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山水田园诗赏析-最全
山水田园诗阅读鉴赏 (含解析)

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闲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淡雅恬静,语言清丽洗练。
写作手法多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为主,修辞手法多以白描、衬托为主。
抒发的主旨多为: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水;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②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的氛围。
(2分)(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析。
(4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5分)江楼夕望招客[唐]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①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释】①就:近,到。
(1)苏轼说“白公晚年诗极高妙”。
作者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这两个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宁静清凉的风光。
(2分) (2)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写出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3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3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②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③。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此诗当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游洞庭时登岳阳楼而作。
②迥:远。
③行杯:传杯而饮。
历代文人写下过许多有关“洞庭湖”“岳阳楼”的传世佳作。
范仲淹著有《岳阳楼记》,孟浩然创作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写下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请仔细比较这三篇作品,完成下表。
作品洞庭湖的景象景物描写的作用《岳阳楼记》(范仲淹) 淫雨霏霏,连月不开……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__①__《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含解析)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足()A.首句写园内之景,正面描写池水清澈,池边大树倒映池中的景象。
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第二句中“窥”字让诗句活了起来。
移诗人情感于山峦,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亦从正面突出了园中最物之富有魅力,其匠心令人叫绝。
C.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
黄叶满山,斜晖映照,尽显山光之致。
D.颈联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表现环境的清冷、寂寥,因此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
E.此诗的景物描写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发挥。
所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情怀。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3.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的“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闲散安逸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唯有木槿、露葵相伴,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寡淡。
C.尾联运用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
D.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高中语文高三诗歌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赏析

山水田园诗歌赏析1.鹿柴·王维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
太阳的一抹余晖返入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注释鹿柴(zhài):王维辋川别墅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yǐng):同“返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复:又。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
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
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
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
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
“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
“但闻”二字颇可玩味。
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
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
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
高考古诗文阅读:山水田园类诗歌鉴赏

2021年高考古诗文阅读:山水田园类诗歌鉴赏一、题材阐释(1)山水田园的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2)山水田园诗常见意象:江水:时光的流逝。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3)山水田园诗常见主题: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解题技巧方法把握诗歌意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枫叶〞“荻花〞“秋〞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气氛和诗人忧伤的情绪。
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效劳。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
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外表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高中语文古歌鉴赏——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概念: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一、思想感情(一)热爱自然、生活,钟情山水、田园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蚕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与官场的污浊和紧张压抑形成对比,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
)(二)厌恶官场,向往隐逸诗人们通过对山水风光、田园生活的描写,来表达尘世官场的污浊、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宁静、平和、隐逸生活的渴望,抒发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情趣。
1.常出现的景物有: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仙灵之鸟,超凡脱俗)、孤云(孤高傲世)、禅房、古寺、暮钟2.常出现的人物有:五柳、隐者、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3.这些景物和人物的共性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这与官场的明争暗斗形成对比,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为诗人营造出一片清幽静僻,远离尘俗的天地,与诗人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是和谐统一的)(三)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四)淡泊宁静,志趣高远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对环境超凡脱俗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五)感情复杂,不一而足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往是闲适、寂寞、岁月流逝、报国无门、远离他乡等二种或多种的并存。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反衬)。
链接 《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
教材 一)》(陶渊明)
选项
突出特点
标题 往往有“山”“野”“田”“居”等字眼。
溪水、山石、松林、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 意象
歌等。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
情感 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③憎恶黑暗,向往恬淡静 雅的隐逸之乐。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之情。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高考语文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 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 诗派,主要诗人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盛唐是我国山水田园 诗的繁荣时期。
选项
突出特点
(1)比喻、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俯、
仰的变化与空间顺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
技法 觉、触觉的运用;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⑤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以乐景写哀情
高考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

