灵魂的自由,是伟大人物的共同特点。

什么是灵魂的自由?在这本访谈录中,海灵格用一段话描绘了这份自由从何而来― “我时常在刹那间了解到生命中的事物来来去去,转眼之间一切发生就会成为过去。

我把这种灵光乍现的领悟视为上天赐予的一份礼物。

这就是一种理解领悟。

从中我得到足够的力量去看待并处理生活中来来去去的事物。

这股力量的产生不是来自深思熟虑后下定的决心,或是立定目标后的贯彻执行,而是来自内在的流动。

我们生命中的种种决定,通常都不是完全偶发、自由而成的结果。

除了听从内心、顺势流动,我看不出有其他的方法让人得到力量。

没有了内在的流动力量我可能早就迷失了自己。

”概括而言,这份自由,即接受灵光乍现的领域――这种“上天给予的一份礼物”,并跟随这些领悟而行动。

由此可以看到,灵魂的自由,其实就是臣服,臣服于你内在的流动。

海灵格的一切发现,都源自他的这种臣服:臣服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臣服于一个既定的体系。

然而,最有意思的矛盾是,海灵格的学说,却像是要人臣服于一个既定的体系,先是家庭,而后是家族、社会乃至世界等“更大的系统”。

他说,我们对于自己所属于的人类体系有一种良知:维护其平衡,承认体系中的每个人,并由体系的力量驱动自己去行动。

同意——海灵格

同意——海灵格

同意是唯一的,成为自由的工具。

你一旦开始同意,你就不再反对任何事情。

你不再抗拒任何事情。

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我们一起来同意。

首先,你同意自己的父母,他们的本来面目去同意他;你也同意他们的祖先,以他们的本来面目去同意他们;你也同意你们自己,以你自己的本来面目;不要愿望什么事情会不同。

你是你自己最好的产品。

你也同意自己的罪过,你同意你从前拒绝过的,你在内的所有的东西。

你看着它,对每一样事物,你都说,是的,我同意。

去感觉,对你的灵魂,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你的身体,有什么样的影响;你只要同意。

你同意你自己的成功,你同意你自己的失败。

以平等的心,你由于自己的成功而成长,你也由于自己的失败而成长;所以,借由同意,你可以放下一些,再往前走,带着自信地往前走。

你的状况也可能在进行之中,或者在学校的状况,或者在你的国家,你同意它,完全以它本来的面目同意它。

如果有冲突,你同意其中的一方,你也同意其它的一方。

你也同意这个冲突的本身,就以它的本来面目去同意它。

以这样的方式,你得到了力量。

如果有任何,我们反对的。

我们就会失去力量。

借由同意,我们得到了力量。

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就跟所有的一切融合了。

如果你生病了;或者其它某些的状况,你也同意;然后,所有你所同意的事情,也可以离开你。

过一阵子之后,也可以离开你。

一旦你同意,它就完成了他的使命。

海灵格《谁在我家》读后感

海灵格《谁在我家》读后感

海灵格《谁在我家》读后感近日,在友人的推荐下,阅读了德国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所著的《谁在我家海灵格家庭系统排列》一书,该书对个人以及家庭解释与分析颇有独到之处,看后也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索。

家庭系统排列伯特海灵格,德国享有盛名的心理治疗师,他所创新整合的家庭系统排列,轰动了整个欧洲。

海灵格早年曾任二十年牧师,卸下牧师之职后开始潜心研究精神分析,最后在家庭治疗的训练中,自成家庭系统排列治疗方法。

家庭系统排列是由德国当代系统心理学大师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所发展出来。

海灵格发现每一家庭或组织都有一股隐藏的动力,家庭或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这股动力的影响,而这个动力是在潜意识的深处,一般人不容易察觉。

在家庭或组织中所发生的许多负面事件如:家庭失和、身心疾病、自杀、伤害意外、暴力犯罪等都是抵触这股力量所导致,而使整个家庭或组织的爱的序位 (Orders of Love)受到干扰,有的时候这些事件还会重复发生,延续到下一代。

