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治疗进展论文

合集下载

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

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

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目的探讨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3年5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31例)与针灸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34例)的疗效差异。

结果经临床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了94.12%(观察组)与70.97%(对照组)(x2=6.181,P<0.05)。

结论采用针灸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脑卒中;吞咽障碍;针灸;吞咽训练吞咽障碍的发生多与吞咽功能存在关联性的神经系统,亦或是吞咽器官严重受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者还将会产生出多项临床综合症状[1]。

据有关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脑卒中患者常会伴随出现有一定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情况,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严重。

本文探讨了采用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情况,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了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5例,将其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诊断与CT、MRI扫描检查确诊。

观察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57~81岁,平均(68.2±2.3)岁;病程2~6周,平均(3.1±1.2)周。

对照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55~80岁,平均(68.8±2.5)岁;病程2~8周,平均(3.7±1.5)周。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性统计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针灸法治疗。

取金津、廉泉、玉液、双侧风池及百劳穴,以三寸毫针刺入约1.3寸左右,轻提捻转4次左右,留针约20 min,1次/d,每周6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吞咽训练:训练患者口腔灵活度,在患者口部防治汤勺,指导患者舔勺、咀嚼,锻炼喉部肌肉;采用棉棒冰冻蘸水,刺激患者舌根、咽后壁、软腭等部位,练习吞咽行为,每次7 min左右,3次/d。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1.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针灸的主要治疗原则是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症状。

据临床研究发现,针灸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轻吞咽困难和食物进食不畅的症状。

针灸还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期间的功能恢复。

2.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症状。

通过针灸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

(2) 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针灸可以刺激患者的穴位,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症状。

通过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可以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

(3) 改善患者的肌肉张力:针灸能够通过刺激患者的特定穴位,改善患者的肌肉张力,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的恢复。

3.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穴位选择和操作方法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穴位选择和操作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症状来确定。

一般来说,针灸治疗的主要穴位包括:喉俞、会厌、颊车、下颌明、舌下、颊车、阳白、颏车、颧车等。

针灸操作方法主要包括:捻转、推拿、搓揉、扣按等。

在操作时需要注意力度和频率的掌握,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4.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注意事项在进行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针灸医师:患者需要选择有经验和资质的针灸医师进行治疗,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2)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针灸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注意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反应:在进行针灸治疗的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情况需要及时告知医师。

(4) 配合其他康复措施: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通常需要配合其他康复措施,如语言治疗、运动康复等。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1. 引言1.1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性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得到认可。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疾病,常常会导致吞咽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造成极大困扰。

吞咽功能障碍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如进食困难、误吸、肺部感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

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地位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字数:245】1.2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现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现状包括目前在临床上应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情况及疗效。

随着针灸疗法在医学界的逐渐认可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尝试使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在提高患者吞咽协调性、促进咽喉肌肉收缩、改善咽喉敏感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复杂性,针灸治疗具有针对性强、疗效明显的优势。

一些临床研究还指出,通过针灸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咽喉协调性,减少吞咽困难,还可降低吞咽风险,减少误吸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些积极的结果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该疗法的机制和优势奠定了基础。

【2000字】1.3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可行性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可行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针灸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取得的疗效,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针灸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作用。

现有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已经证实,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的可行性。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可行性还体现在其疗效稳定、安全无副作用、操作简便等方面。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应用广泛,已经形成了一定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本文将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系统阐述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应用和疗效优势。

一、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概念和病因病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指因脑卒中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吞咽功能障碍,表现为吞咽困难、咳嗽、咳痰、食物进入气管等不良反应。

其病因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口咽部肌肉的萎缩、神经肌肉接头的损伤等因素有关。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原理在于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和神经系统功能等方面,促进病变部位的恢复和组织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