情感三:表达对归隐山林、闲适恬淡 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朋友预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家做 客。他家所在的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 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就可面对谷场和菜园, 手举酒杯我们闲谈着庄稼和收成情况。等到九九 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喝着菊花酒欣 赏菊花。
山水诗常见意象
1、景物:山、河、泉、溪、桥、明月、清风、云 雾、霞光、露珠、花草、野径、古木、荆扉、柴 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孤高傲世)、禅 房、古寺、暮钟等。
2、人:樵夫、渔翁、山客、隐者、五柳、接舆、 伯夷、叔齐、寺僧、道人、林叟、樵夫、幽人等。
4、植物: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
情感二: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回归自
然的渴望。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如高、低、俯、仰、远、近的变化。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三、远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近观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长安城中眺望(角度)终南山积雪景象, 一“浮”一“霁”,眺望风光尽在眼底。
(2)注意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 绘声、绘色(形、声、色、味相结合)。
(4)在写景状物时,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 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 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 合,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山水田园诗(完整)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 《江村》(杜甫) 统领全篇。中 间四句写美好夏景让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人陶醉,家中的恬静使诗人惬心快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意。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此外更何求”, 虽然表面上是喜幸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之词,而骨子里正隐含着不少悲苦 结合全诗谈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 之情。
情感四:淡泊宁静, 志趣高远
这类诗歌往往通过对超凡脱俗的环境和 人物的刻画,表现主人公淡泊宁静、不与 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抒写自己遗世 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情感五:感情复杂,不一而足
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不止一种,往 往是闲适、寂寞、岁月流逝、报国无门、 远离他乡等二种或多种的并存。 还有一部分诗作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 的贫困,或揭露封建剥削。 亦有表示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或禅意 的寄托。
情感二、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
的热爱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 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 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 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 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 活气息,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 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
“桃李笑”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桃花盛 开,与下句的野田荒芜形成对比,描写 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 情。
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 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内容、情感态度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 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赏析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 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 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 相同。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 。由清明扫墓想 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 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 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 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 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 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 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 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20首经典山水田园诗

20首经典山水田园诗《饮酒·结庐在人境》【魏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品赏析:《饮酒二十首》作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其《饮酒·其五》可谓是历来受世人所推崇,所赞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何等的情怀?诗人借饮酒来抒情写志,把热爱田园的生活和自身高洁的人格抒写的脱俗于人与大自然之外,又融入其中,耐人寻味,不可言传。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品赏析:作为山水诗的名篇,《山居秋暝》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美;两个字——绝美;三个字——绘画美,音乐美,诗歌美,自然美、人格美、理想美、社会美;四个字——完美无瑕!诗人不仅把绘画美,音乐美,诗歌美三者结合的完美无瑕,而且还把自然美、人格美、理想美、社会美融为一体,细细品读,耐人寻味。
难怪世人点评道:总无可点,自是好。
王维的山水诗与田园诗界限难分,因为在王维的诗中,不仅能读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无限境界,更能读出“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中有田,田中有山”的自然形态,事实上,山水诗与田园诗有着明显的区别,这首诗是王维田园诗中的绝世经典之作。
《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平淡如水却又浓如酒的田园诗,诗人将田园之景、农家之事、朋友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把老朋友邀请来做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的田园生活抒写的淳朴自然、简朴亲切、清新恬静、感情真挚,被誉为自唐以来田园诗中的千古佳作。
诗人不只是在应一次邀,喝一杯酒,也是在画一幅有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更是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一种无限的向往。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山水田园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鉴赏山水田园诗鉴赏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水田园诗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中国的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辽阔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悠闲生活的向往。
早在《诗经》中就有描写山水田园的诗句,后来至陶渊明全力写田园诗,是田园诗的第一座丰碑,南朝的谢灵运、谢眺等诗人大量写山水诗。
此后,山水田园便成了诗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
到了盛唐时代,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了以写山水田园诗为主的诗人群,人们称之为“山水田园诗派”,主要代表是孟浩然和王维,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
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山水田园诗的盛行有它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空前繁荣,社会安定,南北统一,给人们提供了怡情山水的物质条件,使人们能四处游览,对自然美的鉴赏能力也不断提高,漫游之风在文人中间吹开。
另外,隐逸之风在唐代也很盛行,唐代士人把隐居待仕当作与应举求官并行的政治道路,而隐士的生活正是与山水田园分不开的。
加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使得一些文人身在官场而心存江湖,向往到山水田园中荡涤污浊,平息纷争,求得安宁。
这些构成了山水田园诗流行的基础。
鉴赏山水田园诗可重点从以下两方面把握:一、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意境是诗的核心,意境的把握是诗的形象的深层理解和感悟。
中国古典诗词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形象或描写的景物来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山水田园》课件(83张))-优秀课件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 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 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到了盛唐 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
一、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
二、形神兼备,物我契合。
三、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
和身世之感。
山水田园诗
把酒话桑麻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 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 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 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 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 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 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 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 交融。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 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 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前堂。暧暧远人村,依依墟 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 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主旨把握】 赵诗:描写了诗人在江南梅雨季节夏天夜晚独自
待客的情景,表达了落寞失望之情。 王诗:描写了雨后春景残落,蜂蝶飞向邻家觅春的
情景,表达诗人惜春伤春的怅惘之情。
【疑点难点】 1.“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芯烧残, 落下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委婉地表现了灯芯 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表达诗人怅惘失意。 2.“家家雨”“处处蛙”与“闲敲”: 以有声衬无声。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 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和烦躁不 安的心境。 3.赏析“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这两句诗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山水田园诗一、了解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二、山水田园诗的主题: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①归隐田园之情,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对现实的不满,厌弃官场黑暗,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④抒发闲适情调,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三、田园诗常见意象:山、河、泉、溪、桥、樵夫、渔翁、山客、隐者、松、竹林、树林、草、各种山中植物、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花草香、鸟鸣、猿啼等附部分常见意象的寓意:江水:时光的流逝。
忧愁烟雾:情感的朦胧、迷惘、惨淡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
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
云:游子飘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
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四、山水田园诗常见意境(活用诗中字与词,双音节词写意境)宁静、静谧、纯朴、自然、美好、平和、和谐、恬静、幽雅、空灵、安逸、安详。
五、山水田园诗鉴赏题例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
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古代经典田园诗词及赏析

