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间隔排列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间隔排列苏教版1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间隔排列苏教版1
25-1=24(个)
两端物体
中间物体
答:一共有24个广告牌。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2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2
(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几段?
中间物体个数+1=两端物体个数
次数
段数
3+1=4(段) 答:能锯成4段。
(2)如果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两端物体个数-1=中间物体个数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2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2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2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2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2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2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2
间隔排列
1. 感知规律:
队员们已经排好队伍准备上场了,你知道下一 个进来的是男生还是女生?再下一个呢?你是 怎么判断的?
“一一间隔排列”
2、发现规律: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如果两端 物体相同,那么两端物体个数比中间物 体个数多1(或中间物体个数比两端物 体个数少1)。
数量关系:
两端物体个数-1=中间物体个数 中间物体个数+1=两端物体个数
段数
次数
次数与段数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6-1=5(次) 答:需要锯5次。
次数+1=段数 段数-1=次数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2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2
75-1=74(棵)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2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54间隔排列苏教 版192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5.我们可以发现:不管多少手帕和夹子,只要一一间隔排列
那么两端都是夹子时,那么夹子的数量就比中间手帕的数量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多一个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如果把 与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如果 有10 个, 最少需要几个?最多有几个呢?请你边想边画出 来。
当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
两端相同 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
两端不同 围成一圈
两种物体数量相同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如果我们把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看成一组,最后余下的是什
么?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也分别看
成一组呢?请你在学案纸上先圈后说。
一、夹子和手帕
同学们,兔子乐园很漂亮吧?你能在图 中找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吗?
( 夹子 )和( 手帕 )一一间隔排列, 并且两端都是( 夹子 )。
( 大树 )和( 绳子 )一一间隔排列, 并且两端都是( 大树 )。
( 小兔 )和( 蘑菇 )一一间隔排 列,并且两端都是( 小兔 )。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间隔排列 苏教版 (共31张PPT)

《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间隔排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主要涉及第四单元《间隔排列》的相关知识。

教材中包含了第47页至第49页的内容,主要学习了物体间隔排列的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掌握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小圆点进行间隔排列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灵活运用间隔排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公园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物体是如何间隔排列的。

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利用PPT展示教材第47页至第49页的内容,讲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及其方法。

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小圆点进行示例,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间隔排列。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小明家有10棵苹果树,他想把这些树按照间隔排列的方式种植,每两棵树之间要保持2米的距离。

请问小明应该如何种植这些苹果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学校里有8棵梧桐树,如果按照每两棵树之间保持3米的距离进行间隔排列,请问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土地?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间隔排列的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间隔排列概念:方法: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教材第49页,完成练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用间隔排列的方法进行布置?请举例说明。

答案:1. 练习题答案:2. 生活实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间隔排列在其他学科或生活中的应用,如音乐、美术、体育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观察和思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关注了第47页至第49页的教材内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间隔排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间隔排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间隔排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间隔排列》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间隔排列的特征和规律。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使学生发现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但是对于间隔排列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操作和实际例子的支持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间隔排列的概念,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现规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模型、操作材料等。

2.学具准备:学生操作材料、学习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如停车场、队伍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间隔排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实例,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征,如“每两个物体之间有一个空隙”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对间隔排列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间隔排列现象,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4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4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2. 能够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进行间隔排列;3. 能够进行简单的间隔排列问题求解。

教学重点:1. 间隔排列的概念;2. 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进行间隔排列。

教学难点:1. 进行简单的间隔排列问题求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5分钟)1. 老师出示一组数字:3、5、7、9、11,请学生观察并思考是否存在一种排列方式,使得任意两个数字之间的差为2。

2. 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排列方式应为:3、5、7、9、11,间隔为2。

3. 引入间隔排列的概念,解释间隔排列的含义。

Step 2:数学活动(10分钟)1. 老师发放数字卡片给学生,每个学生手中有一个数字卡片。

卡片上有各种数字,如:1、3、5、7、9、11。

2. 老师给出一个规定的数值范围,比如0到20之间的数字。

3. 老师给出一个间隔数,比如2。

学生根据间隔数进行排列,形成间隔排列数列。

Step 3:操练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行调整数字卡片上数字的顺序,形成自己定义的间隔排列。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观察和比较自己的间隔排列。

Step 4:归纳总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如间隔排列的数列是递增的;2. 学生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进行描述。

Step 5:拓展延伸(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给出一个间隔排列,学生能否根据数列的规律推测出缺失数字?2.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找出规律,推测出缺失数字。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间隔排列的练习题;2. 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数学活动和问题拓展等环节,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第一篇: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找规律——间隔排列》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课本第78-79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间隔想象中的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描述规律。

教学准备:乒乓球串、正方形、三角形若干、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逐一出示——间隔排列的物体,让学生猜。

追问:猜得真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结: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我们就说是一一间隔排列。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其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观察比较,探索规律1、列举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1)出示例题里的场景图。

(2)这幅图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谁和谁是一一间隔排列的?2、猜测验证一一间隔排列物体的数量关系。