1、穴位选择主要为以下几个穴位:液门、鸡冠风、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听宫。

2、操作方法(1)液门:取仰卧位或侧卧位,以尾骨为起始点,向上数第三、第四腰椎棘突下方两横指的凹陷处,针刺约1-1.5寸深,按揉或转动针头,留针15-30分钟。

(2)鸡冠风:分为左右两个,位于颈椎第1横突和第2横突间凹陷处,针刺约0.5-1寸深,留针15-30分钟。

(3)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可以针刺或按摩,有通经活血、祛风除湿、益气补血等功效,可以用于改善全身症状。

(4)听宫:位于耳廓中部,上弧缘后放射线与下缘后放射线的交点处,针刺约0.5寸深,留针15-30分钟。

近年来,由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效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临床上也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治疗方案和操作规范。

相关文献报道,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70%-85%,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困难、咳嗽、咳痰、食物进入气管等不适症状。

五、小结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机理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解释,临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当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需要患者自我配合,需要医疗人员严格掌握操作技巧,等等。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
吞 咽 障碍 是 脑 卒 中后 的常 见并 发 症 之 一 ,发 生 率 为 3 7 %~ 7 8 %¨ 。吞 咽 困难 易 造成 营养不 良、脱水 、吸人 性 肺炎 、窒 息及 心理 障 碍等并 发 症 J 。据 报道 ,发 生吞 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 出现并发症且死亡率较高 。针灸 治疗脑卒 中后吞咽障碍有较好效果 ,综述如下。
1 体 针
7 8 . 6 % 、对 照 组 6 4 _ 3 %。
5 针 刺结合 高压 氧
贾 晓玲等 ¨ 将脑卒中吞 咽障碍患者机分为治疗 组 和对 照 组 各 1 5 例 ,两组 均 根 据病 情 给予 常 规 治疗 ,治 疗组加用高压氧配合针刺 。治疗3 0 天 ,治疗组疗效优于 对 照组 ,且并 发 症发 生率 治疗 组低 于对 照 组 。
后 总 有效 率 1 0 0 %。 4 项 针 结合 耳 针
粟漩等 ¨ 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用营养脑细胞等 法治疗 ,治疗 组加 用通督 调神法 电针 , 选 取哑 门 、风府 、 大椎 、百会 、上星、水沟 ,得气后通电。对照组加用吞咽 训练 方法训练 。总有 效率治疗 组9 3 . 3 3 %,对 照组7 6 . 6 7 %。 7 针 刺结合 康 复治 疗 魏玉华 将7 5 例脑卒 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3 组, 均于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治疗 。第 1 组用予单纯针灸治 疗 ,第 2 组 用 中频 治 疗 加 针 灸 ,第 3 组 用 吞 咽训 练 加 针 灸 。治 疗 3 周 后 ,第 3 组疗 效 优 于第 1 组和第2 组 ,而第 1 组 与第 2 组疗 效差 异 无统 计 学 意义 。王 子 臣等 ¨ 将 中风 后 吞 咽 障碍 患者 随 机 分为 两 组 ,两 组 均用 常 规 药 物治 疗 和 咽部 冰 刺 激 ,治 疗 组加 用 针 刺 ( 主 穴取 风 池 、廉 泉 、 咽 后壁 ,并 辨证 配 穴 )。根 据 洼 田饮 水试 验 评 定 ,结 果 总有 效 率对 照组 7 0 . 0 %,治疗 组9 3 . 3 %。 8 针 刺结合 中药 颜武 等 ¨ 将 1 2 0 例脑卒 中后 吞咽障碍患者分为两 组 ,两 组 均 针刺 “ 舌 三针 ”治 疗 ,治 疗组 加 用 通 络开 窍 汤 自拟 治 疗 。结 果 两 组 吞 咽 障 碍 程 度 评 分 均 优 于 治 疗 前 ,而 治疗 组疗 效 明显 优于 对照 组 。

针灸康复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康复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康复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脑卒中的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吞咽障碍是较为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进食交流功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情感交流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西医疗法创伤大费用昂贵,而针刺疗法治疗疗效显著,治疗费用低,创伤较小,操作方法多样,法包括头针、体针、耳针、针灸结合康复等。