系统排列的功能,就是要协助我们辨识家庭或组织背后的动力状况,把隐藏在潜意识的动力,藉由这个方法带到光亮的地方。

同时也能找出解决的途径,调整被干扰的家庭或组织系统,让爱重新在家庭或组织中流动,不会把伤害再传递给无辜的下一代,也让组织能够顺畅的运作。

俄狄浦斯情结书中对子女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描述和分析一节,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家庭系统排列。

俄狄浦斯情结来源于古希腊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内容大概为: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么一个预言:底比斯王的新生儿(也就是俄狄浦斯),有一天将会杀死他的父亲而与他的母亲结婚。

底比斯王对这个预言感到震惊万分,于是下令把婴儿丢弃在山上。

但是有个牧羊人发现了他,把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当儿子。

俄狄浦斯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父母是谁。

长大后他做了许多英雄事迹,赢得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

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他才知道,多年前他杀掉的一个旅行者是他的父亲,而现在和自己同床共枕的是自己的亲母亲。

海灵格:集体良知及其法则

海灵格:集体良知及其法则

海灵格:集体良知及其法则个案:我的内在的某⼀部分,想要拯救我的⽗母,我感觉他们想要离开。

海灵格:我要告诉你⼀个秘密。

⽆任何例外,每⼀个希望拯救他或她的⽗母的⼩孩,都终将是失败的。

以此种⽅式,他们将⾃⼰置于⽗母之上。

这将必败⽆疑。

对此,我将做⼀些更详细的解释。

家族排列之伟⼤洞见之⼀是,我们由著⼀个未觉察,⼀个集体的良知所引导。

在此良知的引导下,它是⼀个特别的群体。

这个良知掌控这个群体,并驱动他们进⾏其⽆法抗拒的⾏为。

被此集体良知引导的是⼀个⼩群体。

我现在将告诉你这些⼈是谁。

它对于存在于你的⼼智之中将⾮常重要。

孩⼦们归属于这个群体,然后是⽗母、⽗母的兄弟姊妹。

有时候,甚⾄,⾼曾远祖中的某⼀个⼈或者其他的⼈,也归属于这个群体。

这些是⾎缘关系。

这意味著,祖⽗母的兄弟姊妹不属于这个群体。

堂兄妹也不属于这个群体。

只有那些我列举到⼈和关系才是。

但有时候,我们还得要再度往前回溯,正如我们今天在第⼀个排列中所见到的。

除此⽽外,还有⼀些⾮⾎缘关系的⼈员属于那个群体。

就是那些为这个群体中的某⼈让出空间来的那些⼈。

例如,⽗母曾经的伴侣或者祖⽗母为群体中的某个⼈让出了空间的⼈。

他们归属于这个群体。

那正是我有时候会问起⽗母在有重⼤关系之前是否有结过婚。

例如,这个⽗亲在结婚之前有⼀段与另外⼀个⼥⼈之间的关系,⽽且有过⼀个堕胎的⼩孩。

那么在婚前的这个⼥⼈属于这个系统,⽽且这个被堕胎的孩⼦也属于这个系统。

再有,如果⼀个家族中存在谋杀,被凶⼿谋害的⼈也属于那个群体。

或者说,如果⼀个家族中存在谋杀,谋杀者也应属于那个群体。

我不能解释这是为什么,但是从家族系统排列的情况来看,很显然他们是属于那个系统中的。

集体良知跟随某些法则,某些重要的法则。

这些法则是⽆意识的。

但是通过家族排列却得以显现。

⾸要的法则就是,在那个群体中没有任何⼈是必须被排除在外的,没有⼈的成员资格是可以被拒绝的。

如果发⽣了这样的事情,那么这个群体中的后代中的某个⼈必将重现那个被拒绝或者被排除的⼈,例如⼀个被送⾛的⼩孩。

海灵格:个人是属于灵魂的一部分

海灵格:个人是属于灵魂的一部分

海灵格:个人是属于灵魂的一部分
个人是属于灵魂的,是灵魂的一部分。

对灵魂来说,健康并不是最重要的财富,甚至生命也不是。

人的身体一开始就带着灵魂,而不是因为灵魂才使他有生命。

灵魂的运作远远超出身体之外,与周围产生交流,否则也不会新陈代谢与繁殖。