古代经典田园诗词及赏析诗是最富于哲理意味的文学样式,它是文学领域中最“讲理”的品种。
感情来源于思想。
思想同样也是诗的内容的组成部分。
我在此整理了古代田园诗词及赏析,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古代田园诗词及赏析11山居秋暝王维〔唐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便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
描绘了秋雨初晴后黄昏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气,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得意的满意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善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奇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爽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舒适美丽的抒情乐曲,表达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2游山西村陆游〔宋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详细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表达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风俗和谐地统一在完好的画面上,构成了美丽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风格。
此诗题材比较一般,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3过故人庄孟浩然〔唐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舒适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伴侣的情意。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对这种生活的憧憬。
全文非常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
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爽隽永。
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辞的过程。
高考诗歌鉴赏之山水田园诗

⾼考诗歌鉴赏之⼭⽔⽥园诗【经典诵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转苍翠,秋⽔⽇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墟⾥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赏析】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以接舆⽐裴迪,以陶潜⽐⾃⼰。
风光⼈物,交替⾏⽂,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的真切情谊。
开头⼆句写景,着意刻画⽔⾊⼭光之可爱,虽深秋,⼭依然苍翠,⽔依旧潺流。
三、四两句,转⽽写情。
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由⾃在。
五、六句⼜间写景致。
渡头落⽇,墟⾥孤烟,地道⼭村风物。
最后两句再写⼈情。
接舆、五柳、洁⾝⾃好,⾼风脱俗。
风光⽆限,加之⼈物疏狂,怎不叫⼈情趣陶然?鸟鸣涧王维⼈闲桂花落,夜静春⼭空。
⽉出惊⼭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前两句捕捉了“花落”这⼀动态⽤以反衬春⼭寂然若虚的空旷,映衬出春⼭之幽静。
末句“⽉出惊⼭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惊”⼀“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声⾳的描述衬托⼭⾥的幽静与闲适:⽉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光流泻下来,⼏只鸟⼉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声,和着春天⼭涧⼩溪细细的⽔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更幽”(《⼊若耶溪》)有异曲同⼯之妙。
⼭居秋暝王维空⼭新⾬后,天⽓晚来秋。
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喧归浣⼥,莲动下渔⾈。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
【注释】1.暝:⽇暮,傍晚。
歇:⼲枯。
2.随意:任凭。
3.浣:洗。
4.浣⼥:洗⾐服的姑娘。
5.春芳歇:春天的芳花凋谢了。
歇:凋谢。
春芳:春草。
6.王孙:原指贵族⼦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此处指诗⼈⾃⼰。
【赏析】这是⼀⾸写⼭⽔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的⾼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联写⼭居秋⽇薄暮之景,⼭⾬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
颔联写皓⽉当空,青松如盖,⼭泉清冽,流于⽯上,清幽明净的⾃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渔⾈。
高考山水田园诗鉴赏及答题技巧(简洁实用)