现对近期相关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报道予以综述如下。

关键词:卒中后吞咽障碍,针灸治疗,综述1针刺疗法1.1头针疗法头针是刺激头部特定的刺激区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针灸治疗可刺激人体面、舌、口腔、咽等部位在大脑皮层的反射区,促进与吞咽功能相关肌肉的恢复。

裴烈娟[1]选取78例患者入组,采用头皮针为主针刺治疗,取患者双侧头部运动区的中下2/3、百会沿头皮进针,进针深度以1到2寸为宜;治呛、翳明均予以直刺得气;风池、供血针尖向着喉结方向进针得气;廉泉、吞咽朝着舌根刺入得气;外金津、外玉液点刺。

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4.8%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2体针疗法体针治疗方法主要选取经络走行直接或间接与咽、喉相联系的穴位,或依据穴位的近治、特殊治疗作用而选穴。

朱卉[2]针刺扶突及天鼎穴治疗卒中后的假性球麻痹,笔者筛选30例患者入组,针刺双侧天鼎穴配合双侧扶突穴,采用以指切式进针。

针刺天鼎穴以患者喉部紧缩为得气,每10分钟采用平补平泻法提插捻转行针1次,针刺扶突穴,手法同上。

经治疗统计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96.7%周明林[3]采用通窍利咽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并观察疗效,共40例患者,予以通窍利咽法针刺,操作如下:先向喉结方向刺风池、风府、翳风,丰隆、人迎针刺至得气,上廉泉直刺约得气,针刺三阴交使下肢抽动三次,金津、玉液三棱针点刺放血,经治疗总有效率达85%有着临床3广泛使用的意义。

房晓宇[4]针刺双侧太溪为主穴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组患者以双侧太溪为主穴,伴有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联合针刺病变对患侧肢体的相关穴位,如手三里、曲池、合谷、外关、风市、足三里、阳陵泉、解溪、丰隆、肩骼、肩髑、太冲穴等。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摘要】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方法。

脑卒中会引起吞咽障碍症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

针灸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肌肉功能,改善吞咽功能。

临床实践表明,针灸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后患者的吞咽能力。

在选择和操作穴位时,需要按照专业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效果。

通过疗效评估,可以看出针灸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针灸更安全、更有效。

未来,针灸有望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效果。

针灸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针灸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作用机制、临床实践、穴位选择、疗效评估、治疗方法比较、安全有效、发展前景。

1. 引言1.1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性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神经肌肉功能,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从而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症状。

与药物治疗相比,针灸不会产生明显的药物副作用。

与康复训练相比,针灸治疗更加直接有效,可以更快地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针灸治疗机制、规范操作技巧和系统评估疗效,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效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2 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症状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常会导致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指患者在吞咽食物或液体时出现困难或灼热感,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误吸,引起呼吸困难或肺部感染。

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症状主要包括咽喉疼痛、咳嗽、食物残留口腔内、呕吐、体重下降、饮水呛咳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面部表情僵硬、言语不清晰、嘴巴歪斜等症状。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造成了严重影响,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疾病负担,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并发症。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其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进一步探讨针灸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临床实践、穴位选择和操作技巧、疗效评估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指导。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530001摘要: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引起患者出现脱水、营养不良、误吸导致肺炎、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总结近几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国内外研究资料,从局部针刺法,综合针刺法,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针刺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针刺,吞咽障碍,脑卒中,综述。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1]。

广义的吞咽障碍概念应包含认知和精神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引起的行为异常导致的吞咽和进食问题即摄食-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表现为饮水呛咳、流涎、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患者出现脱水、营养不良、肺部感染等情况,甚者出现窒息而危及生命[2]。

近年来脑卒中抢救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而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患者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其发生率为22%-65%[3]。

目前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尚缺乏非常有效治疗手段,给予有效治疗措施可减轻症状甚至恢复吞咽功能,对促进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探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推荐针刺治疗吞咽障碍[4],效果显著。

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有关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相关文献,现将各针刺方法的研究综述如下。

1局部针刺1.1舌针舌针疗法是指通过针刺舌体或周围相关的一些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