家族排列显示,我们参与了伟大的灵魂,我们不是拥有灵魂,而是在伟大的灵魂之中。

灵魂就是永远在活动当中,迈向超越我们更伟大的领域。

一切都是被伟大的灵魂引导,我们只是在其中被它引导。

这种态度使我们能以另一种方式处理死亡、意外以及艰辛的命运。

如果关乎自己的命运,我们会融入其中;如果我们是治疗师,便会站在不幸者的旁边。

我深信每一个人都是为某事服务,不论怎样的服务,无人能逃脱那些服务。

活着的人需要退出加害者和被害者间发生的事件,如此才会带来和平。

命运是人在不知道原因之下跟随的路。

克服艰难沉重命运的努力,是人类伟大创造的泉源。

生命的意义决定于单独的个人怎样应付早已被安排的际遇。

当人能够感到自己是与真相达到和谐一致,我就称这个为丰盛的生命。

灵性的生活是同意生活,是一种完全平实的生活,生活中仍有职责、乐趣、困难。

若要与伟大的无界限分别的真相得到和谐,便要克服良知的界限,对我来说这才是宗教。

灵魂在拉丁文是Anima,指的是可以产生生命的元素。

灵魂不是独立的个体,不是个人能够拥有的东西。

个人参与灵魂之中,伟大的灵魂为我们带来进化。

进化也被灵魂引领着。

谁能把自己交给灵魂的移动,便会有进展。

我允许 海灵格读后感

我允许 海灵格读后感

我允许海灵格读后感
哎呀,今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本书,叫《海灵格》。

我一开始可不想看,觉得字多得吓人。

可是妈妈说,“你要认真儿一点,读完还得写读后感呢!”我就只能哼哼唧唧地打开书。

一开始,我看得晕乎乎的,书里写的那些人啊,关系好复杂!不过后来我发现,海灵格爷爷说了一个特别厉害的东西,叫“我允许”。

我心里想着,这啥意思呀?然后我就瞪着小眼睛继续看。

结果哎呀,原来就是要我们允许别人不完美,也允许自己犯小错,才能让心里暖暖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同桌的小橡皮弄丢了,他气鼓鼓的。

我就想,要是他说“我允许”,那我们就能和好啦!后来我跟他说了这本书,他也哈哈大笑,说:“那我就允许你啦!”我们俩就又好了。

嘿嘿,虽然这书看得有点累,但我觉得,海灵格爷爷说的这个道理真是棒极了!以后我也要多多“我允许”,这样大家都能更开心儿!嘻嘻!
—— 1 —1 —。

我允许??(德国-伯特.海灵格)

我允许??(德国-伯特.海灵格)

我允许(德国-伯特.海灵格)《我允许》德国-伯特·海灵格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

我允许,事情是如此的开始,如此的发展,如此的结局。

因为我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来,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我允许别人如他所是。

我允许,他会有这样的所思所想,如此的评判我,如此的对待我。

因为我知道,他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在他那里,他是对的。

若我觉得他应该是另外一种样子,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有了这样的念头。

我允许,每一个念头的出现,任它存在,任它消失。

因为我知道,念头本身本无意义,与我无关,它该来会来,该走会走。

若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念头,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升起了这样的情绪。

我允许,每一种情绪的发生,任其发展,任其穿过。

因为我知道,情绪只是身体上的觉受,本无好坏。

越是抗拒,越是强烈。

若我觉得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绪,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我允许我就是这个样子。