猜测:每排里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它们的数量相等吗?验证:数一数每排里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数量,并把结果填入练习纸的表格中。

汇报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每种物体的个数填入表中,不仅把学生对每组物体排列方式的关注引向对每组物体数量关系的分析,从而为发现规律奠定基础,而且在数据的比较中,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

】(2)利用小兔蘑菇图,探究规律。

启发:每组中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为什么有的相等有的不相等?让学生认真观察小兔蘑菇图,想想看,怎样使人一眼就看出小偷和蘑菇的数量是相等的?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分组方法发现数量关系。

增加一只小兔,启发学生思考:这两组都是一一间隔排列,它们有什么不同?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分析得出: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两端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数量相等;当两端物体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1.(3)利用夹子手帕和木桩篱笆图,确认已经发现的数量关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67页至第69页,主要涉及“间隔排列”的概念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间隔排列的含义;2. 学会用图形表示间隔排列;3. 掌握间隔排列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掌握间隔排列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间隔排列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练习题。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课堂上,我先给学生展示一个实际情景:学校的操场上有10排树木,每排有5棵树,其中第一排和一排的树木是间隔排列的,其他排的树木是连续排列的。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个情景。

2. 概念讲解:接着,我向学生讲解间隔排列的概念,通过PPT展示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间隔排列的含义。

3. 例题讲解:我选取一道例题进行讲解,例如:有一排共15棵树,要求每两棵树之间有一个空隙,请问这排树可以有多少种间隔排列的方式?我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4.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交流答案,检查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确。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间隔排列:概念:……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课后反思。

我觉得学生在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上没有太大问题,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间隔排列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植物种植、道路规划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间隔排列苏教版一、教学背景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了解和掌握自然数的大小关系、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间的认识等。

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介绍数轴、用数轴表示数及间隔排列等。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数轴的概念,能熟练使用数轴表示数。

2.学生能够掌握数的间隔排列方法。

3.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数轴的概念及使用2.数的间隔排列方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课件、数轴模型等教学用具2.备好课件所用的相应软件和硬件设备3.安排好课堂环境,确保学生能够专注听讲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解一下数轴是什么。

然后,通过一段课件展示图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数轴。

2. 讲解通过图示,解释数轴的组成和定义及表示数轴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数字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3. 练习以图示方式演示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某个数,让学生在课件上或在指定纸张上自己画出相应的数轴。

4. 介绍间隔排列在学生已经掌握数轴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理解数的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方法。

5. 讲解方法通过图示和课件演示介绍数的间隔排列的方法。

让学生认识如何排列数,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以及它的意义。

6. 练习设计一些例题,引导学生在课后练习。

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用间隔排列的方法求出答案。

7. 拓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让学生计算购物清单上的物品价格,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训练学生的间隔排列能力,同时加强课程的实际应用性。

六、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数轴的概念,能够熟练掌握数轴的使用方法;并且学生掌握了间隔排列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能够正确计算。

同时,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及数学计算中的顺序问题。

七、教后反思本节课中,通过图示方式和课件演示、课题练习和实际问题解决等方式,让学生逐渐理解了数轴、间隔排列的概念及其使用方法,对学生的间隔排列能力和逻辑思维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排列组合的一个基本概念。

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排列知识后,进一步学习间隔排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几何图形的认知。

但是,对于间隔排列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来理解和消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间隔排列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间隔排列的规律。

2.难点:对于复杂排列情况下间隔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

2.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如停车场上的车辆、书架上的书籍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入间隔排列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间隔排列的实例,如排队、座位安排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间隔排列的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间隔排列的问题,如如何在一定数量的物品中进行间隔排列,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解什么是间隔排列,第二部分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知和排列组合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间隔排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间隔排列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间隔排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

3.巩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列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课件)(共15张PPT).ppt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课件)(共15张PPT).ppt
游戏规则: 请3名男生和3名女生上台排队,再请1名 同学做教练,将6名同学有规律的排成一 排。
判一判
1

2
v
v
v
v√
3
×
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交替出现的排列方式, 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一一间隔排列
任务一
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是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 任务:完成学习单
按物体的位置分一分
按物体的数量数一数
将以上两种设备绕月环行? 它们在数量上又有什么联 上图是一一系间? 隔排吗?
生活中,你在哪 儿见到过一一间 隔排列的物体?
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你运用到哪个 规律?
如左图,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如果 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这条马路 有多少块广告牌?
你如何看待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
按位置和数量想一想
数量相差1 两端相同
数量相等 两端不同
小兔( 蘑菇(
)只 )只
黑鸟(( 手帕(
)个 )块
任务二 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创造一一间 (1)创造一组两端相同时的
隔排列,要求 有5个,观察 它们的数量关系。
一一间隔排列。
(2)创造一组两端不相同时的 一一间隔排列。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知识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间隔排列的特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直线、射线、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然而,学生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间隔排列的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引出间隔排列的概念。