刺激舌上穴位可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治疗舌咽局部病变,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及”。

舌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还可增加大脑的血流量,促进病灶区域侧支循环建立,从而促进吞咽反射弧的重建与修复。

舌针治疗是吞咽障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舌针疗法主要有靳瑞教授创立的“舌三针”[5]与“管氏舌穴”[6]及“孙氏舌针”[7]为主的舌面腧穴针刺法。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针灸疗法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针灸治疗已经得到了临床验证,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就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进行一定的介绍和探讨。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指脑卒中患者在做吞咽动作时出现困难或失控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饮食和生活质量。

吞咽障碍可能导致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针灸可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通常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所致,导致吞咽中枢功能障碍。

针灸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从而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促进患者的神经再生,加速受损神经的修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针灸可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张力和协调性。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常常伴随着口腔周围肌肉的痉挛和功能障碍,导致吞咽困难。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患者的肌肉张力和协调性,降低肌肉痉挛,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口腔周围肌肉功能,提高患者的吞咽协调性。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能够通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肌肉张力和协调性、提高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等方面,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方法。

除了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还需要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按时接受针灸治疗,并配合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吞咽能力。

家属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促进康复。

只有医生、患者和家属共同配合,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

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70例患者单纯使用康复治疗,并与70例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的患者比较,治疗满2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使用针灸相关穴位并联合康复治疗,能起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重视。

标签:针灸;康复;脑卒中;吞咽困难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主要是延髓吞咽中枢受损,引起的延髓麻痹或双侧皮质脑干末受损引起的假性延髓麻痹,导致食物由咽部至食管的反射运动紊乱,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往往效果欠佳,且易引发误吸,甚至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的发生[1]。

本研究主要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医院神经内科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出现吞咽困难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53~78岁,平均(61.7±6.8)岁,病程14~33 d,平均(20.5±1.5)d,洼田饮水试验得分4分以内者49例,5分者21例;对照组:男36例,女34例,年龄51~76岁,平均(62.0±6.5)岁,病程13~34 d,平均(21.6±1.4)d,洼田饮水试验得分4分以内者47例,5分者2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洼田饮水试验得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主要采用康复治疗,根据患者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得分,对患者的口、唇、舌以及上下颌的咀嚼、面部运动进行训练,针对唇肌的张力降低者,辅助患者进行抗阻力的闭口训练,使用牵张法进行下颌肌协调性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针灸取穴:风池、完骨、翳风、廉泉、解语,术时患者取坐位,其中廉泉穴行单侧,余穴均为双侧取穴。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的靳三针疗法有效率为 63.3% ,靳三针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
本病的总有效率为 83.3% 。 杨云凤针康联合治疗本病,总有
效率达 94% 。 一项系统分析表明,表明靳三针比传统针刺优
效的证据质量为中级,推荐强度适中。
六、 结语
在我国,针刺治疗 PSD 患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
·153·

水肿,这表现在脑组织中 AQP - 4、MMPs( 基质金属蛋白酶)
头针是一种在大脑皮层相应的头皮投射区进行针刺的方法。
增快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的血液流速,以此改善梗死侧半
陆道群在康复训练基础上针刺健侧感觉区、运动区、语言区、
球的缺血情况。 卢建丽等采用针康结合的方法,降低了血浆
实用区,总有效率 93.33% 。
而,在整理临床文献时候发现:(1) 部分试验的观察指标有一
定主观性( 如洼田饮水试验评分、CUSS 评分) ,作为金指标的
相关性研究[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5) :31-33.
[12] 陈雪,李振海.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
VFSS 应用较少;(2) 评价标准不一致,存在普遍性不强的问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吴佩峰 何晓宏 李梦雪
摘 要: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针刺为主的疗法得到了发展。 查阅、总结近六年的相关文
献,旨在为针刺为主的疗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脑区活动的效果,从大脑功能活动的这个整体层面上,完成
二、 现代医学对 PSD 的认识
对吞咽功能代偿修复,这体现在双侧半球不同脑区 fMRI 信
层次的神经调控。 中枢层面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负责调控
吞咽障碍的患者时,翳风穴斜刺进针达 2 ~ 2.5 寸,最后对比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摘要】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机制、临床应用研究、临床实践案例、注意事项和疗效评估等方面对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进行探讨。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改善咽喉肌肉功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