我允许,我就是这样的表现我表现如何,就任我表现如何。

因为我知道,外在是什么样子,只是自我的积淀而已。

真正的我,智慧具足。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个样子,伤害的,只是自己。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我知道,我是为了生命在当下的体验而来。

在每一个当下时刻,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全然地允许,全然地经历,全然地享受。

看,只是看。

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海灵格:要解决问题,不要盯着问题

海灵格:要解决问题,不要盯着问题

海灵格:要解决问题,不要盯着问题问:当我进行团体治疗时,我会要当事人在排列治疗中排列他们的问题,常常没有什么结果。

海灵格:我可以告诉你原因。

你不是在看。

当你把一个问题看作问题时,你已经有问题了。

只有在寻找解决办法时看才会运作。

当你说你要当事人“在排列治疗里排列问题”的时候,你已经被问题的定义束缚住了。

试着问一问自己,“需要发生什么变化?当事人想进行到什么地步?要达到目的,他需要做些什么?”那么你就能看到隧道另一端的光明,你便能顺流畅泳。

要找到解决办法,并不是非得有问题才行。

当然,处理问题是心理疗法中一个令人尊敬的传统,好像搞清楚问题之后,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但是却很容易让人纠缠在问题上而忽视了解决。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所谓问题只是系统中“爱”入歧途,爱还可以重新修正的问题,从而解决之。

治疗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当事人的爱的凝聚点。

发现了这一点,就等干找到了治疗的支点。

通过帮助当事人找到适当的、成熟的表达爱的方法,把问题消解掉,还是那同样的爱,保证了问题得以解决。

问:一个女人因为丈夫婚后仍和母亲联系很紧密,而抱怨他没有把整个身心交给自己,这是妒嫉吗?海灵格:(暂停一段时间)如果她说“我尊重你对你母亲的爱”,会有帮助吗?(对大家)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让我们看到怎样把焦点从问题转向解决方法。

只有在针对解决办法而不是针对问题时,创造力才能发挥作用。

朝着解决方面发展,全凭爱的力量,看只能为合乎自然的意图服务,为爱服务。

当我面对一个人的问题时,当我把它描述给当事人时,我是站在高人一筹的位置上的。

但是,我们寻找的是相互平等的解决办法。

找到解决办法之后,又会有另一个困难,就是有些人想要知道这方面的理论。

当你用理论推测的时候,你就会迷失那个解决办法。

理论解释的东西常常比实际经验要少,并且反映不出经验的整体轮廓。

我试着用理论解释发生的一些事情,只能反映出冰山一角。

因此,我渐渐开始尽量不用理论。

在进行工作时,不借助“事情是怎样或者应该是怎样”这些理论,我把人们大量的实际经验积累起来,力求准确地描绘千变万化的实际情况,并把它们添加在我的宝库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灵格的哲理故事
破除魔咒
不论是谁,只要你期望窥破爱的隐藏的和谐的秘密,就必须亲自进入一座繁复的迷宫。

他必须带着很多线团,用来标记路线,引导自己走出迷宫,以免晕头转向。

我们被迫在黑暗中摸索自己的路,当我们力求揭开罪责和清白之外那美好的秘密时,就要面对混淆我们感觉、麻痹我们理解、满布在我们周围的欺骗和幻像。

当孩子们被告知婴儿是鸛鸟带来的时候,他们就被领入了这种状态。

当疲倦不堪的囚犯读到死囚室门上写着“工作将会有赢得自由"时,也必然会感觉到这一点。

然而,许多人还是有勇气破解迷宫,要向黑暗中窥探,要打破这虚假信念的魔咒。

那时候,他们就向吟游诗人在角落里,当吹笛手派
德(Pied Piper,德国传说中十二世纪的吹笛手,在海默林镇驱鼠后得不到报酬,而把全镇的孩子诱拐走)诱拐孩子的时候,静静地为唤醒那些孩子们在那里等待。