2.探究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来表述。

苏教版三级上册《间隔排列》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级上册《间隔排列》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数学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间隔现象中的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快来看,多么漂亮的图画呀!(出示教材第78页情境图)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个?你想提些什么数学问题?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教案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上数学的《间隔排列》这一节,我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学习的章节是《间隔排列》。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理解和描述物体的间隔排列,学会用图形和语言来表达间隔排列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间隔排列,并能够用图形和语言来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间隔排列。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用图形和语言来表达间隔排列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间隔排列,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包括玩具、书籍等,还有白板和马克笔,用于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摆放一些玩具或者书籍,让同学们观察它们的排列方式,引导同学们发现间隔排列的特点。

2. 讲解概念:我会用PPT或者黑板展示间隔排列的图形,讲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让学生们理解并能够描述。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们观察和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引导他们用语言和图形来表达。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和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巩固他们的理解。

5. 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和学生的反馈,设计一些关键词和图形的板书,帮助学生们记忆和理解。

六、作业设计1. 观察家中的物品或者学校的布置,找出间隔排列的例子,用语言和图形描述给父母或同学听。

答案:例如,家中的书籍排列、学校教室的座位排列等等,都是间隔排列的例子。

2. 设计自己的间隔排列,可以用图形或者文字来表示,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答案:例如,我可以设计一排树,每两棵树之间有一个空隙,就是一个间隔排列。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间隔排列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在用语言和图形表达上还有些困难。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继续加强对间隔排列的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5.4《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5.4《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5.4《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5.4《间隔排列》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排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进一步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是对于间隔排列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行实际的排列问题解答。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行实际的排列问题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中观察和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或者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比如学生排队,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进行间隔排列。

2.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归纳出间隔排列的规律。

3.讲解:教师对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通过图示进行直观演示。

4.练习:学生进行实际的排列问题解答,巩固所学的知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间隔排列的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间隔排列的概念2.间隔排列的规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间隔排列的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但是,他们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学习。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初步理解间隔排列。

3.实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进一步巩固对间隔排列的理解和掌握。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间隔排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间隔排列的方法,能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但对于间隔排列这一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逐步理解间隔排列的含义。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间隔排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间隔排列的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动的生活情境和例题。

2.学习材料:准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和交流。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如植树、排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间隔排列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如“小明家有一条直线型花坛,共种了10棵花,每两棵花之间的间隔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如果把100块手帕夹在一条绳子上,那么一共得需要(101 ) 个夹子;1000块手帕呢?有( 1001 )个夹子。
5.我们可以发现:不管多少手帕和夹子,只要一一间隔排列 那么两端都是夹子时,那么夹子的数量就比中间手帕的数量
多一个
一、两端都是正方形时:正方形的个数就比圆形多一个 二、两端都是圆形时:圆形的个数就比正方形多一个 三、两端不同时:正方形的个数和圆形的个数 相等
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 相差1呢?
一、夹子和手帕
把一个夹子和一块手帕看成一组,一一对应地分组,最
后余下一个是( 夹子 )。我们就可以发现,两端都是夹 子时,它的数量就比中间的手帕多( 1 )个。
二、小兔和蘑菇
把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一一对应地分组,最后
余下一个是( 小兔 )。我们就可以发现,两端都是兔子时, 它的数量就比中间的蘑菇多( 1 )个。
两端相同 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
两端不同 围成一圈
两种物体数量相同
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 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 ( 19 )个蘑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那么如果把10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
菇,一共有9(9
)个蘑菇呢;把1000只小兔呢?有999

)个蘑菇。
3.我们可以发现:不管多少小兔和蘑菇,只要一一间隔排列 那么两端都是小兔时,那么小兔的数量就比中间蘑菇的数量 多一个
3.把20块手帕像下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 21 )个夹 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夹子 )和( 手帕 )一一间隔排列, 并且两端都是( 夹子 )。
( 小兔 )和( 蘑菇 )一一间隔排 列,并且两端都是( 小兔 )。
( 木桩 )和( 篱笆 )一一间隔 排列,并且两端都是( 木桩 )。
填好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了 什么?
夹子(10)个 小兔( 8 )只 木桩(13)根 手帕( 9 )块 蘑菇( 7 )个 篱笆(12)块





1、如果两端片,应摆几根小棒?
男生 女生 来排队
33
(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一刀二段 二刀三段 三刀四段 答:能锯成4段。
(2)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答:需要锯5次。
课堂回顾:
两种物一一间隔排列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探索规律
两棵小树十个杈,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又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像这样一个物体隔着一个物体排列, 我们就把这种排列叫做 “一一间隔排列”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慧眼找一找 我们身边的 “一一间隔排列”
1、你能在图中找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吗? 2、有几组?
三、木桩和篱笆
把一根木桩和一块篱笆看成一组,一一对应地分组,最
后余下一个是( 木桩 )。我们就可以发现,两端都是木桩 时,它的数量就比中间的篱笆多( 1 )个。
1、任意拿出几根 ,在桌子上摆成一排,
2、在每两根 中间摆一个 。
3、数数 的根数与 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
小棒的根数
圆片的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