临床实践案例显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显著效果。

在应用针灸治疗吞咽障碍时,也需要注意合理选穴和操作技术,避免不当操作引起不良反应。

针灸是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未来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探索其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针灸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重要性、表现、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研究、临床实践案例、注意事项、疗效评估、有效、未来研究方向、临床应用前景。

1. 引言1.1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性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性还在于其综合治疗的特点。

针灸在治疗吞咽障碍的还可以促进患者整体健康的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针灸可以与其他常规治疗方法结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康复时间,降低治疗成本。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康复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资源消耗具有积极的意义。

1.2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表现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其主要表现包括吞咽困难、食物呼吸性窒息、咳嗽、吞咽无力等症状。

患者在进食时常常出现食物残留口腔或喉咙中,造成吞咽不畅的感觉。

有的患者在吞咽时出现咳嗽反射,甚至导致呕吐。

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发生食物误入气管而引起呼吸性窒息的危险。

1.3 针灸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作用1. 促进咽部肌肉功能恢复: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功能,促进脑卒中患者咽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增强咽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改善吞咽功能。

3. 缓解吞咽困难症状:针灸可以缓解脑卒中患者的咽部疼痛、困难和不适感,改善吞咽过程中的协调性和舒适度,提高患者的吞咽效率和质量。

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研究进展

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研究进展

针灸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研究进展标签:吞咽困难;脑卒中;针灸康复;综述脑卒中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的临床症状[1],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及生活质量,吞咽困难可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脱水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因误吸而引起窒息死亡。

有研究显示,卒中后吞咽困难是发病3个月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2]。

因此对其建立系统规范的诊断治疗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近年我国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以针刺康复为主线,颇有成效。

本文将对近5年相关临床报道综述如下。

1不同针刺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葛芳[3]研究显示电针(低频率)双侧风池、供血(风池穴直下1.5寸)可以在电流的作用下使椎—基底动脉的毛细血管网扩张,从而形成有效的侧枝循环;颈部肌肉同时在电流的刺激下有规律的收缩,产生“肌肉泵”的作用,使血流加速,从而改善颅内供血,促进新的中枢至咽喉运动传导。

局部配以舌三针以兴奋咽喉部肌肉,防止失用性萎缩,且减少并发症。

研究结果显示低频电刺激作用优于高频电刺激。

吴艺玲等[4]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以互动式针刺法,疗效优于普针组。

选取额中线与头面部相对应,同时配合主被动吞咽动作,针刺时一方面使患者舌咽部有舒适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病损组织的血氧供应,使病灶区建立侧枝循环,加速吞咽反射弧的功能修复和重建。

局部取廉泉、夹廉泉、金津、玉液及咽后壁,刺之可激活麻痹的舌肌,并可激活舌咽、迷走及舌下神经,恢复咽部的神经支配,从而促进吞咽功能的改善。

王震[5]临床观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采用项丛刺等多种治疗手段联合应用进行治疗。

60例患者按顺序随机分2组,结果显示项丛刺的有效率为90%。

项丛刺位于枕骨大孔后缘,贴近吞咽反射中枢,通过一定手法刺激可改善受损脑组织的血氧供应,促进中枢神经功能恢复。

项丛刺是在颈部常用穴位施以“齐刺”法的基础上发展为多针刺,在枕骨下缘依次排开数针,取穴足少阳胆经风池穴,配合督脉哑门、风府、下脑户3穴。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一、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病因与症状脑卒中是一种以急性非创伤性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脑卒中导致脑神经和肌肉功能障碍,影响了吞咽动作的协调性和力度;二是脑卒中产生的各种并发症,比如口腔干燥、咽部感染等,都会加重吞咽困难的程度。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症状包括:吞咽困难、咳嗽、咽部疼痛、进食感觉异物等。