也许就像《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孩子,在人群为疯狂的独裁者欢呼的时候,大叫出其他人知道却害怕承认事实:“他没有穿衣服!”
皇帝的新衣
在学院的研讨会上,一位知名的哲学教授赢得了满堂喝彩,他在滔滔不绝地阐述着这样一个观点:当一个人不再依靠其他任何人时,就得到了最大的个人自由。

雷鸣般的掌声歇息之后,一个参与者站起来率直地大声说:“不对!”会场上下顿时充满了震惊和愤慨。

在人们稍微平静之后,那人补充说道:“显而易见,在任何时刻我们都要依靠很多东西,我们呼吸的空气,为我们种植粮食的农民,还有我们的朋友和家庭。

我们构成了一个大的整体,我们依靠他们,他们也依靠我们。

在我们拒绝面对真相、生活在似是而非的幻像里的时候,这算是什么自由?按照事物本来的真实性承认并接受他的时候,我们想要的自由才会到来。

那么,我就能完全支付我的债务,不拖不欠,获得了自由,我也可以全数的接受别人的付出,满足了需要,获得了自由。


运作在我们的关系中的隐藏的爱的系统和谐,一直在关注着爱。

跟从它比弄懂它要容易的多。

如果它对我们很重要,在心灵深处微妙的活动中,在仔细观察我们所处的关系时,我们就能认出它来。

只有
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影响,不论是增加还是减少了爱,我们都能认识到它的存在。

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到个人良知的极限—在哪里它们会对我们有帮助?在哪里我们又必须克服他们?我们怎样才能够了解支持爱的伟大灵魂的智慧,这些在下面的解决的章节里会具体的描述。

这是一条通向善良与邪恶知识的路,它超越了罪责和清白的感觉,它为爱而服务。

帮助的启示
一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到乡村去,他要寻找新的知识。

探索的欲望驱使着他,让他感到热血沸腾。

离开平素行走的路线,他找到一条新路。

这里没有路标,他必须依靠自己的眼睛观察,依靠自己的双脚探索。

现在只有靠自己的直觉才能体验这一切。

小路的尽头是一条宽阔的河流,他下了车。

他明白继续向前就必要离开岸上的一切,离开身边实实在在的一切,让自己置身于强大的
力量当中,让自己服从这个力量并顺流向前。

他犹豫不决,然后向掉头回去。

这是他得到的第一个启示。

回家的路上,他认识到自己懂得很少,帮不了其它人,而且就算是自己懂得的那些少得可怜的东西,也没有办法和其他人交流。

他想象着自己正在跟着另外一辆自行车,这辆车的挡泥板卡嗒卡嗒地乱响。

他想象着自己大声地说:“嘿,你的挡泥板卡嗒卡嗒地乱响!”前面的人应道:“什么?”他想象自己扯开喉咙大叫:“你的挡泥板卡嗒卡嗒地乱响!”那人答道:“我听不见你的话。

我的挡泥板太响了!”他认识到:“他根本就不需要我的帮助。

”这是第二个启示。

过了不久,他问一个须发皆白的哲人:“你是怎么帮助其他人的?很多人到你这里来征求意见,虽然对他们的事你并不了解多少,可是他们走的时候却都感觉到好了很多。

”哲人答道:“当人们丧失勇气不想继续向前的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知识;问题在于,他们需要勇气的时候,他们却想得到安全,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他们却要寻找自由。