题型二: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 提问方式: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简要分析这 首诗表达的情感。
❖ 情与景关系
乐景写乐情
哀景写哀情 乐景衬哀情 哀景衬乐情
情景交融 反衬
❖ 答题思路:
1.点手法
2.析意境(通过……景,营 造……氛围)
3.说感情
南湖早春 (白居易)
考纲内容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
(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 行旅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
考查题型: 1.侧重形象、思想 2.技巧、语言
写景诗鉴赏
(山水田园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
可留。
常见主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1、对官场仕途的厌倦
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
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2、表达对归隐生活、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 恬静优美的田园生活的
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 喜爱、向往
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恬静优美、 清新明丽、 繁华热闹、生机勃勃
孤寂冷清、 萧瑟凄凉、
衬托、对比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动静结合 想象、联想 白描 渲染
雄浑壮阔
情感
多表闲适恬 淡、喜悦、 热爱之情
多表孤独、凄 凉、伤感之情 多表开阔胸襟 和内心豪情
写景诗常见题型
读懂
题型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描写了哪些自然景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古代山水田园诗赏析
山水诗
山水诗就是描写山水和田园诗歌。
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风格各异。
在山水诗歌发展史上,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1
山水诗的共同的特点
1.浓郁的乡野气息
山水田园诗就是诗人以浓墨重彩描写大自然的山水、草木以及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的诗歌。
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作首联交待了事情的缘由后,颔联即写诗人进村时所见的自然风景。
诗人好似信手拈来农村常见的风景,但平淡之中可见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锤炼。
这两句不仅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而且一个“合”字,一个“斜”字,更将绿树环抱山村,青山横斜村外的神态点化出来,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谐,依依相合,洋溢着浓厚的情韵,极富亲切感和感染力。
颈联写进屋后主客畅谈的情景。
如果说,颔联是描绘整个村庄大环境的话,颈联即是勾画故友农家的小环境:室外是打谷的晒场和菜园,室内是农家的酒菜和农事的谈吐,一股浓洌的田家风味和盘托出。
尾联则描述了他日之约,可以说,真是情韵深长,情融于景之中。
2.境与景的结合
这里说的“境”首先是心境。
也就是诗人的情感与外在景物的结合体,是诗人心中已经具有的一种意境。
境与景的结合就是说诗人的心境与面对的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等结合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是境与景再度结合而形成的充满生命意识的高远的境界。
如,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从景物的描写来看,第三句和第四句写动态的飞燕与静态的鸳鸯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这又与一、二两句描写的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
在从诗人的“境”(心境)来看,诗人经过长期的颠簸流离,加上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内心希望能过上安宁的生活。
而今,这样的愿望暂时得到实现,面对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不由得表现出欢愉的情怀。
3.景物从属情感
诗人写诗不是为写景而写景,写景就是为了抒情,景是为情感服务的,所以,在诗歌中,景物是从属于情感。
也就是说,诗人笔下的所有山水景物说到底还是为人物感情的抒发服务的。
如,杜甫的即景小诗《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得知故友严武还镇成都消息后写的一首小诗。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
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欢愉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出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这两句连用四种鲜明的颜色,构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接着的两句,上句写凭窗远眺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只有在空气澄清的晴日才能清晰看见。
下句写向门外一看,可见到停泊在江边的船只。
江船本是很常见的,但“万里船”却意味深长。
因为它们来自“东吴”。
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所阻,船只一般是不能航行万里的。
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如何不喜上心头呢?所以,这些景物的描写,都是为了抒情。
2
山水田园诗歌表现手法
由于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通过诸如“白描”、“衬托”、“倒装”等手法,达到“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抒情效果。
1.倒装手法
把正常的语言进行倒装,其作用如下:
首先,突出表达的对象
在诗歌中比比皆是。
比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这一句主语倒置了,应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杜甫《秋兴》:“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这一句不仅主语倒置,而且目的语也倒置了,应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通过倒装,突出了诗人所要表现的对象,提高了审美表现效果。
其次,合声律的要求
近体诗,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诗人们常常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
我们以词为例,看看因声律的倒装情况。
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最后两句:“西北望,射天狼。
”本意是:“望西北,射天狼。
”因为按词谱这两句是"平仄仄,仄平平。
"所以不得不把仄声望"字调个位置。
又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前三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意思是:在这千古江山里,英雄孙仲谋,已无处可觅!因为按词谱“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
因此语序需要作这样的变动。
2.衬托手法
《文学写作辞典》说,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在诗歌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一个特定的环境来为作为人物活动背景。
这样,诗歌表面看来是在写景,而实则是通过景物衬托出了人物的处境,也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我们从表面看,这是一首写景诗,但仔细阅读,实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抒情诗歌。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十分苦闷,于是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孤傲的情感,抒发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和孤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