吞咽困难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饮食功能,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引发吞咽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1. 调整神经功能:针刺可以通过针刺区域产生的神经传导作用,刺激神经末梢,调整脑卒中后受损的神经功能,促进神经的再生和修复。

2. 改善肌肉张力:针灸可以通过改善受损肌肉的张力,增强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从而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3.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促进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受损组织的供血和营养,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4. 调整免疫功能:脑卒中后易引发的咽部感染等并发症,针灸可以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整神经功能、改善肌肉张力、促进血液循环和调整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达到改善吞咽障碍的效果。

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常用的穴位包括食管促动穴、咽部穴、承浆穴、足三里穴、合谷穴等。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1. 食管促动穴:位于胸骨下端,当胸骨体尖端下缘,平第6肋间隙。

操作方法:用毫针或三棱针,以适当角度和深度,向上刺入1~1.5寸。

作用机制:刺激此穴可以促进食管的蠕动,加快食物通过食管的速度,减轻吞咽困难。

2. 咽部穴:位于喉结下方,喉结软组织的最上缘。

3. 承浆穴:位于掌侧尺骨平横纹之中,当第2、3中掌骨之间。

作用机制:刺激此穴可以调整胃肠功能,有助于消化和吸收,促进患者饮食的恢复。

4.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当股骨前纹直下三横指。

5. 合谷穴:位于手掌部,第1、2掌骨之间凹陷处。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致患者营养摄取不足、康复进程延长、生存质量降低,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1]。

脑卒中吞咽障碍发病率高,急性期发生率达37%~78%[2],而恢复期达16%[3]。

与吞咽相关的神经组织包括颅神经、脑干、皮层下结构、皮层等[4]。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由于卒中累及与吞咽相关的神经组织,导致相应神经支配的舌、咽、食管括约肌等部位功能受损。

因卒中累及部位不同,虽同样为吞咽障碍,但表现各有不同,治疗也应各有侧重。

目前吞咽评估、检查方法多并且精确,利用可视化、量化评估,有利于明确吞咽障碍的分期以及导致吞咽功能异常的组织结构。

针灸治疗吞咽障碍疗效较好,并已纳入指南[5]。

现将针刺治疗吞咽障碍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易化吞咽,改善吞咽肌群力量1.1 改善舌骨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舌三针”以廉泉穴为主,以及左右旁开各0.8寸的两穴组成。

《证治准绳》言:“东垣云廉泉一穴,名舌本。

”[6]针刺舌三针有利于利咽活血、疏通舌体脉络,利于吞咽障碍的改善。

廉泉穴解剖位置的深部是舌体的根部,而舌体根部对于舌体的运动具有重要作用。

舌三针的位置在甲状软骨以及舌骨之间,局部有丰富的与吞咽相关的神经组织包括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喉返神经等,均为支配喉部肌肉运动的重要神经。

陈凤侠等[7]以低频脉冲电刺激为対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舌针针刺,利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进行观察,观察组舌骨上移和舌骨前移的距离提高,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量表、洼田饮水试验评估结果均有改善。

郑连臣等[8]将舌三针与神经肌电刺激相结合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结果观察组舌骨上移、前移、甲状软骨上移和甲状软骨前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9.74%,较对照组高17.97%。

吞咽过程中舌骨及喉的位移对于启动吞咽尤为重要,舌骨的活动与二腹肌、颏舌肌等肌肉动相关,二腹肌连接舌骨与下颌骨。

吞咽肌群肌肉的张力、肌力下降会导致舌骨活动受到影响。

针灸综合疗法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

针灸综合疗法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

针灸综合疗法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方面利用针灸综合疗法取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我院曾接收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6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对其实施传统康复训练,观察组中患者给予其针灸综合疗法,观察其临床效果。

结果:在经过康复训练及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行饮水实验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其结果表明观察组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中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75.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显著。