他们只不过是在兜圈子。

一个哲人要看透表像和幻像。

他放松自己,静待有益的信息出现,就像张舤启航的小船等待风儿一样。

当人们来寻求帮助时,哲人只不过在等候来访者自己决定何去何从,如果有了答案,那么双方都会为之有所收获,因为大家都在接收信息。

”然后哲人又说:“坐在那里等待是不用费什么力气的。


服从命运
当人们得益于其它人的损失时,即使他们并不能做任何事情来停止和改变它,他们仍然会觉得内疚。

这里有两个例子。

我因你而获益
在一个男孩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就死了。

没有人会认为男孩儿要对母亲的死亡负责,但是他的理智始终战胜不了内疚感。

因为,命运把他的出生和母亲的死亡联系在一起,内疚的压力无情的侵袭着他,在他的生活中会不知不觉地制造出一些失败,一厢情愿地想为那和自己不相干的事情做出补偿。

爆车胎
有个人的汽车爆胎了,紧急刹车,撞上了另一辆汽车。

结果,那辆车的司机被撞死了,而他却无大碍。

尽管以后开车一直小心翼翼,但是,在生活中他还是摆脱不了那个人死亡的阴影,摆脱不了自己的内疚。

他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直到他明白自己的悲惨对死去的人来说只能是贬低而不是尊重。

要应付在意外或偶然的情况下产生的内疚和无愧感,我们是力不从心的。

因为,如果我们的愧疚或获益是源于自己自由地选择和行动,我们就会保持着主宰的力量和影响。

但是在这些意外或偶然情况下,我们认识到,我们是服从那些无法控制的力量,那些决定我们生或死、留或去、盛或衰的力量,这并不能分辨我们行为的善良和邪恶。

谦恭地面对命运
正是我们的清白感,它让我们在发生意外事件时,变得痛苦不堪。

如果我们因为自己的行动而感到内疚并受到惩罚,如果我们在错误事件中因为无辜而不被追究并免于责任,我们就会设想所处的环境正沿着道德的顺序,遵循公平正义的法则。

我们相信可以用自己良好的行为来控制我们自己有罪或无罪。

但是,如果不管自己是有罪还是无辜都被赦免,不理会其他人有无价值都要毁灭的话,那么我们就会知道偶然事件中,自己很容易受到的攻击,我们会面临反复无常罪责和清白。

当罪责和损害到达悲惨的地步,变成我们的命运时,完全放弃补偿才是达到调节的唯一可能。

那时服从是我们眼前唯一的可能性,不论有利还是不利,都要屈服于命运的无情的力量。

我们可以把让屈服变的可行的内在态度称之为谦恭;那是指对真正无助的谦逊地宽恕和服从。

在这种状态下,加害者和受害者双方都怀着谦恭的态度,屈服于他们不可避免的命运,他们就会中止内疚和补偿。

这让他们能享受生命和快乐,让他们能享受多久就享受多久,而不把自己的幸福跟别人的付出联系起来。

这也让他们能够坦然面对他们自己的死亡和困难的生活,而不必顾虑个人的罪责和清白。

我的孙子呢?
一个刚刚学会开车的年轻人出了车祸。

他的奶奶和他同一辆车,伤势很重,命不久矣。

在她弥留之际,问道:“我的孙子呢?”当孙子来到她面前时,她说:“不要怪自己。

我死亡的时候到了。


随着眼泪往下淌,孙子的心中冒出一个念头:“我接受这个任务,成为你登上极乐世界的工具。

当那一天来临时,我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来纪念你。

”后来,他真的这么做。

这种谦恭带给我们严肃和重负。

感受到真正的谦恭时,我们会认识到不只是我们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且我们的命运也会决定我们。

意外事件对我们到底是有益还是有害,是由一些法则决定的,这些法则的秘密,我们不能也不必去猜测。

当我们面对命运带来的罪责或好运时,谦恭是最好的态度。

它让我们少一些沾沾自喜,让我们尊重它们,不是通过缩小和忽视因别人的付出而得到的好处,而是通过不必顾忌别人付出多少、满怀感激之情地接受,通过其他人也会从这件事情上面获益。

推荐文章:
系统排列揭示外遇的真相
家庭系统排列:部分病例和身体症状的心理原因
家庭系统排列:现有家庭的效应
原生家庭的动力有哪些?
家庭系统排列中常用的基础理念
学习家庭系统排列常用的观想练习方法
系统排列所需要的态度与能力
家庭系统排列:国家之间的异同
家庭系统排列:爱与秩序是相互矛盾的吗?家庭系统排列——联结的现象
家庭系统排列:亲子关系中断
你在为谁而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