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以针灸综合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提升治疗有效率,促使患者尽快康复,有着很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针灸综合疗法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该疾病很容易有并发症出现,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吞咽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预后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而需要以有效方法进行及时处理。

近些年来,临床研究显示,针灸综合疗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方面取得的效果比传统康复训练要更理想,因而本文特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我院曾接收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6例,分别以传统康复训练与针灸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文研究中选择的所有对象均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我院曾接收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选择其中的106例参与本次研究,将选择的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在对照组中共纳入的患者人数为53例,其中的男性患者为28例,女性患者为25例,患者年龄区间为44—76岁,年龄大小平均值为58.8±2.8。

在观察组中收入的患者共有53例,该组中的男性患者有29例,另外24例为女性患者,这些患者的年龄都处于45—77岁,其平均年龄为58.4±2.4岁。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张平【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床尾号单双数的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试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中医针灸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8(016)018【总页数】2页(P115-116)【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针刺;中风【作者】张平【作者单位】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脑卒中是神经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指脑部血管突然性的崩裂或血管阻塞,使得血液无法正常流入大脑,从而引起脑组织损伤[1]。

患者在发生脑卒中时可表现为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吐字不清、半身不遂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患者的死亡,对于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2]。

在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通常情况下以疾病预防为主,但对于在脑卒中后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来说,及时的针灸治疗是促进病情好转的关键[3]。

因此,本文通过对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并对其中的50例给予中医针灸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现将本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通过病床尾号单双数的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50~75岁,平均(62.5±2.5)岁。

试验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51~76岁,平均(63.5±2.6)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十年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进展
【摘要】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病情康复及生活质量,本文就2003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公开发表在全国医学刊物上的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文献进
行归纳、分类、总结,对诸如体针、舌针、头针、耳针、穴位注射、电针联合放血疗法、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及针药并用等疗法有了系统性的认识。

同时,笔者客观分析目前中医科研工作和临床试验的优势及不足,提出这类问题需得到医学权威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才能促进针灸事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针刺;吞咽障碍;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36 文章编号:
1004-7484(2013)-06-3334-02
目前,据相关报道证明脑卒中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癌症),多发于中老年人,是并发症较多的疾病之一,其中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率约占30-45%[1]。

吞咽障碍的发生常常导致患者营养摄入不足、吸入性肺炎、心理障碍,甚至有窒息的可能。

因此,如何更加积极、有效地治疗该病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的难题,西医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有一般常规内科支持治疗、康复训练、物理及放置鼻胃管、鼻空肠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g)、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j)等吞咽替代治疗[2],其治疗效果尚不确切。

祖国医学中,将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归属于“中风舌本病”“喑痱”“喉痹”等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关窍不利,
以“通关利窍”为治疗大法,对其治疗显示出了独特的疗效,笔者总结了近十年有关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进展,现综述如下。

1 体针治疗
石江伟、于涛[3]等将181例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对照组、假针刺组。

针刺组予以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结合经皮电刺激治疗,假针刺组以假针刺结合经皮电刺激观察。

针刺主穴:风池,完骨,翳风,上廉泉,人迎。

配穴:舌体运动障碍加内大迎;唇闭合不全,咀嚼运动受限加太阳、下关、地仓、颊车;咽反射迟钝或消失,点刺咽后壁6次。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口咽效能针刺组较对照组及假针刺组明显改善,对照组和假针刺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白晶[4]等观察了111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廉泉单针浅刺法(a1组)、廉泉单针深刺法(a2组)和廉泉加旁廉泉多针深刺法(b组),结果发现b组疗效明显优于a1组和a2组(p4 耳穴治疗
刘礼梅、张庆萍[10]等运用耳穴压丸配合项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治疗组采取针刺、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吞咽障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

耳穴选取神门、肝、肾、胃、贲门、咽喉、皮质下等穴。

5 穴位注射
薛文雄[11]等将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
对照组,治疗组在神经内科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病情稳定后,予以双侧风池穴位注射,具体操作如下:生理盐水35m1和甲钴胺05ml 配制成混合液。

双风池穴常规消毒,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上述混合液,进针适当深度,针刺向喉结,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再缓慢注入药液,每穴2ml。

出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对照组仅采用神经内科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上述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6 电针结合放血疗法
相永梅[12]观察电针配合放血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取穴:廉泉(双)、风池(双)、翳风(双)、金津、玉液。

配穴:内关、三阴交、丰隆。

操作:针刺廉泉时将针尖朝向舌根部,捻转行针时,病人感到较强针感至舌根部。

针风池、翳风穴针尖向咽喉方向刺入15寸,施以小幅度低频率捻转补法、针感以酸胀为度。

以上3穴均连接电针,选择连续波,以患者能耐受最大强度为输出电流强度,配穴行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时间为20-30min,出针后嘱患者进行吞咽及发音练习。

金津、玉液两穴用舌钳夹住舌上体或令患者自行舌上翻,暴露出两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量约2-3ml,刺后盐水漱口,隔日或3日1次。

治疗组有效率达到100%。

7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
林飞燕、李慧敏[13]等采用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35例,治疗组主穴取风池、风府、哑门、完骨、翳明、廉泉,配穴根据辨证取穴,结合早期口腔功能训练(如缩唇,抿唇,舌尖
上抬,伸缩舌,侧方位主动运动等口颜面肌肉训练,或用冰棉棒刺激舌、软腭、咽部,发声训练等);病情好转后进行阶段性摄食训练(一般先用胶冻样食物,逐渐过渡到糊状、固体食物)。

治疗组总有效率942%,对照组采用单纯吞咽训练,其总有效率为566%。

8 针药并用
宋学燕[14]采用针刺天突、廉泉、丰隆三个穴位,结合口服逐瘀祛痰汤(桑寄生、鸡血藤各20g,茯苓15g,天南星、天麻、天竺黄、天虫、炒杜仲、炙甘草各10g,全虫、蜈蚣各3g,水煎服,一日一剂)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9 结语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不仅会造成患者饮水呛咳、营养不良、误吸等生理问题,而且会使患者心理上产生抵抗情绪,其抑郁症的发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通过上述大量的临床研究报告,我们知道针灸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案多元化、不局限、治疗效果较好,在西医临床对本病疗效欠佳的情况下,针灸不失为一种极佳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尽管如此,就笔者收集的相关文献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①大部分文献以医者治疗经验及临床观察为主,缺乏高质量的大样本、多中心、系统的实验研究,缺乏科学的统计学意义。

②对于针灸治疗吞咽障碍的经络理论依据少,分型不明确,对疗效评价尚无统一标准,不能客观证明其治疗效果,大大降低了其可信度。

诚然,针灸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确有显著疗效,然而如何提高针灸的可信性及推广范围,我认为首先应该得到相关的医学权威机构的
认可,由他们组织发起相关权威临床试验研究,拟定统一的治疗方案及标准。

该类问题的解决更利于针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及推广,希望通过广大中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让针灸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发挥更大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朱镛连神经康复学神经疾病吞咽障碍的康复[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547
[2] 赵桂英,毛琳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12,12(8):898
[3] 石江伟,于涛,等针刺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口咽效能59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8,40(7):57
[4] 白晶,李宝栋,王志勇,等不同刺法调整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1):35-37
[5] 司书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吞咽障碍60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138
[6] 卞金玲,张春红,等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后重度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5):307-308
[7] 刘远声,吴远刚,等调任通督针法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2):5-6
[8] 李勇,李滋平,符文彬舌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障碍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5,2l(8):7-8
[9] 王悦,柴学森,胡广东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
麻痹所致吞咽障碍[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9):22-23 [10] 刘礼梅,张庆萍,等耳穴压丸配合项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1):49-50 [11] 薛文雄,吴秋义,汤文达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1):37-38
[12] 相永梅电针配合放血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66
[13] 林飞燕,李慧敏,等针刺配合吞咽训练治疗中风慢性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2):5
[14] 宋学燕逐瘀祛痰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吞咽障碍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8):3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